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慧大士錄卷第一《傅大士錄》
眾生。眾生之性。邪見妄取。言將行違。性與理背。雖欲 服勤冥奧。濫觴洪源。而智不能知。慧不能照。適足以 為名相。為盖為纏。乃見讎魔冤。受制外道。倒屣六塵 之境。攘臂三界之內。無復突國陷陣。先鋒而出者。悲 夫聖人所以恢張逸網。為大權之教。或昔為能仁之 師。今為弟子。或祕菩薩之行。現聲聞之學。於是以清 淨為戰場。以持戒為守禦。以金剛為鋒刃。以方便為 間諜。以會眾為將士。以說法為號令。遂與無數部伍 共破魔城。城內諸魔悉皆降伏。歡喜踴躍發菩提心 者。無量無數矣。自雙林涅槃之後。法輪輟軌。慧日韜 暉。使六道眾生狴牢日固。故我諸佛菩薩。悲其若此。 所以用威神之力。現無數身。將以解其扃鐍。而示之 要會。故世之言雙林大士自云是彌勒應身。明矣。不 然。何以有自然無師之智超出凡夫之中。辯才無方。 玄解經藏。恒以護持正法。發眾生之聾瞽。皆如經言。 維摩之奉戒清淨。葢以攝諸毀禁。俾歸正道者也。時 梁武帝以皇王之貴。精勤佛寶。由是異人間出。共羽 翼正教。如大士之時。比丘僧則有智者.頭陀.慧集.慧 和.普建.普成。居士則有傅普敏.徐普㧞.潘普成.昌居 士。皆六度四等。清心淨行。以嚴持於身。放生蔬食。醫 病救苦。以泛愛於物。造立塔廟。崇飾尊像。以嚴佛事。 敷演句偈。闡揚經論。以廣多聞。此皆是不可思議之 人。行不可思議之事。迭為表裏。用度難信難化之人。 欲使其得登無上之道。見當來之佛耳。頴以煩籠久 翳。長夜未曉。恨不得於日月之下。親承鑒燭。猶願上 生兜率。下會龍華。故以伐木思人。聞韶忘味。將恐芳 塵散逸。後來無聞。遂追訪長老。編而次之。以為傳八 卷。以示于後云耳。
夫諸佛菩薩。現三身遊十方世界。弘六度以攝五道No. 1335
善慧大士錄卷第一傷。即今義烏縣也。父名宣慈。字廣愛。母王氏。世為農。 以齊建武四年丁丑歲五月八日生。端靖淳和。無所 愛著。少不學問。時與里人漁。每得魚。常以竹籠盛之。 沈深水中。祝曰。欲去者去。止者留。時人以為愚。梁天 監十一年。年十六歲。娶留氏。名曰玅光。有子二人。曰。 普建.普成。普通元年。年二十四。泝水取魚於稽停塘 下。遇一胡僧。號嵩頭陀。語大士曰。我昔與汝於毗婆 尸佛前發願度眾生。汝今兜率宮中受用悉在。何時 當還。大士瞪目而已。頭陀曰。汝試臨水觀影。大士從 之。乃見圓光寶盇。便悟前因。乃曰。鑪韛之所多鈍鐵。 良醫門下足病人。當度眾生為急。何暇思天宮之樂 乎。於是棄魚具。携行歸舍。因問修道之地。頭陀指松 山下雙檮樹曰。此可矣。即今雙林寺是。大士於此結 菴。自號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種植蔬果。為 人傭作。與妻玅光。晝作夜歸。敷演佛法。苦行七年。一 日。宴坐次。見釋迦.金粟.定光三佛。來自東方。放光如 日。復見金色自天而下。集大士身。從是身常出玅香。 每聞空中唱言。成道之日。當代釋迦坐道場。既而四 眾常集。問訊作禮。郡守王烋謂是妖妄。囚之數旬。大 士唯不飲食。而眾益歎異。遂釋之。大士還山。愈加精 進。遠近願師事者日眾。每旦鐘鳴。有仙人騰空而下。 隨喜行道。嘗謂弟子曰。我得首楞嚴三昧。又曰。我得 無漏智。弟子僉曰。首楞嚴三昧。唯住十地菩薩方能 得之。故知大士是住十地菩薩。示迹同凡耳。
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風。東陽郡烏傷縣稽停里人。烏導群品。先化妻子。令發道心。即捨田宅。請四眾設大 會。而說偈曰。
大士欲 捨抱現天心 傾資為善會 願度羣生盡
俱翔三界外 歸投無上士 仰恩普令盇
㪷儲。同里傅昉.傅子良等。 入山供養。大士化諭妻子。鬻身助會。玅光受命。乃曰。 唯願一切眾生因此同得解脫。大通二年三月。同里 傅重昌.傅僧舉母。以錢五萬買之。大士得錢。即營設 大會。乃發願曰。弟子善慧。稽首釋迦世尊.十方三世 諸佛.盡虗空遍法界常住三寶。今捨賣妻子。普為三 界苦趣眾生消災集福。滅除罪垢。同證菩提。後月餘。 傅氏悉遣玅光等還山。
是年饑饉。設會之後。家無里傅昉.傅暀。罄產來施。大士轉為亡僕營救苦齋。周 七七日。玅光紡績。傭賃。曾不少休。傅昉亦質妻子。得 米來作供養。大士復轉給諸修道者。自後靈異益多。 人或謗毀。大士倍生慈愍。一日。去叔家。自稱。我是彌 勒。故來相化。叔可作禮。叔遂作禮。
大士有僕。亡匿為盜。時有同孚初不信。玅光諫曰。他謂汝失心。豈有叔祖作禮之 義。慎無往也。大士即撥胸前。作金色。出天香。以示玅 光。玅光猶言。勿往。大士竟詣孚所。說令設禮。孚固不 從。大士歸。玅光問曰。孚作禮否。答曰。今雖未禮。明日 會當步步作禮。是夜。孚夢八人迎大士去。孚隨之問。 人叱曰。汝高慢不從聖訓。今復何問。俄見大士金相 奇特。翔空而行。孚追之。但見石壁橫空。大士.侍從直 過無礙。孚不得而前。既寤。悲悔。遲明入山。寖聞異香。 遙見大士。雨淚稽首。願為弟子。大士曰。我從兜率天 下。正為相接耳。孚公遂即依止。三業清淨。
又欲往從祖孚公。慧集來至雙林。大士為說無上菩提。慧集願為弟子。 初。大士感夢項左邊出五色圓光。身昇虗空。而下至 所住山東南面頂上。及寤。慧集來。便留此山。爾後。慧 集處處教化。常言大士是彌勒應身。大士凡講說及 作功德。請佛停光。兩眼常出金色光明。告大眾曰。學 道若不值無生師。終不得道。我是現前得無生人。昔 隱此事。今不覆藏。以示汝等。又弟子禮拜。大士因謂 之曰。汝莫禮我。但禮殿中佛。即我形像。
時有沙門中憶得過去師。名曰善明世尊。或問曰。善明世尊。得 道時師耶。發心時師耶。答曰。非發心時師也。彼佛出 世時。我為國王。供養彼佛。彼佛壽八萬歲。我作佛時。 壽量亦爾。我夢得師名。悲相憶念。一夕雨淚。
又曰。我於夢夢見釋迦以手掌來合我手。問曰。此是何相。答曰。此 是我心與世尊心相應耳。
又曰。我開鑿為精舍。乃種麻.荳.芋.菜等。及至秋稔。忽有賜潄 里賈曇頴來爭其地。大士即與之。
中大通三年。大士與弟子於雲黃山所居前十許里。兩處。林麓葱蒨。其中多有猛獸。人常畏之。大士常以 餘食飼之。自茲伏匿。
大士居松山.雲黃闕見天子。宣揚正教。以正月十八日。遣弟子傅暀奉 書於梁武帝。曰。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白國 主救世菩薩。大士今欲條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 善。以虗懷為本。不著為宗。無相為因。涅槃為果。其中 善。以治身為本。治國為宗。天上人間。果報安樂。其下 善。以護養眾生。勝殘去殺。普令百姓俱稟六齋。今大 士立誓。紹弘正教。普度羣生。故遣弟子暀告白。暀奉 書至都。詣大樂令何昌。昌見書。難曰。國師智者尚復 作啟。況大士國民。忽作白書。豈敢呈通。暀曰。頃從東 來。恐無人為達此書。乃心立誓。燒手於御路側。庶得 上聞。昌聞是語。即將此書往同泰寺見浩法師。共議 以表進上。有詔赴闕。大士即以十二月十九日至蔣 山。閏十二月八日辰時到闕。初武帝聞大士神異。即 試命閽人預鎖諸門。大士心已先知。預作大木槌一 雙。先扣一門。諸門悉啟。直入善言殿。唱拜不從。徑登 西國所貢寶榻。此榻。昭明太子.智者法師洎大士得 坐耳。帝問大士。師事從誰。答曰。從無所從。師無所師。 事無所事。設食竟。遂還鍾山定林寺。詔令資給。自是 天下名僧雲集。此處常降甘露。
大通六年。大士言。雙林僻處。教化眾生不廣。乃欲詣三慧.般若經。于時公卿連席。貂紱滿座。詔特為大士 別設一榻。四人侍接。時有劉中亟至。問大士。何以不 臣天子。不友諸侯。大士對曰。敬中無敬性。不敬無不 敬心。講眾既集。帝陞殿。唯大士不起。中亟又問其故。 大士對曰。法地若動。一切法不安。
大同元年正月。帝幸華林園重雲殿。請四部眾。自講 時諸王公送嚫。請 太子遣人問曰。何不論議。對曰。當知所說。非長非眾既散。帝因賜水火之珠。大踰徑寸。圓明洞徹。以大 士山居。水火難致。故以此珠賜之大士。常用取水火 於日月。時王公貴人有至大士所。見大士坐不正。問 曰。何不正坐。答曰。正人無正性。側人無側心。一日。帝 延至壽光殿說法。至夜方出。
講曰。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白國主救世菩薩。 今有如意寶珠。清淨解脫。照徹十方。光色微玅。難可 思議。欲施人主。若能受者。疾至菩提。帝詔曰。若欲見 顧。甚佳也。
四月。復還雲黃山。至九月二日。又遣傅暀奉書於帝。心而欲辨。大士豈有義而欲論耶。帝答曰。有心與無 心。俱入於實相。實相離言說。無辨亦無論。
大同五年始。重入都。行至鍾山。以狀上帝曰。帝豈有滅。帝曰。若息而不滅。此則有色。故鈍。大士曰。一切諸 法。不有不無。帝曰。謹受旨矣。大士曰。一切色像。莫不 歸空。百川不過於大海。萬法不出於真如。如來於三 界.九十六道中。獨超其最。普視眾生有若自身。有若 赤子。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樂。帝默然。大士退。
三月十六日。帝於壽光殿共論真諦。大士曰。息而不 至十 若息而滅 見苦斷集 如趣涅槃 則有我所
亦無平等 不會大悲 既無大悲 猶有放逸
修學無住 不趣涅槃 若趣涅槃 鄣於悉達
為有相人 令趣涅槃 息而不滅 但息攀緣
不息本無 本無不生 今則不滅 不趣涅槃
不著世間 名大慈悲 乃無我所 亦無彼我
遍一切色 而無色性 名不放逸 何不放逸
一切眾生 有若赤子 有若自身 常欲利安
云何能安 無過去有 無現在有 無未來有
三世清淨 饒益一切 共同解脫 又觀一乘
入一切乘 觀一切乘 還入一乘 又觀修行
無量道品 普濟羣生 而不取我 不縛不脫
盡於未來 乃名精進
蔣山。遣傅暀奉書於帝。曰。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 大士白國主救世菩薩。皇帝性合正道。履踐如如。大 士為菩提下而故高。皇帝為菩提高而故下。機緣感 應。故成佛事。今者故來普勸一切同修正道。謹白。
大同六年。辭帝東歸。後數月。以功德事。復至都下。止 時後日大耶。對曰。亦可今日小。後日大。亦可今日大。後 日小。何以故。凡地修聖道。果地習凡因。常行無所踐。 常度無度人。時因啟帝置寺於雙檮間。號雙林。寺前 此兩樹。根株異植。枝葉連理。各有祥氣出木竅中。上 有雙鶴。和鳴棲翔。
時有沙門問曰。大士。今日大耶。枝葉秀異。經行其下。常聞天樂。時降甘露。大士令伐 此木為殿中像。未間。刀匠自至。復於樹所創塼塔九 層。至今存焉。
大士還造佛殿。殿前先有白楊樹。 躬寫經律。千有餘卷。白佛。誓願眾生離 大同七年。謂弟子曰。我於賢劫千佛中一佛耳。若願還先知否。答曰。補處菩薩有所不知耶。我當坐道場 時。此人是魔使。為我作障礙。我當用此為法門。汝等但看我遭此惱亂。不生瞋恚。汝等云何小小被鄣而 便欲分天隔地殊。我亦平等度之。無有差也。
弟子問曰。若復有人深障。大士是如來使。從如中來耳。弟子曰。師既如是。何故無六 通。答曰。聲聞.辟支尚有六通。汝視我行業緣起若此。 豈無六通。今我但示同凡耳。
又曰。我身時期。嵩頭陀暫過忉利天。不久還兜率天。汝願生 彼。即得見我也。
一日。又告眾曰。我捨此釋迦世尊.十方三世諸佛.盡虗空遍法界常住三寶。 弟子自念今生無可從心布施。拔濟受苦眾生。自今 立誓三年持上齋。每六月日不飲食。以此飢渴之苦。 代一切眾生酬償罪業。降促苦劫。速得解脫。以不食 之糧。廣作布施。願諸眾生世世備足財法無量。永離 愛染。不作三業。得大總持。摧伏諸魔。成無上道。
大同八年。乃立誓持上齋。作願文曰。弟子善慧。今啟地。資生什物。悉皆捐捨。營立精舍。設大法會。啟白諸 佛。普為十方三世.六道四生.怨親平等。供養三寶及 一切眾。以為佛事。此世界十方無邊國土一切眾生。 若有身.口.意業。造作一切無量眾罪。因是墮大地獄。 或復業報畜生。嬰受眾苦。或復出生人間。貧窮下賤。 盲聾瘖啞。諸根不具。或復枷鎖徒流。牢獄繫閇。無量 苦厄。或不見佛。不聞法。不見僧。不值知識。解脫無因。 以此供養。仰請世尊。慈力除滅。速得解脫。遇善知識。 聞法悟道。發菩提心。大士家資屋宅。傾捨既盡。無庇 身之地。創立草菴。玅光亦自立菴。草衣木食。晝夜勤 苦。僅得少足。俄有劫賊羣至。以刃駈脇。大士初無懼 色。徐謂之曰。若要財物。任意取之。何為怒耶。賊去家 空。猶有米二百餘斛。乃自念言。由有身故。乃生諸人 罪業。壽終之後。必墮地獄。長嬰大苦。遂乃捨米百斛。 為諸劫賊設會供養三寶。為懺罪惡。舍前小塘。偶自 枯涸。大士盡取虫魚投大江中。死者葬於山下。牛犬 死者亦葬之。深念是等輪回苦趣。解脫無期。
大同十年。大士以佛像經文委諸善眾。又以屋宇田 又捨米 昔賢捨頭目 王子救虎身 慈尊推國走
修忍㧞怨親 今余聞此德 仰慕菩提因
傾資度牛犬 捨命濟魚身 願為常樂友
共趣涅槃津 同會俗無俗 齊證真無真
為此國土遍十方普佛世界。六道四生怨親平等。供 養三寶。諸佛住世。普度羣生。乃說偈曰。
太清二年二月。大士復捨田園產業。以十五日設會。 傾資為善供 歸命天中天 仰請停光照
流恩普大千 三塗皆解脫 六趣超自然
普會體無體 齊證緣無緣
又偈曰。
隱崖修正道 憩茲三十餘 遠媿山林友
歸命帝玄虗 設會宣經懺 為彼盪塵墟
普願無暇穢 心淨等芙蕖 竝契三空理
同證一如如
三寶。三月十五日。乃謂眾曰。昔聞月光大士捨頭弘 施太子。救窮濟乏。無悋命財。經之所明。此人不久成 佛。故余不揆凡微。仰慕聖則。乃立心誓。捨身命財。普 為一切供養諸佛。謹持不食上齋而取滅度。執志燒 身為大明燈。為一切供養三寶。今取來月八日。遂先 告眾曰。莫懷憂惱。夫物有生有死。事有成有敗。天下 恩愛皆悉離別。今捨此穢濁之身。當得無生清淨法 身。唯願徒眾無懷悲戀。生生世世不相捨離。永為眷 屬。至成佛道。但自相率共辨樵薪。於雙林山頂營行 火龕。願以此因緣。當來世界必為佛事。普度一切。共 同解脫。
大士又欲持不食上齋及燒身為燈。遍為一切供養人。各請奉代師主。持不食上齋及燒身供養三寶。又 弟子朱堅固燒一指為燈。陳超捨身自賣。姚普薰.智 朗等傭賃。各以得直供養師主。普願一切捨身.受身 常值諸佛。聞法悟道。竝證無生。
至四月八日。弟子留堅意.范難陀等十有九睦.周堅固二人燒一指燈。弟子樓寶印刺心。葛玄杲 割左右耳。比丘菩提.優婆夷駱玅德二人割左耳。比 丘智朗.智品等二十二人割右耳。發願曰。弟子菩提 等。上啟釋迦世尊.十方三世諸佛.盡虗空遍法界常 住三寶。伏惟師主。誓弘聖教。普度羣生。捨身命財。燒 身為燈。普為一切供養諸佛。謹割耳刺心。用血洒地。 奉代師主。普為一切供養諸佛。伏聞大覺慈父。愍育 含生。哀傷物命。大悲熏修。濟㧞含識。動經塵劫。臨唱 涅槃。諸天勸請。遂駐恒沙。隨喜凡聖。是以某等。伏見 師主并山門眷屬二十許人。將欲莊嚴佛剎。雷動法 音。震無畏鼓。廣利無邊。剋己灰身。成就勝德。此實難 思上行。非凡境界。某等不以銜愆帶舋。罪垢深重。今 謹割耳燒指。殷勤勸請。譬若窮子伶俜失父。況乃含 胎喪母。則暗墮冥壑。杳無智日。像法即頹。慧光隱沒。 眾生擾擾。沒溺愛河。痛哉傷悼。伏願師主停威駐影。 久留世間。顧念含靈。慈悲六趣。接養孤窮。利安貧老。 遍使迷徒咸蒙覺悟。等契無生。俱歸寂滅。伏願大慈。 一垂降許。次有比丘尼法脫.法堅等十五人。各持三 日不食上齋。留師久住。闡揚正教。復有比丘普濟。居 士傅長.傅遠等四十二人。稽首和南大士膝下。伏聞 佛日初輝。思惟三七。為眾生根鈍。著樂癡盲。寧不說 法。疾入涅槃。於是釋梵祈勸。即轉法輪。爾所年中。常 注法雨。利益無量。潛光八樹。委法四依。師主恊本誓 願。超然挺拔。端坐雙林。不辭勤苦。欲廣弘佛法。流通 正道。如何便欲克日闍維。嬰孩失母。未足為喻。海舡 破沒。亦非為苦。本師世眼。智月已虧。慈氏明導。慧日 未朗。當今長夜。正須照燭。濟等決志刺心洒血塗地。 特乞留心。卒閻浮壽。
是月九日。弟子留和 太清三年。梁運將終。災禍競興。大士鄉邑逢災。所有其年春作里無耕牛。大士乃遣弟子自植。將牛助人 耕地取足。己田唯耕畞半。
大寶元年二年。大士又課徒眾煑粥。皆如太清故事。庫。奉設法會。自是每年正月十日。捨米二千斛。奉設 法會。說偈曰。
承聖元年正月十六日。大士又捨田園.家業.牛犢.倉 傾資為羣品 奉供天中天 仰祈甘露雨
流注普無邊 六道咸蒙潤 四趣等皆然
普會實無實 齊證堅無堅
曠劫以來。捨頭目財寶。利安六道。又聞經言。佛法欲 滅。先有眾災雲集。人民困苦。死亡者多。次有水災。如 今所見。次第當至。誰能普為一切眾生。不惜身命。復 持不食上齋。燒身滅度。以此身燈。普為一切供養三 寶。請佛住世。普度眾生。六月二十五日。弟子范難陀 者。奉持上齋。遂於雙林山頂燒身滅度。
紹泰元年四月二十日。大士告眾曰。我聞大覺世尊 至九月十五 太平元不息。人民困劇。誰能苦行燒指為燒。普為一切供養 三寶。請佛住世。普度羣生。時有比丘慧海.菩提.法解。 居士普成等八人謹奉命。比丘法如.居士寶月二人 鈎身懸燈。
陳永定元年二月十八日。大士告眾曰。今世界眾災一切供養三寶。時有比丘智雲等一十二人。沙彌慧 普等十人。又有普知.慧炬等二十三人。小兒善覺等 一十七人。總六十二人。謹奉命割耳出血。和香洒地。 大士又曰。誰能持不食上齋。請佛住世。時有比丘曇 展等二十六人。沙彌尼慧堅等九人。小兒法極.玅貞。 優婆夷平等.法瑱等十人。道士陳令成.徐尹等總四 十九人。奉持不食上齋。大士謂眾曰。我同度眾生之 伴。去將盡矣。唯潘.徐二人不出其名。如弟子傅普敏 則是文殊。沙門慧和是我解義弟子。亦是聖人。然行 位不高。慧集上人是觀世音。與我作弟子昌居士是 阿難。昌在世形容行業。還示闇劣。世人不免輕之。乃 誡諸弟子曰。汝等莫輕昌居士。佗捨命甚易。無餘痛 惱。顏色鮮潔。倍勝平常。捨命之後。大士方說是阿難 耳。
大士又曰。誰能割耳出血。和香洒地。普為之人。乞頭與頭。乞眼與眼。國城.妻子皆所不吝。今就 大士乞手中香爐。若與。即真菩薩。不與。即非也。大士 曰。捨與不捨。悉非菩薩。沙門強自持去。得十許日。復 來問曰。前有人逼奪香爐。於意云何。大士曰。得如本 有。失如本無。唯願上人擎爐焚香。供養諸佛。生生世 世。增進菩提。常為善友。沙門懷愧。送香爐還。
甞有一沙門來詣大士曰。聞大士修菩薩行。菩薩門僧朔等四人。自信安來遊雙林。我慢不禮。忽見大 士身高丈餘。金色晃耀。不覺稽首。願為弟子。後隨入 都。住蔣山下定林寺。一日。見白光在大士座前。疑是 白㲲。以手取之。光還大士。乃無可覔。大士曰。爾後設 有所見。不用取也。
先有沙食。人物雲集。殺傷至多。大士欲遷他處。是夕。露止蟲 去。遂止。尋還雲黃。
時定林寺草木常降甘露。諸蟲來請佛停光會。龍華是我事也。若從吾言。定見龍華矣。 大士又曰。吾悟道已四十劫。釋迦世尊方始發心。葢 為能捨身苦行。所以先我成佛耳。
天嘉元年。弟子慧榮等欲建龍華會。大士曰。汝可作因謂弟子云。七佛之中。唯釋迦數與我語。餘佛不也。 數數如是。問曰。餘佛何為不語。答曰。釋迦今正綜此 世界。我當紹繼。是故世尊數與我語。問曰。那不見他 方佛。但見七佛耶。答曰。七佛雖去世綿遠。由共綜此 世界故也。問。大士知人心中所念否。答曰。不也。我常 遊無生至理。轉勝於昔。問曰。經曰。一受不退常寂然。 云何失宿命智乎。答曰。我今作凡夫。用有興廢。然用 中始終亦不失矣。今時不具足。現道樹時。乃當具耳。 然諸弟子遠行當歸。亦自知其到日。此少宿命智通 耳。有會法師者。欲試大士。率八十餘人。忽來索食。大 士常饍。纔給四人。玅光憂之。大士手自行飯。眾悉飽 足。
天嘉二年。大士在山行道。常見七佛在前。維摩從後。 天嘉四年正月十二日。大士又捨五百斛米。三十束 竊聞佛法將欲滅 憂愁怖畏實難當
眾災亂起數非一 含識遭值盡中傷
如何眾生遭此苦 悲念切抱益皇皇
今與妻兒捨田業 身命財物及餘糧
遍為十方設三會 并燒塗末雜薰香
煙雲玅色獻三寶 願為如意出芬芳
奉供人天大慈父 啟請調御心中王
唯願哀愍諸羣生 留情久住放慈光
照燭六道四生類 蒙澤悟解等金剛
增加神通恒自在 堅固勇猛救危荒
蕩除世界災穢惡 安泰皎潔若西方
金池玉沼皆湧出 珍華寶樹悉鏗鏘
適悅羣生無短乏 尊榮富貴壽延長
得修無為八正道 齊超不二涅槃常
轉法華經二十一遍。又於會稽鑄寶王像十軀。設無 遮法會。其月九日。又建禳災無礙法席。十日。轉涅槃 經一部。燃長命燈。自後五年。凡設六會。如前供養。
天嘉五年歲次甲申正月十七日營齋。至二月八日。已 還兜率天宮待我。我同度眾生之人。去已盡矣。我決 不久住於世。乃作還源詩十二章。大士既涅槃時至。 亦預有徵應。先是雙林及雲黃兩處房前皆生瑞梨 樹。其上常有甘露。四時不絕。乃忽萎黃。漸至枯死。時 大建元年歲次己丑夏四月丙申朔。大士寢疾。告其 子普建.普成二法師曰。我從第四天來。為度眾生故。 汝等慎護三業。精勤六度。行懺悔法。免墮三塗。二師 因問曰。脫不住世。眾或離散。佛殿不成。若何。大士曰。 我去世後。或可現相。至二十四日乙卯。大士入涅槃。 時年七十三。肉色不變。至三日。舉身還煖。形相端潔。 轉手柔輭。更七日。烏傷縣令陳鍾耆來求香火結緣。 因取香火。及四眾次第傳之。次及大士。大士猶反手 受香。沙門法璿等曰。我等有幸。預蒙菩薩示還源相。 手自傳香。表存非異。使後世知聖化餘芳。初。大士之 未亡也。語弟子曰。我滅度後。莫移我臥牀。後七日當 有法猛上人送織成彌勒佛像來。長鎮我牀上。用標 形相也。及至七日。果有法猛上人將織成彌勒佛像 并一小銅鍾子安大士牀上。猛時作禮流淚。須臾。忽 然不見。始大士寢疾。弟子恐其滅度。乃問曰。如或不 可諱。則靈樞若為安厝。答曰。將我屍於雙林山頂。如 法焚之。以其灰骨分為二分。一安山頂塔中。一安塚 上塔中。兩塔中各作一彌勒佛像。亦用標形相也。又 問曰。若不遂所囑。欲依世俗禮葬。若為安置。答曰。若 不獲我願。則不須材器。但累甓作牀。即轝我屍於其 上。以三尺屏風繞之。以絳帳覆之。可也。又囑弟子徐 普㧞等曰。我去後。若猶憶我。汝當共迎慧集上人遺 形還山。共為佛事。於是弟子竟不奉大士初命。而特 用漢禮并迎集上人。屍於潛印渚松山之隅。與大士 鄰墳而葬。
嵩頭陀入滅。大士心自知之。乃集諸弟子曰。嵩公璿.菩提.智瓚等。 為雙林寺啟陳宣帝。請立大士并慧集法師.慧和闍 棃等碑。於是詔侍中尚書左僕射領大著作建昌縣 開國侯東海徐陵為大士碑。尚書左僕射領國子祭 酒豫州太中正汝南周弘正為慧和闍棃碑。
大建四年九月十九日。弟子沙門法建大層龕一柱八面。實以諸經。運行不礙。謂之輪藏。 仍有願言。登吾藏門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從勸世 人。有發菩提心者。志誠竭力。能推輪藏。不計轉數。是 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隨其願心。皆獲饒益。今 天下所建輪藏。皆設大士像。實始於此。山有古松。大 士曾於松間。願度眾生。以斧為誓。至今松木斧痕猶 在。其飼虎之餘飯。棄擲林間。化而為石。青白錯雜。可 作數珠。謂之飲石。靈異之迹。豈容思議耶。
大士在日。常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乃就山中善慧大士錄卷第一【典籍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第 69 冊 No. 1335《善慧大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0-08-27,更新日期:2020-07-12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