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九)(2) 作者:淨慧老和尚
“如人學射,初射大準,次中小準。次中大的,次中小的。次中一毛,次破一毛作百分,次中百毛之一分。次後箭射前箭,筈筈相柱,不令箭落。喻人習道,念念注心,心心相續,無暫間念。正念不斷,正念現前。” 這是用比喻來說明斷煩惱的過程。斷煩惱是從粗到細,“如人學射”,攝心破煩惱就像學射箭一樣,“初射大準,次中小準,次中大的,次中小的,次中一毛,次破一毛作百分,次中百毛之一分,次後箭射前箭,筈筈相拄,不令箭落。”這就把斷煩惱、破無明的這個思維修的過程,講得非常生動。“準”就是靶。子學射箭,先射大靶子,因為手還不準。這是比喻要先破粗重的煩惱。一個人愛罵人,就要注重修口業,修口德,不要罵人。貪心重的人,應注重修布施,止息貪念。這樣來淡化粗重的煩惱和無明。 “初射大準,次中小準,次中大的,次中小的,次中一毛。”這時候的煩惱和無明就很小很微細了。“次破一毛作百分,次中百毛之一分。”把煩惱和無明細化,就是塵沙煩惱。像微塵那樣細小的煩惱和無明,也都要一一斷盡。微細的起心動念都不放過,功夫就可以成片,淨念就能夠不間斷,就像“後箭射前箭,筈筈相拄,不令箭落”一樣。筈就是箭的末端。箭箭相連,不令箭落地,不要讓觀照的力量有所間斷,也就是前麵講的“無間晝夜時,專精常不斷”。 “喻人習道,念念住心,心心相續,無暫間念,正念不斷,正念現前”,這句話在前麵也講過,不過這句話和前麵的比喻結合起來看,意思就更明確。從文法上講,這叫“合喻”。學道就像學射箭一樣,隻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功。要心心念念,專注不移,要“正念不斷,正念現前。”這種修行的要求,難度確實很大。 “又經雲:以智惠箭,射三解脫門。筈筈相拄,勿令落地。又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又如家有如意珠,所求無不得。忽然而遺失,憶念無忘時。又如毒箭入肉,竿出鏃猶在。如此受苦痛,亦無暫忘時。念念在心,其狀當如是。” 經上也講:以智慧之箭,射三解脫門。三解脫門是哪三個呢?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空、無相、無願。“空”就是觀一切法緣起性空。觀緣起性空以後,對於緣起性空的道理也不要起執著,這叫“無相”。然後在一切事物上,在一切法上,沒有貪求心,沒有願欲心,這叫“無願”。願就是欲望的意思。對於世間的、出世間的一切事物,不要生起喜悅之心。如果生起喜悅之心,還是法縛,不是順解脫,還是不能自在。隻有真正達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