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九)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的核心內容,就是守一不移。這裏有幾句話非常扼要,如果能夠照此方法和要求去做,修行的實踐問題就有一個圓滿的答案。

  “守一不移者。以此空淨眼,注意看一物。無問晝夜時,專精常不動。其心欲馳散,急手還攝來。如繩係鳥足,欲飛還掣取。終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什麽是“空淨眼”?空就是般若性空的道理,空淨眼就是般若見,就是無漏慧。守一不移,就是要以般若空的眼光、以清淨的心態來觀察某一對象,把心放在這個對象上,念茲在茲,莫換題目。這也就是《遺教經》所說的“製心一處,無事不辦”。這種禪定方法最古老、最根本,由此才能達到禪定最基本的要求“心一境性”。大家注意這個“看”,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智慧眼、用空淨眼來看,實際上就是觀照。“無間晝夜時,專精常不動”,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看這一物,隻此一念專心不動。四祖大師自十二歲起跟從三祖僧粲大師,七十二歲圓寂,六十年不倒單,用的就是“無間晝夜時,專精常不動”的功夫。

  “其心欲馳散,急手還攝來。”“急手”兩個字用得非常生動。心要打妄想怎麽辦?就要像用手去抓一樣,馬上把它抓回來,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急手還攝來”就是趕快把它抓回來,不要讓它向外馳散。我們觀照此心,如人牧牛,如果牛要偷吃莊稼,就要趕緊把繩子緊一下,讓它回過頭來吃本分草料。

  下麵打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喻:“如繩係鳥足,欲飛還掣取。”用繩子把鳥的腳綁住,鳥就不會飛掉了。鳥是比如我們的心,繩子就是一行三昧中的念佛、觀心。有了這條繩子,心才不會亂跑。

  “終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打妄想實際也隻是一種習慣,你現在用繩子牽住它,不讓它亂跑,日日如是,月月如是,年年如是,不停止觀照,不停止覺照,“泯然心自定”,時間長了,自然而然風平浪靜,心得禪定。希望我們在家出家二眾,能夠很好地體會這幾句話。掌握了這幾句話的要求和方法,就知道怎樣真正用功夫。

  從“守一不移者”到“泯然心自定”,一共有十一句,如果把第一句作為題目的話,剛好是十句。這十句,每一句都很精要、很具體,都有可操作性。四祖所傳播的禪的思想、禪的實踐,既樸實又具體。四祖的禪法,吸收了當時諸家的觀法。四祖大師一住十年的廬山大林寺,大林寺是東晉廬山慧遠之徒孫曇詵(361~440)所創建,當時有智者大師的再傳弟子在那裏弘揚止觀法門。四祖大師年青的時候在那裏一住十年,一定相當熟悉和了解智者大師的止觀法門;四祖又從三祖那裏得到《楞伽經》的傳承。所以四祖大師的禪法,不僅樸實簡明,也博采了諸家之長。

  “《維摩經》雲:攝心是道場。此是攝心法。《法華經》雲:從無數劫來,除睡常攝心。以此諸功德,能生諸禪定。《遺教經》雲:五根者,心為其主。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此是也。”

  《維摩經》一共講了幾十條什麽是道場,其中有一條就是“攝心是道場”。所謂“攝心是道場”,是說隻要能夠攝心,處處都是道場。四祖說:“此是攝心法”,守一不移就是攝心的方法。《法華經》講,菩薩修行從無數劫以來,除了睡眠以外,就是以攝心作為修行的根本。能攝心,就能入禪定。《遺教經》也告訴我們,五根都是以心為主,隻要能將此心製之一處,什麽事情都可以辦得到,什麽問題都可以解決。攝心一法,是佛教禪定的根本法門。

  “前所說五事,並是大乘正理,皆依經文所陳,非是理外妄說。此是無漏業,亦是究竟義。超過聲聞地,直趣菩薩道。聞者宜修行,不須致疑惑。”

  四祖大師把前麵的內容進行總結。前麵一共說了五個問題。從“我此法要”開始是說第一個問題,講“一行三昧”;從“《普賢觀經》雲”開始,講“無念安心”;從“若舉安心”開始是第三個問題,“解行並重”才不會盲修瞎練;從“又曰:用向西方否”開始,講“悟解法相”的才不會對後學造成誤導;從“又古時智敏法師訓曰”開始,一直到“不須致疑惑”,是講“守一不移”。《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前半部分是說這五件事:一行三昧、無念安心、解行並重、悟解法相、守一不移。

  四祖大師說:這五件事,並不是他自己杜撰的,“並是大乘正理,皆依經文所陳,非是理外妄說。”從這裏可以看到,四祖禪法仍然保持了自達摩祖師以來所說的藉教悟宗的傳統,不是離開經典去談禪法,而是依據經典的教證來說明禪修的理論與實踐。這和以後禪宗強調“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多少有一些區別。在禪宗剛剛誕生的時候,如果說“不依經教”,它將遭遇的來自傳統佛教的排斥可能更加嚴重。即使是這樣,像達摩祖師,像二祖,當時在弘揚禪法的時候,都受到傳統佛教不同程度的排斥。所以到了四祖,他還是強調所傳的法都是依經文所成,不是理外妄說,希望借此減少傳統佛教的幹擾。禪宗是在融合了中國文化思想的基礎上成立起來的新型宗派,換句話說,當時禪宗是被佛教界當作異端來對待的。禪宗既然是新興宗派,它和傳統佛教必然有很大差別,四祖為了緩解新興宗派和傳統佛教的對立,所以就特別強調他所傳的禪法完全是以大乘經典為依據,不是理外妄說,並且一再強調“此是無漏業,亦是究竟義。”所修所行不是有漏果,而是無漏道果,是究竟義,是了義,不是不了義。佛教的教義,有了義教,有不了義教。不了義教是佛的方便說,了義教是佛的究竟說。“超過聲聞地,直趣菩薩道。”聽聞者應該依此修行,“不須致疑惑。”從這些語言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四祖大師的苦口婆心。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六祖壇經箋註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