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曇心論卷第四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遠於廬山譯
阿毘曇心論卷第四
此吾今當說 宜應善心聽
欲界十居止 色界說十七
無色中有四 三有亦復然
無色亦如是 慧知諸識住
諸有漏四陰 是說四識住
是名說有枝 眾生一切生
彼是次第立 受於生死中
過去及未來 處中說於八
亦色中間知 是界說生本
若有因是習 苦盡謂之滅
彼為二事故 見著則知微
第三在六地 二俱依未來
從法行諸法 無煩惱速想
根本禪地中 知假名樂想
小及難得故 餘皆是苦想
清淨無垢信 聖戒及決定
若知於生死 是說名知見
慧分別當知 求得諸功德
金剛喻四禪 是名為漏盡
佛說如意足 亦現正意斷
彼亦是意止 四聖種亦然
謂有恩力生 彼聖之所說
護思惟戒定 是法謂道品
見道思惟道 佛說三十七
三四三十五 中間禪亦然
第一說一切 三空三十一
最上二十一 欲界二十二
識思及更樂 是食謂有漏
無願有十行 二行是空定
聖行中四行 說是無想定
三見性所有 捨見正見說
非實而見實 是二見及智
受邊說此見 依斷滅有常
建立諸誹謗 因依於二邊
若有事轉行 是正見應斷
是根生死依 聖人之所說
從痛諸煩惱 信首依清淨
九根謂無漏 是三依於道
諸心數者十 一心慧所說
十三中是報 見實者分別
欲中有報相 亦六及上一
死時漸漸滅 善捨各增五
三微妙不斷 謂餘思惟斷
受一切諸法 是謂意識界
未知智為七 他心境界三
有漏智有十 因果境界六
解脫智一法 道二謂餘九
一切遍是種 隨在於彼類
二界應當知 一界亦復然
識智及諸使 分別此三門
於上眾雜義 今略說善聽
有緣亦相應 有行或與依
心及心數法 是同一義說
從緣生亦因 有因及有為
說處有道路 有果應當知
有惡亦隱沒 穢污下賤黑
善有為及習 亦復名修學
句身味名身 命根與法得
凡夫性所有 及諸法四相
非色不相應 說是有為行
二在色當知 一在無色地
有漏無漏五 其餘定有漏
凡夫流諸界 離欲時滅盡
不具以不生 此滅非是明
二因及一緣 一向已生說
有愛有五種 無有獨一相
穢污心得十 正覺之所說
善心中得六 無記即無記
相應於諸法 是說謂為他
緣中解於縛 大仙人所說
興起清淨信 修習於二世
一切心數法 說是心共行
此相及餘法 作亦應當知
慧者說是定
說有十九根 謂成就極多
少成就極八 曉了根所說
增有對無明 處中明更樂
聖道俱有二 能興起成果
諸智在苦因 此忍修於厭
滅欲得無欲 說普在四中
不由此致勝 能決定者答
有為淨善法 得已而不修
解脫時離惡 願答已必定
清淨初禪中 獲得墮衰退
是法亦有緣 聖者不見緣
不離從於意 此亦是彼果
諸煩惱從彼 非如無漏見
而不斷煩惱 謂此無垢盡
不離欲非退 不依於見道
不捨彼不得 若能知者答
阿毘曇心論卷第四
契經品第八
已說定品契經品今當說。
一切智所說 契經微妙義此吾今當說 宜應善心聽
欲界十居止 色界說十七
無色中有四 三有亦復然
欲界十居止者。此欲界十居止。地獄畜生餓鬼人。六欲天。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兜師哆。化樂。他化自在。是眾生起欲想。此處所中若可得物盡望婬欲所有。是以說欲界。問色界云何。答色界說十七。色界說十七者。居梵身梵富樓光。少光無量光光曜。少淨無量淨遍淨。無罣礙受福果實。無想眾生不煩不熱善見善現色究竟。此處所不起欲想。但成極妙色。非男非女形是故色界。無色中有四者。無色界四。居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處所無色彼離色欲。是以說無色界。問世尊說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此云何。答三有亦復然謂前三界分別即是三有。問如世尊所說七識住。是云何。答。
善趣是欲界 及色界三地無色亦如是 慧知諸識住
此欲界中若趣善數。如人及六欲天。色界前三地無色前三地。初禪地上。二禪地三二禪地上。三禪地三三禪地上。四禪地九。於中前三地及無色前三地。是說七識住。何以故。不壞識故惡趣中苦痛壞故。不得立識住。第四禪無想定壞故。亦不得立識住。非想非非想處。滅盡定壞故。不得立識住。是故不說。
第一有無想 眾生居說九諸有漏四陰 是說四識住
第一有無想眾生居說九者。此七識住及無想眾生非想非非想處。是說九眾生居。於中眾生居止是故說眾生居。諸有漏四陰是說四識住者。有漏色痛想行。若識相續有此伴。是故說識住。問世尊說十二枝緣起。此亦應當說相。答。
諸煩惱及業 有體漸漸生是名說有枝 眾生一切生
彼是次第立 受於生死中
過去及未來 處中說於八
彼有枝次第立。於中前生時一切煩惱。共有及伴說無明。由此故造業。業造果是行。彼生種心是識。彼共生四陰相續是名色。於中所依眼為首。諸根是六入。根境界心和合是更樂。更樂所生受是痛。痛所著是愛。痛具所煩勞是受。彼所勞造業是有。於中更受果是生彼生中無量起災患是老死。如是此有枝一切生中。二攝過去世。二未來。八現在生中攝。問世尊說六界此云何。答。
諸大謂有四 及與有漏識亦色中間知 是界說生本
諸大謂有四及與有漏識亦色中間知者。四大地水火風有漏識及色中間可知。謂眼所受此六法說界。問以何等故於眾多法中說六界。答是界說生本。是六法生死之本。此中有士夫想。於中身地所生。水所潤火成熟除爛腐臭。風所起。空中間飲食。由風行出入識所立。此中起士夫想。是生死性故說界。問世尊說四聖諦此相云何。答。
諸行若有果 有漏是說苦若有因是習 苦盡謂之滅
諸行若有果有漏是說苦者。一切有漏從行因中生。亦作一切苦患。是故一切行說苦諦。若有因是習者。一切有漏行他因。是以一切行說習諦。如一女亦說母亦說女前後故。如是有漏行亦說苦諦亦說習諦。已生當生故。苦盡謂之滅者。一切有漏行滅休息止謂之滅諦。
若有無漏行 是說為道諦彼為二事故 見著則知微
若有無漏行是說為道諦者。一切無漏行說道諦。何以故。休息苦時盡是具故。問何以故說諦。答彼為二事故。二事說諦。自相真實非顛倒。及見彼得非顛倒意。問如前因後果。以何等故。世尊前說果後說因。答見著則知微。聖諦雖有前習後苦。先修道後得滅。但應前見苦諦後見習諦。如是應先見滅諦後見道諦。何以故。苦麁習細滅麁道細。是故世尊先說苦諦後說習諦。先說滅諦後說道諦。問世尊說四聖沙門果此幾種。答。
聖果有六種 最勝在九地第三在六地 二俱依未來
聖果有六種者。六種四沙門果無漏五陰及數緣滅。問四沙門果何地所攝。答最勝在九地。最勝是無著果。是九地所攝。根本四禪三無色未來及中間。第三在六地者。不還果六地所攝。具足四禪未來及中。非無色以無法智故。二俱依未來者。須陀洹果及斯陀含未來禪所攝。以未離欲故。問世尊說四道。苦非速通苦速通樂不速通樂速通此何相。答。
從信行諸法 無煩惱遲想從法行諸法 無煩惱速想
根本禪地中 知假名樂想
小及難得故 餘皆是苦想
根本禪地中知假名樂想者。根本四禪中利根及鈍根法說樂道。何以故。止觀導等故及樂行故。小及難得故餘皆是苦想者。餘地攝無漏是苦想。所以者何。以小故。未來禪中間禪止道小。無色中觀小。是故極苦一向難得及小故說苦。問世尊說四不壞淨。於佛不壞淨。於法僧聖戒不壞淨此云何。答。
自覺聲聞法 解脫亦餘因清淨無垢信 聖戒及決定
自覺聲聞法解脫亦餘因清淨無垢信者。自覺是佛。彼佛無著果所攝。無學功德是佛法。於此法若無漏信。是說於佛不壞淨。已取正證聲聞。彼學無學功德是說聲聞法。於此法若無漏信。是說於僧不壞淨。涅槃中無漏信及餘有為法。如苦諦習諦信。菩薩無漏功德信。學無學辟支佛法信。是說於法不壞淨。聖戒者無漏戒。是說於戒不壞淨。問以何等故不壞淨。一向無漏非有漏。答及決定此是決定。從正見中生故。無漏信無漏戒定無漏。有漏信者為不信所壞。有漏戒者為非戒所壞。是以不決定。無漏不壞至後生是以決定。故不壞淨一向無漏。問世尊說修定有四。有修定於現法中得樂居。有修定得知見。有修定分別慧。有修定得漏盡。此何相。答。
初禪若有善 說現法是樂若知於生死 是說名知見
慧分別當知 求得諸功德
金剛喻四禪 是名為漏盡
慧分別當知求得諸功德者。方便生功德名欲界戒。聞思修功德一切色無色界善法。一切無漏有為法。是一切修定分別慧。金剛喻四禪是名為漏盡者。金剛喻名最後學心共相應。共有第四禪所攝。是說修定漏盡。何義此如來自已說。問世尊說四如意足四正斷四意止。彼亦應當說相。答。
善有為諸法 求方便等起佛說如意足 亦現正意斷
彼亦是意止 四聖種亦然
謂有恩力生 彼聖之所說
彼亦是意止者。即此法亦說意止。問世尊說四聖種此云何。答四聖種亦然。即此法亦說四聖種。問何以故。此一切功德。說意止正斷如意足聖種。答謂有恩力生。彼聖之所說。此諸法謂定恩力生由定住。是故說如意足。精進恩力生故說正斷。念恩力生故說意止。少欲知足恩力生故說聖種。已共分別道品。自相今當說。
淨信精進念 喜慧及倚覺護思惟戒定 是法謂道品
此十法說道品非餘。於中信是信根信力精進是四正斷。精進根精進力精進覺枝正方便。念是念根念力念覺枝正念。喜是喜覺枝。慧是四意止慧根慧力。擇法覺枝正見。倚是倚覺枝。護是護覺枝。思惟是正志。戒是正語正業正命。定是四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覺枝正定。問何以此法如是多種分別。答。
處方便一意 濡鈍及利根見道思惟道 佛說三十七
處者。正念立緣中故說意止。方便者。正方便故說正斷。一意者。立一意故說如意足。濡鈍意得故說根。利根者。利根意得故說力。見道者。見道得故說道支。思惟道者。思惟道得故說覺支。是謂分別事故。佛說三十七。此十法事故佛說三十七。問此道品何地所攝。答。
禪第二未來 是說三十六三四三十五 中間禪亦然
第一說一切 三空三十一
最上二十一 欲界二十二
第一說一切者。初禪具有三十七。三空三十一者。三空中有三十一。喜正志正語正業正命身意止彼中無餘有。最上二十一者。非想非非想處。無七覺八道及身意止。欲界二十二者。除覺枝道枝餘有。問世尊說四食揣食更樂食意思食識食。是何想。答。
諸食中揣食 是欲界三種識思及更樂 是食謂有漏
無願有十行 二行是空定
聖行中四行 說是無想定
無願有十行者。無願三摩提行十行。無常行苦行習諦四行道諦四行。二行是空定者。空三摩提二行空及無我行。聖行中四行說是無想定者。無想三摩提滅諦四行。問世尊說四顛倒。於無常有常想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苦有樂想不淨有淨想非我有我想。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此何見斷為何性。答。
曉了見苦斷 四種是顛倒三見性所有 捨見正見說
曉了見苦斷四種是顛倒者。一切四顛倒見苦斷以行苦處故。三見性所有捨見正見說者。顛倒是見性三見中最上即是說顛倒。身見是說我見我是我見故。邊見見有常及斷。見盜不淨見淨彼一切行苦處。及見性所有心想見作亂故。說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但非性顛倒。問世尊說多見六十二首。是何見所攝。答一切見是五見所攝。身見為首。問云何知。答。
誹謗於真實 此說為邪見非實而見實 是二見及智
誹謗於真實此說為邪見者。謂見誹謗真實法無。此如說無施無齊無說。如是一切說邪見。非實而見實是二見及智者。五陰中不真實我見。我觀有是實見說身見。非真實樂淨觀有樂淨。是見見盜及餘邪智思惟所斷。如夜有見。謂是賊。如竪木人像。
淨見謂戒盜 是非因見因受邊說此見 依斷滅有常
建立諸誹謗 因依於二邊
若有事轉行 是正見應斷
建立諸誹謗者。說邪見。彼若誹謗苦是見苦斷。若誹謗習是見習斷。若誹謗滅是見滅斷。若誹謗道是見道斷。身見建立於苦我是我是見苦斷。見盜建立苦為樂是見苦斷。若習是見習斷。若滅是見滅斷。不受正法是故見滅斷道亦復然。戒盜若行有漏處是見苦斷。若行無漏處是見道斷。見斷滅計常是亦見苦斷。現五陰受斷滅計常非不現。此中分別一切諸見。問世尊說二十二根。此云何。答。
諸界在於內 身三及命根是根生死依 聖人之所說
從痛諸煩惱 信首依清淨
九根謂無漏 是三依於道
從痛諸煩惱者。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護根。是諸痛從此諸煩惱故說根。信首依清淨者。信根精進念定慧根。依此解脫故說根。九根謂無漏是三依於道者。信首五根三痛及意根。是若無漏依道故說根。謂從信行法行道所攝是未知根。謂思惟道所攝是已知根。謂無學道所攝是無知根。問此中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答。
欲界四善八 色種性有七諸心數者十 一心慧所說
欲界四者男根女根苦根憂根。是一向欲界繫。餘如界品說。善八者。信首五根及三無漏。色種性有七者。色根有七五色根男根女根餘者非色。問幾性心幾性心數幾非性心非性心數。答諸心數者。十信首五根及五痛。一心慧所說者。意根是餘根非性心非性心數。問幾有報幾無報。答。
一及十有報 是慧之所說十三中是報 見實者分別
一者憂根一定有報。一向善不善故。現在方便起是不從報生。非威儀非工巧。是以非無記故一向有報。及十有報是慧之所說者。信首五根謂有漏是有報。謂無漏是無報。意根及三痛謂無記及無漏是無報。餘善不善是有報。苦根謂無記是無報餘有報。問幾是報幾非是報。答十三中是報。見實者分別十三根中。或性是報或非色根。七命根意根及四痛無記法者。善不善中生故報。問生時幾根最初得報。答。
二或六七八 謂初時可得欲中有報相 亦六及上一
二或六七八謂初時可得者。謂漸漸成根。如卵生濕生胎生。是最初時二根生身根及命根。化生無形得六根。五色根及命根。一形七二形八。欲中有報想者。此說是一向欲界眾生。亦六及上一者。色界最初得六根。無色一根。彼爾時一向穢污心。是以一向穢污得心心數法非報。問命終時幾根最後捨。答。
四捨八與九 或復捨於十死時漸漸滅 善捨各增五
四捨八與九或復捨於十死時漸漸滅者。無記心漸命終時。最後捨四根身意命護根。無形一時無記心命終捨八根。一形九二形十。善捨各增五者。即彼善心加增信首五根。如是色無色界隨根可得亦如是。問幾見斷幾思惟斷幾無斷。答。
二斷無斷四 二種根有六三微妙不斷 謂餘思惟斷
二斷無斷四者。四根見斷思惟斷無斷意根及三痛。二種根有六者。信首五根及憂根。三微妙不斷者。三無漏是不斷。謂餘思惟斷者。九根思惟斷命根八及苦根。已說諸經門今當說。問世尊說六識。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識識何法。答。
若取諸根義 是五種心界受一切諸法 是謂意識界
若取諸根義是五種心界者。義名五種色是五識識。眼識識色乃至身識識細滑。受一切諸法是謂意識界者。意識識一切諸法。此境界一切諸法。問有十法欲界相應不相應。色界相應不相應。無色界相應不相應。有為無漏相應不相應。無為二種善及無記。此中應分別智。一一智境界幾法。答。
五法應當知 法智之境界未知智為七 他心境界三
有漏智有十 因果境界六
解脫智一法 道二謂餘九
有漏智有十者。有漏智是等智。彼一切十法境界一切法境界故。因果境界六者。苦智及習智是境界六法。三界相應不相應。解脫智一法者。滅智境界一法唯無為善。道二者。道智境界二法。有為無漏相應不相應。謂餘九者。餘盡智無生智是境界九法。除其無為無記是謂智解。
自地煩惱定 所使於自地一切遍是種 隨在於彼類
自地煩惱定所使於自地者。欲界諸煩惱所使於欲界。梵世諸煩惱所使於梵世。如是至非想非非想處盡當知。一切遍是種隨在於彼類者。通一切遍不通一切遍。諸煩惱所使隨種通一切遍亦他種。如身見見苦斷。此中苦諦所斷一切使所使。及見習斷通一切。如是至命根思惟斷。此思惟所斷一切所使及通一切。
三界煩惱定 定在於三界二界應當知 一界亦復然
三界煩惱定定在於三界者。謂法三界所攝是定在於三界。此中三界一切使所使。如意根定在三界。此中一切使所使。二界應當知者。謂法二界所攝是定於二界。此中二界一切使所使。隨界可得。如覺觀定在欲色界。此中欲色界一切使所使。一界亦復然者。謂法定在一界。此中一界一切使所使如憂根。定在欲界一切使所使。
此佛說契經 顯示於諸法識智及諸使 分別此三門
雜品第九
已說契經品雜品今當說。
已說隨相應 一一分別法於上眾雜義 今略說善聽
有緣亦相應 有行或與依
心及心數法 是同一義說
從緣生亦因 有因及有為
說處有道路 有果應當知
有惡亦隱沒 穢污下賤黑
善有為及習 亦復名修學
有惡亦隱沒穢污下賤黑者。不善及隱沒無記法此名差別。不可說輩中立故說有惡。煩惱所覆故說隱沒。煩惱垢污故說穢污。凡鄙故說下賤。無智闇亂故說黑。善有為及習者。善有為法此名差別。慧中生故說善行時。能得功德及可行故說習及修。已說心相應行。心不相應行今當說。
無思想二定 亦眾生種類句身味名身 命根與法得
凡夫性所有 及諸法四相
非色不相應 說是有為行
無思想者。生無想天心心數法不起。二定者。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定名厭於生死解脫想。由第四禪心相續一時斷。滅盡定名厭於勞務息止想。由非想非非想心相續一時斷。亦眾生種類者。生處已生於此處眾生依及心相似。句者名會所說如所行非常謂興衰法味者句會事。廣說如偈及契經。名者字會說義如說常命根者。根及大等相續不斷。得者成就諸法不捨。凡夫性者。未取正證離聖法是凡夫性。所有四相者。生住老無常。非色者。此一切諸法如上所說。非色非色所攝。不相應者無緣故。說是有為行者。有為造故說有為行。問此中幾善幾不善幾無記。答。
善二三種五 七應是無記二在色當知 一在無色地
善二者。無想定滅盡定。三種五者。得生老住無常。善中善不善中不善無記中無記。七應是無記者。七無記無想天眾生種類。句味名命凡夫性所有。問此中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答二在色。當知一在無色地。二在色當知者。無想定及無想天是色界。一在無色地者。滅盡定在無色界。
二界說於三 謂餘在三界有漏無漏五 其餘定有漏
二界說於三者。句味名亦在欲界亦在色界。非無色界離言語故。謂餘在三界者。眾生種類命得凡夫性所有。及四相通在三界。問此中幾有漏幾無漏。答曰。有漏無漏五其餘定有漏五者。得生老住無常。在有漏中有漏。在無漏中無漏。其餘定有漏者。謂餘一切定有漏。問此離聖法假名凡夫三界中無記。此云何捨云何斷。答。
初無漏心中 聖不成就捨凡夫流諸界 離欲時滅盡
初無漏心中聖不成就捨者。第一無漏心中得聖法時得不成就捨。凡夫流諸界者。流諸界時謂處所命終此處所捨。謂處所生彼處所得無記故。離欲時滅盡者。謂地凡夫所有。若此地離欲爾時得滅凡夫性。已說心不相應行。無為今當說。三無為法數緣滅非數緣及虛空。於中數緣滅者解脫諸煩惱。依於數緣滅有漏法離煩惱解脫。數緣力智力計挍事有而無。是名數緣滅。無罣礙之相是名曰虛空。謂不障礙色是虛空。
諸法眾緣起 亦從依與緣不具以不生 此滅非是明
一切有為法從眾緣而生無緣則不生。如眼識依眼依色依空依明依地依寂然。若此一切共和者便得生。若餘不具便不得生。如眼時眠一切時生。爾時是餘事不具眼識不得生。若彼眼識應當生而不生。眼生已終不復更生離此緣故。是有未來不復當生。彼起具差違不和是非數緣滅。如是一切行盡當知。已說無為因今當說。問有為法說是因。此中云何因為誰因。答。
前因相似增 或俱依倚生二因及一緣 一向已生說
前因相似增者。前生法後生相似因轉增。如濡善於自地濡善因。及中因上因中於中因。及上因上唯上因。行法時有住有增終不減。以是故非為濡因。或俱依倚生者。或因俱生如相應因及共有因。二因及一緣一向已生說者。自然因已生當言因。非不生前者後因。未生者無前後。若為有者應隨時生不從因。但不爾是故不有一切。遍因亦如是及次第緣。問謂此報者為是眾生數為非眾生數。答報是眾生數報者眾生。數法中。說非不眾生數。所以者何。眾生數者不共有。非眾生數共有是故非報。問是果法云何。答有為解脫果。一切有為法性果。所有由因緣故無為解脫亦應說道果。問有緣法云何行緣。答有緣者共俱有緣法是相應是共俱一緣中行不別。問何處行。答行於他境界。他境界中行非自性。離自行及緣差別故。問心心數法為有處所為無處所。答無處所。所以者何。普因故普因生心心數法。因二眼生一識。若有住處者應住一眼中一識故。若爾者第二眼不應見色而見。是故非一眼中住。如是一切盡知。若如是者。以是故無住處。問世尊說心解脫云何。心解脫為過去為未來為現在。答生時而解脫道生時解脫。所以者何。道生時諸煩惱滅。是故生時解脫。問道生時斷煩惱為不。答。
道滅時滅結 明慧之所說有愛有五種 無有獨一相
有愛有五種。有愛名於生不生物。若愛是名有愛。此五種有苦斷見習滅道斷及思惟斷。無有獨一相者。無有愛名已見斷。樂於斷是名無有愛。此一向思惟斷。所以者何。從見愛思惟斷。此是不轉行相續中。愛非愛見是故思惟斷。問世尊說三界斷界無欲界滅界此何相。答。
愛處餘煩惱 滅盡是三界穢污心得十 正覺之所說
善心中得六 無記即無記
穢污心得十正覺之所說者。穢污心中得一切十心界。及地來還時三界善穢污及無記。此心一切得退時得無漏。善心中得六者。善心中得六心。欲界善求學得及身口行。亦變化心無記。色界善變化心無記。無色界善心及無漏。無記即無記者。無記心唯無記以劣故。問前已說道品十法。此中幾根性所有。幾非根。答。
道品有六法 當知是為根相應於諸法 是說謂為他
緣中解於縛 大仙人所說
諸煩惱於緣中愚即彼不起愚。緣中縛即於中解。不可以相應解相應。所以者何。以空故。問若斷即是解脫為異。答如是若解脫者即是斷。問頗斷非解脫不。答有。或斷已故縛。見道及思惟。苦智已生習智未生。見苦所斷煩惱斷。而見習所斷煩惱縛。如是思惟所斷一切種。更互相緣故。問見四真諦云何得不壞淨。答。
二解於三諦 四由見正道興起清淨信 修習於二世
一切心數法 說是心共行
此相及餘法 作亦應當知
一切心數法說是心共行者。一切心數法說心共行心近故。此相者。此心有四相生住老無常。亦心近故。及餘法者。餘心數法相亦心共行。作亦應當知者。無教戒如前說。問斷法云何。答斷諸有漏法。一切有漏法斷雜惡故。問知法云何。答知及諸無垢有漏及無漏。是一切知法一切智境界故。問遠法云何。答過去未來是說遠不辦事故。問近法云何。答餘說近。現在近辦事故。無為近速得故。問定法云何。答。
無間無救業 及諸無漏行慧者說是定
說有十九根 謂成就極多
少成就極八 曉了根所說
增有對無明 處中明更樂
聖道俱有二 能興起成果
意識相應更樂是說增更樂。五識相應更樂是謂有對更樂。穢污更樂是說無明更樂。無漏更樂是說明更樂。有漏非穢污更樂。是說非明非無明更樂。問何等道德果為無礙道為解脫道。答聖道俱有二能興起成果。二道共得果。一者解縛。二者得解脫。此二道成果。問無著住何心般涅槃。答無著心中得無為涅槃。無著一切事無所作無為無所求住。從報心中便般涅槃。問幾有。答。
生有及死有 根本亦復中諸智在苦因 此忍修於厭
滅欲得無欲 說普在四中
論品第十
威儀不威儀 若離復獲得不由此致勝 能決定者答
答有從無色生色。
頗得聖果時 一切離諸惡有為淨善法 得已而不修
答有退時得過去。
道者興起時 未遠離諸惡解脫時離惡 願答已必定
答有謂當來願。
頗光曜煩惱 興起於定時清淨初禪中 獲得墮衰退
答有無著果修及勳修。
頗見諦道中 逮得諸善法是法亦有緣 聖者不見緣
答有欲界中修行等智。
頗慧有漏果 遠離淨功德不離從於意 此亦是彼果
答有欲界變化心。
頗住無礙道 成就於諸滅諸煩惱從彼 非如無漏見
答有修學諸道時。
頗結不解脫 無垢者獲得而不斷煩惱 謂此無垢盡
答有從光曜中生梵天時。
頗無漏淨地 未曾得已得不離欲非退 不依於見道
答有離色欲取證時。得無漏無色思惟道。
頗未得諸法 而逮得此法不捨彼不得 若能知者答
阿毘曇心論卷第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