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自釋 卷三
入中論卷三
如是諸唯識師,於上述中觀宗心不忍可,欲明隨自分別所立宗義。頌曰:
不見能取離所取 通達三有唯是識 故此菩薩住般若 通達唯識真實性
住謂安住。言住般若,謂安住於慧。由彼慧是此所有,故雲住慧,即修行般若也。言此菩薩,住現前地,由何而能不妄增益無倒通達證真實義,謂由通達無外色故。諸心心所唯緣起性,名通達唯識真實性。又此如何通達唯識真實性耶?故曰:「不見能取離所取,通達三有唯是識」。謂此菩薩,以此所說正理,觀察內心,由無所取,亦不見有能取,長時修習三有唯識。由是修習,乃能內證不可說之唯事,以此漸次,能通達唯識真實性。
若唯有識,都無外境,雲何得生帶彼行相之唯識耶?頌曰:
猶如因風鼓大海 便有無量波濤生 從一切種阿賴耶以自功能生唯識
譬如波濤所依大海,因風鼓蕩為緣,如睡眠之波濤,即便競起賓士不息。如是此中諸識無始輾轉傳來,由二取執著習氣成熟時所得自體。此正滅時于阿賴耶識中熏成習氣差別,為生將來順自行相餘識之因,此因漸遇成熟之緣,即得成熟,從此生起不淨依他起性。凡夫於此分別執為能取所取,實無離識少分所取。如計以大自在天等為因者雲:「蛛為蛛網因,水晶水亦爾,根為枝末本,此是眾生因」。說大自在天等為眾生之作者,如是說有阿賴耶識者,亦說阿賴耶識為一切法之種子依,名一切種。唯大自在是常,阿賴耶識無常,是其差別。又謂聖教建立有如是義。頌曰:
是故依他起自性 是假有法所依因 無外所取而生起實有及非戲論境
定應許此依他起性,以是一切分別網所依故。如依於繩,誤以為蛇,不觀待繩則不應理。以地等為緣誤以為瓶,不觀待地等,於虛空中不生彼心。此中既無外境,以何為緣而生青等分別,故定當許依他起性為生分別之因。以是一切染淨因故,如是即名善取空性。謂由於此彼無所有,即由彼故正觀為空。複由於此餘實是有,即由餘故如實知有,是為無倒悟入空性。此複非以一切戲論之境而為自性,以諸言說唯取假相故。凡有言說,即不能詮實事也。總此依他起性三相安立,謂無所知,唯從自內習氣而生,是有自性,非戲論境。其為假有法之因義,以是有自性即能成立,故不異彼三也。今當問彼。頌曰:
無外境心有何喻 若答如夢當思擇
於此當正觀察,若謂如人眠于極小房中,夢見房中有狂象群,此必非有,故雖無外境,定當許有此識。
為顯此答,全無心要,責當思擇,如何思擇?頌曰:
若時我說夢無心 爾時汝喻即非有
其見狂象群行相之心,吾等亦說如境非有,以不生故。若無心者,則無二宗極成之喻,故無離外境之內識也。
設作是念:若無彼錯亂識,則醒覺後不應憶念夢所領受。此亦非理。頌曰:
若以覺時憶念夢
證有意者境亦爾
何以故?頌曰:
如汝憶念是我見 如是外境亦應有
如以憶念夢所領受證意是有,由亦憶念境界領受,則境亦有,或識亦非有。設曰:若夢中有象等色者,彼是所取故,亦應有眼識,然此實非有。由睡眠擾亂,前五識身定非有故。頌曰:
設曰睡中無眼識 故色非有唯意識 執彼行相以為外 如於夢中此亦爾
夢中眼識畢竟非有,由彼無故,則象等色眼處所取亦非是有,唯有意識,是故定無外境,是執識之行相以為外境,如于夢中全無外境唯有識生,如是此應亦爾。破曰:不然!夢中意識亦不生故。頌曰:
如汝外境夢不生 如是意識亦不生 眼與眼境生眼識 三法一切皆虛妄
如見色時必有眼色及意,三法和合。如是夢中了別境時亦有三法和合可得。又如夢中眼色非有,眼識亦非是有。如此三法,如是頌曰:餘耳等三亦不生
言耳等者,等字等取聲及耳識,乃至意根法界意識。是故夢中此等三法一切皆虛妄,故說夢中定有意識不應道理。
有清辨論師作是思:意識所取法處所攝色,夢中亦有,故無內識能離外境。此亦非理,夢中三法畢竟非有故。若謂為破他宗故如是許者,是則夢喻應全無用,以夢非虛妄,不能顯示所喻之法為虛妄故。
由夢中三法皆非實有,故以已極成者成立余未極成故,醒時一切法亦能成立皆無自性。頌曰:
如於夢中覺亦爾 諸法皆妄心非有 行境無故根亦無
如於夢中根境識等皆是虛妄,如是當知覺時亦爾。是故經雲:「猶如所見幻有情,雖現而非真實有,如是佛說一切法,如同幻事亦如夢」。又雲:「三有眾生皆如夢,此中不生亦不死,有情人命不可得,諸法如沬如芭蕉」。此等皆成善說。已說觀待覺時識等三皆不生,若於夢中觀待夢識。頌曰:
此中猶如已覺位 乃至未覺三皆有
如雖有無知睡眠,就離通常睡眠之覺者,諸法雖自性不生,然由無明睡眠故,如夢所見,三法皆有。如是末離睡眠夢未醒者,如是自性之三法亦皆是有。頌曰:
如已覺後三非有 癡睡盡後亦如是
如夢盡醒後,則夢中所見三法皆非是有。如是盡拔無明睡眠,親證法界,則彼三法亦皆非有,故離外境非有內識。
如有翳眼,發等非有而可見故,雖無外境亦有內識。此亦非理。頌曰:
由有翳根所生識 由翳力故見毛等 觀待彼識二俱實 待明見境二俱妄
當知唯如夢說,觀待有翳之所見,毛髮之相亦有。觀待無翳之所見,二俱不生。若離外境,識難知故,定應許此。若不爾者,頌曰:
若無所知而有心 則於發處眼相隨 無翳亦應起發心 然不如是故非有
若有翳人,雖無毛髮而生帶毛髮行相之識者,則有翳人隨於何處見有毛髮,餘無翳人審視彼處,亦應生見毛髮之心與彼相同,無境同故。故說無境而有識生,不應道理。
設救此雲:若以有境為生識之因,實應如是。然是以前識所熏習氣成末成熟,為生不生內識之因,故唯有前帶發相識,所熏習氣成熟者,始有彼相識生,餘則不生。此亦不然。頌曰:
若謂淨見識功能 未成熟故識不生 非是由離所知法 彼能非有此不成
離所知法者,義謂所知非有。若許有功能者,乃可說成不成熟,生不生識。然我不許有彼功能。雲何功能非有?頌曰:
已生功能則非有 未生體中亦無能
此中若計有功能者,為屬現在識耶?為屬過去與未來識耶?且已生識中功能非有,若作六囀名功能之識,則識果性,因中亦有不應道理。若許爾者,果應無因生。芽已生時種子未壞故。故已生識中功能非有。若作五囀名從功能識則已生識從功能生,不應道理。識已有故,前已廣說,故已生中功能非有。
未生體性之識中,亦無功能。頌曰:
非離能別有所別 或石女兒亦有彼
若無能別,所別非有。如雲:「識之功能」。識是功能之能別,功能是所別之事其未生法。以破立性曰此是識或曰非識,俱不可說。既俱不可說,如何可簡別其功能。雲:「此是彼之功能」。若時無有能別,則全不能說彼從此生也。若許未生中有功能者,則石女兒中亦應許爾。故末生中功能非有。設作是念:若識當從此功能生,心想彼當生之識,而雲:「此是彼識之功能」。及雲:「彼當從此生」。如是能別與所別事,皆可成立。如世間雲:「煮飯」及雲「此線織布」。論中亦雲:「前三種入胎,謂輪王二佛」。此亦全無心要。頌曰:
若想當生而說者 既無功能無當生
且若有生者,乃可說當生。其常不生者,如石女兒等或虛空等則決定不生。是故此中若有功能,乃可說識當來生,若未來識非有,則無彼功能。既無功能,則識之當生非有,如石女兒等。此亦解釋煮飯等喻。
複次識與功能,應互相待。如是亦無依他起性。頌曰:
若互相依而成者 諸善士說即不成
要已有識乃有彼功能,要有功能,乃從彼生識。如是即成互相依待。若許此者,則識非有自性。喻如有長乃戍短,有短乃成長,有彼乃成此。如四百論雲:「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今則無因待,亦無所成法」。此義是說若識等法,因待功能差別而戍,其所待法功能差別,還因觀待此識乃得成立。是則當說此二誰是所待,誰是所成。又雲:「若法因待成,未成雲何待,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此義是說,若識因待功能而成者,為識已成而待功能?為識未成而待功能?若未成者,未成故如兔角,應不待功能:若謂已成而待者,彼已成故複何用待。故諸善士說,互相依待而成,即不得成。故未來識中功能亦非有。
今更當說過去識中亦無功能。頌曰:
若滅功能成熟生 從他功能亦生他
若謂已生正滅識,為生果故,于阿賴耶識熏成功能差別,從彼已滅識之功能成熟,而生當生之識者,則應從他功能而生他果。何以故?頌曰:諸有相續互異故
如雲:「達努謂增廣」。以輾轉義名曰相續,猶如河流相續不斷。因果相續轉時,由於生死輾轉無間,次第不斷,是三世諸行刹那之能取。由此遍于相續支分刹那中有,故相續支分之諸刹那,名有相續。彼等互異各別為他,是敵宗所許,故果刹那後時生者,離因刹那習氣而是他性,是則從他功能應有他生。若謂許故無此過者,是亦不然。應一切法從一切法生。
頌曰:一切應從一切生
此於破他生時已說,故不更述。設救,頌曰:
彼諸刹那雖互異 相續無異各無過
若作是念:彼是有相續諸刹那性,更互為他,此相續唯一,故非一切法從一切法生,若如是者可容無過。然彼不成。頌曰:
此待成立仍不成 相續不異非理故
自性互異諸法,是不異相續之所依,不應道理,是他性故,如他。頌曰:
如依慈氏近密法 由是他故非一續 所有自相各異法 是一相續不應理
如是說此是一相續亦不應理。此中前說由識功能成未成熟,生不生識,非由所知有無。今說功能非有即破其執,故無所知,識定非有。
如是說已,諸唯識師複欲申述自宗,成所樂義。頌曰:
能生眼識自功能 從此無間有識生 即此內識依功能 妄執名為色根眼
眼識習氣,是由餘識正滅時于阿賴耶識熏習而成,由此成熟,便於後時生彼行相相同之識。彼識所從生之無間功能刹那,即彼所依。世間愚人妄執彼為有色眼根,實離內識,眼根非有。所餘諸根亦如是知。
已說無有離識之眼等根,當說色等亦不離識。頌曰:
此中從根所生識 無外所取由自種 變似青等愚不了 凡夫執為外所取
如汾都唧縛迦,及甄叔迦等生為紅相者,非如摩尼要待外色渲染。是彼芽等相續,從自種子功能而有差別相生。如是雖無青等外色亦有識生變似青等,世間於此變似青等,即執為識外境自性。譬如湖中淨水充滿,湖岸樹枝系以紅寶,水中影像似寶相現,故覺湖中似有真寶。然此湖中彼寶非有,當知識亦如是,故離內識別無外境。複有異門。頌曰:
如夢實無餘外色 由功能熟生彼心 如是於是醒覺位 雖無外境意得有
此皆不然。頌曰:
如於夢中無眼根 有似青等意心生 無眼唯由自種熟 此間盲人何不生
如醒覺位眼觀眾色能生明瞭眼識。如是夢中,若無眼根唯由自內習氣成熟,能生意識如眼識者,則醒覺位之盲人,由自習氣成熟,何故不生如是行相之意識如不盲者?二位無眼相同故。
若謂如是行相意識之因,非是無眼,是由彼形相意識功能成熟,若有彼功能成熟者,乃生如是形相意識。此複要仗睡眼為緣,故唯夢中乃有,醒時非有。此不應理。頌曰:
若如汝說夢乃有 第六能熟醒非有 如此無第六能熟 說夢亦無何非理
第六謂意識,若汝僅憑口說,夢中乃有如是行相意識功能成熟,非是醒時。吾等亦說,如醒時無有如是行相意識功能成熟,如是夢中亦非有。頌曰:
如說無眼非此因 亦說夢中睡非因
夢中見境,應無眼識行相相順意識功能變異成熟所起意識,識所依根無作用故,如醒時之盲人。是故如無眼,非醒時盲人生識之因,如是睡眠亦非夢中彼識習氣成熟之因。於是頌曰:
是故夢中亦應許 彼法眼為妄識因
是故夢中亦應許有如是行相之境,如是行相之識,及如是行相眼識之所依。頌曰:
隨此如如而答辯 即見彼彼等同宗 如是能除此妄諍
自宗說雲:醒位三法皆自性空,是所緣故,如夢。他便說雲:醒時內識由外境空,是識性故,如夢中識。又雲:醒時所緣境,是虛妄性,以是境故,如夢中境。如是又雲:若無依他起性,染淨非有,無所依故,如龜毛衣。翳喻亦如是說。此唯識師由如是等門隨作如何答辯,中觀智者,見彼彼答辯,同所立宗,即能除遺此妄諍也。
如是說亦不違聖教。頌曰:諸佛未說有實法
如經雲:「三有唯假立,全無自性法,於假立分別,執為法自性。無體無了別,無賴耶無事,凡愚惡分別,如屍妄計度」。若謂於此一法無彼一法之空性,是無事者,亦不應理。經說:「大慧!於一法無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性之最下者」。由牛非馬故說牛非有,不應道理,自體有故。如是經雲:「世尊入諸根時,即是入法界。言諸根者,所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舍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俱知根。其中眼根於三世中俱不可得。若於三世不可得者,即非眼根。若非眼根,雲何當知彼眼根名?譬如空掌,虛誑無物但有假名,於勝義中空不可得,拳亦無得。如是眼根亦如空拳,虛妄無實,而現虛相,誑惑愚夫。但有假名,於勝義中,眼及眼根俱不可得。如是世尊得一切智已,為度顛倒眾生故,說名眼根,非勝義中有,彼等諸根自性離故。根自性空,彼眼眼性不可得,眼根性不可得,何以故?是眼離眼自性故。
若法無自性,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即不生不滅,不可說言彼是過去未來」。如是廣說。又雲:「世尊!譬如有人於其夢中受樂喜笑遊戲。寤後憶念,然不可得,何以故?彼人夢中受樂等事尚不可得,何況寤時,若見若得無有是處,如是諸根猶如夢事。如是一切諸法,自性亦不可得,不可得故。彼等亦不可說」。如是蘊、界、處、緣起等,皆如根廣說。以是彼等寧有自性,故唯識師執識實有即被所破。
若離外境,非有內識,雲何諸瑜伽師,依師長教授,見此大地骨鎖充滿耶?頌曰:
諸瑜伽師依師教 所見大地骨充滿 見彼三法亦無生
謂根境識三,何以故?頌曰:
說是顛倒作意故
說此三摩地是非真實性作意故,定當如是許。若不爾者,頌曰:
如汝根識所見境 如是不淨心見境 餘觀彼境亦應見 彼定亦應不虛妄
如汝觀戲劇等時,眾人共視彼境。如一人所生眼識帶彼行相,餘人亦爾。如是非修定者,審觀骨鎖等處,應如瑜伽師,亦生帶彼行相之識,如緣青等之識。即此三摩地亦應不是非真實性作意也。如是當知。頌曰:
如同有翳諸眼根 鬼見濃河心亦爾
如同前說,由翳力故見毛等,如是等類皆當了知。頌曰:
總如所知非有故 應知內識亦非有
如所知無自性,如是帶所知行相之內心,當知亦自性不生。如雲「不知非所知,彼無知亦無,是故佛宣說,知所知無性」。又雲:「諸識同幻化,是釋尊所說,彼所緣亦爾,決定同幻事」。故執內識實有及謗外境定無,將墮險處。唯諸善士修大悲行,以教理密咒為挽持,使不顛墮。
如是已說若離外境定無內識。今當更破唯事有性。頌曰:
若離所取無能取 而有二空依他事 此有由何能證知,未知雲有亦非理
若謂由能取所取二取空之依他起有者,此有汝以何識證知耶?若謂彼自證知不應道理。自之作用於自體轉,成相違故。如劍不自割,指不自觸,輕捷技人不能自乘己肩,火不自燒,眼不自見,此識亦非由他識證知違自宗故。汝說若有餘識為此識境,即失唯識宗故。故此有之能知畢竟非有,若謂不知而有,亦非道理。
他曰:雖非他識能知,然有自證。唯由自證證知此識,故此得有。此亦非有。頌曰:彼自領受不得成
若謂由彼自證證知自識,亦不成立。
此中有許經部義。為成立自證故,謂如火生時,非漸照自體及瓶等,是頓時俱照。音聲亦是,頓顯自體及義。如是內識生時亦非漸知,是頓了自體及境故定有自證也。即不許者亦必許有自證,不爾後時憶念其境謂先已見,憶念能領受境者謂我先見,皆不應理。以念唯緣曾領受境,識未領受,念則非有,由無自證故,且彼自識不自領受,餘識領受亦不應理。以由餘識領受,犯無窮過。謂見青識,若由後起餘識知者,彼能知青識之余識,複應更有餘識領受,此後更須餘識領受。故犯無窮。又應後識不緣餘境,以初識繼續所起諸識,皆緣前識為境故。諸有情類,是一識相續故。諸識次第起者,如刺青蓮百瓣,由速轉故,現似頓起。以是為斷無窮過故。決定當許有自證分。如是後時起念俱念心境,謂我先見,亦得成立。若不由自證了知識體,則後起念不應道理。由於後時能起彼念,謂我先見,故可比知其能引生後時俱念心境之念者,實有能領受內識自體與彼境體之心在。故由後時念,即能成立有自領受。既有自領受則亦有依他起性。汝問:「此有由何而證知」,今如上答。今為顯示彼答非理。
若由後念而成立 立未咸故所宣說 此尚有成非能立。
且依成立實有,如是說者。由無自他生故,則彼念心畢竟非有。如何可用未成立之念,而成立未成立之自證也。若依世聞名言增上,亦無以自證為因之念。何以故?如火先成立者,方能以煙比知有火。如是要先成立有自證者,方能由後時所起之念,比知有自證。今彼自證且未成立,其以自證為因之念,雲何得有。譬如見水不能比知定有水珠,見火不能比知定有火珠,以無彼珠,由降雨等及鑽木等,亦有水火生故。如是此中雖無自證亦有念生,如下當說。故以自證為因之念,若無自證念亦非有,今為成立末極成之自證,故汝所說念,尚未成立,故此念非有能立之用。如為成立聲是無常,雲眼所見性。且止如是推察,亦不應理。頌曰:
縱許成立有自證 憶彼之念亦非理 他故如未知身生 此因亦破諸差別
縱許內識能了自體及境,然說念心,能念彼等亦不應理,以許念心是離領受境心之他性故。如慈氏識之自證與領受境,近密之識先未領受即不能念。如是自身後時所生識,亦應不念未曾領受之心境,以是他故,如不知者身中之識。
若作是念:一相續所攝者是因果法故,可有念者。此亦非有,何以故?曰:「此因亦破諸差別」。以此「是他故」之因,亦能破除,一相續所攝,及是因果法等一切差別。謂領受心後所生之念心刹那以是他故,如他相續之心,應與能領受之心,非一相續所攝,非因果法。故可以此是他故之因廣破一切也。
問曰:若依汝宗當如何許耶?答曰:
由離能領受境識 此他性念非我許 故能憶念是我見 此複是依世言說
若離能領受境之心,別無他性之念心,如前已說。由無他性之念故,其能領受心之所領受者,非後念心不能領受,故念心亦有境,能領受心之所知者,後念心非不能了知。故可念雲,是我見也。此複是依世間言說,非是觀察所得,以虛妄義,是世間言說故。如是頌曰:
是故自證且非有 汝依他起由何知 作者作業作非一 故彼自知不應理
如雲我自知我,其正了知之我,成所作業,即此所知複是能知。此之作用亦無別體,則作者,所作業,作用,應成一體,從不曾見有如是事。如斫者與樹,及斫作用,非是一事。由此亦知自證非有,故彼識不能自知也。楞伽經亦雲:「如劍不自割,指亦不自觸」。如是應知,心不自證亦爾。由無自證故。頌曰:
若既不生複無知 謂有依他起自性 石女兒亦何害汝 由何謂此不應有
依他起性不自他生,如前已說,現今複說體無可知。如是若許既無有生,複不可知之依他起性,則與依他起性相同之法,複由何理不許彼為有,彼石女兒亦于汝何害,汝不許為有。謂石女兒,離一切戲論,是聖智所行,離言自性也。
又汝前說:「是假有法所依因」。若有依他起性,雖可應理。頌曰:
若時都無依他起 雲何得有世俗因
意謂諸世俗法都無實因也。故汝宗所說,世間名言之因都無自性。頌曰:
如他由著實物故 世間建立皆破壞
由無智慧執著實物,依他起法如未燒瓶,經汝觀察如注以水。是則觀待世間建立之坐、去、作、煮等及色受等,皆被破壞。故此唯有衰損,都無勝利也。如是由自分別所立宗派,入彼道者。頌曰:
出離龍猛論師道 更無寂滅正方便
彼失世俗及真諦 失此不能得解脫
何故失壞二諦便不能得解脫。頌曰:
由名言諦為方便 勝義諦是方便生 不知分別此二諦 由邪分別入歧途
如見真實三摩地經即寶積經見實會雲:「世間智者于實法,不從他聞自然解,所謂世俗及真諦,離此更無第三法。眾生為求安樂故,於善逝所生信心,如來悲湣於一切,為利世間說俗諦。人中獅子設世俗,顯示眾生為六趣,地獄畜生及餓鬼,阿修羅趣與人天,下賤種姓高貴族,大富家庭與貧舍,奴僕之屬及婢使,男女等類並二根。所有眾生諸差別,佛無比者為世說,智者了知世俗諦,佛為利人故宣說。眾生著此淪生死,不能脫離世八法,所謂利衰及毀譽,所有稱譏並苦樂。得利即便生忻喜,失利便起嗔怒心,餘未說者皆應知,八病恒損於世間。誰說世俗為勝義,應知彼人慧顛倒。不淨苦中說淨樂,於無我性說有我。無常法中說是常,住此相中而愛著,彼聞如來所說法,恐怖誹謗不信受。譭謗如來正法已,墮地獄中受劇苦。凡愚非理求安樂,轉受百千無量苦。若有于佛正法中,如實觀察不顛倒,超出諸有入涅槃,如蛇脫去其故皮。一切諸法自性離,空無有相第一義,若聞此法生愛樂,必得無上大菩提。佛見諸蘊皆空寂,諸界及處亦複然,諸根聚落鹹離相,能仁皆悉如實知」。遠離世俗勝
義諦者,何有解脫。故執唯識可由邪分別轉入歧途也。
此說名言諦為方便者。如經雲:「無文字法中,何說何可聞,于不變增益,故有聞有說」。唯依名言諦,乃可說勝義。由通達所說勝義,乃能得勝義。如論雲:「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所說勝義
,即是方便所生之果。以方便生、果、所得、所證同是一義。
他曰:汝於吾等極無顧忌,我今於汝亦不容忍。汝僅善破他宗,謂以正理觀察不應理故,破依他起自性。我今仍以汝所說義,不應理故,破汝所許世俗。答曰:若汝如無始以來,經百千艱苦所積財寶,被他奪去,詐現親善授以毒食,還奪其財,期以怨相報者,可隨汝欲,何害我等自得勝善利益。頌曰:
如汝所計依他事 我不許有彼世俗 果故此等雖非有 我依世間說為有
汝執自宗所說依他起自性,是聖智所證,我不許有如是世俗。若爾雲何?彼雖非有,然是世間之所共許,唯依世間說彼是有,隨彼而說,即是遮彼之方故。如薄伽梵說:「世間與我諍,我不與世間諍,世間說有者我亦說有,世間說無者我亦說無」。頌曰:
如斷諸蘊入寂滅 諸阿羅漢皆非有 若於世間亦皆無則我依世不說有
如阿羅漢入無餘依妙涅槃界,一切世俗皆悉非有。若此世俗設於世間亦非有者,猶如阿羅漢之蘊等。我依世間亦不說彼等為有也。故唯依世間故,我許世俗,非自力許。
此唯是世間所許,故應唯待彼許者而破,待餘人則非。頌曰:
若世於汝無妨害 當待世間而破此 汝可先與世間諍 後有力者我當依
我等為遺世間之世俗故,設大劬勞而住。汝可破此世間世俗,倘汝不被世間妨害,我亦當助汝。然世間決定妨害於汝,故唯當旁觀也。汝可先與世間相諍,若汝獲勝,我願依汝。然汝必為世間所敗,故我唯當依止具有強力之世間也。
他曰:若汝怖畏世間妨難,雖無正理亦許世俗,則亦應畏聖教妨難而許唯識。如經雲:「如是三界皆唯有心」。答曰:佛所說經如琉璃寶地。汝不知彼體性差別,迷為實事識水。今欲取彼實事識水,汝之智慧如未燒瓶,試為汲浸必當碎成百片,徒為知彼體性者之所恥笑。此經密意,非如汝慧之所解也。
若爾經義雲何?頌曰:
現前菩薩巳現證 通達三有唯是識 是破常我作者故 彼知作者唯是心
如前經雲:「隨順行相觀察緣起。如是但生純大苦蘊純大苦樹,其中都無作者受者。彼複作是念:由執作者方有作業,既無作者,于勝義中業亦無得。彼複作是念: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如來分別演說十二有支,一切皆依一心而立」。乃至廣說。如是破除常我作者,于世俗中見唯內心,乃是作者。以是通達三界唯識。菩提謂一切種智,薩埵謂思惟。由彼有此思惟,故名菩薩。或彼有決定趣向菩提之心,故名菩薩。或決定成菩提之有情,名為菩薩。是略去其中間句也,通達謂證悟義,現證謂親證法界。現前是第六地名。此等是釋文義。
如是已說經義,更以餘經顯示斯義。頌曰:
故為增長智者慧 遍智曾於楞伽經 以摧外道高山峰 此語金剛解彼意
此謂此處所說頌。如楞伽經偈雲:「餘說數取趣,相續蘊緣塵,自性自在作,我說唯是心」。為解此義。頌曰:
各如彼彼諸論中 外道說數取趣等 佛見彼等非作者
說作世者唯是心
言外道者,依多分說。以此法眾,亦有假立補特伽羅等者,或說彼等亦非法眾,如諸外道不能無倒瞭解佛經義故。如論雲:「凡說人蘊者,世間數論師,休留(鳥旁,即貓頭鷹。)徒無衣,問彼離有無。故知唯佛教,宣說甘露法,離有無甚深,是正法殊勝」。
當知執著蘊等者是外道。言各如者,謂各各宗。此即表示,諸外道類,亦計蘊等為作者,以此生死無始,故邪分別,何者不曾有?何者不當有?即現在世白淨斷等,亦有少許人計實蘊而為作者。諸佛世尊,由見彼補特伽羅等,皆非作者,故說唯心是世間之作者,此是經義。
如是已說,由破余作者,文義已盡,故彼唯字不破所知。更以異門明不破外境。頌曰:
如覺真理說名佛 如是唯心最主要 經說世間唯是心 故此破色非經義
如於真理覺悟者,略去前句,說名曰佛。如是應知唯心最為主要。遮遺餘法亦是主要,故說三界唯心。故此僅是遺除色等為主,非說唯有心都無色等,遮其為有也。應許唯如吾釋乃是經義。若如汝宗,頌曰:
若知此等唯有心 故破離心外色者 何故如來於彼經 複說心從癡業生
十地經說識以無明及行為因,非自相有:若識由自性而有者,應不觀待無明與行,然實待彼,故識畢竟非自性有。如眩翳人見毛輪等,要有顛倒因緣,彼方得有,若無顛倒因緣即非有故。如經雲:「菩薩如是,隨順行相觀察緣起。彼作是念:於勝義中不知諸諦謂無明,無明所作業果謂諸行,依行之初心謂識,與識俱生餘四取蘊謂名色,名色增長謂六處,根境識三和合謂有漏觸,與觸俱生謂受,於受貪著謂愛,愛增長謂取,從取所起有漏業謂有,業等流起諸蘊謂生,蘊熟謂老,蘊壞謂死,由死離時愚昧貪戀令心熱惱謂愁,從愁發語謂歎,五根衰損謂苦,意識衰損謂憂,憂苦轉多謂惱。如是但生純大苦蘊純大苦樹,其中都無作者受者。此中無明有二種業:一令眾生迷於所緣,二與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種業:一能生未來異熟,二與識作生起因。識亦有二種業:一令諸有相續,二與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種業:一互相助成,二與六處作生起因。六處亦有二種業:一各取自境界,二與觸作生起因。觸亦有二種業:一能觸所緣,二與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種業:一能領受愛非愛及非二事,二
與愛作生起因。愛亦有二種業:一染著可愛事,二與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種業:一令煩惱相續,二與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種業:一能於餘趣中生,二與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種業:一能起諸蘊,二與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種業:一令諸根變異,二與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種業:一能壞諸行,二與不覺知作相續因」。此等是說識以無明及行為因。如是已顯示要有顛倒因緣,乃有識生。由此無故彼無雲何?複如經雲:「無明滅故諸行滅者,由無無明緣故,令行斷滅更無扶助。諸行滅故識滅者,由無諸行緣故,令識斷滅更無扶助」。乃至廣說。又雲:「複作是念:諸有為法和合則轉,離則不轉;緣聚則轉,不聚不轉:我如是知此有為法多諸過患,應當斷除和合緣聚。然為成熟諸眾生故,亦不畢竟滅除諸行。佛子菩薩如是觀察有為,多諸過患,無有自性,不生不滅」。誰有心者見此教已,計識實有,如是計者唯由自見之所迷耳!故知經說唯心,是為顯示唯心為主,非說無色,為顯心為主故。頌曰:
有情世間器世間 種種差別由心立 經說眾生從業生 心已斷者業非有
有情世間,謂諸有情各由自業煩惱所得我事。器世間,謂由有情共業所感,下自風輪上至色究竟天宮。如孔雀等翎各種雜色,是由孔雀等不共業所感。蓮花等各種雜色,是由一切有情共業所感,餘亦應知。經雲:「隨有情業力應時起黑山,如地獄天宮,有劍林寶樹」。如是一切眾生皆由業生,業複依心,唯有心者業乃有故,其無心者,業亦無故。故眾生流轉,心是主要因,餘則不爾。故經安立唯心為主,不立外色。頌曰:
若謂雖許有色法 然非如以為作者 則遮離心余作者 非是遮遣此色法
色指塵聚,此中有計自性等為作者,有計內心為作者:色非作者俱無諍也。故應觀察自性等作者。為破彼無作者相故,說有作者功能之唯心乃是作者。由破自性等作者,自即得據所諍之境。如有二王欲王一國,逐走敵人,自即得有其園。民眾是二王所共需者,故於國民都不損害。如是此色亦是二所共需都不損害。故定應知此色是有,由上所說道理。頌曰:
若謂安住世間理 世間五蘊皆是有 若許現起真實智 行者五蘊皆非有
由是當知。頌曰:
無色不應執有心 有心不可執無色
若時以正理了達色非有者,亦應了達心非是有,二法俱無正理故。若時了達心是有者,亦應通達色有,二法俱是世間共許故。即由聖教應知亦爾。頌曰:
般若經中佛俱遮 彼等對法俱說有
色等五蘊對法藏中由自相共相等門俱分別解說為有,佛於般若波羅蜜多經則同遮五蘊故。如雲:「須菩提!色自性空」。廣說乃至「識自性空」。如是頌曰:
二諦次第縱破壞 汝物已遮終不成
汝計無色唯有內識,是俱破壞上來所說由聖教正理所成立之世俗勝義次第。即使破壞二諦次第,然汝之實物終不得成。何以故?由前已遮實物,故汝徒勞無果。頌曰:
由是次第知諸法 真實不生世間生
問曰:此經之義雖如是說,然由餘經定能成立唯心。如雲:「外境悉非有,心變種種相,似身受用處,故我說唯心」。身謂眼等諸處,受用謂色等諸境,處謂器世間。由離內心無外境故,唯識生時變似根身,受用,處所,故身等境事,似離內識別有外境,是故三界唯心。曰:此經亦是有密意者,頌曰:
經說外境悉非有 唯心變為種種事 是於貪著妙色者 為遮色故非了義
當知彼經是不了義,謂諸有情以貪妙色為緣,隨貪嗔慢等轉,不得自在。由貪著彼故造諸重罪,退失福德智慧資糧。世尊密意為破以色為緣所起煩惱,故說唯心。如於有貪眾生說能除外境貪之骨鎖,雖非實有亦如是說。複次此經是不了義非是了義,由何決定?由教及理。頌曰:
佛說此是不了義 此非了義理不成
非但此經是不了義,餘經亦然。頌曰:
如是行相諸餘經 此教亦顯不了義
如是行相經為何等?謂如解深密經,說遍計執,依他起,圓成實三自性中,遍計執無性,依他起有性。如是又雲:「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此等如雲:「如對諸病者,醫生給眾藥,如是對有情,佛亦說唯心」。此教顯彼是不了義。如是,世尊於契經中說:「如來藏,自性光明,本來清淨,具足三十二相,一切有情身中皆有一。世尊複說:「如無價寶垢衣纏裹,此被蘊界處衣之所纏裹,為貪嗔癡之所障蔽,為分別垢之所染汙,然是常住堅固不變」。「世尊!如來所說此如來藏,與諸外道所說神我有何不同?世尊!諸外道類,亦說神我,常住、非作、無德、周遍、不壞」。世尊告曰:「大慧!我所宣說如來藏者,不同外道所說神我。大慧!如來應正覺等,是於空性、實際、涅槃、不生、無相、無願等句義說名如來藏。為除愚夫無我恐怖,由如來藏門,顯示無分別處,無相境界。大慧!現在未來諸菩薩摩訶薩,不應執我。大慧!譬如陶師,於一泥聚,由彼自手藝,杖、水、繩、功用等故,這種種器。大慧!如是如來,於法無我離一切相,由異種種智慧巧便,遂以種種字句異門,說如來藏或說無我。大慧!是故我所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神我。大慧!如來為欲引攝,貪著神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故說如來藏,是欲令諸墮實我見意樂有情,由先成就三解脫門意樂,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彼經又雲:「大慧!空性不生、不二、無自性相」。皆悉遍入一切佛經。是故如是行相契經,唯識師計為了義者,已由此教顯彼一切皆非了義。次以正理明非了義。頌曰:
佛說所知若非有 則亦易除諸能知 由無所知即遮知 是故佛先遮所知
諸佛世尊漸導眾生令入無自性。如修植福德者易悟入法性故,修福即是悟入法性之方便,故先說佈施等。如是遮遺所知,亦是悟入無我之方便。故諸佛世尊先遮所知,以了達所知無我者,易入能知無我故。諸了達所知無我者,有唯以自力,便能了達能知無自性,有因他略說即能悟者,故佛先說遮遺所知。
諸有慧者亦應如是解釋餘經。頌曰:
如是了知教規已 凡經所說非真義 應知不了而解釋 說空性者是了義
凡諸契經未明瞭宣說不生等緣起者,當說彼是悟入無自性之因。如雲:「大種非眼見,眼寧見彼造,佛為破色執,於色如是說」。經雲:「無常義者,是謂無義」。當知說空性者是真了義。如雲:「當知善逝宣說空,是諸了義經差別,若說有情數取士,當知彼法不了義」。又雲:「我於千世界,所說諸契經,不能盡宣說,文異義唯一。若能修一事,即遍修一切,盡一切諸佛,所說無量法,諸法皆無我。若人善解義,能於此處學,不難得佛法」。當知無盡慧經等亦如是廣說。
今當略說少分。如蛇於盤繩之緣起上,是遍計執,以彼於此非是有故。彼於其蛇上是圓成實,非遍計故。如是自性,於依他起所作法上是遍計執。論曰:「自性名無作,不待異法成」。故自性非所作法,如於現見之緣起所作如幻法上遍計執者,於佛境界乃是真理,非遍計故。由不觸著所作性事唯證自性,證悟真理名為佛故。當了達如是逼計執,依他起,圓成實之三性建立,而解說契經密意也。
所取能取,離依他起無別事故,說彼二取於依他起上是遍計執性。是應思惟,傍論已了,應辯正論。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