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增訂佛祖道影-"上虛下雲老和尚重輯‧上宣下化老和尚再增訂''

明‧紫柏老人廣諸祖道影疏
華鐘匪叩,則音響不流;寶炬未然,則寒光匿耀。故歸依佛祖,藉有型儀。即像道存,云傳貴廣。願身星布,影遍寰區。譬一鐘聲,多人夢破;如分燈燄,大夜常明矣!
夫有自心,則有虛空;有虛空,則有天地;有天地,則有山水;有山水,則有道場;有道場,則有諸祖;有諸祖,則有道影。是以由道影而識諸祖,由諸祖而辦道場,由道場而知天地,由天地而測虛空,由虛空以悟自心者,可謂尋流而得源矣!
若然,則大如天地,雜如萬物,皆諸祖道影也。豈待索於僧繇、道玄之筆端,然後謂道影乎哉?雖然,凡心鄙劣,未能觸途成觀,須憑勝相。故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粗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以此觀之,阿難佛弟,尚觀勝相發心,況凡劣者乎?故佛祖道影,不可不傳也!
雖華、梵殊土,其天容道貌,精光炳爍;使人瞻仰,塵習頓空,即相會心。千古旦暮,與諸祖周旋於大光明藏中。微道影,孰能至此?洪武間,緇、素好道者,繪華、梵佛祖道影,自大迦葉尊者而下,至國初耆宿百二十尊,藏諸留都之南牛首山。其精神慈注,風度高簡,非靈虛空清、妙思通幽者,未易著筆也。
萬曆己丑,開侍者省余於金壇。余觀察北園,且西發清涼,道出石頭。余曰:「牛首諸祖道影,往曾於祖堂塵(土+孛)中撿得六尊,若雲開月露,光華照人。咨詢其餘,寺僧曰:『均藏牛首。』余懷此六寒暑矣!弗能忘。汝無卻勞,披暑一行,或可理也。」對曰:「謹奉命。」隨策杖往,果得靈相。會太宰陸公(註1),見之喟然歎曰:「是當儼臨人天,光映群品。奈何歲月浸久,凋殘若是!聖人未滅度時,吾輩業重垢深,不遑近事;茲睹道影,何啻親承。得丹青家,妙契其真者,臨寫十部;散布十方,永作供養。分輝迸耀,普照昏衢,顧不大哉!」
開侍者韙太宰議,慨然任之。太宰首臨一部,金沙善雲居士亦寫一部,餘尚未得其人。開侍者跪而請曰:「願和尚疏是因緣,令諸善信生大法喜;合併勝心,成此希有。」余曰:「然!夫由心生形,由形生影;而善反者,由影得形,由形得心,由心得道。若然者,則百二十紙,老僧不動舌根,為天下人,漏洩家風不少也。」於是開侍者誓願廣圖祖影,遍流天下。惟願觀者,藉影開悟,共證自心云爾。

註1太宰陸公光祖,字與繩,平湖人,嘉靖進士,萬曆中累遷吏部尚書。卒諡莊
簡,又號五臺居士
                                   
舊序
黃面老人,四十九年,無說示說,非身現身。形教遍於剎海,法音流於大千。無語路可尋,無形相可得。即知聖人無形,以應物為形;聖人無語,以順機為語也。末後拈花,囑累迦葉;四七二三,分形遍影。二桂芬披,五支鬯茂。一月傳輝,千波印彩。或隱身巖岫,嘯傲驚人;或垂手入塵,隨宜施設;或山頭起浪,莫辨其端;或水底揚塵,罔測其旨。雖兒孫遍天下,但知其名,未見其形。
故我雲福法[女+失],啟公禪師,志抱積年,心存深固。恆竊歎曰:「不將祖翁面目,揭示當陽,使人所親睹,而徹見根源,說甚好兒孫!」遂一笠寒煙,孤舟野渡;傾盡缽底,遠叩檀扉。求善工者摹勒刻畫,復系以傳略、贊辭。欲天下後世其仰瞻者,直追思於千載之上。
然佛祖事,雲仍共有之。而啟公年高矣,不晏坐青山,尊德樂道;獨汲汲皇皇,不惜軀命。非重於法道,曷能若此哉?有問:「既謂聖人無形,此一隊古錐之影像,從甚處得來?」曰:「空雲無雨者,不可以實道也。」
康熙丙辰菊月‧福城五山‧淨範題
增訂佛祖道影序
有清光緒庚辰,蘇州瑪瑙經房,刊行佛祖道影一書,出自守一大師手訂,合「真寂」、「雲福」先後刊本,編為四卷,凡二百四十尊。據其自序緣起,先獲雲福刻宗門正脈道影殘本;遲之又久,乃得「真寂本」於楊仁山居士;楊又得之於心月上人。
云續藏載,憨山大師撰八十八祖傳贊,蓋為題。紫柏老人囑丁雲鵬,臨摹牛首藏本而作,為專刊道影之濫觴。今茲不獨丁本失傳,即求真寂、雲福初刊本,亦不易復得矣!
鼓山舊藏列祖道影,成於永覺老人主法之時。自迦文、飲光以次,凡百有三十尊,各繫贊語。崇禎戊寅,於住真寂日刊行,即所謂「真寂本」是也。後二十有四年,康熙壬寅,其嗣法為霖大師,得原卷於泉之開元,僅存八十餘尊。重事徵補,得四十七尊;合永祖者,為一百二十二尊。並加題記,庋於藏經殿;今又二百七十餘年矣!
代移時異,幸龍天守護,僅佚五尊;存者百一十七尊,皆完整無損。雲主茲山,獲睹是冊,持與「蘇州本」相校;同者一百零八尊,傳、贊皆仍永覺老人舊題。
禪誦之餘,復加徵集,續得若干尊。其原有傳、贊者,多存其舊;無者,為之僭補,依世次編入。至「蘇州本」所列世系,間有訛誤;另加考證,都為三百四尊。敬謹壽之梨棗,冀普同供養,咸植勝因。命之曰增訂佛祖道影,示仍依守一大師原本,第加增訂而已。
至康雍以還,諸山名宿影像,徵集容有未周;則限於時與力,補闕拾遺,俟諸異日。昔世尊入寂,阿難結集於靈山;慈氏待來,迦葉持衣於雞足。慧命慈燈,賴以賡續。
雲生丁末造,望道未見。懼大法之將墜,嘆善根之日薄;冀存象教,昭示方來。茲意上繼紫、憨、永、霖諸祖遺型,以報佛恩於萬一云爾。
佛曆二千九百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五年)‧乙亥‧佛誕日
鼓山湧泉禪寺住持‧沙門虛雲‧序於聖箭堂
法系考正
南嶽下第六十世,東明旵祖之嗣法,有海舟永慈,與海舟 普慈二人。永住金陵東山,俗姓余。普住杭州東明,俗姓錢。續指月錄兩存之。按:天童密雲悟祖,及錢謙益宗伯,皆為普祖立傳,稱為「旵祖」嗣法。祥符蔭宗統編年載:萬曆六年辛酉,東明旵祖示寂,海舟普慈嗣法。據上所記,改定南嶽六十一世,東明海舟永慈為普慈。
青原下第四十五世,芙蓉楷祖嗣法。「蘇州本」依據位中符祖燈大統,逕列鹿門覺,將丹霞 淳至天童淨,中間五代削去;謂指月年曆差訛,以青州塔記為據。不知青州塔記顯出偽託;為霖大師曾辨其謬,續指月錄引以為證。
按宗統編年,宋重和元年戊戍,楷祖示寂,丹霞淳嗣。淳祖蓋芙蓉嗣法二十六人中之上首也。明年,淳祖示寂,真歇了嗣。其後三十有四載,為南宋紹興二十三年癸酉,了祖示寂,天童玨嗣。越十四載,為乾道四年戊子,玨祖示寂,雪竇鑑嗣。經四載,為乾道七年辛卯,鑑祖示寂,天童 淨嗣。又二載,為乾道九年癸巳,淨祖示寂,鹿門覺始嗣,去楷祖示寂時,歷五十有五年矣!何得竟以鹿門覺,為淨因覺? 顯紊世次。茲從傳燈及正續指月,列鹿門覺於天童淨嗣法;增補丹霞 淳至天童 淨五世,糾正位中符之謬。
明三峰漢月法藏禪師,初秉拂於吳門北禪寺,嗣法天童悟祖。厥後,三峰著五宗,原以立異;悟祖不滿,遂至追拂。清世宗著揀魔辨異錄,於三峰一派,屏斥尤嚴;三峰不獲與臨濟兒孫之列,已成鐵案。惟三峰平日於法門,不無建白;弘戒法儀,為後世矜式。茲列三峰於尊宿卷中,示絕於悟祖,仍不泯其護教之功。
通鑑載:明 建文帝,因燕王兵破金川門,帝發太祖遺篋,得「楊應能」度牒及緇衣。編修程濟曰:「數也!」因召主錄僧溥洽,為帝削髮;從水關中出。先入蜀,後入滇云云。後世皆知帝為僧,號應能。
今按雲南叢書滇釋紀第二卷載:應文大師,俗稱「文和尚」;明太祖長孫,故懿文太子之子也。建文四年時,燕王棣舉兵南伐,有內臣出高帝遺命,得度牒三,曰「應文、應能、應賢」,即僧服亦如之。於是帝與御史葉希賢為應文、應賢,吳王教授楊應能為應能,並為僧;編修程濟為道人。遂從複道中出。
歷遊吳、楚、黔、粵,入滇,居永昌白龍山。復結庵于鶴慶浪穹間,又駐錫武定獅子山,遺像、袈裟猶存。在滇數十年間,常疏法華、楞嚴,間多題 。後東歸,壽八十餘,坐化宮中;葬于西山,稱為「老佛」云。
按:葉希賢、楊應能,明史皆有本傳;建文殉國,皆稱殉難者也。滇釋記所載,當為較實。又葉、楊兩公之墓,尚在滇中;洱源潛龍庵,即建文隱修之處。今〈第四卷〉,「建文」更正為「應文」;故錄證記,以矯正諸家之訛誤,並存隨從忠義之名焉。
癸巳春,虛雲蒞蘇州過半塘壽聖寺,得見明宋溓居士作元‧善繼禪師血書華嚴經讚有序碑文。按:明‧高僧傳〈元‧善繼禪師傳〉中,並無刺血書經一節;而善師之行,宋公之作,炳若日星,灼然有據,詎容煙沒?爰增補善師道影,繫以傳、贊,並附刊宋公之文於此,以資改正明‧高僧傳之失漏云。
註:以上乃虛雲老和尚作
 

附:血書華嚴經讚有序
上人善繼,嚴持梵行,欲求無上真如之道。嘗自念言:「華嚴大經,實中天調御第一時,所說一乘頓教,最為尊勝。」
欲爇松為煤,入以香藥,搗和成劑,以書此經;而彼松煤者,假物所就,具黑暗相,有染白法。欲煅汞為丹,承以空露,研潤如法,以書此經;而彼汞丹者,炫耀可觀,能盲人目,非助道者。欲椎赤金、素銀,廉薄如紙,復粉為泥,以書此經;而彼金若銀者,雖曰重寶,外塵為體,初不自內。
以是思惟,身外諸物,若勝、若劣,若非勝、非劣,若一、若多,若非一、非多,皆不足以稱此殊利。惟我一身,內而心、膂、肺、肝,外而毛、髮、膚、爪,資血以生,資血以成,資血以長,資血以至壯、老暨死。是則諸血,眾生甚愛,如梵摩尼;一滴之微,莫肯捨者。我今誓發弘願,於世雄前,以所難捨,而作佛事。從十指端,刺出鮮丹,盛於清淨器中。養以溫火;澄去白液,取其真純,蘸以霜毫,志心善寫。滿八十卷,尊過半塘壽聖教寺。
昔者樂法比丘,當無佛時,欲聞佛語,了不能得。乃信婆羅門言,以皮為紙,以骨為筆,以血為墨,願書一偈;況今百千妙頌、十萬正文?縱捐軀命,以報佛恩,無足為異,於血何吝!惟願法界有情,或見或聞,證入雜華藏海;證入雜華藏海已,即得六根清淨;得六根清淨已,即得自性清淨;得自性清淨已,即得四天下微塵剎土中一切眾生,皆悉清淨。
無相居士未出母胎,母夢異僧手寫是經,來謂母曰:「吾乃永明延壽,宜假一室,以終此卷。」母夢覺已,居士即生。今逢勝因,頓憶前事。於是親爇五分妙香,香雲輪囷,結為寶網,遍覆經上;乃復合爪向佛散華作禮,而稱讚曰:
  雜華淨智海 九會之所說 一音所演唱 十處放光明
  信解行證門 總攝無復餘 如是具五周 如是辨六相
  如是分十玄 妙義皆充足 以至四法界 二十重華藏
  無邊香水海 浮幢剎重重 教條有差別 性相了無礙
  圓融與行布 非異亦非同 一可為無量 無量亦為一
  重重無有盡 是為功德聚 如來最上乘 龍宮所秘藏
  上人出身血 嚴飭書此經 於一滴血中 普含十方界
  於一一界中 普現光明臺 於一一臺中 普成獅子座
  於一一座中 普見分身佛 如上無數佛 皆具大威德
  眉間白毫光 遍滿一切處 共宣大乘法 聞者應解脫
  譬如日月王 照三千大千 悉見種種色 法能破暗故
  譬如大海洋 一平乃如掌 無丘陵堆阜 法能平等故
  譬如陽春至 大地盡發生 諸根各萌芽 法能霑溉故
  譬如梵志夢 一夢千劫事 不過剎那間 法能融攝故
  譬如子憶母 未見心已至 形神皆兩忘 法能無離故
  譬如黃金色 金色不相分 金亡即色空 法能不二故
  譬如石性堅 初不從外得 石性自圓滿 法無修證故
  能如是見解 見經不見血 若加精進力 見佛不見經
  及至成道已 見性不見佛 我性如虛空 了無能見者
  無見中有見 全題既呈露 茍執於所見 亦非我本性
  見見二俱泯 此為真見見 真見復何有 性本無物故
  一心歸命禮 祇夜以為贊 諸妙樓閣門 彈指一時啟
無相居士金華宋濂拜贊
再增訂佛祖道影序
道本無影,有影非道。佛祖無相,有相者非佛祖也。眾生執著,故無影而示影,無相而示相;若能即相離相,即影捨影。故再增訂佛祖道影,因緣在此。茲又增續近代大德,十位高僧;用資見賢思齊,以作楷式。庶幾乎與無影、無相之旨,近之矣!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八日
長白山僧序於萬佛聖城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六祖壇經箋註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