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的要義》
1 《中論的要義》 林崇安教授編著 佛法教材系列 G6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2 自序 龍樹菩薩(約 150 年)處在佛教部派時期之後,學習教外、教內 的種種異說,經由深入阿含法教後,再鑽研《般若經》 得到大的啟發, 從此弘揚佛法,廣行菩薩道。他依據般若的「一切法空」和「無自性」 的觀點,著作出有名的《中論》。 《中論》是站在《般若經》的立場,直接開展出《阿含經》中性 空和緣起的深義,引導當時的聲聞行者不落入常見和斷見,而能行於 「中道」。論中將阿含的義理統攝於世俗和勝義二諦,以對治偏執。 論中的「一切法空」,是指一切法「無自性故空」 , 包含人我空和 法我空。人我空是以「人」為主題,例如去者、來者、作者等,破除 其自性有,就是人我空。此外的所有主題,例如去、來、作業、內六 處(六情)、外六處(六麈)、五蘊(五陰)等各法,破除其自性有, 就是法我空。 《中論》共有二十七品,不外破人我、法我,並成立緣起。龍樹 在論中的一個基本論點是:凡是緣起的法,必然是無自性或自性空; 另一個論點是:若自性有,則不能有因果的建立。 本書第一部分是《中論偈頌》和《中論》,除了分清文句段落外, 並於將《中論》的一些內容,略為標出人我空和法我空的要義。第二 部份是《中論》的要義,先以因明論式呈現《中論》前二品的宗和因, 而後以〈緣起「三是偈」的解說〉和〈種子生芽的緣起性空〉二文, 舉出實際例子來說明緣起和性空的深義。 願正法久住! 林崇安 2010.09 內觀教育基金會 3 內容 甲、《中論偈頌》和《中論》 《中論偈頌》……………………………………………004 《中論》…………………………………………………020 乙、《中論》的要義 中論的要義――以因明論式呈現……………………116 緣起「三是偈」的解說………………………………123 種子生芽的緣起性空…………………………………127 4 中論偈頌 龍樹菩薩作,鳩摩羅什譯 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01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02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03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04 如諸法自性,不在於緣中,以無自性故,他性亦復無。 05 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 06 果為從緣生,為從非緣生,是緣為有果,是緣為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