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24

蘇東坡寫了一首稱讚自己的詩,佛印看後回覆兩個字:放屁!

  ( 蘇東坡寫了一首稱讚自己的詩,佛印看後回覆兩個字:放屁!...) ===> 有一年,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一帶就任。 因為蘇東坡好「禪」,加上江北瓜州和江南歸宗寺只一江之隔,就經常與歸宗寺住持僧「佛印和尚」參禪論道。 一日,自覺修持有得,頗為得意,率性撰詩一首,即刻派書僮過江,送給佛印禪師。 蘇轼這首詩雲: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可以說,這是一首意境非常高的詩,若不是對佛法有著非常高的造詣,絕對寫不出如此好的詩句。 蘇東坡寫好這首詩后,自己還反覆地進行吟誦,也覺得非常滿意。 他心想佛印禪師看到這首詩后,一定會連連讚賞的。 州在長江北岸,而歸宗寺卻在長江南岸,要到南岸的歸宗寺就需要渡江的。 那麼,我們就趁著書僮搭船過江的這段時間,一起來研究一下這首詩句的內容。 “稽首”是頂禮膜拜的意思, “天中天”是說“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稱為 “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說佛陀的佛光照耀與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裡面有很多的星球,才組成了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才能合成一個小千世界。 一千個小錢世界,才能合成一個中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才能合成一個大千世界。 “八風吹不動”,這是一句警示動人的詩句,更是詩句的中心。 八風是指世人所遇到的“得、失、謗、揚、讚、嘲、憂、喜”等八種境遇,均能影響常人之情緒、心性,所以比之為“八風”。 詩的意思是說自己能不為“八風”所動,能夠一心修禪。 其實,這八種境遇是人生成敗得失的總和。 一個人如果遇到「得揚讚喜」等美好的事物,都會感到瓢瓢然! 而如果遇到“失謗嘲憂”等不好之事,往往會怒形於色,抑鬱難安、憂心忡忡。 所有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這世上雖然有人能做到「八風」都難以觸動,那這人究竟是誰呢? 他就是我們佛陀啊。 “端坐紫金蓮”,這是說佛陀諸惑已盡,眾德圓備,所以才能不被外界的事所搖動,莊嚴且安穩地盤坐在蓮花臺之上。 這首詩是真的在讚佛,但同時也暗含著作者自已有這非凡的心境:他可以跟佛陀一樣,做到心能轉物且不為物轉的地步了——不過,話說回來,蘇東坡確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時候,書僮已經上岸,他趕往廬山的歸宗寺而去。 佛印禪師接到信笺打開來,讀到這首詩句,並沒有蘇東坡所料想的那樣讚賞一番,或是拍案叫絕,反倒是覺得應刺激蘇東坡一下,給他來個當頭一棒。 於是,佛印就在那首詩句的

禪宗十牛圖解說-(2)--- (10之6)

Image
  禪宗十牛圖解說 (10 之 6)              --第六圖  騎牛歸家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 , 未經同意 , 請勿引用轉載 。 ) 一、前言 這個家本來是空無的,第五圖是用繩索、鞭子來訓練這一頭野牛,因為開發出您的自性以後,隨伴著一個野性的,是無始劫以來所薰習的習氣毛病還在,都要大費周章地調理,把一切的習氣毛病能夠推翻斷盡,才能夠騎牛歸家,它才會順從您,這個是要花費很大的精神和心力,有的時間要花很長。雖然是短短的十個圖,在第五圖的牧牛階段,所花的時間最長,需要好幾年,也有一、二十年的,等到能夠騎牛歸家,大概已經知道佛法是在講什麼,也大略已經了知了。   二 、 序言 序曰:「干戈已罷,得失還無。唱樵子之村歌,吹兒童之野曲。橫身牛上,目視雲霄。呼喚不回,撈籠不住。」 「干戈已罷,得失還無。」 我們的習氣毛病,它深深的種植在我們阿賴耶識裡面,您說有,但是沒有對境的時候,它好像又沒有,當有因緣來的時候,它就趁這個機會顯現出來,您才知道:我原來還有這個習氣毛病,還有這個執著。所以要把它調理,這就是對心的戰鬥,是要大動干戈的。它不聽,您要它順伏、馴服,這中間就有很多的戰鬥發生,如果習氣比較重的,干戈的時間與程度就會越大;習氣比較淡薄的,能夠以菩提自性的清淨心照破它、觀破它,不隨它的業緣轉,干戈的程度就比較少。因此這在牧牛的階段,多少都是要大動干戈的。 每 個人修行也不是都那麼順的,除了有外在的冤親債主要去對付以外,對內心的這種習氣也要很用心的去擺平,而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大動干戈,得到的是什麼?也沒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是走錯路了。 因為我們自性清淨,本來是空無沒有什麼的,所以這中間還有一個可以得到的東西,那就不是您自己的,譬如在《楞嚴經》裡面所講的色陰魔相、受陰魔相,甚至於想陰魔相,不管根與心所產生的一些神通力量都不是您的,如果還執著在這些,可能就會迷失掉的!因此修得清淨心的境界時,也沒有得到什麼;那又有失去什麼呢?嚴格講起來,也沒有失去什麼,習氣毛病本來就不是您的,所養成的一切個性、見解、執著,這些本來也都不是您的,只是經薰習變成您的一種習氣,本來不是您的東西,現在把它丟掉了,也是沒失去什麼。而在這一頭牛被您調伏以後,得失都沒有了,在這個時候唱樵子之村歌,吹兒童之野曲,怡然自得、了無罣礙。 「唱樵

禪宗十牛圖

Image
禪宗十牛圖解說--前言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 , 未經同意 , 請勿引用轉載 。 ) 一、序言 十牛圖為宋代廓庵師遠改作清居禪師八牛圖而成,依圖次第指出禪者由修行、開悟、調伏業識,終至見性,進而入世化眾之心路歷程。若修行者能瞭解從過程之實際情況,更不會走錯方向,故行者宜多體會此十牛圖之真實內涵。 《廓庵和尚十牛圖頌並序》曰:「夫諸佛真源眾生本,有因迷也沉淪三界,因悟也頓出四生。所以有諸佛而可成,有眾生而可作。是故先賢悲憫,廣設多途,理出偏圓,教與頓漸。從麤及細,自淺至深。末後目瞬青蓮,引得頭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間,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鳥道而無蹤跡。得其事也,滯句迷言,若靈龜而曳尾。間有清居禪師觀眾生之根器,應病施方,作牧牛以為圖,隨機設教。初從漸白顯力量之未充,次至純真表根機之漸照,乃至人牛不見,故標心法雙亡。其理也盡根源,其法也存莎笠,遂使淺根疑誤,中下紛紜,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喚作墮常見。今觀則公禪師擬前賢之模範,出自己之胸襟,十頌佳篇交光相映。初從失處,終至還源,善應群機,如救飢渴。慈遠是以探尋妙義,採拾玄微,如水母尋餐,依海蝦為目,初自尋牛終至入 ,強起波瀾,橫生頭角,尚無心而可覓,何有牛而可尋,泊至入 ,是何魔魅,況是起禰不了,殃及兒孫,不揆荒唐,試以為提唱。」   二、序言演繹解說 十牛圖為宋代廓庵師遠改作八牛圖而成,十圖中是把所有的修行過程到行菩薩道之間以十個圖解說出來,修行的人沒有不知道這十牛圖的,而了解這十牛圖的每一圖之間真正的含意與意義,除非是過來人,不然很難去理解所言為何? 禪宗修證圖解剛開始時僅有八牛圖,以後的兩個圖是後來的人加上去的,好像修行只修到自我解脫就完畢了,自性清淨就好了,後來廓庵師遠覺得餘有未盡,應該導入行菩薩道,所以加上垂手入 ,入世渡化眾生,因此演化成十牛圖。 行者業識尚未滅除,自性雖然保有,卻是不能夠掌控與把握,因此還是不能見性,也就做不到性空緣起的那個妙有境界。修行人境界不同,體會不同,而產生了很多的辯論,例如有的以為看到一片空就是見性,什麼叫做空?不起念頭就是空?或者以為打坐看到光明就是見性,其實根本沒有打開,如何能夠見性呢?真正的見性要到了四禪以後,進入無色界的境界,沒有色身只有一個心識,才是真正的開悟,才能夠証入無餘依涅槃,修証到習氣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