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武則天>
今天題目「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從《觀無量壽經》上來的。經文是這樣說的: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一年又很快將要過去了,下個月(十二月)的二十號為慶祝阿彌陀佛的聖誕,萬佛聖城和每一個分支道場都會舉辦佛七,讓我們大家都能從念佛法門中,獲得佛法的利益。如同《佛說阿隬陀經》所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以七天的精進,可以種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好因緣,這不能說不殊勝了。所以今天一定要講講「念佛法門」。
往生西方的信、願、行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信」和「願」,我相信在我們的道場是人人深信,人人都想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就不再說了。今天所要說的是「行」,就是怎樣來「念佛」。
今天題目「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從《觀無量壽經》上來的。經文是這樣說的: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首先第一句,「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就是指佛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的,而我們也是法界的一份子,當然我們就住在佛的法身中。雖然我們住到了佛的法身中,但是我們還沒有和佛的法身合而為一,要怎樣才能和佛的法身合而為一呢?
經文的第二句說了,「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祗有在眾生心裡也念想著佛的時候,佛的法身也因著你的念想,才能進入到你的心裡和你合到一塊了。第三、四、五句,「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以在你心中也想著佛的時候,你的心中已經具足了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和佛的八十種的隨形好了。最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如果你能以心來念想佛,這個心就具足了佛的一切福德智慧。這兩句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也就成了《觀無量壽經》的經心。
我們都知道念佛的方法有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還有「持名念佛」。 四種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字,就是「念」字;這個「念」,就是「心想」。前面三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都祗有心想而不持名,所以功夫全在我們的第六意根上。「觀像念佛」還不太難,因為在今日絕大部分人都見過阿彌陀佛的聖像,不像正法時期佛像是很少很少的,很多的人一生中都不曾見過佛像。
「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就難多了。因為「實相」,如同《金剛經》上說的,「實相」即是「非相」。非相本身意義就十分深奧,一般人不容易瞭解,所以觀不來。至於「觀想念佛」,我們也沒有韋提希夫人那種殊勝。在《觀無量壽經》中說,釋迦牟尼佛放白毫相光,將十方世界諸佛淨土攝收過來,顯現在自己的頭頂上,變成一個光明臺示現於韋提希夫人;經過韋提希夫人的選擇,還是極樂世界最好。所以韋提希夫人是親眼見過西方淨土的。韋提希夫人過去聽了不少的佛法,她看見到那是果,故問修因,即請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所以才有佛所說的《觀無量壽經》的因緣。
最後就是「持名念佛」,這也是歷代祖師都主張大家採用的方法,因為它是最容易下手的一個法門。持名念佛,持名就是口誦阿彌陀佛的聖號,耳根諦聽,意根念想著佛號或阿彌陀佛聖像。
四種念佛的方法中,「持名念佛」最為直接簡單,所以我們祗取這一種方法來作示範。首先,持名是前五識的作為,你持誦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 好像祗有口和耳兩個根識在用功,但是你要是能作到「視而不見,鼻不取嗅,持身端正」,那就算前五識都到齊了,我們給它五個點。如果你祗有前五識在用功,沒有把第六識的念想放進來,那你的用功大部分祗有「持名」而已,祗有五個點(5),而不能算真正的「念佛」,這樣的作用不大。祗有你能把第六識也放進來和前五識一起,才構成完整的「持名」又「念佛」。
講到這兒,就要和上回所講的「八識」連上一些關係了。我們已知道,佛法指出每一個人都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五個識,意識第六,末那識第七,阿賴耶識第八。這八個識中,最能作出「念想」的祗有第六識。 另外,在上一回我們也說過,祗有第六識有兩個強大的功能,就是它的「比量」和「非量」。
「比量」,我們知道就是乘數效果,如果我們說專心有十種程度,從一到十。那「十分專心」就是滿分,十個點(10)。如果祗有「五分專心」就是一半,五個點(5)。我們也知道了前面的五個識,它們沒有比量和非量的功能,它們祗有「現量」,現量就是加法,就是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二等四,五個識都用功了,加在一起也祗有五個點(5)。
在「持名念佛」時,如果你既持名,又念想著佛,又「十分專心」,那不但第六意識本身有十個點(10),再加上它「比量」的功能,把前面五個識的五個點(5)又乘上十倍,成了五十點(50), 所以六個識總共的積數就成了六十點(60)。和祗有前五識的努力,光是數量上就相差了十一倍之多。
但相反的,當你五識都集中精神來持名,第六識反而在胡思亂想,祗有十分之一功用在上面,那不但沒有十倍的增強,反而將結果降到 0.6 的積數。比和祗有五識的用功更差。因為由 0.1 乘上前五識的五個點是 0.5,再加上第六識的 0.1 就是 0.6。那效用不但不增,反而減少很多。所以,第六意識的加入和它的「專心程度」,實在是關鍵。
因此「持名念佛」如果沒有第六意識的加入,或你的第六意識雖然加入,但是它在胡思亂想,那你的持名念佛的效果是很小的。因為在前面說過了,「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在你散心的情況下,阿彌陀佛的法身是無法進入到你的心中和你合到一塊的。
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裡不也是說嗎?「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十方如來,隨時隨地都是憫念眾生的,但祗有在你也同樣念想佛時,才能感應道交。所以如果你沒能做到意根也念想著佛的這一要點上,那你的功夫就失之交臂,和阿彌陀佛的法身擦身而過了。
所以持名念佛的法門,也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到齊才算圓滿。其中尤以第六意根最為重要,若能做到如同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能以此念佛的因緣,契入如來的無上覺道,即因即果,即果即因。也就和《華嚴經疏》上所說的「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不謀而合。以此念佛的因緣,契入如來無上覺道的果海;如來無上覺地上的一切福德、智慧和神通,也就能夠注入到因地念佛的你。如此的淨業,就是能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所在,往生西方淨土的憑藉就是這項佛力。所以有了絕對的信願、自己的力行,再加上佛力的加被,才能如虎添翼,如風駛舫一般。上人曾經說過,他最喜愛的法門就是念佛法門。在《西方極樂是君家──宣化上人談念佛》這一本書中,上人說,「念佛就是和佛打成一片,…。你念佛,佛就念你,結果就成佛了。」上人又說:「我最歡喜的事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我睡覺也念南無阿彌陀佛,作夢也念南無阿彌陀佛,站著的時候也念南無阿彌陀佛。任何時候,前後左右都被阿彌陀佛佔滿了,因為阿彌陀佛要和我合成一個。」
從這幾句感人肺腑的話,可以知道上人念佛的功夫是非常精純的,是不可思議的,已到了「風吹不透,雨打不漏」的三昧境界。這一本書,很值得大家在佛七開始之前,先好好地看上幾遍,有了很好的心理建設,相信大家打起佛七來,都能夠勇猛精進。阿彌陀佛!by:宣化師...[大勢至法王子念佛三昧 頌:

服 盡 軒 岐 百 草 丸 阿 伽一味 信 神 丹
五宗八教 橫 羅 列 未死偷 心 孰 肯 飧 Đại Thế Chí Pháp Vương Tử niệm Phật tam muội tụng: Phục tận hiển kỳ bách thảo viên A già nhất vị TÍN thần đan. Ngũ tông bát giáo hoành la liệt "mì sỉ xâu xâm sực hẩn xuyên" ... trích trong...靈峰蕅益大師著: Linh Phong Ngẫu Ích Đại Sư trước tác... Chỉ còn một "Thất" nữa là đến ngày Thánh Đản A MI Đa Phật. Tâm nguyện mười phương tam giới cộng thành Phật Đạo.... Không Ph@́p cư sỹ

Comments

  1. 大勢至法王子念佛三昧 頌

    服 盡 軒 岐 百 草 丸 阿 伽一味 信 神 丹
    五宗八教 橫 羅 列 未死偷 心 孰 肯 飧 Đại Thế Chí Pháp Vương Tử niệm Phật tam muội tụng: Phục tận hiển kỳ bách thảo viên A già nhất vị TÍN thần đan. Ngũ tông bát giáo hoành la liệt "mì sỉ xâu xâm sực hẩn xuyên" ... trích trong...靈峰蕅益大師著: Linh Phong Ngẫu Ích Đại Sư trước tác... Chỉ còn một "Thất" nữa là đến ngày Thánh Đản A MI Đa Phật. Tâm nguyện mười phương tam giới cộng thành Phật Đạo.... Không Ph@́p cư sỹ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7000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六祖壇經箋註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