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 護正知

第五品 護正知

寂天菩薩 造
  1. 欲護學處者,策勵當護心,若不護此心,不能護學處。
  2. 若縱狂象心,受難無間獄,未馴大狂象,為患不及此。
  3. 若以正念索,緊栓心狂象,怖畏盡消除,福善悉獲至。
  4. 虎獅大象熊,蛇及一切敵,有情地獄卒,惡神並羅剎。
  5. 唯由繫此心,即攝彼一切,調伏此一心,一切皆馴服。
  6. 實語者佛言,一切諸畏懼,無量眾苦痛,皆從心所生。
  7. 有情獄兵器,施設何人意?誰製燒鐵地?妖怖從何出?
  8. 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9. 若除眾生貧,始圓施度者,今猶見飢貧,昔佛云何成?
  10. 心樂與眾生,身財及果德,依此施度圓,故施唯依心。
  11. 遣魚至何方,始得不遭傷?斷盡惡心時,說為戒度圓。
  12. 頑者如虛空,豈能盡制彼?若息此瞋心,則同滅眾敵。
  13. 何需足量革,盡覆此大地?片革墊靴底,即同覆大地。
  14. 如是吾不克,盡制諸外敵,唯應伏此心,何勞制其餘?
  15.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縱勤,心弱難成就。
  16. 雖久習唸誦,及餘眾苦行,然心散它處,佛說彼無益。
  17.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18. 故吾當善持,善護此道心,除此護心戒,何勞戒其餘?
  19. 如處亂眾中,人皆慎護瘡,豈身惡人群,常護此心傷。
  20. 若懼小瘡痛,猶慎護瘡傷,畏山夾毀者,何不護心傷?
  21. 行持若如斯,縱住惡人群,抑處美人窩,勤律終不退。
  22. 吾寧失利養,資身眾活計,亦寧失餘善,終不損此心。
  23. 合掌誠勸請,欲護自心者,致力恆守護,正念與正知!
  24. 身疾所困者,無力為諸業,如是惑擾心,無力成善業。
  25. 心無正知者,聞思修所得,如漏瓶中水,不復住正念。
  26. 縱信復多聞,數數勤精進,然因無正知,終染犯墮垢。
  27. 惑賊不正知,尾隨念失後,盜昔所聚福,令墮諸惡趣。
  28. 此群煩惱賊,尋隙欲打劫,得便奪善財,復毀善趣命。
  29. 故終不稍縱,正念離意門,離則思諸患,復住於正念。
  30. 恆隨上師尊,畏墮聞法語,易令善信者,恆常生正念。
  31. 佛及菩薩眾,無礙見一切,故吾諸言行,必現彼等前。
  32. 如是思惟已,則生慚敬畏,循此復極易,慇慇隨念佛。
  33. 為護心意門,安住正念已,正知即隨臨,逝者亦復返。
  34. 心意初生際,知其有過已,即時護正念,堅持住如樹。
  35. 吾終不應當,無義散漫望,決志當恆常,垂眼微下望。
  36. 蘇息吾眼故,偶宜顧四方。若見有人至,正視道善來。
  37. 為察道途險,四處頻觀望,憩時宜回顧,背面細檢索。
  38. 前後視察已,續行或折返。故於一切時,應視所需行。
  39. 欲身如是住,安妥威儀已,時時應細察,此身云何住?
  40. 盡力遍觀察,此若狂象心,緊繫念法柱,已栓未失否?
  41. 精進習定者,剎那勿弛散,念念恆伺察,吾意何所之?
  42. 危難喜慶時,心散亦應安,經說行施時,可捨微細戒。
  43. 思已欲為時,莫更思他事,心志應專一,且先成辦彼。
  44. 如是事皆成,否則俱不成。隨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
  45. 無義眾閒談,諸多賞心劇,臨彼境界時,當斷意貪著。
  46. 無義掘挖割,於地繪圖時,當憶如來教,懼罪捨彼行。
  47. 若身欲移動,或口欲出言,應先觀自心,安隱如理行。
  48. 吾意正生貪,或欲瞋恨時,言行應暫止,如樹安隱住。
  49. 掉舉與藐視,傲慢或驕矜,或欲揭人短,或思偽與詐,
  50. 或思勤自讚,或欲詆毀他,粗言興諍鬥,如樹應安住。
  51. 或思名利敬,若欲差僕役,若欲人侍奉,如樹應安住。
  52. 欲削棄他利,或欲圖己利,因是欲語時,如樹應安住。
  53. 不耐懶與懼,無恥言無義,親友愛若生,如樹應安住。
  54. 應觀此染污,好行無義心,知已當對治,堅持守此意。
  55. 深信極肯定,堅穩恭有禮,知慚畏因果,寂靜勤予樂。
  56. 愚稚意不合,心且莫生厭,彼乃惑所生,思已應懷慈。
  57. 為自及有情,利行不犯罪,更以幻化觀,恆常守此意。
  58. 吾當再三思,歷劫得暇滿,故應持此心,不動如須彌。
  59. 禿鷹貪食肉,爭奪扯我屍,若汝不經意,云何今愛惜?
  60. 意汝於此身,何故執且護?汝彼既各別,於汝何所需?
  61. 癡意汝云何,不護淨樹身?何苦勤守護,腐朽臭皮囊?
  62. 首當以意觀,析出表皮層,次以智慧劍,剔肉離身骨。
  63. 復解諸骨骼,審觀至於髓,當自如是究,何處見精妙?
  64. 如是勤尋覓,若未見精妙,何故猶貪著,愛護此垢身?
  65.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飲,腸胃不適吮,身復何所需?
  66. 貪身唯一因,為護狐鷲食,故應惜此身,獨為修諸善!
  67. 縱汝護如此,死神不留情,奪已施鷲狗,屆時復何如?
  68. 若僕不堪使,主不與衣食,養身而它去,為何善養護?
  69. 既酬彼薪資,當令辦吾利,無益則於彼,一切不應與。
  70. 念身如舟揖,唯充去來依,為辦有情利,修成如意身。
  71. 自主己身心,恆常露笑顏,平息怒紋眉,善成眾生友。
  72. 移座勿隨意,至發大音聲,開門勿粗暴,溫文悅人心。
  73. 水鷗貓盜賊,無聲行悄捷,故成所欲事,佛諭如是行。
  74. 宜善勸勉人,恭敬且頂戴,不請饒益語,恆為眾人徒。
  75. 一切妙雋語,皆讚為善說!見人行福善,歡喜生讚歎。
  76. 暗稱他人功,隨和他人德,聞人稱己德,應忖自有無。
  77. 一切行為喜,此喜價難沽,故當依他德,安享隨喜樂。
  78. 如是今無損,來世樂亦多,反之因嫉苦,後世苦更增。
  79. 出言當稱意,義明語相關,悅意離貪瞋,柔和調適中。
  80. 眼見有情時,誠慈而視之,念我依於彼,乃能成佛道。
  81. 熱衷恆修善,或勤興對治。施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
  82. 善巧具信已,即當常修善,眾善己應為,誰亦不仰仗。
  83. 施等波羅蜜,層層漸昇進,因小勿失大,大處思利他。
  84. 前理既已明,應勤饒益他。慧遠具悲者,佛亦開諸遮。
  85. 食當與墮者,無怙住戒者,己食唯適量,三衣餘盡施。
  86. 修行正法身,莫為小故傷,行此眾生願,迅速得圓滿。
  87. 悲願未清淨,不應施此身,今世或他生,利大乃可捨。
  88. 無病而覆頭,纏頭或撐傘,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說法。
  89. 莫示無伴怖,慧淺莫言深,於諸淺深法,等敬漸修習。
  90. 於諸利根器,不應與淺法,不應捨律行,以咒誑惑人。
  91. 牙木與唾涕,棄時應掩蔽,用水及淨地,不應棄屎溺。
  92. 食時莫滿口,出聲與例嘴,坐時勿伸足,雙手莫揉搓。
  93. 車床幽隱處,莫會他人婦,世間所不信,隨俗避譏嫌。
  94. 單指莫示意,心當懷恭敬,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95. 肩臂莫揮擺,示意以微動,出聲及彈指,否則易失儀。
  96. 睡如佛涅樂,應朝欲方臥,正知並決志,覺已速起身!
  97. 菩薩諸行儀,經說無有盡。然當盡己力,修持淨心行。
  98. 晝夜當各三,誦讀三聚經,依佛菩提心,悔除墮罪餘。
  99. 為自或為他,何時修何行,佛說諸學處,皆當勤修習。
  100. 佛子不需學,畢竟皆無有,善學若如是,福德焉不至?
  101. 直接或間接,所行唯利他,但為有情利,迴向大菩提。
  102. 捨命亦不離,善巧大乘義,安住淨律儀,珍貴善知識。
  103. 應如吉祥生,修學侍師規。此及餘學處,閱經即能知。
  104. 經中學處廣,故應閱經藏,首當先閱覽,尊聖虛空藏。
  105. 亦當勤閱讀,學處眾集要,佛子恆修處,學集廣說故。
  106. 或暫閱精簡,一切經集要。亦當偶披閱,龍樹二論典。
  107. 經論所未遮,皆當勤修學。為護世人心,知已即當行。
  108. 再三宜深觀,身心諸情狀,僅此簡言之,即護正知義。
  109. 法應躬謹行,徒說豈獲益,唯閱療病方,疾患云何癒?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六祖壇經箋註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