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22

六祖壇經選集

 《六祖壇經選集》 林崇安教授編著 佛法教材系列 U1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2 佛法教材系列 U1 編 序 《六祖壇經》是流傳在漢地且對傳統儒家造成巨大影響的佛法禪 修指導要典,此要典是由六祖惠能(638-713)所教導,法海記錄而 傳出。今日要使大眾瞭解佛法的實踐精神,《六祖壇經》可說是一個 很好的入門。本書書前有《六祖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略探》一文,解 說《壇經》的演變情形,此中指出《壇經》有下列不同的版本: 1.【壇經祖本】=《六祖法寶記》,成書時間約 680-700 間。 2.【敦煌本】,成書時間 713-801。 3.【惠昕本】,成書時間 967。 4.【契嵩本】,成書時間 1056。 5.【德異本】,刊印時間 1290。 6.【宗寶本】,成書時間 1291。 7.【曹溪本】,是【契嵩本】的再刊本,刊印時間 1471。 今所編選的四篇是: (A)【壇經祖本】=《六祖法寶記》 (B)【敦煌本】六祖壇經 (C)【曹溪本】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契嵩本】 (D)【惠昕本】六祖壇經 本書書末並有「《壇經》的心性與佛性略探」一文,以解說《壇 經》中「佛性」的意義。 此處所編的【內觀教育版】,是將經文分段標點,使其段落分明, 便於誦讀、分析與比對。凡有所校訂或補正的字句,都用括號〔〕標 出。 願此工作,有助於學佛者在義理和實踐上的增進。 林崇安 2004.4 於桃園縣[中壢市]內觀教育基金會 3 佛法教材系列 U1 目錄 六祖壇經選集 《六祖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略探……………………04 《六祖法寶記》一卷:六祖壇經的祖本(還原本)…12 《敦煌本六祖壇經》……………………………………26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47 《惠昕本六祖壇經》……………………………………91 《壇經》的心性與佛性略探………………………… 115 六祖生平摘要………………………………………… 126 4 六祖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略探 林崇安 一、前言 探索漢地的禪宗,離不開六祖的思想,探索六祖的思想就要從現 存的《壇經》內容追溯到「壇經祖本」的原貌。現存的《壇經》有多 種版本,其內容都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六祖在大梵寺開示「摩訶般若波羅蜜法」的部分, 由法海記錄,構成核心主體。 第二部分,是傳授「無相戒」相關的...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

 本人, [申索人姓名], 香港身分證/護照* #號碼: , 地址為 [申索人地址], 謹以至誠鄭重聲明: (a) 本人已於 [年/月/日] 年滿 60 歲;及 (b) 本人已永久性地終止所有受僱,並且無意再次受僱或自僱,及本人已終止所有 自僱,並且無意再次自僱或受僱。 本人謹憑藉《宣誓及聲明條例》(第 11 章)衷誠作出此項鄭重聲明,並確信其為真確 無訛。

楞伽師資記---東都沙門釋淨覺居太行山靈泉谷集

  楞伽師資記 No. 2837 楞伽師資記 兩目中 。 各出一五色光舍利 。 將知大師成道已久也 。 大唐中宗孝□□帝景龍二年 。 勅召入西京 。 便於東都廣開禪法 。 淨覺當眾歸依 。 一心承事 。 兩京來往參覲 。 向有餘年 。 所呈心地 。 尋已決了 。 祖忍大師授記之安州有一箇 。 即我大和上是也 。 乃刑類凡僧 。 證同佛地 。 帝師國寶 。 宇內歸依 。 淨覺宿世有緣 。 親蒙指授 。 始知方寸之內 。 具足真如 。 昔所未聞 。 今乃知耳 。 真如無相 。 知亦無知 。 無知之知 。 豈離知也 。 無相之相 。 豈離相也 。 人法皆如 。 說亦如也 。 如自無說 。 說則非如 。 如本無知 。 知非如矣 。 起信論云 。 心真如是 。 即是一法界總相法門體 。 所謂心性 。 不生不滅 。 一切法 。 唯因妄念 。 而有差別 。 若離心念 。 別無境界之相 。 是故一切法 。 從本已來 。 離言說相 。 離名字相 。 離心緣相 。 畢竟平等 。 無有變異 。 不可破壞 。 唯是一心 。 故名真如 。 有真自體相者 。 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 。 無有增減 。 非有際生 。 非後際滅 。 畢竟常恒 。 從本性自滿足 。 一切功德 。 自體有大智惠光明義 。 故自性清淨心 。 楞伽經云 。 自心現境界 。 隨類普現於五法 。 云何是五法 。 名相忘想正智如如 。 是故眾物無名 。 心作名 。 諸相無相 。 由心作相 。 但自無心 。 則無名相 。 故曰正智如如 。 法句經云 。 參羅及萬像 。 一法之所印 。 余乃潛神玄默 。 養性幽巖 。 獨守淨心抱一冲谷 。 聊寄一序 。 托悟在中 。 同我道流 。 願知心耳 。 真如妙體 。 不離生死之中 。 聖道玄微 。 還在色身之內 。 色身清淨 。 寄住煩惱之間 。 生死性真 。 權在涅槃之處 。 故知眾生與佛性 。 本來共同 。 以水況氷 。 體何有異 。 氷由質礙 。 喻眾生繫縛 。 水性虛通 。 等佛性之圓淨 。 無法可得 。 無相可求 。 善法尚遣捨之 。 生死故應遠離 。 維摩經云 。 欲得淨度 。 當淨其心 。 隨其心淨 。 則佛土淨也 。 身雖為之本 。 識見還有淺深 。 深見者 。 是歷劫清淨 。 薰修之因 。 一發道心 。 乃至成佛 。 亦不退也 。 淺識者 。 是現今新學 。 初離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