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增訂佛祖道影(四) 上虛下雲老和尚重輯‧上宣下化老和尚再增訂

阿若憍陳如尊者 
阿若憍陳如尊者
尊者。中天竺人。系出世尊母族。世尊成道後。為五人轉四諦法輪。尊者居首。聞聲悟道。為僧寶中第一。故世尊呼為阿若憍陳如。亦名俱鄰。此云已知。或言無知者。非無所知。乃是知無耳。
贊曰
歌利揮劍 早已說破 鹿苑初唱 惟師首和
一箇耳聾 一箇話墮 熱瞞大地 居僧上座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一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如來宿願首度先 慈悲平等大公天
割解四肢無瞋恚 互用六通有妙玄
鹿苑機熟最初悟 鷲嶺僧伽本際前
累劫狂心今始歇 輔佐覺者化眾緣
天竺世親菩薩  
天竺 世親菩薩
菩薩。北天竺富婁沙富羅人。姓嬌戶迦。號婆藪盤豆。此云世親從薩婆多部出家。博學多聞。徧通墳典。神才俊朗。戒行粹白。後住阿踰闍國。徧通十八部義,妙解小乘執以為是。不復信有大乘宗教。兄無著憂之。方便開示。即悟大乘宗旨。憶昔毀謗之失。欲截舌以謝其罪。兄止之日。汝昔用舌毀謗。今還用舌讚揚。因廣造諸大乘論至五百部。先造小乘論亦五百部。故號千部論主。金剛唯識。並稟內院。學者宗之。
贊曰
二難並興 發慈尊祕 偉論雲蒸 釋無遺義
唯識既明 性相始備 永為法燈 照千萬世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千部論主欠聰明 初執小乘違親情
無著菩薩方便度 有為學者始通靈
毀謗因舌欲割截 讚歎由是贖過應
勇於遷善識本體 二難消弭法大興
漢 攝摩騰尊者 
漢 攝摩騰尊者
尊者。中天竺國人。善風儀。解大小乘經。常以遊化為任。值漢使中郎將蔡愔等。西訪佛道。至中天竺大月氏國。遇師要來漢地。乃奉優填王所造白氎佛像。并經六十萬言。至于洛陽謁帝。帝立白馬寺以居之。始譯出四十二章經。帝命梵本藏于蘭臺石室。圖佛像于清涼臺。與道士褚士良等。角試優劣。道經悉焚。佛經火燒不爇。師湧身空中。現諸神變。出大梵音。宣明佛法。是時天雨寶華。大眾欣悅。後卒於洛陽。
贊曰
金人入夢 荷法而東 開天挈日 力在厥躬
如盲始見 如聾忽聰 攝伏外眾 永播吾宗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漢代尊者攝摩騰 佛法初來白馬興
四十二章金科律 百千萬劫寶蓮燈
外道皈依生正信 邪魔授首禮慈容
湧身虛空十八變 天華亂墜鬼神驚
漢 竺法蘭尊者 
漢 竺法蘭尊者
尊者。中天竺人。能誦論數萬章。為天竺學者之師。時蔡愔至彼國。師與摩騰共契遊化。遂相隨而來。會彼學者留礙。師乃間行而至。既達洛陽。與騰同止少時。便善漢言。即翻譯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五部經。寇亂移都。四部失本。唯四十二章經存焉。昔漢武穿昆明池得黑灰。問東方朔。朔曰。不知。可問西域胡人。及師至。眾以問之。師曰。世界終盡。劫火洞然。此灰是也。後卒于洛陽。年六十餘。
贊曰
聖不獨化 必有其輔 摩騰既東 師亦接武
肇譯諸經 始霪法雨 如來之使 震旦之祖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竺法尊者善語言 譯經誦論數萬千
佛教功勳齊天地 眾生救主徧北南
品節高潔超日月 氣蓋河岳似湧泉
洛陽永留靈異蹟 德風懿行古今傳
吳 康僧會尊者 
吳 康僧會尊者
尊者。康居國人。望震旦有光。尋光而來。於吳赤烏四年。至金陵行道。有司以聞吳主。孫權曰。是明帝所夢佛道之遺風耶。召至問狀。具陳舍利神應。權曰。舍利可得。當為塔之。若其不驗。國有常刑。會請立壇求之。期七日。無驗。又展二七無驗。又七日。晨聞鏗然有聲。瓶中光明錯發。進之。權與公卿聚觀。歎曰。此希世之瑞也。會言。舍利威神。無能壞者。權使力士鎚之。砧碎而光明自若。乃建塔立寺。即今之大報恩寺也。
贊曰
江南緣熟 有光燭天 尋光而至 師善其權
首請舍利 為大法先 塔寺肇建 慧炬始然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十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尋光而至來中原 吳國元首號孫權
請求舍利鏗然現 聚觀公卿歎瑞焉
力士鎚之毫無損 鬼神禮敬益增鮮
建塔紀念報恩寺 永垂千古兆萬年
法本流遍三千界 十方普化續絕詮
晉 佛圖澄尊者 
晉 佛圖澄尊者
尊者。天竺人。姓帛氏。永嘉四年至洛。自言百餘歲。腹旁有孔以棉塞之。夜則拔棉。光出照室。時石勒兵多殘殺。澄謁之。勒試以道術。澄取鉢咒之。生青蓮華。光色耀目。由是信服。季龍襲位。倍加敬禮。將去世。詣辭。季龍驚曰。大和尚遽棄我乎。澄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無由增損。有可恨者。國家存心佛法。建寺度僧。當蒙福祉。而布政暴虐。特違聖典。尋即坐逝。後有僧見澄入關。以聞。季龍發塚。唯塊石存焉。
贊曰
石氏之暴 如猛虎嗔 師胡為來 乃作厥賓
現百千光 實以行仁 來同水月 去若幻雲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無所從來亦無去 鏡花水月現幻軀
神通變化難思議 智慧方便報君需
出生入死道之常 修短分定仁者居
聖僧懿德照千古 澤流南北與東西
姚秦 羅什尊者 
姚秦 羅什尊者
師。天竺人。生於龜玆。幼出家。日記三萬二千言。同母入寺。頂佛鉢。心自念言。鉢形甚大。何其輕耶。即重不可勝。失聲下之。乃悟曰。心有分別。故鉢有輕重耳。時沙勒王請陞座講經。學者尊之。師道振西域。名流東土。姚秦遺隴西公碩德。迎師至長安。待以師禮。甚見優寵。乃請譯眾經。暢顯神源。揮發幽致。于時。四方英賢萬里必集。罔不思諮。稟于座下。葢佛法東來。至師始著。及沒。荼毘。舌根不壞。葢表所說之不謬云。
贊曰
靈發母胎 妙慧若神 持鉢悟旨 幼齡說經
佛法東傳 訛謬相承 實藉師至 放大光明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過去七佛譯經師 穎悟絕倫善知識
日記三萬二千句 月印八百七俱胝
暢顯神源符聖意 揮發幽致契玄機
恩播法界澤後世 大教流通永護持
梁 寶誌公長老 
梁 寶誌公長老
金陵朱氏婦聞兒啼鷹巢中。得之。七歲出家。往來皖山劍水之下。俗呼為誌公。面方而瑩徹如鏡。手足皆鳥爪。嘗食鱠。吐水中成活魚。武帝令僧繇畫像。公自以指剺破面門。分披出十二面觀音。妙相殊麗。繇不能畫。天監十三年。忽詣帝永訣。帝大驚曰。朕壽幾何。誌不答。以手指脰及頸而出。回山。然一燭以付舍人吳慶。慶以聞。帝歎曰。大師不復留矣。其將以後事囑我乎。及終。帝建浮圖五級。葬日。公忽現於雲間。
贊曰
從鷹巢來 異跡莫測 剺破面門 通身漏洩
留像紫檀 聊存軌則 卓立雲端 素空累迹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觀音示現育鷹巢 方面鳥爪放光毫
七歲出家明大道 壯年弘法度小橋
武帝聞壽默不答 猴王索命死信捎
神通異跡難窮測 慈悲喜捨智德高
梁 智藥三藏尊者肉身 
梁 智藥三藏尊者肉身
師。天竺人。梁天監元年。航海達廣州。將彼土菩提樹一株。植於宋朝求那跋陀羅於法性建之戒壇畔。誌曰。後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演上乘。傳佛心印。求那建壇立碑曰。有肉身菩薩於此受戒。天監元年壬午至唐儀鳳五年丙子。百七十五年。六祖至此受戒弘法。師復由南海經曹溪口。掬水飲而香美。謂徒曰。此水與西天無別。溪源必有勝地為蘭若。至源上觀山水。曰。宛如西天寶林山。謂居民曰。可於此建梵剎。曰寶林。百七十年後。有菩薩來此演化。得道如林。皆如所讖。外建羅浮月華等寺。肉身現在月華寺。
贊曰
西天來此 羊城植樹 飲水建剎 預待大士
懸讖百七 蒼生蒙度 留身月華 永灑甘露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一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天竺聖僧蒞中原 深植菩提法性壇
預言百七大士至 得道蔴林眾生虔
月華真身巍然在 羅浮勝蹟度有緣
昔曾親禮先覺座 來去四十里程前
梁 智者慧約國師 
梁 智者慧約國師
師。字德素。姓婁。東陽烏傷人。幼著神異。心欲出俗。莫之所適。忽見一僧。問之。僧東指曰。剡中佛法甚盛。忽不見。方悟為神。年十七出家于東山寺。巖棲卻粒。餌以松木。中書郎周顒。太宰褚淵。太尉王儉。交請開法。所居之處。猛獸馴階。靈異屢著。梁帝大興戒法。請師為闍黎。尊之曰智者。說法時。嘗有一乾鵲。二孔雀。聽戒之異。帝亦躬稟菩薩大戒。入滅。異香滿室。勅葬誌公塔左。時有白鶴一雙。繞塔悲鳴。葬畢乃去。
贊曰
此大菩薩 現比丘身 戒從性發 通豈修成
作帝王師 主大法盟 誌公之匹 千載遺馨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三日‧宣公上人作
生具異稟慧超倫 志在離俗出迷津
神僧指示剡中法 人臣恭請化南京
猛獸飛禽同歸禮 天龍夜叉順呼應
帝王之師眾生主 春風甘露教大興
 唐 寒山大士 
 唐 寒山大士
大士。寓唐興縣寒巖。故名。容貌枯悴。布襦零落。樺皮為冠。時往國清就拾得。取殘食。人目為狂。遇事感懷。多發於詩。題石壁樹林間。與豐干友善。貞元末。閭邱
出守台州。路患頭痛。干造醫之。曰。公到任當謁文殊普賢。曰。何在。曰。國清寺。寒山拾得是也。即入山訪之。見二人圍爐笑語。即下拜。二人咄曰。彌陀不拜。禮我何為。執 手笑曰。豐干饒舌。次日 就巖。大士縮身入石縫曰。汝等各各努力。石縫忽合。
贊曰
世人見汝 如風如狂 汝見世人 可笑可傷
高歌松下 抵掌路傍 豐干拾得 戲幻一場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隱大示小若瘋狂 豐干饒舌露形藏
堪笑世人馬後課 可憐眾生牛上堂
詩歌喚醒盲聾輩 石縫遁入名利亡
公追禮寒山士 各宜努力莫張揚
唐 拾得大士 
唐 拾得大士
豐干行至赤城道側。聞兒啼。拾之。故名。沙門靈熠令知香燈。一日。輒登座。對佛而餐。復呼聖僧為小根敗種。熠怒。令廚滌器。一日掃地次。寺主問。汝姓甚麼。住在何處。拾放下掃帚。叉手而立。寺主罔測。寒山搥胸曰。蒼天蒼天。拾卻問。汝作甚麼。寒山曰。豈不見東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出。廚食為烏所食。拾以杖打伽藍神曰。汝食不能護。安能護伽藍乎。即夕。寺僧俱夢神曰。拾得打我。後與寒山同逝。
贊曰
無姓無住 卻是恰好 逢人拶著 敗露不少
寒山接拍 笑哭不了 石巖歸去 月照秋草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豐干赤城拾小童 無名無姓甚矇矓
對佛而餐心無物 觸僧大瞋面怒容
焦芽敗種堪除糞 松柏棟樑可居王
俗人不識真實相 花子乞丐各西東
唐 石鐘發光禪師 
唐 石鐘發光禪師
師。河南汝陽楊氏。世居官。見罪人歎曰。人本無罪。無明陷之。地獄本無。夙業感之。遂發願詣少林寺出家。受具於開元。精研毘尼及諸教乘。後遍歷諸方。究西來直指。發明向上。步禮迦葉至雞足。駐錫其間。創石鐘寺。遂成法宇。
贊曰
偈出一語 捷出羣機 任性自在 空費鉗鎚
飲光隱處 日月重輝 石鐘發響 聲震冥微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二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無明造業受報填 宦海浮沉險而艱
放下名利觀自在 提起功德了性天
雞足創建石鐘寺 鶴頂高唱金玉篇
紹隆三寶興教化 法王稱讚善哉賢
唐 無盡藏比丘尼肉身 
唐 無盡藏比丘尼肉身
師。韶州曹侯村人。儒士劉志畧之姑也。常誦大涅槃經。時六祖自黃梅得法回。聽師誦經。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師乃執卷問字。祖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師曰。字尚不識。焉能會義。祖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師驚異之。徧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廢。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祖居之。俄成寶坊。
贊曰
諸佛妙理 非關文字 常誦涅槃 故作驚異
龍女獻珠 鶖子易地 無在不在 肉身垂示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 二月十七日‧宣公上人作
諷誦涅槃乘願船 護持正法待羣賢
文字般若非真諦 印心妙義本離言
倡導眾生識聖者 興建佛剎化坤乾
曹溪源流傳萬古 南華無盡永芬芳
梁 布袋和尚 
梁 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自稱契此。形裁腲腇。蹙額皤腹。出語無定。時號長汀子。常荷一布袋。入鄽見物則乞。一日。有僧在前行。師拊其背。僧回首。師曰。乞我一文錢。曰。道得即與。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福曰。為祇如此。為更有向上事。師負之而去。梁貞元三年。端坐岳林寺盤石。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遂入滅。後現於他州。亦負布袋而行。
贊曰
祇這布袋 惑亂人多 逢著便乞 為個甚麼
縱遇挨拶 不奈渠何 切莫錯認 未來佛陀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布袋裡面有乾坤 裝滿世間癡貪瞋
逢人只會乞笑事 無我不入是非門
看破放下得自在 聞空提起悟靈文
彌勒到處即彌勒 何勞東西枉追尋
吳 越長耳和尚 
吳 越長耳和尚
杭州法相寺。長耳行修和尚。泉南陳氏子。母夢吞日驚寤而生。長耳垂肩。七歲猶不言。或問之。忽應聲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煙樓耳。出家金陵瓦棺寺。參雪峰。得其心印。自是猛獸馴若靈異。益著僧問。如何是長耳。師以手曳耳示之。問。南峰難到麼。曰。只為他會不。過曰。到後如何。曰。孤峰獨宿。吳越王問永明。今有真僧否。曰。長耳和尚。乃定光佛應身也。王禮。稱定光出世。師曰。彌陀饒舌。少選而化。宋賜號宗慧大師。
贊曰
石龕松戶 心甘行苦 百鳥是歸 天華可雨
不傳之妙 神通之普 具眼衲僧 一齊看取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日‧宣公上人作
長耳修眉大和尚 定光示現古佛身
七歲不言為養晦 百獸皆懼顯至尊
雪峰有眼傳心印 越王無意遇聖真
倒駕慈航救世主 黑暗時代作明燈
梁 鼓山扣冰古佛 
梁 鼓山扣冰古佛
師。新豐翁氏子。母夢比丘。風神烱然。荷錫求宿。人指謂。此辟支佛也。已而孕。生於會昌四年。香霧滿室。彌日不散。年十三出家。初以講說。為眾所歸。謁雪峰。攜鳧茨一包醬一器獻之。峰與語。異之曰。子異日必為王者師。天成戊子。應閩王召。茶次。師提起橐子曰。會麼。曰。不會。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辭。歸鼓山。至十二月二日。沐浴陞座。告眾而逝。荼毘。祥曜滿山。獲五色舍利。塔於鼓山正寢。
贊曰
為王者師 受雪峰記 坐扣堅冰 空裏遊戲
舉起茶橐 翻天覆地 人王法王 慧日普麗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二月廿四日‧宣公上人作
聖人降世大因緣 觀機施教導後賢
循循善誘巧方便 切切深望早歸旋
雪峯預授王師記 鼓山坐化古佛龕
來去自由真常在 跳出六道輪迴圈
宋 大通達岸禪師 
宋 大通達岸禪師
師。諱志靖。字達岸。粵韶州曲江梁氏子。生朱梁貞明四年。少不樂世事。十二歲出家。二十受具于雲門偃。南漢劉晟敬其德。尊寵甚隆。師偶過大通《大通煙雨為羊城八景之一》之滘口。阻風登岸。見古寺。愛其幽勝不忍去。請于劉重新之。賜名寶光。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辭眾逝。靈光燭天。奉其真身。時示靈跡至今不壞。遠近爭禮之。寂年七十有二。
贊曰
大士示化 遇緣即應 大通古跡 繼啟先聖
靈光燭天 破長夜夢 留身範世 作福田供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賢聖倍出地獦獠 慧劍斬盡萬年妖
梁氏有兒達彼岸 盧門無祖不高超
逝者如斯俱往矣 來茲思齊莫憚勞
荷擔我佛大家業 豈懼風雨日飄搖
明 應文禪師 
明 應文禪師
師。朱明建文皇帝也。燕藩之變。金川門破。內臣出高皇遺命。得度牒三。曰。應文。應賢。應能。伽黎俱備。宮中火。帝易僧服自居。應文自複道出。從行者御史葉希賢。吳王教授楊應能。並易僧服。分居應賢應能。歷吳楚黔蜀。展轉入滇。隱居獅子山有年。今遺像猶存。晚歲東歸。坐化宮中。世壽八十餘。葬於西山。
贊曰
人王法王 各行正令 千日並照 有感斯應
畢竟如何 路絕凡聖 葉落歸根 無欠無賸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三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大權應現國王身 返本還原脫紅塵
精修苦煉無明破 潛移默化漏盡通
八十坐逝皇宮內 九品高登極樂城
儀表羣倫垂萬世 虛空法界任縱橫
明 真可紫柏禪師 
明 真可紫柏禪師
師。吳江灘缺沈氏子。游方。聞誦張拙偈。至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臨濟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萬歷癸卯秋。忌師者以他事陷。師罹難。被逮拷訊。神色自若。抵死以傳燈未續。為我出世慧命一大負。餘無他言。法司定案欲死師。師曰。世法如此。久住何為。乃索浴說偈。端坐而逝。御史曹學程聞訊趨視。師復張目一笑而別。塔於徑山。著有紫柏集行世。
贊曰
其骨如鐵 其氣如虹 肩荷大法 力挽頹風
如護君父 寧顧厥躬 雖罹其難 不辱門風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三月十日‧宣公上人作
沈氏之子具奇緣 古德大聖乘願船
根塵脫落虛空碎 言語路絕天地翻
妒嫉障礙囚囹圄 杻械枷鎖受倒懸
生死自如示方便 睜眼一笑表真詮
明 憨山德清禪師 
明 憨山德清禪師
師。金陵全椒人也。姓蔡氏。父彥高。母洪氏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抱之。遂有娠。及誕。白衣重胞。有異香。出家報恩。參笑巖。巖示以本分。鉗鎚後。結茆北台龍門。一日粥罷經行。忽立定。不見身心。惟一大光明。藏湛滿圓。寂如大圓鏡。說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師因弘法。改嬰世難。而道望益高。天啟癸亥。坐化曹溪。壽七十八。著有夢游集行世。
贊曰
弘道嬰難 其道益弘 曹源一滴 千里同風
龍象蹴蹋 振聵啟聾 一靈皮袋 輝映盧公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八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菩薩度世化羣萌 白衣重胞示瑞祥
親近笑岩明心地 結茆北台悟性天
弘法甘遭縲絏苦 為教不畏暗箭傷
大哉德公傳千古 曹溪道脈水流長
明 聞谷廣印禪師 
明 聞谷廣印禪師
師。嘉善周氏子。母夢神人翼衛入室而誕。七歲送開元寺剃度。參儀峰。峰令看雲門露字因緣。至忘寢食。結茆雙徑。閱亮座主參馬祖機語。疑情頓發。一日。覩瑞香花大悟。歷參雲棲。龍池。皆為印可。龍送至門。撫師背曰。老姪。我還疑你在。師曰。甚處疑某甲。龍曰。如何是密啟其意。師曰。今日不打宜興轉。龍呵呵大笑。師戴笠便行。後主真寂。天下嚮風。
贊曰
生有自來 神人衛送 
頂笠便行 一任拈弄
疑則別參 凡聖不共
一滴苕溪逆流 知他是濟是洞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神人衛護降凡間 出家剃度寺開元
參破話頭露端倪 打碎黑桶現本源
徧訪知識護印證 廣涉塵勞度大千
住持佛法功勳普 高山仰止慕前賢
明 定堂本帖禪師 
明 定堂本帖禪師
師。尋甸楊氏子。嘉靖間。游依秀嵩山白齋和尚脫白。參萬法歸一話。發明心地。後住雞足金龍潭。屢見金龍山現。又感椒樹放光。故創庵以花椒名焉。臨化。書偈曰。性無加減豈悟迷。本無來去巧妝奇。幾回力盡心圓處。坐脫娘生鐵面皮。
贊曰
萬法歸一 忘筌得魚 鯨吞海水 露出珊瑚
椒樹放光 金龍現瑞 力盡心圓 不可思議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大圓船航苦海中 普度眾生彼岸登
雞足潛修三摩地 龍首屢現六神通
椒樹放光徵祥瑞 草木蒙潤育奇魁
聖人演教接羣品 離言說相表玄輝
明 三峰法藏禪師 
明 三峰法藏禪師
師。錫山蘇氏子。研究首楞嚴。修觀音耳根圓通。會僧夾籬。聞破竹聲若迅雷。乃大徹。參金粟密雲和尚。一日粟舉。僧問古德。朗月當空時如何。德曰。猶是階下漢。僧曰。請師接上階。德曰。月落後來相見。且道。月落後如何相見。師便出堂。粟休去。開法三峰。大弘濟宗。遷化後塔於本山。
贊曰
竹聲破烈 深入圓通 森羅萬象 咸合斯宗
階前月落 覿面相逢 拂袖而去 獨坐三峰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入流忘所耳圓通 聞性妙悟在其中
心包太虛周法界 相泯人我徧剎塵
一念能超無量劫 百法未出三昧融
三峯道德滿天下 大教普利化西東
明 鵞湖養庵廣心禪師 
明 鵞湖養庵廣心禪師
師。上饒朱氏子。偶過戚屬。會道者譚四生之義。師於言下。洞了物我平等大意。後聞江中推船聲有省。偈曰。夜靜江空闊。推船
聲。不知何所住。擔子半邊輕。師嘗以無門鎖置丈室以驗諸方。偈曰。上古留傳鎖。憑君智鑰開。若無開鎖法。相見不須來。萬曆丁卯二月晦日。上堂說法。置齋作別。復示偈曰。八十餘年幻夢中。鐵牛耕破太虛空。臨行一句相分付。半夜金烏帶日紅。端坐而逝。
贊曰
別人言下 物我平等 夜靜江行 擔子推艇
無鎖門開 鵞湖灌頂 耕破虛空 金烏炯炯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廿二日‧宣公上人作
物我平等大道心 言下了悟見天真
推船第第一義 開鎖空空不二門
鐵牛耕破太虛蓋 金鳥飛過映日紅
談笑歸去寂光土 悠哉遊哉徧剎塵
明 釋禪本無禪師 
明 釋禪本無禪師
師。昆明張氏子。早孤。一日。遊昆明池。見青蓮浮於水面。餘人無覩。眾異之。年十九。依秀山空公祝髮。受心法於所庵禪師。每嗟法眼未明。銳志參究。一日。托缽洱海城中。聞鄰室有人唱云。張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條路。起來依舊賣豆腐。忽然打失布袋。沐公鎮滇南。特建悉壇。請師開法。著有風響集行世。
贊曰
沿門托缽 不忘己躬 一句截流 迸裂虛空
麄言細語 勝義同工 如虎戴角 大扇玄風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九月廿九日‧宣公上人作
得天獨厚育奇才 夙積善本慧眼開
水上青蓮知異相 山中白雲絕塵埃
豆腐豆腐豁然悟 菩提菩提即刻栽
眷眷服膺充法界 虛空剎海歸去來
清 讀徹蒼雪禪師 
清 讀徹蒼雪禪師
師。字蒼雪。滇南呈貢趙氏子。童年隨父祝髮昆明妙湛寺。圓具後侍水月和尚久。明慧敏達。以詩名於時。崇禎間。杖錫蒞吳會。與一雨禪師投契。雨舉為座元。繼席中峰。望重諸方。後於寶華山講楞嚴經次。一日告眾據座而逝。著有華嚴海印四十二卷行世。
贊曰
虛空為口 萬象為舌 一句全提 晝夜常說
約住德山棒 拈却臨濟喝 別別 烈焰爐中撈明月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法尚應捨有何說 大匠無巧亦無拙
一句全收虛空藏 萬化同歸衍摩訶
認識本來真面目 記取自性老佛陀
據座善逝周法界 般若波羅密秘多
台宗初祖 北齊慧文尊者 
台宗初祖 北齊慧文尊者
尊者。姓高氏。夙稟圓乘。天真獨悟。閱大智度論一心三智之文。即依此以修心觀。謂。果既一心而得。因豈前後而獲。此觀若成。證一心三智。雙亾雙照。即入初住無生忍位。又閱中論因緣所生法句。恍然大悟。頓了諸法無非因緣所生。而此因緣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為中道。師既一依釋論。是知遠承龍樹也。所入法門非世所知。學者仰之如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心觀授南嶽。故為台宗始祖。
贊曰
禪法西來 多局漸因 唯師倔起 悟乃天真
法稟龍樹 觀智一心 圓頓妙門 如日初昇
或說偈曰
◎一九八一年八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高氏有子秉圓根 得天獨厚化羣倫
遠承龍樹續法脈 近紹馬祖繼傳燈
因緣所生豁然悟 般若行深一旦通
南嶽休風驚迷夢 台宗自此永昌隆
台宗二祖 南嶽慧思尊者 
台宗二祖 南嶽慧思尊者
尊者。姓李氏。武津人。心愛法華。借本入塚。對經涕泣。夢普賢菩薩摩頂而去。昔未識文。今自然解。所摩頂上。隱起肉髻。年十五出家。文師授以心觀之訣。豁然大悟。得法華三昧。是後聞經不疑。乃結庵大蘇山。時齊運將傾。思避其難。遂卓錫南嶽。靈瑞重沓。有諸天童以為侍衛。將順世。大集門人說法。苦切訶責。乃曰。若有十八人不惜身命修法華懺者。吾當供給。若無。吾當遠去。竟無荅者。即端坐。言佛來迎而化。
贊曰
抱經空塚 悲淚何切 普賢摩頂 默然為說
稟觀北齊 法華頓徹 展拓義門 永迪來哲
或說偈曰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靈山一脈赴中州 法華會上共遨遊
對經涕泣深悲愍 聞道踴躍發菩提
集眾示意知音杳 端坐而化仁者稀
普賢摩頂授聖記 釋子龍象佛曰奇
天台三祖 智者大師 
天台三祖 智者大師
智顗大師。荊州陳氏子。年十八投果願寺出家。習通法華。往大蘇禮慧思。思一見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即示以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一日誦經至是真精進是名正法供養如來。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靜發。將證白思。思曰。非汝弗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所發持者。初旋陀羅尼也。晚入天台。煬帝尊以師禮。號為智者。臨終唱三寶名而化。諡法空寶覺靈慧尊者。
贊曰
受囑而來 茲乃復遇 南嶽親承 遽爾明悟
獨顯經王 法雨滂澍 弘持若師 不孤所付
或說偈曰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同聽法華在靈山 震旦復遇豈偶然
非汝莫證吾方識 唯道是修法亦緣
南嶽家風嚴且峻 天台宗派滿大千
學者依教明本性 仰之彌高鑽彌堅
天台四祖 章安灌頂法師 
天台四祖 章安灌頂法師
師。字法雲。臨海章安人。姓吳氏。始生三月。能稱三寶。有僧謂其母曰。此子非凡。因名灌頂。七歲依攝靜寺慧拯出家。受觀法於智者。研繹既久。頓蒙印可。結集大小部褒百餘部。天台一家教觀。師大有功焉。著涅槃玄義二卷。疏二十卷。疏成。烈火焚之。不爇。臨終端坐。遺誡門人。忽起合掌。稱阿彌陀佛二大士名而化。先有智睎。臨終曰。吾生兜率。見先師智者。傍虛一席。天人曰。六年後待頂法師來。計期。晞言不謬。
贊曰
龍樹教觀 天台始昌 有師結集 法波愈揚
歷難注經 雪被冰牀 烈火不爇 其綱永張
或說偈曰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卅日‧宣公上人作
天台倡明灌頂功 賦性獨異迥不同
三月能稱三寶號 七歲向往七聖林
端坐而化真實定 企立無生大解門
結集法藏雨甘露 流入智者妙玄宮
天台五祖 法華智威尊者 
天台五祖 法華智威尊者
尊者。前身乃陳僕射徐陵。聽智者講經。立五願。既沒。來生縉雲朱氏。年十八將納婦。逢梵僧示其五願。師即往國清投章安出家。咨受心要。定慧俱發。證法華三昧。欲卜地說法。擲錫凌空。錫飛至軒轅鍊丹山。師既戾止。名其地曰法華。晝講夜禪。學者數百。師身長七尺。骨法古秀。每登座。有紫雲覆頂狀如寶葢。日往仙居齋粥約八十里。咸謂有神足通。永隆元年。趺坐而化。在太宗朝封四大師。宋諡玄達尊者。
贊曰
出宰相宅 入法王家 定慧交發 圓證法華
飛錫定止 法鼓長撾 願小獲大 權現來耶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一月九日‧宣公上人作
大權示現宰官身 智者講解法華經
悠然證得三昧定 頃刻成就一行心
紫雲覆蓋蔭德化 丹霞繚繞萬眾羣
天台五祖高風雅 美國佛教日日新
天台六祖 天宮慧威尊者 
天台六祖 天宮慧威尊者
天宮慧威尊者。姓劉氏。婺州東陽人。總角之歲。深厭勞生。遂入空門。祝髮受具。聞法華禪師大弘天台之道。即往受業。刻志禪法。晝夜唯勤。三觀法門。頓獲開悟。時人見其深入威師之室。遂以小威稱之。後歸止東陽。深居山谷。罕交人事。自法華入滅之後。登門問道者。不知其數。傳法之的。唯左溪耳。唐封朝散大夫四大師。宋諡全真尊者。
贊曰
大威之室 廣而且幽 唯師入之 作大法舟
勇退深山 鹿豕同遊 卷舒以時 厥化自周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三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出家修道了死生 志求解脫離火坑
專習三觀豁然悟 深入一門久自通
退隱穹谷謝俗務 大轉法輪度含靈
鹿豕共遊慈悲化 萬物同源仰高風
天台七祖 左溪立朗尊者 
天台七祖 左溪立朗尊者
尊者。字慧明。婺州東陽人。傅大士六世孫也。年五十始出家。聞天台弘止觀。即往學。未幾。一家宗趣解悟無遺。依憑巖穴。自號左溪。洗鉢則羣猿爭捧。誦經則眾鳥交翔。有盲狗至山。長嗥伏地。師為行懺。不逾旬而復明。山水頻涸。舉杖刺之。巖泉隨涌。願生兜率。斂念之頃。忽感舍利從空而下。天寶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呼門人。謂曰。吾六即道圓。萬行無得。戒為心本。汝等師之。即端坐長別。諡明覺尊者。
贊曰
晚入天台 一吸無遺 頭陀自律 澗飲巖棲
異類感化 舍利空垂 道圓行粹 表表羽儀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 三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五十出家雖較遲 頭陀苦行自強時
六度神猿供驅策 一轉靈鳥各朝儀
修懺盲犬復明目 講經聾子重聽之
此皆真誠感諸物 有情無情圓種智
天台八祖 荊溪湛然尊者 
天台八祖 荊溪湛然尊者
尊者。姓戚氏。家本習儒。年十七訪道浙右。遇金華方巖。授以止觀之法。年二十從學左溪。夢披僧服。掖二輪。遊大河中。溪曰。嘻。豈當以止觀二法。度羣生于生死之淵乎。遂授以教觀之道。年三十八。薙髮受戒。于是大啟妙法。旁羅萬行。祖述所傳。著為記文。凡數十萬言。使一家圓頓之教。悉歸于正。識者謂。荊溪不生。則圓義將永沈矣。天寶大曆間。凡三詔。並辭以疾。晚歸佛隴。示微恙。說法畢。隱几而化。諡圓通尊者。
贊曰
家學緘受 其道未揚 我師嗣之 于前有光
獨挾兩輪 廣運無方 窮玄劇辨 豎最勝幢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 四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湛然尊者名荊溪 家本習儒俗姓戚
十七訪道求精進 三八薙髮修菩提
圓義大闡弘正教 妙理頓悟化羣機
不赴王詔真僧寶 富貴弗羨威難屈
天台九祖 道邃尊者 
天台九祖 道邃尊者
天台道邃尊者。不知何許人。唐大歷中。來依荊溪于佛隴洞。悟幽玄。無所凝滯。荊溪嘉之曰。吾子其能嗣吾道矣。遂授以止觀輔行。師為眾開說。發明深旨。聽者無不領解。同門元皓。一見師。大驚服。貞元二十一年。日本國僧最澄遠來求法。聽講受誨。晝夜不息。盡寫一宗論疏以歸。既還。指一山為天台。創一剎為傳教。化風盛播。學者日蕃。遂遙尊邃師為始祖。
贊曰
偉哉荊溪 難乎其繼 我師靈慧 獨與之契
法流海外 光煥天際 如日東昇 照破幽蔽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 四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天台一宗龍象生 道邃尊者繼傳燈
頓悟本來解深義 豁然萬法了真融
盛德遠播被海外 仁慈善濟化夷京
杲日東昇照天地 虛空宇宙盡光明
天台十祖 廣修尊者 
天台十祖 廣修尊者
天台廣修尊者。姓留氏。東陽下毘人。早入邃師之室。研精教觀。而向心至行。日誦法華。淨名。光明。梵網。四分戒本為常課。六時行懺。晚年彌篤。每歲行。隨自意三昧。七七日。未嘗以事廢。天台刺使韋珩。請講止觀。珩于即席。深有省發。聽者莫不欣慶。會昌三年入寂。葬全身于金地道場。後門人良湑。發塔。以火浴之。得舍利千餘粒。大如菽。即舊地建塔。藏之。
贊曰
善入教觀 妙旨如躍 篤于事行 行本無作
塵尾之下 神智自廓 金地之藏 寶光映爍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 五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有教無觀則名罔 獨觀背教是為殆
精研妙悟雙圓徹 明辨篤行一門佳
緣熟時至寂然化 機感相應離自他
天台高宗共仰止 心向往之願求加
天台十一祖國清物外尊者 
天台十一祖國清物外尊者
國清物外尊者。姓楊氏。閩之侯官人。久從修師傳止觀。且說且行。大中末。歲歉。跏趺一室。妙入正定。謂弟子曰。汝若不死。至五穀登時。可擊磬引我出。越歲餘。弟子如所教。遂從定起。中和五年告終。葬于智者塔院之側。
贊曰
會當其厄 教法晦沈 雲散鳥飛 孑影深林
妙入正定 影滅塵凝 一絲之脉 以待曙明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 六月十四日‧宣公上人作
天台國清隱高僧 超然物外續祖燈
深入般若微妙定 修證涅槃了無生
來去自由真快樂 順逆精進顯圓通
門人引磬聲開靜 常隨智者作古翁
天台十二祖國清元琇尊者  
天台十二祖國清元琇尊者
國清元琇尊者。天台人。依國清外法師學止觀。盡其奧旨。妙于講說。不以學徒眾寡二其心。一日陞座。有異僧十人。自外而入。威儀可觀。致敬已。坐行未。講散。復問訊而出。師遣侍者邀之。皆凌空舉手。笑謝而去。師當僖昭之際。天下大亂。學教之徒。忽聚忽散。欲得定慧者。艱其人。唯清竦。常操。承事日久。洞達無遺焉。
贊曰
善說法者 必如法說 眾寡無形 虛空有舌
異僧來聽 稽手而別 凌空笑謝 言思俱絕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六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天降大任迥不同 遭遇亂世燭疾風
異僧聽法凌空謝 奇士聞經匍匐行
道德感召齊向化 心性清淨總歸真
昔願救度娑婆苦 悲心切切弗居功
天台十三祖國清清竦尊者 
天台十三祖國清清竦尊者
國清清竦尊者。天台人。依琇法師精修止觀。旦夜不懈。及繼主國清。說行兼至。時錢王建國吳越。天台一境。有同內地。師領眾安處。勵其志曰。王臣外護。得免兵革之憂。終日安居。可不進道以荅國恩。每長日臨座。高論不已。眾莫敢有倦色。
贊曰
唐運既傾 羣雄競霸 安如內地 惟王實藉
勤修益勵 用荅國化 高論雲興 秉炬深夜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八月廿三日‧宣公上人作
天台法匠手眼高 繼承祖位秉金刀
勵志修行報國德 專心進道謝天曹
長日臨座獅子吼 午夜談經眾弗勞
亂世猶能弘正教 功在佛門澤同胞
天台十四祖 螺溪淨光尊者 
天台十四祖 螺溪淨光尊者
尊者。字常照。永嘉胡氏子。幼出家。學止觀于竦師。其所領解。猶河南一徧照也。嘗寓育王登國清。上方有寶幢座。題曰文殊臺。欄楯外隔。欲入不可。俄見觀音。從堂而出手。卻行馬低回相接。忽覺自身與觀音體合為一。自後。樂說無盡。世亂經殘。師每痛念網羅。因吳越王召問四住。為齊之說。師曰。此出智者妙玄。此經多在海外。王遂遣使往日本求取教典回。為建寺螺溪。扁曰定慧。賜號淨光。教觀重興。師之力也。
贊曰
體合觀音 照用不窮 欲絕之緒 賴師再隆
搜藏燼餘 取簡海東 赫赫吾師 能亢其宗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九月五日‧宣公上人作
永嘉大聖號淨光 承前啟後照羣芳
觀音慈悲為體性 文殊智慧作規章
樂說辯才無窮盡 妙定誓願有誰當
越王求經東海外 續法功深比玄奘
天台十五祖 寶雲義通尊者 
天台十五祖 寶雲義通尊者
尊者。字惟遠。高麗國人。姓尹氏。梵相異常。頂有肉髻。眉毫宛轉。伸長六寸。幼依龜山院出家。學華嚴起信。來游中國。至天台雲居。忽有契悟。及謁螺溪。聞一心三觀之旨。乃歎曰。圓頓之學。畢玆轍矣。遂受業焉。四明漕使顧承徽。捨宅為傳法院。請師居之。太平興國七年。賜額曰寶雲。師敷揚教觀幾二十載。端拱元年。右脅而化。荼毘。舍利盈滿骨中。葬于阿育王寺之西北隅。後塔壞。其骨有光。舍利五色。滋生骨上。
贊曰
巍巍梵表 東海之傑 來學中華 圓頓畢轍
寶雲彌布 法韻超越 舍利磷砌 證甘露滅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九月廿日‧宣公上人作
佛教本是宗大同 種族國界各圓融
高麗曾降人中聖 日本續傳法門燈
震旦重興摩訶衍 西域盛行羅漢松
虛空包含納萬有 眾流奔海泯西東
天台十六祖 四明法智尊者 
天台十六祖 四明法智尊者
尊者。諱知禮。四明金氏子。母夢神僧攜童子遺之。曰。此佛子羅睺羅也。因有妊。暨生。神宇清粹。年十五受具。從寶雲習天台教觀。其父夢雲以瓶水注師口。自是。圓頓之旨。一受即了。雲歸寂。師復夢。貫雲之首。擐於左臂而行。師自解曰。將初表作受習流通。次表操持種智之首。化行於世也。出世。廣設問難。發明台宗正旨。號中興焉。天聖六年。念佛而逝。露龕二七。顏色如生。荼毘。舌根不壞。五色舍利。莫知其數。
贊曰
台宗彫殘 其復未久 賴佛真子 操智種首
掃除異計 作獅子吼 惟一具字 折服眾口
或說偈曰
◎一九八〇年九月廿七日‧宣公上人作
四明金氏子如龍 三夢如幻化癡萌
覆障降世娑婆界 神僧護送囑叮嚀
甘露灌口開聰慧 廣長舌相流法音
五色舍利難窮數 天台至此又中興
華嚴初祖 帝心杜順和尚 
華嚴初祖 帝心杜順和尚
雍州義善寺杜順和尚。姓杜氏。長安萬年人。年十八受持定業。後神異甚著。逐蟲蟻。馴惡獸。驅邪療疾。能使聾者聽。啞者言。嘗度黃渠。其水汎溢。師率眾同涉。水為斷流。及登岸。水復如故。其神迹類如此。太宗召入。賜號帝心。貞觀十四年坐逝。遺體若生時。發異香。有僧禮五臺。見老人。謂之曰。文殊今在終南山。杜順和尚是也。趨歸。師已長往。師尤邃於華嚴。嘗集法界觀及還源觀。授弟子智儼。賢首宗實祖之。
贊曰
華嚴大海 汪洋莫擬 若非大智 孰窺其底
開法界門 示還源軌 是知吾師 必曼殊氏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文殊化現法順尊 洪水住流鬼神欽
摘星換月平常事 動地翻天談笑間
龍虎皈依德光感 疾病消除道力堅
可憐愚徒竟不識 五台山畔禮土巔
華嚴二祖 雲華智儼法師 
華嚴二祖 雲華智儼法師
師。又號至相尊者。俗姓趙氏。生於開皇二十年也。初剃染時。禱於大藏前。抽得華嚴首卷。終日誦閱。遂往杜順和尚所。侍聽未久。盡得玄旨。尚以所集觀法傳與祖。習令其講授。偶遇異僧。謂曰。欲解華嚴一乘之宗者。十地中六相之義是也。靜攝思之。當自知耳。因即淘研。豁爾貫通。從此數講華嚴。宗風大振。名徧寰中。總章元年。告門人曰。吾將暫往淨方也。不逾月。遂說法而逝。世壽七十二矣。
贊曰
帝心適子 賢首真師 華嚴奧旨 盡皆了知
靜觀禪定 非聾非癡 覷破法界 粉碎太虛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八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至相尊者誦華嚴 偶遇異僧指玄篇
十地六相傳奧妙 九會七處露真詮
天邊白雲無所住 海底明月有何言
來來去去波羅蜜 了生脫死大涅槃
華嚴三祖 賢首法藏法師 
華嚴三祖 賢首法藏法師
師。諱法藏。康居國人。姓康氏。來居長安。往侍智儼。盡得其教。以巾幘說法。武后度之為僧。乙未詔師開示華嚴宗旨。方序經題。口出白光。須臾成葢。后大悅。賜號賢首。詔佐實叉難陀譯華嚴經。既畢。詔講新經。大地震動。即日指殿隅金獅子為曉譬之因。其說著金師子章。睿宗受內禪。請師授菩薩大戒。師講華嚴三十餘遍。楞伽。密嚴。梵網。起信。心經。皆有義疏。先天元年。終於大薦福寺。贈鴻臚卿。是為華嚴三祖。
贊曰
來必有因 燃指立誓 遊毘盧海 窮法界致
口門放光 神京震地 偉哉吾師 垂範萬世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華嚴大教徧三千 普化羣機捨慳貪
重重妙理無盡義 了了玄宗有後賢
講說放光天懸蓋 修習斷流水立蠲
國師道德昭今古 仰望思齊永延綿
賢首四祖 清涼澄觀國師 
賢首四祖 清涼澄觀國師
國師。諱澄觀。字大休。山陰人。姓夏侯氏。身長九尺四寸。垂手過膝。口四十齒。目光夜發。晝乃不眴。日記萬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筆。年十一出家。嘗以十事自勵。嘗問徑山欽西來宗旨。默受印記。住五臺山。疏華嚴經。後居京師。德宗迎入內。賜號清涼國師。生歷九朝。為七帝門師。開成三年坐逝。壽百二十歲。塔于終南。名曰妙覺。後有僧至。闕言。在葱嶺見金神。取華嚴菩薩大牙。歸供養耳。有旨啟塔。貌如生而失二牙。
贊曰
報緣之勝 我不暇致 毓德之粹 吾無能指
以法海慧 窮法界旨 豈七帝師 儀型萬世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九日‧宣公上人作
華嚴菩薩號清涼 演述無量妙玄章
口吐蓮華周法界 手著寶疏遍遐荒
垂指過膝帝王相 請牙供養文殊堂
光明永照未來際 志心頂禮法中皇
賢首五祖 圭峰宗密禪師 
賢首五祖 圭峰宗密禪師
師。姓何。果州人。唐元和二年赴貢舉。值遂州道圓禪師。因求披剃。一日。于任灌家赴齋。得圓覺經。誦未終。即感悟。圓曰。此經佛授汝耳。速參方去。後謁荊南忠。洛陽照。皆契印。可繼覽華嚴疏。欣然曰。吾逢圓覺。心地開通。今遇此疏。何其幸哉。乃以書達清涼。敘門人之禮。觀國師荅書印可曰。毘盧性海。與吾同遊者。舍汝其誰歟。文宗詔賜紫衣。著有論疏九十餘卷。及滅。荼毘。得舍利如玉。塔曰青蓮。宣宗追諡定慧。
贊曰
禪教分馳 合一者少 唯師一觸 二途俱了
為教之祖 為禪之表 滅諍啟迷 如日初曉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十六日‧宣公上人作
天賊奇才迥不同 道公具眼識象龍
初逢圓覺深省悟 繼遇華嚴幸何如
負擔世尊聖家業 親承清涼賢法徒
大教總持無人我 虛空塵剎好優悠
慈恩 唐三藏玄奘法師 
慈恩 唐三藏玄奘法師
法師。洛陽緱氏人。姓陳。幼出家。貞觀三年。詣闕上表往西域取經。帝不許。遂私出玉關。周遊西域百三十國。得梵本經論六百五十七部。以貞觀十九年歸。房玄齡表聞。詔見於儀殿。勅翻譯諸經論。帝為製聖教序。建大塔安奉新經。麟德甲子。將示寂。令左右同唱慈氏如來號而逝。是夕。有白虹四道。自北亘南貫井宿。俄有僧奉旃檀香至。用塗師體。遂啟龕。顏色如生。其僧塗畢。恍然不見。是為慈恩二祖。
贊曰
少歷講席 神悟擅聲 間關求法 委命秉誠
五百餘部 窮高極深 大教斯備 相宗始弘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三日‧宣公上人作
古今中外無二人 為法忘軀涉險辛
精誠感動諸天護 佳願堪回大地春
百折不撓金剛志 萬魔難退菩提心
六度桃開徵祥瑞 仰望慈恩再來臨
慈恩 唐三車窺基法師 
慈恩 唐三車窺基法師
法師。尉遲氏。代郡人。鄂國公敬德之姪。金吾將軍敬宗之子。從奘師入道。參譯經義。稟受瑜伽師地唯識宗旨。撰述疏鈔及於百部。時號百部論師。性豪侈。每出。服食經書。具載三車。號三車法師。初道宣弘律感天神供饌。師一日訪宣。其日過午。天饌不至。及師去。天神乃降。曰。適見大乘菩薩。翊衛嚴甚。無自而入。師晚年祈生內院。永湻元年入滅。相宗自玄奘稟承。戒賢始唱。復得師佐之。其道大顯。是為慈恩三祖。
贊曰
唯識一家 其義最微 奘得其訣 非師孰窺
撰疏述鈔 直揚其徽 如暗得炬 百世所歸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九月卅日‧宣公上人作
迷三車後悟三車 大轉法輪一字多
夙修苦行習禪定 今輔譯場演摩訶
論議百部闡秘要 經疏萬卷化娑婆
惜哉未嘗天人供 黑甜鄉裏尚呼喝
瑜伽 唐三藏不空法師 
瑜伽 唐三藏不空法師
師。西域人。幼隨叔父觀光上國。值金剛智上師。從之。傳瑜伽義。智授聲明論及五部。并蘇悉地儀軌。西遊天竺。至師子國。遇龍智。授壇法。並傳經論五百餘部。自師子國歸。至廣州。採訪使劉巨濟建灌頂壇法。感文殊現身。天寶元年。以呪術退西寇。城樓見天王形。圖像以進。朝廷尊為灌頂國師。所譯經百二十卷七十七部。大歷九年。示疾。帝加封爵邑。不受。以大印身定中而寂。諡大辨正廣智三藏。荼毘。舍利數百。
贊曰
據灌頂住 佩毘盧印 心精冥感 如響斯應
文殊現身 天王聽令 豈秘密功 不思議聖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不空三藏亦應空 眉毛拖地了真宗
靈文秘密蘇悉帝 灌頂顯現法王親
師子國中曾遊戲 五羊城裏度迷津
西域震旦功德巨 望風瞻禮拜慈尊
瑜伽 唐大慧一行禪師 
瑜伽 唐大慧一行禪師
師。鉅鹿人張氏。幼出家。傳密教於金剛智。結集毘盧遮那經疏。登壇灌頂。受瑜伽五部法。開元初。詔入。奏對稱旨。稱天師。以國為問。荅曰。鑾輿有萬里之行。社稷終吉。進金盒。曰。萬里即開。後上幸成都。至萬里橋。開視。乃當歸。少許。帝悟當歸。終吉者。昭宗曾封吉王也。撰大衍曆五十二卷。漢洛下閎造歷時云。八百年差一日。當有聖人定之。大衍曆出。閎言驗矣。製水渾天儀。開元十五年。辭歸嵩山。更衣坐逝。諡大慧。
贊曰
五部教法 師獲其印 陰陽讖緯 俗稱其聖
契心嵩山 何學他徑 智用若珠 殊光圓映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受法金剛智上師 密宗壇場靜修持
萬里預言當歸吉 一行三昧半夏居
更衣坐逝真解脫 彈指屈臂到蓮池
善巧方便化眾生 能轉塵勞為佛事
律祖 唐終南道宣律師 
律祖 唐終南道宣律師
師。吏部尚書京兆錢申之子。母夢梵僧曰。汝所妊者。梁之祐律師也。及長出家。以律自持。居終南山。行般若三昧。感龍神易形聽法。天人供饌。行道中夜。臨砌而蹶。有少年介冑擁衛之。得不仆。師問。為誰。曰。弟子博叉天王子張瓊也。以師戒德故來給侍。自後降靈不一。又授以佛牙。乾封二年春。天神告曰。報緣將盡。當生內院。十月終。眾見旛華天樂。請師歸覲彌勒。遂寂。所撰疏鈔傳集八十一卷行世。為律宗之祖。
贊曰
佛戒弟子 依戒而住 狂慧既興 越畔而去
師弘四分 戒光遠著 百世所依 法門一柱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嚴淨毘尼善護持 天人送饌日中食
龍王聽法張給侍 地祇報訊陸來遲
戒律精進達彼岸 忍辱禪定過須彌
般若三昧勤無歇 模範儀表聖賢師
律宗 宋靈芝元照律師 
律宗 宋靈芝元照律師
師。餘杭唐氏子。字湛然。年十八。以通經得度。初習毘尼。每悵然興恨無所師承。時處謙法師深得天台之道。師見之。曰。真吾師也。欲棄所習而從之。謙曰。近世律教中微。汝他日必為宗匠。當明法華以弘四分。吾道不在茲乎。師後四主郡席。晝夜行道。念佛不輒。凡有祈禬。靡不響應。撰十六觀經。小彌陀經義疏。一日。命弟子諷十六觀經及普賢行願品畢。趺坐而化。西河漁人皆聞空中天樂之聲。建塔靈芝。諡大智。
贊曰
該練三學 以戒為本 如冰如霜 秉誠力踐
節彼南山 賴師繼顯 蓮邦緣熟 天樂聞遠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繼承南山弘律宗 晝夜精進志願深
行住坐臥嚴威儀 視聽語動循禮型
四念處住遵佛囑 三學城居守僧箴
凡所祈求皆感應 蓮邦緣熟天樂迎
明 戒臺知幻律師 
明 戒臺知幻律師
師。江浦蔣氏子。世稱飛缽禪師。年三十出家。於金陵靈谷。圓具參方。自誓。此行不蹋曹溪路。不敢回頭見故鄉。參無字話。發明心地。正統間北游。詔賜紫衣。勅建戒壇。命師開法。四月傳戒。歲以為常。師頂額隆起。帝見奇之。呼為鳳頭祖師。師應聲曰。亦鵝頭耳。敢附鳳邪。帝益美其謙德。賜號萬壽。
贊曰
易說難行 戒為道本 繼武南山 脚跟密穩
狗子性無 不涉唇吻 額有圓珠 風神凝遠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一日‧宣公上人作
不踏曹溪誓不回 冲天願力勇無為
鳳頭祖師帝所賜 鷲嶺功臣人拱之
持戒精嚴龍神敬 修禪定業虎倀遲
真心求法恒邁進 高山仰止眾中師
明 慧雲古心如馨律師 
明 慧雲古心如馨律師
師。江寧溧陽楊氏。生時異香盈閭。面有硃痣卅六。弱冠就攝山薙髮。夙禀洪願。步叩清涼。感文殊授衣摩頂。曰。為汝授戒竟。師於言下頓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門。専持梵律。皎若冰霜。建古林庵。中興戒法。神宗皇帝賜紫。命至五台開皇戒。感慶雲現空。賜號慧雲律師。得法十二人。大啟律門。
贊曰
文殊舒臂 梵戒圓成 塔幸優波 隨類現容
人天咸慶 玄化神功 律日永耀 萬古昌隆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八日‧宣公上人作
奇相天生痣硃紅 三十六粒滿面星
宿發弘願清涼叩 今行艱苦熱惱空
文殊摩頂親授戒 普賢作證遠垢塵
慧雲普蔭三千界 得法十二律大興
明 鼓山澄芳性清律師 
明 鼓山澄芳性清律師
師。又名遠清。皖之新安人。具姿瑰瑋。謝塵俗。習華嚴。負笠至越。時慧雲律師說戒靈隱。夢有人語云。明日文殊化身來乞戒。可方便授之。次日。師果至乞戒。及登壇。師病不能風。慧率眾就之。得戒後居五台。研律藏。奏建戒壇。嗣慧公席。後命住鼓山。世壽僧臘失考。塔在清涼。
贊曰
大士乞戒 神太饒舌 受與不受 何盈何缺
運悲智輪 若隨流月 光輝閩晉 東西南北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廿六日‧宣公上人作
影響眾生化無緣 妙吉沙彌夢中現
觀機逗教當如是 因人說法演實權
嚴持波羅提木叉 謹守身口意心猿
五台戒華香光遠 諸佛讚歎笑開顏
明 寶華三昧寂光律師 
明 寶華三昧寂光律師
師。姓錢氏。世居瓜渚。母感異夢而生。年二十一。就禮彌陀庵出家。從雪浪恩。習賢首宗。嗣徧參名宿。受具於慧雲律師。一見器重。囑以宏律。即嗣其席。結茆衡岳等處。後至寶華山。大開法會。肇啟皇壇。開法席數十處。壽六十有六。無疾告逝。其諸靈異事迹廣於行述。著有梵網經直解四卷。
贊曰
千華律制 父作子述 三壇前唱 後和二持
繼武南山 眾生病治 稽首吾師 梵網撈世
或說偈曰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日‧宣公上人作
寶華山中老律堂 百千佛子放戒香
眾流歸海源長遠 萬法深明性中王
三昧寂光開先覺 一心不亂啟後荒
尸羅徧滿微塵界 金剛菩提海真常
明 寶華見月讀體律師 
明 寶華見月讀體律師
師。滇南白鹿郡許氏子。父酳昌。母吳氏。感異夢而生。師及長。性神敏。工會事。尤擅畫觀音大士像。人爭寶之。父母早逝。年二十七為黃冠。越三載。遇一老僧授以華嚴。披閱有悟。詣寶洪山。禮亮如和尚求剃度。先一日。亮夢一人著袈裟。領眾見度。覩師。喜與夢符。遂為落髮。後至金陵。印心於三昧寂光律師。大張律宗。著有毘尼止作二持。入藏流。
贊曰
棄道奉釋 夢著袈裟 三學鼎立 代佛宏揚
嚴淨毘尼 止作儀張 弘範三界 苦海慈航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一月六日‧宣公上人作
大闡律宗演二持 千佛讚歎語真實
一夢漫言照今古 三番逃匿試丹赤
光明寶戒紹心印 清淨妙行續聖嗣
末法扶植正法眼 十方眾生拱仰師
明 寶華定庵德基律師 
明 寶華定庵德基律師
師。婺之林氏子。髫年斷葷腥。父母故後。即投蘇州寶林寺剃染。受具於見月律師。嗣之。刻苦修持。寢食俱忘。始得毘尼奧蘊。三學該通。主法寶華。甘苦與眾共。勞瘁身先之。嘗禮塔長干七晝夜。忽塔頂放光。將寂。索筆書曰。七日後行矣。至時沐浴更衣。無疾而逝。
贊曰
我佛命脈 梵戒為師 悲嗟未運 正法誰支
祝祈永襲 補救斯時 霞光作証 信受奉持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一月十三日‧宣公上人作
髫齡茹素非偶然 出家披剃寶林壇
受具隆昌嗣律印 虔禮聖塔放霞光
精誠不懈七晝夜 從容高登九品蓮
真實修持大無畏 拔苦予樂救倒懸
蓮社初祖 晉廬山慧遠法師 
蓮社初祖 晉廬山慧遠法師
師。雁門賈氏子。幼而好學。博綜六經。尤善老莊。聞道安講經。乃歎曰。儒道九流。特糠粃耳。遂出家。安謂眾曰。使道流東國者。其在遠乎。遊方見廬山。愛之。乃立精舍。一夕大雷雨。詰旦。林麓廣闢素沙布地。楩枏文梓充布地上。刺史為建剎。寺曰東林。結蓮社。修念佛三昧。學徒數千。其道大著。十一年中。三覩聖相。後于定起。見阿彌陀佛二大士及諸勝境。佛曰。汝七日後當生我國。義熙十三年。端坐見佛來迎而化。
贊曰
放般若光 別開門戶 濁浪滔天 一舟橫渡
人法雙忘 彌陀無數 將錯就錯 長安大路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四日‧宣公上人作
棲心淨土志四方 同願薰修念佛堂
彌陀一句攝萬法 華開九品待西方
遠公三覩導師相 吾輩二時誦慈王
功圓果滿生極樂 逍遙自在伴真常
蓮社二祖 唐光明善導和尚 
蓮社二祖 唐光明善導和尚
和尚。不詳其所出。人稱是阿彌陀佛化身也。貞觀中。見西河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之精要。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於是勤篤精苦。晝夜禮誦。長跪念佛。非竭力不休。勸人稱名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師念佛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於百。光亦如之。忽一日。登柳樹。向西祝曰。願生安養。投身而逝。高宗知其神異。賜寺額曰光明。 
贊曰
精進自利 晝夜不停 利他亦爾 須依式憑
撰文說偈 慈悲心勤 放光表念 觸處妙明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日‧宣公上人作
無所從來何許人 更無所去泯姓名
吾教中興英雄漢 世間領袖大聲聞
棲身淨土蓮上品 啟示娑婆眾僧尊
彌陀化現誰能識 仰則愈高窺愈深
蓮社三祖 唐般舟承遠大師 
蓮社三祖 唐般舟承遠大師
師。諱承遠。不詳其所出。進學於玉泉。真公令居衡山設教。人從而化者萬計。居巖石下。羸形垢面。躬負薪槱。凡化人。立中道而教之權。并示念佛法門。書塗巷刻谿石。丕勤誘掖。人為建剎。賜額彌陀寺。先是有沙門法照者。定中趨安養。見蒙惡衣侍佛側者。佛告曰。此衡山承遠也。出而求之。肖焉。乃從之學。傳教天下。嗣照於代宗時為國師。言其師有至德。天子南嚮而禮焉。賜其居曰。般舟道場。貞元十八年寂於寺。
贊曰
衡山設權 中道無物 苦海奈何 示專念佛
身居娑婆 先侍佛側 天子欲徵 度其不得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淨土三祖號般舟 教人念佛貴専修
早生安養彌陀側 仍化娑婆眾生濁
天子南禮尊德性 慈父西迎重願攝
坐脫逝世得自在 角虎飛龍乘摩訶
蓮社四祖 唐雲封法照國師 
蓮社四祖 唐雲封法照國師
師。不知何許人。止衡州雲封寺。嘗於鉢中見五色雲。中有山澗石門。梵剎金書。額曰大聖竹林寺。識者曰。形勢乃五臺耳。遂詣五臺。一如所見。其夜見光一道。尋光。果有山澗石門。隨二童子入。皆金地寶樹。到講堂。二大士對面踞師子座說法。文殊告曰。諸修行者無如念佛。阿彌陀佛願力難思。汝當繫念。決取往生。同舒金臂摩頂受記。以事勒石。又于見處造竹林寺。成曰。吾事畢矣。遂坐逝。
贊曰
宿必有因 境乃先現 及到其處 文殊覿面
指歸淨土 末季方便 捨此一途 轉見暝眩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五日‧宣公上人作
宿世早植勝因緣 預覩五臺竹林壇
寶樹樓閣莊嚴地 珍禽瑤草極樂天
溪間恒流清涼水 石洞時湧甘露泉
道場完成身先退 蓮宗四祖覺先賢
蓮社五祖 唐烏龍少康大師 
蓮社五祖 唐烏龍少康大師
師。諱少康。姓周。仙都人。七歲未語。入寺見佛。母問識否。忽發言曰。釋迦牟尼佛。遂捨出家。貞元初。至洛陽白馬寺。見文字放光。探之。即善導西方文也。祝曰。若於淨土有緣。當再見光明。言已。光復閃爍。遂曰。劫石可磨。吾願無易矣。至光明寺善導影堂瞻禮。見像升空謂曰。汝依吾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極樂。自後往新定。大弘教法。人稱阿彌陀佛。師念佛一聲。有一佛從口出。十聲則十佛。若貫珠然。卒於郡。
贊曰
宿生淨願 念佛維勤 般若化眾 菩提路平
度人無量 善導叮嚀 光明即佛 佛即光明
或說偈曰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一句彌陀一道光 彌陀不念光即藏
善導指示修淨土 壽王接引入蓮邦
劫石可磨願弗替 舜若多亡心益壯
古聖先德應效法 見賢思齊自承當 
蓮社七祖 宋昭慶省常律師 
蓮社七祖 宋昭慶省常律師
師。諱省常。字造微。姓顏。錢塘人。七歲出家。十七進具。宋湻化中住杭。昭慶慕廬山之風。謀結蓮社。刻無量壽佛像。刺血書華嚴淨行品。於是易蓮社為淨行社。士夫與會者百二十人。皆稱淨行弟子。王文正公旦為之首。比丘及千人焉。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師端坐念佛。有頃。厲聲唱曰。佛來也。泊然而化。眾見地色皆金。移時方隱。年六十二。弟子奉全身。塔於鳥窠禪師之側。
贊曰
嚴護木叉 作蓮社主 先後中興 隆隆千古
信行與願 如鼎三趾 易名淨行 良有深旨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一日‧宣公上人作
蓮社七祖省常公 稚齡出家逈不同
刺血書寫淨行品 含悲憶念彌陀名
願生西方安樂國 誓度娑婆眾象龍
厲聲大呼佛來也 寂然而化金地終
蓮社八祖 明雲棲蓮池大師 
蓮社八祖 明雲棲蓮池大師
師。俗姓沈。籍仁和。十七補邑庠。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一日失手碎茶甌。有省。北游謁笑巖。求開示。巖曰。阿。你三千里外來開示我。我有甚麼開示。師恍然。辭歸。過東昌。聞譙樓鼓聲。忽悟。說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閑事。魔佛空爭是與非。萬曆乙卯七月。師將示寂。預別眾曰。半月後吾將他住。至期。示微疾。面西而逝。著有彌陀疏鈔。雲棲法彙行世。
贊曰
老實念佛 不須捏怪 寧待融通 當場捉敗
一聲塗毒 漆桶不快 更問如何 三千里外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二日‧宣公上人作
明朝杭州善知識 蓮池上人天生智
老虎皈依為乞者 神龍變化友良師
彌陀疏鈔喚迷夢 觀音指引悟玄時
預先告眾半月往 故現微疾談笑逝
蓮社十一祖 清梵天省庵法師 
蓮社十一祖 清梵天省庵法師
師。諱實賢。字思齊。號省庵。常熟時氏子。世儒業。幼出家。嚴習毘尼。尋入講筵。明性相之學。參念佛者是誰話。四閱月。忽然開悟。曰。我夢覺矣。自是機鋒迅利。才辯縱橫。晝覽藏經。晚持佛號。燃指於阿育王山。佛前發四十八大願。感舍利放光。作勸發菩提心文。激勵四眾。誦者多為涕下。於雍正十二年四月十四日。面西寂然。送者麇至。忽開目曰。吾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可矣。合掌連稱佛名而逝。
贊曰
悲心廣大 菩提心文 四十八願 願力宏深
行解真實 瑞應超倫 蓮宗一脉 賴以常存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 十月十七日 ‧宣公上人作
見賢思齊精進修 業儒讀書勝大坵
從佛專研毘尼法 參禪徹悟誰自由
大哉菩提激勵發 至矣誓願天地悠
舍利放光照千古 尊者恩澤萬劫留
明 南雄蓮社念純大師肉身 
明 南雄蓮社念純大師肉身
師師。諱智一。字念純。江西太和郭氏子。母夢白蓮而孕。生於萬曆丁亥冬月十九日子時。生時祥光滿室。幼不群。厭腥膻。十歲通內典。十八登進士。官歷都御史。巡撫黔粵。二十五歲。權臣當道。棄官出家。投丹霞大素禪師薙染。素師廣孝。是溈仰法脈。受戒於雲棲蓮池大師。參方十載。發明心地。禪淨並行。紫柏。憨山印可。許為法門砥柱。天啟六年。創蓮社庵。鑿放生池四。專志淨修。日課彌陀十萬。再建鰲山寺。青蓮庵。旃檀林。四寺接眾。遐邇慕其道風。與蓮池大師相同。於順治乙亥七月十三午。無疾告眾。努力弘揚佛法。說畢端坐。念佛而逝。世壽七十三。僧臘四十八。度人無數。逝世經百日如生。香風不散。知州羅公與紳耆善信。留肉身供養於蓮社庵。迄今三百餘載。仍然如生。俗時著有官箴青螺集。法門著有禪淨雙修集。淨土詩行世。
贊曰
和氣初臨 萬物皆春 大哉造化 能使枯榮
一句彌陀 四大皆空 金剛體固 景仰高風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宣公上人作
母夢蓮華示瑞徵 祥光滿室專者生
出類拔萃超兒輩 厭膻食素惡魚腥
權臣當道榮貴棄 高僧接引鬚髮更
建寺放生興道場 肉身菩薩照世燈
元 半塘壽聖善繼禪師 
元 半塘壽聖善繼禪師
善繼禪師。字絕宗。號幻滅。俗姓婁。越之諸暨人也。生即能言。甞見母舉佛號。便合掌和之。元大德間薙染。從天竺大山恢法師。習天台教。後往南竺。謁湛堂澄公。而澄深器之。晚歲專修淨業。繫念彌陀。晝夜不輟。一日。忽告大眾曰。我歸矣。無疾端坐而化。闍維。舌根不壞。師乃宋永明壽祖後身。明翰林學士宋濂。則師之後身也。師嘗刺血繕寫大方廣佛華嚴經全部。今仍完整。存蘇州半塘壽聖寺。初。學士之母。夢異僧手寫是經。來謂母曰。吾乃永明延壽。宜假一室。以終此卷。母夢覺已。學士即生。學士年長。得見此經。頓憶前事。乃燃香發花。以伸供養。香雲輪囷。結為寶網。徧覆經上。學士感斯瑞應。乃作贊詞。附於經後。彌陀大慈。既現豐干。後化永明。以至善師。宋公。悉於此土。大作佛事。蘇東坡。曾魯公。陳忠肅。王十朋。皆以禪德轉世。亦猶彌陀遊戲人間耳。孰能謂之墮落耶。
贊曰
彌陀託生 豐干永明 宋公作贊 善老書經
孰謂蘇子 墮壍落坑 禪河偃月 吾不徒行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九日‧宣公上人作
生即能言宿命通 或謂再世宋濂公
聖賢願力慈悲普 大德節操日月同
血書華嚴照今古 口念彌陀無始終
六字洪名包萬法 東西南北總圓融
蓮宗六祖 宋永明延壽大師 
蓮宗六祖 宋永明延壽大師
師,諱延壽,錢塘王氏子。曾知稅務,以官款購物放生,罪當死。赴市曹,色不變。曰:「一命換多命,死亦無憾。」忠懿王命釋之。師投四明翠嚴禪師出家。後參天臺韶國師,言下大悟。旋受為法眼嫡孫。嘗於禪觀中,見觀世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獲大辯才。師提倡禪淨雙修之教。故曰:「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當來作佛祖。」吳越王請住慧日山永明寺,賜名智覺禪師。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人聞天樂鳴空。宋開寶八年十二月廿六日焚香告眾,坐而化,壽七十有二,著有宗鏡錄及萬善同歸集行世。
贊曰
一命多命 心中萬幸 越王開恩 延壽無盡
彌陀十萬 穿衣吃飯 此外無他 綿綿不斷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三日‧宣公上人作
一句彌陀一化佛 蓮華朵朵演摩訶
甘露灌口得大辯 法雨潤心獲解脫
無量壽光來示現 有情含識離娑婆
同入西方極樂國 三輩九品笑哈哈
蓮宗九祖 清靈峰蕅益大師 
蓮宗九祖 清靈峰蕅益大師
師,諱蕅益,字智旭,古吳鍾氏子。其父持大悲咒十載。夢觀音送子而生。少以儒學自任,闢佛為異端,夢與孔顏晤語。年十七,閱蓮池大師之竹窗隨筆後,將闢佛論數十篇,悉皆焚之。二十歲時,因父喪,聞地藏本願經,發出世志。二十四時,夢禮憨山大師,一月三次。因憨師住曹溪,不能遠從。故從雪嶺峻師代為剃度。雪師乃憨公之門人也。後隱靈峰,專修淨業。臨終遺命:「闍維後,將其骨灰合麵,分施禽魚,結西方緣。」於康熙乙未年一月廿一日。趺坐面西而逝。壽五十有七。三年後。啟缸視之,髮長覆耳,面貌如生,趺坐巍然。門人未敢從遺命。乃建塔於靈峰。著作有二十餘種行世。
贊曰
五濁蓮華 淤泥無瑕 清淨皎潔 法門奇葩
著作豐富 四通八達 智光滿世 菩提心發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六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見微知著宿慧深 夢醒出家入空門
迷譭悟讚識機早 逆來順去妄歸真
文能載道勤修煉 智可培德伏客塵
甘露法寶醍醐味 眾生食之體性純
蓮宗十祖 清普仁截流大師 
蓮宗十祖 清普仁截流大師
師,諱行策,宜興蔣氏子。年二十三披剃,專修淨業,大闡蓮宗。嘗曰:「持名貴在一心不亂,非以快念多念為勝也。」著有蓮藏集、淨土法語等書行世。於康熙二十一年示寂。壽五十有五。時有孫翰臣及吳氏子,二人同日病亡,經一晝夜而甦醒。各曰:「吾被冥司勾去,繫於殿下。忽覩光明徹地,香華漫空,冥王伏地,迎西歸大師。視之,即截公也。吾以光照。遂得放還。」
贊曰
一心不亂 持名貴精 口誦心唯 念念相應
如此這般 必真必誠 彌陀接引 菩薩來迎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五日‧宣公上人作
專修淨業誦彌陀 一心不亂半字多
度人無量歸極樂 律己有方出網羅
閻王伏地迎尊者 善信覩光述復活
截生死流得寂滅 遊般若海演摩訶
蓮宗十二祖 清紅螺徹悟大師 
蓮宗十二祖 清紅螺徹悟大師
師,河北豐潤人。馬氏子,名際醒,字徹悟。幼聰穎特異,長博覽羣書。年廿二,因病悟無常,發出世志。出家後,精通禪教之法理。後主北京萬壽寺,聲馳南北。晚居紅螺山資福寺,提倡淨土法門,四方來歸,遂成蓮宗道場。於嘉慶十五年春,預知歸期。囑曰:「幻緣不久,人世非常,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吾今去矣!」眾稱佛號。師面西端坐,合掌曰:「稱一聲洪名,見一份相好。」遂手結彌陀印,安詳而逝。眾聞異香滿堂。荼毘,獲舍利百餘粒。世壽七十。僧臘四十七。著有示禪、教、律、淨頌行世。
贊曰
病悟無常 始覺徬徨 決志出家 入正法堂
禪淨雙明 神馳蓮邦 預知時至 往生西方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月卅一日‧宣公上人作
末法眾生福慧薄 幸有念佛度娑婆
行者信願恒堅固 彌陀接引生極樂
徹祖専修持名法 含靈普入蓮華河
三輩九品從此證 西方安養樹網羅
蓮宗十三祖 民靈巖印光大師 
蓮宗十三祖 民靈巖印光大師
師,名聖量,字印光,陝西郃陽人,趙氏子。幼隨兄讀儒書,效韓歐闢佛。後因病悟前非,乃生出塵意。廿一歲時,投終南山,禮道純和尚薙染。博通內外典,専修淨土法門。後於普陀山閉關十八載,閱藏三遍。民國十九年,於蘇州靈巖山創建淨土道場。因世風日下,故闡明因果報應,以正人心。教人以倫常因果為基礎,念佛生西為歸宿。一九四〇年冬,於靈巖寺念佛坐化。荼毘,獲舍利無數,足徵念佛法門不可思議。世壽八十,僧臘五十八。有文鈔行世。
贊曰
老實念佛 切莫囉嗦 口念耳聞 心無餘多
神棲淨土 志度娑婆 文鈔法船 滿載善德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宣公上人作
骨剛神清品超倫 心直口正學聖人
鐵面無私言詞耿 襟懷有素化古今
弘揚淨土功德大 改良僧範慈悲深
靈巖道風熏法界 諸佛讚歎真又真 
蓮宗第十四祖 民虛雲老和尚 
蓮宗第十四祖 民虛雲老和尚
公,諱演徹,字德清,號虛雲。俗姓蕭,湖南湘鄉人。幼習儒道,嘆非究竟,轉而從佛。屢萌出家之念。十八歲作皮袋歌行於世。即潛往福建省。禮耆宿常開老人薙染。次年,依鼓山湧泉寺妙蓮和尚受具。隱居後山巖洞中,禮拜萬佛寶懺。三年後出山,各處參善知識。四十三歲,為報母恩,從普陀三步一拜朝禮五臺。五十六歲參加揚州高旻寺禪七,聞杯落地聲大悟。而說偈曰:「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歇。」後說法度生,建寺傳戒,廣修叢林有三十餘處。如雲南雲棲寺,福建鼓山湧泉寺,廣東曲江南華寺。乳源雲門山大覺寺,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等。公於百廿歲時,預告眾曰:「吾死火化,將吾骨灰撒於水中餵魚。」於一九五九年陽曆十月十三日,吉祥臥示寂。荼毘,獲五色舍利無數。大如龍眼核,晶瑩光潔。塔於雲居山。門人出版年譜及法彙行世。
贊曰
出世肉團 萬苦千難 菩薩示現 虎穴龍潭
不避險阻 甘冒風寒 五濁救星 方便無端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中流砥柱挽狂瀾 僕僕風塵救倒懸
為法忘軀無自己 恒順眾生有人緣
黑暗明燈光普照 苦海慈航度大千
雲居真如留聖蹟 源遠澤長法界寬
蓮宗第十五祖 民慈舟大師 
蓮宗第十五祖 民慈舟大師
師,名普海,號慈舟。俗姓梁,湖北隨縣人。幼隨父母學佛,懷出世志。因父母在堂,乃執教鞭。三十四歲,父喪,感人生無常,徵母同意,禮照光老和尚剃染。後入上海華嚴學院,畢業後,至鼓山任法界學院導師。旋至北京建立安養精舍,闡揚戒律,實踐躬行,殷勤提拔後進,培育弘法人才。諄諄教導僧人,誨人不倦。於一九五七年,彌陀誕晨捨報西歸,世壽八十二,僧臘四十七,著有彌陀經講義,普賢行願品親聞記等行世。
贊曰
學者歸來 淨土靈臺 闡明戒律 打開茅塞
華嚴大法 無所不該 四海景從 三界善哉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九日‧宣公上人作
正知正見化羣倫 以身作則覺迷津
廣長舌相演妙法 圓滿慈音度精英
志弘華嚴神安養 教眾有情日又新
末運明燈破昏暗 光明徧照淨無雲
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
師,名演音,字弘一。俗姓李,浙江平湖人。幼讀儒書。二十六歲,東渡日本,研究繪畫及音樂,卓然有成,回國執教。詩詞歌賦、書法金石,造詣甚深,故名重於時。於三十九歲,感人生無常,決洗塵緣。遂投杭州虎跑寺,禮了悟和尚剃度。後感慨律學日衰,乃發心宏闡南山律。以身作則,提倡惜福、習勞、持戒、自尊四項,為青年佛子之規。景仰印光大師之風,篤修淨業,往生西方為志。於一九四二年秋,念佛圓寂。世壽六十四,僧臘二十四。荼毘,獲舍利千餘,著作豐富,時人出版弘一大師全集行世。
贊曰
世尊善逝 以戒為師 比丘自律 菩薩效之
眾生遵循 證圓鏡智 金剛木叉 萬古不移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宣公上人作
清風明月骨格高 學冠古今大文豪
東瀛西歐通向化 南贍北俱共登橋
錦口繡心堪師表 律己感人動天曹
華嚴聯句三百首 九品蓮華果自超
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
師,名唯心,號太虛,呂氏子,浙江海寧人。幼依外祖母扶撫養,十歲朝拜普陀山,慕修行生活。十五歲禮士達和尚出家,詣天童受具。十九歲閱藏有省。二十六歲於普陀掩關。關中撰述,源臺、賢、禪、淨四宗之理。大師主張五乘之說。提倡中國佛教改革,世界佛教運動。成立武昌佛學院、漢藏佛學院。作育僧材。於一九四七年春,圓寂於上海。火化時,心臟不壞。舍利數百,世壽五十七,僧臘四十一,遺作有全書行世。
贊曰
大聲疾呼 切莫糊塗 速謀改良 惡紫奪朱
造就僧材 德必不孤 太虛大願 古今突出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青年佛子仰太虛 如望雲霓救寒飢
為法忘軀真勞苦 因人培育發菩提
說法度生蓆未暖 講學施教坐無居
以身殉聖心不化 精神志願古來稀
諦閑大師 
諦閑大師
師,名古虛,字諦閑,朱氏子,浙江黃巖人。少年隨舅習醫。一日,見壯者就診忽微疾不起。乃問舅曰:「藥能醫命乎?」舅曰:「藥祇治病,安能醫命!」深悟其理,遂有出世志。年廿時,因母喪。入白雲山依成道和尚薙度。廿四歲於天臺國清寺得戒。後坐禪時,止靜三板,方越耳際,忽覺身心脫落,一剎那間,耳聞開靜聲。後讀妙法蓮花經有悟。蒙融祖授記付法,為天臺宗傳人。於一九三二年夏,見佛接引,索筆寫偈:「我經念佛,淨土現前,真實受用,願各勉旃。」寫畢,含笑而逝。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一。塔於慈谿五磊山旁。門人滿天下。遺作甚多行世。
贊曰
藥難醫命 頓悟無常 參禪打坐 露出堂堂
輕安正受 海印發光 法華三車 運轉周詳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宣公上人作
智者天臺有傳人 光大宗乘立功勳
放下財色名食睡 提起信進念慧根
桃李門人滿天下 蓮邦學者徧剎塵
各自勉旃修淨土 同覲彌陀觀世音
圓瑛大師 
圓瑛大師
師,名弘悟,字圓瑛,吳氏子,福建古田人。幼失怙恃,依季父教養。喜茹素。十九歲時,投鼓山湧泉寺出家。受具後,往雪峰謁本達和尚,嗣法曹洞。師弘宗演教四十餘年,七往南洋弘法利生。嘗曰:「佛法可以悟人心,維持世道。若依之修證,必能離苦得樂。普願自覺覺他,輾轉勸化,同發菩提心,齊成無上道。」曾住十大名剎,擔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於一九五三年秋示寂,世壽七十六,僧臘五十六。塔於天童山前青風崗。著有楞嚴經講義、圓覺經講義等行世。
贊曰
圓明講堂 宣楞嚴王 闡述奧義 顯示真常
清末民初 法門之光 爍迦羅心 四海傳揚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宣公上人作
心廣體胖量寬宏 大小粗細盡包容
七往南洋弘正法 十坐道場化羣萌
福慧莊嚴功德相 悲智雙運法流長
為教增光天人眼 曹洞一脈震寰中
慈航大師 
慈航大師
師,名繼宗,號慈航,艾氏子,福建建寧人。幼年出家,受具後,各處參學。學禪於揚州高旻寺,習教於寧波觀宗寺。後赴南洋弘法,隨處創立佛學院,教育弘法僧材。師對教觀頗有心得,講演時,深入淺出,談笑風生,幽默百出,雅俗共賞,聽者忘倦。於一九四八年秋,赴台灣講法。在汐止秀峰山創建彌勒內院,青年佛子雲集。於一九五四年夏示寂。五年後啟缸,仍然端坐,裝金供養。遺著出版行世。
贊曰
疾風硬燭 烈火精金 不貪不染 不痴不瞋
身無長物 唯具悲心 遺體不壞 供養真身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宣公上人作
北學南講化堪忍 東來西往尋舊人
苦口婆心慈悲度 改頭換面內院生
如意吉祥影響遠 皆大歡喜結緣深
發菩提心成正覺 無能勝者演妙音
倓虛大師 
倓虛大師
師,名隆銜,字倓虛,河北王氏子。幼年只會說「吃齋、吃齋」。四歲時,尚不能通曉語言。壯年業醫於營口,偶讀楞嚴經,方知佛教是了生脫死之大法,乃欲出家。於四十三歲春,捨俗詣河北淶水高明寺,禮印魁老人薙髮。是年秋,往寧波觀宗寺受具,習天臺教觀,品行忠謹,受諦公重視,嗣法天臺。師聲音洪亮,聽者動容,法筵甚盛。後建哈爾濱極樂寺、青島湛山寺等。晚年客居香港。於一九六三年夏示寂。世壽八十九,僧臘四十六。火化時,獲舍利無數。塔於九龍塔院寺內。著作有法彙行世。
贊曰
聲音洪亮 響徹雲霄 據法王座 演獅子調
桃李春風 松柏妙高 佛教興盛 賴公頓超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一日‧宣公上人作
開山墾荒闢田園 耕耘收穫刻無閒
培植灌溉諸學子 除莠存苗種餘糧
達官貴人齊叩首 兄弟朋友免參商
北方法運功勳普 倓公德業徧三千
常仁大師 
常仁大師
公,名常仁,吉林雙城人,俗姓王。生於晚清末葉。雖未讀書,事親至孝。於晨昏叩拜父母,日日如是。二十八歲時,雙親相繼逝世。廬墓守孝,食生米麵度日。後三年止語。六年期滿,擬入千山修行。一日上午,來一老和尚(乃明朝之遺老)。公以心問:「尊者何處來?」僧以口答:「吾從千山來,特為你而來。你的法緣在雙城,非千山也。」出門不見。除服之日,周圍四十八村聯和慶祝,宣誓結盟,擁護三寶,建三緣寺,永做道場。婦孺受教,達官皈依,度人無數。於一九四九年示寂於北京拈華寺。世壽七十二,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事蹟,不勝枚舉,詳載水鏡回天錄。 
贊曰
得天獨厚 返璞歸真 一字不識 萬法自臻
至德至孝 能義能仁 譬如眾星 皆拱北辰
或說偈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二日‧宣公上人作
沉默寡言語話遲 躬行實踐不失時
懇切至誠歡菽水 篤敬純笑娛親師
廬墓六年修梵行 流芳千古覓音知
聞風而化德業重 信者聞法念在茲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
師,福州人。幼失怙恃,感人生無常。十三歲時,入承天寺薙染。雖體弱,但精進,勤修苦行,過午不食,夜不倒單,終日不離佛殿。一日,知客僧對眾宣佈常住生活費被竊。眾僧懷疑師竊,師不動於衷。後真相大白,並無其事。師受具後,負袋米入深山潛修,覓得山洞,誓言,「不悟道不出此洞」。頃刻,有虎入洞,師為說法,虎聽法後離去。米盡食樹葉,感山猴獻果,從此以後,以山果維持色身。此時,常入定放光。七年後出山,遐邇聞名,皈依者日增,上達公卿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五十三歲時,至台灣弘法,於土城建承天寺,後建高雄妙通寺。一九八五年秋,傳三壇大戒,五百戒子,雲集妙通寺,盛況空前。於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三日趺坐而逝,世壽九十有五。度生無數,一代高僧逝矣!
贊曰
大乘根性 捨己為人 慈心救世 樂道安貧
疾風硬燭 烈火精金 千錘百煉 佛魔自分
或說偈曰
◎一九八六年二月廿八日‧宣公上人作
迦葉苦行稱第一 震旦聖僧與天齊
福建廣欽獲心印 台灣眾生培善基
九五高齡歸去也 三千世界慈悲稀
寂光不忘娑婆願 倒駕慈航速莫疑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六祖壇經箋註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