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17

宗鏡錄 ...卷第三 (有100卷)

               <><><> 宗鏡錄卷第三<><><>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教明一切萬法。至理虛玄。非有無之詮絕 自他之性。若無一法自體。云何立宗。 答。若不立宗。學何歸趣。若論自他有無。皆是 眾生識心分別。是對治門。從相待有。法身自 體。中實理心。豈同幻有。不隨幻無。楞伽經云。 佛言。大慧。譬如非牛馬性。牛馬性。其實非有 非無。彼非無自相。古釋云。馬體上不得說牛 性是有是無。然非無馬自體。以譬法身上不得 說陰界入性是有是無。然非無法身自相。此 法空之理。超過有無。即法身之性。然有趣有 向。智背天真。無得無歸情生斷滅。但有之不 用求真規宛爾。無之自然足。妙旨煥然。則寂 爾有歸。恬然無間。頓超能所。不在有無。可謂 真歸。能通至道矣。 問。以心為宗。如何是宗 通之相。 答。內證自心第一義理。住自覺地。 入聖智門。以此相應。名宗通相。此是行時。非 是解時。因解成行。行成解絕。則言說道斷。心 行處滅。如楞伽經云。佛告大慧。宗通者。謂緣 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 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 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輝發。是名宗通相。 所以悟心成祖。先聖相傳。故達磨大師云。明 佛心宗。寸無差悟。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又 偈云。亦不覩惡而生慊。亦不觀善而勤措。亦 不捨愚而近賢。亦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 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 之曰祖。 問。悟道明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云何說其行相。 答。前已云。諸佛方便。不斷今 時。密布深慈。不令孤棄。已明達者。終不發言。 只為因疑故。問因問故答。此是本師。於楞伽 會上。為十方諸大菩薩。來求法者。親說此二 通。一宗通。二說通。宗通為菩薩。說通為童蒙。 祖佛俯為初機童蒙。少垂開示。此約說通。只 為從他覓法。隨語生解。恐執方便為真實。迷 於宗通。是以分開二通之義。宗通者。謂緣自 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乃至緣自覺 趣光明輝發。若親到自覺地。光明發時。得云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群盲眼開。分明照境。 驗象真體。終不摸其尾牙。見乳正色。豈在談 其鵠雪。當此具眼人前。若更說示。則不得稱 知時名為大法師。實見月人。終不觀指。親到 家者。自息問程。唯證相應。不俟言說。終不執 指為月。

宗鏡錄 ...卷第二(有100卷)

                  <><><>宗鏡錄卷第二<><><>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諸佛境寂。眾生界空。有何因緣而興教迹。 答。一實諦中。雖無起盡。方便門內。有大因緣。 故法華經偈云。諸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以 萬法常無性。無不性空時。法爾能隨緣。隨緣 不失性。且夫起教所由。因緣無量。古德略標。 有其十種。一由法爾故。二願力故。三機感故。 四為本故。五顯德故。六現位故。七開發故。八 見聞故。九成行故。十得果故。今諸大菩薩所 集唯識論等。大意有其二種。一為達萬法之 正宗。破二空之邪執。二為斷煩惱所知之障。 證解脫菩提之門。斯則自證法原本覺真地。 不在文字句義敷揚。今為後學慕道之人。方 便纂集。又自有二意。用表本懷。一為好略之 人撮其樞要。精通的旨免覽繁文。二為執總 之人不明別理。微細開演。性相圓通。 截 二種 生死之根。躡一味菩提之道。仰群經之大旨。 直了自心。遵諸聖之微言。頓開覺藏。去彼依 通之見。破其邪執之情。深信正宗。令知月不 在指。迴光返照。使見性不徇文。唯證相應。斯 為本意。不可橫生知解。沒溺見河。於無得觀 中。懷趣向之意。就真空理上。興取捨之心。率 自胸襟。疑 誤 後學。須親見性。方曉斯宗。 問。既慮執指徇文。又何煩集教。 答。為背己合塵。齊文作解者。恐封教滯情。故 有此說。若隨詮了旨。即教明心者。則有何取 捨。所以藏法師云。自有眾生。尋教得真。會理 教無礙。常觀理而不礙持教。恒誦習而不礙 觀空。則理教俱融。合成一觀。方為究竟傳通 耳。斯乃教觀一如。詮旨同原矣。 問。諸大經論。自成片段。科節倫序。句義分明。 何假撮錄廣文。成其要略。 答。但以教海弘深。窮之罔知其際。義天高廣。 仰之不得其邊。今則以管窺天。將螺酌海。如 掬滄溟之涓滴。似撮太華之一塵。本為義廣 難周。情存厭怠。亦為不依一乘教之正理。唯 徇不了義之因緣。罕窮橫竪之門。莫知起盡 之處。所以刪繁簡異。採妙探玄。雖文不足而 大義全。緣不備而正理顯。搜盡一乘之旨。抉 開萬法之原。為般若之玄樞。作菩提之要路。 則資糧易辦。速至大乘。證入無疑免迂小徑。 所以馬鳴菩薩造起信論云。或有自無智力。 因他廣論而得解義。亦有自無智力。怖於廣 說。樂聞略論攝廣大義而正修行。我今為彼 最後人故。略攝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