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下) 2

 《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

弥勒若巴喇嘛 著

◎唤起四喜及幻身与明光教义禅修法

在此,以两大主题来解释:灵热瑜伽的一般原则,我们如何禅修其馀的修行道次第,以
及特别的修行法。
以灵热瑜伽一般教义禅修其馀道次第
那罗巴六瑜伽传承,将如何使用灵热瑜伽、如何把生命能量带到中脉的教法过程,说明
得非常清楚。
然而,这传承中有点不易清楚的是,一旦能量已经被引到中脉,我们如何静虑禅修幻身
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要仔细分析这两个瑜伽,似乎是相当困难,但是,为了要有效应用这个不平凡的口耳传承,我想说些事情。
如同之前所指出的,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的教义,据说是根据秘集金刚檀陀罗而来。秘
集金刚檀陀罗的口耳传承,即为圣道回转。根据后者的意思,即是龙树菩萨,以及弟子的传承,强调只要生命能量尚未被引入中脉,造成停留与消融,我们便不会产生“出现”、“接近”、 “接近成就(略称近成)”三个境界的三摩地经验。与完成心性修行息息相关的,是来自生命能量与意识的状态,依此状况而产生心性修行、智慧觉知的完整迹象,如此,才有资格进一步从事幻身瑜伽修行。
原注:在这一点上,纳藏图库在他的释论“大喜乐证悟之源:甚深道那罗巴六瑜保”
解释,用“九融合”方法,生起幻身瑜伽的过程,在导读中曾讨论过。
或许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授的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原则,是那罗巴六瑜伽传承教义
的来源。最好的英文版说明,是丹尼尔,柯若特著的“无上瑜伽檀陀罗”,于一九八
六年,由雪狮出版社出版。柯若特曾讨论最后心性修行的教义,以及它与幻身瑜伽教
义的关系。在八十九至九十五页,跟宗喀巴大师说法很有关系。
从上段所说,可以清楚一点,即秘集金刚檀陀罗(即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
教王经)的口耳传承,是来自玛尔喇嘛,同时,可以清楚知道,玛尔巴喇嘛所传的秘集金刚檀陀罗五圆满道次第瑜伽,在名为“五道次第论精义”的著作中具体呈现,文中很清楚,阐释五道次第论传承的口耳传承。
虽然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的基本原理,在那罗巴传承的六瑜伽里,并未清楚叙述,但是,我们似乎应该从秘集金刚檀陀罗圣道回转教义中去理解。玛尔巴喇嘛的传承,是根据“五道次第论精义释论”这篇文章而来,当中我们可以读到:
首先经历幻觉之景象
自五光之光环中生起
第二所见乃是月景象
第三所见乃是日景象
然后所见乃是破晓象
自是圆满修成正道果
此外,“五道次第论精义释论”又说:
从能量与心中独生起
幻身瑜伽即可清晰见
第一个现象,像是在无云天空中的月亮,这个阶段,之前提过,称为“出现”。接下来
的景象,像天空中闪烁的阳光,这个阶段是“接近”。然后,有黑漆漆景象,像清晨的天空,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这是“近成”的阶段。三个景象都出现过后,心性修行状态的微细身,与意识会产生幻身,净光熠熠闪动。
这些就是玛尔巴喇嘛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承,有关幻身瑜伽教义的原则。我们在那罗六法
传承里,看到这方面的讨论。
反之,讨论未净化的幻身瑜伽,是观察我们在镜中所见形象的修行法,以切断粗糙概念
的心性,像喜欢与不喜欢,所表现出愉快或不愉快想法。然后,讨论到净化幻身,它与禅修我们自己的世俗身,看成是与曼荼罗本尊幻身瑜伽的修行有关,这无法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加以区分,只有我们自知的状态存在。
然而,这两个 “不净”与“清净的”,只是含在无上瑜伽檀陀罗,与其他修行普通的“幻
身”之内。他们被定义为“不净的幻身”,属于秘集金刚檀陀罗五道次第传承的第三道次第,也就是“幻身瑜伽自性隐藏的本质 ”。“清净的幻身”则是第五道次第,也就是“大结合道次第的幻身瑜伽”。
原注:沽丘达摩巴卓,曾做相当有趣的评论。
‘第一次产生幻身瑜伽的地方,是在我们旧有的蕴之中,在心轮中心。’他提到:
‘那罗巴六瑜伽传承之幻身全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的禅修方法,都是来自秘集金刚
檀陀罗,而且,是根据玛乐巴译师,所传秘集金刚檀陀罗的圣道回转。’
“三信念书
”只有几页提到秘集金刚檀陀罗。想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照丹尼
尔·柯若特的“无上瑜伽檀陀罗”。
真正的幻身瑜伽,是无上瑜伽檀陀罗所独有的。上述在镜中观察我们的形象“幻身瑜伽”,
不够资格算是一般性质的幻身瑜伽。其次,禅修自身为曼荼罗本尊的幻身瑜伽自性,也不在
三下界檀陀罗中发现,因此,亦非无上瑜伽檀陀罗所独有。
此处提到,修行可以克服被吸引,以及反感的概念,因而使这两种感觉被划上等号。实
际上,这是将内在大喜乐与空性智慧并列一起,切断中观的观点,为禅修期间,所要培养的基础。我们应该认清大喜乐与智慧,并加以培养。
我们从禅修中生起,观想经验的力量,被带到后禅修时期,造成与所有幻身瑜伽同时生
起的现象出现。
事实上,从第一个道次第,即生起道次第修行阶段开始,到“后禅修”时期,主要修行
法,是把所有事件,转换成曼荼罗本尊,使虚幻的曼荼罗本尊,自动显现出来。
有些来自玛尔巴喇嘛秘集金刚檀陀罗口耳传承,建议我们禅修自己的形象,要反映本尊
时,须把曼荼罗本尊的法相,放在镜子前面,凝视著它。有些传承解释,这是一种口耳传承教法,可以在修生起道次第瑜伽时,加情我们成为曼荼罗本尊时,放光的样子。
有些传承引述来自玛尔巴弟子,楚敦喇嘛的口耳传承,解释说,在秘密加持期间,金刚
萨埵的法相会反射在镜子里,让弟子观察他,并反射到非天生就有的虚幻形体曼荼罗本尊上。
他们把修行带来这里做,从“五道次第论”中,找到解析的方法,却没能了解字里行间真正的意义。
我已经在我的著作中,对秘集金刚檀陀罗对道回转教义,做过翔实解释。纵然我在文章
中讨论过幻身瑜伽教义,今天,在大部分的传承里都已经不见了。这些教义,丝毫没有从玛尔巴传承之后,有关幻身瑜伽的口耳传承教法中被遗漏过。
再者,在此口耳传承中,我们在“修行中”与“超越修行”两种层次,找到“伟大的结
合”教义,也找到了现象、接近、接近完成,以及明光瑜伽四种境界教义。在许多细节方面,参考秘集金刚檀陀罗的圣道回转,是会有帮助的,尤其是,从微细身与微细意识,产生幻身的方法,及产生幻身时,我们如何在真正的明光意识中,全神投入幻身瑜伽的过程,以产生四空,像是现象、接近、近成等。
真正的明光意识已经唤起之后,我们如何将之转换成“修行的无上结合”?在该过程结
束之后,我们又如何转换到“超越修行的无上结合”,并在睡眠时,滞留于睡眠明光上?又如何于清醒时的当下,加强能力来滞留中脉上的能量,将左右脉的能量。带到心轮上的中脉,并藉著四空经验道次第,建立明光意识?而且在该过程结束的时候,我们在做梦的状态,如何以虚幻本尊的形体生起?
至于睡眠瑜伽教义。则有把维持生命的能量,带到中脉的方法,并藉著控制能量的方法,滞留明光意识。另外,在觉醒状态时,也有方法,使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都有的三摩地,坚定不移。然后,当入睡时,我们便可以把心识放在三摩地状态,于睡梦中继续维持下去。这些部分,一样也没有被仔细讨论过!
对于在梦中,藉由控制生命能量的方法,留住体验感觉的瑜伽,以及在梦中,只靠著意
识消融的方法,来滞留住体验的感觉,我们务必弄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差异。
至于与死亡明光瑜伽融合的修行,则有以控制生命能量为基础的方法。另外,还有发展
集中力修行,应用到死亡明光。有些方法,是需要强烈的决心与一定的熟悉度。同样地,有些教义传授,如何在中阴之时,使报身(受用身)生起,并且必须于现在就透彻其中精义。
这些主题,已经在秘集金刚檀陀罗圣道回转口述指导传承评论中,详尽说明过,于此不
再重复说明。
如果我们用控制生命能量的方法,来修睡眠与梦观瑜伽,便会发现,这两个瑜伽的特性
建议我们,以培养睡眠明光的持久力为开始,做为梦观瑜伽基础。这一点,数篇梦观瑜伽法本都这么说。
若我们把生命能量带到中脉,那么,在白天就应该下定决心,依照金刚念珠檀陀罗的指
导,在梦中滞留意识。也有在白天稳定集中力的方法,于睡眠中应用该三摩地,滞留住睡眠明光。
上述的修行,有个名词,叫做“培养睡眠明光”,事实上,却包括了睡眠瑜伽与梦观瑜
伽在内。这两项的结构与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白天,我们用外在与内在的方法,引导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与消融,产生有名的四
喜与四空的经验。内在大喜乐生起,我们就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并禅修大喜乐与相结合的空性。最后,在幻身中生起,之后,无论我们的意识经验出现什么,都会被贴上大喜乐与空性的标记。我们禅修所有生起现象,所见的都是曼荼罗与曼荼罗本尊。
在运用另外两个轮宝——睡眠明光瑜伽修行的心轮,以及梦观瑜伽修行的喉轮,背后的
原则是什么?
在前一个情形,我们静虑禅修心轮,因为,人们入睡时,禅修心轮的花瓣时,生命能量
会自然而然退去。清醒状态运用此轮宝,可以熟悉睡眠瑜伽的技巧,及进入睡眠状态过程,左右脉的微细身,会顺利地退去,退到心轮中脉之处。
我们应尽可能把心识固定在睡眠明光瑜伽的禅修上。这个修行,我们在觉醒状态,运用
生命能量,慢慢增加修行的禅定能力。我们藉著滞留睡眠明光的禅定功夫,去决定修行所要用的力量,要强或是要弱。
睡眠与梦观瑜伽所做的任何修行,在死亡之际,都会带来莫大好处。禅修者若在今生未
能设法完成崇高的证悟,则可以尝试,至少了解睡眠与梦观瑜伽的基本方法,于死亡瞬间接近时,根据先前已知的睡眠明光瑜伽,以及在做梦状态幻身瑜伽生起次第,所做的修炼程度,来滞留住死亡明光。熟悉这些技巧,才能够使的幻身修行,于清醒的时候增加力量,而且支持我们的修行,产生做梦状态的幻身。
死亡应该在完成崇高的证悟之前来临吗?我们想应用瑜伽在死亡瞬间证悟,当死亡过程
开始,我们应该从事控制生命能量的瑜伽,才能够认识死亡瞬间的明光,在滞留睡眠明光的瑜伽中,也是用同样的原理。照这种方式,我们进入中阴身体验,应用在梦幻身瑜伽所学到的方法,产幻身的中阴身。
那罗巴六瑜伽给予一些细部过程的指导,在别的地方并没有被找到。这两个口耳传承可
以使人醒悟,是个崇高美妙,并值得赞誉的修行法。
个人修行的禅修方法
正如之前讨论过的,要解释我们如何根据真正的幻身瑜伽、明光瑜伽等两大修行法,在
睡眠与清醒状态,达到最想要的静虑禅修。其他的禅修法,在原始密宗经典,并没有翔实传授,而此传承上师的著作,却有丰富的记载,此外,一些参考资料也有记载。
这里有两大主题:如何禅修幻身瑜伽,以及如何禅修明光瑜伽。
◎如何禅修幻身瑜伽教义
以三大主题来教导幻身瑜伽:如何静虑禅修所有虚幻现象?如何静虑禅修梦中的幻境?
以及如何禅修中阴身的虚幻自性?
甲·如何禅修所有虑幻现象
如同之前所解释过的,在禅修期间,我们应该加入深奥的空性观点、最终自性及内在大
喜乐的看法。我们从禅修中生起,修行的结果,会被带到后禅修期间。非正式禅修的时候,我们仍要保持空观的认知,并想起之前转换所有现象,为曼荼罗与曼荼罗本尊的禅修经验。
这两种修行强度,会造成幻觉现象,像支持与被支持的曼荼罗一样生起,不需要另外的禅修技巧。
不能够修成上述情形的修行者,在数段落禅修中,应该融合密宗瑜伽产生的四喜。然后
在后禅修期间,当世界与世界外的居民,以世俗面貌出现,就应该要培养一种空的认知,亦即认定所有现象,并非与生俱来的本质。
这里的标准修行法,是要观想我们从镜子里所见到的形象。观想镜中映照的形象,凝神
专注在自己身上,然后想想,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跑进镜子里,被反映出来?
原注:宗喀巴大师在这篇论述里面的暗示,及杰先饶嘉措在“三信念书释论”更明
确指出,这三种层次的幻身瑜伽经验修行,真的是适合初学者用的。杰先饶嘉措提到:
‘早期的西藏上师,像玛乐巴、密勒日巴等,刚开始都是教这些方法,这样,才能
够在修行的初始道次第上,对修行者灌输一些本能概念,……真正的幻身瑜伽,……
在白色与红色明点聚集,在心轮中心的地方修炼。’
我们开始禅修,去了解尘世的有情众生,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空性,而是像幻觉般显现出
来。空性变稳定时,世俗有情众生的虚幻现象会生起,有如被支持的净化曼荼罗。我们可以观想所有出现的现象,都是空的自性,然而,却以纯净虚幻的曼荼罗生起,并被觉知到。也有在镜中反映曼荼罗本尊形象的传承,并观想曼荼罗本尊。所看见的形象消融成我们自己,并禅修自己,成就虚幻的灵体。若前一阶段禅修力量坚定稳固时,就不需要再多尽力了。
“五道次第论
”传承谈到加持期间,如何将金刚萨埵的形象反映在镜中,以及如何向弟
子示范幻身瑜伽的自性。上师首先用暗喻的方式,与解释意义的方法,详细解释这两项内容。
倘若弟子仍然不了解,就会展现各种可见的形象。这是生起道次第观想的扩张部分,当中可以看到特别的曼荼罗结构,各种元素聚集一起,并且在镜中映照出曼荼罗本尊的形象,与教导我们禅修反映出的形象。如此的修行方法,在玛尔巴与罗札瓦的传承,都曾经提到,现今则是两者混在一起修行。
同一篇文章,“五道次第论
”评论道:所有的现象是幻觉、是梦境。解说虑幻的自性有
两方面:第一个方法,对最终的真实显示虑幻,例如,事物的存在只是瞬间现象,认知这种现象,可消除认为事物是真的存在之错误观念。第二个方法,事物都有空的自性,因此,他们以虚幻出现,是里所当然。这里谈的概念,是采用后者。
于此,提出二项要考虑的重点:表象的自性,以及含又空性存在的表象。我们必须理解
这两方面,表象的自性,并不是像兔子头上长角,或是不孕妇女生产婴儿那样的虚幻现象,可是呢,既然认定是表象,当然不可能事实存在。如果没有表象,我们就不能说“空性存在于表象的自性里”。如果无法认知这两点差异,可以觉知外在表象虚幻自性的“心”,将不会生起。
我们应该了解幻觉中的表象。举例来说,魔术师可以利用魔法,创造出虚幻的东西,如
神奇地出现房子和大象,不过,实际上呈现出来,有生命、会呼吸的大象,依然是空性存在,因为房子有好,大象有好,都不是真正从零到有而创造出来的。牠们照样可以在视觉之下被觉知,只是,他们真正的自性,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幻术情景。
这个说法,可以用来解释,我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觉知,包括对人类的认知。虽然所觉
知到的,永远缺乏最终的自我本性,或是物的存在,但是,不容置疑,会以真的性质出现,被芸芸众生觉知到,像具象的人类与抽象的神祇,包含形体、声音等,将在不停转换的状态里出现。即使众生与其他现象,没有一点与生俱来的自性,但是在传承上,却都是根据相互影响与因果定律而来。
原注:于此,宗喀巴大师简单地指出,我们必须体认到真实的最终面、所有存在的
空性、传承的真实观,是如何发挥效力,运用在普通事物上。也就是说,即使所有事
物的最终自性,都是一种虚无的本质,在传承的看法,众生仍然可以经由他们的行为,
去检验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像是听到声音、看到东西、从事一些活动、创造业力等。
宗喀巴大师明白的指称,众生每一点自我的虚无,都是无生命的现象。由于宗喀巴
大师跟随著印度中观派上师龙树菩萨、提婆及月称的脚步,因此教导:所有的存在,
最终都是缺少真正的存在。尽管如此,站在传承的角度来看,真实仍然继续有效地运
作。
“概念思想”与“众生”在这方面并没有差别。思想、众生、佛陀、虫、桌子和大
象,最终的性质都是空性。然而传承上,有尊名、贴上标签及心理认可,他们就按照
因果定律有所作用。龙树菩萨最有名和最精华的一部作品,“中观论”第二十四章,
专门谈到这方面的思想。
照这个方式,接受传承的活动是全知全能的,并且是避免过度断见。反过来说,因为我
们体会空的自性,所以,可以避免极端的实用主义。
空性的认知,简单说,就是对万物原来就没有天生存在自性的感受,它不是心理捏造的
事实,也不是部分的空性,只是某些现象的性质,而不是对轮廓的周全认知。我们认清空性
之后,会使消除“我执”毛病的力量增加。深奥的自性(空性),并不是知觉上不可触及的
东西,只要认清空性的观点,并且熟悉静虑禅修眼前所见诸物的形象,是自内心生起。
简而言之,我们测试本身这个人。我们本身是“我”的“了解者”,请问所见到表象的
“真正的我”,是存在心蕴里?或是与心蕴分开?追根究柢,我们将发现,我,甚至没有在任何地方存在,我,所看见的芸芸众生,有全然没有真实存在。我们必须对这种认知屹立不摇,这就是对事物空性的修行。
至于传承方面的修行,例如,互动存在的修行,我们将内心的认知,转向事物的“功能”
层面去考量,毋庸置疑,所有事物都是存在的。芸芸众生以传承去觉知事物,既是业力的收集者,也是业力结果的体验者。我们应该培养明确的证悟力,虽然没有自我性质,所有现象于传承上,仍根据互动的定律,有效地运作。
无论这两个层面的物象是多么矛盾,使用反映自镜中形象的比喻时,更能了解镜里境外
互相矛盾的性质。想想反映出形象的脸是如何,并想想镜子里的眼睛等,都是空的存在,以表象的方式存在。根据反映原理,使镜子与物体,是利用反映创造影像。我们拿走任何辅助条件,像是将脸移开,或拿开镜了,影像就会消失。这两者,“空的自性”与“表象的自性”,就有如此的互动基础。
这不是众生可以认识“自我”的唯一例子。然而,众生收集业因、体验业果,并根据他
们先前所收集的业因,以及本身精神上的迷悟,影响往生后的转世去向。我们必须依此方式,来心领神会空性以及空性的相关性、非矛盾的本质。
我们在此点的证悟,有一定的稳定程度以后,将此证悟推及红尘世间,世界就将被看成
是一个曼荼罗。推及到芸芸众生,有情众生就地被看成曼荼罗本尊。我们用这种观点来修行,就可以留在大喜乐结合空性的境界。
照这个方式修炼,所有的表象将变成曼荼罗与本尊,接著这些就像幻觉一般出现,并如
殊胜大喜乐一般生起。这些就是三阶段的过程。
禅修期间,我们唤起无上大喜乐,并以此做为躯动力量,方能全神贯注于性力上,然后,全面在形而上的心性中休息。停止禅修时,我们要培养空性的认知,以及传承上互动存在的想法。
就照这样,轮流应用这两种方式:正式的禅修与停止修行,相互补充与支援。
乙·如何禅修梦中的虑幻
这包括了四大修行:学习在梦中滞留意识、控制与增加梦境、克服恐惧与修行梦中的虑
幻性,以及梦中禅修。
■学习在梦中滞留意识
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滞留梦中的意识。
第一种方法,是运用生命能量。我们在觉醒状态时,聚集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并加以消
融,引发四喜的经验,像是出现、接近、近成,以及明光。其应用方法,就是在第一次滞留睡眠明光过程,培养四空的认知。之后,开始做梦,我们便可用这种意识,来认清它们。睡眠的四空认知出现,就不再需要任何其他的方法,来滞留住认知。
第二个方法,是意识决心,如果上述在做梦状态控制微细身的方法,无法成功时,那么,在觉醒状态,我们应该下更大的决心,才能够在梦中留住意识的知觉。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静虑禅修轮宝,特别是喉头上的轮宝。
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第一种,是无上瑜伽檀陀罗里,独门传授滞留梦中的主要方法,第二
种则用于其他方式中。
楚喇嘛(楚敦邦俄)的传承是,要在梦中延滞瑜伽,必须先禅修心轮,然后才能够圆满
成就。而梅喇嘛(梅敦村波索南坚赞)的传承,则推荐禅修喉轮。因此,有两种不同的修行法。
有些法本建议,睡眠明光瑜伽要与心轮一起禅修。另外有些则建议,梦观瑜伽要与喉轮
一起禅修。然而,如果运用控制生命能量方法,来禅修瑜伽的话,我们必须先禅修心轮,认识睡眠时候的四空。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获得四空的经验,来当做梦中滞留意识知觉的方法,如此
一来,我们只好利用喉轮为基础,进行静虑禅修。喉轮与滞留梦中有关的说法,是否表示,只有喉轮在做为意识解脱法时,才能进行?
不是的,举例来说,控制生命能量滞留于梦中的方法中,可以在快要睡著的时候观想喉
轮,把生命能量带到此轮宝上,并在那儿产生四空的经验。如果先前的能量,在心轮上不能收集起来,则在喉轮上也无法被收集,因为四空的经验,就像消融心轮上的能量一样,不会在其他地方生起。梦观瑜伽里,我们主要是禅修快入睡时的心轮。
快睡著时禅修喉轮、心轮等,将造成我们心轮聚集的能量,变得有些分散,这使我们的
睡眠,产生变浅作用,因而更容易在做梦期间,滞留住意识知觉。再者,快要入睡的时候,很经常在喉轮上静虑禅修,也可以让我们的梦维持久一点。
梦观瑜伽的过程,我们想要做梦做久一点,在入睡前,就要像之前教导的一样,禅修喉
轮。一旦内心占有它一会儿时,我们在梦境,就会从事一些适合于精神上的活动。因此,喉轮在这里,就变成有助于梦观瑜伽的修行。
对于用培养解脱法,在梦中滞留意识知觉的修行,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一般而言,有些
人甚至没有受过修行教导,也可以有清楚的梦,觉知在梦中滞留,因此,它并不是只透过禅修,滞留梦中知觉的修炼,来产生这种能力。举例而言,如果某人一整天全神贯注在特别的
事件,到了晚上,他也许就会梦到这件事情,甚至对这个梦记得很清楚。倘若我们白天,下很大决心,努力去认识,并记得我们的梦,而且一整天都有决心毅力,永间断。如此,到了晚上,梦就会不断地做,我们可以藉此留住它们,而且,要完成这阶段的修行,便不会有问题。
没有梦,就不可能进行梦观瑜伽,所以,梦是必要的基础。再者,虽然我们做了梦,但
是,如果它们是不清楚的梦,就不容易去认识。我们必须有能力弄清楚梦境,即使是醒来之后,也能够仔细描述梦境。
修行刚开始时,清楚的梦是必要的。为了要有清楚的梦,闭关独居或许也是必要,因为,独处可以增加内心的清明。因此之故,在清晨,意识特别清楚时,滞留梦中的觉知会变得比较容易些。
照这样,在白天我们下定决心产生强烈的本能,这决心,在梦中一定会被唤起,而用来
引发梦中的明光意识,为完成这项目的,我们必须在白天就修行。方法有如口耳传承的建议,最好使用前述放光观想法,在白天禅修喉轮与顶轮。首先运用结合生命能量的吸气练习,来净化清明心性。
如果我们了解口耳传承的这些指导方针,在产生合适的经验上,就会慢慢地变得有技巧。如果我们不了指导方针,就只能得到一点点成效而已。这里的指导。在不同口耳传里,多半大同小异。
在滞留梦中修行,观想自己对曼荼罗本尊很有用处,同时观想上师,并向他或是她奉献
心力,供养上师祈请文,则可以让我们体验更多梦境,还会有更清晰、吉利的梦,把意识滞留在我们的梦中。也可以在做梦时,有效地进行特别的修行。我们仍应献上祈请文,使不利的情况不会发生,并使每一个有利的情况显现出来。这样子,我们就可以向曼荼罗本尊与护法,献上灵热,要求在证悟修行时,助一臂之力。
白天,我们应该培养强烈的决心,并且不断地告诉自己,无论出现什么,都只像是一场
梦。当梦真正出现时,我们在梦中有意识地,认识与滞留知觉,如此,就可以进行梦观瑜伽修行。照这个方式,导引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决心能够坚定不移,清晰的梦生起时,我们可以认识并滞留意识;修行到这样的程度,就已经够了。
口耳传承有三种指引,教导在晚上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指导,是要我们把心放在喉轮的种子字,然后在入睡之前,观想自己成为曼荼罗
本尊。上师正在坐在我们的头顶,于是,我们向与曼荼罗本尊密不可分的上师,献上祈请文。
喉轮中脉之内,我们观想一朵小小的、红色的、四个花瓣的莲花,以及小小红色的种子字阿或唵(读音如翁)站在上面,这就是“金刚诵”,是证悟的沟通力量。我们很清楚地保持这样观想,不让心性失去它,并在保有它的情况下睡著。
有些口耳传承,建议观想五种子字,即唵、阿、努、大与日阿(日与小字阿,合并发音)。
五种子字之中的一个,位居中间,另外四个环绕在周围,我们可以一个接著一个地禅修。另有别的传承,建议只要观想莲花中心的红色种子字阿,就可以了。因此,有两种传承可供选择。
“吉祥一切如来胜利秘密大瑜伽平等无二金刚吉祥大胜仪轨第一大王檀陀罗”建议观想
种子字唵、阿、努、大与日阿,站在四瓣莲花中心,但是却又说,这并不会对修行带来任何额外的功能,因此,在中心观想简单的唵字,就足够了。
许多密宗经典,包括“加行大檀陀罗”,都推荐种子字唵。然而,改用种子字阿,也不
会适合。最重要的是,无论用那一个种子字,都要在喉轮的中脉内观想,而且在那一点上面保持知觉。倘若这样做,仍然不能滞留梦境,则重复做之前说过的兴行法。
若依旧不能够滞留住梦,就应该禅修顶轮的明点。清晨破晓之际,通常睡得非常熟,很
难在那个时候滞留住梦境。睡得最浅的时候,应是在黎明时期,直到太阳从东边生起为止,那时候,比较容易滞留住梦。
我们观想上师瑜伽(即上师供养法),与献上可以完成梦观瑜伽的祈请文,接著就像以
一样,产生强烈的决心,并观想自身为曼荼罗本尊的景象,然后把心凝聚成芥子般大小,位于两眉之间,放光的白色明点上,再做宝瓶吸气法七次,然后睡觉。
不要把明点观想得到过于明亮,这样会导致无法入睡,甚至只睡一会儿,就醒过来。要
以想明点稍微有点不亮。
有些上师说,如果我们先把心放在喉轮的种子字,将无法入睡,应该先观想顶轮的白色
明点。这样的意思,不容易感体会。喉轮是产生梦的位置,顶轮则与觉醒状态有关,他们说的意思是:观想的重点,放在与梦有关的位置,会防碍睡眠。事实上,禅修与觉醒状态有关的位置,并不会影响睡眠。
如果我们在黄昏或是黎明之后,进行上述在喉轮的修行,仍然不能够滞留住梦,这表示,修行者天生就是睡得非常熟的人。为了要稍微减轻这样的睡眠状况,我们应该把心放在顶髻轮宝。
如果这会使我们无法入睡,或是断断续续地睡著,那么就把注意力移到秘处明点。在白
天,我们培养之前提过的决心、毅力,运用在秘处轮宝。进入睡眠之前,观想那里的黑色明点,用宝瓶吸气法,结合生命能量二十一次。在那样情形下,不要让心性偏离一方,就会很快睡著了。
有时观想上半部的轮宝,会使得睡眠变得太浅。发生这种情形,我们应该记住,秘处轮
宝与睡眠状态有关,因此把心放在这上面,会影响睡眠。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在黄昏与黎明时候,运用不同的轮宝,使轮宝内的明点元素达到平衡。
有些人全力投入这些方法,仍然不能得到运用梦境的能力,他们可能坚持这个方法好几
个月,或是好几年了,却没有产生想要的结果。这些修行者,必须先用培养灵热的修行法,把生命能量引入中脉,并停留与消融,然后再禅修内在智慧。若不能产生内在智慧的经验,就不能够滞留住睡眠明光。若没有运用控制生命能量的方法,滞留住睡眠明光,也就不能在梦中留住知觉。
如果多做一点努力,培养决心的力量来滞留梦境,仍不能产生想要的结果,我们就不应
该认为,这是个可行之道。我们应该记住,灵热瑜伽修行法,是梦观瑜伽修行法的基础,要回过头来重新修炼。其实,决心毅力的培养,确是一种助力,但却不是梦观瑜伽主要的技巧。
规避灵热瑜伽的修行法,就好像只是仰赖培养决心的力量,把树干去掉,只留下树枝一样。
■控制与增加梦境
控制虚幻梦境的修行法,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控制世俗的需求。我们可以从事各种变化的活动,有意识地开始特别类型的梦,或者改变梦的性质。另外,我们可以观想阳光或月光,将梦中的自己,投射到天人净土,像是三十三天,或是到遥选取的人界去看一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方式来修行,像是飞越天空等。
第二种类型,是要控制超世俗梦境的内容,亦即要有意识地,把在梦中的自己投射到不
同佛界,像极乐世界、兜率天地、、色究竟天(即有顶天)等,而且,在那儿与佛陀、菩萨相遇的时候,向他们顶礼,并听教法。
以控制生命能量的方法,从事此修行时,我们要结合控制能量的原则,与产生强烈决心
的原则,使修行更容易圆满达成。没有能力控制能量的人,应该培养如何熟练决心、毅力的技巧。
这两种应用在觉知净化尘世与有情众生,事实上,所经历的“净化界域”,只是反映真
实事物,要经历真正的净化之地,并不是那么容易。
至于在那样的经历当中,所感受到的预知,时然有些未来的预知会成真,但是,大部分
是不会实现的。梦里的景象与过去事件有关时,像我们过增去生活的点滴,我们应该应用瑜
伽修行法,来增加可信度,如同在做梦的过程里,应用某种方法,尤其是能量控制的技巧。
至于“在梦中增加”的活动,是指增加梦中出现物的数量,无论是出现有生命的人或动
物,或是没有生命的特体,像是一根柱子、一只花瓶。梦中所见的物体,都呈倍数增加,从
一个到二个,从二个到四个,一直到上百个,甚至花上千个物体出现。
■克服恐惧与修行梦的虚幻
做梦期间,无论发生什么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的事,像是被水淹没,或被火烧到,都
要认清楚梦就是梦,并提醒自己:
‘梦中的水或火,怎么可能伤害到我呢!’
因而,不让自己在梦中掉落水里,或是火里。
梦境虚幻的修行方法,就是要我们锁定梦里的一个物体,像是花瓶或类似的东西,然后
铭记在心,这个物体在梦里消失时,我们要认清它的表象自性是空性的,梦里的物体就是梦里的物体。
然而,这种想法,并不一定表示梦里的物体,非天性就有、是可以体会得到。举例而言,我们在清醒的时候,看著镜中的形象,我们也许知道形象的空性,因为在感觉上,镜中映照出来的,根本不是真正的物。不过,不一定有能力觉知“可是,为什么像是真的”的自性。
我们未能轻易认清梦就只是个梦,这样的情形,就像新生儿看到镜中的自己,却认为是
别人在那儿。把梦看成是梦,就像成人看见镜中的自己,会觉得:虽然在镜中看到自己,但是,镜里似真的影像,却是空的。
我们应该举个例子,来说明映照的形象,它所显现的样子都是空的,唯有把这样的观念,应用到每一个现象上,才能够本身原有的空性,是存在于本身里头。同样地,认清了梦就只是个梦,我们可以用以上的例子,就如反映出来的形象,梦是表象性质的空性,来说明所有现象,甚至连一点点真的存在,也是空性。我们应该要了解这种我执的毛病,是多么严重,并了解到需要充分的净化理由,来消除这个毛病。
以此了解为基础,我们把梦的世界与众生,变成支持与被支持的曼荼罗,观想了知这些
外象是真实、本身是空,却用幻象显现给我们看。进而培养认知:所有现象,都是大喜乐与虚无之梦的观念。这些禅修,在清醒的状态中也可以进行。
■梦中禅修法
这要与明光瑜伽做区别,在此,面对曼荼罗本尊发光的外表,我们心上散发最强净光的
种子字吽,开始禅修自身。净光融化梦里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一起变成净光,而且引到种子字吽内。我们的世俗身也融化成净光,从头往下,从脚往上,最后吸收到吽里面,融合成无法理解的明光,使心性平稳地在此光中得到安宁。
吸收梦里表象物体到明光里面,比起在清醒的时候,吸引心中显现的物体能量,要容易
得多。然而,如果那个时候,从事梦观瑜伽,我们就应用这个技巧,吸收某种粗糙能量,让它们来到心轮,梦就不会产生。反之,我们会很快熟睡。
四空,可以在进入睡眠的四阶段去体认,如果前面几种尝试都未能成功,则要更坚持下
去,一直到最后有能力,清楚辨认“睡眠四空”为止。
为了要在吸收与空性的过程,达到稳定性,白天,我们多用点时间,去禅修结合能量的
宝瓶吸气法。到了晚上,刚要入睡时,我们则试著认识睡眠四空的吸收阶段。
丙·如何禅修中阴身的虚幻性质
此瑜伽,以两大主题来传授:中阴身经验基础哲学的讨论,以及中阴瑜伽修行道次第的
讨论。
■中阴身经验的基础哲学
死亡阻止生命力量的一刹那,以及产生中阴身经验的一刹那,这两个一刹那,会像体重
计,上下移动。
身体还有完整感官能力时,我们可以很快到达中阴身。形体可能使用各种化身,而且具
有无比业力的、不可思议的体能。除了未来要投胎的地方以外,还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而不受阻碍,并可以自由穿过固体的东西。
原注:沽丘达摩巴卓的“三信念书礼赞”提到“变成中阴身”的教义,例如,出生
和死亡之间经历的中阴身,以及中阴身的性质,总共分为十三个主题:
一、语言方面:称为“变成中阴身”,是因为它变成了内心景象之物。
二、身体的性质:它是从内心与微细身种子带来的心性,而来,而且会以全部的感
官经验出现。
三、形体:假设世界变成我们将要转生的形体。
四、颜色:所积阴德成为躯策力时,我们的身体是清澈月光的颜色。当被业障驱使
时,身体就是夜晚黑云的颜色。
五、恰当的年纪:开始转生于淫秽欲界时,约在五岁到十岁之间。
六、动作的感觉:我们投胎转生到低等的地方,会有下降感觉。投胎到鬼道或畜牲
道时,会有在平地上游荡的感觉。投胎转生做人或成神的时候,会有向上升的感觉。
七、察觉力:会觉知跟它类似的同伴形体,并且有五神通力。
八、补充食物:只消耗气味与香味。
九、行为模式:由本身带有的阴德与业障所有驱使。
十、力量与强度:可以在瞬间,不可思议地穿梭于宇宙任何地方,没有任何障碍,
未来要转世的地方,则不包括在内。
十一、景象:天空中没有太阳或是月亮,身体不会有影子,也不会留下脚印,听不
到别人的叫喊声,也没办法回答,而且,会有可怕的声音,像是暴风、地震撼动等声
音。
十二、期间:寿命长短不一定,但是,最多有七次“七天周期”。
十三、转生的方法:如果是不可思议的转生法,转生的地方会有吸引力。如果是靠
著灵热及蜕变的方法,投胎地方的香味,是其吸引力。如果出生是要靠著蛋或子宫,
中阴身会看见交媾中的父母,并对将要投胎的不同性别父母,产生吸引力;对同性别
的父母,产生反感。
中阴身的寿命,最长是七天,然而,这个长度不是绝对的。中阴期间结束时,如果我们
还没有投胎转生到世界上,那么,另外一个中阴身就会出现。再者,如果在七天的生命周期
里,没有找到转生条件,就会死亡,而进入第三个中阴身。依照这个方式,我们可以重复循
环七次,总共是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阴身期间。在那之后,确定必须转生。
我们会接收到一个景象,显示有四种类型的转生:不可思议的转生、由热与湿气而成的
转生、从蛋中转生,或是从子宫转生。在第一种情况,我们被吸引到转生的地方。如果所显
示的出生,是由于热与湿气,我们将被吸引到有气味、味道等地方。当出生是经由蛋或是子
宫,我们对于未来的父母,真的在交媾或好像在交媾的画面,会有欲念与起反感的情绪。
再者,我们转世投胎为女性时,会对父亲产生欲念,而对母亲起反感。相反地,如果我
们转世投胎为男性时,则会对母亲有欲念,而对父亲产生反感。
对于某些人,他们对一个地方起反感,偏偏就会被带到那个地方转生。
那些在中阴身的人,体验到过去负面业力行为的结果,会经历黑色景象、夜晚没有星星
的天空景象、白色羊毛衣服的景象,或是布满月光夜空的景象。
中阴身的经历,导致转生到地狱的话,我们的世俗身,颜色就很像燃烧的树桩。导致投
胎到动物界,我们的身色就像燃烧的烟一样。若导致转生到鬼界,我们的世俗身就像水的颜
色。假使中阴身投抬成为人,或是有感觉的神界,世俗身便成了金黄色;“托胎经”的如此
记载。
“托胎经”又说:
那些因去世而离开的众生,将经历到中阴身。然而,在两个下等界域死亡的众生,
注定在无形的界域中转生,他们不会有中阴身经验。在离开他们旧有的身体之后,很
快地,就运用该无形世界中的蕴体(身心基础),在无形界域中转生。
因为无形界域没有上或下的界限,因此,有些人认为,中阴身跟无形界域无关。这是他
们个人的想法,并没有据典记载可资佐证。“阿毘达磨俱舍论”提及:
‘……有未来化身的形体。’
也就是说,阿毘达磨俱舍论建议,我们在中阴身的世俗身形体,会像未来转世后存在的
样子。有些不了解这一段话的上师,便说:形体会像生前的样子,而且,我们往生的朋友,
也会像生前的模样。有些人,引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编注:无著菩萨著、唐玄奘汉译)”
的记载说:
‘脸孔和身体,将与来生相似。’
这一段内容提到,我们在中阴身的形体,是我们来世的化身,我们的朋友也会在中阴身
经验中,显示来生的化身。
原注:这两部四世纪时的印度经籍,“阿毘达磨俱舍论”,由天亲所撰。“大乘阿毘
达磨集论”是他的哥哥无著所撰,两部都深受西藏人欢迎。前一部是比较广泛的研究,
而且是所有大型格鲁巴寺院之学僧,必修课程的一部分。许多西藏人,对死后的看法
和态度,都是源自此二部经论的思想。
有些人认为,中阴身的形体,应该是综合上述两种说法,包含过去与未来两种形体。据
说在每七天循环周期的前三天半,我们所拥有的,是前生的形体,所见是前生世界的景象。
后三天半期间,则是来生的形体与景象。第一个三天半过去之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
了,是处于中阴身状态。这是他们的理论,并没有权威性的经典,提过这种说法,也没有特
别的理由或证据,可以支持此说。因此,它只是推测猜想。
“中阴身”一词是源自于“阿毘达磨俱舍论”:
于“死有”后,在“生有”前,即彼“中间”,有自体起。为至生处,故起此身,
一趣中间,故名“中有”。
编注: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众生在这个世界死亡之后,就要去转世投胎。死亡后、
投胎前,这段中间过程的时空,就是中有,也就是本书所称的中阴。
所以,中阴身世界的感觉,就是从我们死亡的那一刹那开始,一直到我们转世投胎为止。
它是“中间的界域”,是生命、死亡与中阴身,或是“中间状态”,简称“变成中间”或“中
间界域”。这是上述阿毘达磨俱舍论所要传达的感觉。
在那罗巴六瑜伽传承里,我们看到曾经提过的三个“中阴身状态”。
首先,是介于出生与死亡之间的中阴身,是从我们出生一直到死亡的清醒时期,包括现
在的当下。第二种是“梦境中阴身”,是从我们入睡,一直到清醒的时期。第三,是从死亡
一直到转生的时间,也就是“中阴身界域”或“变成中阴身”。
原注:以这三种方式使用“中阴身”名词的时候,它包含了完整的感觉经验。密勒
日巴的六瑜伽传承,以“救度中阴身的口耳指导传承
”为人所知。宗喀巴大师的
“三
信念书”也提到过,以及导读中的“六瑜伽,三中阴身状态与九融合”这部分,也讨
论过。
如同宗喀巴大师的解释,六瑜伽传承谈到三种中阴身状态,它必须也谈到三种幻身
瑜伽,亦即,每一种中阴身的幻身瑜伽。因此,有觉醒状态期间、睡眠状态和中阴身
状态的幻身瑜伽。
将存在境界的经验分门别类,有什么作用呢?
秘集金刚圣道回转檀陀罗,谈过四空的经验(出现、接近、近成、明光)如何产生明光。
在完整的世俗身消融过程之后,此经验与死亡明光的经验大同小异。然后,瑜伽修行者用之
前提过的四空与大喜乐之法,产生幻身,这跟死亡明光之后,如何产生中阴身的方法是一致
的,采用粗糙应身的幻身,变成微细报身,它与中阴身用世俗形体转生的方法相同。
编注:此处之出现、接近、近成、明光等四空,就是空(或初空)、甚空(或广空)、
大空及一切空。近成是第三空,指接近明光成就。第四空指已证明光。
没有瑜伽能力的众生,会经历三种情境:出生、睡眠以及中阴身。然而,拥有口耳传承
教法的修行者,知道要在中阴的境界,把众生的法报化三身,转化为佛性三身。
更详尽地说,处于清醒状态时,我们禅修生起幻身瑜伽,这与中阴身生起的方法大同小
异。因此之故,“中阴身”的名称,有时也会被用到这个情况。我们进入睡眠明光瑜伽,处
于做梦状态,虚幻的梦身,将采用与中阴身类似的自性生起,这是称为“梦中阴身”的原因。
有过特殊的、高难度之修行者,通过死亡明光阶段,再进入中阴身,就会应用技巧,显现中
阴身为报身形体,这样的经验称为“中阴身修报身”。
此传承里,我们看到三个“中阴身”名称的主要用法,然而,了解正确内容的人,却如
凤毛麟角。这个主要意思就是,出生、睡眠与中阴身等三种基本情况,被转变为显现的三身,
两组“三种情况”被加以融合了。
简单说,上述的描述,就是把主题引到三个“幻身瑜伽”范围:觉醒状态的幻身、梦中
的幻身,以及中阴身的幻身。这三个幻身,与三个中阴身的三种基本情况:觉醒状态、做梦
时与中阴身时,互有关联。
我们如何进行三种身修行?
在觉醒状态时期,我们静虑禅修灵热瑜伽,使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与消融(入、住、
融)。透过此经验力量,引发四空、四喜与明光意识的经历。这经历就像死亡时候的感觉一
样,生命能量与意识,自然地从世俗身退去,进入中脉与死亡显现的明光。
三种明光意识的静虑禅修,是觉醒状态透过瑜伽修行而经历的明光,以及睡眠明光,还
有死亡那一瞬间所产生的明光。三种明光意识所体验到的感觉,都类似我们在死亡那一瞬间,
体认到生命能量以及意识,进入中脉的消融过程,和引发四空与四喜的经验。
如果我们证悟这三组三种过程,在觉醒状态,应该采用粗糙应身的形体,来运用微细幻
身瑜伽。在梦境结束与醒过来之前的断层状态,以粗糙应身的形体运用梦观瑜伽,造成微细
报身。于死亡瞬间,明光消失之后,我们就进入中阴身,也使用同样技巧,将中阴身转换成
报身形体,而且,照样可以采用粗糙的应身形体。
这个过程很复杂,我们应该试著去了解清楚。如果能够证悟到,消融的基本原理,其中
含有三种融合:死亡明光与法身、中阴身与报身、转世与应身的修行,就可以算是完成了。
简单说,这三个无与伦比的过程——如果每一个三融合都以三方面来谈,那么就有九种过程
——的原动力,一定要了解清楚。
编注:所谓九种过程,指有情众生在生存时、睡眠时、中阴身时(即死时),分别
去修行证悟佛的法报化三身。生存时修佛性三身、睡眠时修佛性三身、中阴身时修佛
性三身,故有九种成身过程。
有些上师弄错教义的基本精神,以致在三种融合概念的应用上,产生不同的说法。有的
提到,我们用三种加持融合情感、用明光融合混沌、用幻身融合反感。然而,当我们实际领
受三项灌顶时,采用情感的修行,这个加持,事实上是所有密宗修行的加行,我们也需要这
个加持,才能够开始进行禅修密宗生起与圆满道次第的瑜伽。由于现在正在讨论生起道次第
瑜伽,所以暂时不谈这些融合技巧。即使这个技巧在圆满道次第瑜伽传授,但是,跟以上所
提到的瑜伽却没有关联。
中阴身进入子宫,开始新的转世时,做为生命体,将会在它的来生中,对异性的父母产
生欲念,而对同性的父母起反感。有些喇嘛(上师)说,我们应该用幻身瑜伽,来融合反感。
他们根据上述教义,做这样的宣称,可是,却没有其他可以支持这个论点的理由。他们也并
没有解释,这跟所有觉醒状态中,重要的幻身瑜伽有什么关系?或者是与梦里幻身瑜伽融合
的关系为何?
幻身有觉醒状态、做梦与中阴身三类,于此所见,这些上师似乎是为了第三种幻身,而
舍弃前两类非常重要的幻身。此外,这个方法并没有提到:一旦通过死亡刹那的明光之后,
我们进入中阴身状态,中阴身要如何与可以产生报身的幻身能量相融合?再者,与反感所做
的联结是相当随意的。举例而言,在进入子宫的时候,据说中阴身会对异性父母产生欲念,
所以说,幻身瑜伽与情感有关系,不过,此概念似乎没有特别的意义。
我们有时会听见另外一种很奇怪的说法,认为若是在生命中欲念很强,我们应该将欲念
融合入出生到死亡的中阴身。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没有读透檀陀罗经籍中“在睡眠与做
梦之间的空白,是眠梦混沌,本质上是法身”这一段话,这段引述是表示,在入睡做梦之前,
我们应该认识与滞留睡眠明光的经验。
他们采用上述观点,相信这些话,进而和混淆不清的梦连在一起。眠梦混沌,就是指明
光经全。用这些话支持他们的观点,实际上,与他们的理论相互矛盾。
有些人宣称,在一些偏僻的地方,玛尔巴的口耳指导,传授我们应该要融合欲念,并运
用不射精的瑜伽。反感心与幻身连在一起,混淆不清跟明光相合;这两种说法,是不足采信
的。
此外,有些喇嘛谈到如下的“三融合”。禅修生起与圆满两种瑜伽道次第,与死亡之转
世间的中阴身相融合,在培养该过程之后,梦中阴身会与混淆不清和明光融合,并照著这个
方式,被带到两种檀陀罗道次第上。第三个融合,是变成在阴身与反感、空性融合,因而被
带到两种檀陀罗道次第上。这是他们对“三融合”的解读。虽然可以做这样的解释,但是,
我却无法从中看见任何道理。
也有喇嘛更进一步讨论到,把三身再细分为三个中阴身状态,直到我们有十五个中阴身
为止。这是相当简单的方法,这里不再多谈。
■中阴瑜伽修行道次第
这可以分为两大主题来讨论:能够修中阴身的众生类型,以及修行的性质。
能够修中阴身的众生类型
据说,有三种不同根器的众生,可以修中阴身而得度:上品的、中品的与下品的。上品
的众生,在“文殊师利妙语口传精义”、“檀陀罗灯炬略论”、“摄行灯论”(编注:又称为灯
作明)”之类的经籍都提过。据说,上品的修行者,进入中阴身时,是在死亡过程结束的时
候,化中阴身为报身,完成中阴身的证悟。
因此,有些老一辈的西藏喇嘛就会说:
‘怠惰者,在中阴身完成证悟。’
事实上,他们不是真的那么懒惰,只是在生前,并没有完成各种证悟,可是,却很接近
证悟的程度,所以可以在中阴身内得到证悟。因此,只有从特别角度来看的时候,他们才会
被称为“怠惰者”。
在今生,要如何透彻证悟程度,才能算是“上品的中阴身修行者”呢?
我们必须修成生起道次第瑜伽的证悟,然后,在圆满道次第瑜伽,精通引导生命能量到
中脉,并使能量停留与消融,产生四喜与四空的经验,以及伴随而来的原始经验。它们几乎
必须到达在禅修中,显现出真正的幻身境界,这样才算是最好的。
中品禅修者的标准,在于他们能够将生命能量带到中脉,并且消融,因此产生四喜。根
据那样的能力,他们得到力量,在今生完成睡眠明光融合。这是备受推崇的修行,因为透过
控制能量的方法,能够从事死亡明光空性的融合。如果在今生今世,就能够融合熟睡的空性,
那么在死的时候,他们将可以融合死亡明光。即使在睡得很熟的时候,也能够滞留睡眠明光,
这是很棒的情形。
至于最不好的中阴瑜伽修行者,必须领受过加持,坚定不移地守住檀陀罗承诺,在生起
道次第的修行上小有进步,而且对圆满道次第瑜伽有点熟悉、了解。当死亡来临时,消融过
程景象发生,先示现“地能量(地大)”消融成“水能量(水大)”等景象,直到死亡明光出
现为止,都还有意识知觉。这过程中,必须熟稔口耳传承教法。
其技巧与修行梦观瑜伽的方法类似,就是下定决心的方法。修行者往往很难运用能量控
制瑜伽修行,来认识并滞留死亡明光,因此之故,在中阴瑜伽上,就要更下功夫熟稔口耳传
承教法了。
另外,对于那些不精于此道,却修成一些禅定功夫的人,当死亡越来越接近的时候,应
该致力于三摩地,让三摩地境界更强,配合今生所做的修行,加以静虑禅修。这力量会被带
到中阴身,倘若在此重要期间,正面心性被收集,这会对死亡过程与中阴身,带来有利影响。
其实,这是相当普遍的三摩地应用法。
修行的性质
三类修行者中的上品者,据说,可以在中阴身修行成佛性。在真实的今生无法修成,但
是在死亡过程,却能认识显现的明光,并运用圆熟技巧。有句俗话说:
‘我们首次进入中阴身,才得到证悟。’
这并非别具意义,而是与许多权威性的檀陀罗经籍相互矛盾。首次进入中阴身,是指明
光经验的末端。明光景象,实际上归类为今生的范畴,而不是中阴身。再者,没有具权威性
的檀陀罗经籍,曾谈到在那一个刹那所完成的证悟情形。
为了要成就瑜伽法身,我们必须仰赖合适的世俗身为基础。否则,建立的教义,会互相
矛盾。世俗身基础,在中阴身的第一瞬间呈现,不能显示“修行的大结合”,与“超修行的
大结合”瑜伽境界的标记。
“融合死亡明光与法身”的说法,事实上,是指认识死亡明光,并与接近法身的某种感
觉相融合。所以,把这个现象叫做法身,不过,它并不是真正的法身。瑜伽修行者必须通过
死亡过程,才出现中阴身。光是在一般中阴身的基础上,认识中阴身与应用简单的瑜伽,并
不会产生崇高的佛性瑜伽。
上品的修行者,必须认识中阴身的性质,控制能量与心性最微细的一面,才能够将它转
变为报身。在别的章节,已经详细讨论该怎么做的方法。
另外两类属于“较不好的修行者”,应该试著让心性有像死亡接近时的清明状态。在他
们的想法中,他们献上所有世俗的财产,给有价值的领受者与有好处的地方,因此他们切断所有瑜伽的条件。他们应该承认,在今生中,任何违反修行指导方针的行为,以及任何一般精神上的错误,都要加以净化,重新开始精神觉知。这样,他们就可以诚实地面对濒死边缘,而不会有任何依恋或是害怕。
熟悉口耳传承教法死亡阶段与中阴身的人,要献上祈请文,并下定决心,记得死亡与中
阴身期间的现象,产生像子女回到父母边那样的喜悦。死亡接近时,他们产生以曼荼罗本尊表示自我的景象,观想上师与证悟本尊出现,以便献上供养、发出祈请文,做为激发灵感与祈福之用,希望能成功地,应用与死亡瞬间明光相融合的瑜伽。
中品的修行者,在死亡过程中,于出现死亡景象之前,应该运用所具备的任何一种能力,引导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并产生四空。那个阶段结束之际,应该用特别方法,来生曼荼罗本尊,进入睡眠的四空,并运用同样技巧,就像我们在修行梦中幻身瑜伽,所用到的方法。重复这些动作,在死亡过程开始前,练习三次,然后观察死亡经验之元素消融景象。这包括二十种消融景象,在死亡明光之前的死亡过程中发生,过程如下:
首先,地元素消融成水元素。外在现象使我们失去移动四肢,或是控制身体的能力,以
及有完全放松的感觉,而产生“我的身体向下沉入地中”的想法,急著想要叫某人赶紧拉你一把。内在则会有像海市蜃楼的景象。
接著,水元素消融成火元素。外在现象是口鼻干燥、舌头干涩。内在现象则有如产生烟
一般的景象。
火元素现在消融成空气(风)元素。外在的现象,是我们身体的灵热开始融化,从四肢
末端朝著心间退去。内在的景象,是看见许多萤火光。
概念思想的空气元素消融成心性(空)。支持概念思想的生命能量,消融成为意识。外
在现象,是呼出很长一口气,接下来,身体似乎就不能够再吸气,即使可以吸气,也必须很用力,却不能深呼吸。内在景象是灯光,像是一盏不会被风吹动的油灯。
这时,第一个空的现象出现,就称为“空性”,它与“出现”的景象经验有关。内在景
象是白色的(或称为白景象),有如在无云的天空看见月光。
然后,“出现”的意识消融成第二个空性,也就是“非常空性”。经历景象就是“接近”,
内在景象是橘红色的(或称为红增上),像太阳生起时候的净光。
这会消融成第三个空性“伟大空性”,这是跟“接近成就”的经历有关,内在是黑漆漆
景象,就像被黑吞噬的夜空(或称为黑近成)。人会有要昏倒、失去意识的感觉。
在这之后,人会从黑暗与恍惚里出现,产生“净空”的经验,称为“明光”。这景象的
颜色,像是既没有黑暗,也没有日光或月光融合的天空,像是破晓时,清明的天空一样(或称死亡明光)。这就是真正基础的明光瑜伽。
编注:上述空性、非常空性、伟大空性、净空等四者,为英文翻译“四空”的名相。
汉译名相依序为空、甚空、大空、一切空。有些汉文法本,将之依序译为空、妙空、
大空、一切法空。此四空,不同于大乘显宗之四空。
这样,我们就这经历了三个空性,以及明光瑜伽意识的“空”了。
经历三空与明光瑜伽空阶段,元素消融的外在景象,分别是:海市蜃楼、烟、如萤火之
微光、油灯,及无云天空。内在消融景象为(如见月亮的)白色、(如见太阳的)红色、(如日月皆隐藏的)黑色景象,和仿佛破晓的明光。
有些人以为,外在景象和内在景象的经历,会一起发生,另外有些人则认为不然。不过,后者的说法才是正确的。烟等外在景象,事实上,比四空的景象要先发生,这在许多具权威性的檀陀罗经籍中都提到。
外在四空的景象,如无云的天空景象等,与内在景象的差别,只是颜色不同而已。内在
第一个景象是白色的,然后是红色、黑色,最后才是明光瑜伽发光。
明光瑜伽经验发生的时候,有三个像空性经验的景象:出现、接近与接近成就(略称近
成)已经发生,并聚集生命能量,成为心轮上的不灭明点。从第一个白色景象的空开始,白色明点从顶髻轮宝往下方降移。在第二之红色景象的空出现开始,红色明点从肚脐往上方升移,之后,在有第三之黑暗景象的空出现开始,白红明点同时来到心轮上。
除了那些具有六大元素的众生之外,其他的众生,也可以经历死亡与导致明光出现的消
融过程,只是,他们无法认识或操纵能量。
元素消融的景象以及其经历,都是在真正死亡之前发生,我们应该清楚这些过程,从第
一个景象发生时,就运用各种方法,有能力引导能量到中脉。四种景象的每种景象,表示四元素的消融正在发生,我们必须认识,并且确认这个经历,将空的恍惚景象与真正景象,联想在一起。在剩下的消融里,坚定决心,投入瑜伽修行与 “融合”。
在死亡明光瑜伽(编注:死亡明光是名词,而死亡明光瑜伽是动词,后者意指利用修行
生起死亡明光。其他亦同此理,敬请读者稍加分辨)经历期间,微细身与意识会聚集到中脉,微细身进入心轮,所有模糊、混淆不清的心性、粗糙活动都会变得安宁。景象就像无云的天空那样,当它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这个景象,并坚定心识于此,进而用今生各种禅修 “中观思想”所修行的成果。
如果我们一生,都没有培养出这种能力,让心中充满空观,就不会有任何办法去解除疑
难。要圆满如实修成中阴身基础的话,我们要培养两种特质:有能力全心全意投入空性的理
解,以及包括了知四喜的瑜伽修行。我们必须应用“稚子清净明光”,来当做“修行清净明光”的技巧。密勒日巴说:
死亡明光,本来就是法身。我们必须了解它是什么?要有哪种能力?精神上师必须
详细说明,让我们培养最终自性本质的知识,以及将明光带入传承修行里。
这基础性质的死亡明光瑜伽,原来就是“母亲清净明光”。我们必须将它与“修行的稚
子清净明光瑜伽”相融合。
为了在死亡时,可以得到这种能力,我们必须用一生一世的时间来修行,在觉醒状态期
间,将生命能量带到中脉,并在那儿停留与消融它们。我们也必须用这样的方式,来熟悉四空,特别是“净空(第四空,或称明光)”。除此之外,在睡觉期间,无论睡得多么熟,我们需要融合睡眠明光与觉知。在觉醒与睡眠状态,都用这样的方式修行,那么,所修成控制微细身与心性的力量,将可以让我们在死亡之际,使“母亲与稚子清净明光相会”而融合。
编注:临终之际,所现的明光(或称为净光),依序是现明光、增明光、得明光、
死明光。在死明光出现的时候,如果修得自成本尊,那么,心轮会生起“心明光”。
死明光就是本书以白话所说的“母亲清净明光”,心明光则为“稚子清净明光”,这两
个明光相会时,一般称为“母子清净明光会”。
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认识死亡明光,并按照所传授的方式来融合,我们将可以应
用瑜伽修行,可以在中阴身完成证悟,获得中阴身经验。据说,修行中阴瑜伽最棒的方法,就是要有能力体会与融合死亡明光。事实上,比起这个方法,没有“最好”的方法来修行阴瑜伽了。比较差的方法,是培养这样的念头:
‘我死了,眼前的现象,必定是中阴身显现的现象。’
这思想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一个事实,然而,若我们在中阴身,证悟将会变弱。
同样地,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可以培养禅修元素消融等。死亡明光四空显现,我们可以
应用任何一种方式,以毕生时间修成三摩地。如果我们终生都未学成:如何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那时,要辨明属于无上瑜伽檀陀罗修行,在死亡时用到的独特修行法,将会有困难。
对这些属于无上瑜伽檀陀罗修行的中阴瑜伽,感到有兴趣的人,不应该是忽略树干,只
拣些树枝的人,应该像先前所描述的样子,发自心底,想要培养灵热,以及学习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的方法。清醒时,应该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使它们停留和消融。这样子,就能引发四空的经验。此修行成熟时,就会学到:用控制微细身的方法,来滞留睡眠明光的方法。
培养禅修觉醒状态的明光意识,与睡眠明光意识之后,我们便应用瑜伽修行法,来唤起
幻身。这样会赐予我们不可思议力量,去认识死亡明光,以及紧接著而来的中阴身。所有这些,基础都是建立于灵热瑜伽;一定要记住这个基本原则。
我们认识与滞留死亡明光,除了通过明光之外,还要进入中阴身,投入关键重点,唤起
熟悉禅修的决心。以这些为指导方针,使用技巧,认识中阴身景象为虚境,并产生密宗曼荼罗本尊的幻身,带著自信与乐观的心,进入中阴身。
照这个方式来认识中阴身,我们决心要完成更高品质的中阴身。普通的中阴身,并不是
完美的工具,不足以修成无上的精神力量。其不同的性质,主要在于,我们应用许多因素:
禅修本身为曼荼罗本尊、培养空性观点、认知尘世与有情众生像虚幻现象、禅修梦观瑜伽教法,如何有梦身虚幻自性等因素。同样原理,也可以用在中阴瑜伽。这些教法,引自口耳传承,名为“中阴身教法”,使我们易于投入此道。
瑜伽修行者熟悉这些方法,并不表示:一定可以投身在子宫中转世。也可能以其他三种
方法转世,因此,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看待所有的现象都是本尊显现,看待本尊的世俗身是幻觉,以及把虚幻现象看成是空的自性。
我们好好地培养这些禅修。此外,培养像父母或上师的双修之男女,以及男女交合中的
曼荼罗本尊等,将会有特别的力量,让我们活用禅修的成就。
有一个方法,是“转生的戒律”,教我们发愿转生到任何纯净的佛地。玛尔巴口耳传承
教法中,有一项指导,谈到认识中阴身,发愿在更高的世界转生。这和我们稍后看到的教法非常类似,是在迁识瑜伽的部分。
◎如何禅修明光瑜伽
于此分类两大主题来传授:我们如何禅修觉醒期间的明光,以及,如何禅修睡眠期间的
明光。
甲·觉醒期间如何禅修明光
明光瑜伽以两种内容来讨论。
第一种是一般方法。据说,基础的生命体,是在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的某种东西,这
就是空的自性,亦即“受词用的明光瑜伽”。意识上,总觉得它应该是“主词用的明光瑜伽”。
此为“明光瑜伽”一词的一般性意义,这用法对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波罗蜜乘与秘咒
乘,以及对所有檀陀罗乘和无上瑜伽罗来说,都是很普遍的,这就是明光瑜伽广义的定义。
特殊意义的“明光瑜伽”,是无上瑜伽檀陀罗所专有,与“受词用的明光瑜伽”,感觉上
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是在觉知“做主词用的明光瑜伽”之心性,这是无上内在大喜乐
意识、是无上瑜伽檀陀罗的特殊所在,被称为“独特的明光瑜伽”。其先决条件,最主要是
内在大喜乐意识,是透过纯熟的圆满道次第,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使之停留与消融而唤起的意识。
此心中的大喜乐,不单单是因为融合菩提本体,置心性于非概念性禅修,不受到耽搁或
是被激怒就可以唤起,而是要藉由升华一些生命能量,激发出非概念性状态。甚至在生起道次第上,有些融合,是从能量应用的大喜乐而产生。
这里说的,是藉由之前提过的灵热瑜伽,来唤起内在大喜乐,即“圆满道次第的伟大内
在大喜乐”。这是与禅定或是与空性结合,所产生的“大喜乐与空性的原始智慧”。把明光瑜
伽放在“主词”位置,表示它是含有修行法的明光瑜伽,有圆满道次第幻身做为结果。根据修行的熟悉度,我们产生幻身,在禅修中运用,这是明光瑜伽原则崇高的一面。为致力于此,我们需要内在基础,做为修成真正的幻身,或代用的幻身都可以,然后浸沉于明光之中。
至于融入明光瑜伽的阶段,大部分六瑜伽的口耳传承教法,在这一点都很不清楚,幸好
有些教法,提供很好的文书资料。这些教法,建议我们观想自己是曼荼罗本尊,为性结合中的男性或女性,贯穿经过心轮“真理之轮”的中脉。我们禅修蓝色种子字吽,站在日轮上,光从这里放射出去,净化生气勃勃的宇宙。
融合而成的明光,被具有生气的宇宙吸收。然后,明光与成为曼荼罗本尊的自己乡融合。
母性的一面,则融化成曼荼罗本尊的父性。
接著,从我们的顶髻往下,从脚往上,我们融化成光,此光被吸入我们心间位置的种子
字吽之中。之后,种子字吽,融化成底往上升移的净光,以在下面的母音乌,融化成阿为开始,此成哈,然后又化成在它之上的那怛。照这样子下去,将全部都被纳入心轮中脉的中心处。
我们坚定心识于此,能量从喇娑拏与罗罗拏两边的脉道进入中脉,停留并消融,唤起四
空,产生修行时不可思议的明光意识。这种情形发生时,我们观察无上内在大喜乐之心,然后保有它。
如同之前所说的,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的修行过程,在秘集金刚檀陀罗教法,圣道回转
口耳传承中,做过很清楚阐释。而与明光瑜伽合并的方法,之前也曾就类似于秘集金刚檀陀
罗“五道次第论
”,所传授进入明光的特别观想法,简略加以说明过。
先前禅修灵热瑜伽时,我们引导生命能量进入中脉,产生内在大喜乐。这里,我们再一
次引导能量到中脉,并召唤前一个过程里,解释过的消融阶段,使产生内在无上大喜乐与最
终的明光。
如果我们无法这么做的话,那么,无论对此消融过程熟悉的程度如何,都要全部在这里
派上用场。我已经在别的单元,非常深入地说过这方面的技巧了。
乙·睡眠期间如何禅修明光
如果情形是处在藉由控制能量,就可以滞留住睡眠明光的情况,就像之前解释过的,我
们就照这样去修行梦观瑜伽。滞留睡眠明光,是在做梦状态加以运用的最佳办法,为活用这些修行法,要配合以前许多传承上师,在这方面教过的方法。
修行之前,要有正确饮食、保暖穿著等。有两三天不准睡的传承修行法,不过,并不是
每次都要这样做,其中最重要的,是睡得越浅越好。睡太熟,对初学者而言,要做滞留住睡眠明光的修行,比较困难。睡得不是很熟时,明光比较容易滞留住。我们想要有的是后者的情形。修行道行很深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在前一个情形下,成功地滞留住明光,那时,我们就不必赖依赖刻意浅睡的方式;虽然我们也许需要继续这么做,才能够观察到熟悉睡情况下的瑜伽修行过程。
这里所言的修行,是要完全关注白天和傍晚期间的身口意,并对之持者致敬,献上可以
认识睡眠明光的祈请文,及可以移除障碍的祈请文,以便禅修自己为曼荼罗本尊。除此之外,还要观想上师供养法,并且供养许多具有加持力量的祈请文,帮助顺利滞留住睡眠明光。
我们入睡时,要下定决心,如此将会认识并滞留住开始做梦之前的四空。我们以像狮子
的睡姿向右侧睡,头朝向北方、背部朝东方、脸向著西边,而脚朝向南边,右脚自后方勾到左脚上面,右手臂夹在身体底下,观想自己是曼荼罗本尊,在心轮上看见蓝色四瓣莲花,中脉流经莲花,而莲花的中心是个蓝色种子字吽。
这里有两个不同传承修行法。一是把种子字阿、努、大与日阿,分别放在四片花瓣上面,而把吽字放在中央。另一种,只是单纯使用种子字吽。
前面一种传承,阿字被放在东边、努字放在南边,大字放在西边,日阿字则被放在北边。我们先把阿放在意识上,然后快要入睡时,再把意识转向努,并在那儿产生第一个“空性”,简单地说,就是“空性(空)”与“出现”。我们把意识放在大上,于是就产生第一个“空性”,即“非常之空(甚空)”与“接近”。我们把意识转放在日阿上,就产生“伟大空性(大空)”与“近成”。最后,我们把意识放在中脉的种子字吽,产生第四个空性,即“净空(一切空)”与“明光”生起。
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方式,观想出现这些具有四空的种子字,虽然有些上师给予这样的指
导,但是,对我而言,他们似乎忽视了一项原则,就是观想中脉中心的种子字、引导生命能量到心轮,产生入、住、融,激发四空经验的重要性。虽然说,可以在心轮观想种子字,可是,并没有非常清楚提到,必须在心轮中心的中脉内,种子字的功能,是辅助修行者认知“空性”,但是,大部分传承,却把呈现种子字当做修行目的。运用种子字阿、努、大、日阿,
并没有实质帮助,全部免除也是可行,只要如上述,观想中心的种子字吽就可以。重要的是,这两种方法,都要把心识投入心轮内的中脉中心。
从事滞留睡眠明光瑜伽的修行法,有两种类型:一是先生在禅定中,完成三摩地的瑜伽
修行,一是未完成三摩地的瑜伽修行。
后者的情形,是修行者要入睡时,试著在三摩地休息。然而,这将只能持续很短暂的时
间。为了集中注意力,必须意识到是处在睡眠状态。可惜,在这些情况下,很难很去完成,
因此不可能在观想中持得太多。
如果我们没能够先在控制下,引导生命能量,就去睡觉,那么,将不能切断透过两鼻孔
呼吸的微细通道,甚至不能唤起有如第四空性的经验。这个经验无法唤起,要实际滞留睡眠明光,就无法达成。
完成禅定三摩地的修行法。也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觉醒状态期间,充分地熟稔灵
热瑜伽过程。藉著灵热瑜伽的修行,引导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在中脉停留与消融,产生四空经验。在这情形下,入睡时就可以培养先有解释过的观想方法,像是观想心轮中脉中心的吽字。两三天之内,就能认识消融成睡眠的四空阶段,并且,可以获得滞留住睡眠明光的能力。
即使我们在觉醒状态,不能激发四空的经验,至少也应该在有大喜乐、发光与形而上的
三摩地,达到禅定,然后在上床睡觉时,进行上述观想,并试著去认识消融。若这么做,仍然不能体认四空,我们在白天的时候,就要继续培养三摩地,最后就会被带到睡梦里。稳定的三摩地与大喜乐结合就够了,不需要再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
在那样的情况下,并不能说:修行是引发睡眠明光滞留的无上瑜伽。我们在心轮之内的
观想,能持续多久,端视修行种下成功之因的程度如何而定。
用觉醒期间培养普通三摩地力量的方法,来体验睡眠中三摩地的力量,甚至结合那样观
点的禅修,只能引起粗糙层次的明光。它不会引起无上瑜伽檀陀罗里,描述的睡眠明光之最微细层次的意识,因此,不能算是无上瑜伽檀陀罗的修行。尽管如此,仍应照著那样子禅修,
并观想檀陀罗种子字,以及之前所释解的,努力下功夫修行。
“共生的”三摩地(相对于无上瑜伽檀陀罗与其他修行而言,都是一般的摩地),可以
产生睡眠期间留在实际三摩地的能力,也可以结合空性观点的知觉,产生“共有修行的明光瑜伽”。这并非透过无上瑜伽檀陀罗修行,来激起明光意识。正如之前所解释过的,我们应该禅修心轮,才能建立能量控制法,以产生进入睡眠状态的四空经验。
一般而言,支持熟睡状态经验的明点,原本就是在心轮,当我们以此修行,可以引发不
可思议的睡眠明光经验。甚至不必用修行,当我们入睡时,生命能量照样自然而然地缩至这个明点。如果在觉醒状态期间,我们培养能力,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并于入睡时,应用上述禅修之道,把观想停驻于心轮中脉,用之前解释过的技巧,就很容易把能量引导入心轮的中脉。
这个阶段的发生,是从经历像水在闪动的海市蜃楼景象开始,这景象消融后,接著是像
弥漫著烟的景象生起,这景象会下沉,于是就有许多小小闪动的光出现,如空中的萤火亮光。接著,景象沉下去,出现稳定闪烁的光,像不会被风吹熄的油灯火。
该景象又下沉,以及白色明点下降,产生白色景象,像夜空的明亮月光,这就是“出现”
的经验与第一空性的“空”。然后,有橘红色现象,如白日天空的阳光,照亮著每件东西,这就是“接近”经验与第二空性的“甚空”出现。接下来是全暗的景象,似乎是漆黑天空,这就是“近成“经验与第三空性“大空”。
在“近成”之前,我们已经滞留住意识,但是在这里,仍会在黑暗中恍恍惚惚,而且所
有意识与记忆,都将烟消云散。这并非过失,而是我们失去的意识越多,修行的机会变得越好,我们的景象越黑暗,明光意识出现会越有力量。这样的状态,正是“大空”与“近成”。
最后,“近成”的经验下沉,我们从毫无意识中重生,感受到明光,如果黎明时候的天
空,没有太阳、月亮,也没有黑暗。这个经历,就是“一切空”与“明光”。我们将意识放
入此明光里面。尽可能持久一点。当培养睡眠明光的时候,我们致力于避免做梦与突然醒过来。
我已经针对秘集金刚檀陀罗(即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教王经),玛尔巴传承
所做的释论,分别写过这些技巧方法。
四空与四喜有关。第四空的一切空,是睡眠明光的经验,以及同时发生的内在无上大喜
乐经验。这种大喜乐,有的藉著把心识放在形而上的状态,来引发大喜乐,虽然同样都使用
“大喜乐”的名相,但是,应该做个区分。前者像看见天空本身,后者只是看见近似天空的景象。
大喜乐生起,我们专心一致、心无旁贷,就像先前解释过的一样。“大喜乐与虚无合而
为一”,是无上瑜伽檀陀罗修行里,让人赞不绝口的意识状态,这状态的生命体是微细的,很容易犯上不专心的毛病,因此,仔细观察经历很重要。
有些口耳传承指导,遗漏了要运用前三个空性,另有些谈到四个空性,却没有清楚地解
释,他们要如何入与住。
有些传自翱敦秋吉多杰(玛尔巴第三大弟子)的口耳传承,并没有教导清楚认识这些经
验的办法。翱喇嘛建议:这些可以从“檀陀罗探玄略释(编注:正式名称是“行合集灯”)”中学到。
原注:檀陀罗探玄略释,是印度大师提婆写的重要文章,宗喀巴大师在
“三启示书”
中提过好几次。这是对龙树菩萨“五道次第论(编著:或略称五次第)
”所作的释论,
提婆是龙树菩萨的主要弟子,又是“法”的继承人,这篇作品被认为是:印度最具权
威的檀陀罗修行指导方针,可以了解龙树菩萨有关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承所做的重要分
析。
如同之前提过的,那罗巴六瑜伽之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都是源自秘集金刚檀
陀罗传承,所以提婆的评论特别重要。
以下是“檀陀罗探玄略释”提到的:
在那时候,蕴体消融成微细元素,微细元素消融成意识,接著意识消融成心性,心
性消融成未知。
经历过这些,我们进入睡眠,在那时,意识和心性消融成未知,而所有的记忆与知
觉都将暂时失去。在那之后,未知状态消除,明光天生的原始智慧出现。明光被释放
出,当下,能量以它们的自然属性移动,使梦境产生。只要心性不被动摇,在睡眠状
态滞留它,就可以列入睡眠明光的观察对象。
在上师权威性的著作中,提到进入四空的睡眠状态,都会建议认识与运用睡眠明光瑜伽
的方法。由于没有更具权威性的经籍来源,因此,只好照这个方式,好好去修行。
上述段落中的“蕴体消融……”,指蕴体粗糙层次的外表。“微细元素消融……”是指每
件东西消融成能量,就是地消融成水,水成火,火成空气,然后消融成意识,即为“第一次出现”,就是“消融成意识”的意义。“消融成意识”是指第一空性。
此外,“心性”是指“接近”景象的出现。“消融”是指出现的意识撤离,成为“接近”
心性的一刹那。“未知”是指“近成”的经验。“经历过这些……”表示当他们在入睡时生起,意识上有融合三“空”的感觉。
认识这些状态过程,可以在“智慧金刚论(即金刚智胜事)”读到。“檀陀罗修行纲要书”
也解释过,而我的解释如下:
“在那时……”是指睡觉的时候。“意识和心性消融成未知……”是指我们成功地融合。
“在那之后……”是指接著“近成”之后的情况。“未知状态会消除……”是指从无意识黑
暗中醒过来,会有净光的经历,像黎明时天空里的光芒。这之后,将不再有其他的景象。
恰罗札瓦的译本,把上述段落的字句弄得有点复杂:“同时能量以它们自然属性移动,
因为只要没有做梦……”意思是,睡眠明光三摩地解除后,心性就会离开明光经验。然后,
能量开始搅动,进入做梦状态。“只要心性不动摇……
”意思是直到梦里,自然地开始,我们都会滞留在明光注意力内。
然而,如果不能用控制能量的方法,留住睡眠明光,我们可以在入睡的时候,产生三摩
地。我们要记住,三摩地必须认识前三个“空性”的过程,否则,无法认识明光,在三摩地中经历的明光;不是睡眠明光;即使三摩地发出很强的光,再者,做为第一“空性”的预兆,我们应该要知道,海市蜃楼、烟等景象,是指元素能量撤离的意思。若不认识这些,在修行时候,就没有办法弄清楚真谛,也无法全心全意禅修。
修行运用睡眠明光瑜伽,有助于证悟及了解明光经验,及“薄”与“厚”两种明光。
至于做梦时,要有明亮发光、形而上三摩地的力量,就必须滞留住睡眠明光。即使我们
学过许多滞留睡眠明光的指导和方法,如果不按照消融和空性经验过程,来使用三摩地,这一切都是枉然,禅修期间,将无法达到禅定境界。觉醒和睡眠状态期间的修行,都必须了解正确的修行法。正确修行原则,在上师和弟子的卓越著作里面都提过,我们修行时,要密切配合,视其为最珍贵的口耳传承指导。
如果我们从事上述方法,来滞留睡眠明光,却无法移动生命能量,就应该在梦里,从事
玛尔巴秘集金刚檀陀罗口耳传承教法里,详细教导的方法。
c 迁识与梦观瑜伽诸传承修行法
于传承上,这部分的解说有两种方法:字面上的迁识瑜伽,以及以梦观瑜伽使意识进入新住所。
迁识瑜伽
传授转换意识到更高界域的方法,是无上瑜伽檀陀罗独一无二的特性。“加行大檀陀罗
教导”是胜乐轮金刚与喜金刚传承共有的释论檀陀罗。“金刚空行父檀陀罗”说,这部檀陀
罗是只跟胜乐轮金刚有关的释论檀陀罗。此外,我们也看到它跟各种重要的檀陀罗有关系,其中包括“胜乐轮金根本檀陀罗”、“三跋罗(即胜乐金刚)陀耶檀陀罗”,以及“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我们也在“文殊师利妙语口传精义”与其他作品中看到。凡是想要充分了解迁识瑜伽的人,都要好好研读这些权威性的释论。
此修行的好处,“金刚空行父檀陀罗”清楚地说明:
逐日残害名门之贵族
五根本戒未能坚持守
或为杀盗淫妄或贪杯
迁识瑜伽净化诸犯戒
脱除邪行罪恶外表衣
自此远离俗事不二过
虽然自梵文译为藏文之后的意义有点不同,但是,同样一段话,在”四荼枳尼加行大檀
陀罗“,与”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之中,都提及像这样的精深戒律,所以,我们应该用
心投入。
此修行兼具净化与解脱功德,可以从三低界的转生中解脱,也可以净化负面业力种子的
心性,这在“口耳传承教法利益法益成就”中,曾加以解释说明。
至于做真正迁识瑜伽的时间,“金刚空行父檀陀罗”说:
迁识瑜伽修行宜适时
太早修行势必诛本尊
无由诛除本尊造恶业
自是确知沦落火地狱
修行智者理应勤精进
尽窥死亡景象千变化
同样情形,在“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与“四瑜伽祇母相合檀陀罗”也都提过。若是
太早转换意识到体外,就等于是自杀。我们培养观想自己为曼荼罗本尊过急,就等于是杀死密宗本尊。如果我们遵从秘咒戒律,那么,自杀就属于第八戒。我们应该知道,违背戒律,将会有下地狱的果报,因此,知道如何正确应用修行时间很重要。
为了要有透彻了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解读死亡景象的修行。我们看到死亡景象,也看
到消除死亡方法的景象没有发生作用,这就是真正应用迁识瑜伽的时候。巴伐巴卓的“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释论”提到,我们在死亡之前,至少要有六个月时间来修行,因此,充分了解我们一生所呈现的景象很重要。
再者,“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中提到:
修行转换瑜伽殊胜时
乃在疾病之苦来临前
如这里所言,我们最好在尚未生病,衰弱之前,就接受修行锻炼,否则的话,一旦病情
恶化,想要让意识照著心中的方式转换,就变得很困难,即使我们先前在修行中,已经有所
进步。
如果我们想要应用迁识瑜伽,只是做为结束我们生命的方法而已,导因于年纪太大,患
有重病,或由于久病难受而要结束命,如此并不合适。即使有些传承,允许特殊情况之下,
可以结束生命,不过,这仍是个严重的错误。
迁识瑜伽的真正教法,包括两大修行。第一是“金刚空行父檀陀罗”描述的:
清净住处烦障除限制
既已清净随之行转换
若非如是毫无利益见
“住处的限制”是指人类的世俗身,它是经历快乐与痛苦的“住处”。没有先以灵热瑜
伽教义净化世俗身,就去尝试与从事转换瑜伽,将不会产生任何实质结果,这在巴伐巴卓的释论中说过,因此,禅修灵热瑜伽,可以视为转换瑜伽的成功条件。“金刚空行父檀陀罗”
写道:
众生利用宝瓶吸气法
以及净化清净新脉道
“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与“加行大檀陀罗”,大都谈到相同事情,即我们禅修宝瓶
吸气法,以及用这个方法,消减流经各出口的生命能量,比如感官力量的出口,再引这些能量到中脉。
先前提到,宝瓶吸气法的禅修,有三种类型:上品、中品与下品。说是这么说,有时候,第三种(下品)还是可以成功地修成迁识瑜伽,这是密宗修行法,太武断的论述,所造成的缺失。
我们用任何的出口,而不以顶髻上的黄金缝隙(梵穴)来堵住意识出口。其他八个出口
被堵住,意识自然而然被引导到经由顶髻上的黄金出口,离开世俗身。以那样方式完成转换。
我们需要密宗经籍中,传授的指导原则,以获得密宗活动的无上基础知识。需要合格的禅修应用,就像檀陀罗记载的一样,如此,才能够将意识多移出体外。
这个主题有许多口耳传承教法。如“迁识瑜伽是用第四个技巧”,与翱敦喇嘛传承的迁
识瑜伽,对禅修做了非常翔实呈现,然而,在那罗巴六瑜伽传承中,大部分喇嘛的口耳传承,就只是根据他的上师之口耳传承,来传递迁识瑜伽修行法。我会简要地谈及他们说的是什么。
结合迁识瑜伽的禅修,什么是最好的曼荼罗本尊?大部分的上师推荐,都说我们在禅修
时,所观想的主尊,就是最好的曼荼罗本尊。“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以及“四瑜祇母相合檀陀罗”,都建议我们可以使用他们推荐的特殊本尊修行法,不过,本来要写入其他传承的各种修行法,由于所占篇幅太多,我就略过不写。
口耳传承建议我们,要观想我们自己是曼荼罗本尊,并把生命能量,带到秘处与脐轮相
接的地方。然后我们看到脐轮上有个红色的短阿种子字,心轮上则是深蓝色的吽种子字,在顶髻的缝隙上(梵穴),是白色的“峡”种子字。
原注:纳吉尔楚达摩巴卓再一次于“三信念书礼赞”里,将修行加以分类。
迁识瑜伽修行特殊的应用,如下所示。就像之前一样,我们禅修灵热瑜伽与宝瓶吸
气法,才能引导能量到达中脉,纳入修行过程中。我们应该做致力于之前教过的六个
锻炼法,以及禅修世俗身为空的贝壳。
像之前说的一样,观想三支脉道,强调要分清楚中脉,在上层缝隙入口上,立著峡
种子字,它的头向下指(上下颠倒),因此堵住了中脉。接著,像之前一样地观想心
轮与脐轮。
左右脉道在下方缝隙位置,脐下四指宽的地方(编注:意指生法宫)与中脉结合,
我们像以前一样,禅修立在脐轮之月轮上的短阿种子字。我们观想心轮,它的花瓣指
向下方,像倒过来的半月。……长吽种子字站在月轮上面,它的头向下指向维持生命
能量位置。……我们的心,像镜中映射出来的形体,在吽字的乌与哈之间。
我们用力把生命能量从下往上提,这将打击脐轮上的短阿种子字,接著在心轮升起,并
撞击吽字,这又将生起、撞击心轮上的峡字。然后是相反过程:吽向下来到心轮,阿回到脐轮。有时候,向上移动时,短阿种子字会消融成吽字,以及消融成峡字。上段所描述的路径是最有效的。
我们应该是全身投入这个修行,直到完整的景象显现为止,像是有小泡泡在顶髻出现、
有痒痒的感觉。
至于真正的修行,在死亡的时候,有些喇嘛建议,身体呈现竖腿坐姿,用两手环抱著双
膝。加行时,产生菩提心,然后禅修自己是曼荼罗本尊。我们顶髻前面的空间,一个手臂长或是半个手臂之远的距离,观想自身重要的上师,他与我们观想的本尊,两者密不可分,向上师献上祈请文。
接下来,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三个种子:脐轮上的红色短阿、心轮上的蓝色吽与顶髻上的
白色峡。能量有力的从下往上引,造成阿种字从脐轮上升到中脉,并在心轮纳入种子字吽里面。我们念诵秘咒“阿·喜”数次,吽种子字会往上移。我们念诵阿喜二十次,它就会继续上升到喉轮。(编注:文字左侧画线者,请以台语发音。)
我们将注意力转到大梵天王缝隙(梵穴)出口的种子字峡,后面有道像天空纯净的净光,映出种子字的影子,看来有如放在天窗的物体。我们用力念诵阿喜五次,并且射出梵穴的种子字吽,纳入我们与曼荼罗本尊密不可分的上师心中,使意识知觉置于形而上的境界。
这样的过程,就是传承上师所教导的过程,它配合“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提到的简
要迁识瑜伽教义。该檀陀罗与其释论,都是具有权威性根据。如同释论指出的,倘若我们了解修行的细节部分。将有助于了解迁识瑜伽的技巧,这些细节,像是已经提过的两个主要种子字,要放在正确位置,种子字要直直地放,有时是倒过来放,还有能量控制的使用,以及两种情况向上转换人念诵等情形。如果我们能够清楚这些细节,并投入修行中,想要的结果就会产生。
原注:当沽丘达摩巴卓指出,在前一个注解描述的过程,会引起能量到中脉,生起,
并碰撞短阿,因而引燃神秘之火。然后能量会生起心轮上的吽,撞击到维持生命的能
量,引起转换的位置,直立地站著。生命能量,以及种子字吽,生起顶髻上的峡。然后下降到心轮,吽在心轮上再一次产生,头部向下站著,这个过程,于每天四段的修行中,会一再重复。
也有转换意识的口耳传承指导教法,谈到在净土中转生,以及如何利用转生的迁识瑜伽
技巧,当做密宗修行基础。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应用独特的三摩地力量,才能阻止意识经由八个出口的任何一个门,离开世俗身,另一方面,引导意识从生殖轮转换出去。如果我们能
控制微细意识下的生命能量,阻止它们流到其他八个门,那么,我们就能够阻止意识从
不想要的八个出口出去。
编注:沽丘达摩巴卓的“三信念书礼赞”里,提到这八个出口,分别是:口、脐、
性器官、肛门、“宝库”、鼻子、眼睛与耳朵。他并且补充说明雍津班智达所撰六瑜伽
传承的“伟大释论”,据说,这一篇是那罗巴六瑜伽最广泛的格鲁派论述,提到在比
较初期阶段的修行,只要集中心识在中脉,以期影响转换,不需要用种子字来堵住八
个出口。上面“宝库”这个名相,是指顶轮的缝隙。
所有这八个缝隙,都“被种子字堵住”,就像宗喀巴大师,在下面一段所描述的那
样。
我们应该知道禅修种子字,关闭出口的重点所在,以及知道:如何使用宝瓶吸气法,撤
离来自感官出口的生命能量?这些都是重点,不幸的是,由于法本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做详
细探讨,所以很难在法本找到诀窍。
过去许多上师建议,要用像在脐轮上的红色短阿种子字来关闭八个出口,配合“加行大
檀陀罗”所说的“那个种子字是红色的种子字”。同样的说法,在
“口耳传承教法利益成就”
中也提到,建议只用红短阿种子字就行了。
我在其他教法中,看到此说,举例而言,像使用红色种子字吽,有些上师认为:这是根
据“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这部檀陀罗,谈到把种子字放在九个出口上,并说种子字是红色吽。然而,这是该檀陀罗经籍中“误释”的一段。
梦观瑜伽换体修行法
眼睛的感官力量,被比喻成一栋房子,而支持这些感官的全部世俗身基础,则被比喻为
一个市镇。因此会用到“住所(或称宅第)”这个名相。
如同般若波罗蜜多文献,用到“投射到另一个住所”的说法,是因为我们投射意识到另
一个恶化的尸体上,就如我们进入一个村庄,并投射我们的意识到那个住所一样。这过程的指导原则,是无上瑜伽檀陀罗的特点,许多无上瑜伽母檀陀罗都教导过,而所有无上瑜伽父檀陀罗也提到过。
照这个方式,投射的脉道自性为何?修行目的为何?影响投射的要因又是什么?
能够完成梦观瑜伽的脉道
对于迁识瑜伽与有力的投射,要做这两项修炼的人,都应该领受灌顶,以及遵守密宗的
戒律与承诺。这理由与生起道次第瑜伽要求的条件相同。
所有这三种修行——迁识瑜伽、换体的梦观瑜伽,及牵勾某人意识离开他的身体,而进
入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需要有能力,阻止放置在出口的种子字之能量流动,而且要有能
力,用宝瓶吸气法,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以净化出口处。我们也需要有能力,控制红色要素,以脐轮的短阿种子字为象徵,用灵热瑜伽唤起驾驭微细身的意识,并以心轮的吽为代表。
有原始的,以及释论性的檀陀罗文献里,包括“金刚空行父檀陀罗”、“释吉祥四座大王
檀陀罗”、巴伐巴卓所著之释论,以及“四瑜祇母相合檀陀罗”与其释论,还有“口耳传承
教法利益成就”等,似乎都表达如何投注我们自己,或另一个人的意识之意图,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则需要勤于修行上一段所提到的那几项,同时,也需要有特别修行,来控制能量与能量转换的性质。
修行梦观瑜伽换体的目的
梦观瑜伽到另一个住所的原因很多,例如,有些传承发现,他们无法修成伟大成就,来
造福世界,就是因为受到身体的限制。或者觉得需要一个更适合的世俗身,做为权宜之计。
或许身体的疾病,使得我们不能够造福自己或是别人,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世俗身。
同样地,我们可能对年老感到苦恼,于是便要移到别的年轻世俗身里面。
基于这些,以及类似原因,便产生使用“梦观瑜伽移到另一宅第”的方法。
二·提升修行的方法与活动
为了要在今生当中完成证悟,我们必须致力特殊的密宗作为,来提升修行,这里有与生
起道次第瑜伽相关的修行,也有与圆满道次第瑜伽相关的修行。“灯作明”曾谈到与这两个
道次第相关的三种类型作为,简单称为“有装饰”、“没有装饰”以及“完成没有装饰”等作
为。
编注:丹尼尔,柯若特翻译成“精致”、“不精致”与“非常不精致”。请参见丹尼
尔·柯若特著作
“无上瑜伽檀陀罗”,一九八六年,由雪狮出版社出版。然而,宗喀
巴大师给这三个名相的定义,有点不同于十九世纪,噶旺辨迭喇嘛下的定义,他是丹
尼尔·柯若特著作所根据的西藏原文书作者。
沽丘达摩巴卓在“三信念书礼赞”中提到,一般而言,活动有三个阶段层次,对那
些想要较简单方式的人来说,就是避免欲念和性的活动。而想要广泛方式的人,就可
以找有作为的活动。最后,对那些想要有深奥修行的人,就使用欲念和性能量的活动。
换言之,“活动、作为”,被认为是可以在三乘——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与金刚乘里
存在。沽丘继续说:
‘至于第三阶段层次,又分为三类,就是“有装饰”、“没有装饰”与“完全没有装
饰”。这三者在生起道次第与圆满道次第,都可以修炼。’
“密宗作为
”是指我们透彻了解自性,并透过感官物体,特别是智慧明妃,以便生起美
妙的证悟。“完全没有装饰的作为
”是指智慧明妃、智慧手印的智慧印、知识之女。至于其
他“有装饰”和“没有装饰”两项,则包括了觉知的羯磨印,或是利用真正性伴侣的修行。
这些作为,也分为三种类型:费力的修行,包括歌颂、舞蹈等。中等规模的修行,是比
较精简的活动。最后一种,是舍弃所有外在装饰的修行。
原注:沽丘达摩巴卓的“三信念书礼赞”,厘清宗喀巴大师的意思是:
那些精通粗糙与微细生起道次第的人,使用这特别的作为,才能跳过而不用密宗仪
式,像是心境平和、精义、权威和天谴等,成为直接进入八神秘的力量。已经完成禅
定的人,当他们用到这些特别的活动时,可以很快在短短七天内,就完成这八大力量。
(编注:此处所说的八大神秘力量,语意不详。与本文相关的,有八大成就力量,亦
即解脱、善解脱、究竟解脱、成乐、初喜、胜喜、殊喜、俱生喜。谨提供参考。)
至于“有装饰”与“没有装饰”的活动,两者都是指投入物的觉知修行。一般而言,
我们浸沉于感官的活动做为修行,特别是浸沉于与羯磨印有关的性瑜伽。前者的情形
是有装饰的活动,瑜伽修行者从事有装饰的活动,像是穿著性感的衣服去唱歌、跳舞
等。后者的情形是,瑜伽修行者从事很少装饰的活动。
最后,“完全没有装饰的活动”是指从事修行时,不用真正的性伴侣,或羯磨手印,
而是改用智慧手印,或用观想明妃的方式。
这些修行活动的时间有三种:当我们第一次试著显示幻身瑜伽的时候。当完成幻身瑜伽,我们试著修明光瑜伽的时候。以及,当修行者达到上结合状态,试著精通修行外在的大结合瑜伽时。
教导这些方法,是因为在这些阶段的修行期间,我们需要有关修行完整细节部分的口耳
传承教法,我已经简要的提过它们,只是为了要激发读者意识里面的修行本能。要说明这些问题,将要是用到许多文字,若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资料,请去找找秘集金刚檀陀罗的口耳传承教法来参考。
参·实现结果的方法(获证法)
修行者完成大结合的道次第之后,便进入明光瑜伽观想,所有执著迷悟状态的本能,都
会被冲洗掉。最后,法身显现时刻,在大结合的道次第上,禅修者的幻身,会完全转换成超修行的大结合幻身。只要轮回存在,幻身就不动摇。
在那一点上,明光被当成拥有两个纯净特质的受词(空性),变成非合成的法身。当明
光做主词、做为觉知心,就变成智慧法身,或是智慧真身,以及大乐身,或是“大喜乐之身”。
支持法身状态的是虹光身。单独从生命形体最微细层的能量,与心识创造出来的,则是
报身。这两“身”——法身(真身)与虹光身(形体身)——都有相同的基本性质,但是存在的方式却不同。有时候,我们看到虹光身,也称为“无双重智慧身”。
这样的说法,会产生误导。例如,据说我们看到虹光身,并不是经由完成佛性的人所造
成,而是那些受过修行的人所造成。另外有些人说,虹光身除了心以外,还要加上身体要素才能形成。又有一种说法是,修成正道时,就没有原始的智慧。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大结合道次第的幻身瑜伽,转换成为应身,可以有数不尽的光向外放出。
4 结论
有两篇基本的文章,是那罗巴六瑜伽的基础:“原初根本檀陀罗略论”,与“后出根本檀陀罗略论”。前一篇略论,似乎有两项矛盾之处。有些传承声称,第二本是由玛尔巴本人编纂而
成的。又把秘集金刚檀陀罗口耳传承的释论,也归为玛尔巴的作品,虽然听过这类说法,但是,要确认真实性,是有困难。
另一篇被认为玛尔巴作品的是“韵文与散文体八要”,全书以韵文和散文两种体裁写作。
还有一篇是“六瑜伽金刚歌”。这两本书,只是想要种下口耳传承教法的种子,若想要产生深入的作用,就太过于简洁了。
有好几个那罗巴六瑜伽口耳传承,都是根据“珍宝书”而来,但是,这些原文,并没有
获得多大信任。
原注:杰先饶嘉措在“三信念书释论”中写到:
‘也有一篇六瑜伽“珍宝书”,但是,宗喀巴大师写到,他对这一篇文章没什么信
心。这是宗喀巴大师,唯一一次,直接批评珍宝书的传承。至少,我并不知道他在别
的地方是否批评过。
西藏原文说
gter nas
bton,意指“像宝库一般地揭露”。这是西藏佛教旧派之宁玛派,
及苯教(泛称黑教)的文学类型,西元在七、八世纪,西藏内战之后才出现。这个时
期,西藏大部分的藏经,都受到战火波及而被破坏,于是出现了挖掘“埋藏的宝库(称
为岩藏或伏藏)”之风潮。
为了保存他们的文献,双方都怕被游击军队发现,而把经籍文献埋起来,或是藏在
洞穴中。许多这么做的人,在经籍找到之前都死了,结果只能在未来的数十年或是数
百年间,让后人慢慢去发现。不只宁玛派的学僧,包括后来所有的佛教历史学家,一
再重申:苯波教(即一般俗称的黑教)没有文献资料。但是,西方学者,诸如大卫:
史奈尔格罗夫,与当代西藏学者,像南凯季诺布,都强烈质疑这样的观点。
在之后以几个世纪,“埋藏的宝库”风行起来。起因是,许多“埋藏的宝库”是由
莲华生大师所撰写,并埋藏起来。莲华生大师在八世纪中叶时,曾造访过西藏。根据
民间流传的预言说:莲华生大师写作,并且埋藏数日篇经籍,曾说当时机成熟的时候,
在未来数代之间,埋藏的经籍会被挖掘而受重视。
后来,有“梦宝库”、“禅修宝库”以及“虚幻宝库”的传承出现。一些西藏文献资
料,可以在这三类传承中找到印证。
玛尔巴将那罗巴六瑜伽,传承给三位弟子:翱敦、楚顿和密勒日巴。接著,密勒日巴又
传给他的两大弟子:冈波巴与惹琼巴。传承从冈波巴以后,就大大地增加许多不同形式,每
一种都自成一格。对不同修行都有独特与个别看法,些传承看法,都是我透过个人的努力与经验搜集而来。
灵热瑜伽的指导,是经由帝洛巴而传给我们。帝洛巴把它解释为洛绷阿阇梨传承。以这
些先前就存在的口耳传承做为基础,并因“正见念光吉祥相合明点瑜祇母大王檀陀罗广注”,及洛邦阿阇梨的“春时明点”二篇,而使内容更充实、条理更分明。
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出自秘集金刚檀陀罗口耳传承,由印度大成就者吉纳那噶巴
(即智藏)教导,玛尔巴直接从智藏那儿领受。因此,这些是根据秘集金刚檀陀罗而来。秘集金刚檀陀罗口耳传承的玛尔巴传承里,有关秘集金刚檀陀罗教义之贤者轮回、父轮回、子轮回等,都被当成修行基础。
修行迁识瑜伽与梦观瑜伽到新的“住处”,来源是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此外,我们
应该了解到它们与其他很多檀陀罗传承有关,包括加行大檀陀罗、金刚空行勇父檀陀罗等。这些教法,都是根据可以信赖的来源,所以,我们对这些教法要有信心。
喔伙!
至尊释迦佛陀转轮王
利益众生受示传正法
崇高无上瑜伽檀陀罗
母系父系两者兼具有
母檀陀罗精义为开示(编注:意指喜金刚与胜乐轮金刚檀陀罗)
教导灵热瑜伽真教义
启迪妙法修行微细身
生起天赋内在诸智慧
缘此根基扎实修行地
修成秘集金刚檀陀罗
幻身瑜伽明光瑜伽义
迁识瑜伽投射新境地
帝洛巴那罗巴大成就
传承即为那罗六瑜伽
藏地行者浸沉深奥秘
口耳传承遗珍殊可贵
前生累积无限资粮田
弥旺日阿巴美名满天下(日阿为一起发音)
为六瑜伽传承主导者
顶髻庄严佩饰三宝珠
丘杰索南甚深妙智慧
深入研读经籍而跃动
深奥精神证悟经验丰
为我装饰珠宝曼荼罗
二师授我撰写引论述
修行者众瞩目此法本
书成崇高修行之著作
势必利益众生为善行
禅修次第明确施指导
教法原理清晰为指引
檀陀罗及释论并参照
就中成立法门三特性
深奥教法意义难觉知
平凡众生无法速参透
是以祈请本尊空行母
包容本书疏忽谬误处
摭拾本书诸多善见地
祈请有情众生携手行
入此无与伦比修行境
那罗六法传承永昌盛
5 后记
这篇深奥的那罗巴六瑜伽论述,题名“三信念书”,之所以写成,乃是应王室成员弥旺日阿
巴贾千,与邱杰索南贾千的要求。他们要求需要一篇作品,对灵热瑜伽的关键,加以厘清,
以及简要地接触普通与特别的修行法。
原注:关于这两位要求宗喀巴大师撰写论述的人,杰先饶嘉措的“三启示书释论”
有如下的描述。
‘宗喀巴大师撰写这篇文章,是应帕木竹巴传承的两位兄弟之请。弥旺日阿巴贾千
是盛大的祈请文庆典(宗喀巴大师在一四O九年所创)主要赞助者,以及他的胞弟索
南贾千。
编注:祈请文庆典,是指“祈愿法会”,一般称为“传召大会”。
根据西藏中世纪的传承,哥哥是正权继承人,因此宗喀巴大师谈到“弥旺日阿巴贾
千名满天下,是全心全意投入修行六瑜伽传承的领袖”。
弟弟的尊名丘杰索南贾千,是位出家人。“丘杰”意为“法大师
”。可能表示对具有
贵族背景的和尚之尊称。宗喀巴大师的
“三信念书
”结尾部分提到他,描写他是一位
“智慧因为……,经过深入研读密宗经籍而跃动起来,……他对深奥的精神证悟,经
验丰富。”这段话,强化他是一位出家人的可能性。
此六瑜伽传承,于过去几个世代以来,在世界无数的局部地区,激起不平凡的回响。特
别是,最近这些日子以来,此类修行法,虽然没有特别广为流传,但是,却有许多人对它感
到兴趣,因此,或许我接受这个要求,写这篇三启示书,对传法有帮助。
它源自听闻许多殊胜教法的佛教高僧,东方的洛桑日阿巴,在甘丹寺修行的时候所口传。
抄写人是札喜巴仁钦巴。
愿世界福报广增。
6附录
附录一
金刚萨埵观想法与百字明
摘自宗喀巴大师
“三信念书
直到被护佑的强烈感觉生起为止,我们都深深感受(佛法僧)三宝护佑,开始进入禅修。
接著我们想到自己:
‘自己好像沉入轮回苦海,所有众生亦是如此。再者,在我许多世的前生里,他们曾经
是我的母亲,向我展现最大仁慈,用尽各种办法保护我,不让我受到任何伤害。’
我们要用同样方式报答他们,保持一贯态度,回报所有(前世是我母亲而)曾经向我们
表达关怀的(今世)众生。
接下来,要思考众生被剥夺快乐与身陷苦楚的情形,产生很强烈的愿望,希望众生都能
够获得快乐,免于每一种苦难。然后我们问自己:
‘什么人有能力,可以全部圆成此誓愿?’
答案是“只有完全证悟体的人”才行,像佛陀就可以达成。
我们像这般的禅修,直到生起强烈菩提心为止,这是一种宇宙责任心的经验。我们想要
完成佛性,照顾所有众生。我们应该重复这个决心,不受动摇,只想著要为众生利益而修成
证悟境界。“根本严师”记载:
一切诸佛具体见法相
悉皆显现莲座月轮上
金刚萨埵杵铃为持印
依此传承修行勤观想
一百种子念诵二十一
依此持诵承受加持力
堕落业障自是清除尽
恶业消裉果报不显现
悉有上师亦做如是说
瑜伽修行应持此秘咒
时日无间念诵十万遍
于此身心自然得净化
如同上面所说,如果我们专心于金刚萨埵禅修与秘咒念诵,在每一段瑜伽修行开始之前,重复念一百个种子字的金刚萨埵秘咒二十一次,那么因为堕落造成的业障力量,就不会有能力显现与增加。
编注:一百种子,意指一百个种子字的金刚萨埵秘咒,就是“百字明”。
再者,若念诵一百个种子字秘咒十万次,我们就能使所有灵魂的污点被净化,过去有许
多上师,都曾经这么说。因此,我们应该要有信心,从事这项修炼。当金刚萨埵观想与秘咒念诵,实践那样崇高的目的后,我们就能投入其中,所要追求的观想,如下所示:
我们头上,出现一个白色种子字呸,它变成一朵白色莲花,有种子字阿在上面。这种子
字变成月轮,上面有种子字吽。吽字是白色,五钴金刚杵在它的中心,出现种子字吽的记载。
光从这里散发出去,圆成我们自己与他人的目的,然后,再吸入金刚杵和种子字吽之中。
此时,在莲华座和月轮上的金刚萨埵,不断出现,他的身体颜色是白色的,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与白色金刚薄伽梵明妃面对拥抱。明妃手上持握一把弯刀,以及用人类头盖骨做成的髑髅杯。
他戴著许多珍贵饰品(严饰)。身上拥有完美的标帜与印相,以金刚结跏趺坐姿势坐著。白色种子字吽,竖在他心上的月轮中,这是三昧耶萨埵的象征体。光从他心中的吽字发射出去,召唤智慧萨埵或智慧身,并且,和金刚萨埵以同样的形体出现。我们献上供品,念诵秘咒“札、吽、榜、伙”召唤、消融、合并他们,使他们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召唤灌顶本尊,期盼“净光”再一次从心上的种子字吽,向外散发。我们向他们献
上供品,并且祈请:
‘哦!五方如来,你们走入圣境界,请赐予力量。’
五方如来为了赐予力量,五佛明妃握著装满智慧加持琼浆的宝瓶,唱诵吉祥诗歌:
昔时释迦如来诞生时
菩萨天人九龙齐沐水
犹如现今灌顶降汝身
神秘加持喜赐琼浆液
唵娑诃大它噶大阿毗榭卡大三昧耶些利哑吽
这么念诵,五方佛就从宝瓶倒出智慧琼浆。观想我们顶髻上方的金刚萨埵,身体沐浴在
琼浆里。不动佛陀以金刚萨埵的顶髻严饰出现。我们现在,行“身语意顶礼”的虔诚姿势,
并祈请道:
‘哦,薄伽梵(编注:诸佛之通称)金刚萨埵,请保佑我净化所有业障,与精神上的迷
惘,以及由我或他人所造成戒律上的堕落。’
做完这个祈请,净光就从金刚萨埵心间的种子字吽,向外射出。他们将接触到所有众生,
净化他们的业障、精神上的迷悟,以及薄弱的意志力。
然后,净光会将虔诚的供养,献给佛陀与十方菩萨,造成身语意证悟的能量,与所有证
悟体的活动力量,都像净光一样显现出来。然后,净光流入金刚萨埵心中的种子字吽里面,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观想金刚萨埵变得非常绚丽璀璨。
我们现在集中注意力,放在金刚萨埵心中的吽字上,重复持念百字明:
唵班杂萨埵萨玛雅玛努巴拉雅班杂萨埵迭诺巴帝查
吉多母巴哇苏多喀又每巴哇苏玻喀又每巴哇
阿努日阿多每巴哇萨哇悉地每札雅查萨哇噶玛苏札每
记当协利央古鲁吽哈哈哈哈哈伙巴噶万萨哇大它噶大
班杂玛每木乍班杂巴哇玛哈萨玛雅萨埵阿吽呸
唵班杂萨埵吽
编注:班杂是梵语“金刚”的音译,汉译为跋折罗。缚日罗、班杂萨埵即金刚萨埵。
萨埵意为勇猛、有情。金刚萨埵寓意坚固不坏菩提心。最后一句,为金刚萨埵心咒,
请常念,可以成就五方佛根本智慧。
我们用这个方式,观想一百个种子字秘咒,环绕在种子字吽的四周,净光从种子字射出,净化众生的负面业力,以及精神上的迷惘,并且将许多供物献给诸佛菩萨。引导出诸佛菩萨身语意的加持力量,并吸收到种子字里面。
白色琼浆从秘咒种子字流出来,它们向下流动,离开金刚萨埵与明妃性结合的地方,来
到我们头上顶髻,经由缝隙(梵穴)进入我们体内,所有身语意行为造成的业障与迷惑,都可以从缝隙与(诸轮宝)出口清除掉,我们要把这些离开体内的垢物,看成是黑黑的、浓稠的东西,我们所有业障与迷悟,因此得到净化,世俗身变成装满白色智慧琼浆的身体,我们和其他众生,都被注入了本尊的知识与杰出的能力。当你念诵秘咒时,只要照著这样的方式禅修就行了。
设想我们知道自己的缺点与失败错误,并对此业障感到后悔,此时,运用四种净化力量,进行一段禅修。结束时,思考一下非真实的存在、三层业障与迷悟虚无自性。业障与迷悟本身,彷佛经历困苦的我们本身,以及造成业障与迷悟的行为,所有这些都不是真的,原来就不存在的。接著,念诵一段偈语,当做禅修的结果。
我因未知无明而迷悟
愚行牵钩违背戒律誓
上师护法赐我启新智
诚敬佛陀金刚萨埵前
祈请怜悯众生允护佑
编注;无上瑜伽檀陀罗,视金刚萨埵为五方佛之外的“第六佛
”,因此,有时名相
被尊称为佛陀金刚萨埵。
金刚萨埵回答:
‘好个性的佛子,你的业障、精神迷悟与失败,已经修行中全部被净化了。’
说过之后,他消融到我们体内,用这样方式,禅修我们的身语意,来和金刚萨埵的身语
意合而为一。
于此,以投入修行的益处,与献上吉祥的祈请文做为结束。
附录二
上师观想法与献曼怛
摘自宗喀巴大师
“三信念书
这里,分成两大主题来解释:禅修上师为福田(资粮田),以及献上虔诚祈请文。
首先用以下方式来进行。我们在自己前方,观想由狮子支持的摩尼宝座,于莲花与日轮
构成的座位,上面坐的是自己的上师。他原本是我们的上师,外表却像第六代释迦族传承之主,佛陀金刚持(编注:佛陀金刚持是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身体呈现蓝色,有左右两只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跟很像他的明妃面对面抱著。全上穿的袍子,由神圣丝绒制成,用珠宝装饰著。他的双腿,以金刚结跏趺坐的姿势交叠,全身发出五彩净光。
照这个方式禅修,在他的顶髻轮宝上,观想位于轮上的白色种子字唵。在他的喉头上,
观想位于莲花上的红色种子字阿。在他心轮上,则观想日轮上的蓝色种子字吽。所有这三个种子字,都闪闪发光。
种子字吽,放射出净光,召请佛陀金刚持、传承上师们,以及一群观想曼荼本尊,他们
都消融到之前观想的佛陀金刚持里。
“吉祥出生胜乐金刚大王檀陀罗”提到:
上师是佛上师亦是法
上师自身又如僧伽宝
如上所说,我们应该想到:上师是我们个人的福田,他所给的密宗教法,甚至比金刚持
佛陀本身给的还要好。此外,“文殊师利口传引导书”提到:
如是经历宜居世俗身
他身理应虔诚勤修行
诚心供养而起大喜悦
业力迷悟心志受净化
如这里所说,有时候上师与弟子,为了口耳传承而聚在一起,佛陀们也会来,进入上师
体内,接受虔诚供养,并在弟子心中产生极大喜悦。
在另一种情形时,当上师不在场的时候,我们修炼虔敬诚心,虽然我们得到向佛陀献上
祈请的福报,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佛陀会现身当场接受,因此,得到福报的程度并不一我们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上师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福田
应该视上师为五方如来的具体化身,有决心升华心性,因而不会看见上师的错误。养成
欣赏上师证悟的习惯,从这个认知范畴,去进行虔诚顶礼。
如果我们以挑毛病的立场,去和上师建立关系,就会对修成正果产生障碍,相反地,若
我们与精神上师的关系,是建立在发现上师的证悟能力之上,就可以很快获得修行成就。因
此,培养与上师之间的良好关系,应该建立在积极进取的能力上,缅怀他或她的仁慈,以及向他或她致上最崇高敬意。
献上虔诚祈请文
“五道次第论
”提到:
日常礼节不足表真情
上师尊前莲足最顶礼
虔诚取悦上师示恭敬
崇高智慧佛性我受取
己身供养传承上师尊
师为佛陀化为众生形
岂有加持赐福受掣肘
更无修行竟可散漫过
如同这里所说,崇高虔诚奉献,是对上师的恭敬,以此为出发点,产生一连串认知想法,
并将自己全部供养给上师。这样的供养,其实就是献上象征宇宙的曼荼罗。
此时,我们拿一个“(象徵曼荼罗的)地基”,从简单的泥土到最华贵的珠宝,任何材料
都有可能当做地基,然后用祈福的牛皮制品、香水以及五种琼浆,当做供养。我们一边念诵
秘咒“唵·班杂·布弥·阿·吽(编注:此秘咒之语意为,皈依金刚地基阿吽)”,一边倒出
花瓣,或任何可以替代的东西,像是谷物、沙子、珠宝等,洒到“地基”上面,念诵著“这
是具有殊胜法力的黄金地基”。
然后一边念诵“唵·班杂·雷给·阿·吽(皈依金刚护轮阿吽)”,一边沿著底部外围的
一圈,倒出更多花瓣,念诵“四周围绕珠宝铁墙”。接下来,我们供养一把花瓣,再把香水
与五种琼浆,倒在地基的中心,念诵著“以及这里是伟大的弥楼山(妙高须弥山王)”。
我们接著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倒出一把花瓣,念诵著“在东方的是胜身洲、南方的
是瞻部洲、西方牛货洲、北方俱卢洲”。现在,我们将少许花瓣,放到这些大陆的左右两边,
表示面积较小的大陆,从东边开始,以顺时针方向绕一圈放好。我们放花瓣到东方的大陆,
一边念诵东方两个较小的地名称“身洲、胜身洲”。
然后,是位于南方大陆左右两边的小大陆,“拂洲、妙拂洲”。接著,在西方大陆左右边
念诵“行洲、胜道行洲”,又在北方大陆的左右边,放花瓣时念诵“声不悦洲、助声不悦洲”。
接下来,我们在大陆上方倒出少许花瓣(编注:以下同此,都要洒花瓣),从东方开始,
边放边念“象宝”,然后在南方大陆上面,边放边念诵“大臣宝”、在西方大陆上面念诵“马
宝”、在北方大陆上面念诵“玉女宝”、在东方上面念诵“将军宝”、在西南方上面念诵“满
愿宝”、在西北方的上面念诵“大藏瓶宝”。
然后,移到东方中央,倒出少许花瓣,念诵“太阳”,又到西方中央,念诵“月亮”。
照这个方式,我们用所有吉祥如意的供品,创造了象征性的宇宙(编著:此宇宙即曼荼
罗),观想它是用许多珍贵宝物构成。我们一边拿起宇宙献给上师,一边念诵:
‘我以伟大普贤王如示现法相,呈上此供物,代表由珍贵珠宝构成的象征性宇宙,以及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我自己与其他众生,经由我们身语意的修行,产生日积月累的福
报能量。所有这些,在我心中所观想的供品,都献给我的上师、本尊以及精神护佑的护法。
请出于怜悯,而接受我的供养,并赐我激发殊胜力量。’
编注:上面这段是“献曼荼罗”,通称献曼恒,谨将原文依照藏语“音节”,义译如
下,以供读者参考。
唵金刚地基阿吽
唵金刚护轮阿吽
四周铁围山绕中央种字吽
妙高须弥山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身洲与胜身洲拂洲与妙拂洲声不悦洲助声不悦洲
无数众宝山如意宝树随欲牛自然飘香稻
金色法轮宝(宝之藏语为仁波切)心想事成宝尊贵玉女宝
忠心大臣宝吉祥白象宝千里骏马宝勇猛将军宝珍藏大瓶宝
欢喜女宝鬘女歌女舞女
鲜花女水香女灯明女涂香女
明日皎月珍贵宝伞殊胜尊贵无上宝幢所有天人众及有情众生
所有荣华富贵福乐全部圆满俱足德行人士尊贵上师及本尊坛城诸尊
诸佛菩萨以及轮围众圣尊护法空行眷属为利有情祈请受供养
受后祈请赐加持遍地涂香五色鲜花散须弥四周日月顶装严
以此净土虔敬献诸佛愿诸有情悉往佛净土
我们献曼荼罗给上师,这里的花瓣或是其他替代品,表示外在的供物,而沾染五琼浆的
花瓣,表示内在的供物。我们也应该有秘密供养、喜悦的赞美诗歌,并且观想在这时候,重
新检视是否遵守先前的誓愿,以及一般或殊胜戒律?以此成为完美“四供”。
然后用最大敬意,欢喜念诵数篇祈请文,祈求激发我们,将能很快真正证悟一般性佛教
的大乘道次第,与非凡金刚乘修行,抚平逆境,创造有利环境,完成这些证悟道次第。
编注:上段所说的是“四供”,或称“四曼荼罗供养”,即外供养、内供养、秘密供
养和真实供养。
上师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感到开心,于是,从他的顶心、喉头与心间三点,分别发出白色、红色与蓝色净光。净光在相对应的情况下,进入我们身体的三点,使我们的世俗身充满净光,并净化所有业障。这些业障,由身语意收集,然后领受前述三种加持灌顶,分别是“宝瓶灌顶”、“秘密灌顶”与“智慧灌顶”。引导三种证悟:金刚身、金刚语与金刚意,使证悟一个接一个出现:我们就照著这个方式,持续观想修行。
现在,有无数色彩缤纷的净光,从上师世俗身三个地方放射出来,它们经由那三个地方,进入我们的世俗身,由身语意所产生的最细微孽障,都一并被净化,我们领受第四个加持,即“无上灌顶(名词灌顶)”。这时候,三金刚(意即金刚身、金刚语与金刚意)因证悟而彼此密不可分。
这里三个种子字(指唵阿吽)象征了三金刚(身、语、意的完美境界)。净光从这些种
子字放射出来时,被视为身语意诸孽障皆净化,而宝瓶、秘密与智慧的灌顶,也净化了这三种业障。同样地,第四种加持,即‘无上灌顶“,则净化了证悟三金刚不可分割性质的业障。
上述过程,只是完成四加持(四灌顶)的象征性方法,并未得到真正加持。
之后,我们观想出现于前方的上师。我们使用秘咒、手印,甚至使用单纯观想,请上师
移到我们头顶上方。上师(他或她)会消融到我们体内。此时,观想我们的身语意,和上师神圣身语意,变成不可分割的一体。我们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
此修行法,应该在两个不同阶段的瑜伽修行间,以及,在每一段瑜伽修行开始时进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六祖壇經箋註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