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三十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三十

偈頌

擬古德十可行

宴坐

竟日巍然萬慮忘 脊梁節節是純鋼 待教七箇蒲團破 却與空生較短長

入室

鏌鎁橫按碧油幢 叱咤神威孰敢當 若是定乾坤好手 到來那肯犯鋒鋩

普請

我扣華鯨汝便來 區區運水及搬柴 為憐逐隊隨羣者 伸手從人覓草鞋

粥飯

兩度煩他展鉢盂 舌頭誰不辨精麤 醍醐毒藥渾休問 粒米還曾齩著無

洗衣

通身脫下笑擡眸 一片雲霞浸碧流 久雨不晴難曬 從教張在屋簷頭

掃地

蕩盡從前垃圾堆 依然滿地是塵埃 等閒和柄都拋却 五葉曇華帚上開

經行

當胷义手去還來 多少闍黎踏破鞋 金地遶旋知幾帀 老僧一步不曾擡

諷經

薩怛他了悉度提 浩浩潮音播口皮 清磬一聲齊側耳 子規啼血染華枝

禮拜

紫金足下寶華壇 多少人來展布單 既自倒時還自起 不知誰覺腦門寒

道話

團團相聚火爐頭 商略溈山水牯牛 一語忽投人拍手 滿天霜月下西樓

示妙上人五首

捩轉面門爺不識 瞠開眼孔佛難親 一條性命先拌却 要做心空及第人

叅禪渾似齩生鐵 齒破脣枯未肯休 力盡忽然和口破 舌頭拖地始風流

三條椽下睡魔窟 七尺單前散亂坑 笑倒憍陳如上座 驢年將會快平生

工夫切勿墮空閒 念念拌身透祖關 一剎那間成斷滅 依前鐵壁又銀山

上人忒殺不留情 和我先師共箇名 何似也吹無孔笛 教他千里外聞聲

寄玄鑑首座四首

妄談般若罪無涯 項上先擔生鐵枷 清淨法身膿滴滴 令人追憶老玄沙

十萬八千家未遠 六根四大病何多 撥開眼裏瞳人看 當體潛消佛與魔

叢林衰替不堪憑 少室兒孫沒路行 肚裏有禪須吐却 莫留毫髮誤平生

山中無路不須來 病足難禁著草鞋 寸步未離言見了 如何真箇到忘懷

無隱

眼見耳聞元不隔 晝明夜暗絕商量 本來成現何多事 切忌當機自覆藏

古田

七佛如來陳佃戶 五千餘卷舊砧基 稻華香熟黃雲老 多少兒孫自不知

偶成十首

簷頭密布蜘蛛網 砌下高堆曲蟮泥 達磨眼睛渾不顧 尋常讀作一聮詩

秋雲片片秋空闊 秋葉沉沉秋雨寒 林下野人難曬 眉毛終日不曾乾

五色花貍與赤斑 南泉拭眼動慈顏 太阿斬斷虛空骨 白血橫流滿雪山

青鞋布襪道人家 兩眼何曾肯著華 飯裏忽逢砂一粒 無端彈破半邊牙

眼前何是復何非 好把龜毛一貫之 撞著燈籠穿不透 是非築殺老闍黎

睡到五更無箇夢 籬根壁底亂𧉨吟 夜來拾得鐵酸餡 撆在牀頭鼠不侵

起引來勾要到官 吏曹磨勘事多端 誰云欵出囚人口 得箇驢兒便喜歡

宿雨洗空三伏暑 曉風吹動一天秋 四時遷謝承誰力 疑殺溈山水牯牛

一種秋砧幾樣聲 為憐深夜最堪聽 老婆腕力無多子 斷續渾如搗不成

掛帳不須尋閉日 出行何用揀良時 了知蚊蚋非他物 家舍途中百事宜

省菴

一聲幽鳥到前 白髮老僧驚晝眠 走下竹牀開兩眼 方知屋外有青天

定叟

為人散亂現威儀 千劫渾如坐片時 白日未曾輕動著 西風吹白兩莖眉

警世廿二首(棗林後集警世格言云古人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故後世可則今取前輩一言片語可為日用常行之助者併悉存之)

多生業累入胞胎 合水和泥與麼來 極目境緣遮道眼 未知何處得忘懷

舉心盡屬輪回業 動念無非生死根 要與太虛無向背 常吞一箇鐵渾侖

聦明盡解諸家語 英俊橫吞四庫書 這箇念頭如未瞥 口開都是費分踈

貧窮致賤富生驕 等是無明火自燒 倐忽報緣顛倒轉 方知一點不相饒

貪榮冒寵日怱怱 行到窮途興轉濃 半點便宜非外得 無端虧殺主人公

逆之則怒順之歡 天下人情沒兩般 肯信順窮還逆至 眼開休把自心瞞

夢眼未開重做夢 青天白日黑漫漫 靈臺幸是無遮蓋 不識何緣轉自瞞

四序循環暖復寒 獼猴深戀六華村 耳聲眼色曾無暇 念念那知是死門

把一片心迷得盡 又於迷處起規模 自纏自縛誇能所 笑倒西天碧眼胡

飢來喫飯冷添衣 三尺之童也共知 一箇話頭明歷歷 如何開眼恣愚癡

口喃喃地說青黃 自謂高才壓當行 話著主人公分上 到頭一點不承當

衰殘忽忽二毛斑 骨雞皮澀又酸 老與病來呈伎倆 笑他皮袋有多般

業緣牽引入娑婆 百歲光隂一剎那 換面改頭無了當 野田添得髑髏多

髑髏未冷氣猶抽 尚把青銅照兩眸 將謂百年多少事 徒增幻海一浮漚

茶傾三奠復三奠 一箇髑髏燒不乾 業識又鑽皮袋去 鐵人聞也骨毛寒

火燒水浸與沙埋 白骨曾經幾度來 早不回光休歇去 又如何要巧安排

三百六十骨節 東拄西撑竪又橫 不做一回枯得盡 又來行了又來行

男兒不肯受人欺 意氣英豪也大奇 衣底有珠渾不顧 萬般都是喫便宜

一條大路如弦直 開眼人人緫現前 彼此不知緣底事 更無人肯賦歸田

閻羅王是真彌勒 向鑊湯中轉法輪 輥到聖凡情盡處 直教無法可相親

愛網空虛欲海乾 千門萬戶是司南 塵塵與麼相親者 方不謬稱除饉男

生死且無僧與俗 性真那有悟和迷 伽陀寫寄同叅者 杜宇聲乾日又西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三十

音釋

鏌鎁

(鏌音莫鎁音耶鏌鎁劒名)

(陟駕丑亞二切)

(五巧切齧也)

垃圾

(垃郎合切圾悉合切)

(謨官切)

元故天目山佛慈圓照廣慧禪師中峯和尚行錄

禪師諱明本號中峯杭之錢塘人俗姓孫母李氏夢無門開道者持燈籠至其家翌日遂生師神儀挺異具大人相纔離襁褓便跏趺坐能言便歌讚梵唄凡嬉戲必為佛事九歲喪母讀論語孟子未終卷[巳>已]學年十五决志出家禮佛然臂誓持五戒日課法華圓覺金剛諸經夜則常行困以首觸柱自警居近靈洞山時登山顛習禪定甫冠閱傳燈錄至菴摩羅女問曼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為甚麼却被生死之所流轉有疑[巳>已]而沙門明山者指師往叅天目高峯和尚妙公高峯孤峻嚴冷不假人辭色一見驩然欲為祝髮師以父命未許高峯曰可舉闍夜多尊者出家因緣喻汝父勿自沉溺未幾誦金剛般若經至荷擔如來處恍然開解由是內外典籍皆達其義趣而師自謂識量依通非悟也時年二十有四實至元丙[戍>戌]歲也明年從高峯薙染於師子院又明年受具戒又明年觀流泉有省即詣高峯求證高峯打趂出既而民間訛傳官選童男女師因問曰忽有人來問和尚討童男女時如何高峯曰我但度竹篦子與他師言下洞然徹法源底陸沉眾中人無知者於是高峯書真讚付師曰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且俾叅徒詣師請益眾由此知歸淮僧子證甞問高峯諸弟子優劣高峯曰若初院主等一知半解不道全無如義首座固是根老竹其如七曲八曲惟本維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量也壬辰松江瞿公霆發施田二百七十頃即山之蓮華峯建大覺正等禪寺元貞乙未冬十一月高峯將遷化以大覺屬師師辭推第一座祖雍主之大德丁酉師登皖山遊廬阜至金陵戊[戍>戌]結菴廬州弁山學者輻湊師雖拒之而來者愈眾庚子結菴平江鴈蕩眾既夥遂成法席癸卯瞿公堅請師還住大覺師力辭避之時吳興趙公孟頫提舉江淛儒學叩師心要師為說防情復性之旨公後入翰林復遣問金剛般若大意師答以略義一卷公每見師所為文輙手書又畫師像以遺同叅者乙巳師還山廬高峯丙午領師子院至大戊申仁宗皇帝在東宮賜號法慧禪[巳>已]而乞食勾吳因謝院事[巳>己]酉道儀真即船以居[戍>戌]眾請還山今兵部尚書鄭公雲翼時僉淛西廉訪司事候師餘杭問法師推明經世出世之學以答之詞見語錄辛亥師復船居吳江陳子聦建順心菴請師開山既而渡江擬遊少林至汳隱其名僦城隅土屋以居僧俗爭相瞻禮皆手額曰江南古佛也皇慶壬子結菴廬州六安山江淛省丞相奉書訪問師去之東海州癸丑瞿公霆發以兩淛運使終師還弔其喪公之子時學奉宣政院復請師住大覺師舉首座永泰代[巳>已]泰欲承嗣師師俾泰嗣開先一山萬公蓋以院易嗣其來久矣聞師之風者莫不多之丞相延師私第懇請住持靈隱禪寺師固辭中書平章又請曰師之道德孚於人者愽矣宜順時緣住一剎以恢張佛祖建立之心無多讓也師曰夫住持者須具三種力庶不敗事三種力者一道力二緣力三智力道體也緣智用也有其體而闕其用尚可為之但化權不周事儀不備耳使道體既虧便神異無筭雖緣與智亦奚為哉或體用并闕而冒焉居之曰因曰果寧無慊於中乎某無其實故不敢尸其名平章知師意堅弗敢強師辭以末疾還山中延祐丙辰春上命宣政院使整治釋教距杭期入山候謁師聞避之鎮江丁巳丹陽蔣均建大同菴延師居之戊午眾請還山九月上顧謂近臣曰朕聞天目山中峯和尚道行久矣累欲召之來卿每謂其有疾不可戒道宜褒寵旌異之其賜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并錫金襴袈裟仍勅杭州路優禮外護俾安心禪寂改師子禪院為師子正宗禪寺詔翰林學士承旨趙公孟頫撰碑以賜特贈高峯和尚佛日普明廣濟禪師先是駙馬太尉瀋王王璋遣叅軍洪鑰賫書幣敘弟子禮期請上命南來叅叩[巳>己]未秋九月王奉御香入山謁師草廬咨訣心要請師陞座為眾普說師激揚提唱萬餘言王復求法名別號師名王以勝光號曰真際王因建亭師子巖下以記其事至治壬[戍>戌]行宣政院虛徑山席強師主之師貽書院官卒不就結茅中佳山將終焉山北距西峯三十里重溪複澗穿徑崖險捫蘿薜冒豺虎緇白隨禮無虛日師愍其跋涉尋歸草廬十月英宗皇帝特旨降香并賜金襴僧伽梨詔行宣政院官親詣山宣諭恩意時江淛省右平章今丞相答剌罕脫歡公命理問官阿敦偕院官行乞師法語中書叅知政事敬公儼亦甞通書問法其為天子大臣所知遇蓋如此師每斥學者只尚言通不求實悟常曰今之叅禪不靈驗者第一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無常做一件大事第三拌捨積劫以來所習所重不下又不具久遠不退轉身心畢竟病在於何其實不識生死根本故也凡見學者輙問曰汝喚甚麼作生死或者茫然無所加對或者謂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是生死師曰使饒知得去來然所知亦是生死又或指一念忽起是生一念忽滅是死師曰離一念起滅亦生死也是說皆枝葉耳非根本也夫根本者性真圓明本無生滅去來之相良由不覺瞥起妄心迷失本源虛受輪轉以故道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回息蓋根乎迷而本乎妄也當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隂四大至於動不動法皆是生死根本若不曾向真實法中脫然超悟更於悟外別立生涯不存窠臼豈堪向生死岸畔劄脚或纖毫不盡未免復為勝妙境緣惑在那邊起諸異想雖曰曉了其實未然惟有痛以生死大事為[巳>己]重任者死盡偷心方堪湊泊直下儻存毫髮許善惡取捨愛憎斷續之見則枝葉生矣可不慎乎師之激勵後學皆此類癸亥春一日師自敘其出家始末曰六旬幻跡每見禪者作務則曰汝種欲為誰虀耶汝負舂欲為誰炊耶師蓋[巳>已]有去世意至六月十五日折簡大用上座曰幻菴向秋决作離散計繼書屬門人幻者朝死夕化骨便送歸三若停龕祭奠諷經入祠做忌一切佛事不許徇世禮也復條示師子寺惟以放下節儉克究初心慎守開山明訓令法久住之意又遺誡門人其略曰佛法無汝會處生死無汝脫處汝喚甚麼作佛法任以百千聦明一一把他三乘十二分教千七百則陳爛葛藤百氏諸子從頭註解得盛水不漏緫是門外打之遶說時似悟對境還迷此事向道無汝會處汝轉要會轉不相應莫見與麼說便擬別生知解直饒向千人萬人拶不入處別有生機緫不出箇要會底妄念惟具大信根叩[巳>己]躬下真叅實悟乃能荷負若作荷負想依舊沒交涉當知眾生結習濃厚無汝柰何處汝若無力處眾只全身放下向半間草屋冷淡枯寂匄食鶉衣且圖自度亦免犯人苗稼作無慚人所以道佛法無汝會處生死無汝脫處既會不得又脫不得但向不得處一捱捱住亦莫問三十年二十年忽向不得處驀爾拶透始信余言不相誣矣越十日師示疾有來省者師曰幻住菴上漏旁穿籬坍壁倒不可久住也語笑如平時學者強師服藥師謝之曰青天白日曲徇人情耶揮去僧有告歸吳門者師曰何不過了八月十五日去至十三日手書遺別外護仍寫偈遺別法屬故舊十四日蚤作復寫偈辭眾曰我有一句分付大眾更問如何無本可據置筆安坐而逝停龕三日身體溫輭顏貌不少變有禪者乞剪爪髮供養誤傷指端血津津出如生時道俗數千人奉全身於寺西之望江石先是其年春涸凍山中大木皆摧折若世所謂木稼者識者異之至於歿之日白虹貫於山之顛師生宋景定四年歲癸亥十一月二日世壽六十有一僧臘三十有七初侍高峯于死關日作夜坐脅不沾席勵精勤苦諮訣無怠逾十年親承記莂退而藏晦以住山交聘避走南北所過輙成寶坊俗率自化海內學者望風信慕識與不識皆尊之曰大和尚家繪像而敬事焉其來瞻禮絡繹載道祁寒暑雨逮無虛日每填溢山寺至無以容其道德所被上自天子萬里延慕屢欲召至闕庭而卒莫之能致也王公大人北面事師而鄉道者傾動一世下逮屠沽負販優伶工伎廝輿暴悍之徒師一真慈相與隨宜說法未甞以高下貴賤而尊易諂瀆之也得師半偈不啻重寶或藏師所薙髮輙產舍利有疑謗者一接言容無不遷善為師外護遠至西域北庭東夷南詔接踵來見南詔沙門素閑教觀東來問法寔自玄鑑始鑑甞於師言下有省繼而普福等五比丘畫師像南歸至中慶城四眾迎像入城異光從像燭天萬目仰觀翹勤傾信由是興立禪宗奉師為南詔第一祖師之法量汪洋辯才無礙至於悲願誘掖諄諄誨諭戶屨日滿一無倦容故登師之門者如泛重溟不測涯涘如飲醇酎不覺醉悅及其勘辨學徒决擇心法無假借慎許可凜凜然如秋霜烈日嚴不少貸其為文信筆萬言了不經意而其辭必歸於警昏聵明宗旨闢義解顯正悟極於第一義諦而後[巳>已]若夫立身唱道每視古德前言往行或有缺漏輙為歎息而師之行事則不蹈其失墜也故師之立言示訓非其素履而躬踐者則終其身不言也至於退恬逃名根于天性清苦自持尤矜細行大覺師子二寺由師克成及奉勑撰碑師不惟不肯涉分寸功并其名字亦不肯與於其間也隨所寓草創菴廬皆曰幻住又因以自號焉嘗隆暑病渴膚腠汗腐有遺細葛褻衣者受之終不衣也遊淮汳井汲艱遠遂終身不復頮浴聞說人過失則俯首不答凡傳記語涉攻訐毀訾則掩卷不觀僧有臥疾者則濟以湯藥而其進道僧有省親者則施以財法而勉其孝養師嘗撰楞嚴徵心辯見或問一卷信心銘闢義解一卷山房夜話一卷幻住家訓一卷擬寒山詩一百首緫題曰一華五葉復撰金剛般若略義一卷別傳覺心一卷東語西話一卷門人集師遺文曰東語西話續集二卷語錄十卷別錄十卷並傳于世師之自序略曰余初心出家志在草衣垢面習頭陀行以冒服田衣抱愧沒齒平昔懶退非矯世絕俗蓋以文字則失於學問叅究則闕於悟明尋常為好事者之所稱道蓋報緣之偶然耳於戲師乘大悲願力為法檀度觀時適宜隨機應物如摩尼珠無有定色為未證得謂證得者說我無悟由為求名聞利養者韜晦巖谷為毀犯律儀者演毗尼法為滯前塵而溺多聞者闢知見海導以正悟為圓機者直示向上師皆以身先之而不事夫空言也然一心平等冺絕去來不留联跡槩非常情所得而窺測也每念師出處言行或承之於家訓或見之於行事或徵諸老宿或質諸遺文謹敘次而錄之然猶以景像求師者也其不可以景像求者又烏得而盡紀也耶泰定元年八月甲子法弟比丘祖順錄(祖順字逆流嗣法於師後住天目山函宗寺)

大元勑賜智覺禪師法雲

天目之山有師子巖高峯妙禪師居之設死關以辨決叅學之士望崖而退者眾矣得一人曰本公是為中峯和尚師生有異徵為童兒嬉戲必為佛事稍長閱經教然指臂求佛甚切晝夜彌勵困則首觸柱以自儆期必得乃[巳>已]及入死關密叩心要誦金剛經至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恍然開解而師自謂所證未極勵精勤苦諮訣無怠及觀流泉乃大發明師亦閟而不聞自是說法示人縱橫該貫如千江一源奔注放溢莫之能禦累千百言應問無礙隨其根器廣為策勵世推以為大辯焉高峯將戢化權遂書真讚屬諸師云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其授受不虛若此著書五篇曰山房夜話曰擬寒山詩曰楞嚴徵心辯見或問曰信心銘闢義解曰幻住家訓名曰一華五葉集復著金剛般若略義一卷別傳覺心一卷東語西話三卷語錄十卷別錄十卷盛傳于世仁宗皇帝聞而聘之不至製金紋伽梨衣賜之號之曰佛慈圓照廣慧禪師賜師子院名曰正宗禪寺英宗皇帝亦封香製衣即所居而修敬焉駙馬太尉瀋王王璋甞使人從師問法意以為未足請於上親往見之既見搆亭巖前曰真際表得法也三藏法師沙津愛護持必刺牙室利遊方時亦嘗從師叅詰翰林學士承旨趙公孟頫每受師書必焚香望拜與師書必自稱弟子行省丞相別不花行宣政院使張閭諸達官尤加敬服每徑山靈隱虛席必以待師師固不受乃[巳>已]轉運使瞿霆發以大覺寺奉師亦不受師踰淛絕江渡淮泝汳至浮舟以居而避去之從之者如雲北極龍漠東涉三韓西域南詔之人遠出萬里之外莫不至焉所至結菴一名曰幻住信施金幣重寶交至一視之邈如也師相好魁碩見者讚歎皆畫像事之南詔人有奉其像歸者夜出神光燭天其土感悅遂篤信禪宗云時人為之語曰師乘大悲願力為法檀度觀時適宜隨機應物多諸方便如摩尼珠無有定色為未證得謂證得者說我無悟由為求名聞利養者韜晦巖谷為毀犯律儀者演毗尼法為妄認法塵以資狂解者導以正悟為圓機者直示向上師皆以身先之而不事夫空言也而師方自以為文字失於學問叅究闕於悟明尋常為好事者所稱蓋報緣之偶然耳翩然為退休之計噫師之高邁過人遠甚而謙抑如此所以為不可及也師諱明本宋景定癸亥歲生錢塘姓孫氏年六十一僧臘三十七大元至治癸亥八月十四日化於其山東岡之草廬有訣別書偈誡門人勿行世俗禮而門人及遠近來弔者哭師哀甚聲動山谷遂奉全身葬于西岡之上而塔焉後七年天曆[巳>己]巳正月甲子聖天子使翰林學士承旨領國子監事阿隣帖睦耳召臣集至便殿命之若曰其賜[謚>諡]與塔名而汝集為之銘俾其門人善達密的理刻之山中臣集再拜而言曰國家崇尚佛乘至矣而近日禪學之弊以覺識依通為悟明以穿鑿機緣傳授為叅學以險怪奇語為提唱以破壞律儀為解脫以交結貴達夤緣據位為出世方便惟和尚傳佛心宗卓絕不倚弘闡玄猷痛斥禪病以救末法其高識遠見淳德實行法量汪洋辯才無礙東南一人而[巳>已][謚>諡]曰智覺禪師塔曰法雲銘曰

 巍巍楞伽 上極無際 大雄善喻 著無上義
 達磨之東 憂言多窮 獨此不遺 曰心之宗
 是故妙師 高蹈天目 右海左江 以表遐矚
 師子巖巖 置死為關 孰當吾鋒 有造無還
 惟幻住叟 登中據最 示則絕學 無依無外
 千偈瀾 夫豈好言 昏蒙錮深 抉提孔艱
 如彼疾 勝邪並受 有大醫王 為出一手
 焫砭塗摩 擣嚼鍊烹 紛然百為 因病以生
 疾除醫[巳>已] 言亦如是 得本不迷 何有一字
 悲願深弘 智覺所惇 受職度人 鬱乎法雲
 法雲彌天 有斯溥 恊于皇風 永填終古

天曆二年八月 日師子正宗禪寺當代住持臣僧了義建

大元普應國師道行碑

禪自少林指心單傳十一傳而為臨濟玄玄十七傳而為雪巖欽欽當宋之季而其道明濬光潔嗣其法者夥矣而獨得一人焉曰高峯妙公妙於欽諸子得法最先而其道最為卓絕後登天目之西峯見其山高林深便卓錫巖石下書石作死關而居之閱暑寒十七年不跬步出關外方是時尊教抑禪欽由江右召至錢塘授密戒妙方遺世孑立身巢巖扄目瞪雲漢何止空四海於一睫也哉其大弟子得兩人焉一曰斷崖義公一曰中峯本公義嗇其用以推揖于本公故公獨以其道為東南末法倡公示寂之十二年當元統二年天子賜號普應國師仍以師所著書曰天目中峯和尚廣錄三十卷賜之入藏勑詞臣序於書之首其徒狀事礱石請於余曰吾師身栖巖谷名聞廟朝仁宗皇帝嘗製衣降詔一再遣使入山致禮賜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其受業師子院改陞師子正宗禪寺勑翰林學士承旨吳興趙公撰碑以賜英宗繼明寵賚如之逮文宗臨御師[巳>已]入寂賜[謚>諡]智覺禪師塔曰法雲之塔塔之銘詩并序文今奎章閣侍書學士青城虞公奉勑譔恩言寵數可謂至矣然吾大僧自唐以來有封國師者降及五季亦有尊之為其一國之師者至於宋有區域幾四百祀僧之顯者班班輩出然未有尊封國師者今吾師遭遇聖明遂膺曠典自非緫其實如唐名僧道行碑則將何以章殊恩顯異數敢叩首以請余謂名公卿其歿則有碑蓋因公室禮得用碑以葬子孫因宜而不去遂以銘其德行焉今大沙門尊封國師其葬雖無竁穴而其名行勒之金石孰曰不宜謹按行錄師諱明本錢塘人姓孫氏母娠師時夢無門開道者寄籠燈其家而生師師生有至性既不好弄而好歌梵唄結趺坐年十五輙然臂持戒誓鄉空寂因而閱傳燈錄有疑志在叅訣遂登死關妙髮長不薙衣弊不易孤峭嚴冷未嘗一啟齒而笑亦未嘗親為其徒剃落獨見師便驩然欲為祝髮蓋[巳>已]知為大器焉父之誦金剛經恍若開解者師自謂識量依通雖於義趣無不貫解然非悟也[巳>已]而薙染給侍死關天目於東南諸山最高寒廩粟屋材非飛輓不能至其上師晝服力役夜事禪定十年脅膚不沾席後於妙言下機旨洞契妙以其克肖書偈付之俾眾歸之師益自晦未嘗肯以師道自任也然而玉在山珠在淵其光氣自不可掩况審之以諮訣重之以記莂哉至元間松江瞿霆發施田建寺於蓮華峯號大覺正等禪寺妙將遷化以寺屬師師辭師每謂住持者必無上大道其力可以開明人天夙植福緣其力可以結徒眾明智通變其力可以酬酢事宜故凡住持必道為之體而緣與智為之用有其體而其用雖或化權不周事儀不備猶之可也使無其體而徒倚其用則雖處眾而眾歸制事而事宜亦不足言矣况三者併而冒焉尸之者其於因果能無懼乎於是五山缺主席宰相大臣拜致書幣屢以為請師皆力辭至於窮崖孤洲草栖浪宿屏遯其跡而避去之然而四方學者北殫龍漠南極六詔西連身毒東窮[木*(十/田/寸)]粮躡屩萬里犇走而輻湊赴師者逮無虛日南詔僧玄鑑素明教觀辯博英發每曰吾聞大唐有禪宗使審是耶吾將從其學使或未當吾將易其宗旨而俾趨教觀由其國來一聞師言便悟昔非洞法源底方圖歸以唱道而歿于中吳鑑之徒畫師像歸國像出神光燭天南詔遂易教為禪奉師為禪宗第一祖至治三年春天目山木稼其徒之老異之秋八月癸酉師遂入寂即山之西岡塔其全身未歿前一日遺別其外護并法屬一一皆師手書歿之日白虹貫山師於是世壽六十一僧臘三十有七年矣余嘗使江南聞師所至四眾傾慕香茗金幣拜禮供養悉成寶坊而師一衲一單未嘗屬目人念其豐肌暑月腠腐奉葛衣以紲袢者師一不以近其體他可知[巳>已]師雖屢辭名山以自放於山林江海解縢屩脫包笠在處結茅以居一皆名曰幻住蒲團禪板晝作夜禪規程條章井井森列儀榘慎嚴如臨千眾至於激揚提唱機用翕霍嬰之者膽喪聞之者意消而其大致則深惟世降道離諸方禪者裨販佛祖為可痛心每謂其教傳佛心宗單提直指惡有所謂授受哉惡有所謂言語依解哉故師於其教法欲救其弊而藥其病師皆以身先之故師之於物洪纖高下緩急後先拒之而不遺應之而不攜人徒見其發於悲願真誠而不知其一一以身教而匪事夫空言也以故當世公卿大夫器識如敬君威卿清慎如鄭君鵬南才藝如趙君子昂一聞師之道[巳>已]知敬及接師言容無不歆慕終其身江淛丞相脫驩公最號嚴重讀師法語便[歛>斂]袵望拜高麗瀋王以天屬懿親萬里函香登山拜禮起謂人曰吾閱人多矣未有如師福德最勝者獲師開示涕淚感發於戲師躬[巳>己]以究其道豈有毫髮于世意哉然而其名不行而至其道不言而信自非行解相應聲實一致𠃔克當于師之位永久益章而弗昧者抑亦何以致此哉廼為銘詩傳之其徒昭示不朽若師所著書其目見塔銘茲不書詩曰

  天目於山擅弘賁  兩峯高盤帝青雲
  孤禪行坐虎豹羣  延敵死關駐孤軍
  神機觸著身火焚  濯以甘露洗垢氛
  有幻一人奪鼓旗  正令一下千騶馳
  定目不睹轅門麾  摩尼寶王燄輪持
  如日始出榑桑枝  光雲照耀千須彌
  崩騰輳赴無中邊  百舍重趼走莫前
  來者駴汗命髮懸  幻以鑪錘烹金鉛
  其出躍治流炎煙  不缺則折非龍泉
  廼復煆擣而煉烹  爰肉爾骨死以生
  醍醐上味投寶缾  蘂香珠幢帝網纓
  一一芬馥而光明  問師何由執神樞
  一切入一亦無餘  隂裨國程鞏皇圖
  天子南面味道  五朝恩光鬱扶輿
  號尊國師章異恩  賜書入藏開蒙昏
  揭若日月行崐崘  又如大海涵乾坤
  俾人盡證毗耶門  正宗的的萬子孫
  億劫師言永長存

謝降賜中峯和尚廣錄入藏并封號國師表

皇帝福廕裏大普慶寺臣僧善達密的理誠惶誠恐昧死謹言臣善達密的理昨於元統二年正月初十日不懼天誅以臣先師天目中峯和尚明本廣錄三十卷進呈乞賜入大藏與經律論並傳廿六日欽奉
聖旨頒降廣錄但有藏經印板去處刊板入藏流通詔文林郎藝文監丞叅檢校書籍事臣揭傒斯序於其書之首仍賜臣先師明本號曰普應國師欽此臣中謝伏聞道匪言傳况一佛心宗之旨理由事顯非百家世諦之譚明大用於機先振玄猷於語下伏念臣先師明本身栖巖谷言滿寰區當禪林搖落之秋孰為依芘住覺海圓明之域獨任流通故其徒雖默默真叅而其道必言言後闡於是以廣長舌樹光明幢攪江海作醍醐飲者量足奏風水為韶濩聞者意消師子絃響絕眾音摩尼珠體非一色蓋以力扶其宗教豈圖上達於宸聦蒙乙覽之清光加國師之殊號復頒朝旨賜列藏函寵燁山林恩融泉壤此蓋欽遇皇帝陛下道隆聖統心契覺皇蘿圖似黃金輪常持四天下沙界如寶珠網交現重光中世昌釋子之正宗日効封人之三祝臣無任瞻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以聞臣善達密的理誠惶誠恐昧死謹言

元統二年六月 日大普慶寺臣僧善達密的理上表

校訛

  • (七十三葉十九行)廬州(南作湖州)
  • (七十四葉第五行)(誤作巳今改正)
  • (七十五葉第六行)(誤作未從南改正)

音釋

(音貪)

(侯肝切性勇急也)

(直又切醇酒也)

(呼內切滌也)

(蔣氏切譏也)

(古慕切久固也)

(樞絹切穿土為壙也)

(武遠切引車也)

身毒

(身音捐毒音篤身毒西域國名)

榑桑

(榑附俱切榑桑神木日所出處)

(音脚草履也)

(私列切繫也徒登切纏膊腸斜幅也)

(居羽切與矩同)

[朁-日+貝]姓氏

比丘明得 方義(各一兩) 宗禮(四錢) 真觀(三錢) 戒基 圓亮 善果 文曉 明錦 寂澄 明浩 真見 如心 真祚 永堂 真鑑 海蜃 廣遠 如蓮 明吉 如遐 真聞 本清 真性 戒淳 智通 如愷 明淨 如實 真慈 明倫 真見 真淨 性龍 如燈 方崑 如泉 寶巖 明慎 如慧(各二錢) 方堂 正承 長明 惠旵 寂經 慧清 天台僧(各一錢)

宰官陸光祖(一兩) 包檉芳(十兩)

善男子張守約(四錢) 周禎 周之琦 周 祖 周 祝 周 祇 董世維 張遺安 陳如澄 胡文宗 呂應律 海會 湯如惠 張得濟 王真志 徐季明 淩明心 徐守仁 徐守義 徐守禮 徐守智 王在德 馮真麒 馮真麟 董大本 孟 昌 鄒 武 金俊(各二錢) 方象坤 張明秀 孫宗宥 閔名山 姚如名 沈圓剛 曹 宋浦 王在邦 沈可賢 王鑾(各錢)

僧俗法名(久失辨別列于此) 明惠 如覺 能智 圓秀 證訛 真常 圓仁 真乘 皎然 海聚 守堅 明常 守成 普清 性德 寂潮 惟昇 寂德 海霞 性定 海賢(各二錢) 恒心 惟乹 方峴(各一錢) 沈義

比丘尼如住(一兩)

善女人孫氏(一兩) 呂氏(二錢五分) 真觀 惟龍 妙戒 海音 明巖 戒淳 妙常 性龍 妙通 顧氏 屈氏 顧氏 王氏 顧氏 方氏 周氏 張氏 嚴氏 任氏 沈氏 邵氏 孫氏 湯氏 施氏 馮氏 氏 張氏(各二錢) 計如曉 陸氏 周氏 沈氏 吳氏 沈氏 韋氏 董海會 歸氏 官姐(各一錢) 如憇(八分) 明勤(四分)

[巳>已]上施銀共肆拾兩有奇適善女人真潔願圓成勝果遂得梓行不復他募伏願大眾三世業空一乘果熟人人不違本願處處普徧法雲北丘明覺募施併識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第 25 冊 No. 0145 天目中峰廣錄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六祖壇經箋註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