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四品 國王行為--- 中觀寶鬘論頌 第五品 僧俗學處
中觀寶鬘論廣釋 喇拉秋智仁波切著 索達吉堪布 譯 第四品 國王行為 丙三(教誡修學國王無過之行為)分四:一、以意義之關聯承上啟下;二、廣說;三、攝義;四、不能學修國王之行為則教誡出家。 丁一(以意義之關聯承上啟下)分三:一、需要了知對國王當面贊毀之利害;二、宣說聽從有利之語依本師所說而修學;三、真實勸告聽從有利自他之語。 戊一、需要了知對國王當面贊毀之利害: 難知忍不忍,故王行非法, 或作非理行,屬下多讚歎。 于他有利語,逆耳尚難說, 況于君王你,僧我何須言? 如果直截了當說出過失,那麼無法知道或難以知曉對方能接受還是不能接受。因此,諸位國王即便造罪業,行非法,背離正理,倒行逆施,但臣民等依于國王生存的人們大多數都會對國王當面奉承,而不會詆毀譴責,原因是:雖然本不該讚揚非法行為,但人們認為如果當面說出過失加以反對,勢必使國王大發雷霆而招致災難,心裏懷有這種恐懼。由於在國王面前阿諛奉承而造成迷惑,因而很難洞悉、了知對自他有益與無益的差別。暫且不論國王,就算是對其他一般的任何人來說,談論過失的刺耳語言縱然有利,但在當面這種非理之事也難以啟齒,更何況對於大地上具足圓滿財勢你那樣的國王,像我這樣以乞食過活的貧僧就不必說了。 為令汝歡喜,亦為憫有情, 利你縱逆耳,唯吾定呈白。 話雖如此,但一方面為了讓你對我心生歡喜,並且你本人也滿懷喜悅,另一方面也為了慈憫其他眾生,對你來說暫時是講過失的語言,聽起來似乎刺耳難聽,可實際上是大有裨益,為此龍猛我毫不猶豫地直言呈白。菩薩以善巧方便而有必要呵責,而作為凡夫,不要說是詆毀甚至讚歎也無法與菩薩的詆毀相提並論。《毗奈耶經》中雲: “ 智者所呵責,凡愚作讚歎,智責即殊勝,愚贊非如是。 ” 戊二、宣說聽從有利之語依本師所說而修學: 佛言于弟子,慈憫應時說, 真柔合意語,是故出此言。 大王,理當對你如此宣講,因為世尊親口說過:唯一利他、真實、溫和、具有必要、相合所化眾生的心或者不相抵觸的稱心語言,以慈愛心引發,在有利的時候務必對弟子言說。所以,並不只是為了令你歡喜。世尊在調伏所化有情的時機未成熟時不說,而一旦切合時機,了知其界、根基隨眠而婉轉調化,或者以神變而調伏等,凡是有利或適宜的語言便應時而宣說。經中雲: “ 我見此解脫,種子極微小,然如地內金,以隨眠而存。 ” 《毗奈耶經》中雲: “ 縱然有大海,離開波浪時,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