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十九---( B25n0145_030 天目中峰廣錄 第30卷)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十九

音釋

(羽敏切歿也)

(苦本切與捆同)

(武粉切口脣邊曰吻)

阿家

(家音孤)

(音離瓠瓢也)

(先結切櫼也)

湯湯

(並尸羊切水盛貌)

(倪結切噬也)

(作木切矢鏑也)

(口溉切與欬同)

(徒果切)

(胡果切多也)

(直陷切錯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東語西話續集下

客問古人謂即今山河大地四大五隂明暗色空等乃眾生無始時來見病所致茲不識見病為何請解之余舉手中扇問之曰爾目其色謂是扇乎謂非扇耶二者皆見病也偶鴉鳴復問之曰爾耳其聲謂是鴉鳴乎謂非鴉鳴耶此二者亦皆見病也至若鼻舌身意所對塵境曰是曰非皆見病也何則謂是則墮常見謂非則墮斷見住常見則以山河大地等為實有守斷見則以山河大地等為本無有無斷常三世五隂返覆循環計六十二皆見也所云見者非眼見之見乃妄心所執之謂見也首楞嚴謂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經中以知為見謂根塵相對是謂見也言病者何如是二見能壅塞靈源障礙法性引起虛妄纏縛死生卒無也如上約凡夫二乘見病如是若以祖師門下雖悟得山河大地等咸是自妙明真心中物不為有無二邊之所留礙至於離四句絕百非治法塵不存聖量儻有纖毫所得不忘亦名見病這裏豈特山河大地等縱使百千華藏海解脫菩提場法界及虛空聲聞菩薩佛妙義與神機三昧語默等緫而言之皆見病也客曰世有能醫者乎余曰謂無則佛法無靈驗謂有則又益子之病矣客茫然因筆之

竊窺天下之理至一而不可二也惟相似之說二而不可一也何則世固有休歇而閒者亦有怠惰而閒者謂閒則一也以休歇怠惰言之則不可以一致論也忙亦然有盡道義而忙者有趨利欲而忙者言忙則一而道與欲則不可以一也求其沉酣相似而不知返者無他由此心涉迷悟之兩途而迷者不自知也豈惟不自知反責悟者之不類乎而深疾之也如怠惰之閒者不自知其陷於罪垢沉溺之淵反以盡道義之忙者為非也又如趨利欲之忙者不自知其陷於狂妄顛倒之域而反以休心歇意之閒者為非也惟聖人之心公於道義以百千方便革其妄謬之情俾閒者忙者必契其理而後

嗟人之情溺於迷妄以聖人之是者亦是之雖是之於言而不悛其念聖人之非者亦非之雖非之於口而不遣其情此是是非非之又相似也逮求其實則不翅天淵之間也此世相之相似且置之勿論如即心是佛之語悟者有是說也解者亦有是說也謂相似者乃即心是佛之四言也惟悟者之說如明鏡鑑像無联跡可留解者之說如五彩畫像微動筆則跡不勝其多矣學者於相似之理云胡不辨哉天下之器各有其量故盃則有盃之量缶則有缶之量不待器之徧舉而量之大小分矣心亦身之器也安得不有其量哉

夫聖凡之心惟一無二而其心之量獨異何耶當知盃亦器也缶亦器也言器則一而其量則不可一也夫心隨其所見之明昧而量之大小依之而別焉譬如螻蟻瞋目所覩不過分寸人乃窮其遠眺之力不過數里而具神通聖人觀大千界如觀掌中菴摩勒果况吾佛以四大海為目微塵剎土洞觀無遺故讚有量周沙界之語昔張無垢居士謂人有輕慍易喜者以其量之不大也惟其量之不大也人有一毫怫吾心者則氣不平氣不平則言不和言不和則鬱艴忿怒之色形於面至於切齒攘臂不能自我之量不容彼之惡方熾未有不蹈夫禍患之機者

原夫見之明昧由學之至不至使之然也學之不至則見昧而局學之漸至則見遠而廓學之純至則見到而宏學之大至則見明而圓矣聖人乃學之大至者也至人乃學之純至者也賢人乃學之漸至者也常人以其學之不至則其量亦不得不等而小矣量既局於小而卒不可以廣之也故涉一毫利害則無以處之蓋有涵養之說焉且心之所見固不可以勉而至若涵養之道則不可不力行而勉進之也謂涵養者一以信為本何謂信信聖人之言也且學之不至則所見昧然心既蔑於見聞而不信聖人之言其動違天理又不翅終此身而也故聖人曰三界無別法惟是一心作三界本無事人心自撓之苟信之則不應於物境存是非憎愛之見或存此見是謂分別自心既與自心分別則吾心之量不勝其隘且塞矣是非之習愈厚則心器之量愈狹仰觀周徧塵沙法界之量奚止日劫相倍而哉然信而後能學學而後能至至而後能明明而後能久以洞明而久視則其量不期充擴而寬若太虛雖萬象森列亦不容有所礙矣人皆具此量由信之不篤學之未至甘為是非憎愛窒塞於煩惱習氣之域是豈道人之所用心也哉

古人謂楮小不可懷大綆短不可汲深蓋言有限之量不可使物過之也且吾楮有五尺之量使懷三尺之物可也吾綆有二丈之量使汲三丈之深不可也適當其可則優游自在而不難矣當其不可則驚畏窘逼而用小懷大用短汲深未有不敗者然則人之才量豈可強至哉故道人才量宜寬涉事宜簡庶幾其可也反是多見其不自忖焉

世有信口言而語不乖信意為而事常勝不可與言心量才量者豈識達羣類智周萬物量能然哉惟福量有以致之也且福非有像量何所依吾甞以無像之福求其無所依之量曾無[糸*系]忽之差非有神見蓋甞以事觀之也使有人焉外乏口體之奉內嬰疾苦而無所告者其福量自不足以周一身也或啼飢號寒猶未而禍辱駢集至若雞犬不得寧者其福量不足以周一家也且福備乎則身安福備乎眾則家齊以至為國為天下靡不本乎福也世之昧者不責之福量有所不周而怨人之不我順猶聵者咎聲之不及乎耳何愚之甚哉惟智者與世浮沉而不加嗟怨有以見其福量之大小不能加損也

道體本具慧福修成慧臻則本具之道益明福會則本具之道益著苟慧福俱失則本具之道隱矣有謂古人天真淳全而易化所以法席隨處鼎盛今人澆漓而難化所以在處衰微

余曰不然眾生情竇一鑿則是是非非之見自二千年外交接迨今無一時非憎愛也今之人即古之人古人之憎愛即今人之憎愛了無毫髮損益也古時法席鼎盛舉無敗事蓋主法者之福臻緣備有所感焉非天真淳全而易化也今時動遭魔孽以致衰微不振蓋主法者福緣有所不逮非澆漓而難化也何以知其然且今日之衰歇在古亦有之古時之昌盛在今亦有之豈人情之易遷實福緣之所繫也竊甞謂治不因明亂不因昏何則明不自明由福盛以資其明昏不自昏由福衰以致其昏人徒知因明而治而不知資其明者福也由昏而亂而不知致其昏者亦福也福之盛衰而治亂繫焉福乎蓋一定于前業在今日不可苟也自祖道之東其道大德備之士具載典籍斑斑可考而身嬰竒禍者有之退臥荒隴者有之無聞於世者有之方應世而出奪於多事不及伸其道者亦有之逮尊居丈室萬指繞圍如優曇出現光明煒燁照映今古者千萬人中一二人爾所得之道無異也惟福有等差而盛衰之跡不同耳故雪山大士稱兩足尊良有以焉然而福拘前業報盡還無道人正不足恃也昔與牛以䇿禪師福不逮慧而憂䇿曰學者惟恐眼不明眼若明雖獨對聖僧喫飯又何慊焉典午頷之噫能眇視報緣而獨尊道眼者䇿公其人也盛衰之跡何足浼焉

世稱叢林者蓋取喻於草木也法道之所寄材器之所從出焉然草木培植則豐沾濡則榮霜雪則彫斧斤則敗叢林以無上大道為培植以慈悲喜捨為沾濡以偷安利養為霜雪以貪欲瞋恚為斧斤主叢林者不諳其培植之道沾濡之理則草木病矣况偷安利養之霜雪貪欲瞋恚之斧斤時時斫伐而殞穫之故其草水區萌芽蘖猶不暇而欲望叢林之盛材器之萃難矣哉

吾叢林揖讓升降之謂禮鞭笞擯辱之謂法古之人欲行所得之道必以禮法輔之而道行焉禮者防於未然法者治於然其或道之所存豈必待禮而後正法而後從哉然叢林用禮法猶國家之用兵蓋不得也特假此以規正學者之心術與其儀範耳儻不本之以至道而膠於禮法者則禮出乎虛詐法近乎仇敵虛詐易忘仇敵生變禮忘法變併其心術亦大壞矣儀範云乎哉

學道須具足五種正信第一要信自方寸心中一箇喜怒哀樂底主人翁覿體與三世諸佛不欠一毫髮苐二要信從無量劫來與聲色愛憎染習流注結成一種生死無常於四大身中念念遷流新新不住第三要信古人垂慈留下一言半句如倚天長劒等閑拶透端的會斷人命根第四要信日用工夫但恐不做做之不念念精專决有透脫之期第五要信生死無常不是小事若不奮决定志以期獨脫其三途苦趣曾無自免之方也有三法為進道之捷徑一智眼明二理性通三志堅固智眼明則照破世間身心現量境界一切是非憎愛取舍得失貧富壽夭苦樂等法皆是夢緣了無實義而不起分別理性通則於從上佛祖所說語言名相至於三教聖賢諸子百家差別法要會歸一源不生異見志堅固則從今日至未來際不問近遠若不徹證决定不休此三法具一而缺二三只成箇無事漢具二而缺一三只成箇伶俐漢具三而缺一二只成箇擔板漢當知此道如涉千里之脩途若具一二而缺三是由九百里而止者具一三而缺二終不免其岐泣具二三而缺一吾知其觸途成滯必矣三法全具雖未動足敢保其與到家者不相異也豈待其重問迷津而再搖鞭影乎

兄弟家千生萬受做盡伎倆終不柰何者蓋為其不曾發起真心而然也夫真心者觸境便有不待思惟分別者是也譬如聞人惡罵聲纔入耳瞋心忿然當下身心境界見聞知覺皆瞋也至於忘餐廢寢形於夢寐乃至結冤懷恨終身不能暫忘瞋乎八萬塵勞之一塵耳一塵既爾諸塵皆然互相涉入鈎鎻連環結成生死流入無窮學道要了箇事須是聞人說著生死二字便如聞人惡罵相似更不待牽經引教作意思惟憤憤干懷推托不去如不頓悟死亦不休操志如此何大事之不了耶

所謂禪者非玄學非奇解非密授非秘傳是眾生本有之性元是諸佛所證之三昧若欲契悟切須實的以生死無常四字是萬劫未了底最大因緣若不就此一生和盤翻轉盡未來際應無了期如是發心更無異見久久心念絕伎倆忘驀忽一翻方知生死無常即是禪之骨髓禪即是生死無常之眼目然後禪與生死骨髓眼自亦皆剗除便見咳唾掉臂總是祖師西來意也自然頭頭上明物物上顯方知果然不是玄妙秘密也你若實不為生死無常而欲務禪者則與西天九十六種人略不少異矣

佛祖之道在凡夫分上了不加損其毫髮如鏡照鏡如水入水且凡夫終於自昧而不能照燭者病在於迷耳所迷者何蓋久遠劫來一段心光動為妄習所蔽而不自覺當知此迷不特迷於四大六情等乃至讀書為書迷聽教為教迷坐禪為禪迷持律為律迷習定為定迷極至悟為悟迷證為證迷成佛為佛迷總而言之有所為皆心光之影事苟未能遣此心於量外空有作於機先任伊徧將佛祖玄奧浸漬入骨欲脫此迷不翅掩耳大呌求人不聞未知其可也於是前輩真有志於此道者其委形骸忘寢食泯是非絕憎愛皆不期然而然蓋胷中有大於此者一且迷妄頓消開豁顯露通身如倚天長劒八面受敵曾無虧損是豈偶然者哉

道無方行者莫能至道無形視者莫能覩道無為作者莫能成道無機智者莫能測自三教九流百氏諸子凡啟口措辭靡有不言道者使其道果如是則孰能有之耶明白之士向這裏直捷根源不妨奇特古之善造道者如臨濟之於黃檗凡問佛法大意惟遭棒而已棒外了無言說又如慈明之扣汾陽惟譏訶戲笑而已初不聞有所謂向上機末後句之說然後於此無義路中久久淹浸其胷中欲决未决之疑一旦活脫直下如鵬摶虎踞電掣霆轟吐詞出令或如蠱毒之不可沾脣或如鐵壁之不容措足或若行空之月處處分輝或若過樹之風塵塵絕跡乃至四稜塌地一種平常凡咳唾掉臂未甞不與斯道脗然混合而造其堂奧出其門牆之士一箇箇拔塵絕俗出萃離倫闊步大方自視雲漢雖佛祖聖賢亦無意與之俱誰肯俯就聲名利養五欲恩愛諸塵勞境受其籠絡者哉且前輩負如是體裁非有過人之異見亦非有蓋世之奇術一皆為道之念炳然譬如火聚使冰霜望影而消亦如風輪使塵埃迎刃而走但為道之念堅密一分彼情妄之業自然消殞一分吾向道之念無間則彼所謂情妄顛倒愛憎等念猶遇風之塵近火之雪不自知而遣矣豈惟情妄然至于聖道亦不可得而入此名無功用三昧此三昧中生死涅槃俱無地可寄今之人未甞不在三昧中蓋其向道之念不真不切動遭情妄結縛於能所之場愈會佛法則愈增業識愈明道理則愈長無明復為此知見風扇入輪回海中甘受流轉豈有志之士合如是哉譬如盲人經涉寶所為珍寶所傷終於委棄者無以異也

學道先具信根以精進力乘之未見有不成就者然信根如輕舟精進力如櫓棹信根如駿馬精進力如鞭策蓋櫓棹加於輕舟水無順逆之異駿馬乘其鞭策路無夷險之差今之具信根者未甞不有而求其精進力首尾一貫者誠難其人殊不知精進日廢怠惰日滋以浮淺之信根當無窮之怠惰雖有聖道易如展掌知其不相應者必矣而况積劫輪回種子與心識念念遷流了不之間使純一精勤猶恐不徹今任情放逸而罔其進可乎不可乎

古人信道篤見理明操心密立志遠於所學處雖百折剉不能少回其意不惟不回其意即其折剉皆磨淬其志力之方蓋速其成就之理也由是觀之則境緣豈有順逆之實惟在吾進道之心真不真耳或進道之心真切雖家庭即方外逆奪皆順與也前輩之深入堂奧者未有不自艱難辛苦中來思之

佛祖之道不可謂之易知易則使人生怠不可謂之難解難則使人起惑且難易在人不在道也譬如千里脩途若駕輕車乘駿駟指日可到若附羸牛之尾跛鼈之足雖累日窮年不能至矣然所涉之途非以車馬而近非以牛鼈而遠實係乎遲速之自異耳儻不知自遲自速之為難易者則前所謂怠之與惑不入於彼則入於此矣以根信觀之則利者多怠鈍者多惑使利者不困於怠鈍者不病於惑則可以並馳而共進既進矣亦何有於難易怠惑遲速利鈍哉

此道最直捷極簡徑你若起心動念要討箇直捷簡徑底早是不直不簡了也那更於語言文字上作計摶量向情塵機境中任情取舍不惟不直捷不簡徑返不如箇不學道底人喫飯著衣外却無許多枝葉當知佛祖皆是具真正體裁千生百劫於此道上徹證底蘊至一念休歇處萬境平沉時方知直捷簡徑不從人得豈苟然哉所以古者道雖然舊閣閑由地一度贏來方始休

大火聚猶能出沒露刃劒尚可撮拏此一著子未舉念間早十萬八千了也而况情塵瞥起念慮潛興縱具不可思議辯才說得轉轆轆地無異栽荊棘於生死之林潑穢濁於輪回之海本色上士安肯如此顛倒錯亂當知古人不得已拈起一毛頭必欲與人直捷斬斷以其不遇斯人轉作葛藤枝蔓焉有哉焉有

少林謂心如墻壁乃可入道六祖謂汝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體德山謂汝但於心無事無事於心自然虛而靈寂而妙死心謂節儉放下最為入道捷徑前輩一種是垂手為人柰何老婆太過翻成途轍如今要一箇墮此途轍者亦為罕有而况於此途轍之外具大受用者其可得哉彼既丈夫我寧不爾你若苟存一念以時緣不古恐難於趣人非自畫而何

麻三斤乾屎橛須彌山栢樹子如太阿鋒等閑拋向面前使萬劫死生當下勦絕然後欲覔其用處盡十方世界風休雲靜了無蹤跡可尋是謂法王法印理合如斯其不相委悉者惟向道理上蹲坐論有論無立知立解如人以手撮摩虛空不惟無益返有害之豈真正為生死大事者甘施於此耶

道人日用現前境界皆前業也虛幻也無間斷也純真一如離異致也如是觀者則能空榮辱泯是非於萬緣膠擾之頃也不爾則生死無常相續於盡未來際卒莫之休息也學者營營終日何所圖而不爾思更欲瞥起一念與世分別非所謂道人也若以前業觀目前則一毫無你回避處若以虛幻觀目前則一毫無你取覔處若以無間斷觀目前則一毫無你舍離處若以純真一如觀目前則一毫無你揀擇處正與麼時觀照俱冺能所兩忘方是道人冺是非空榮辱越生死超夢幻底時節也

三祖道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且生死是凡涅槃是聖其非凡是聖之見千重百市鈎鎻連環無你軃避處直饒你拍盲向未有涅槃生死名字前一坐坐斷然後將一條斷貫索向生死涅槃頂𩕳上一串穿却要脫他是非之見亦不翅鄭州出曹門當知此事苟非神悟妙圓超出不墮情見自餘縱使穿鑿得盛水不漏緫是以是非止是非其失本心又豈待轉入弟二念而

一事中於前一法解於後此天下古今對治之理也如坐臥忘其勞困飲食止其飢渴始中者勞困飢渴也終解者坐臥飲食也然勞困飢渴有時而盡則坐臥飲食無有去念之時也因其不去念習成逸欲至於敗德喪志廢道滅身無所不至矣人但知所中之為害而不知解其所中者亦害也細而推之當所中時皆知為害不容其深入故思解之當解之之時不知為害狎而玩之與之俱化其入體也至深其為害也至酷及乎覺知不亦遲矣何則譬如隆暑火塵撲面洒汗如流必思以風露解之適當風迎露之際盡其快爽不忍棄去久之隂風濕露砭入肌骨輕為拘攣重為癱瘓區區欲解一時之煩而抱膏肓畢世之疾反不知為害者多矣所以從上聖賢怪而愍之教化所由生也人能達此可以知道

世有傭奴為主所使勞形竭力不敢自怠少有過隙則怒罵鞭笞靡所不至未嘗厭離何其忘瞋怨之若是耶無他為利養所攝而然也儻加瞋怨則主將見逐必失利養所以為利養而忘瞋怨也學道之士少為境緣所觸便生退惰然以利配道霄壤不侔何求利之切而求道之略耶當悟此以自勉

儒典有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况無上大菩提道又豈特大任而哉西竺聖人積劫舍身為求道果聚骨如須彌飲乳如大海竟莫知幾形命矣乃有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之語焉嗟今置身空寂之地者例以學道為名逮觀其所由惟未飢而餐未倦而寢百種受用任意所需或不隨情怨嗟交作聞勤苦精進則掩耳退縮天下安有不為而成不種而穫者哉思前輩雖負大根器每於未悟未徹之頃凡執爨負舂陸沉賤役尚不敢憚其勞苦我曹何人而敢縱逸無檢昔管仲戒齊君曰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彼為國君富貴宴安乃其常分尚不許其狎玩况吾徒痛念死生大事毀形易服如救頭然之不暇宴安其可恃乎然管仲之言鴆毒止不過害一生之色身也吾徒之謂鴆毒乃害萬劫之慧命也較利害又何如哉

念誦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一種是譬喻其深切著明痛快極則莫有過於此者夫置火於頭雖大飢遇食或不先去頭上之火將亦不暇食矣雖至倦欲寢或不先去頭上之火則孰能安而寢之夫寢食乃切之事以頭然未救雖欲就之終不可得也或欲放逸於未救頭然之隙雖聖賢如佛祖知其亦有所不能也使救頭然之精進一存乎念當下身心如堅兵嚴城凜然不可犯則生死業識情妄顛倒政不待遣而聲為之沉跡為之掃矣今在處叢林之綱維每遇月八日未嘗不儼臨大眾厲聲舉揚而聽者若𥘿人視越人之肥瘠亦猶土偶聞俳優之鼓吹不惟不能奮發其精進反惡聞惡見莫若無事之為快也嗚呼人心荒怠一至於此使百丈復生如其人何如其人何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

校訛

  • (四十四葉第二行)(誤作知從南改正)

音釋

(音弗違也)

(蒲沒切怒也)

(莫結切無也)

(女巧切擾也)

(陟栗切塞也)

(古杏切汲井索也)

(五怪切聾也)

(魚列切妖孽也)

(魚列切肄生曰蘖)

(子括切逼拶也)

(楚限切削也)

(盧登切)

(取內切與焠同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

(補火切足偏廢也)

(音萬滋蔓也)

(子小切絕也)

(丁果切與躲同)

𩕳

(奴頂切頂也)

(陂驗切以石病也)

(閭員切手足拘攣也)

癱瘓

(癱他干瘓他短)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一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勉學賦(并序)

古人學才學藝而極於達道今人負學道之名反流入於才藝豈道無蹊徑可入耶蓋由生死之念不切耳且學不至於道徒增情妄於理何益哉余故作而為賦以勉其所謂學云辭曰

三界虛廓惟念自縛念去覺存未離有作真淨體中不容他大火聚如何湊迫雖靈鑑之可憑信此宗之無諾見欲逃於斷常理必資乎叅學生死事大一念包八萬劫之輪回迷悟根深百界隱一千如之醻酢所云學者不學六藝不學羣書孜孜矻矻惟道是需求願樂之半偈舍所重之全軀思香華以表其誠敬鬻肝心而忍厥形殂或五熱炙身而投火於必死之隙或半腰積雪而刃臂於忘生之區臨寢食而終不暇顧對寒暑而安有其餘或降巴為童奴或舍身為牀座或半夜腰石而負舂或七箇蒲團之坐破或視利養如游塵或棄功名如涕唾或千魔萬難益勵之以精勤或積世多生頓相忘其怠惰或驚幻影之忽遷或歎隙隂之易過或形影相弔於空閒寂寞之底而不見其煢孤或身世兩忘於苦樂逆順之場而不知其福禍如浮山典葉縣之厨演祖司由雲之磨楊岐緫院事而十載奔馳神照問經王而三年折蓋忘情於道注念於學而不暇擇利害較優劣問可不可者也原夫道為舟航道為梯級道為家舍道為飲食匪舟航無以越生死之迅流匪梯級無以構涅槃之殊績微家舍何以收飄零暴露之狂踪微飲食何以濟饑餒孤虛之陋質覿面不委噬臍何及法無正像末三時之等差人何上中下三根之端的惟知進學之弗荒不擬真功之自積古有跛鼈千里之喻正法末世之談蓋表其自強不息者也偉矣哉學有多轍悟非一岐子韶聞月下之蛙圓悟聽日中之雞溈嶠撥火洞山渡溪靈雲見桃而更不疑香嚴擊竹而忘所知德嶠遇紙燭之滅會通逢布毛之吹至若聞畫角洗鉢盂細末將來從這裏入是皆望影而脫聖凡之羈鎻迎刃而具囓鏃之玄機人徒見其悟之不難而不知其學之必到苟學力之不精何悟由之深造道離愛憎其學之之心對順逆肯存于懷抱道非取舍其學之之心遇佛魔必空其閫奧道體等平其學之之心苟動一念即資其顛倒道本具足其學之之心苟任馳求轉增其紛閙道非見聞其學之之心擬涉解會而皆名自暴道非有無其學之之心苟滯一隅而誠難取效道如倚天長劒其學之之心不能覿體混融則不免為物我是非之所籠罩道如杲日道如太虛道如風輪道如火聚其學之之心或不具如是之天資縱使讀四庫書記一藏教吐懸河瓶瀉之詞章徒爾資其呌譟惟道一學最妙最玄既無義路亦匪言傳昧之則一門異轍了之則萬里同廛佛祖為一大事而指鹿為馬學人走半天下而掘地尋天絕思惟處強生節目無義味話特地加鞭逼生蛇化活龍粥飯氣高揮大抹轉山河歸自小兒戲羣號聚喧據七尺單守三條椽如遇怨敵如救頭然學之之力既極悟之之理不偏理必學而致悟余於是作而為賦今人徒見前輩悟在頃刻而不思古人於未悟之先其學之之心未甞不專精而謹懼其學之之心或不至道之淵府曰藝曰材豈吾徒之當慕嗟師道之既微驚法歲之云暮惟學道之為學與百家而異路毛髮忽若當情鐵壁那容進步絕學之學以為學非悟之悟而為悟不涉功勳豈容回互死偷心於能所未形之初具正眼於联兆未彰之戶一語臨機萬靈罔措臨濟謾施雷轟霆震之喝雲門空試石裂崖崩之句曰向上之不傳緫羣機而共起鞠其所以自來皆玄學而為度或不勉勵其學力未有無因而自遇大哉能仁為學之端視勤苦而無畏對怨親而等觀駕一乘而勇銳愍三有而悲酸垂洪範而塵沙不廣闡大猷而虛空靡寬由是四十九年弓折箭盡二三四七脣亡齒寒性天滅沒學海枯乾古者謂不學佛法惟務休心蓋休心乃佛法之至學也又謂於無事切勿妄求蓋無求亦佛法之至學也又謂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蓋洗滌根塵業識乃佛法之至學也又謂參禪一著要敵生死不是說了便休蓋精勤勇猛久遠不退亦佛法之至學也又謂參禪學道非等閒直須廢寢并忘餐蓋廢忘寢食於學之之頃曾不期然而然也又謂無佛法可學無禪道可得無涅槃可證乃至無無亦無與無俱遣亦不外吾學之之理也或謂道本具足安用學為本具猶璞石之含玉安能免參學之剖鑿本具猶腴田之產禾安能免參學之鋤犂本具猶地中之水脉安能免叅學之穿搆本具猶古鏡之藏光安能免參學之磨治本具猶木中之火燄安能免參學之鑽擊本具猶良藥之治病安能免參學之擣篩本具猶驪頷之夜光安能免參學之探索本具猶扇中之風性安能免參學之搖揮本具猶貧士懷中之至寶匪參學之指導雖終身之罔知本具猶麥為麵體黍為飯基苟不加參學之炊磨任萬劫以難齊一且力邁先賢功侔古聖脫叅學之幻因提本來之正令剉有作之鋒鋩擲無為之杷柄不加毫力掃生死魔於知見之稠林靡仗寸金斬涅槃將於證修之深穽斥臨濟金剛王使之無地措躬驅德山木上座俾其望風乞命或智眼之不明豈常流之能競今之學者惟以本具之說相牽而不思實學真參之究竟原夫釋迦不天生達磨非自證緫由積學之真致此光明之盛者也審如是則學乎乃破生死斷煩惱證菩提出三界興保社起叢林之不可不由之徑也可不勉乎可不勉乎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一

音釋

醻酢

(醻是周切酢疾各切)

(渠營切獨也)

(音逝齧也)

(桑到切羣呼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二

參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大覺寺無盡燈記

心法徧周鏡燈交徹本來成就不假安排迷涉妄情悟歸智體於畢竟空中鑿開有海向真實地上撥轉妄輪達一念之不生了諸法之無盡者矣是故諸佛鏡顯眾生之燈水流元在海眾生燈投諸佛之鏡月落不離天相收相入不圓而圓互攝互融非在而在以一燈之無盡周十界以全彰何則一乘獨朗萬德莊嚴斯佛燈之無盡者矣圓修六度緫貫四心菩薩燈之無盡者矣見𡱈因緣位標獨覺辟支佛燈之無盡者矣功歸四諦跡涉二乘聲聞燈之無盡者矣善根深密戒體輕安天燈之無盡者矣聿修百行躬踐五常人燈之無盡者矣偏求福果純執勝心脩羅燈之無盡者矣十習無間六交自纏地獄燈之無盡者矣識隨妄變貪與性成鬼趣燈之無盡者矣癡愛溺心噬吞積業畜生燈之無盡者矣良由染淨緣空聖凡情盡一心圓鑑萬法齊觀納須彌於芥中擲大千於方外此無盡燈之無盡者矣大圓覺場開蓮華峯有栴檀林龍象圍繞梅野居士張公叔夏施財造無盡燈一座復捨腴田若干畒用充膏油持以供養二師出巧珠轉玉回浮幢王剎殆不是過位置十面面各一鏡鏡各一佛中然一燈交光相攝外以彰法界之無盡內以標事理之不窮即圓覺之摩尼珠雜華之寶[糸*系]網也原夫燈無意於投鏡而鏡自含鏡何意於攝燈而燈自入是燈也使龍潭啟虛空口吹毘嵐風而不能滅是鏡也使東平展巨靈手奮須彌槌而不能破是故居士即之而興無盡之施匠氏因之而獻無盡之巧蓮峯得之而作無盡之莊嚴大眾觀之而為無盡之佛事或者遽以燈為心鏡為法界以燈為理性鏡為事相是皆謗也或緫不作是觀亦不能外吾謗之之說殊不知自諸佛達乎品類其無盡燈各各具足非心非法非理非事一烏出晹谷羣幽以之而亡一滴投禹門萬派以之而會乃天真之本然奚情識之能造苟欲耳吾無盡之名目吾無盡之光想吾無盡之量蹈吾無盡之域則燈斯昏鏡斯翳矣是謂無功用解脫法門惟超然於名相之表者乃能證之非念慮使之能入居士求余作記故引是說以告之復為說偈偈曰

一燈穿十鏡
非法亦非心
理極空何廣
功全海不深
當機無得失
應念絕追尋
物物彰無盡
垂光照覺林

寂寂菴記

大寂混於眾響之門太虛隱乎羣有之府非知道者孰能辨之或背響而執寂棄有而襲虛常情烏足與論道哉龍虎山道士孫悟真字從善族廣信之貴溪甞遊天台一旦棄所習結菴里之應天山北麓高其風韻以寂寂二字文菴之楣實延祐丙辰歲也遠來取證于幻住子因與論命名之旨乃曰杲日麗天盲者莫覩疾雷震地聵者無聞不待收視返聽而聲色不到者以其病在根也五目不覩其蹤二聽絕聞其響不待去聦黜明而耳目不及者以其體在位也彼亦寂寂也此亦寂寂也而僕不取焉吾甞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則寂存乎中矣外觀其形形無其形則寂居乎外矣寂寂之義聊寓於斯審如其說但無心無物耳真寂之理未知其可也徵問不已乃辭以似之辭曰

天地一蘧廬
萬物一屏几
中有無位人
太虛藏兩耳
聲來空合空
聲去水投水
靈熖亘星壇
光芒射衣袂
百鳥不飛來
琴鶴自相委
寂寂復寂寂
如是而

空明軒記

人昧自心久矣既失本有之自心動為色空明暗執縛於遷變不常之域故聖人哀矜之不暇乃起而示之何謂色天地萬物之謂也何謂空與天地萬物相為邊際者是也何謂暗長夜黑月之謂也何謂明與長夜黑月相為表裏者是也以斯四者倐遷忽變窮劫迨今動搖心目由是無頃刻不與生滅相對有人於此厭離生滅必欲舍色而慕空背暗而投明自以為臻其極矣殊不知空乃色之基明乃暗之媒安有基存而色冺媒在而暗去者乎故聖人哀之謂非至理也空菴居士盛鎬以空明二字扁其軒或曰爾將舍吾色背吾暗耶乃曰吾之所謂空非離色而空亦非即色而空吾之所謂明非離暗而明亦非即暗而明我嘗於二千載前觀毗耶老人以一默答諸開士之所問不二法門如廓太虛於萬象之顛麗杲日於羣隂之表於斯時也不惟無色可見無暗可知惟空與明亦不可得而視矣何則真空為空非大明而不空大明為明非真空而不明即明之空混萬有而不雜即空之明處羣幽而不遷吾嘗啟吾軒之牎倚吾軒之檻敞吾軒之地納吾軒之境上下一色表裏混同不知為空惟天地萬物窮劫不能礙不知為明惟長夜黑月亘古不能昏而好事者以空明二字加之吾亦未嘗有所知也延祐丙辰冬余寄舟大江之岸空菴訪于無聞見之地請筆其說為空明軒記於是乎書

大同菴記

南嶽石頭詰老龐日用事答以日用事無別且語時不是默時行時不是坐時安有無別之理哉蓋神心穎悟見越常情一道虛融萬緣絕待轉歸日用政不待排遣而無別之旨炳然獨存千聖不能掩也大同菴乃丹陽羣菴居士蔣公善秉為幻住老杜多之所建也公世居桐村菴距村之北三里許素有結菴之志今適遂焉實延祐四年春正月也余既命名而復為之記乃記其所謂大同者也原夫迦文之鷲嶺飲光之雞足達磨之熊峯懶融之牛首雖後先千餘載其步驟標致詳略不同要其所歸乃所以大同也豈惟佛祖然淨法界性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在物同物至若三教九流之雄唱百氏諸子之玄談與夫長岡之松風野田之麥浪暮雲接遠山之色疾雷振大江之聲六戶未扄一榻危坐青燈不夜古鏡無塵耿耿禪光照映今古非動非寂無自無他了不知其同而無往不同也昔毗耶離城淨名居士弘不思議解脫神力嘗以一默與三萬二千開士同入不二法門迨今間不容髮今譯老龐之無別翻毗耶之不二證斯菴之大同然固然矣其未能忘情謂於能同所同之表者欲見菴中主人門外垣牆不翅三千丈之高且遠也

平江幻住菴記

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楞嚴有是語昔僧問瑯瑯瑘返是語以答之僧頓悟玄旨人徒知山河大地是幻而不知清本然亦幻也鏡光本物像無狀而生水體元清月影不期而現原夫昭昭影像所現之幻跡也澄澄水鏡能現之幻體也幻與幻盡覺與覺空斯僧所以悟極也大德庚子余遊吳中郡人陸公德潤施松岡數畒于閶門之西地曰鴈蕩結茅以棲禪者踵至僅半千指凡三見青黃絕際上人永中與董菴務一日眾集請名其菴因謂眾曰二千年外大覺世尊棄王位臥深雪夜覩明星與無邊有情同時涉入如幻三昧嗟乎眾生迨今沉酣情妄而不自知我曹出家雖依此如幻三昧而住亦有所未悟者宜以幻住名之可乎時有避席而言者曰承教有言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其不滅者是住乎非住乎余曰子以識量分別欲知幻法是住非住無乃增益幻見安有悟入之理也爾但能蘊無義語於識藏以究其心捧應量器於檀門以正其命荷百丈不作不食之具以效其勞守諸祖萬慮冰消之誠以堅其志一旦能所頓盡功用兩忘廓爾無依劃然超悟則是住非住政不待借手於無臂之人也越十八年歲丁巳中忽相值於吳松江之舟中從容敘舊亟請筆以為幻住菴記擬相傳於久遠云爾

弁山幻住菴記

實無而有之謂幻鏡中像水底月豈有耶謂其無則昭昭影現未嘗無也山河大地諸色相等倚空而現靡有一法不依幻而住者余大德丁酉挾策淮江自囯廬而下抵金陵亥冬憇吳興弁山彬澄二師之雲半間頃焉結茅于資福寺後之黃沙坑幻住菴之名乃於斯著明年庚子徙吳門越六年乙巳師禪上人訪余天目謂幻廬既墜幻木儼存主精嚴院沙門森公容遷于院山之麓明然上人奮力與俱而珂冉來從之至大酉際菴水田一區四十畒有奇堤穿岸穴積年不稔然用共議以耕往扣其主以貿以施尋而市土填築頓成膏腴食觀方充禪侶亦集採樵之山植蔬之圃運載之舟楫掩藏之窣堵悉備焉惟棟宇陿隘延祐戊午均鳴化喙盡撤其舊而新大之效禪林制具體而微其司歲務者用或不給行乞以補然禪用凡三年循次任主菴之責乃從權也而禪以老辭以病革復議然正而用副之終為甲乙之傳一日眾曰菴之未有也師之來菴之既有也師之闢或不記其顛末則何以憑余曰三世佛幻也歷代祖幻也菩提與煩惱生死及涅槃俱幻也爾其未證斯幻無義味話堅豎脊梁緊握空拳慎勿輕放外而行乞內而執事中而宴坐不見有閒忙動靜之相猛策痛鞭以悟為則如是受者雖幕天席地誰無此菴不如是受雖峻宇雕牆誰有此菴當知明暗色空同一幻住是說可憑乎不可憑乎青山白雲咸皆點首時管城子振起而記之

報恩懺院記

佛廬徧天下其弘麗莫甚於蘇杭秀水之間鶴沙距松江僅三舍地接海壖民居既鮮伽藍則未有也自瞿氏徙居此地世有積善慕義之風逮今運使公霆發及其從弟雲巖居士震發慨然以為非伽藍無以營善而聞道乃卜地得吉於先塋之側傾金捐田命里僧某董之不幾年而華池紺殿重門廣廡觀室講堂凡伽藍所宜有者悉備焉迎清行沙門十員晝夜六時頂禮散華深味禪觀幢旛象設華鯨清梵宣流法音互為佛事運使公喜其有成亦施腴田若干畒以報恩懺院為額大德間 天子降璽書以護之謁余文為記余問何以謂之報恩乃曰恩莫大於君親報莫越於聖道聞西方聖人之禪觀圓悟一心該攝萬行推而廣之導物指迷莫不從化以斯道報斯恩不亦善乎余曰秉一心為禪照萬法為觀其為心也圓湛虛寂涉入無礙不可以相求不可以言詣舒之則萬法即之而彰卷之則萬法依之而冺無邊剎海十世古今未有不由斯而著焉凡夫迷昧引起輪回遷謝苦樂昇沉莫之能釋是故非禪那不足以契諸佛心非妙觀不足以破眾生惑圓覺以三觀互推為二十五輪無量壽以一佛分觀於十六處始則端坐靜室注想一方存注不休與想俱冺見法界中朗然明了所以一輪見諦而妙觀澄明一處功成則真佛圓具如當臺鏡如帝網珠萬象顯而無所照之功千光聚而絕能收之跡如是觀者即見清願王白毫亘天紺目澄海如優曇華如紫金聚巍巍堂堂殊特桐好徧界光明化為香雲寶樹樓殿臺沼車服器玩諸莊嚴具是時三昧行人即聞即見即覺即知一語一默一動一靜皆與無作清淨妙觀脗然混合者矣然後即斯妙觀於一切時散作無邊莊嚴佛事以之報國恩則聖祚保無疆之永以之報親恩則劬勞超有漏之纏至若天龍鬼神過現未來冤親賢聖草木昆蟲凡有纖恩則於功德亦相須而無盡噫公之志尚矣遂掇筆直書以為記

圓照菴記

無法不備之謂圓無時不在之謂照是心也曾何法之可離又何時之能昧離此心不可以圓舍此心莫之能照圓也照也即心之謂乎空谷道人少負叢林之傑結菴於天目山之墺塢乃生緣之所也扁其菴曰圓照匄余記之余曰圓照之體不可以目覩不可以耳聞不可以意知不可以識解擬涉毫芒則圓不得為圓照不得為照矣道人深掩六䆫密扄八戶經行坐臥屏絕塵緣萬慮不遺而自忘一念不澄而自瑩於斯時也圓照之體與蒼松翠竹蒲團禪板覿體交叅了無回互庶其近矣不則圓照一菴名徒具耳於實奚取焉

旅泊室記

老莊譏孔氏旅泊於仁義而不知老莊亦旅泊於芒乎天運窅爾神化之域故吾佛有云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此說蓋曲為二乘發機視三界為逆旅以四大殘質棲泊於其間了證本空於一生一死之外不復來矣以至理求之皆非了義之旨焉昔直翁居士洪君證不二法門於吾先師笑談之頃甞囑俊用二上人搆山舟一區於師子巖之景踈菴舟成則君逝矣實至大戊申九月十一日也越二年上人徙山舟於谷川之西來菴又五年盡撤舟廬之舊廣而新之更山舟曰旅泊客有以問之曰三界旅泊竊甞知矣其有泥犂旅泊於十惡天人旅泊於眾善聲聞旅泊於四諦辟支旅泊於十二緣菩薩旅泊於六度如來旅泊於一乘諸教明吾亦何惑蓋不能出於三界諸法也然則三界諸法能無所泊乎余曰汝問甚善當知三界旅泊於太虛其十方虛空旅泊於大圓鏡而大圓鏡獨旅泊於吾靈知之府惟吾靈知無所泊而無所不泊也且置是論還知眾生旅泊於諸佛心海之中諸佛旅泊於眾生識田之內大法輪旅泊於微塵裏寶王剎旅泊於一毫端五須彌旅泊於芥心四大海旅泊於毛腹百千華藏境旅泊於蟭螟之睫無邊世界種旅泊於藕[糸*系]之尖至若三萬二千師子座旅泊於吾方方一丈之室是可泊耶不可泊耶爾還知旅泊亦旅泊於吾旅泊之地而吾旅泊之地無受其旅泊者無不受其旅泊者亦無知其受與不受者如是悟明如是證入則大小促延短長迷悟互相旅泊當念洞明更不待思而知慮而解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二

校訛

  • (六十葉十二行)(誤作巳今改正)
  • (六十二葉十三行)

音釋

(而宣切岸邊地也)

(音營葬地也)

(音冺脗合無貌)

(居太切乞也)

(即涉切目旁毛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三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箴銘

貪瞋癡箴(并序)

一迷根乎自心縱而為貪抑而為瞋合而為癡良由迷無自性由不守正念而生以其生故曰貪曰瞋曰癡皆一迷之異名也聖人不以砒霜鴆酒為毒而以此為毒者以其喪壞法身淪溺慧命也今三有界中眾苦充滿無有一物不本乎貪等一中其毒則殺盜婬業四面紛合卒莫之避良可哀也惟悟達自心洞契法源之士能奪其縱之之貪以求道返其抑之之瞋以治心轉其合之之癡以利人資長法化則貪瞋癡果何物耶乃為箴曰

惟貪如海瞋以火喻癡比同雲依一心住心迷則來心悟乃去優劣聖凡不離當處勿強分別毋勞指注如手掌兮放開捏聚

戒定慧箴(并序)

一悟根乎自心揀而為戒守而為定融而為慧良由悟無自性因不失正念而生以其生故曰戒曰定曰慧皆一悟之異名也聖人不以栴檀沉水為香乃以此為香者以其光明雲臺盤結不散莊嚴法性之上妙具也今雜華法界眾寶充滿無有一物不自吾戒定慧而生焉一熏其香則法報化之跡隨念出現其有尚存悟理未盡功勳者執其存之之戒以違宗泥其守之之定以礙理放其融之之慧以失妙欲望其超然於寂照圓明之戶未知其可也戒定慧云胡不辨哉乃為箴曰

由戒而定即定以慧三法互融了無向背熏之為香充塞大地聞惟在心齅不以鼻功用兩忘動靜一致如走盤珠不可思議

喜箴(并序)

世之所謂喜者由適情遂欲而生焉道人不爾必使情消欲盡動與理融不遭愛見諸魔之所惑其喜也政未易以足蹈手舞既其情狀者焉箴曰

至哉之喜 徹法源底 曰如意輪 契解脫體 愛見不住情欲何倚 劫外春回 花開碓觜

怒箴(并序)

為物所忤怒氣結為心火至使面赤髮立不蹈禍機不已也聖賢則不然其一怒如金剛王劒諸煩惱魔嬰其鋒者應念斬截然後致萬物於無諍之地則其怒也豈徒然哉箴曰

聖賢奮怒 不墮諸數 却煩惱魔 成大法聚 嗟凡夫瞋 燒然無度 當處撲滅 神機獨露

哀箴(并序)

凡夫哀聖賢亦哀凡夫結情妄而致哀聖賢乃哀其所謂哀也於是發為辭章悲奮激切必使其感愕於中脫略情妄則其哀也豈可與凡夫同日而語哉箴曰

聖賢悲極 咸致斯哀 辭章奮切 含吐無涯 淳醨道喪其誰不懷 凡愚自若 傷焉哉

樂箴(并序)

樂莫樂於道道為天下之極樂捨道而求樂是猶棄食而求飽也世之昧者縱聲色之欲而為樂一報忽盡變化萬殊不知與苦循環豈其所謂樂哉箴曰

三界無樂 動遭業縛 達人大觀 目之倒錯 寂滅真常 非修非作 當處現成 地平天廓

雲居菴銘(并序)

天地之氣凝而為雲動則彌布十虛靜則卷歸無所物其似之三界如雲也萬法如雲也卷舒不定開合無時推而窮之則道人之心亦如雲也道人所居亦如雲也無意而行隨處而寓曾何有為於世哉乘用二禪素服杜多行鑿巖闢址縛屋於七寶山之隂扁曰雲居乃有得於理也乞銘於幻住道人乃屬其銘曰

八荒一雲 天地一廬 寥寥四壁 孰與同居 以雲之舒 彌綸十虛 以雲之卷 收入無餘 道人住處 豈同舒卷 牎牖不扄 戶庭深遠 清風徘徊 明月繾綣 雲間僧閑 水流石轉 萬法不到 柴關自掩

懶禪室銘(并序)

余甞譏世之尚懶者謂處俗必盡其義入真當盡其道盡義則務四民之役盡道乃營六度之勤聖賢不能免也苟尚懶則二途俱失豈道人之所用心哉或者謂禪者之學乃懶之尤者也何則其忘形骸於休歇之地滅情妄於空寂之門冺見聞於解脫之淵絕去來於不動之域收視而色不惑其目返聽而聲不亂其耳忘緣而境不入其心息慮而事不遷其念則其混世之跡飄然若行空之雲廓爾如流澗之月得非懶之尤者乎余曰據爾之言似非懶者之能事徒見其四體不勤宴休閒逸政恐勤勞於事者莫之能及也南屏書記恭行需余以懶禪室銘因以或者之言告之恭曰非也世有不為者有無為者不為之者雖強使其為而不肯為也無為之者雖欲為之而無所為也二者皆似懶而非懶也吾之懶禪異於是非不為也非無為也不涉名言則不得為懶矣欲知吾懶之至要雖成佛亦有所不願又何禪之願哉余乃為之銘曰

吾之懶即禪兮 聖眼莫窺 吾之懶非禪兮 凡心那知 雪嶺之六載高臥兮 徒自勞疲 少室之九年壁觀兮 妄自驅馳 濟北之金剛王兮 亂鳴熱碗 德嶠之木上座兮 何異蒿枝 緫不入此行戶兮 自遊自嬉 三界無事兮 萬法何羈 既非不為兮 尤非無為 毗婆尸佛早留心兮 罔逃達者之譏 習懶成癖兮 舉世莫醫 千七百人之豪唱絕呌兮 徒自鍼錐 我懶我禪兮 如師子獨行不求伴侶 從教門外打之遶者 吁嗟其

鐵圍室銘(并序)

眾生結業濃厚所䧟之地皆鐵圍也毗嵐鼓扇而莫拔劫燒洞熾而不融佛手雖能揭五百力士所不能動之石望鐵圍亦未甞不袵而退堅乎確哉所以稱鐵圍也聞禪者有纖毫未透如隔鐵圍何言之甚耶曰不甚也特取其堅確不可破而喻之耳使盡言禪學之密旨鐵圍可碎而此旨不可穿鑿也何則當其未有所入也以迷為鐵圍及其既入也以證為鐵圍既忘證入之境以悟為鐵圍及其與悟俱遣而存有所了以了為鐵圍了無可了不住了知知了俱捐鐵圍宛爾蓋心法之粘綴有不可取喻而辨者德山所謂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鎻此說乃鐵圍之遮詮也今之學者純沉識網深墮情窠愛憎之羣習儼存生佛之二見猶在強加排遣動涉功勳自言混入靈源豈解全該識量於斯諦審又奚止鐵圍而已哉泉南順藏主以禪宴之所扁曰鐵圍乃有警於自他也乞銘於幻住道者乃引前說以序之復為銘曰

天地爐冶 太虛模範 鑄迷妄鐵 火無明炭 危乎高哉 遠絕畔岸 百市千重 凜不可犯 四聖六凡 生沉活䧟 禪盡覺空 未離羈絆 無事無為 是金鎻難 脫略丈夫 莫容易看 來讀此銘 墮三尺暗

西來井泉銘(并序)

少林初祖遠逾數萬里而西來直指人人本具之道道若泉之在地無處不遍也大同菴既成庖人乏水而汲諸鄰彛菴居士念其勞乃命工師鑿井干門之東其深四十尺有泉隱隱自西而至甃成禪者引綆汲之首以一甌奉佛清甘香冽名其泉曰西來蓋不亂其所至之方也當泉之未至也視之窅然凜凜將壓人為鑿井者危之鑿者不惟無所畏而益加銳焉若與泉約而必其所遇人之求道能積日累歲猶鑿井之深入無畏其不與道會者吾不信也禪者請銘銘曰

泉之在地 道之在人 配之大同 鑿土深入 勇銳無怯 克成至功 四十尺下有泉西來 洩洩溶溶 其體既重 其氣益冽 且盈且豐 以沃吾渴 以浣吾頰 所須悉充 少林直指 趙州庭栢 如空合空 泉依幻涌 幻復銘泉 非始非終 咨爾諸禪 西來一滴 萬派同宗 勿汙勿壅 朝探暮汲 如保厥躬 惟菴與泉 若內外護 永播玄風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三

音釋

(昔兮切毒藥名)

(即委切)

繾綣

(繾詰戰切綣區願切繾綣不分離貌)

(四亦切瘕癖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四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送宗遇上人省親序

昔慈明和尚持銀盆為母氏壽母曰子盡棄所愛而出家今返持此為獻將累我於地下矣慈明自爾奮志叅方為一代大法主盟蓋慈母所警發也石䆫和尚輔佐天童法席一日歸省其母母曰子出家事未辦何暇閒工夫為眾耶䆫乃告曰雖炙一燈亦分自他之用實不敢以因果累母也母笑曰然過水那得不打脚濕夫二祖師之母雖跡混塵俗觀其吐辭出語峻如鐵壁肅若秋霜殆老師宿衲之不是過今之父母遣子出家莫不望其榮家利俗者雖地獄門開不暇顧則彼此優劣何如哉雖然有是二母之賢亦有是二子副之也使其二子不力於道陸沉於長行粥飯僧中將與母之格言俱無聞於世矣然二母之賢世亦未甞無也如二子之賢克荷宗乘力弘斯道以顯母氏之名於百世之下者則鮮矣以要言之全在子之盡心於道以光像季法輪政不在父母之賢不也苟摩耶之聖而悉達不能持堅牢願力為大法主安有佛母之名流布於此土哉廬陵遇上人旋里省母出紙求語乃發余緒言以策其不逮云

送明然上人居山序

古之善輔叢林者皆非苟然也有以道輔之有以才智輔之有以力輔之有以身命輔之是皆舍逸趨勞棄甘就苦至於衝寒冒暑含耻忍垢惟孜孜播真風揚道化以振末學為念嗟乎古今之下凡有道尊宿起于一方而波旬之徒往往謗聲四合矧無道者乎然其謗之之聲未及尊宿所聞而先入乎輔者之耳苟非金剛正眼洞燭幽微莫不遭其惑者余兩結草廬有明然上人者忘其所惑以相輔及歸家山主院之三年歲荐饑饉而我二千指宴坐空山十利之具陳三德之畢備至千望門而來者咸使之飫飽禪悅要其所自皆上人匄食以輔之也今余將謝事上人以匄食之鉢懸之太虛空中擬俟彌勒下生復從而輔之誓不入他人行戶也因疑而問之余豈有道尊宿者哉當此象龍蹴踏八面昇騰皆期爾以輔之無乃太峻乎上人作而為歌曰

水邊有山 可以縛茅廬 山中有屋 可以藏幻軀 屋下有柴牀 可以結雙趺 牀前有尺土 可以開地爐 所以無用者 一箇黑鉢盂 既無著處 懸之太虛 我非所輔休塗糊 天高地遠道何孤 惟有袵退縮真良圖 極目誰非大丈夫 不須特地做規模 豈不見釋迦老子二千年外 黃金髑髏也會枯 謾言遺臭在江湖 爭似我自今去 不為一物度朝晡 佛法從教說有無 

止止堂偈序

余聞真寂不動之體與奔匯之水行空之雲逐日之蹄摶風之翮無間然也嗟夫人之未悟妄見遷流卒莫之如小兒旋走見屋廬動是故聖人垂善巧方便教之令止謂止者何息也定也安住不動寂滅無為者也外止其境內止其心止境於外則心無所迷止心於內則境無所惑且不惑於境即境惟心不迷於心即心惟境心乎境乎止止之義明矣或曰心可止乎境可止乎謂心可止則益其迷謂境可止則滋其惑矣如教中謂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審如是則心可止乎境可止乎不然如是法住法位止也世間相常住亦止也子或未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地擬逃吾止止之說猶日中之避影也雖然殊不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亦未甞不在吾止止之間是謂無止之止性體本具雖三世佛祖見超物表識達機先未有能出吾止止之義者天竺靈山法師其講觀之暇甞搆精舍於越山扁其堂曰止止或問其故乃曰吾之所聞異於是蓋非心思言議之所能及也遂為之歌歌曰

萬境之體詮曰心 一心之用表為境 道人非境亦非心 心境俱非非亦泯 止止之名堂令奚 語默動靜之所該 堂之名止止兮 豈思惟分別之能領 止非止兮我獨知 非止止兮人莫省 一團風月啟晴櫩 萬象森羅照清影

設利偈序

設利之體圓常湛寂充塞法界無處不有隨眾生心循業發現金剛不可比其堅日月不可奪其耀豈肉眼所能識哉自靈山以降此土西天散為種種佛事若必以色像求之不惟不識設利而亦重欺佛祖也甞有信士得先師所剪髮安奉久之忽設利纍纍如貫珠遠近傳唱觀者踵至先師聞之累欲奪而委諸穢壤今祖意上人亦得於遺髮之表及蒙山闍維之餘并辟支佛所遺者珍藏秘護以為至寶然蒙山辟支固非我所知者而先師實無此物謂其有乃謗先師也上人即啟函而示余曰贓物見在爾何諱焉余於是說偈以解之偈曰

圓明湛寂真設利 靈燄神光貫三際 開士由之百福尊 菩薩依之二嚴備 十萬里傳西祖意 五色祥光吞大地 棒喝交馳珠走盤 覿面相呈無忌諱 先師一髮不留根 勿將聲色輕相戲 百寶摩尼一顆珠 非俗非真非聖諦 五目不得覩其蹤 十聖那能知子細 上人如未獲此珠 懸崖撒手非容易 驪龍頷下月團團 禹門千尺還重閉 赤手推開逴得歸 有意氣兮添意氣 回觀八斛四斗多 添得眾生眼中翳

觀音菩薩補陀巖示現偈序

觀世音菩薩以太虛空為體以五須彌為寶髻四大海為口門日月兩曜為眼光森羅萬象為垂身瓔珞一切眾生於其毛孔裏出生入死由是菩薩以此興大悲心發無上願施十四無畏現三十二身上合諸佛慈心下應眾生悲仰無端被吾兩淛運使琴軒瞿公向小白華巖偷眼一看直得無地藏身文彩彌露乃援毫引墨盡意發揮時有梅山喜公奮辭舞筆作為長篇揭露殆盡而海粟待制以雄才豪辯向無所見處議論風生筆舌雷動但末後一句留以遺幻住子同為證明乃為說偈以收之偈曰

妙圓通體超諸礙 包裹色空含法界 見與不見二俱離 始識大悲觀自在 琴軒居士佛眼通 白華巖畔追靈蹤 狹路相逢避不及 似鏡照鏡空合空 引墨援毫書所見 揭破浮雲呈日面 盡十方空一普門 妙相塵塵俱露現 梅華山裏老禪翁 滄海一粟夫子馮 浩浩春雷鼓筆舌 巨篇長偈真豪雄 俾我重圓末後句 口縫未開先吐露 若以耳聞非所聞 不以耳聞非所據 我昔曾遊碧海東 海王抱日扶桑紅 怒浪搖金光閃爍 照開朵朵青芙蓉 無位真人潛洞府 洞裏潮音喧萬皷 珊瑚樹頭月徘徊 水晶簾外蛟龍舞 波神拔劒驅長鯨 吞空浪雪粘青冥 撒出龍堂珠萬斛 寶光射透瑠璃屏 法身驚入一毛孔 一毛孔裏波濤涌 爾時大士失却盤陀石上吉祥草與薝蔔華 但見玉煙翠霧埋雙踵 有眼共見耳共聞 妙圓通體鐵渾侖 最初末後句非句 萬里潮聲撼海門

觀音菩薩瑞相偈序

聖人無體隨念斯彰念興則諸聖同叅念泯則一真絕待以吾莊嚴善功德心即觀世音之寶冠瓔珞也以吾確乎不可拔之正念即觀世音所坐之盤陀巖石也以吾慈悲利物深廣之誓願即觀世音所居之大海也以吾親近聖賢叅隨不倦即觀世音之善財童子也以吾寬厚仁慈以恭以敬即奉觀世音之月蓋長者也以吾一切處不違菩薩願不捨大悲心即觀世音三十二應之妙色身也以吾居一切處遇順遇逆了無畏怯即觀世音十四無畏法也昔丞相史公躬詣海岸不獲瞻覩方生慢易回首惟見碧芙蕖華萬朵芬披隨浪而現遂勒石以記其事非現宰官身說法而何至大四年兩淛運使瞿公霆發按部鄞郡放舟直駕巖下首覩聖像毛髮不遺即命工造其所覩之像者二一奉之鶴砂普福院一奉之天目大覺正宗禪寺皆公施心所現之伽藍也復以誠心所現之觀世音歸之得不宜乎公自述記文一篇以示無窮之信此又非現宰官身說法而何公甞囑余序之後五年為延祐乙卯公之子時學刻其記文隨大士像置之可觀樓上復俾予筆以記之既不得辭贅之以偈

心鏡光明皎如月 聖人智體無生滅 一念纔興即現前 古今凡聖相融攝 海岸人招海岸人 不知誰現宰官身 紫金光聚圓通體 應現何曾隔一塵 萬峯圍繞蓮華國 龍象倚闌看不足 鼓鐘鏜鞳間燈香 出生世代光明福

示善助道者居山序

至大戊申冬余謝院事之明年將荷五臺之策有善助道者從余遊抵淮隂道阻遂返棹儀真助乃操吾舟絕大江至鐵甕城下束短髮易小袖練裙烏帽舉止便捷剌篙川行引繩岸牽風帆怒張收縱不違雨篷平鋪掀覆以時柂之轉摺縈如游龍纜之解縛操持若神其素服篙師之役者皆推其能至若寒暑晦冥風霜雨雪篙師告憊而助益治舟無惰容又明年客有促吾舟而命之歸者助趨吾前乃逆問之曰舟在乎曰將舍之曰汝操舟之藝在乎曰將棄之若然則無所復用於汝也助無以對乃謂之曰汝甞駕吾舟於要匯空繩網布峻檣林立舳艫交錯過若行雲開闔萬變而汝之心目與手為之一貫少失顧盻則互相衝擊殆四山交逼之不若也故菩薩子操第一義諦之舟與一切是非聲色交接於三有要匯亦如是也使暫時不在墮于順逆之淵又不止於相衝擊也今將罷若役復若形放汝林下苟能一注其衝擊解紛之心目於平居宴處間則道可學禪可叅生死可了煩惱可斷無施而不可者審如是則舟可舍乎藝可棄乎豈無用耶安有用耶汝其不委吾復為汝歌之歌曰

去年放吾之舟兮絕長江之迅流 今年藏吾之舟兮將返乎山丘 假汝操之之術兮吾乘之而遠遊 視今昔之大幻兮傾逆浪之輕漚 勿謂無吾之舟兮將舍是而何求 勿謂有吾之舟兮離蹤跡之去留 憶昔佛與祖兮以慈為舟 葦為舟盃為舟鐵為舟 更有一箇大闡提漢 要以大地撑為舟 如是之舟 汝能操不 如其不委兮提起從前閒話頭 挨拶不入處一齊透過 吸乾鯨海兮萬象全收 生死無拘兮誰與儔

一華五葉序

先師枯槁身心於巖穴之下畢世不改其操人或高之必蹙頞以告之曰此吾定分使拘此行欲矯世逆俗則罪何可逃余竊聆其說私有所得閱二十年每與同叅道者俯首茅茨論及之不覺成編題為山房夜話又擬寒山百首以寓禪叅之旨復閱楞嚴因講學者致詰遂假或問以答之又以禪者不求心悟惟尚言通例引信心銘為證故辭而闢之以破其義解及幻跡所至結茅以居皆名幻住勉為相從者所請引起葛藤故稱家訓前後成篇者五戲以一華五葉目之亟欲投之水火時幻眾曰一華是幻五葉亦幻幻無自性任其安立使棄之却成實法流布也請序其所以昭示來者由是振筆以從之非敢與大方之家共焉

一華五葉後序

少室一華開五葉狼藉叢林豈堪說刼外春風吹幻根幽芳似向枝頭泄山房夜話話無端波斯嚼冰牙齒寒黃金鑄成泥彈子白日青天誰共看謾擬寒山詩百首重重語不離窠臼靈龜曳尾跡何多笑破虛空半邊口那堪註解信心銘剛以不平攻不平葛藤露布拽不斷瞎却空王雙眼睛况是靈山巧徵辯心既無心見何見阿難逼得口生膠一棚傀儡無方便幻住菴甞歌一篇又將家訓錯流傳為人一句沒牆壁飯飽弄筯誰不然自買由來還自賣豈但傍觀生笑怪都緣口業未易消乃爾償他文字債幻人拍掌笑呵呵蟭螟奮怒吞禪河南泉問主趙州勘婆必魔义下神號鬼哭雲門顧外虎視鷹拏摟空師子窟掃盡野狐窠一華五葉還如何長處更無多延祐丙辰冬幻住沙門明本復說此偈以為後序云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四

校訛

  • (七十五葉第九行)(誤作乖從南改正)
  • (七十八葉第十行)(南作頂)
  • (七十八葉十九行)(南作補)

音釋

(敕角切)

鏜鞳

(鏜音湯鞳吐合切鏜鞳鐘鼓聲)

(蒲拜切病也)

(胡對切水回合也)

舳艫

(舳音軸船後持柁處艫音盧船頭剌櫂處)

傀儡

(傀苦猥切儡魯猥切)

(力侯切探取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五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般若說

般若離一切相而不礙諸相𤼵揮般若離一切名而不礙眾名出現般若如大火聚世間所有杉器嬰之者莫不遭其燒般若如太阿鋒世間所有物像觸之者莫不遭其壞般若如太虗空世間所有色法入之而無不容般若如大圓鏡世間所有相貌臨之而無不照大矣哉般若之體圓般若之用大般若之功博般若之道普矣三世諸佛於無所證而證十方菩薩於無所了而了歷代知識於無所悟而悟叅玄上士於無所學而學然諸佛雖證而不宰其功菩薩雖了而蔑居其德知識雖悟而莫覩其蹤上士學之而罔測其狀以至山川日月森羅萬象由之而建立依之而運行使物物各具金剛正眼窮古亘今欲窺其髣髴不可得也嗟夫眾生迷背其來舊矣轉為無邊生死曠劫迨今於此般若體上念念遷流念念起滅念念攀緣念念輪轉深沉欲海甘赴死門而吾大般若光雖未甞少間其如瞽者居太陽之門聾者住雷霆之窟終身由之而竟莫知其聲光震耀也由是三百餘會之玄談千七百祖之絕唱皆純以一味清般若融為善見神藥俾瞽者明聾者聦壅者通執者化也當知瞽不自瞽依般若而瞽聾不自聾依般若而聾壅不自壅依般若而壅執不自執依般若而執是謂一切智智清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若謂聾瞽壅執之病不居般若體上則般若有所不周以其聾瞽壅執之病即般若而生則般若有時而弊其深密幽邃之旨非超出言象之表者孰能與於此所以云太末蟲處處能泊獨不能泊於火燄眾生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蓋知般若誠非心識所可緣也故般若離心緣相離意識相離思惟相離文字相以至離種種相如是離者非所離非能離本性離故以性自離離亦不立離既不立一切混融然舍般若無眾生心舍眾生心無般若即眾生心是般若青出於藍即般若是眾生心冰生於水苟非見忘執謝甚不可以言通而意達之也所以永嘉謂惟證乃知難可測昔僧問古德如何是般若體答云兔子懷胎又問云如何是般若用答云蚌含明月發迅雷於昏蟄麗杲日於幽衢展鷲峯無作之機啟少室不傳之妙在古德分上綽綽有餘且學人到此如何領會其或停機佇思萬里崖州直下承當劒去久矣高昌三藏法師喜菴妙公梵名般若室利命余申其義乃因引前說併為說偈

般若無知亦無相 非曰無相非無知 有無知見二俱遣 了般若體常無為 無為之體即無作 百草頭邊光爍爍 忘證者名醍醐 見病未祛名毒藥 般若非良亦非毒 般若之機離背觸 喚作般若沉悟坑 謂非般若遭迷𢩁 般若非悟亦非迷 迷悟俱忘復是誰 玉雞啄破瑠璃㲉 鐵牛觸碎珊瑚枝 法身解脫即般若 覿體難容分別者 般若解脫即法身 三事何曾隔一塵 法身般若即解脫 如珠走盤活鱍鱍 一三三一相容攝 水底蝦蟆吞却月 三一一三相互融 半夜金烏海底紅 三既遣兮一不立 虛空為紙須彌筆 擬書般若兩箇字 是抱贓重呌屈 一不立兮般若空 龜毛繫住毗嵐風 滿菴歡喜著不盡 張起東南般若宗

真際說

太尉瀋王海印居士求法名別號遂名之曰勝光號之曰真際夫真非色像不可得而見有見非真際非境緣不可得而及可及非際真乎不可見而見之際乎不可及而及矣其不可見之真廓爾無像不可及之際洞然絕痕無像之真體之莫非神悟罔及之際混之必欲心開然真非際外之真際匪真前之際但見真則必達其際凡達際則必見其真真乎際乎猶鏡與光二者未甞斯須少間言光則必由鏡出語鏡則必有光存光即際之真鏡乃真之際亦猶羣波共水眾器同金理體元齊事相非一嗟乎眾生於無始時來重為業習所蔽擬涉念慮即落妄緣那更馳求劒去久矣或不真誠啟悟諦實開明不撥一塵洞見源底則未免粘情帶識依文解義妄存知見墮在意根說時與真際相符用處與妄緣不隔使諸佛菩提之道果止於此則安有解脫之期也或謂離妄之謂真真之所詣之謂際謂妄者何以迷自心故見聞覺知皆妄也謂真者何以悟自心故明暗色空皆真也真無定體悟之則圓妄絕正形迷之則著全波是水了知妄外無真全水是波畢竟真中絕妄然則二名一體就中萬別千差欲教舉必全真當體必須神悟所云際者畔岸之謂也事物之極乃名邊際如色之極是空邊際空之極是色邊際是故妄不可有其邊惟真乃妄之邊真不可言其際即妄乃真之際也或謂圓同太虛無欠無餘又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又云平等真法界無佛無眾生但諸佛祖圓頓了義之談若妄若真未甞有纖毫界限邊際復從何立耶然了義之詮固無界限既迷之境實有方隅以無界限故三塗地獄萬種泥犂千仞劒林諸熱惱海至若塵沙苦趣悉該真際使有一毫揀擇則離波別有水也以有方隅故眾生諸佛煩惱菩提苦樂順違安危得失殊形異狀名相紛然俱出妄緣悉乖真際雖曰波水同體而不可同其名也原夫此心之迷也於無妄真中卓爾妄真於絕邊際處宛然邊際如眾緣觸目羣象當情水不可喚作山空不可呼為色各專其用不同其名明知理體無差其奈事情有異譬如水之就决也湍流不息及遇寒則結為堅冰凝然不動了知不動之堅冰全是迅湍之流水奈何迷妄之寒氣積集濃厚於一體中儼然成異或不以頓悟之慧日融之化之欲會歸真際之水其可得乎是故真際如來目之為第一義最上乘昔世尊初生時目顧四方乃顧此真際也以手指天地乃指此真際也復云惟我獨尊乃示此真際也而棄王宮入雪山六年苦行夜半見明星悟道乃顯此真際也西天四七東土二三燈燈相續乃傳此真際也至于臨濟卷真際於喝下德山揭真際於棒端又豈特禪宗佛祖為然如三乘十二分教大小偏圓秘密開顯無邊法義種種方便皆從真際出生真際乃佛祖所詣之根本法門更無一法能過於此者真際誠一心之異名也古者謂三界無別法惟是一心作又云未達境惟心起種種分別達境惟心分別即不生此說之下以真際之體散於森羅萬象之頂標於色空明暗之端更無毫髮能外吾真際者若以言說流布則真際豈待別有作為而後得哉若果欲與真際念念脗合念念圓融念念不痕念念無間直須是工夫熟知解泯能所忘向不知不覺處豁然開悟如獲舊物如歸故家心戶洞開性天廓爾十方世界不見纖毫過患是謂心空及第於斯時也真際二字亦無地可容矣昔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云我在青州做一領布衫重七斤老趙州眼空四海神洞十虛融八識為真野色更無山隔斷混六情為際天光直與水相通十心圓湛片舌瀾翻隨語隨默而泛應羣機機機相副或與或奪而全該大法法法同歸用之則煞有準繩操之則洞無影跡蓋其真際洞乎心府真際貫乎口門凡動靜語默曾不與真期而真自臻曾不與際約而際自至豈特趙州為然但宗門中有契有證之士靡不皆爾今日在海印居士瀋王分上間不容髮欲得諦實領荷親切承當直須向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下廓爾悟明所謂古今無異路達者共同途也如或未由開悟且真際亦未甞有[糸*系]毫隔越獨不能混融無間爾猶未磨之鏡在鑛之金雖金體無在鑛離鑛之差鏡光絕已磨未磨之異柰何垢翳而光不彰鑛存而金有礙又如冰之與水亦未甞斯須隔越但冰具堅礙凝結之質而不能為水流注潤澤之用也夫善於求道者道不可將心求求而得之是妄得也但磨其汙染之塵銷其執著之鑛融其迷妄之寒久之不休則光斯照而金斯純冰斯泮矣政於斯時道遠乎哉道遠乎哉嗟乎今之人但聞直指單傳不加修證咸以聦慧之資望塵領荷依文解義說處宛然滯識執情轉增迷妄是猶以堅礙之冰不期泮釋便欲與水同流多見其不知理也譬如京師王城鎮于北方普天之下凡有識者皆知北有京城惟到與未到者有差別爾其既到者雖移身於萬里之外凡一念京城則人煙市井昭然在目不能惑也其未到者至終其身不能無茫然之咎謂既到者乃悟而見之者也謂未到者乃解而知之者也悟而見之者固極矣古人尚欲掃空悟跡剗除見或不爾則坐在悟邊動成窠臼蹲於見處尚滯功勳審如是則為尚恐未周又安能為人解粘去縛也哉前所云磨鏡之塵銷金之鑛融冰之寒似與本來具足少林直指之道覿體相反不然爾徒見其言下知歸機前領旨之易而不知其磨塵銷鑛融寒之難歷於夙昔以致今日之易也苟不之難而欲之易是猶認鑛為金指冰為水者無以異也當知妄依真而起妄真由妄而顯真真非妄而真不自居妄非真而妄無所倚妄因不立真理何存楞嚴謂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斯說之下不惟妄遣亦乃真祛妄遣真祛道存目擊矣邊依際而立邊際由邊而顯際際非邊而際不自著邊非際而邊不獨存邊既無方際何有界故祖師云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斯說之下邊融際廓洞然無間矣如是則真際與萬法會同萬法與真際交徹在迷則真際是萬法惟悟則萬法是真際悟迷俱遣得失兩融真不立而真存際不形而際徧矣

止源字說

一塵不飛之頃止乃剩言一漚未發已前源將安寄直下見得便知四大海水止在一源源體本空止亦何有於此絕能止所止之異無此源彼源之差即源是止萬波隨一水而[(冰-水+〡)*ㄆ]即止是源一水攝萬波而寂世之不鑑其源者但見百川競注萬派橫流而欲遏之使止大似捧土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何當於沿流不止之際瞪目一觀洞見源底則知此源窮古迨今澄之不加清攪之不加濁一滴不加少四海不加多以至决之非動堰之非靜者也何則使澄而後清則不得謂之止矣攪而後濁亦不得謂之止矣乃至曰動曰靜曰少曰多皆識量所遷妄見流注縱能以四鐵圍山隄防一水至萬劫不興寸浪而欲較吾止源之旨者實霄壤矣江西定侍者字止源是必有所得於止之之道豈枯形忘慮而滯於死水者可同日而語哉

雲谷號說

八荒一雲也天地一谷也一塵翳空萬象各立消長盈虧頃刻百態者雲之變化如是也又何待隨清風出遠岫之謂哉疾風駕雷山振海涌機動籟鳴終日不息者谷之響應如是也又何待呼而後聞扣而後應之謂哉知藏興公深窮此道自號雲谷所以跨昂霄之步如雲行空肆懸河之辯如谷答響宜其然也或曰大虛無形因雲見色天地無口由谷有聲我將空耳目於混茫之先越見聞於未然之表何乃以聲色而為號耶不然雲無心而見色即色明空谷中虛而有聲即聲顯寂假雲谷之號示聲色之體以聲色之體顯空寂之用如教中云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何疑而不悟哉知藏聞而笑曰我雲無形亦不著空我谷無聲元非滯寂子所說者皆錯下注脚耳

月舟字說

光明奪夜之謂月直造彼岸之謂舟惟月與舟頗符斯道然道之光不特照夜而無所不燭焉道之體不獨濟岸而無往不至焉以其無不燭則喜怒哀樂如月映千江無一水而非月影以其無不至則過現未來如舟行萬國無一地而匪舟航能即而行之不患其不與道相合也脫或外此則迷雲翳其光世波搖其體而誰有此月誰有此舟者乎一上人以月舟二字表其所學余於是解之就為說偈天上一輪水中一葉上人乘之余復何說

無濟字說

聖人不以慈亦無意於濟人也由眾生妄自取執而繫形於空有彼此之兩途故聖人以百千方便向平白地上強自指陳以愛為河以煩惱為河以生死為河而於此河以非彼為彼以非此為此以不以彼為此不以此為彼如是兩岸隔斷中流觸目成乖覿體為礙以其礙故則此能礙彼彼能礙此彼此礙中中礙彼此塵塵涉礙法法成差使本來具足圓常不斷之旨昧之又昧矣所以大慈普濟於四十九年純以不二之道導之俾其妄消執謝而自化也知彼不二則不見有此知此不二則不見有彼知彼此不二則不見有中流知中流不二則不見有彼此如是則亘古迨今自一微塵而至不可說廣大世界海融歸至理圓證不二安有捨此求彼之心哉於是大達之士抹過兩邊不存中見掀翻櫓棹泯絕舟航輥底波濤了無涓滴直下內無能濟之心外無所濟之物其無濟而濟是謂大濟者也苟未達其大濟之濟則安知其為無濟乎慈禪人字無濟宜知此以自勉

定叟字說

泰藏主字定叟因質其義叟曰定以不動為義然則維摩大士不離丈室斷取妙喜世界置諸掌如轉陶家輪時在座者見彼世不搖動此世不改變此豈非不動者乎雞足峯中飲光尊者入滅盡三昧以伺慈氏下生此豈非不動者乎叟曰不動之理豈如是哉我甞於一漚未發已前洞見十方平等本際圓同太虛湛如古井諸佛於眾生身中入大涅槃而眾生不知眾生於諸佛體中流轉生死而諸佛無礙至於毘嵐振海而不去大塊鑿而不來非智力所能乃法如是也故百川競注水體不流萬竅怒號風本自寂乃至亘古今窮法界人畜草木長短纖洪互起迭興而定體自若於中欲覔一毫動相了不可得所謂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者也嗚呼聞叟之論始信那伽常在定之語不我誣矣嗟乎二乘小見以枯心屏志絕慮忘緣為定者縱經八萬劫秪益戲論耳安得斯人亦具清淨耳根聞叟如是之說而捨小慕大乎

無念字說

昔鳩摩羅什法師年甫七歲隨母入寺以手捧佛鉢置之頂上鉢未及頂而遽投之母問其故乃曰我因頂鉢次悟一切諸法皆從心念而生初捧鉢時不作想念鉢方及頂忽起念云鉢如是大安得不重此念起時其鉢不勝重矣由是知念未起時一切諸法猶若太虛初無分別據什師所見謂念乃法之源也永嘉云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據永嘉所見謂念不生處與木石等也雲南護藏主自號無念因以什師永嘉所見扣之乃曰我之無念異乎其所聞什師過在絕念之不起永嘉過在任念之自起二皆不能無念也謂無念者心體靈知湛寂不動如鏡鑑像如燈顯物其像之妍醜物之纖洪而鏡與燈不知也雖曰不知未甞毫髮少隱也其照體本空而能顯物曾何念慮於其間哉所謂繁興大用舉必全真我甞於見聞知覺之頃欲覔念相如毫髮許了不可得而曰無念非不念也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其彷彿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余嘉其說乃筆以志之

無方字說

盡塵沙法界是箇自中邊混融表裏通徹既不可以形器拘而亦豈容囿於方隅也或迷自於當念則囿於方隅拘於形器以其有方則仰而為上俯而為下日昇則東月沉則西不敢易其毫髮由是引起徧計流墮分別交結識情惑於生死者蓋深昧其無方之自也或曰常啼東行善財南往文殊北邁達磨西來具在典章如其無方何從得此言也余曰前不云乎囿於方隅拘以形器者不可與論無方之自也徒見常啼之東設使自今日行至盡未來際東之又東豈知盡東無方盡方無東者乎盡東無方則方不可求盡方無東則東不可立常啼爾時惟見般若洞無向背循東求方了不可得東既無方而西南北亦復如是故古云道無方行者莫能至斯言豈欺余哉南徐遠上人號無方余為說無方之義如此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五

音釋

(克角切)

(音審)

(古猛切金朴也)

(澄應切直視也)

(於建切埭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六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祭文

祭鹿巖初禪師文

三十年前先師以無上大菩提道變為毒藥設為險穽我師兄甞中其毒親陷其險是故三十年後浸漬既久因地發生毒處愈毒險處愈險使人望風斫額骨毛為之凜然正當今日即毒即險與無上大菩提道脗然混合纖毫不間則知先師與我師兄到此不免首尾俱露某義同手足敢不效顰於是乎點一盃茶燒一炷香換手搥胷連聲呌苦苦苦有懷莫伸酸淚如兩

祭玄鑑首座文

佛祖之道未易墜兮吾無照遠踰一萬八千里江山以來茲佛祖之道失所望兮吾無照負三十七春秋而云歸生耶死耶果離合兮非智眼而莫窺祖意教意果同異兮惟神心其了知謂無照於吾道有所悟兮真機歷掌其誰敢欺謂無照於吾道無所悟兮大方極目云胡不迷笑德山之焚䟽鈔兮何取舍之紛馳鄙良遂之歸罷講兮徒此是而彼非惟吾無照緫不然兮即名言與實相互融交涉而無虧出入兩宗大匠之門兮孰不歎羙而稱奇屈指八載之相從兮靡有間其毫釐我閱人之既多兮求如無照者非惟今少於古亦我不哀無照之亡兮哀祖道之既墜而今而後孰與扶顛而持對鑪熏於今夕兮與山川草木同懷絕世之悲也

祭泰長老文

本與公二十年所交者道所忘者世也公昔奉眾命來主蓮華峯本居門外止宿草菴謂道可交乎方三見黃落而公遽引無生一曲於大寂定門本遠望寢幃不自知而泣下謂世可忘乎其所交所忘者固不可以語言通尤不可以毫楮盡森羅萬象咸為點頭白雪半甌赤心千丈謂交與忘則贅矣公其鑑諸

祭瞿運使文

於戲三教聖人一以此道化成天下其知道者雖貧而富賤而貴貧賤尚爾况富貴而知道者乎其濟斯時澤斯民猶壯士屈臂不借他力信然也公甞於不惑之年扣吾先師於巖穴之下披心投誠論道終日而侍坐達且公為道之勤見於此矣而掣施鑰於空諸所有之海搆禪宮於大圓滿覺之場佩金紫於詩書禮樂之門蒞仁政於博愛簡易之域修孝慈於寬厚高明之府履違順於安舒靜默之途閱身心於鏡像水月之表處生死於湛寂不動之地此皆公之餘事也公其自得於心之旨既不可以意測復不可以語言道也某凡一會公公未嘗不以此道相問至大庚戌之春會公于湖山語論方輟乃出紙命書進道之語置之座右於此益見公向道之志二十餘年不間然也自爾去公於淮漢之表者三載聞公復以寺事見逼遽移棹而他之不期與公有生死之間於戲公福德人也而知道焉吾西竺聖人謂三界無別法惟是一心作惟公之福本乎自心而道亦豈外乎自心哉蓋知公之施田施心田也建寺建心寺也不達乎心而滯物者吾道之所不取也苟會於心則心無施不施之異心無建不建之殊即寺與田皆公心外之影事而我住不住者又影外之影耳知公必不以此二其心也雖曰心外無田盡大地一圍也心外無寺徧十方一剎也此田不待別有所施而檀波羅蜜念念出生此寺不待別有所建而大圓覺海處處成就於此雖彌勒釋迦無住持分况其他乎審如是則知公於不思議解脫心中宴坐丈室獲正住持三昧現前入未來際種種受用如是具足是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者也某賴公知道之詳故匍匐千里敬持是說以告之非巧辯以惑公之聽也由是薦園池之華果列萬象之盤飱拈法界之鑪熏瀹海門之晴雪奠公於不動真際之室公必以我說為然也尚享

續刊傳燈錄䟽(芝巖西堂鏤板未竟而卒蘆溪藏主募緣續刊)

未生佛祖早傳此燈千七百人錯認浮光幻影不立文字乃有是錄數十萬偈聚成鐵壁銀山笑芝巖墮於死語而莫之所圖看蘆溪別立生機而即之能了拈一華脫賺迦葉當時不解覆藏受三拜累及神光今日正冝揭露當有大木顯全體作用之靈夢會見英檀興一言領荷之勝心共知印板上打來須向刀刃邊拶出正法眼洞燭聖凡迷悟之跡涅槃心鑑空生死情妄之蹤始編集於景德年間當流通於大元國裏話頭具舉註脚分明

四祖寺童行求僧䟽

溪邊尋女子投胎操心太切壁上倩秀才書偈用意不臧爭似我毫髮剗除便與他赤肩負荷然羙玉精金固非易得而方袍圓頂豈是小緣一千七百則葛藤打歸自八萬四千門佛事用報檀那

四祖接待菴募緣䟽

隔江招手望廬山面目猶在半途別甑炊香領黃梅意旨不消一宿既是容身有地何愁具眼無人趂起水牯牛祖父田園從頭耕遍提攜木上座毗耶庫藏彈指豁開從他知識來叅是我祖師現在前不遘村後不迭店誰問你船來陸來飢則喫飯困則打眠緫教他休去歇去一機相副萬善同歸

妙德院化燈油䟽

通身汗下灼然從逼拶處得來脫體光生真箇是遮藏他不得爍破老瞿曇黃金面孔照開大檀度生鐵心肝瑪瑙階前滿地月搖松影動瑠璃殿上四櫩風𩗺菜華香即此光明是真供養

師子院化糧䟽

天目山三十五年開拓水赴雲奔師子巖數百千指繞圍肩摩踵接擬向飯籮邊打𤼵須憑筆端下施來倒廩傾倉萬斛珠光明璀璨考鐘伐鼓滿堂僧意氣崢嶸既灼然親遭塞斷咽喉肯諱道不曾咬破粒米鉢盂兩度濕助我飽叅毛孔七日香報君多福

雜著

誡閒

世人未有不以閒散為樂而共趣之逆問其故乃曰昔嘗以榮辱是非累日與事物相交馳心志勞而形體憊以至結於情想接於夢寐靜而思之人生幾何不得一日之安雖富貴奚益也由是一切棄之思欲行歌坐忘觀青天白雲以自放浪於事物之表或有避父師之訓厭身世之勞望治生如避水火必欲拔塵遠俗以遂其間余曰忙固勞形役慮也閒則坐消白日又何益於理哉二者皆欣厭之情妄耳故聖人有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正不必厭此忙而欣彼之閒也余將直言之夫人欲學入世間之道苟不服勤勞役則事無貴賤皆無由成然悟世間虛妄欲究聖賢出世之道倘不忘餐廢寢則根無利鈍又何從而得之故雪山大士捨身命如微塵數事知識如恒河沙積劫迨今歷試諸難蓋欲示後學者知道之不易聞也故入世間則忠於君孝於親悉盡其義不可不忙出世間則親師擇友朝叅暮扣以盡其道又不可不忙既盡其義又盡其道將見體如泰山之不動心等太虛之無為豈一閒字可與同日語哉或入世不能盡其義出世不能盡其道惟孜孜以安閒不擾為務而不肯斯須就勞者故聖人斥之為無慚人凡有識者安肯負此無慚而復嗜閒於踈散之域也余故書此以為投閒者之誡

存實

道人用心務在存實心存乎實雖頃刻萬動而不亂苟不存乎實須終日不用可也一用之則禍相繼矣謂實者何中也正也不欺也不偽也事無小大而不敢以私蔑公初無智愚巧拙之間也然人莫不有心心莫不有用當用心之際苟務智巧而不務乎實則愈巧而愈乖益智而益敗蓋實者乃天理之不可易者也智愚巧拙乃賦分之不可移者也惟聖賢所愧夫實不存乎心不愧夫智巧不居乎分何則能存實而用心使賦分雖愚拙然其存實之心初未甞厭愚拙而恱智巧也久之不覺即其愚而智拙而巧矣即其愚而智真智也即其拙而巧天巧也真智絕思慮也天巧無造作也惟絕思慮無造作之智巧覿體與佛祖不傳之道相去無幾矣其存實之效有如此者且實者心之體也古云一實之道是也夫人終身背之而不能自返者蓋情欲蔽于中物境誘於外引起虛妄日夕遷流而不知息也世謂愚拙莫甚於此者孰智乎孰巧乎余未之見也

評恃

道不越乎正受謂正受者不受諸受也諸受既遣豈容復有所恃乎一有所恃則應念不居其正受矣既失正受則此心不能無謬焉是故恃勢則心日傲恃權則心日暴恃福則心日驕恃才則心日慢恃智則心日枝恃術則心日詐恃貨則心日貪恃力則心日為之狠矣蓋心念無主隨其所恃而趨之所趨之途萬不同要皆謬亂之本也或謂權勢貨力粗有識者皆莫之恃世固有道大德備望重當世者恃之庸何傷對曰道大莫極乎明性德備莫越於利人使內有所恃則性不得而明外有所恃則人不得而利矣故聖人無為而天下治無作而事功成無思而理通無取而用足蓋不自知其為聖也苟存所知則亦恃矣安有聖人而自恃其道大德備者哉且道雖尊德雖貴猶不可恃况道德以降舉皆虛妄或起心恃之是猶抱蛇虎而眠欲不遭其嗜囓者余不信也

善人李生傳

余偶遊異鄉有傭工李姓者咸稱之為善人因怪而問之曰彼傭工耳能博涉古今聖賢之事乎曰不能也彼必起居飲食有以異於人乎曰未見其異也彼必有才術智巧精於世乎曰無是也彼之言行必有以利於物乎曰俱非也然則稱其為善人何耶乃曰若李生者惟受人辱而氣平與人作而工倍似不識世間是非憎愛之習凡父母妻子親友閭巷間以猥屑無狀之事雜然交迫皆泛應之無難色人或不平以止之則曰惟恐不見役耳雖死亦何所憚哉由是里中無老穉無貴賤知與不知見之皆稱為善人余慨之曰彼一傭力耳天下之至卑賤者人尚不敢隱其德而稱之嗟今之居聖賢之廣居服聖賢之上服乃不思修身慎行而反責人之不已稱者較李生寧無慊於中乎

蜂蟻

蟻穴於將潦之壤封疆之守愈堅蜂集於將割之房號令之威尤重其為生也掠殘華於蛛網之隙慕餘羶於馬足之間投死於須臾脫身於僥倖惟靈知之性了然獨露於飛搖蠢動之表洞無隔越由惡習所蔽受此微劣之軀返不自覺人或嬰其芒撩其尾則鬱勃之氣奮然見於橫趨直突之間將盡其毒以之於戲惜哉殊不思即其奮毒之念直下與三世開士大解脫法覿體平等由昏迷之異則果報亦相須而遠矣豈特蜂蟻然哉聞聖人觀百億四天下如觀掌中之果今吾徒所居者乃四天下之一耳自暘谷之東至昧谷之西其中長山廣漠際空入雲不知其幾千萬里之遠使馳以逐日之蹄鼓以摶風之翮將盡其生而不能達其涯涘且一天下之廣也如是以六尺之軀位於其中曾不翅太倉之一稊米耳增一稊米而倉不加多減一稊米而倉不加少則其微𦕈可知矣逮乎苦樂之境倐焉變于前則鬱然而憂懍然而恐怡然而喜奮然而怒馳騁聲色沉滯愛憎其虛妄攀緣動搖形體猶甚於掠華之蜂慕羶之蟻也其遭蛛[糸*系]馬足之厄者窮劫迨今莫知其幾方將違順二風輕觸其念則驟然動其情雖風力火聚橫于前亦不暇顧其含裹十虛廣大靈知真覺之體由是而昧之又昧者矣悲夫使湛四大海清淨寶自觀吾徒之生蜂乎蟻乎何營營而不自息也

觀蝦蟆

記夏坐皖山偶立簷下忽蝦蟆趨伏踵間驚畏喘息似依人者方疑其為異俄而蛇至遇人而返蝦蟆驚喘猶未定忽有小蟲至其前亟起張口吞噬略不少貸於戲方畏蛇之啖也其驚懼若此能推畏死之心而及物安肯肆其吞噬如是之切耶於此洞見眾生迷昧之情曉如黑白嗟夫人之逐妄處心積慮有甚於蝦蟆不能推者遂述觀蝦蟆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六

校訛

  • (二十三葉十五行)(南作里)

音釋

(音坑也)

匍匐

(匍蒲胡切匐蒲墨切匍匐盡力奔趨也)

(烏賄切鄙也)

(華切)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七之上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偈頌

幻住菴歌

幻住菴中藏幻質 諸幻因緣皆幻人 幻衣幻食資幻命 幻覺幻禪消幻識 六牎含裹幻法界 幻有幻空依幻 幻住主人行復坐 靜看幻華生幻 放還收控勒幻繩騎幻午 時或住 八萬幻塵俱捏聚 時或眠 一覺幻夢居四禪 有時動 幻海波翻幻山聳 有時靜幻化光中消幻影 可中時有幻菩薩 來扣幻人詢幻法 我幻汝幻幻無端 幻生幻死幻涅槃 淨名室內龜毛拂 龍女掌中泥彈丸 更有一則幻公案 幻證幻修須了辦 莫言了辦幻云無 只此無無名亦幻 學人未達真幻輪 動輙身心自相反 幻心瞥爾生幻魔 幻翳忽然遮幻眼 陽燄空華乾闥城 天堂地獄菩提名 有問此幻從何起 雲月溪山自相委 要見菴中幻主人 認著依前還不是

十二時歌

玉兔走 金烏飛 百年影子空相追 山翁兀坐禪牀角 使得人間十二時 半夜子 震竺乾無彼此 五白華貍呌一聲 牀頭老鼠偷心死 雞鳴丑 僕僕起來伸兩手 趂忙捉起赤斑蛇 到頭却是生笤帚 平且寅 眼空佛祖絕踈親 斷送渾家窮性命 一條白棒血淋淋 日出卯 獲得輪王如意寶 散在春風百草頭 三世十方何處討 食時辰 大開兩眼喪天真 笑擎一鉢和羅飯 十字街頭等箇人 禺中已 赤脚波斯穿閙市 滿把驪珠撒向人 醉倒玉樓扶不起 日中午 倒跨南山焦尾虎 驚動溪邊石丈人 一槌撾破虛空鼓 日昳未 也解隨羣并逐隊 橫拈鐵笛向西風 嗚嗚吹起斜陽 晡時申 恣縱五欲生貪 竈前不見破木杓 惡口小家冤四鄰 日入西 擘破面門呈拙醜 選甚魔來與佛來 一喝直教顛倒走 黃昏 那事一時都打夫 撲滅空王殿裏燈 且喜眼前烏漆漆 人定亥 淨躶躶兮赤洒洒 取性長伸兩脚眠 誰管桑田變滄海 與麼去好好 好爭免全身墮荒草 有人更擬問如何 彌勒下生時 却向你道

道要歌

本色道人無孔竅 不必問渠重覔要 口門未待鬼擘開 機先被虛空笑 古今多少明眼人 不怕羞慚惟絕呌 強言一句有三玄 又道一玄具三要 從前公案既現成 今日慇懃添草料 第一要 踏著麻繩兩頭 波斯疑是赤斑蛇 白日青天把燈照 第二要 金剛眼上蝦蟆跳 一槌擊碎獻空王 元來却是新羅鷂 第三要 熨斗前茶不同銚 普賢失却白象主 土地面前來討珓 此語諸方耳共聞 緫解移腔并轉調 直饒伎倆現盡時 愈失自家真道要 休將識量立踈親 肯信靈源無老少 毗婆尸佛早留心 直至如今不得妙

皮袋子歌(并引)

幻人枯坐次有皮袋子者見訪乃曰人以我具六用之根於順逆愛憎起諸倒見沒溺於生死海中莫之能脫而我嘗返思三世佛祖咸以我為成無上道之具今不知果為惡耶果為善耶果能聖耶果能凡耶幻人乃歌以答之

皮袋子佇聽幻人歌 目前法界名娑婆 華言堪忍誰柰何 浩浩湯湯搖世波 百千皮袋暗消磨 良由一念不肯瞥 無明愛見相交羅 今日瞋明日喜 朝榮暮辱何曾 幾回銜鐵并負鞍 幾度腰金并衣紫 窮也是皮袋 富也是皮袋 等屬隂陽相管帶 忽然報盡共沉空 夢裏何勞生捏怪 人亦是皮袋 獸亦是皮袋 宰割烹炮誇手快 昔相負兮今相償 自買依前還自賣 娘生皮袋不堅牢 寒暑迭遷成又壞 脆如泡薄如雲 幻如陽燄 輕若游塵 倐忽起滅幾萬古 積骨如山難比倫 大皮袋小皮袋 幾人嫌幾人愛 嫌者為因貧病攻 愛者多緣身自在 皮袋子 教你知 通身是假盡世成非 了知名業質 委棄為死屍 四大蚖蛇 同處一篋壞空成住 變滅無時 因甚時人不解事 盡情放出貪瞋癡 上天入地巧中巧 暮寢晨興迷外迷 朝飯飽午還飢 熱搖扇冷添衣 百計惟思巧護持 偶乖調攝遍界求醫 禱鬼祈神無感應 客盃弓影生蛇疑 男須婚女還嫁 換面改頭呈矯詐 忽然觸動利名心 地獄現前都不怕 只筭一期圖快心 肯信鐵圍無縫𦉑 誇文章說道理 三教勝流誰不爾 一朝學問夢魂消 依舊打歸皮袋裏 皮袋聽余真實說 舉心盡屬輪回業 不思皮袋本來空 茫茫弄巧翻成拙 莫多知 莫多會 但有施為都拽退 不須禮拜與散華 只此是名真懺悔 不思善不思惡 兩種由來皆妄作 不緣凡 不緣聖聖 凡盡是心王病 不著悟 不著迷 迷悟何曾離有為 不貪生 不畏死 定業從教起還上 皮袋子空勞勞 披毛帶角要做便做 成佛作祖道高不高 四聖六凡體元具 十方世界目前包 皮袋無情無喜怒 頭頭盡是無坐路 但於見處不留情 法王大寶親分付 如來獲得意生身 皮袋何曾隔一塵 你若區分成兩箇 笑倒靈山會裏人

警策歌

三界塵勞如海闊 無古無今閙聒聒 盡向自家心念生 一念不生都解脫 既由自有何難 做佛無勞一指彈 此念即今拋不落 求劫鑽頭入閙籃 名何名 利何利 一息不來成鬼戲 愛何愛 憎何憎 惹著毫毛是火坑 既無人還沒我 你見空華曾結果 休辯是 莫論非 大夢無根緫自迷 生死無常繫雙足 莫待這回重瞑目 翻身一抹過太虛 展開自無生國 有何難 有何易 只貴男兒有真志 志真道力自堅強 力強進道如遊戲 有何熟有何生 是路何愁不可行 拌得一條窮性命 刀山劒嶺也須登 亦無鈍亦無利 剔起眉毛休瞌睡 不破疑團誓不休 寒暄寢食從教廢 亦無閙亦無閒 靜閙閒忙緫不干 如一人與萬人敵 覿面那容眨眼看 大丈夫宜自 莫只隨情順生滅 今日不休何日休 今朝不歇何朝歇 况是叢林正下秋 千門萬戶冷湫湫 叅禪必待尋師友 敢保工夫一世休 師禮自心師 友結自心友 除却自心都莫守 縱饒達磨與釋迦 擬親早是成窠臼 自叢林到處興 誰分村墅與州城 脊梁三尺純鋼鑄 肯聽堂前打板聲 行也做坐也做 尺寸光隂休放過 心存少見失真誠 意涉多緣成怠惰 有般漢更獃癡 文章今古要兼知 叅禪設使無靈驗 也解人前動口皮 口皮動得有何好 聦明只是添煩惱 脚跟生死如未休 千里萬里沉荒草 穿馬腹入牛胎 塗炭曾經幾度來 此生幸作金僊子 莫把繩頭易放開 生同生 死同死 萬年一念常如是 胷中能所兩俱忘 境寂心空無彼此 蹉口咬破鐵蒺藜 傑出叢林也太竒 休將萬里西來意 黃葉空拳嚇小兒 德山棒臨濟喝 儘有神機都潑撒 一千七百爛葛藤 不勞動手和根拔 心空及第真衲僧 堪傳佛祖不傳燈 照世光明只這是 立地頂天誰不能 到此時 盡由我 混眾獨居無不可 團團一顆如意珠 覺知聞見全包裹 也無禪 也無道 也無解脫并煩惱 三界明明大脫空 凡聖悟迷何處討 盡是從前眼自華 然雖到此勿矜誇 法塵見擺不脫 舉足玄途鮮不差 我語忉忉非眩惑 志在同叅相警策 五湖四海抱禪人 若未到家無自畫

即心菴歌(并引)

雲南福元通三上人遠逾萬里訪余窮山坐夏未了欲歸故鄉結菴為禪居以圖究明事預乞為菴立名余以即心一字示之蓋大梅常和尚叅馬祖聞即心是佛一住空山誓不再出既有志於住菴當追古風以繼芳躅庶幾吾道之有望也乃為之歌曰 菴即心兮心即菴 十方世界無同叅 靈山四十九年說 舌頭拖地空喃喃 却笑少林言直指 已是白雲千萬里 未形言處鐵渾侖 纔掛口門都不是 三箇道人歸故鄉 秋江萬里秋風凉 誅茅就樹縛間屋 即心二字懸高梁 心不自心安用即 心即即心誰辨的 百億日月繞四櫩 光射銀山穿鐵壁 一菴內外赤條條 拈來緫是心王苖 龜毛束破混沌鷇 蒲團壓折虛空腰 雲南即是西峯頂 兩頭踏斷俱非境 你若無端喚作心 依舊隨人認光影 見地不脫還茫然 眼不透成虛指 只消豎起生鐵脊 不拘歲月勤加鞭 待伊齩得即心破 是佛是魔俱按過 等閒豎起箇拳頭 住菴活計天然大

翠巖杭上人省師靈巖

萬法無根那伽非定 擘開生鐵枷 躍出瑠璃穽 杖頭挑起 吳中第一峯 脚跟踏斷 洪崖千尺井 古靈背上血淋漓 良駒豈待搖鞭影 君不見杭之東 海潮推出玉萬丈 雷奔電激翻晴空 不是境且非禪 纔擬議路八十 男子丈夫活鱍鱍 肯受他家強塗抹 好兒既不使爺錢 草鞋跟底乾坤闊 等閒失脚跨一步 萬象森羅連底脫 那時赤手走歸來 好把虎鬚顛倒將

寄實西堂

金鰲背上珠一顆 爍破淮山青朵朵 百眾人前玩弄時 圓機錯落飛星火 朅來照我青茅屋 隱顯回旋看不足 夜深翻轉碧玉盤 直射斗牛光奪目 胷中痛恨山頭老 向曾奪我靈蛇寶 無端落在他手中 拋墮深崖瘞荒草 鐵蛇入海今其死 抖擻空囊有些子 覿體分明不一同 髣髴依俙頗相似 叢林日午打三更 堂堂祖道皆縱橫 何當傾出一栲栳 免使男兒摸壁行

恭上人

靈山有一機 少林有一語 幻住不覆藏 明明為君舉 那一機 金烏啄破青玻瓈 那一語 玉兔踏翻紅馬乳 慶雲上人知不知 死生大事非兒嬉 猛著精神拌命拶 掃空情解捐階梯 忽然失手杷柄脫 屋頭有路如天闊 步兮趨兮露堂堂 進兮退兮活鱍鱍 始知靈山一機 狀如鐵牛 少林一語不在舌頭 生擒活捉兮 奔雷走電 高揮大抹兮 倒嶽傾湫 君不見 黃龍古洞深無底 山鬼吸乾金井水 鞭起泥蛇飛上天 回首白雲千萬里

戒上人遊江淮

拄杖頭邊草鞋跟底 踏倒萬疊淮山 穿過千重江水 秋風八九月 白雲千萬里 髑髏堆裏 葛藤樁窣堵波 前暗號予 會不會 星明日麗照雙眸 知不知 石裂崖崩喧兩耳 有佛處不得住 毳袍滴瀝松露寒 無佛處急走過 古路岧嶤淨如洗 躬下事 緫在目前 向上一機 道委不委 諸方門戶盡敲開 究竟何曾離這裏

珙藏主化藏經(然一指)

破一微塵出大千經 不撥自轉通身眼睛 明明字與義 山河及大地 歷歷文與科 萬象自森羅 三界楊真旨 古今曾未 白馬胡為來 何其十萬里 為憐半偈舍全身 何當灰燼娘生指 談笑推開大施門 毗盧藏海波濤起 但看煙霧濕溪藤拂 拂香風動屏几 琳琅數百函 縱橫千萬紙 謂是一大藏 金剛腦後鐵三斤 謂非一大藏 碧眼胡僧穿兩耳 萬疊湖山擁翠雲 渺渺湖光淨如洗 為君併作經上題 以字不成 八字不是

寄此道監寺

此道自來無改變 城市山林緫成現 上而諸佛下眾生 阿那箇人曾少久 遠經曠劫至目前 今古何甞隔[糸*系]線 聲前不解便承當 更為從頭歌一遍 靈山密付絕踈親 少室單傳無背負 離陶鎔 非煆煉 一法何須分頓漸 若於語默未忘情 經書謾讀三千卷 如過駒 等流電 德山屋裏販揚州 臨濟堂前開飯店 聞無聞 見無見 楊岐倒跨三脚驢 鹽官強索犀牛扇 誰言佛法今下衰 此道依前有靈驗 滿眼滿耳非覆藏 自是當人不能薦 緬思張公洞裏老杜多 活捉生擒如虎健 死關既掩氣猶高 彼此男兒宜自勸 黑漆桶底如未穿 幻影浮光休慕戀 始終不放話頭寬 何患工夫弗成片 五蘊身中大脫空 不用棄離并健 有何貴 有何賤 鴦掘持刃惡不惡 羅睺沉空善非善 境逢逆順謾依違 緣遭憎愛無欣厭 古廟香爐 一條白練 胷中寸寸結冰霜 消落聖凡諸妄念 始知萬法本空閑 自心未了徒攀援 等閑瞥轉目前機 此時方愜平生願 涅槃謾說安如山 生死從教急如箭 十方世界鐵渾侖 觸著通身是方便 拔出繫驢橛 拈却吹毛劒 打開荊𣗥林 直入空王殿 若教除却此道時 更喚誰為親法眷

送吉上人之江西下高峯和尚遺書

寒巖一夜風雷惡 師子迸斷黃金索 驊騮萬里追不回 聲沉宇宙空山嶽 君今去去持此音 十八灘頭探麟角 君不見 馬師一口吸西江 波騰浪沸煙茫茫 又不見集雲峯下 四藤條 雨洗風磨恨未消 生耶死耶俱不道 鐵壁銀山齊靠倒 有問禪血染溪華春正妍 有問道 兩岸夕陽對芳草 千差萬別任縱橫 瞥轉一機何處討 玄沙白紙 脫或舉似時 更須莫謗西峯好

別絕際

伊余十載交 情懷若冰檗 一處最親千機莫測 燒尾紅鱗躍九淵 鐵脊金毛走深澤 神駒十影謾追風 眨得眼來天地隔 君不見長沙岑大蟲 訇訇一嘯爪牙直 凜凜崖谷生隂風 又不見溈山水牯牛 山北山南水草足 掣斷鼻繩誰敢收 我亦非牛子非虎 休將爾汝論今古 明朝拄杖各西東 男兒豈肯埋塵土 何當橫擔片板抹過那邊 更那邊拈一毫頭吞四海 吸百川興雲致雨生風煙 始知造化只此是 慶快何止三十年

開爐日示祖上人

祖道迢迢祖風寥寥 祖師心印 七花八裂 祖翁活計 瓦解冰消 林下相逢祖禪者 為言祖意何蕭條 尚有祖關崛起千七百丈高 何當一拶百雜碎 從他大地空牢牢 風雨閉門十月朝 死灰撥盡相向無聊 祖堂氣燄不炙手 祖庭積雪空齊腰 爭如自斫一把青榾柮 靜對祖燈深夜燒

坐禪箴(并序)

夫非禪不坐非坐不禪惟禪惟坐而坐而禪禪即坐之異名坐乃禪之別稱蓋一念不動為坐萬法歸源為禪或云戒定是坐義智慧即禪義非情妄之可詮豈動靜之能間故知不離四威儀而不即四威儀也乃為作箴箴曰

叅禪貴要明死生 死生不了徒營營 至理不存元字脚 有何所說為箴銘 或謂叅禪須打坐 孤硬脊梁如鐵仵 如一人與萬人敵 散亂昏沉休放過 或謂叅禪不須坐 動靜何曾有兩箇 楊岐十載打塵勞 險絕祖關俱透過 坐而不坐心外馳 摩裩擦袴空勞疲 釘樁搖櫓消白日 心空及第知何時 不坐而坐志還切 寸懷鯁鯁難教擎 說到無常與死生 眼中不覺流鮮血 如是坐如是禪 不勞直指與單傳 寬著肚皮只麼守 誰管人間三十年 如是禪如是坐 蒲團七箇從教破 拍肓志氣無轉移 肯把身心沉懶惰 禪即是坐坐即禪 是一是二俱棄捐 話頭一箇把教定 休將識鑿并情案 坐禪只要坐得心念死 今日明朝只如此 若是真誠大丈夫 一踏直教親到底 坐禪不怕坐得多 百歲光隂一剎那 老爺喫乳如大海 為要掃空生死魔 坐禪豈可為容易 莫把聦明遮智慧 千七百則爛葛藤 何用將心求解會 坐到坐忘禪亦空 吐詞凌滅少林宗 只箇渾身也拈却 未待口開心通 有志坐禪須與麼 若不如斯成懡㦬 更拌性命也嫌遲 大事因緣非小可 擬將此作坐禪箴 不特自欺還謗我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七之上

校訛

  • (三十五葉十二行)逆順(南作順逆)
  • (三十七葉第七行)(誤作盡從南改正)

音釋

(郎可切)

𠿕

(丘召切)

(徒弔切燒器)

(公活切)

(克盍切)

(五來切癡)

(補買切撥也)

抖擻

(抖音斗擻音叟抖擻振舉貌)

栲栳

(栲音考栳音老栲栳柳器)

(呼宏切大聲)

榾柮

(榾音骨柮當沒切榾柮木頭也)

(七曷切摩也)

(普滅切)

(鋪官切)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七之下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偈頌

送斷崖禪師遊五臺

五臺山在天之北 師子吼處乾坤窄 我兄曾解師子鈴 擬向山中探幽 文殊老人雙眼黑 一萬菩薩 滿坐莓苔右 只憑倒卓鐵蒺藜 一齊趂入無生國 諸子去時誰繼踵 盡將五臺攝入草鞋雙耳孔 虛空滿貯赤玻瓈 笑看祕魔巖石動 歸來說與傍人知 德山臨濟皆兒嬉 今生元無佛與祖 就手拗折烏藤枝 坐斷高高峯頂 那一著 銀山鐵壁人難窺 翻思少林九載面空壁 千古萬古知誰知 信手拈起一莖草 緫是金毛師子威

扣皖山隱者

野人原上十五里 寒崖白日啼山鬼 萬峯重疊路回旋 半間箬屋青松底 老僧荷鍤入煙霞 滿林搖落朱藤華 燒田種寒粟 斸地栽胡麻 雲根撥笋 澗底尋茶 糞火深埋魁芋種 砂瓶爛煑黃菁芽 人謂隱者閒不足 何故山翁事驅逐 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 春風幾度更新綠 香嚴不作靈雲死 徒有是非喧兩耳 爭似儂家百不知 從教少室分皮髓

送儔都寺監收

世上共言人種田 不知却是田種人 但見烏頭看田水 俄然白骨埋黃塵 轉眸又作烏頭子 依舊重來看田水 田水洋洋似笑人 入死出生元是你 農夫見說心欲析 歸來翻轉犂頭鐵 不耕田水耕虛空 不種青苗種明月 虛空可耕明月可種 先以智拔後以定動 白牛露地生拽回 即此用兮離此用 大千撮來一粒粟 鉢飯摶歸香積國 靈山問訊老瞿曇 福慧由來二俱足 有問禪 兩堤楊柳含青煙 有問道 一片斜陽臥芳草 江頭袞袞搖世波 古岸移舟宜自保

送燈副寺監[(冰-水+〡)*ㄆ]

松江江上莊中底 萬廩千倉且非米 檀翁一片鐵石心 歲去年來磨不 粒粒盡是金剛圈 粒粒盡是鐵彈子 出生勝妙性功德 轉入恒沙福無比 莫教拋散一粒在路傍 莫教誤入一粒歸自 勿欺一粒如此微 塵沙法界從茲起 焦脣燄口鬼亦嫌 輪回業果無終始 撥開罪福異路行 一點真燈光萬里 照開蓮華峯頂選佛場 伐鼓考鐘宣要旨 歸來重把簿書看 妙用神通只此是

秋夜述古

蛩聲唧唧鴈聲嚦嚦 病葉落空階清籟鳴空隙 客來叩我白雲房 三遶禪牀振金錫 玄音落落不覆藏 更加一語成狼藉 擬來此處尋聲跡 萬里秋風有何極 丈夫何事不肯休 直欲叅天起荊棘 九載少林窮的的 一宿曹溪浮逼 偃溪流水香嚴擊 切忌隨他那邊覔 良由眼聽與心聞 疾燄過風俱莫及 威音那畔空刼前 底事何曾異今日 幻住道人都不識 柴扉晝掩千山碧 寒莎葉底露沉沉 煙外數聲牛背笛 客既無言我亦休 橫眠一覺青茅庠 夢裏忽聞蕭騷浙瀝何處生 覺來元是山雨四櫩聲滴滴

留別馮居士

片片秋雲飛 瑟瑟秋風吹 團團秋月白 英英秋露 道人挑起七斤山衲衣 回首萬里外 復覔青山歸 倚松臥石 飲溪飯藜 眼空佛祖口掛壁 從教四海相追隨 珍重長安市上長者子 莫教貪著五欲 樂住火宅如兒嬉 大白牛車在門外 轉身便可縱橫推 莫教推不動 墮在途轍 我有鐵鞭懸屋角 不勞搖影行如風 君如要見我鞭影 大江日夜流天東

贈鏡堂一洲二座主

鏡堂之鏡不照象 草木雲煙自消長 一洲之洲不容物 清波浸爛虛空骨 夏前握手登西峯 江湖盡謂來更定 天台少林共一舌 禪關教網俱相通 有問教 古鏡堂前風浩浩 有問禪 一洲風靜波影圓 生死輪回機不破 教禪緫是心王禍 道人論實不論虛 肯為世間聞見墮 西風兩袖下嵯峨 七尺烏藤拂薜蘿 長安市上眼前事 不啻周身毛孔多 阿呵呵與麼與麼 一外不知洲際遠 堂前無柰鏡光何

送聞上人歸南山

躬下事作麼叅 木人笑倚青蘿龍 躬下事如何委 瞬目白雲千萬里 上人念念扣躬 去年橫錫來西峯 眉毛廝結住一載 躬下事深如海 秋風吹動碧海門 躬下事俱休論 娑婆世界浮漚幾出沒 銀山鐵壁元無根 靈山密付少室單傳 不立文字 墮言詮 躬下事俱不然 當機非道尤非禪 一塵覆却四大海 一步跨闊三禪天 南山突兀幾千仞 青松翠竹摩蒼煙 極目無非舊途轍 躬下事瞥不瞥 脚未跨門先轉身 重來共看中秋月

船居述懷

道人行處無途轍 買得船兒小如葉 終朝縮頸坐蓬牎 聞見覺知俱泯絕 往來解纜橫大江 逆風衝破千堆雪 或行或住人莫猜 兩岸中流靡經涉 也無橈可擎 也無棹可舉 更打船舷俱不許 古帆未掛天地空 森羅萬象忘賔主 或隨順水下前灘 西天此土無遮攔 古今千萬箇佛祖 出沒漚華誰共看 我船有時撑不動 藏在蟭螟眼睛孔 我船有時挽不回 五須彌頂波濤洩 我船不載空百千奇貨皆含容 我船不載有 毛髮更教誰納受 說有說無誰辨的 問著篙工都不識 但見海東紅日曬彎梁 柳西斜月穿蘆簾 有時四面雲雨收 波光萬里沉虛碧 當處不知我是船 亦復不知船是我 勿將空有論踈 親船與非船無不 歸去來是甚麼 推開煙浪望雲頭 突出好山青朵朵

火記(并引)

皇慶壬子冬艤舟于漣海洪福院側剪茭蘆縛屋丈許以居越五日工畢道者煨秕糠以乾壁土至後夜丙丁童子逸出簷外而火之實十月二十七夜四鼓也因思先師居龍須山時亦有此事故書偈以記之

新縛茅屋壁未乾 頭陀不耐冰霜寒 盛把十斛真珠殼 牀頭午夜俱煨殘 舞馬潛蹤穿屋 霧捲茭蘆鳴嚗嚗 河神禁水凍不開 星燄騰輝射寥廓 頭陀跳出虛空外 摸著虛空無向背 須對月掃寒灰 發明幻住真三昧 緬想龍須炙壁時 造物端若重吾欺 雪磴九年生鐵脊 於斯寧敢忘先師 又憶當年老婆子 縱火偷心元不死 驚回枯木倚寒巖 是非涉入兒童死 我生五十 未曾親見火燒屋 但聞水底火發 燒破無生滅 虛空撥出死柴頭手搓十丈龜毛來 幻法由來無斷續天地不妨重卜第 一把茭蘆又縛成 漣海依前青溢目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七之下

校訛

  • (三十九葉第一行)(下多山字今刪去)(下少七字今補足)
  • (三十九葉十六行)(南作荷)

音釋

(測洽切鍫也)

(朱欲切𠜾也)

(舒潤切目動也)

(必角切)

(丁鄧切石磴也)

(倉何切)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八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偈頌

幽居聞市聲

鱗鱗萬瓦下蓋覆物與人五更幾夢覺眼底秋復春側耳白雲巖鬧市喧埃塵二毛轉鬢脚白日迷天真疾馳生死岸獨立人我濱少壯習輕肥老大成貪瞋英雄與才智紛紛復紜紜浮光自苦樂幻影徒冤親一念不返照萬刼歸沉淪良哉羙丈夫好景休因循混沌鑿七竅開合俱淳肉團裹枯骨枯骨藏靈津靈津忽散滅太虛包一身太虛亦妄見轉復諸苦論瞠目視乾坤云胡而不仁乾坤不加對萬象俱橫陳輸與寒山子時時笑眼新

即事十首

一刻復一刻
每日數盈百
過去等河沙
未來積塵墨
忽忽若跳丸
遄遄如轉息
當處絕蹤由
瞬目天地隔
一時復一時
非速亦非遲
歷涉幾千載
循環十二支
金雞催曉箭
鐵馬報春旗
誌老云能使
真成戲小兒
一日復一日
金烏無路出
團團三界圈
密密兩儀窟
諸佛不露影
眾生是何物
更擬覔玄門
苦哉咄咄咄
一旬復一旬
那事逐時新
圖寫虛空相
雕裝混沌身
祖庭深白雪
佛海翳黃塵
一句無生話
誰將汗口脣
一月復一月
那箇知時節
走殺老兔精
埋深繫驢橛
再閏十三圓
小盡廿九缺
少室不傳機
渾侖都漏泄
一年復一年
談笑歲華遷
夢裏轉作夢
廛中更入廛
迷時猶海隔
悟處正天懸
眼底無行路
纔方好著鞭
一紀復一紀
流光如逝水
佛國徒有名
人海元無底
一息忽乎沉
萬死從頭起
當處不回眸
祖庭空側耳
一世復一世
三際無碑記
過去不可追
未來信相繼
一方不二門
萬法真三昧
彼此皆丈夫
緣何猶不會
一生復一生
把手共誰行
耕破識田識
瀝乾情海情
色色猶非色
聲聲豈是聲
自從聞見絕
觸處是無明
一劫復一劫
那知幾生滅
髑髏鑽得空
皮袋打不徹
生死有異方
涅槃無祕訣
火急要相應
一塵元不隔

示行堂

至道常湛然萬古絕成壞良由妄想生輪回三有界曠劫至今朝展轉償宿債超越在精勤沉淪由懈怠操履貴平常言行休捏怪去除雜語言掃蕩閑知解一箇死話頭悟來方慶快挑包打十方有利而有害大事不思惟前程何所賴殷勤報汝知古人曾有誡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莫隨眼底貪瞋癡換却如今好皮袋

教禪律緫頌四首

聽教欲奚為
思同佛祖齊
機前空境觀
句外脫筌[(ㄇ@(企-止))/弟]
見不離文字
心常滯水泥
縱饒華雨墜
還是法中迷
叅禪須致悟
不悟緫虛捐
啟口循知解
存心著妙玄
五宗雲蔽月
二派管窺天
更覔西來旨
何時得正傳
制律緣何事
單防毀犯心
念空真羯磨
情盡正持任
作止冰侵骨
依違雪滿襟
遮那曾未委
羈絆去來今
生死依情妄
輪回事可嗟
鼎分緣有據
壁立更無差
修學水中月
講明空裏華
當機如未瞥
三者謾諠譁

次魯菴懷淨土十首(并序)

永明和尚以禪與淨土揀為四句謂有禪有淨土無禪無淨土有禪無淨土無禪有淨土特辭而辨之乃多於淨土也致業單傳者不能無惑焉或謂禪即淨土淨土即禪離禪外安有淨土可歸離淨土豈有禪門可入審如前說則似以一法岐而為二矣不然教中有於一乘道分別說三永明之意在焉魯菴和尚宗禪之師也效古作懷土章句辭達而意明語新而思遠使人讀之曾不加寸念咸置身於純白蓮華之域豈尚異耶蓋變體說禪亦善巧方便之略耳本素昧禪學尤踈淨行披味至再不覺於一毫端戲成偈以贅韻脚云

惟禪惟淨土
非下亦非高
謾爾章羣品
何曾間一毫
妄情終自瞥
悲願肯辭勞
誰信泥犂底
常光雜俊髦
十萬億何迂
回光即有餘
惟心標一實
自性奪十虛
易簡超羣作
高閑越太初
古今玄達者
誰不歎猗歟
純白蓮華土
高賢每共論
有心皆是佛
無地不名坤
截斷輪回路
掀翻解脫門
眼聲并耳色
逆順緫承恩
千聖體無差
彌陀即釋迦
擬心猶捕影
動念若蒸沙
剎剎寶[糸*系]網
塵塵車軸華
那知孤露客
具此大榮華
慈親興法利
似賈復如商
帆截貪癡海
華吹戒定香
信心人易入
垂手願難忘
嘉號方存念
音書到鄉
飯食經行外
觀光倚玉樓
風微天樂奏
波靜水禽遊
寶網珠常曉
瑤階樹不秋
一從心地印
隨處絕馳求
稽首黃金父
眉間玉燄橫
昔年曾去國
今日幸聞名
眾寶天常雨
纖塵地不生
大慈無界限
那肯禁人行
萬德芬陀利
人間現一枝
祥光分處處
靈燄發時時
月滿水精網
藕香雲母池
笑逢諸勝友
謂我到何遲
故家名極樂
清淨凜冰霜
直捷超三觀
褒揚讚六方
覺華含古色
靈草照春陽
樓閣雲天外
雙雙彩鳳翔
斫額望慈親
相違幾度春
頓忘三際業
徒剩一閑身
失路難逃妄
還家豈是真
西天并此土
元不間纖塵

閱林間錄有感

林間編此錄
深夜剔殘燈
慧命微如線
人心冷似冰
祖庭空積雪
古路不逢僧
追跂前賢轍
思歸一念增

禮四祖真身塔

九拜曉龕前
追思獨慘然
真身無日壞
此道有誰傳
古岸橫秋水
空山起暮煙
幾多西祖意
寂寞在江邊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八

音釋

(抽庚切直視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九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偈頌

寄同叅十首

本來成佛非他得 不信分明是自欺 一箇主人翁既失 萬生皮袋子難醫 昇沉相續蟻旋磨 憎愛交纏象溺泥 未肯懸崖親撒手 不知辛苦待何時
自從昔日昧天真 掘箇無明窖轉深 因業受身身造業 由心起境境生心 輪回動是經塵劫 修證何曾惜寸隂 生鐵秤鎚牢把手 莫教東海又平沉
修行須是用心真 心若真時道易親 迷悟二途端在我 是非兩字莫隨人 黃金猛與鑄肩脊 白醭常教生口脣 漆桶驀然箍自脫 心華開發少林春
法界何曾間自他 見聞知覺眼中華 眾生心佛三無別 煩惱菩提兩不差 嚇你老爺臨濟喝 惑他兒女祕魔叉 低頭更擬求玄解 十萬程途未是[賒-示+未]
即心是佛佛惟心 三際同時絕古今 將佇思間駒過隙 擬承當處鼠偷金 拍盲快向聲前領 脫略難於句下尋 早不立成男子志 驢年方會芥投鍼
今古奔趨幾象龍 禪禪禪直是心空 二宗得旨非南北 五派歸根絕異同 得馬還牛閒口鼓 凡鎔聖假神通 苟非真實超玄者 端的難教振祖風
即心是佛大家知 涉境難教絕順違 既悟且言無戒律 不迷安得有貪癡 閉門說路語何直 出戶親行步却遲 故國苟非真到者 萬般施設緫非宜
如來禪與祖師禪 一手猶分掌與拳 既得髓時忘直指 拈華處喪單傳 烏焉成馬今皆是 黃葉為金古亦然 未具照空生死眼 爭教仰不愧龍天
相逢盡說做工夫 謂做工夫何所圖 不是坐忘消白晝 豈應高臥守清虛 多生憎愛情難遣 積劫輪回業未除 不做一回親斬斷 空將名字掛江湖
十方聚會號同叅 半入叢林半住菴 大法不明宜自譴 靈源未透欲誰甘 識田塞斷泥犂穽 心地熏開優鉢曇 今日伊余容易別 牛頭自北馬頭南

示玄鑑講主二首(并引)

雲南鑑講主知有教外別傳之旨越一萬八千里而來西淛自相見至相別恰三載一日尋我客中夜話湖山間因舉宗門下數段陳爛葛藤不覺咬斷拇指臨別怱怱不欲徵其罪犯且放過一著異日抵匡廬而之故鄉却不得出露醜惡被人呌罵而累及我也就以二偈贈之

狂心未歇為禪忙 萬八千程過遠方 喪盡目前三頓棒 揮開腦後一尋光 陳年故紙渾無用 今日新條亦頓忘 見說雲南田地好 異時歸去坐繩牀
衲僧用處絕羅籠 拶著渾身是脫空 輾破一塵如有旨 撥開萬象覔無蹤 德山焚䟽情先死 良遂敲門路已窮 積劫塵勞忽吹盡 黑龍潭下五更風

鴈蕩除夜

茅屋三間冷似冰 灰頭土面十餘僧 掃除自閒枝葉 不打諸方爛葛藤 就手揭開新歲曆 和光吹滅舊年燈 頂門別具摩醯眼 越死超生似不曾

夢幻泡影緫頌五首

夢中作夢日悠悠 究竟何嘗有斷頭 槐國既無分晝夜 漆園那復論春秋 半䆫月吐三更影 一枕風含萬古愁 不識有誰曾獨醒 揭開宇宙縱雙眸
幻本非生非不生 實無而有政縱橫 纖塵靡積乾城聳 㳙滴那容燄水傾 火宅長年機未息 雪山午夜道初成 謾將凡聖閒分別 把手同歸一路行
泡因雨點激平川 脫出規模顆顆圓 倐有忽無彰起滅 隨成即破示抽添 山河密裹虛玄鷇 法界深藏空寂圈 却笑幾多兒女戲 重重撲碎又依然
影子從來不離身 惟於光外獨分真 日中疾走誠難避 水底深探豈易親 三界昇沉蹤舊 四時遷謝跡方新 古今多少英靈者 曾不遭迷有幾人
三界何人得暫離 六如處處未相違 捕風吹網人皆笑 逐色隨聲自不疑 迷所以迷知幾劫 墮之又墮更多時 不能彈指超無學 擬剔眉毛時遲

贈營壽藏

斸斷雲根闢古基 粉牆低護石樓危 既知身後有終日 肯信目前無了時 夜雨一䆫蠶課繭 春風千里燕𠾑泥 到頭共熟黃梁夢 哭送斜陽欲恨誰

次韻答盛秀才

風月何緣事苦吟 擬將英譽壓雞林 幾回立盡三更月 一了搜空萬劫心 夢裏忽驚霜入鬢 梅邊不覺淚沾襟 可憐半世聦明種 甘為浮詞又陸沉

送禪者歸鄉二首

直下本來無一事 謂言無事早相欺 輪回不翅三千劫 履踐何拘十二時 竹筧引泉聲滴滴 松䆫來月影遲遲 市朝見說黃金貴 誰買青山種紫芝
湖海俄經三十年 無端一念憶生緣 夢中復做還鄉夢 禪外重叅逆旅禪 踏碎暮雲投古寺 衝開積雪望炊煙 狂心未向機前歇 溢目家山轉棄捐

船居十首(酉舟中作)

世情何事日羈縻 做箇船居任所之 豈是畸孤人共棄 都緣踈拙分相宜 漏篷不礙當空掛 短棹何妨近岸移 佛法也知無用處 從教日炙與風吹
水光沉碧駕船時 疑是登天不用梯 魚影暗隨篷影動 鴈聲遙與櫓聲齊 幾回待月停梅北 或只和煙繫柳西 萬里任教湖海闊 放行[(冰-水+〡)*ㄆ]住不曾迷
人在船中船在水 水無不在放船行 藕塘狹處拋篙直 荻岸深時打棹橫 千里溪山隨指顧 一川風月任逢迎 普通年外乘蘆者 未必曾知有此情
太廈何知幾百間 爭如一箇小船閒 隨情繫纜招明月 取性推篷看遠山 四海即家容幻質 五湖為鏡照衰顏 相逢順逆皆方便 誰暇深開佛祖關
家在船中船是家 船中何物是生涯 檣栽兔角非千木 纜繫龜毛不用麻 水上浮漚盛萬斛 室中虛白載千車 山雲溪月常圍繞 活計天成豈自誇
一瓶一鉢寓輕舟 溪北溪南自去留 幾逐斷雲藏野壑 或因明月過滄洲 世波汩汩難同轍 人海滔滔孰共流 日暮水天同一色 且將移泊古灘頭
散宅浮家絕所營 閑將行色戲論評 煙簑帶雨和船重 雲衲衝寒似紙輕 帆飽固知風有力 柁寬方覺水無情 頭陀不慣操舟術 幾失娘生兩眼睛
為問船居有底憑 渾無世用一慵僧 拋綸擲釣非吾事 舞棹呈橈豈我能 轉柁觸翻千丈雪 放篙撑破一壺冰 從教纜在枯椿上 恣與虛空打葛藤
懶將前後論三三 端的船居勝住菴 為不定方真丈室 是無住相活伽藍 煙村水國開晨供 月浦華汀放晚叅 有客扣舷來問道 頭陀不用口喃喃
船無心似我無心 我與船交絕古今 漚未發時先掌柁 岸親到處不司鍼 主張風月篷三業 彈壓江湖艣一尋 衮衮禪河遊殆遍 話頭從此落叢林

山居十首(六安山中作)

胷中何愛復何憎 自愧人前百不能 旋拾斷雲修破衲 高攀危磴閣枯藤 千峯環繞半間屋 萬境空閑一箇僧 除此現成公案外 且無佛法繼傳燈
三尺茅簷聳翠岑 去城七十里崎嶔 誰同趣入忘賔主 我自住來空古今 雪磵有聲泉眼活 雨崖無路蘚痕深 為言海上叅玄者 菴主癡頑勿訪尋
行脚年來事轉多 爭如縛屋住巖阿 有禪可悟投塵網 無法堪傳逐世波 偷果黃猿搖綠樹 𠾑華白鹿臥青莎 道人喚作山中境 墮清虛物外魔
觸處逢山便做家 秪緣甘分老煙霞 盧都脣觜生青醭 藞苴形骸上白華 四壁光吞蓬戶月 一瓶香熟地爐茶 苟非意外相知者 徒把空拳豎向他
數朵奇峯列畫屏 參差泉石暢幽情 青茅旋[匚@贛]尖頭屋 黃葉頻煨折脚鐺 雲合暮山千種態 鳥啼春樹百般聲 世間出世閒消息 不用安排緫現成
一住空山便廝當 兩忘喧寂與閒忙 但聞白日銷金鼎 不見青苔爛石牀 印破虛空千丈月 洗清天地一林霜 客來不用頻饒舌 此事明明絕覆藏
閒雲終日閉柴扉 海上同叅到者稀 白髮不因栽後出 青山何待買方歸 拽簾諗老投深穽 薙髮曾郎墮險機 要覔住菴人住處 擬心難免涉離微
見山渾不厭居山 就樹誅茅縛半間 對竹忽驚禪影瘦 倚松殊覺老心閒 束腰懶用三條篾 扣誰叅一字關 幸有埋塵甎子在 待磨成鏡照空顏
頭陀真趣在山林 世上誰人識此心 火宿篆盤煙寂寂 雲開牎檻月沉沉 崖懸有軸長生畫 瀑響無絃大古琴 不假修治常具足 未知歸者謾追尋
千巖萬壑冷相看 不用安心心自安 識馬乍教離慾厩 情猿難使去玄壇 竹煙透屋蒲龕密 松露沉空毳衲寒 此意山居人未委 未居山者更無端

水居十肖(東海州作)

道人孤寂任棲遲 跡寄湖村白水西 四壁煙昏茅屋窄 一天霜重板橋低 驚濤拍岸明生滅 止水涵空示悟迷 萬象平沉心自照 波光常與月輪齊
水邊活計最天然 物外相忘事事便 門柳每招黃蝶舞 岸莎常襯白鷗眠 雨蒸荷葉香浮屋 風攪蘆花雪滿船 不動舌根談實相 客來何必竪空拳
縛箇茅菴際水涯 現成景致一何奢 野塘水合魚叢密 遠浦風高鴈陣斜 道在目前安用覔 法非心外不須誇 一聲鐵笛滄浪裏 煙樹依依接暮霞
年晚那能與世期 水雲深處分相宜 茭蒲繞屋供晨爨 菱藕堆盤代午炊 老岸欲隳添野葑 廢塘將種補新泥 無心道者何多事 也要消閒十二時
漚華深處寄幽棲 聞見天真分外奇 一枕香吹紅𦴻蓞 四簷光浸碧瑠璃 繞圍雲水盈千眾 爛嚼虛空遣二時 幻住叢林無間歇 苟非同道欲誰知
雲漫漫又水漫漫 新縛茅龕眼界寬 儘有池塘堪著月 且無田地可輸官 四時風味人誰得 萬頃煙波我自觀 却恐客來為境會 閉門[(冰-水+〡)*ㄆ]在一毫端
住箇茅菴遠市塵 東西南北水為鄰 風休獨露大圓鏡 雪霽全彰淨法身 波底月明天不夜 爐中煙透室常春 閒將法界圖觀看 心眼空來有幾人
水中圖畫發天藏 不到無心孰可當 雪谷春深沉玉髓 冰壺夜水泛銀漿 洞然圓湛融三際 廓爾淨明空八荒 縛屋且依如是住 難將消息寄諸方
水國菴居最寂寥 世途何事苦相招 去村十里無行路 隔岸三家有斷橋 數點鴉聲迎暮雨 一行魚影漲春潮 陳年佛法從教爛 豈是頭陀懶折腰
極目瀰漫水一方 水為國土水為鄉 水中縛屋水圍繞 水外尋蹤水覆藏 水似禪心涵鏡像 水如道眼印天光 水居一種真三昧 只許水居人廝當

廛居十首(汴梁作)

古稱大隱為居廛 柳陌華衢間管絃 畢竟色前無別法 良由聲外有單傳 錦街破曉鳴金𩍐 繡巷迎春擁翠銅 覿面是誰能委悉 茫茫隨逐政堪憐
綠水青山入眼塵 心空何物可相親 既無世務堪隨俗 却有廛居最逼真 月印前街連後巷 茶呼東舍與西鄰 客來不用論賔主 篆縷橫斜滿屋春
足跡無端遍海涯 現成山水不堪誇 市廛既可藏吾錫 城郭何妨著我家 四壁虛明連棟月 數株紅白過牆華 見聞不假存方便 只麼隨緣遣歲華
山居何似我鄽居 對境無心體自如 手版趣傾樓上酒 腰鈴急送鏽前書 沉沉大夢方純熟 擾擾虛名未破除 白日無營貧道者 草深門外懶薅鋤
起滅循環事若何 萬般粧點苦娑婆 榮膺廊廟三更夢 壽滿期頤一剎那 翫月樓高門巷永 賣花聲密市橋多 頭陀自得居廛趣 每笑前人隱薜蘿
廛市安居儘自由 百般成現絕馳求 綠菘紫芥攔街賣 白米青柴倚戶[(冰-水+〡)*ㄆ] 十二時中生計足 數千年外道緣周 苟於心外存諸見 敢保驢年會合頭
山根水際我甞諳 特地移居逼閙籃 人影紛紜方雜杳 市聲撩亂政沉酣 千樓燈火為標準 萬井笙歌作指南 卻喜頭陀忘管帶 無邊法界是同叅
山居却似苦無緣 既不居山學隱廛 新縛蒲團侵市色 旋移禪板近人煙 庭華日暖藏春鳥 櫩樹風高噪晚蟬 一鉢普通年外雪 與誰同共潤心田
廛居不費買山錢 溢目風光意自便 逐日驊騮蹄踏踏 弄晴蝴蝶翅翩翩 見忘境不須頻遣 執謝心常合本然 如是住來知幾劫 難將消息與人傳
市廛卜築道何親 物物頭頭契本真 微有得心魔所攝 擬存住念鬼為鄰 招提禁夜鐘聲近 閭巷催年鼓吹頻 三世如來諸法相 一回新又一回新

次韻瀋王題真際亭

高亭結搆標真際 體共雲林一樣閒 山勢倚天忘突兀 水聲投澗自潺湲 伽陀逈出言詞外 海印高懸宇宙間 佇看凭闌人獨醒 又添公案入禪關

雙䯻峯有懷(高峯和尚初剏菴於此)

雙䯻雲深古道危 不來夜半扣柴扉 六年底事成遺恨 寂寞空山啼子規

題佛母堂

熱鐵洋銅地獄坑 禍胎今日又重生 黃梅山下人無數 誰解門前掉臂行

雪竇送友

子規啼血染山華 拄杖頭邊興轉[賒-示+未] 眼底迢迢皆客路 草鞋今夜脫誰家

贈桃溪法華經會

一會靈山曾見不 聲前句後莫輕酬 碧桃溪上三更月 龍女明珠夜不[(冰-水+〡)*ㄆ]

贈鐵山道人禮補陀

脚跟下鐵山萬仞 眼睛頭白浪千尋 不於這裏承當去 更要重叅觀世音

送澄上人之江西

大江西去水無垠 澄不清兮攪不渾 一吸直教乾到底 莫將涓滴上人門

題廬山佛手巖

清淨身中金色臂 匡廬疊疊曉雲開 為人隻手無伸處 且聽勞生空望崖

匄者堂失火就死者數人

乞兒男女苦相煎 拶得無明火現前 一夜渾家都喪卻 死枯髏上不生煙

題十六尊者揭厲圖

十六高人去就輕 天台南嶽任縱橫 不知著甚麼死急 箇箇拖泥帶水行

次韻酬李仲思宰相四首

晴雲萬疊裹羣山 崖瀑千尋落樹間 定裏驚傳王駕至 秪應來奪老僧閒
歸鞭未舉且婆娑 平地須知險處多 休把世間名字相 累他巖穴病頭陀
物我遷流興未疲 正圖誇勝與稱奇 逝多林裏真慈父 也把空拳嚇小兒
機裏藏機復見機 秋霜點點透征衣 話殘夜壑三更月 又約天雲擁毳歸

晦室

千燈不照六牎寒 光影俱忘始解看 三萬二千人去後 至今門戶黑漫漫

逆流

出源便遇打頭風 不與尋常逝水同 浩浩狂瀾翻到底 更無涓滴肯朝東

藏山

等閒掇轉太虛空 百億須彌不露蹤 盡大地人尋不見 是誰[(冰-水+〡)*ㄆ]在一塵中

送空藏主禮高峯和尚塔

三尺毒蛇潛古洞 一堆白骨鎻寒雲 石樓夜半關猶啟 只待衘冤負屈人

贈鄱陽裁衣李生

番水一條生白線 廬山半幅舊青羅 李生提我袈裟角 補得渾侖不欠多

客中聞訃

訃音遺我客牀頭 話到輪回鬼亦愁 肉眼未空今古夢 滿天霜月曬枯髏

太古

七日莊周才鑿破 百千諸佛未投胎 衲僧一箇閒名字 端的親從那畔來

次韻酬馮海粟待制四首

無言童子拂香臺 報道長沙學士來 爛煑橘皮砂罐冷 幾年生意喜潛回
雄談博辯振玄音 莫把黃銅喚作金 脫略語言文字外 方知佛祖只傳心
西天目頂望錢塘 佛與眾生共一航 六月火雲飛白雪 是誰觸熱是誰凉
瓦爐燒盡栢根香 筆債何須苦用償 幸有頓空文字在 披衣終日坐茅堂

別友十首

色空明暗遮雙眼 地水火風周一身 八萬四千閒妄想 江南江北幾多人
世有百千閒日月 人無一點好身心 知他為甚麼邊事 添得茫茫業海深
一死由來對一生 了知迷悟不多爭 如何滿地栽荊𣗥 白日青天沒路行
千里路行千里馬 一重山隱一重人 都緣昧却從來底 日夜紛紛輥六塵
佛與眾生共一家 了知法性等無差 何緣白日隨他去 特地新栽眼上華
世間只是許多事 更要如之與若何 盡大地人剛不省 前娑婆又後娑婆
兩兔兩丸虛跳躑 象龍千里謾追尋 誰知優鉢曇華種 當處出生無古今
十方世界鐵渾侖 順逆橫開不二門 更向是非中薦取 何妨無佛處稱尊
憎愛是非情易瞥 山河大地跡難[(冰-水+〡)*ㄆ] 故鄉人寄并州剪 拈起虛空也斷頭
十虛圓裹一爿天 這裏何曾異那邊 勿謂去來無管帶 道人行處合如然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九

音釋

(古考切)

(詰戰切責也)

(郎古切進船器似槳而長)

崎嶔

(崎音欹嶔音欽崎嶔山不正貌)

藞苴

(藞力瓦切苴側下切)

(莫結切析竹筠也)

(初覲切)

(許規切毀也)

𩍐

(正作鐙丁鄧切鞍𩍐也)

(呼高切拔去田草也)

[匚@贛]

(音感覆也)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三十

叅學門人北庭臣僧慈寂 上進

偈頌

擬古德十可行

宴坐

竟日巍然萬慮忘 脊梁節節是純鋼 待教七箇蒲團破 却與空生較短長

入室

鏌鎁橫按碧油幢 叱咤神威孰敢當 若是定乾坤好手 到來那肯犯鋒鋩

普請

我扣華鯨汝便來 區區運水及搬柴 為憐逐隊隨羣者 伸手從人覓草鞋

粥飯

兩度煩他展鉢盂 舌頭誰不辨精麤 醍醐毒藥渾休問 粒米還曾齩著無

洗衣

通身脫下笑擡眸 一片雲霞浸碧流 久雨不晴難曬㫰 從教張在屋簷頭

掃地

蕩盡從前垃圾堆 依然滿地是塵埃 等閒和柄都拋却 五葉曇華帚上開

經行

當胷义手去還來 多少闍黎踏破鞋 金地遶旋知幾帀 老僧一步不曾擡

諷經

薩怛他了悉度提 浩浩潮音播口皮 清磬一聲齊側耳 子規啼血染華枝

禮拜

紫金足下寶華壇 多少人來展布單 既自倒時還自起 不知誰覺腦門寒

道話

團團相聚火爐頭 商略溈山水牯牛 一語忽投人拍手 滿天霜月下西樓

示妙上人五首

捩轉面門爺不識 瞠開眼孔佛難親 一條性命先拌却 要做心空及第人
叅禪渾似齩生鐵 齒破脣枯未肯休 力盡忽然和口破 舌頭拖地始風流
三條椽下睡魔窟 七尺單前散亂坑 笑倒憍陳如上座 驢年將會快平生
工夫切勿墮空閒 念念拌身透祖關 一剎那間成斷滅 依前鐵壁又銀山
上人忒殺不留情 和我先師共箇名 何似也吹無孔笛 教他千里外聞聲

寄玄鑑首座四首

妄談般若罪無涯 項上先擔生鐵枷 清淨法身膿滴滴 令人追憶老玄沙
十萬八千家未遠 六根四大病何多 撥開眼裏瞳人看 當體潛消佛與魔
叢林衰替不堪憑 少室兒孫沒路行 肚裏有禪須吐却 莫留毫髮誤平生
山中無路不須來 病足難禁著草鞋 寸步未離言見了 如何真箇到忘懷

無隱

眼見耳聞元不隔 晝明夜暗絕商量 本來成現何多事 切忌當機自覆藏

古田

七佛如來陳佃戶 五千餘卷舊砧基 稻華香熟黃雲老 多少兒孫自不知

偶成十首

簷頭密布蜘蛛網 砌下高堆曲蟮泥 達磨眼睛渾不顧 尋常讀作一聮詩
秋雲片片秋空闊 秋葉沉沉秋雨寒 林下野人難曬㫰 眉毛終日不曾乾
五色花貍與赤斑 南泉拭眼動慈顏 太阿斬斷虛空骨 白血橫流滿雪山
青鞋布襪道人家 兩眼何曾肯著華 飯裏忽逢砂一粒 無端彈破半邊牙
眼前何是復何非 好把龜毛一貫之 撞著燈籠穿不透 是非築殺老闍黎
睡到五更無箇夢 籬根壁底亂𧉨吟 夜來拾得鐵酸餡 撆在牀頭鼠不侵
起引來勾要到官 吏曹磨勘事多端 誰云欵出囚人口 得箇驢兒便喜歡
宿雨洗空三伏暑 曉風吹動一天秋 四時遷謝承誰力 疑殺溈山水牯牛
一種秋砧幾樣聲 為憐深夜最堪聽 老婆腕力無多子 斷續渾如搗不成
掛帳不須尋閉日 出行何用揀良時 了知蚊蚋非他物 家舍途中百事宜

省菴

一聲幽鳥到䆫前 白髮老僧驚晝眠 走下竹牀開兩眼 方知屋外有青天

定叟

為人散亂現威儀 千劫渾如坐片時 白日未曾輕動著 西風吹白兩莖眉

警世廿二首(棗林後集警世格言云古人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故後世可則今取前輩一言片語可為日用常行之助者併悉存之)

多生業累入胞胎 合水和泥與麼來 極目境緣遮道眼 未知何處得忘懷
舉心盡屬輪回業 動念無非生死根 要與太虛無向背 常吞一箇鐵渾侖
聦明盡解諸家語 英俊橫吞四庫書 這箇念頭如未瞥 口開都是費分踈
貧窮致賤富生驕 等是無明火自燒 倐忽報緣顛倒轉 方知一點不相饒
貪榮冒寵日怱怱 行到窮途興轉濃 半點便宜非外得 無端虧殺主人公
逆之則怒順之歡 天下人情沒兩般 肯信順窮還逆至 眼開休把自心瞞
夢眼未開重做夢 青天白日黑漫漫 靈臺幸是無遮蓋 不識何緣轉自瞞
四序循環暖復寒 獼猴深戀六華村 耳聲眼色曾無暇 念念那知是死門
把一片心迷得盡 又於迷處起規模 自纏自縛誇能所 笑倒西天碧眼胡
飢來喫飯冷添衣 三尺之童也共知 一箇話頭明歷歷 如何開眼恣愚癡
口喃喃地說青黃 自謂高才壓當行 話著主人公分上 到頭一點不承當
衰殘忽忽二毛斑 鶴骨雞皮澀又酸 老與病來呈伎倆 笑他皮袋有多般
業緣牽引入娑婆 百歲光隂一剎那 換面改頭無了當 野田添得髑髏多
髑髏未冷氣猶抽 尚把青銅照兩眸 將謂百年多少事 徒增幻海一浮漚
茶傾三奠復三奠 一箇髑髏燒不乾 業識又鑽皮袋去 鐵人聞也骨毛寒
火燒水浸與沙埋 白骨曾經幾度來 早不回光休歇去 又如何要巧安排
三百六十段骨節 東拄西撑竪又橫 不做一回枯得盡 又來行了又來行
男兒不肯受人欺 意氣英豪也大奇 衣底有珠渾不顧 萬般都是喫便宜
一條大路如弦直 開眼人人緫現前 彼此不知緣底事 更無人肯賦歸田
閻羅王是真彌勒 向鑊湯中轉法輪 輥到聖凡情盡處 直教無法可相親
愛網空虛欲海乾 千門萬戶是司南 塵塵與麼相親者 方不謬稱除饉男
生死且無僧與俗 性真那有悟和迷 伽陀寫寄同叅者 杜宇聲乾日又西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三十

音釋

鏌鎁

(鏌音莫鎁音耶鏌鎁劒名)

(陟駕丑亞二切)

(五巧切齧也)

垃圾

(垃郎合切圾悉合切)

(謨官切)

元故天目山佛慈圓照廣慧禪師中峯和尚行錄

禪師諱明本號中峯杭之錢塘人俗姓孫母李氏夢無門開道者持燈籠至其家翌日遂生師神儀挺異具大人相纔離襁褓便跏趺坐能言便歌讚梵唄凡嬉戲必為佛事九歲喪母讀論語孟子未終卷輟學年十五决志出家禮佛然臂誓持五戒日課法華圓覺金剛諸經夜則常行困以首觸柱自警居近靈洞山時登山顛習禪定甫冠閱傳燈錄至菴摩羅女問曼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為甚麼却被生死之所流轉有疑而沙門明山者指師往叅天目高峯和尚妙公高峯孤峻嚴冷不假人辭色一見驩然欲為祝髮師以父命未許高峯曰可舉闍夜多尊者出家因緣喻汝父勿自沉溺未幾誦金剛般若經至荷擔如來處恍然開解由是內外典籍皆達其義趣而師自謂識量依通非悟也時年二十有四實至元丙歲也明年從高峯薙染於師子院又明年受具戒又明年觀流泉有省即詣高峯求證高峯打趂出既而民間訛傳官選童男女師因問曰忽有人來問和尚討童男女時如何高峯曰我但度竹篦子與他師言下洞然徹法源底陸沉眾中人無知者於是高峯書真讚付師曰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且俾叅徒詣師請益眾由此知歸淮僧子證甞問高峯諸弟子優劣高峯曰若初院主等一知半解不道全無如義首座固是根老竹其如七曲八曲惟本維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量也壬辰松江瞿公霆發施田二百七十頃即山之蓮華峯建大覺正等禪寺元貞乙未冬十一月高峯將遷化以大覺屬師師辭推第一座祖雍主之大德丁酉師登皖山遊廬阜至金陵戊結菴廬州弁山學者輻湊師雖拒之而來者愈眾庚子結菴平江鴈蕩眾既夥遂成法席癸卯瞿公堅請師還住大覺師力辭避之時吳興趙公孟頫提舉江淛儒學叩師心要師為說防情復性之旨公後入翰林復遣問金剛般若大意師答以略義一卷公每見師所為文輙手書又畫師像以遺同叅者乙巳師還山廬高峯塔丙午領師子院至大戊申仁宗皇帝在東宮賜號法慧禪師而乞食勾吳因謝院事酉道儀真即船以居庚眾請還山今兵部尚書鄭公雲翼時僉淛西廉訪司事候師餘杭問法師推明經世出世之學以答之詞見語錄辛亥師復船居吳江陳子聦建順心菴請師開山既而渡江擬遊少林至汳隱其名僦城隅土屋以居僧俗爭相瞻禮皆手額曰江南古佛也皇慶壬子結菴廬州六安山江淛省丞相奉書訪問師去之東海州癸丑瞿公霆發以兩淛運使終師還弔其喪公之子時學奉宣政院䟽復請師住大覺師舉首座永泰代泰欲承嗣師師俾泰嗣開先一山萬公蓋以院易嗣其來久矣聞師之風者莫不多之丞相延師私第懇請住持靈隱禪寺師固辭中書平章又請曰師之道德孚於人者愽矣宜順時緣住一剎以恢張佛祖建立之心無多讓也師曰夫住持者須具三種力庶不敗事三種力者一道力二緣力三智力道體也緣智用也有其體而闕其用尚可為之但化權不周事儀不備耳使道體既虧便神異無筭雖緣與智亦奚為哉或體用并闕而冒焉居之曰因曰果寧無慊於中乎某無其實故不敢尸其名平章知師意堅弗敢強師辭以末疾還山中延祐丙辰春上命宣政院使整治釋教距杭期入山候謁師聞避之鎮江丁巳丹陽蔣均建大同菴延師居之戊午眾請還山九月上顧謂近臣曰朕聞天目山中峯和尚道行久矣累欲召之來卿每謂其有疾不可戒道宜褒寵旌異之其賜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并錫金襴袈裟仍勅杭州路優禮外護俾安心禪寂改師子禪院為師子正宗禪寺詔翰林學士承旨趙公孟頫撰碑以賜特贈高峯和尚佛日普明廣濟禪師先是駙馬太尉瀋王王璋遣叅軍洪鑰賫書幣敘弟子禮期請上命南來叅叩未秋九月王奉御香入山謁師草廬咨訣心要請師陞座為眾普說師激揚提唱萬餘言王復求法名別號師名王以勝光號曰真際王因建亭師子巖下以記其事至治壬行宣政院虛徑山席強師主之師貽書院官卒不就結茅中佳山將終焉山北距西峯三十里重溪複澗穿徑崖險捫蘿薜冒豺虎緇白隨禮無虛日師愍其跋涉尋歸草廬十月英宗皇帝特旨降香并賜金襴僧伽梨詔行宣政院官親詣山宣諭恩意時江淛省右平章今丞相答剌罕脫歡公命理問官阿敦偕院官行乞師法語中書叅知政事敬公儼亦甞通書問法其為天子大臣所知遇蓋如此師每斥學者只尚言通不求實悟常曰今之叅禪不靈驗者第一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無常做一件大事第三拌捨積劫以來所習所重不下又不具久遠不退轉身心畢竟病在於何其實不識生死根本故也凡見學者輙問曰汝喚甚麼作生死或者茫然無所加對或者謂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是生死師曰使饒知得去來然所知亦是生死又或指一念忽起是生一念忽滅是死師曰離一念起滅亦生死也是說皆枝葉耳非根本也夫根本者性真圓明本無生滅去來之相良由不覺瞥起妄心迷失本源虛受輪轉以故道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回息蓋根乎迷而本乎妄也當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隂四大至於動不動法皆是生死根本若不曾向真實法中脫然超悟更於悟外別立生涯不存窠臼豈堪向生死岸畔劄脚或纖毫不盡未免復為勝妙境緣惑在那邊起諸異想雖曰曉了其實未然惟有痛以生死大事為重任者死盡偷心方堪湊泊直下儻存毫髮許善惡取捨愛憎斷續之見則枝葉生矣可不慎乎師之激勵後學皆此類癸亥春一日師自敘其出家始末曰六旬幻跡每見禪者作務則曰汝種蔬欲為誰虀耶汝負舂欲為誰炊耶師蓋有去世意至六月十五日折簡大用上座曰幻菴向秋决作離散計繼書屬門人幻者朝死夕化骨便送歸三塔若停龕祭奠諷經入祠做忌一切佛事不許徇世禮也復條示師子寺惟以放下節儉克究初心慎守開山明訓令法久住之意又遺誡門人其略曰佛法無汝會處生死無汝脫處汝喚甚麼作佛法任以百千聦明一一把他三乘十二分教千七百則陳爛葛藤百氏諸子從頭註解得盛水不漏緫是門外打之遶說時似悟對境還迷此事向道無汝會處汝轉要會轉不相應莫見與麼說便擬別生知解直饒向千人萬人拶不入處別有生機緫不出箇要會底妄念惟具大信根叩躬下真叅實悟乃能荷負若作荷負想依舊沒交涉當知眾生結習濃厚無汝柰何處汝若無力處眾只全身放下向半間草屋冷淡枯寂匄食鶉衣且圖自度亦免犯人苗稼作無慚人所以道佛法無汝會處生死無汝脫處既會不得又脫不得但向不得處一捱捱住亦莫問三十年二十年忽向不得處驀爾拶透始信余言不相誣矣越十日師示疾有來省者師曰幻住菴上漏旁穿籬坍壁倒不可久住也語笑如平時學者強師服藥師謝之曰青天白日曲徇人情耶揮去僧有告歸吳門者師曰何不過了八月十五日去至十三日手書遺別外護仍寫偈遺別法屬故舊十四日蚤作復寫偈辭眾曰我有一句分付大眾更問如何無本可據置筆安坐而逝停龕三日身體溫輭顏貌不少變有禪者乞剪爪髮供養誤傷指端血津津出如生時道俗數千人奉全身塔於寺西之望江石先是其年春涸凍山中大木皆摧折若世所謂木稼者識者異之至於歿之日白虹貫於山之顛師生宋景定四年歲癸亥十一月二日世壽六十有一僧臘三十有七初侍高峯于死關日作夜坐脅不沾席勵精勤苦諮訣無怠逾十年親承記莂退而藏晦以住山交聘避走南北所過輙成寶坊俗率自化海內學者望風信慕識與不識皆尊之曰大和尚家繪像而敬事焉其來瞻禮絡繹載道祁寒暑雨逮無虛日每填溢山寺至無以容其道德所被上自天子萬里延慕屢欲召至闕庭而卒莫之能致也王公大人北面事師而鄉道者傾動一世下逮屠沽負販優伶工伎廝輿暴悍之徒師一真慈相與隨宜說法未甞以高下貴賤而尊易諂瀆之也得師半偈不啻重寶或藏師所薙髮輙產舍利有疑謗者一接言容無不遷善為師外護遠至西域北庭東夷南詔接踵來見南詔沙門素閑教觀東來問法寔自玄鑑始鑑甞於師言下有省繼而普福等五比丘畫師像南歸至中慶城四眾迎像入城異光從像燭天萬目仰觀翹勤傾信由是興立禪宗奉師為南詔第一祖師之法量汪洋辯才無礙至於悲願誘掖諄諄誨諭戶屨日滿一無倦容故登師之門者如泛重溟不測涯涘如飲醇酎不覺醉悅及其勘辨學徒决擇心法無假借慎許可凜凜然如秋霜烈日嚴不少貸其為文信筆萬言了不經意而其辭必歸於警昏聵明宗旨闢義解顯正悟極於第一義諦而後若夫立身唱道每視古德前言往行或有缺漏輙為歎息而師之行事則不蹈其失墜也故師之立言示訓非其素履而躬踐者則終其身不言也至於退恬逃名根于天性清苦自持尤矜細行大覺師子二寺由師克成及奉勑撰碑師不惟不肯涉分寸功并其名字亦不肯與於其間也隨所寓草創菴廬皆曰幻住又因以自號焉嘗隆暑病渴膚腠汗腐有遺細葛褻衣者受之終不衣也遊淮汳井汲艱遠遂終身不復頮浴聞說人過失則俯首不答凡傳記語涉攻訐毀訾則掩卷不觀僧有臥疾者則濟以湯藥而䇿其進道僧有省親者則施以財法而勉其孝養師嘗撰楞嚴徵心辯見或問一卷信心銘闢義解一卷山房夜話一卷幻住家訓一卷擬寒山詩一百首緫題曰一華五葉復撰金剛般若略義一卷別傳覺心一卷東語西話一卷門人集師遺文曰東語西話續集二卷語錄十卷別錄十卷並傳于世師之自序略曰余初心出家志在草衣垢面習頭陀行以冒服田衣抱愧沒齒平昔懶退非矯世絕俗蓋以文字則失於學問叅究則闕於悟明尋常為好事者之所稱道蓋報緣之偶然耳於戲師乘大悲願力為法檀度觀時適宜隨機應物如摩尼珠無有定色為未證得謂證得者說我無悟由為求名聞利養者韜晦巖谷為毀犯律儀者演毗尼法為滯前塵而溺多聞者闢知見海導以正悟為圓機者直示向上師皆以身先之而不事夫空言也然一心平等冺絕去來不留联跡槩非常情所得而窺測也每念師出處言行或承之於家訓或見之於行事或徵諸老宿或質諸遺文謹敘次而錄之然猶以景像求師者也其不可以景像求者又烏得而盡紀也耶泰定元年八月甲子法弟比丘祖順錄(祖順字逆流嗣法於師後住天目山函宗寺)

大元勑賜智覺禪師法雲塔銘

奎章閣學士院侍書學士翰林直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經筵官臣虞集奉勑撰

天目之山有師子巖高峯妙禪師居之設死關以辨決叅學之士望崖而退者眾矣得一人曰本公是為中峯和尚師生有異徵為童兒嬉戲必為佛事稍長閱經教然指臂求佛甚切晝夜彌勵困則首觸柱以自儆期必得乃及入死關密叩心要誦金剛經至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恍然開解而師自謂所證未極勵精勤苦諮訣無怠及觀流泉乃大發明師亦閟而不聞自是說法示人縱橫該貫如千江一源奔注放溢莫之能禦累千百言應問無礙隨其根器廣為策勵世推以為大辯焉高峯將戢化權遂書真讚屬諸師云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其授受不虛若此著書五篇曰山房夜話曰擬寒山詩曰楞嚴徵心辯見或問曰信心銘闢義解曰幻住家訓名曰一華五葉集復著金剛般若略義一卷別傳覺心一卷東語西話三卷語錄十卷別錄十卷盛傳于世仁宗皇帝聞而聘之不至製金紋伽梨衣賜之號之曰佛慈圓照廣慧禪師賜師子院名曰正宗禪寺英宗皇帝亦封香製衣即所居而修敬焉駙馬太尉瀋王王璋甞使人從師問法意以為未足請於上親往見之既見搆亭巖前曰真際表得法也三藏法師沙津愛護持必刺牙室利遊方時亦嘗從師叅詰翰林學士承旨趙公孟頫每受師書必焚香望拜與師書必自稱弟子行省丞相別不花行宣政院使張閭諸達官尤加敬服每徑山靈隱虛席必以待師師固不受乃轉運使瞿霆發以大覺寺奉師亦不受師踰淛絕江渡淮泝汳至浮舟以居而避去之從之者如雲北極龍漠東涉三韓西域南詔之人遠出萬里之外莫不至焉所至結菴一名曰幻住信施金幣重寶交至一視之邈如也師相好魁碩見者讚歎皆畫像事之南詔人有奉其像歸者夜出神光燭天其土感悅遂篤信禪宗云時人為之語曰師乘大悲願力為法檀度觀時適宜隨機應物多諸方便如摩尼珠無有定色為未證得謂證得者說我無悟由為求名聞利養者韜晦巖谷為毀犯律儀者演毗尼法為妄認法塵以資狂解者導以正悟為圓機者直示向上師皆以身先之而不事夫空言也而師方自以為文字失於學問叅究闕於悟明尋常為好事者所稱蓋報緣之偶然耳翩然為退休之計噫師之高邁過人遠甚而謙抑如此所以為不可及也師諱明本宋景定癸亥歲生錢塘姓孫氏年六十一僧臘三十七大元至治癸亥八月十四日化於其山東岡之草廬有訣別書偈誡門人勿行世俗禮而門人及遠近來弔者哭師哀甚聲動山谷遂奉全身葬于西岡之上而塔焉後七年天曆巳正月甲子聖天子使翰林學士承旨領國子監事阿隣帖睦耳召臣集至便殿命之若曰其賜與塔名而汝集為之銘俾其門人善達密的理刻之山中臣集再拜而言曰國家崇尚佛乘至矣而近日禪學之弊以覺識依通為悟明以穿鑿機緣傳授為叅學以險怪奇語為提唱以破壞律儀為解脫以交結貴達夤緣據位為出世方便惟和尚傳佛心宗卓絕不倚弘闡玄猷痛斥禪病以救末法其高識遠見淳德實行法量汪洋辯才無礙東南一人而曰智覺禪師塔曰法雲銘曰

巍巍楞伽
上極無際
大雄善喻
著無上義
達磨之東
憂言多窮
獨此不遺
曰心之宗
是故妙師
高蹈天目
右海左江
以表遐矚
師子巖巖
置死為關
孰當吾鋒
有造無還
惟幻住叟
登中據最
示則絕學
無依無外
千偈翻瀾
夫豈好言
昏蒙錮深
抉提孔艱
如彼淫疾
勝邪並受
有大醫王
為出一手
焫砭塗摩
擣嚼鍊烹
紛然百為
因病以生
疾除醫
言亦如是
得本不迷
何有一字
悲願深弘
智覺所惇
受職度人
鬱乎法雲
法雲彌天
有䕃斯溥
恊于皇風
永填終古

天曆二年八月 日師子正宗禪寺當代住持臣僧了義建

大元普應國師道行碑

集賢直學士太中大夫兼經筵官兼國子祭酒宋本製文

禪自少林指心單傳十一傳而為臨濟玄玄十七傳而為雪巖欽欽當宋之季而其道明濬光潔嗣其法者夥矣而獨得一人焉曰高峯妙公妙於欽諸子得法最先而其道最為卓絕後登天目之西峯見其山高林深便卓錫巖石下書石作死關而居之閱暑寒十七年不跬步出關外方是時尊教抑禪欽由江右召至錢塘授密戒妙方遺世孑立身巢巖扄目瞪雲漢何止空四海於一睫也哉其大弟子得兩人焉一曰斷崖義公一曰中峯本公義嗇其用以推揖于本公故公獨以其道為東南末法倡公示寂之十二年當元統二年天子賜號普應國師仍以師所著書曰天目中峯和尚廣錄三十卷賜之入藏勑詞臣序於書之首其徒狀事礱石請於余曰吾師身栖巖谷名聞廟朝仁宗皇帝嘗製衣降詔一再遣使入山致禮賜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其受業師子院改陞師子正宗禪寺勑翰林學士承旨吳興趙公撰碑以賜英宗繼明寵賚如之逮文宗臨御師入寂賜智覺禪師塔曰法雲之塔塔之銘詩并序文今奎章閣侍書學士青城虞公奉勑譔恩言寵數可謂至矣然吾大僧自唐以來有封國師者降及五季亦有尊之為其一國之師者至於宋有區域幾四百祀僧之顯者班班輩出然未有尊封國師者今吾師遭遇聖明遂膺曠典自非緫其實如唐名僧道行碑則將何以章殊恩顯異數敢叩首以請余謂名公卿其歿則有碑蓋因公室禮得用碑以葬子孫因宜而不去遂以銘其德行焉今大沙門尊封國師其葬雖無竁穴而其名行勒之金石孰曰不宜謹按行錄師諱明本錢塘人姓孫氏母娠師時夢無門開道者寄籠燈其家而生師師生有至性既不好弄而好歌梵唄結趺坐年十五輙然臂持戒誓鄉空寂因而閱傳燈錄有疑志在叅訣遂登死關妙髮長不薙衣弊不易孤峭嚴冷未嘗一啟齒而笑亦未嘗親為其徒剃落獨見師便驩然欲為祝髮蓋知為大器焉父之誦金剛經恍若開解者師自謂識量依通雖於義趣無不貫解然非悟也而薙染給侍死關天目於東南諸山最高寒廩粟屋材非飛輓不能至其上師晝服力役夜事禪定十年脅膚不沾席後於妙言下機旨洞契妙以其克肖書偈付之俾眾歸之師益自晦未嘗肯以師道自任也然而玉在山珠在淵其光氣自不可掩况審之以諮訣重之以記莂哉至元間松江瞿霆發施田建寺於蓮華峯號大覺正等禪寺妙將遷化以寺屬師師辭師每謂住持者必無上大道其力可以開明人天夙植福緣其力可以䕃結徒眾明智通變其力可以酬酢事宜故凡住持必道為之體而緣與智為之用有其體而缺其用雖或化權不周事儀不備猶之可也使無其體而徒倚其用則雖處眾而眾歸制事而事宜亦不足言矣况三者併缺而冒焉尸之者其於因果能無懼乎於是五山缺主席宰相大臣拜致書幣屢以為請師皆力辭至於窮崖孤洲草栖浪宿屏遯其跡而避去之然而四方學者北殫龍漠南極六詔西連身毒東窮[木*(十/田/寸)]桑裹粮躡屩萬里犇走而輻湊赴師者逮無虛日南詔僧玄鑑素明教觀辯博英發每曰吾聞大唐有禪宗使審是耶吾將從其學使或未當吾將易其宗旨而俾趨教觀由其國來一聞師言便悟昔非洞法源底方圖歸以唱道而歿于中吳鑑之徒畫師像歸國像出神光燭天南詔遂易教為禪奉師為禪宗第一祖至治三年春天目山木稼其徒之老異之秋八月癸酉師遂入寂即山之西岡塔其全身未歿前一日遺別其外護并法屬一一皆師手書歿之日白虹貫山師於是世壽六十一僧臘三十有七年矣余嘗使江南聞師所至四眾傾慕香茗金幣拜禮供養悉成寶坊而師一衲一單未嘗屬目人念其豐肌暑月腠腐奉葛衣以紲袢者師一不以近其體他可知師雖屢辭名山以自放於山林江海解縢屩脫包笠在處結茅以居一皆名曰幻住蒲團禪板晝作夜禪規程條章井井森列儀榘慎嚴如臨千眾至於激揚提唱機用翕霍嬰之者膽喪聞之者意消而其大致則深惟世降道離諸方禪者裨販佛祖為可痛心每謂其教傳佛心宗單提直指惡有所謂授受哉惡有所謂言語依解哉故師於其教法欲救其弊而藥其病師皆以身先之故師之於物洪纖高下緩急後先拒之而不遺應之而不攜人徒見其發於悲願真誠而不知其一一以身教而匪事夫空言也以故當世公卿大夫器識如敬君威卿清慎如鄭君鵬南才藝如趙君子昂一聞師之道固知敬及接師言容無不歆慕終其身江淛丞相脫驩公最號嚴重讀師法語便袵望拜高麗瀋王以天屬懿親萬里函香登山拜禮起謂人曰吾閱人多矣未有如師福德最勝者獲師開示涕淚感發於戲師躬以究其道豈有毫髮于世意哉然而其名不行而至其道不言而信自非行解相應聲實一致𠃔克當于師之位永久益章而弗昧者抑亦何以致此哉廼為銘詩傳之其徒昭示不朽若師所著書其目見塔銘茲不書詩曰

天目於山擅弘賁
兩峯高盤帝青雲
孤禪行坐虎豹羣
延敵死關駐孤軍
神機觸著身火焚
濯以甘露洗垢氛
有幻一人奪鼓旗
正令一下千騶馳
定目不睹轅門麾
摩尼寶王燄輪持
如日始出榑桑枝
光雲照耀千須彌
崩騰輳赴無中邊
百舍重趼走莫前
來者駴汗命髮懸
幻以鑪錘烹金鉛
其出躍治流炎煙
不缺則折非龍泉
廼復煆擣而煉烹
爰肉爾骨死以生
醍醐上味投寶缾
蘂香珠幢帝網纓
一一芬馥而光明
問師何由執神樞
一切入一亦無餘
隂裨國程鞏皇圖
天子南面味道腴
五朝恩光鬱扶輿
號尊國師章異恩
賜書入藏開蒙昏
揭若日月行崐崘
又如大海涵乾坤
俾人盡證毗耶門
正宗的的萬子孫
億劫師言永長存

謝降賜中峯和尚廣錄入藏并封號國師表

皇帝福廕裏大普慶寺臣僧善達密的理誠惶誠恐昧死謹言臣善達密的理昨於元統二年正月初十日不懼天誅以臣先師天目中峯和尚明本廣錄三十卷進呈乞賜入大藏與經律論並傳廿六日欽奉聖旨頒降廣錄但有藏經印板去處刊板入藏流通詔文林郎藝文監丞叅檢校書籍事臣揭傒斯序於其書之首仍賜臣先師明本號曰普應國師欽此臣中謝伏聞道匪言傳况一佛心宗之旨理由事顯非百家世諦之譚明大用於機先振玄猷於語下伏念臣先師明本身栖巖谷言滿寰區當禪林搖落之秋孰為依芘住覺海圓明之域獨任流通故其徒雖默默真叅而其道必言言後闡於是以廣長舌樹光明幢攪江海作醍醐飲者量足奏風水為韶濩聞者意消師子絃響絕眾音摩尼珠體非一色蓋以力扶其宗教豈圖上達於宸聦蒙乙覽之清光加國師之殊號復頒朝旨賜列藏函寵燁山林恩融泉壤此蓋欽遇皇帝陛下道隆聖統心契覺皇蘿圖似黃金輪常持四天下沙界如寶珠網交現重光中世昌釋子之正宗日効封人之三祝臣無任瞻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以聞臣善達密的理誠惶誠恐昧死謹言

元統二年六月 日大普慶寺臣僧善達密的理上表

校訛

  • (七十三葉十九行)廬州(南作湖州)
  • (七十四葉第五行)(誤作巳今改正)
  • (七十五葉第六行)(誤作未從南改正)

音釋

(音貪)

(侯肝切性勇急也)

(直又切醇酒也)

(呼內切滌也)

(蔣氏切譏也)

(古慕切久固也)

(樞絹切穿土為壙也)

(武遠切引車也)

身毒

(身音捐毒音篤身毒西域國名)

榑桑

(榑附俱切榑桑神木日所出處)

(音脚草履也)

(私列切繫也徒登切纏膊腸斜幅也)

(居羽切與矩同)

施[朁-日+貝]姓氏

比丘明得 方義(各一兩) 宗禮(四錢) 真觀(三錢) 戒基 圓亮 善果 文曉 明錦 寂澄 明浩 真見 如心 真祚 永堂 真鑑 海蜃 廣遠 如蓮 明吉 如遐 真聞 本清 真性 戒淳 智通 如愷 明淨 如實 真慈 明倫 真見 真淨 性龍 如燈 方崑 如泉 寶巖 明慎 如慧(各二錢) 方堂 正承 長明 惠旵 寂經 慧清 天台僧(各一錢)

宰官陸光祖(一兩) 包檉芳(十兩)

善男子張守約(四錢) 周禎 周之琦 周 祖 周 祝 周 祇 董世維 張遺安 陳如澄 胡文宗 呂應律 潘海會 湯如惠 張得濟 王真志 徐季明 淩明心 徐守仁 徐守義 徐守禮 徐守智 王在德 馮真麒 馮真麟 董大本 孟 昌 鄒 武 金俊(各二錢) 方象坤 張明秀 孫宗宥 閔名山 姚如名 沈圓剛 曹鋌 宋浦 王在邦 沈可賢 王鑾(各錢)

僧俗法名(久失辨別列于此) 明惠 如覺 能智 圓秀 證訛 真常 圓仁 真乘 皎然 海聚 守堅 明常 守成 普清 性德 寂潮 惟昇 寂德 海霞 性定 海賢(各二錢) 恒心 惟乹 方峴(各一錢) 沈義

比丘尼如住(一兩)

善女人孫氏(一兩) 呂氏(二錢五分) 真觀 惟龍 妙戒 海音 明巖 戒淳 妙常 性龍 妙通 顧氏 屈氏 顧氏 王氏 顧氏 方氏 周氏 張氏 嚴氏 任氏 沈氏 邵氏 孫氏 湯氏 施氏 馮氏 潘氏 張氏(各二錢) 計如曉 陸氏 周氏 沈氏 吳氏 沈氏 韋氏 董海會 歸氏 官姐(各一錢) 如憇(八分) 明勤(四分)

上施銀共肆拾兩有奇適善女人真潔願圓成勝果遂得梓行不復他募伏願大眾三世業空一乘果熟人人不違本願處處普徧法雲北丘明覺募施併識


CBETA 贊助資訊 (http://www.cbeta.org/donation/index.php)

自 2001 年 2 月 1 日起,CBETA 帳務由「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承辦,並成立「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CBETA 專戶,所有捐款至 CBETA 專戶皆為專款專用,歡迎各界捐款贊助。

您的捐款本協會皆會開立收據,此收據可在年度中申報個人或企業的綜合所得稅減免。感恩諸位大德的善心善行,以及您為佛典電子化所做的一切貢獻。


信用卡線上捐款

本線上捐款與聯合信用卡中心合作,資料傳送採用 SSL (Secure Socket Layer) 傳輸加密,讓您能夠安全安心地進行線上捐款動作。

前往捐款


信用卡 (單次 / 定期定額) 捐款

本授權書可提供單次捐款或定期定額捐款之用途。
請於下載並填妥捐款授權書後,請傳真至 02-2383-0649 ,並請來電 02-2383-2182 確認。
或掛號寄至 10044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77 號 8 樓 R812 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收。

請在此下載 授權書 (MS Word 格式)


劃撥捐款

郵政劃撥帳號:19538811
戶名: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欲指定特殊用途者,請特別註明,我們會專款專用。


線上信用卡 / PayPal 捐款

PayPal 是一個跨國線上付款機制的公司,CBETA 引用其服務,提供網友能在線上使用信用卡或 PayPal 帳戶贊助 CBETA 。

PayPal is an online system of a global payment solution.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project.

相關收據開立事宜,由於付款幣別為美元,我們除了會依您所贊助之美元金額開立收據外,另我們會依捐款當日公告匯率開立台幣收據,此收據為國內正式合法報稅憑證。

Since the donation made is in US currency, hence all the receipts will be issued in the US dollars consequently. However for the domestic donators, a Chinese official receipt will also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rate for the purpose of tax deduction.

線上信用卡 / PayPal 贊助


支票捐款

支票抬頭請填寫「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CBETA is part of Seeland Educational projects, any donation (ex- cheques, remittance, etc.,) please entitle to "The Seel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本經典下載自「淨念書院http://jnbooks.cn/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六祖壇經箋註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