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四百論--聖天菩薩 造頌--法尊法師(從藏)譯頌--堪布索達吉 修訂-堪布索達吉 註疏
中觀四百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從藏)譯頌 堪布索達吉 修訂 堪布索達吉 註疏 Posted on 2009 年 12 月 26 日 by manjusri0404pemajungney0710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聖者曼殊師利! 頂禮聖天菩薩! 中觀四百論頌詞 濁世人劣瑣事多,聞思修者寥晨星,聖者善說無人閱,況我微言覽者誰? 然為自心入正法,依諸經論師教言,略演甚深中觀道,若有信者請諦聽!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述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以彌勒菩薩之《現證莊嚴論》為宗綱,開廣大行派,主要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為龍樹菩薩所開創之甚深見派,以其《中論》為根本論,直示般若空性義理。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另者即聖天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中觀四百論》。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此論尤應深加研習。 藏傳佛教中,修學中觀者皆以《中論》、《入中論》、《四百論》為根本論典。諸派中觀論師對《入中論》之抉擇自宗見上,有多種辯論,而於《中論》、《四百論》無有較大差異之見。因二論皆是根本中觀之論,即應成自續二派尚未分流前之中觀著述。另外,《四百論》非如《入中論》之專門抉擇見解,而是決定修持中觀之竅訣集匯,因此諸派論師也無多異議。如格魯派甲操傑大師之《中觀四百論釋·善解心要論》,與寧瑪巴大堪布阿瓊仁波切所著之《四百論疏·大海之滴》,其抉擇方式皆相同,概因此論於中觀宗之特殊地位而然。 於漢傳佛教中,此論原有二譯本,一為鳩摩羅什譯師集本論要義而簡譯的《百論》,二為唐玄奘譯師所譯之《廣百論》。《廣百論》乃《四百論》後八品之頌文,其來源是那爛陀寺護法論師以唯識觀點註釋此論時,將此論一分為二,前八品為《說法百論》,後八品為《辯議百論》。玄奘譯師於護法論師之親傳弟子戒賢論師前,得此二論及義疏,回國後便譯《辯議百論》為《廣百論》。故《四百論》在漢傳佛教中,一直未有完整譯本。到近代法尊法師入藏求法,親睹藏地中觀學者對此論的重視及此論對學者的裨益,於是不辭辛勞從藏文重新譯出此論前八品,並對後八品的譯文依藏文作了一些補充。此註疏所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