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橫川法語(第一講)

 

釋覺藏法師

橫川法語(第一講釋覺藏主講
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大約一千年前的善知識,能將釋迦牟佛所說的佛教,正確無誤的傳承下來。

源信大師十三歲時,在比叡山剃度出家。

比叡山上,人才很多,有一天,皇帝說:『希望能從山上請一位修行人,到皇宮來說法給我聽。』

當時,比叡山的住持,就要挑選一位適當的人選,到皇宮為皇帝說法。

選來選去,住持選了年僅十五歲的源信大師。源信大師出家僅兩年,就被邀請到皇宮為皇帝說法,真是難得。
源信大師進宮之後,第一部為皇帝講的經是『阿彌陀經』。

皇帝心想:『山上的修行人這麼多,為何挑選一個小孩子?』

沒想到,經過七天的聽法,完全改觀,非常法喜,因此也賞賜很多金銀、財寶給他,並封了一個官位叫僧都。

源信大師接受這些厚禮,就想和母親一起分享這份榮耀。因父親早已過世,所以將禮物送回家給母親。

沒想到,他的母親將這些金銀、財寶且附上一封書信,退回給源信大師。
他的母親在信裏寫著:『兒子,今天讓你出家,我的目的是要讓你做度世的橋,去度化眾生,讓所有的眾生能依你做橋,解脫生死,而今天,你卻變成名利的橋。

天皇賞賜你一些東西,又賞賜你一個官位,這種名和利的橋,不是我所希望的。

我做母親的人,要你出家,是希望你將來能度化眾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讓你為名為利,迷失自己!』
源信大師讀到這封信,眼淚就掉下來,大大地反省檢討自己,然後,就將所得到的東西處理掉。

從那天開始,源信大師更認真修行,經過了三十年,終於解決了自己最重要的後生一大事,也就是解決了生死。讓我們到世間出生做人,就是要來解決後生一大事。

解決後生一大事,才是人生的目的。

讓我們出生做人不是為了名聲,也不是為了地位,更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就是要知道未來的去向。

死後一口氣沒來,要去什麼地方?

讓我們來出生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我們來解決這一件事,也就是後生一大事。

源信大師被母親鼓勵、提醒,從那一天開始,就用功努力修行,看過五遍的大藏經,經過三十年的精進,才解決後生,解決了生死這一件大事。

源信大師解決生死以後,為我們開示的,就是這一篇:『橫川法語
離三惡道  生於人間  應大慶喜
自身雖賤  不劣於畜牲
吾家雖貧  猶勝於餓鬼
事雖不如人意  難比地獄之苦 
世間難住多憂  即是欣厭之示諭
身雖卑賤不貴  更是菩提之引導
故生人間  應該慶喜
信心雖淺  本願深故  任憑必往生 
念佛雖倦  功德大故  稱念定來迎
故遇本願  更應慶喜
妄念原是  凡夫本體  妄念之外  別無心也
直至臨終  猶是一向  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 
即蒙來迎  乘蓮台時  能翻妄念  成為覺心
從妄念中  所出念佛  猶如蓮華  不染污泥
決定往生  不可有疑
莫厭妄念多  應歎信心淺
故以深信心  常稱彌陀號
這就是源信大師所開示的話,他活著時,被阿彌陀佛救度,解決後生一大事,達成人生目的後,就向大眾開示這一段話。
「離三惡道生於人間應大慶喜」能夠讓我們離開三惡道,出生在這人間,應該要大大的歡喜。

那麼讓我們出生到世間,人有沒有感覺很歡喜?

一般人不但沒有感覺高興,而且還覺得出生為人很痛苦。

為生活而痛苦,為了追求名聲、地位、金錢、三餐,很痛苦,也有人為了孩子、結婚而痛苦。

說實在,出生做人沒有歡喜的人很多,甚至活不下去而自殺的人也很多,我們臺灣有,外國也有。

為什麼讓我們出生為人不感覺到高興,反而去自殺?難道是為了自殺才來做人?是為了受苦才來出生做人?是不是這樣?

絕對不是這樣!

讓我們出生做人,就是為了追求幸福。
大家都希望這一輩子來世間,能活得很幸福。

政治是為了給我們幸福;

經濟讓我們生活得更富裕,也是為了讓我們幸福;醫藥讓我們延長生命,壞了的器官能讓我們換掉,也是希望讓我們幸福。

讓我們生命活長一點,也是希望我們幸福能夠一直繼續。

但是真的能感到幸福嗎?其實也沒有。

認真追求到金錢或者地位、名聲,那種幸福能繼續嗎?

最後仍然痛苦,自殺的人還是很多,最近十大死亡之因的排名,其中自殺的原因,排第九位。

沒有勇氣自殺的人有嗎?當然有。

讓我們出生為人,到底為了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要怎樣才能有出生做人的歡喜?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們來世間出生做人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要讓我們能有生命的歡喜。

源信大師就是有聽聞佛法,對佛教徹底清楚的人。

有被阿彌陀佛救度到,所以才有那歡喜。

歡喜什麼?

源信大師歡喜能夠離開三惡道,能夠出生在人間。現在活著的這條生命,應該要大大的歡喜。

佛教告訴我們,能夠來到世間出生做人,是很不簡單的,佛教跟我們講了四句話: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

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中有一個比喻,告訴我們出生做人是如何的不容易。

世尊說:「在大海裏,有一塊木板,中間有一個洞,有一隻烏龜,而且是盲龜,每一百年才能浮出水面一次,卻要鑽過這塊木板的洞。」

問弟子是否有可能

弟子阿難說:「這哪有可能,盲龜要鑽過這塊木板的洞,但是這塊木板在哪裡,怎麼會知道。

這塊木板如果在北邊,盲龜在南邊,就鑽不到,這塊木板如果在東邊,盲龜在西邊,也鑽不到,對不對?」

所以,阿難就向佛說:「啊!不可能。」

佛就對阿難說:「你不要說不可能喔!

這只盲龜或許經過一萬年一億年,也會讓他鑽出這個洞。」
世尊接著說:「但出生為人,比這個還難。」所以說要做人是容易還是不容易?

說起來是很不容易!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卻還要自殺,將寶貴的生命犧牲掉?

因為世間的人不知道出生做人的目的是什麼?

能來世間做人是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如果不知道,做人就沒有意義,生命也不能活著很莊嚴。

過去有位修行者龍樹菩薩這麼說:「生命比地球還重要。」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生命是很莊嚴、尊貴、重要的。

如果沒有聽聞佛法,就無法知道。
認真聽佛法,聽到解決後生一大事,達成人生的目的,就有生命的歡喜,才知道「人身難得」確實是真的。

讓我們來聽佛法,就是要向「一念」一直前進,透過一回一回的聽,一次一次的求,走過求道的路,才能夠進到「一念」,這就是讓我們來聽佛法的目的。

聽佛法不是隨隨便便,有聽也好,沒聽也不要緊。

反正到處都在講佛法,講佛法的人很多,到處可聽。絕對不是這樣。

讓我們來聽佛法,是有一項很重要的問題要解決,就是生死一大事,換句話說,就是要解決後生一大事。

什麼是後生?

就是死後的去向,後生如果能解決,我們就有出生做人的歡喜。
讓我們來世間活下去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死後的去向做準備。

到底我們這口氣沒了,會去什麼地方呢?

會到哪裡去?

世間的人都想死了就死了,想那麼多做什麼?

一般人都不會為死做準備,所忙的事情這麼多,要賺錢、要照顧家庭、要料理三餐、養育小孩,啊!很忙!

哪有時間去想那種事情,一般人大概都這麼想,不會為自己後生做準備。

只知道要認真活下去。

就像走路一樣,只知道要認真走認真走,又像跑步的人,要認真跑認真跑。

如果沒有目的,那我們走路或跑步,只有走到、跑到沒有力量,昏倒在地而已。
讓我們來世間出生做人到底是有目的,還是沒有目的?

絕對是有一個目的的。

讓我們來做人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後生一大事,能夠解決生死這件大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人生的目的不是只為了賺錢、工作、結婚、建立家庭、生幾個小孩,然後等死。

都不是只為了這些,剛才所說的這些賺錢、工作,都是一種方法,為了要達成人生的目的所需要的方法。
方法跟目的同樣重要,但是,如果今天沒有來聽佛法就不知道目的。

那麼我們要如何達成呢?

首先要知道目的,方法才有意義。

世間的人都不知道目的,而且還有人把這個目的想錯,有人說:「我來出生做人的目的就是要賺錢。」這種人是把目的想錯的人,賺錢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活下去的方法。
有的人說:「我知道賺錢不是目的,但是把身體照顧得很健康是目的。」

這也同樣是不對的。

身體照顧得很健康,難道就不會死嗎?

身體再好,有一天也會死,那不是目的。

真正的目的,佛教告訴我們,就是要有生命的歡喜。

能夠解決後生一大事,我們出生做人的目的就能達成。

那時候,就會知道「人身難得今已得」的真義。

因此,讓我們得到人身,目的就是要讓我們聽佛法。
聽了再聽,聽到最後達到那「一念」,我們就會聞到阿彌陀佛的呼喚。

世間人認為聽和聞是相同的,而佛告訴我們,聽和聞是不一樣的。聽是用什麼聽?聽是用耳朵聽。聽什麼人來說?

就是要聽善知識說法。

善知識就是能夠正確教導佛教的老師。

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善知識,七高僧、親鸞善人、蓮如上人也是我們的善知識,他們都能正確地教導佛教。
如果對佛教不能正確的教導,就不是善知識,而是惡知識。

而善知識到底教我們什麼呢?

我們一直來聽佛教,就會知道善知識所教的就是「一心一向歸命阿彌陀佛」,我們要順從善知識所說的去做,走過求道的路,到「一念」時,我們的心就會聞到,「聞」不是耳朵聽到,「聞」是我們的本心聽到,就是我們的靈魂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知道阿彌陀佛的心意,黑暗的心就會變成光明的心。

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人身難得今以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的體驗。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六祖壇經箋註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