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18

略論安樂淨土義 --- 釋曇鸞撰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界所攝?」 答曰:「如釋論言:『如斯淨土,非三界所攝。』何 以故?無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 色故,非無色界。經曰:『阿彌陀佛本行菩薩道 時,作比丘,名曰法藏。於世自在王佛所,請 問諸佛淨土之行,時佛為說二百一十億諸 佛剎土,天人善惡,國土精麁,悉現與之。于時 法藏菩薩,即於佛前,發弘誓大願,取諸佛土。』 於無量阿僧祇劫,如所發願,行諸波羅蜜,萬 善圓滿,成無上道。別業所得,非三界也。」 問曰:「安樂國有幾種莊嚴,名為淨土?」 答曰:「若依經據義,法藏菩薩四十八願即是 其事,尋讚可知,不復重序。若依《無量壽論》, 以二種清淨,攝二十九種莊嚴成就。二種清 淨者:一器世間清淨、二是眾生世間清淨。 「器世間清淨,有十七種莊嚴成就:一者、國土 相勝過三界道。二者、其國廣大,量如虛空,無 有齊限。三者、從菩薩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 所起。四者、清淨光明圓滿莊嚴。五者、備具第 一珍寶性,出奇妙寶物。六者、潔淨光明常照 世間。七者、其國寶物柔軟,觸者適悅,生於勝 樂。八者、千萬寶華,莊嚴池沼,寶殿、寶樓閣種 種寶樹,雜色光明影納世界,無量寶網覆 虛空,四面懸鈴,常吐法音。九者、於虛空中,自 然常雨天華、天衣、天香,莊嚴普熏。十者、佛 慧光明,照除癡闇。十一者、梵聲開悟,遠聞十 方。十二者、阿彌陀佛無上法王,善力住持。十 三者、從如來淨華所化生。十四者、愛樂佛法 味,禪三昧為食。十五者、永離身心諸苦,受樂 無間。十六者、乃至不聞二乘、女人、根缺之名。 十七者、眾生有所欲樂,隨心稱意,無不滿足。 如是等十七種,是名器世間清淨。 「眾生世間 清淨,有十二種莊嚴成就:一者、無量大珍寶 王微妙華臺,以為佛座。二者、無量相好,無量 光明,莊嚴佛身。三者、佛無量 辯 才,應機說法, 具足清白,令人樂聞,聞者必悟解,言不虛 說。四者、佛真如智慧,猶如虛空,照了諸法 總相別相,心無分別。五者、天人不動眾,廣大 莊嚴。譬如須彌山,映顯四大海,法王相具足。 六者、成就無上果,尚無能及,況復過者。七 者、為天人丈夫、調御師,大眾恭敬圍遶。如師 子王,師子圍遶。八者、佛本願力莊嚴、住持諸 功德,遇者無空過,能令速滿足一切功德海。 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 心菩薩,與上地菩

《往生論注》(曇鸞法師,476年-542年)

 ---< 他為 世親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作《 往生論註 》。>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一代時教,浩若淵海。其究竟暢佛普度眾生之本懷者,唯淨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願念佛,即可帶業往生。上聖若肯回向,速得圓成覺道。仗佛慈力,與唯仗自力,其難易固日劫相倍。天親菩薩廣造諸論,宏闡佛乘。複宗無量壽經,作願生偈論。示五門修法。令畢竟得生。具顯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回向之法。於觀察門,詳示淨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凡見聞者,悉願往生。曇鸞法師撰注詳釋。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無礙辯,何克臻此。夫淨土一法,為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以故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須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則文殊,普賢,馬鳴,龍樹,智者,慈恩,清涼,永明等,自行化他,同歸淨土者,有由來矣。知此則唯執自力,不仗佛力者,可以怵然驚,憬然悟,以期現生即得出此娑婆,生彼極樂,與觀音勢至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常時親炙阿彌陀佛,以冀證無生忍,圓滿菩提而後已也。吾言不足信,請質之普賢菩薩,自可無疑矣。民國十一年壬戌,五月望日,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蕅益大師所選淨土十要,實為淨宗最要之妙典。成時大師欲為廣布,特節略之,致使有文義隱晦,稍拂初機之處。因搜羅原本,特為排印,仍作四冊。以卷有薄者,遂取古德宏揚淨土之要文附之。如帝網珠,互相輝映,誠為淨宗一大快事。竊以天親菩薩往生論,淨宗之要典也,世罕流通。曇鸞法師之注,文暢達而義深邃,洵足開人正智,起人正信,乃淨業學人之大導師。惜中國久已失傳,清末,楊仁山居士請於東瀛,刻以流通。因論注相聯,初機殊難分判。乃逐段標出,令徐蔚如居士刻於北京。今擬將此書,並蓮華世界詩,合作一冊,以作淨土十要之附本,冀與十要並傳於世。庶可熢[火+孛]火宅,常被焚燒之同倫,知此宅之外,原有最極清淨安隱之家鄉。從茲當仁不讓,賈勇先登,同出五濁,同登九品,同預蓮池海會,同侍無量壽佛,以漸證夫無生法忍,與無上菩提。得以上不辜於佛化,下不負於己靈,方可名為真大丈夫也已。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季春,釋印光識。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此卷依東瀛本 與藏內稍別)   婆藪槃頭菩薩造 元魏菩提留支譯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   說願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往生論》Vasubandhu。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婆藪槃豆菩薩造:< )梵名婆藪槃豆,譯為天親。 Vasubandhu。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  真實功德相,  說願偈總持,  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  具足妙莊嚴,  無垢光焰熾,  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  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旃隣陀。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  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  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  羅網遍虛空,  種種鈴發響,  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  無量香普熏,  佛慧明淨日,  除世癡闇冥。  梵聲語深遠,  微妙聞十方,  正覺阿彌陀,  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眾,  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  禪三昧為食。  永離身心惱,  受樂常無間,  大乘善根界,  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眾生所願樂,  一切能滿足。  故我願往生,  阿彌陀佛國,  無量大寶王,  微妙淨花臺。  相好光一尋,  色像超群生,  如來微妙聲,  梵響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  虛空無分別,  天人不動眾,  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  勝妙無過者,  天人丈夫眾,  恭敬繞瞻仰。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安樂國清淨,  常轉無垢輪,  化佛菩薩日,  如須彌住持。  無垢莊嚴光,  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佛會,  利益諸群生。  雨天樂花衣,  妙香等供養,  讚佛諸功德,  無有分別心。  何等世界無,  佛法功德寶?  我皆願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論說偈,  願見彌陀佛,  普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總說竟。 論曰:此願偈明何義?觀安樂世界,見阿彌 陀佛,願生彼國土故。云何觀?云何生信心?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成就者,畢竟 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何等五念 門?一者禮拜門;二者讚歎門;三者作願 門;四者觀察門;五者迴向門。云何禮拜? 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

念佛圓通三昧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大勢至法王子念佛三昧頌 服盡軒岐百草丸     阿伽一味信神丹 五宗八教橫羅列     未死偷心孰肯飧...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唐天竺沙門般刺密諦譯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 。 < 四分闡釋 以下分四節釋讀。第一節:大勢至;第二節:菩薩;第三節:念佛;第四節:圓通章。 第一節 大勢至 “大勢至”者,又名“得大勢”、“無邊光”。其立名有四:   一、因地自利而得名。《悲華經•卷三》中寶藏佛曰:“善男子,由汝願取大世界故,因字汝為得大勢”。此因中願力而得名也。   二、果地利他而得名。《觀無量壽經》曰:“(此菩薩)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此果地利他而得名也。 三、折服眾生立名。《觀經》曰:“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又曰:“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思益經》曰:“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斯以威力折服眾生,故名。   四、攝受眾生立名。《觀經》雲:“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斯以慈悲攝受眾生,故名。 第二節 菩薩 “菩薩”者,具名“摩訶菩提薩埵”。言“菩薩”者,略稱也。譯中文為覺有情。蓋菩薩之所覺,與諸佛等;菩薩之有情,與眾生等。故菩薩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故名菩薩也。又菩薩上覺佛道,下化有情,故名“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