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22

養生論(二) 王驤陸居士著

  養身要訣 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鬱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藥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藥片助睡。 養生袪病法 人生無量苦惱,百苦交煎,只緣不得安心法。縱使一切享受滿足,他那苦惱反越來越熾,因為思想不搞通,貪心不息,總沒有滿足的時候。凡人身由病而老死,總不出這個原因。 「安心法」三個字,談是容易,做卻甚難,但肯做亦不一定是難。人既無心,便無亂,既無亂,卻又安個什麼,這便是安了。這是最上乘法,不是根器大利的人不能明白。初學人何能做到呢?只有借一點方便法來作個過渡。先把身體維持好,請有病人細細聽我下面所說的辦法,不是空談,卻要實做肯做。茲先把下手做功夫以前的主要條件說明如下: 一、做功夫時不得著一點意,在功夫上最忌求功求速

景德傳燈錄卷第三十---(II)

  三祖僧璨大師信心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 豪釐有差天地懸隔 。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 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 。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 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 。 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 。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 。 須臾返照勝却前空 。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 。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 。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 。 能隨境滅境逐能沈 。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 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 。 不見精麁寧有偏黨 。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 。 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 。 繫念乖真昏沈不好 。 不好勞神何用疎親 。 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 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 。 一切二邊良由斟酌 。 夢幻虛華何勞把捉 。 得失是非一時放却 。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 。 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 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 。 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 狐疑盡淨正信調直 。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 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 。 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 。 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 若不如此必不須守 。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 牛頭山初祖法融禪師心銘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 。 本無一法誰論熏鍊 。 往返無端追尋不見 。 一切莫作明寂自現 。 前際如空知處迷宗 。 分明照境隨照冥蒙 。 一心有滯諸法不通 。 去來自爾胡假推窮 。 生無生相生照一同 。 欲得心淨無心用功 。 縱橫無照最為微妙 。 知法無知無知知要 。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 。 生死忘懷即是本性 。 至理無詮非解非纏 。 靈通應物常在目前

景德傳燈錄卷第三十---(I)

  景德傳燈錄 景德傳燈錄卷第三十 銘記箴歌 傅大士心王銘 三祖僧璨大師信心銘 牛頭山初祖法融禪師心銘 僧亡名息心銘 菩提達磨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弟子曇琳序 荷澤大師顯宗記 南嶽石頭大師參同契 五臺山鎮國大師澄觀答皇太子問心要 杭州五雲和尚坐禪箴 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騰騰和尚了元歌 南嶽懶瓚和尚歌 石頭和尚草庵歌 道吾和尚樂道歌 一鉢歌 別錄云杯渡禪師作 樂普和尚浮漚歌 蘇谿和尚牧護歌 法燈禪師古鏡歌三首 潭州龍會道尋遍參三昧歌 丹霞和尚翫珠吟二首 關南長老獲珠吟 香嚴和尚勵覺吟歸寂吟二首 韶山和尚心珠歌 傅大士心王銘 觀心空王玄妙難測 。 無形無相有大神力 。 能滅千災成就萬德 。 體性雖空能施法則 。 觀之無形呼之有聲 。 為大法將心戒傳經 。 水中鹽味色裏膠清 。 決定是有不見其形 。 心王亦爾 。 身內居停面門出入 。 應物隨情自在無礙 。 所作皆成 。 了本識心識心見佛 。 是心是佛是佛是心 。 念念佛心佛心念佛 。 欲得早成戒心自律 。 淨律淨心心即是佛 。 除此心王更無別佛 。 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 心性雖空貪瞋體實 。 入此法門端坐成佛 。 到彼岸已得波羅蜜 。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 。 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 心明識佛曉了識心 。 離心非佛離佛非心 。 非佛莫測無所堪任 。 執空滯寂於此漂沈 。 諸佛菩薩非此安心 。 明心大士悟此玄音 。 身心性妙用無更改 。 是故智者放心自在 。 莫言心王空無體性 。 能使色身作邪作正 。 非有非無隱顯不定 。 心性離空能凡能聖 。 是故相勸好自防慎剎邦造作還復漂沈 。 清淨心智如世黃金 。 般若法藏並在身心 。 無為法寶非淺非深 。 諸佛菩薩了此本心 。 有緣遇者非去來今 。 三祖僧璨大師信心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 豪釐有差天地懸隔 。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 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 。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 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 。 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 。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 。 須臾返照勝却前空 。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 。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 。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 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