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卷下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卷下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出息入息自覺 , 出息入息自知 ; 當時為覺 , 以後為知 ; 覺者謂覺息長短 , 知者謂知息生滅 、 麁細 、 遲疾也 。 出息入息覺盡止者 , 謂覺出入息欲報時為盡 , 亦計萬物身生復滅 。 止者 , 謂意止也 。 見觀空者 , 行道得觀 , 不復見身 。 便墮空無所有者 , 謂意無所著 ; 意有所著因 , 為有斷六入 , 便得賢明 。 賢謂身 , 明謂道也 。 知出何所 、 滅何所者 , 譬如念石出 、 石入 , 木石便滅 。 五陰亦爾 , 出色入痛痒 , 出痛痒入思想 ; 出思想入生死 , 出生死入識 , 已分別是 , 乃墮《三十七品經》也 。 問 : 何等為思惟無為道 ? 報 : 思為校計 , 惟為聽 , 無謂不念萬物 , 為者如說行 , 道為得 , 故言思惟無為道也 。 思為念 , 惟為分別白黑 。 黑為生死 , 白為道 。 道無所有 , 已分別無所有 , 便無所為 , 故言思惟無為道 。 若計有所為 、 所著 , 為非思惟 。 思亦為物 , 惟為解意 ; 解意便知十二因緣事 。 亦謂思為念 , 惟為計也 。 斷生死得神足 , 謂意有所念為生 , 無所念為死 。 得神足者 , 能飛行故 , 言生死當斷也 。 得神足有五意 : 一者 、 喜 ; 二者 、 信 ; 三者 、 精進 ; 四者 、 定 ; 五者 、 通也 。 四神足念不盡力得五通 , 盡力自在向六通 , 為道人四神足 , 得五通盡意可得六通盡意 , 謂萬物意不欲也 。 一 、 信 ; 二 、 精進 ; 三 、 意 ; 四 、 定 ; 五 、 黠 , 是五事 , 為四神足 。 念為力者 , 凡六事也 。 從信為屬四神足念 , 從喜 、 從念精進 、 從定 、 從黠 , 是為屬五根也 。 從喜定 , 謂信道 ; 從力定 , 謂精進 ; 從意定 , 謂意念定 ; 從施定 , 謂行道也 。 為種故有根 , 有為之事皆為惡 , 便生想 , 不能得勝 。 謂得禪是因為力 , 亦謂惡不能勝善意 。 滅復起 , 故為力 。 力定者 , 惡意欲來 , 不能壞 ; 善意故 , 為力定也 。 道人行道未得觀 , 當校計得觀 。 在所觀意不復轉 , 為得觀 。 止惡一法 , 為坐禪 ; 觀二法 , 有時觀身 , 有時觀意 , 有時觀喘息 , 有時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