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六度集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2 No. 152 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儀。菩薩千人共坐。中有菩薩名阿 泥察。佛說經道。常靖心惻聽。寂然無念。意定在經。眾祐知之。為說菩薩六度無極 難逮高行。疾得為佛。何謂為六。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進。五曰 禪定。六曰明度無極高行。   布施度無極者。厥則云何。慈育人物。悲愍群邪。喜賢成度。護濟眾生。跨天踰 地潤弘河海。布施眾生。飢者食之。渴者飲之。寒衣熱涼。疾濟以藥。車馬舟輿。眾 寶名珍。妻子國土。索即惠之。猶太子須大拏。布施貧乏。若親育子。父王屏逐。愍 而不怨 (一)   昔者菩薩。其心通真。覩世無常。榮命難保。盡財布施。天帝釋覩菩薩慈育群生 布施濟眾。功勳巍巍。德重十方。懼奪己位。因化為地獄。現于其前曰。布施濟眾。 命終魂靈入于太山地獄。燒煮萬毒為施受害也。爾惠為乎。菩薩報曰。豈有施德而入 太山地獄者乎。釋曰。爾其不信可問辜者。菩薩問曰。爾以何緣處地獄乎。罪人曰。 吾昔處世。空家濟窮。拯拔眾厄。今受重辜處太山獄。菩薩問曰。仁惠獲殃。受施者 如之乎。釋曰。受惠者。命終昇天。菩薩報曰。吾之拯濟唯為眾生。假如子云誠吾願 矣。慈惠受罪吾必為之。危己濟眾菩薩上志也。釋曰。爾何志願尚斯高行。答曰。吾 欲求佛擢濟眾生。令得泥洹不復生死。釋聞聖趣。因却叩頭曰。實無布施慈濟眾生。 遠福受禍入太山獄者也。子德動乾坤。懼奪吾位。故示地獄以惑子志耳。愚欺聖人原 其重尤。既悔過畢。稽首而退。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號薩波達。布施眾生恣其所索。愍濟厄難常有悲愴。天帝釋 覩王慈惠德被十方。天神鬼龍僉然而曰。天帝尊位初無常人。戒具行高慈惠福隆。命 盡神遷則為天帝。懼奪己位。欲往試之以照真偽。帝命邊王曰。今彼人王慈潤霶霈福 德巍巍。恐于志求奪吾帝位。爾化為鴿疾之王所。佯恐怖求哀彼王。彼王仁惠必受爾 歸。吾當尋後從王索爾。王終不還。必當市肉。以當其處。吾詭不止。王意清真。許 終不違。會自割身肉以當其重也。若其秤肉隨而自重。肉盡身痛其必悔矣。意有悔者 P. 2 所志不成。釋即化為鷹。邊王化為鴿。鴿疾飛趣于王足下。恐怖而云。大王哀我。吾 命窮矣。王曰。莫恐莫恐吾今活汝。鷹尋後至。向王說曰。吾鴿爾來。鴿是吾食。願 王相還。王曰。鴿來以命相歸。已受其歸。吾言守信終始無違。爾苟得肉吾自足爾令 重百倍。鷹曰。吾唯欲鴿不用餘肉。希王當相惠而奪吾食乎。王曰。已受彼歸信重天 地。何心違之乎。當以何物令汝置鴿歡喜去矣。鷹曰。若王慈惠必濟眾生者。割王肌 肉令與鴿等。吾欣而受之。王曰。大善。即自割髀肉秤之令與鴿重等。鴿踰自重自割 如斯。身肉都盡未與重等。身瘡之痛其為無量。王以慈忍心願鴿活。又命近臣曰。爾 疾殺我秤髓令與鴿重等。吾奉諸佛受正真之重戒。濟眾生之危厄。雖有眾邪之惱。猶 若微風。焉能動太山乎。鷹照王懷守道不移慈惠難齊。各復本身。帝釋邊王稽首于地 曰。大王。欲何志尚惱苦若茲。人王曰。吾不志天帝釋及飛行皇帝之位。吾覩眾生沒 于盲冥。不覩三尊不聞佛教。恣心于凶禍之行。投身于無擇之獄。覩斯愚惑。為之惻 愴。誓願求佛。拔濟眾生之困厄令得泥洹。天帝驚曰。愚謂大王欲奪吾位。故相擾耳 。將何勅誨。王曰。使吾身瘡愈復如舊。令吾志尚布施濟眾行高踰今。天帝即使天醫 神藥傳身。瘡愈色力踰前。身瘡斯須豁然都愈。釋却稽首。遶王三匝歡喜而去。自是 之後。布施踰前。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三)   昔者菩薩貧窶尤困。與諸商人俱之他國。其眾皆有信佛之志。布施窮乏濟度眾生 。等人僉曰。眾皆慈惠。爾將何施。答曰。夫身假借之類靡不棄捐。吾覩海魚。巨細 相吞心為愴愴。吾當以身代其小者。令得須臾之命也。即自投海。海大魚飽小者得活 。魂靈化為鱣魚之王。身有里數。海邊有國。其國枯旱。黎庶飢饉更相吞噉。魚為流 淚曰。眾生擾擾其苦痛哉。吾身有里數之肉。可供黎民旬月之乏。即自盪身上于國渚 。舉國噉之以存生命。輦肉數月而魚猶生。天神下曰。爾為忍苦其可堪哉。何不放壽 可離斯痛也。魚曰。吾自絕命神逝身腐。民後飢饉將復相噉。吾不忍覩。心為其感矣 。天曰。菩薩懷慈難齊。天為傷心曰。爾必得佛度吾眾生矣。有人以斧斫取其首。魚 時死矣。魂靈即感為王太子。生有上聖之明。四恩弘慈。潤齊二儀。愍民困窮言之哽 咽。然國尚旱。靖心齊肅退食絕獻。頓首悔過曰。民之不善。咎在我身。願喪吾命惠 民雨澤。日日哀慟猶至孝之子遭聖父之喪矣。精誠達遠。即有各佛五百人來之其國界 。王聞心喜悅若無身。奉迎稽首。請歸正殿。皇后太子靡不肅虔。最味法服供足所乏 。五體投地稽首叩頭。涕泣而曰。吾心穢行濁。不合三尊四恩之教。苦酷人民罪當伐 己流被下劣。枯旱累載。黎庶飢饉怨痛傷情。願除民灾以禍罪我。諸各佛曰。爾為仁 君。慈惻仁惠。德齊帝釋。諸佛普知。今授汝福慎無慼也。便疾勅民皆令種穀。王即 如命。男女就業家無不修。稻化為蓏。農臣以聞。王曰。須熟。蓏實覆國。皆含稻穬 。中容數斛。其味苾芬。香聞一國。舉國欣懌歎詠王德。四境讎國皆稱臣妾。黎民雲 集。國界日長。率土持戒歸命三尊。王及臣民壽終之後皆生天上。佛言。時貧人者吾 身是也。累劫仁惠拯濟眾生。功不徒朽。今果得佛。號天中天。為三界雄。菩薩慈惠 P. 3 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四)   昔者菩薩。時為逝心。恒處山澤。專精念道不犯諸惡。食果飲水不畜微餘。慈念 眾生愚癡自衰。每覩危厄沒命濟之。行索果蓏。道逢乳虎。虎乳之後。疲困乏食。飢 饉心荒。欲還食子。菩薩覩之愴然心悲。哀念眾生處世憂苦其為無量。母子相吞其痛 難言。哽咽流淚。迴身四顧。索可以食虎以濟子命都無所見。內自惟曰。夫虎肉食之 類也。深重思惟。吾建志學道但為眾生沒在重苦欲以濟之。令得去禍身命永安耳。吾 後老死。身會棄捐。不如慈惠濟眾成德。即自以首投虎口中。以頭與者。欲令疾死不 覺其痛耳。虎母子俱全。諸佛歎德。上聖齊功。天龍善神有道志者。靡不愴然。進行 或得溝港.頻來.不還.應真.緣一覺。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以斯猛志。跨諸菩薩 九劫之前。誓於五濁為天人師。度諸逆惡令偽順道。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五)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國名乾夷。王號偏悅。內明外仁。顏和正平。民從其化。獄 無繫囚。黎民貧乏恣所求索。慈惠和潤。恩如帝釋。他國逝心服王仁施從眾所欲。群 邪妬嫉以偽毀真。詣宮門曰。吾聞明王濟黎民之困乏。猶天潤之普覆。告衛士曰。爾 可聞乎。近臣以聞。王即現矣。逝心現曰。明王仁澤被于四國。有識之類靡不咨嗟。 敢執所願欲以上聞。王曰。大善。逝心曰。天王尚施。求則無違。時宜應用人首為事 。願乞王首以副望矣。王曰。吾首何好而欲得之乎。吾有眾寶益以惠子。逝心不受。 又使工匠作七寶首。各數百枚以與逝心。逝心曰。唯欲王首耳。王未甞逆人。即自下 殿以髮纏樹曰。吾以首惠子。逝心拔刀疾步而進。樹神覩之忿其無道。以手搏其頰。 身即繚戾。面為反向。手垂刀隕。王得平康。臣民稱壽。悲喜交集。諸天歎德。可謂 內施乎。四王擁護。眾毒消歇。境界無病。五穀豐熟。牢獄裂毀。君民欣欣。佛告諸 沙門。時乾夷國王者即吾身也。逝心者調達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六)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理民以慈。恕已度彼月月巡行貧乏拔濟鰥寡疾藥糜粥。每出 巡狩則命後車具載眾寶衣被醫藥。死者葬之。每覩貧民輙自咎責。君貧德民窮矣。君 富德民家足。今民貧則吾貧矣。王慈若斯名被十方。第二帝釋坐為其熱。釋心即懼曰 。彼德巍巍必奪吾位。吾壞其志行即畢乎。便自變化為老梵志。從王乞銀錢一千。王 即惠之。曰吾西 恐人盜之。願以寄王。王曰。吾國無盜。重曰寄王。王即受之。天 又化為梵志詣宮門。近臣以聞。王即現之。梵志歎曰。大王功名流布八極。德行希有 。今故遠來欲有所乞。王曰甚善。曰吾宿薄祐生在凡庶。欣慕尊榮欲乞斯國。王曰大 善。即與妻子輙輕乘而去。天帝復化為梵志。從王乞車。以車馬惠之。與妻子進路。 依山止宿。有五通道士與王為友。侻憶王德仰視其宿覩之失國。靖心禪息覩天帝釋。 貪嫉奪國委頓疲疵。道士以神足忽然之王所。曰將欲何求勞志若茲。曰吾志所存子具 知之。道士即化為一轅之車。以送王還晨各離矣。天化為梵志復乞其車。即復惠之。 P. 4 轉進未至彼國數十里。天復化為前梵志來索銀錢。王曰。吾以國惠人侻忘子錢。梵志 曰。三日必還吾錢。王即以妻子各質一家。得銀錢一千以還梵志。妻侍質家女。女浴 脫身珠璣眾寶以懸著架。天化為鷹撮衣寶去。女云婢盜。錄之繫獄。其兒與質家兒俱 臥。天夜往殺質家兒矣。死家取兒付獄。母子俱繫。飢饉。毀形。呼嗟無救。吟泣終 日。罪成棄市。王賃得銀錢一千。行贖妻子。歷市覩之。即存念十方諸佛。自悔過曰 。吾宿命惡乃致茲乎。靖心入禪。神通之明覩天所為。空中有聲曰。何不急殺之乎。 王曰。吾聞。帝釋普濟眾生。赤心惻愴。育過慈母。含血之類莫不蒙祐。爾為無惡緣 獲帝位乎。釋懷重毒惡熟罪成。生入太山。天人龍鬼莫不稱善。地主之王。即釋妻子 之罪。二王相見尋問其原。具陳所由。國無巨細靡不墮淚。地主之王分國而治。故國 臣民尋王所在率土奉迎。二國君民一哀一喜。時王者吾身是。妻者俱夷是。子者羅云 是。天帝者調達是。山中梵志舍利弗是。彼國王者彌勒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 是 (七)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理民以正。心無偏頗。然不遊觀。國相啟曰。願一出遊。王 曰大善。明日即出。人民悅豫。普得其所。覩國富姓居舍妙雅。瓦以金銀。服飾光道 。曰吾國豐哉。心甚欣豫。還宮憶之。曰斯諸理家何益於國乎。勅錄其財為軍儲矣。 有一理家。其私財有三千萬以疏現王。王怒曰。何敢面欺乎。對曰。少來治生。凡有 私財宅中之寶。五家之分非吾有也。曰何謂私財。對曰。心念佛業。口宣佛教。身行 佛事。捐五家分興佛宗廟。敬事賢眾供其衣食。慈養蜎飛蠕動蚑行之類。心所不安不 以加之。斯之福德隨我所之。猶影隨形。所謂私財也。五家分者。一水。二火。三賊 。四官。五為命盡。身逮家寶捐之於世已當獨逝。殃福之門未知所之。覩世如幻故不 敢有之也。計五家分可有十億。斯為禍之窠藪。常恐危己豈敢有之也。願士眾輦之以 除吾憂。王曰。誠哉斯言也。即遣之去。退入齋房。靖心精思。即醒寤曰。身尚不保 。豈況國土妻子眾諸可得久長乎。即撰錄佛經誦文釋義。心垢照除。進貞臣納忠諫大 赦其國。還民寶序群僚議寬正。謂群臣曰。夫不覩佛經妙義重戒者。其為聾盲矣。彼 理家富唯我貧矣。即勅國界散出財寶。賑給貧困恣民所欲。立佛廟寺懸繒燒香。飯諸 沙門。身自六齋。如斯三年。四境寧靖。盜賊都息。五穀熟成。民無飢寒。王後壽終 。即上生第二天。佛告諸沙門。時王者吾身是。理家者秋鷺子是。勸王觀國者阿難是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八)   昔者菩薩為大理家。名曰仙歎。財富無數覩佛明典。覺世無常。榮命難保。財非 己有。唯有布施功德不朽。令告黎民。若有貧乏恣願取之。如斯數月。時政寬民富無 財乏者。仙歎念曰。惟當市藥供護眾疾耳。即市良藥濟眾生命。慈育普至。恩無不周 。累年之惠。德香遠熏。四方病者馳來。首尾歎其弘潤。以德配天。財賄都盡身行採 寶。去家百餘里。於一水上逢數乘車載重病者。曰爾所之乎。答曰。之仙歎所庶全餘 P. 5 命。仙歎即還從王貸金五百兩。市藥以療。病者悉瘳。自與商人入海採寶。所獲弘多 。還國置舟步行。道乏無水。仙歎得一井水。呼等人汲之。却自取飲。商人覩其所得 白珠。光耀絕眾。貪為尤惡。毀聖殘仁。共排仙歎投之于井。菩薩仁德感神動祇。天 神接承令不毀傷。商人還國。王曰。仙歎何之。對曰。去國即別不知所之。曰爾乃殺 之乎。曰不也。仙歎於井覩空傍穴。尋之而進出彼家井。准七日行得其本國。王曰。 何緣空還乎。對曰不遇。王靖思曰。其必有以乎。召商人問。爾誠首之即活。欺者死 矣。即皆首之付獄定罪。仙歎涕泣。馳詣宮門叩頭請罪。王曰。違政也。又重請曰。 愚者倒見未足明責原其無知也。王嘉仙歎之仁覆。原商人之凶罪。勅令還物。商人僉 曰。仙歎不奉佛者。豈有斯仁乎。各擇名寶以還之矣。仙歎各受其半。商人叩頭曰。 蒙祐命全。願盡納焉。於斯受之以還王金。又大布施。王逮臣民。相率受戒。子孝臣 忠。天神榮衛。國豐民康。四境服德。靡不稱善。佛言。時仙歎者是我身也。菩薩慈 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九)   昔者菩薩從四姓生。墮地。即曰。眾生萬禍。吾當濟焉。不覩佛儀。不聞明法。 吾當開其耳目除其盲聾。令之覩聞無上正真眾聖之王明範之原也。布施誘進靡不服從 矣。九親驚曰。古世之來未聞幼孩而為斯云。將是天龍鬼神之靈乎。當卜之焉。即答 親曰。吾為上聖之所化懷。普明之自然非彼眾妖。慎無疑矣。言畢即默。親曰。兒有 乾坤弘潤之志。將非凡夫乎。名兒曰普施。年有十歲。佛諸典籍流俗眾術靡不貫綜。 辭親濟眾布施貧乏。親曰。吾有最福之上名也。爾可恣意布施眾貧矣。對曰不足。乞 作沙門。賜吾法服.應器.策杖。以斯濟眾即吾生願也。親憶兒始生之誓無辭禦焉。 即從其願聽為沙門。周旋教化經一大國。國有豪姓。亦明眾書。覩普施儀容堂堂光華 韑曄。厥性惔怕淨若天金。有上聖之表將為世雄也。謂普施曰。有欲相告。願足聖人 。吾有陋女願給箕菷之使。答曰大善。須吾還也。即進路之海邊。附載度海。上岸入 山。到無人處。遙覩銀城宮殿明好。時有毒蛇遶城七匝體大百圍。見普施來仰然舉首 。普施念曰。斯含毒類必有害心。吾當興無蓋之慈以消彼毒也。夫兇即火也。慈即水 矣。以水滅火何嘗不滅。即坐興慈定。願令眾生早離八難。心去惡念逢佛見法。與沙 門會。得聞無上正真明道。心開垢滅如吾所見也。興斯慈定。蛇毒即滅垂首而眠。普 施登其首入城。城中有天神。覩普施來。欣豫而曰。久服聖德。今來翔茲成吾本心也 。願留一時九十日。普施然許。天王即以正事委付近臣。身自供饌。朝夕肅懷。稟受 諸佛非常.苦.空.非身之高行。濟眾之明法。時日食畢。普施進路。天王以明月真 珠一枚送之曰。以珠自隨明四十里。志願發云眾寶滿足。若後得佛。願為弟子親侍聖 側。普施曰可。即復前行。覩黃金城。嚴飾踰銀。又有毒蛇圍城十四匝。巨軀倍前舉 首數丈。普施復思弘慈之定。蛇毒即消垂首而眠。登之入城中。有天人。覩普施歡喜 曰。久服靈耀翔茲甚善。願留二時百八十日。吾願盡養。惟留威神。即然許之。留為 說法無上明行。訖即辭退。天人復以神珠一枚送之。明耀八十里。志之所願。眾寶滿 P. 6 其里數。若子得道願為弟子。神足無上。受其神珠。即復進路。覩琉璃城。光耀踰前 。又有毒蛇巨軀甚大。遶城二十一匝。仰首瞋目當彼城門。復坐深思普慈之定。誓濟 眾生。毒歇垂首。登之而入城中。有天人喜辭猶前。請留三時。願供所志。期竟辭退 。又送神珠一枚。明耀百六十里。珠之所在。眾寶尋從滿其明內。在志所欲無求不獲 。子若得無上正真覺道者。吾願為弟子有最明之智。曰必獲爾願。普施得珠曰。斯足 以濟眾生之困乏。返其舊居。海諸龍神僉會議曰。吾等巨海唯斯三珠為吾榮華。道士 悉得。吾等何榮。寧都亡諸寶不失斯珠。海神化為凡人。當普施前立曰。吾聞仁者獲 世上寶可得觀乎。即以示之。神搏其首即取其珠。普施惟曰。吾歷險阻經跨巨海乃獲 斯寶。欲以拯濟眾生困乏。反為斯神所見奪乎。曰爾還吾珠。不者吾竭爾海。海神答 曰。爾言何虛。斯之巨海。深廣難測。孰能盡之。天日可殞。巨風可却。海之難竭猶 空難毀也。普施曰。昔吾錠光佛前願得道力。反覆眾海指擢須彌。震動天地又移諸剎 。佛從吾志與吾願。吾今得之。今爾鬼 糸髮之邪力。焉能遏吾正真之勢乎。即說經 曰。吾自無數劫來。飲母乳湩。啼哭之淚。身死血流。海所不受。恩愛難絕。生死難 止。吾尚欲絕恩愛之本止生死之神。今世抒之不盡。世世抒之。即住併兩足。瓢抒海 水投鐵圍外。有天名遍淨。遙聞之深自惟曰。昔吾於錠光佛前聞斯人獲其志願。必為 世尊度吾眾生。天即下助其抒水。十分去八。海神悔怖曰。斯何人哉。而有無極之靈 乎。斯水盡矣。吾居壞也。即出眾寶空其諸藏以與普施。普施不受曰。唯欲得吾珠耳 。諸神還其珠。普施返其水旋其本土。尋路布施。所過之國。國無貧民。處處諸國無 不改操五戒十善以為國政。開獄大赦。潤逮眾生。遂至得佛。佛告諸沙門。普施者我 身是。父者白淨王是。母者即吾母舍妙是。道士女者今俱夷是。時銀城中天者今現阿 難是。金城中天者目連是。琉璃城中天者舍利弗是。菩薩累劫勤行四恩。誓願求佛拯 濟眾生。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名曰長壽。太子名長生。其王仁惻。恒懷悲心。愍傷眾生。 誓願濟度。精進不惓。刀杖不行。臣民無怨。風雨時節。寶穀豐沃。隣國小王執操暴 虐。貪殘為法。國荒民貧。謂群臣曰。吾聞長壽。其國豐富。去斯不遠。懷仁不殺。 無兵革之備。吾欲奪之其可獲乎。群臣曰可。則興戰士到大國界。蕃屏之臣。馳表其 狀惟願備豫。長壽則會群臣議曰。彼王來者。惟貪吾國民眾寶多。若與之戰。必傷民 命。利己殘民貪而不仁。吾不為也。群臣僉曰。臣等舊習軍謀兵法。請自滅之。無勞 聖思。王曰。勝則彼死。弱則吾喪。彼兵吾民皆天生育。重身惜命。誰不然哉。全己 害民。賢者不為也。群臣出曰。斯天仁之君不可失也。自相撿率以兵拒賊。長壽覺之 。謂太子曰。彼貪吾國懷毒而來。群臣以吾一人之身欲殘民命。今吾委國。庶全天民 。其義可乎。太子曰諾。父子踰城。即改名族隱於山草。於是貪王遂入其國。群臣黎 庶失其舊君。猶孝子喪其親。哀慟躃踊無門不然。貪王募之黃金千斤錢千萬。長壽出 於道邊樹下坐精思。悲愍眾生生死勤苦。不覩非常.苦.空.非身。為欲所惑其苦無 P. 7 數。遠國梵志。聞王好施濟眾生之命。遠來歸窮於樹下息。俱相問訊。各陳本末。梵 志驚曰。天王何緣若茲乎。流淚自陳。吾餘年無幾。故來乞匃。庶存餘命。大王亡國 。吾命窮矣。即為哀慟。王曰。子來歸窮。而正值吾失國。無以濟子。不亦痛乎。抆 淚而曰。吾聞新王募吾甚重。子取吾首可獲重賞。答曰不然。遙服天王仁濟眾生潤等 天地。故委本土庶蒙自濟。今勅斬首不敢承命矣。王曰。身為朽器豈敢保哉。夫生有 死。孰有常存。若子不取會為灰土矣。梵志曰。天王布天仁之惠。必欲殞命以濟下劣 者。惟願散手相尋去耳。王即尋從之。故城門令縛以聞。國人覩王哀號動國。梵志獲 賞。貪王。命於四衢生燒殺之。群臣啟曰。臣等舊君當就終沒。乞為微饌以贈死靈。 貪王曰可。百官黎民哀慟塞路。躃踊宛轉靡不呼天。太子長生亦佯賣樵當父前立。父 覩之仰天曰。違父遺誨。含兇懷毒。蘊於重怨。連禍萬載非孝子矣。諸佛四等弘慈之 潤。德韜天地。吾尋斯道殺身濟眾。猶懼不獲孝道微行。而況為虐報讎者乎。不替吾 言可謂孝矣。子不忍視父死。還入深山。王命終矣。太子哀呼。血流于口。曰吾君雖 有臨終盡仁之誡。吾必違之當誅毒鴆。遂出傭賃。為臣種菜。臣偶行園覩菜甚好。問 其意狀。園監對曰。市賃一人妙于園種。臣現問曰。悉所能乎。曰百工之巧。吾為其 首。臣請其王令為上饌。有踰太官。王曰。斯食誰為之乎。臣以狀對。王即取之令為 厨監。每事可焉。擢為近臣告之曰。長壽王子吾之重讎。今以汝為蕃屏即曰唯然。王 曰。好獵乎。對曰。臣好之。王即出獵。馳馬逐獸與眾相失。唯與長生俱處山三日遂 至飢困。解劒授長生枕其膝眠。長生曰。今得汝不乎。拔劒欲斬之。忽憶父命。曰。 違父之教為不孝矣。復劒而止。王寤曰。屬夢長生欲斬吾首。將何以也。對曰。山有 強鬼喜為灼熱。臣自侍衛。將何懼矣。王復還臥。如斯三者也。遂投劒曰。吾為仁父 原赦爾命。王寤曰。夢見長生原吾命矣。太子曰。長生者吾身是也。念父追讎之于今 矣。吾父臨沒口遺仁誡。令吾遵諸佛忍辱惡來善往之道。而吾含極愚之性。欲以兩毒 相注。三思父誡三釋劍矣。願大王疾相誅除重患也。身死神遷。惡意不生。王悔過曰 。吾為暴虐不別臧否。子之先君。高行純備。亡國不亡行。可謂上聖乎。子存親全行 。可謂孝乎。吾為豺狼殘生苟飽。今命在子赦而不戮。後豈違之乎。今欲返國由何道 也。對曰。斯惑路者吾之為也。將王出林與群寮會。王曰。諸君識長生不乎。僉曰不 識。王曰。斯即長生矣。今還其國。吾返本居。自今為伯仲禍福同之。立太子之日。 率土悲喜交并莫不稱壽。貪王還其國更相貢獻。遂致隆平。佛告諸沙門。時長壽王者 吾身是也。太子者阿難是。貪王者調達是。調達世世毒意向我。我輙濟之。阿難與調 達本自無怨。故不相害也。吾世世忍不可忍者。制意立行。故今得佛為三界尊。菩薩 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一 P. 8 六度集經卷第二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此有四章) (一一)波耶王經   昔者波羅奈國王名波耶。治國以仁。干戈廢。杖楚滅。囹圄毀。路無呼嗟。群生 得所。國豐民熾。諸天歎仁。王城廣長四百里。圍千六百里。王日飯此中人。皆從其 願。鄰國聞其國豐熟。災害消滅。與臣謀曰。彼國豐熟兆民富樂。吾欲得之。往必剋 矣。臣妾僉曰。喜從王願。即興師之仁國。仁國群臣以聞欲距之矣。仁王慘然而曰。 以吾一人之身戮兆民身。愛吾一人命杌兆民之命。一口再食一身數衣。與時何諍。而 去春天之德取豺狼之殘乎。吾寧去一世之命不去大志。恕己安群生。蓋天之仁也。權 謂臣曰。各退明日更議。夜則踰城。遁邁入山坐一樹下。有梵志來。其年六十。問王 曰。彼仁國王萬福無恙乎。答曰。彼王已喪命矣。梵志聞之頓地哀慟。王問之曰。汝 哀何甚重乎。答曰。吾聞彼王仁逮群生潤如帝釋。故馳歸命。而彼凋喪。吾老窮矣。 王曰。彼仁王者我則是也。隣國王聞吾國豐熟。民熾寶多。命其武士曰。得吾首者賞 男女之使各千人馬千疋牛千頭金銀各千斤。今子取吾首。金冠及劒為明證。之彼王所 。賞重多可為傳世之資。吾心欣然也。答曰。不仁逆道寧死不為也。王曰。斯翁恃吾 以活而令窮哉。吾今以首惠汝。令汝無罪。起稽首十方流涕誓曰。群生危者吾當安之 。背真向邪者。吾當令歸命三尊。今以首拔子之窮。令子無罪矣。引劒自毀。以濟彼 難。梵志以首冠劒詣彼王所。王問舊臣。仁王力當千人。而為此子所獲乎。舊臣頓首 躃地。哀慟痛莫能對。更問梵志。梵志本末陳之。兆民路踊巷哭。或吐血者。或息絕 而尸視者。彼王逮臣武士巨細靡不噢咿。王仰天長嘆曰。吾無道哉。殘天仁子矣。取 仁王尸及首連之以金薄。其身坐著殿上。三十二年為天子。後乃立其子為王。隣國靡 不子愛之也。仁王壽終即生天上。佛告諸比丘。仁王者我身是。隣國王者目連是。其 國群臣者今諸比丘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二)波羅奈國王經   昔者波羅奈國王太子名迦蘭。兄弟二人。父王喪身。以國相讓。無適立者。兄將 妻遁邁入山學道。止臨江水。時他國有犯罪者。國政杌其手足截其鼻耳敗舡流之。罪 人呼天相屬。道士聞之愴然。悲楚曰。彼何人哉。厥困尤甚。夫弘慈恕己危命濟群生 之厄者。斯大士之業矣。投身于水盪波截流。引舟著岸。負之還居。勤心養護。瘡愈 命全。積年有四。慈育無倦。妻淫無避與罪人通謀殺其婿。曰子殺之吾與子居。罪人 曰。彼賢者矣。奈何殺之。妻辭如前。罪人曰。吾無手足不能殺也。妻曰子坐。吾自 有計矣。詐為首疾。告其婿曰。斯必山神所為也。吾欲解之。明日從君以求祈福。婿 曰大善。明日遂行山岸高四十里。三面壁立。覩者皆懼。妻曰。術法子向日立。吾自 祭之。婿即向日妻佯遶之數周。推落山下。山半有樹。樹葉緻厚而柔軟也。道士攀枝 P. 9 得立。樹菓甘美食之自全。樹側有龜。亦日食菓。覩樹有人。懼不敢往。其飢五日冒 昧趣菓。兩俱無害。遂相摩近。道士超踊騎龜。龜驚跳下地。天神祐之。兩俱無損。 因還故國弟以國讓兄。兄以恕己。弘慈拯濟群生。王治其國。日出布施。四百里內。 人車馬眾寶飯食自由。東西南北惠育如之。王功名周著。十方歎德。妻以婿為死。國 人無識己者。負杌婿入國。自陳結髮室家遭世衰亂。身更凋殘。服天王慈惠。故來乞 匃。國人嘉其如斯。教之曰。天王普慈育逮群生。明日當出東門布施。汝其逆之。貴 汝善行賜汝必多。明日從王乞匃。王默識之。具為群臣說妻本末。一臣曰當燒之。一 臣曰斬之。執法大臣曰。夫罪莫大于去正入邪為悖逆之行者矣。當釘兇人著蠱女之背 使長負焉。群臣僉曰。善哉從其所好。執持之明矣。王以十善化民靡不欣戴。王逮臣 民終生天上。罪人夫妻死入地獄。佛告諸比丘。時王者我身是。罪人者調達是。妻者 懷杅女子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三)薩和檀王經   昔者國王號薩和檀。解曰一切施也。有所求索不逆人意。布施如是。其王名字流 聞八方莫不聞知。時文殊師利欲往試之。化作年少婆羅門。從異國來詣王宮門。語守 門者。我從遠來欲見大王。時守門者即白如此。王甚歡喜。即出奉迎。如子見父。前 為作禮。便請令坐。問訊。道人所從來耶。冒涉塗路得無疲倦。逝心言。我在他國聞 王功德。故來相見。今欲乞匃。王言大善。所欲得者莫自疑難。今我名為一切之施。 欲求何等。婆羅門言。我不用餘。欲得王身與我作奴。及王夫人為我作婢。若能爾者 便隨我去。王甚歡悅。報言大善。今我身者。定自可得願屬道人供給使令。其夫人者 大國王女當往問之。時王即入語夫人言。今有道人。年少端正。從遠方來。欲乞我身 持用作奴。今復并欲索卿作婢。當如之何。其夫人言。王報云何。王言。我已許之作 奴。未許卿耳。時夫人言。王為相棄獨自得便不念度我。是時夫人即隨王出。白道人 言。願得以身供道人使。時婆羅門復語王言。審實爾不。吾今欲去。王白道人。我生 布施未曾有悔。從道人耳。逝心曰。汝當隨我皆悉徒跣。不得著履。當如奴法。莫得 不掩。王與夫人。皆言唯諾。從大家教不敢違命。時婆羅門便將奴婢涉道而去。文殊 師利。即以化人代其王處及夫人身。領理國事令其如故。王夫人者。本大國王女。端 正無雙。手足柔軟。生長深宮不更寒苦。又復重身懷妊數月。步隨大家舉身皆痛。足 底破傷不能復前。疲極在後。時婆羅門還顧罵言。汝今作婢。當如婢法。不可以汝本 時之態。夫人長跪白言不敢。但小疲極住止息耳。 言疾來促隨我後。前到國市別賣 奴婢。各與一主相去數里。時有長者買得此奴使守斯舍。諸有埋者令收其稅不得妄動 。是時婢者所屬大家夫人甚妒。晨夜令作初不懈息。其後數日時婢挽娠所生男兒。夫 人恚言。汝為婢使那得此兒。促取殺之。隨大家教即殺其兒。持行埋之往到奴所。得 共相見言。生一男兒今日已死。不持錢來今寧可得唐埋之不。其奴報曰。大家甚急。 備聞此者罪我不小。卿促持去。更索餘處不須住此。王與夫人雖得相見。不說勤苦。 各無怨心。如是言語須臾之頃。恍惚如夢。王及夫人。自然還在本國中宮正殿上坐。 P. 10 如前不異。及諸群臣後宮婇女。皆悉如故。所生太子亦自然活。王及夫人心內自疑。 何緣致此。文殊師利在虛空中。坐七寶蓮華上現身色相。讚言善哉。今汝布施至誠如 是。王與夫人踊躍歡喜。即前作禮。文殊師利。為說經法。三千剎土為大震動。覆一 國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王與夫人應時即得不起法忍。佛告阿難。是時王者即我身 是。時夫人者今俱夷是。時太子者今羅云是。佛言。阿難。我宿命時。布施如是。用 一切人故不惜身命。至無數劫無有恨悔。無所榮冀。自致正覺。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 施如是 (一四)須大拏經   昔者葉波國王號曰濕隨。其名薩闍。治國以正。黎庶無怨。王有太子。名須大拏 。容儀光世。慈孝難齊。四等普護。言不傷人。王有一子寶之無量。太子事親同之於 天。有知之來。常願布施拯濟群生。令吾後世受福無窮。愚者不覩非常之變。謂之可 保。有智之士照有五家。乃尚布施之士。十方諸佛緣一覺無所著尊靡不歎施為世上寶 。太子遂隆普施。惠逮眾生。欲得衣食者應聲惠之。金銀眾珍車馬田宅無求不與。光 馨遠被。四海咨嗟。父王有一白象。威猛武勢躃六十象。怨國來戰。象輙得勝。諸王 議曰。太子賢聖無求不惠。遣梵志八人之太子所令乞白象。若能得之吾重謝子。受命 即行。著鹿皮衣履屣執瓶。 杖遠涉歷諸郡縣千有餘里到葉波國。俱柱杖翹一脚向宮 門立。謂衛士曰。吾聞太子布施貧乏潤逮群生。故自遠涉乞吾所乏衛士即入如事表聞 。太子聞之欣然馳迎。猶子覩親。稽首接足慰勞之曰。所由來乎苦體如何。欲所求索 以一脚住乎。對曰。太子德光周聞八方。上達蒼天下至黃泉。巍巍如太山靡不歎仰。 卿為天人之子。吐言必信審。尚布施不違眾願者。今欲乞匃行蓮華上白象。象名羅闍 惒大檀。太子曰大善。唯上諸君金銀雜寶恣心所求。無以自難。即勅侍者。疾被白象 金銀鞍勒牽之來矣。左持象勒。右持金甕。澡梵志手。慈歡授象。梵志大喜。即呪願 竟。俱升騎象含笑而去。相國百揆靡不悵然。僉曰。斯象猛力之雄。國恃以寧。敵仇 交戰。輙為震奔。而今惠讎國。將何恃。俱現陳曰。夫白象者。勢力能躃六十象。斯 國却敵之寶。而太子以惠重怨。中藏日虛。太子自恣布施不休。數年之間。臣等懼舉 國妻子必為施惠之物矣。王聞其言慘然久而曰。太子好喜佛道。以賙窮濟乏慈育群生 。為行之元首。縱得禁止假使拘罰斯為無道矣。百揆僉曰。切磋之教儀無失矣。拘罰 為虐臣敢聞之。逐令出國置于田野。十年之間令慙自悔。臣等之願也。王即遣使者就 誥之曰。象是國寶惠怨胡為。不忍加罰。疾出國去。使者奉命誥之如斯。太子對曰。 不敢違天命。願乞布施濟乏七日出國無恨。使者以聞。王曰。疾去不聽汝也。使者反 曰。王命不從。太子重曰。不敢違天命。吾有私財不敢侵國。使者又聞。王即聽之。 太子欣然勅侍者。國中黎庶有窮乏者。勸之疾來。從其所欲恣之無違。國土官爵田宅 財寶。幻夢之類靡不磨滅。兆民巨細奔詣宮門。太子以飲食衣被七寶諸珍。恣民所欲 布施訖竟。貧者皆富。妻名曼坻。諸王之女。顏華韑耀。一國無雙。自首至足皆以七 寶瓔珞。謂其妻曰。起聽吾言。大王徙吾著檀特山十年為限。汝知之乎。妻驚而起視 P. 11 太子淚出。且云。將有何罪乃見迸逐。捐國尊榮處深山乎。答其妻曰。以吾布施虛耗 國內。名象戰寶以施怨家。王逮群臣恚逐我耳。妻即稱願使國豐熟。王臣兆民富壽無 極。惟當建志於彼山澤成道弘誓矣。太子曰。惟彼山澤恐怖之處。虎狼害獸難為止矣 。又有毒蟲魍魎斃鬼雷電霹靂風雨雲霧。其甚可畏。寒暑過度。樹木難依。蒺 礫石 非卿所堪。爾王者之子生於榮樂長於中宮。衣則細軟。飲食甘美。臥則帷帳。眾樂聒 耳。願則恣心。今處山澤。臥則草蓐。食則果蓏。非人所忍。何以堪之乎。妻曰。細 靡眾寶帷帳甘美。何益於己。而與太子生離居乎。大王出時以幡為幟。火以煙為幟。 婦人以夫為幟。吾恃太子猶孩恃親。太子在國布施四遠。吾輙同願。今當歷嶮而猶留 守榮。豈仁道哉。儻有來乞不覩所天。心之感絕。必死無疑。太子曰。遠國之人來乞 妻子。吾無逆心。爾為情戀儻違惠道都絕洪潤壞吾重任也。妻曰。太子布施覩世希有 。當卒弘誓慎無倦矣。百千萬世無人如卿。逮佛重任吾不敢違也。太子曰善。即將妻 子詣母辭別。稽首于地愍然辭曰。願捐重思。保寧玉體。國事鞅掌願數慈諫。無以自 由枉彼天民。當忍不可忍含忍為寶。母聞訣辭顧謂侍曰。吾身如石心猶剛鐵。今有一 子而見迸逐。吾何心哉。未有子時結願求嗣。懷妊之日如樹含華。日須其成。天不奪 願令吾有子。今育成就而當生離乎。夫人嬪妾。嫉者快喜不復相敬。大子妻兒稽首拜 退。宮內巨細靡不哽噎。出與百揆吏民哀訣。俱出城去。靡不竊云。大子國之聖靈眾 寶之尊。二親何心而逐之乎。大子坐城外謝諸送者。遣之還居。兆民拜伏。僉然舉哀 。或有躃踊呼天。音響振國。與妻進道。自知去本國遠。坐一樹下。有梵志自遠來乞 。解身寶服妻子珠璣盡以惠之。令妻子昇車執轡而去。始欲就道。又逢梵志來從乞馬 。以馬惠之。自於轅中挽車進道。又逢梵志來匃其車。即下妻子以車惠之。太子車馬 衣裘身寶雜物。都盡無餘。令妻嬰女。己自抱男。處國之時施彼名象眾寶車馬。至見 毀逐。未曾恚悔。和心相隨。歡喜入山。三七二十一日乃到檀特山中。太子覩山樹木 茂盛流泉美水甘果備焉。鳧鴈鴛鴦遊戲其間。百鳥嚶嚶相和悲鳴。太子覩之謂其妻曰 。爾觀斯山。樹木參天尠有折傷。群鳥悲鳴。每處有泉。眾果甚多以為飲食。唯道是 務無以違誓。山中道士皆守節好學。有一道士名阿周陀。久處山間有玄妙之德。即與 妻子詣之稽首。却叉手立。向道士曰。吾將妻子來斯學道。願垂洪慈誨成吾志也。道 士誨之。太子則焉。柴草為屋。結髮葌服。食果飲泉。男名耶利。衣小草服從父出入 。女名罽拏延。著鹿皮衣從母出入。處山一宿。天為增泉其味重甘。生藥樹木名果茂 盛。後有鳩留縣老貧梵志。其妻年豐。顏華端正。提瓶行汲。道逢年少遮要調曰。爾 居貧乎無以自全。貪彼老財庶以歸居。彼翁學道內否不通教化之紀。希成一人。專愚 悷。爾將所貪乎。顏狀醜黑。鼻正匾 。身體繚戾。面皺脣 (丁可反)。言語蹇吃。 兩目又青。狀類若鬼。舉身無好。孰不僫憎。爾為室家將無愧厭乎。婦聞調婿流淚而 云。吾覩彼翁鬢鬚正白。猶霜著樹。朝夕希心欲其早喪未即從願。無如之何。歸向其 婿如事具云。曰子有奴使妾不行汲。若其如今吾去子矣。婿曰。吾貧緣獲給使乎。妻 曰。吾聞布施上士名須大拏。洪慈濟眾虛耗其國。王逮群臣。徙著山中。其有兩兒。 P. 12 乞則惠卿。妻數有言。愛婦難違。即用其言。到葉波國。詣宮門曰。太子安之乎。衛 士上聞。王聞斯言。心結內塞。涕泣交流。有頃而曰。太子見逐。惟為斯輩。而今復 來乎。請現勞倈問其所以。對曰。太子潤馨。遐邇詠歌。故遠歸命。庶自穌息。王曰 。太子眾寶布施都盡。今處深山。衣食不充。何以惠子。對曰。德徽巍巍。遠自竭慕 。貴覩光顏沒齒無恨也。王使人示其徑路。道逢獵士曰。子經歷諸山。寧覩太子不。 獵士素知太子迸逐所由。勃然罵曰。吾斬爾首問太子為乎。梵志恧然而懼曰。吾必為 子所殺矣。當權而詭之耳。曰王逮群臣令呼太子還國為王。答曰大善。喜示其處。遙 見小屋。太子亦覩其來。兩兒覩之中心怛懼。兄弟俱曰。吾父尚施而斯子來。財盡無 副。必以吾兄弟惠與之。擕手俱逃。母故掘蔭其埳容人。二兒入中以柴覆上。自相誡 曰。父呼無應也。太子仰問請其前坐。果漿置前食果飲畢。慰勞之曰。歷遠疲倦矣。 對曰。吾自彼來。舉身惱痛。又大飢渴。太子光馨。八方歎懿。巍巍遠照有如太山。 天神地祇。孰不甚善。今故遠歸窮。庶延微命。太子惻然曰。財盡無惜矣。梵志曰。 可以二兒給養吾老矣。答曰。子遠來求兒。吾無違心。太子呼焉。兄弟懼矣。又相謂 曰。吾父呼求。必以惠鬼也。違命無應。太子隱其在埳。發柴覩之。兒出抱父戰慄涕 泣。呼號且言。彼是鬼也。非梵志矣。吾數覩梵志。顏類未有若茲。無以吾等為鬼作 食。吾母採果來歸何遲。今日定死為鬼所噉。母歸索吾。當如牛母索其犢子。狂走哀 慟。父必悔矣。太子曰。自生布施未甞微悔。吾以許焉。爾無違矣。梵志曰。子以普 慈相惠。兒母歸者即敗子洪潤違吾本願。不如早去。太子曰。卿願求兒故自遠來。終 不敢違。便可速邁。太子。右手沃澡。左手持兒。授彼梵志。梵志曰。吾老氣微。兒 捨遁邁之其母所。吾緣獲之乎。太子弘惠縛以相付。太子持兒令梵志縛。自手執繩端 。兩兒躃身宛轉父前。哀號呼母曰。天神地祇山樹諸神。一哀告吾母意云。兩兒以惠 人。宜急捨彼菓可一相見。哀感二儀。山神愴然。為作大響有若雷震。母時採果。心 為忪忪。仰看蒼天不覩雲雨。右目瞤左腋痒。兩乳湩流出相屬。母惟之曰。斯怪甚大 。吾用菓為。急歸視兒將有他乎。委菓旋歸。惶惶如狂。帝釋念曰。菩薩志隆。欲成 其弘誓之重任。妻到壞其高志也。化為師子當道而蹲。婦曰。卿是獸中之王。吾亦人 中王子。俱止斯山。吾有兩兒皆尚微細。朝來未食須望我耳。師子避之。婦得進路。 迴復於前化作白狼。婦辭如前。狼又避焉。又化為虎。適梵志遠。乃遂退矣。婦還覩 太子獨坐。慘然怖曰。吾兒如之而今獨坐。兒常望覩吾以菓歸。奔走趣吾。躃地復起 。跳踉喜笑。曰母歸矣。飢兒飽矣。今不覩之。將以惠人乎。吾坐兒立各在左右。覩 身有塵。競共拂拭。今兒不來。又不覩處。卿以惠誰。可早相語。禱祀乾坤。情實難 云。乃致良嗣。今兒戲具。泥象泥牛泥馬泥猪雜巧諸物縱橫于地。覩之心感。吾且發 狂。將為虎狼鬼 盜賊吞乎。疾釋斯結。吾必死矣。太子久而乃言。有一梵志來索兩 兒云。年盡命微欲以自濟。吾以惠之。婦聞斯言。感踊躃地。宛轉哀慟流淚且云。審 如所夢。一夜之中夢覩老 貧窶梵志。割吾兩乳執之疾馳。正為今也。哀慟呼天。動 一山間云。吾子如之當如行求乎。太子覩妻哀慟尤甚。而謂之曰。吾本盟爾隆孝奉遵 P. 13 。吾志大道。尚濟眾生。無求不惠。言誓甚明。而今哀慟以亂我心。妻曰。太子求道 厥勞何甚。夫士家尊在于妻子之間。靡不自由。豈況人尊乎。願曰。所索必獲如一切 智。帝釋諸天僉然議曰。太子弘道普施無蓋。試之以妻觀心如何。釋化為梵志來之其 前曰。吾聞子懷以乾坤之仁。普濟群生布施無逆。故來歸情。子妻賢貞德馨遠聞。故 來乞匃。儻肯相惠乎。答曰大善。以右手持水澡梵志手。左手提妻適欲授之。諸天稱 壽莫不歎善。天地卒然大動。人鬼靡不驚焉。梵志曰止。吾不取也。答曰。斯婦豈有 惡耶。婦人之惡斯都無有。婦人之禮斯為備首矣。然其父王唯有斯女。盡禮事婿不避 塗炭。衣食趣可不求細甘。勤力精健顏華踰輩。卿取吾喜除患最善。梵志曰。婦之賢 快誠如子言。敬諾受之。吾以寄子無以惠人。又曰。吾是天帝釋非世庸人也。故來試 子。子尚佛慧影範難雙矣。今欲何願恣求必從。太子曰。願獲大富常好布施無貪踰今 。令吾父王及國臣民思得相見。天帝釋曰善。應時不現。梵志喜獲其志行不覺疲。連 牽兩兒欲得望使。兒王者之孫。榮樂自由。去其二親為繩所縛。結處皆傷。哀號呼母 。鞭而走之。梵志晝寢。二兒迸逃。自沈池中。荷蒻覆上。水蟲編身。寤行尋求。又 得兒矣。捶杖縱橫。血流丹地。天神愍念解縛愈傷。為生甘果令地柔軟。兄弟摘果。 更相授噉。曰斯果之甘猶苑中果。斯地柔軟如王邊縕綖矣。兄弟相扶仰天呼母。涕泣 流身。梵志所行。其地岑巖。礫石刺棘。身及足蹠。其瘡毒痛。若覩樹果。或苦且辛 。梵志皮骨相連。兩兒肌膚光澤。顏色復故。歸到其家。喜笑且云。吾為爾得奴婢二 人。自從所使。妻覩兒曰。奴婢不爾。斯兒端正。手足悅澤不任作勞。孚行衒賣。更 買所使。又為妻使。欲之異國。天惑其路。乃之本土。兆民識焉。僉曰。斯太子兒也 。大王孫矣。哽噎詣門上聞。王呼梵志將兒入宮。宮人巨細靡不噓唏。王呼欲抱。兩 兒不就。王曰何以。兒曰。昔為王孫今為奴婢。奴婢之賤。緣坐王膝乎。問梵志曰。 緣得斯兒。對之如事。曰賣兒幾錢。梵志未答。男孫勦曰。男直銀錢一千。特牛百頭 。女直金錢二千牸牛二百頭。王曰。男長而賤。女幼而貴。其有緣乎。對曰。太子既 聖且仁。潤齊二儀天下喜附。猶孩依親。斯獲天下之明圖。而見遠逐捐處山澤。虎狼 毒蟲與之為隣。食果衣草。雷雨震人。夫財幣草芥之類耳。坐見迸棄。故知男賤也。 黎庶之女。苟以華色處在深宮。臥即縕綖。蓋以寶帳。衣天下之名服。食天下之貢獻 。故女貴也。王曰。年八孩童有高士之論。豈況其父乎。宮人巨細聞其諷諫莫不舉哀 。梵志曰。直銀錢一千。特牛牸牛各百頭。惠爾者善。不者自已。王曰諾。即雇如數 。梵志退矣。王抱兩孫坐之于膝。王曰。屬不就抱。今來何疾乎。對曰。屬是奴婢。 今為王孫。曰汝父處山何食自供。兩兒俱曰。薇菜樹果以自給耳。日與禽獸百鳥相娛 。亦無愁心。王遣使者迎焉。使者就道。山中樹木俯仰屈伸。似有跪起之禮。百鳥悲 鳴哀音感情。太子曰。斯者何瑞。妻臥地曰。父意解釋。使者來迎。神祇助喜。故興 斯瑞。妻自亡兒臥地。使者到乃起拜王命矣。使者曰。王逮皇后捐食銜泣。身命日衰 。思覩太子。太子左右顧望。戀慕山中樹木流泉。收淚昇車。自使者發舉國歡喜。治 道掃除豫施帳幔。燒香散華伎樂幢蓋。舉國趍蹌。稱壽無量。大子入城頓首謝過。退 P. 14 勞起居。王復以國藏珍寶都付太子勸令布施。隣國困民歸化首尾。猶眾川之歸海。宿 怨都然。拜表稱臣。貢獻相銜。賊寇尚仁。偷賊競施。干戈戢藏。囹圄毀矣。群生永 康。十方稱善。積德不休。遂獲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獨步三界為眾 聖王矣。佛告諸比丘。吾受諸佛重任誓濟群生。雖嬰極苦。今為無蓋尊矣。太子後終 生兜術天。自天來下由白淨王生。今吾身是也。父王者阿難是。妻者俱夷是。子男羅 云是。女者羅漢朱遲母是。天帝釋者彌勒是。射獵者優陀耶是。阿周陀者大迦葉是。 賣兒梵志者調達是。妻者今調達妻旃遮是。吾宿命來勤苦無數。終不恐懼而違弘誓矣 。以布施法為弟子說之。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二 P. 15 六度集經卷第三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經(此有十一章) (一五)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昔者有國王號和默。王行 仁平。愛民若子。正法治國。民無怨心。其國廣大郡縣甚多。境界熾盛。五穀豐熟。 國無災毒。壽八萬歲。和默聖王明令宮中。皇后貴人百官侍者。執綱維臣。教以正法 。各理所部。王常慈心愍念眾生。悲其愚惑狂悖自墜。尋存道原喜無不加。哀護眾生 如天帝釋。殺盜淫泆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嫉妒恚癡。如此之凶無餘在心。孝順父母敬愛 九親。尋追賢者尊戴聖人。信佛信法信沙門言。信善有福為惡有殃。以斯忠政十善明 法自身執行。重勅后妃下逮賤妾。皆令尊奉相率為善。布告四鎮臣民巨細皆令帶誦心 執修行。國有貧者不任窮困。失計行盜財主得之。將以啟聞。王曰。爾盜乎。盜者曰 。實盜。王曰爾何緣盜乎。盜者曰。實貧困無以自活。違聖明法蹈火行盜。王悵愍之 。嘉其至誠。恧然內愧。長歎而云。民之飢者即吾餓之。民之寒者即吾裸之。重曰。 吾勢能令國無貧者。民之苦樂在我而已。即大赦其國出藏珍寶布施困乏。飢渴之人即 飲食之。寒者衣之。病者給藥。田園舍宅金銀珠璣。車馬牛錢恣意所索。飛鳥走獸都 及眾蟲。五穀蒭草亦從所好。自王布施之後。國豐民富相率以道。民無殺者。盜人財 物。婬人婦女。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嫉妬恚癡。兇愚之心。寂而消滅。皆信佛信法 信沙門。信為善有福作惡有殃。舉國和樂。鞭杖不行。仇敵稱臣。戰器朽于藏。牢獄 無繫囚。人民稱善。我生遇哉。天龍鬼神無不助喜祐護其國。毒害消竭。五穀豐熟。 家有餘財。王內獨喜。即得五福。一者長壽。二者顏華日更好色。三者德勳八方上下 。四者無病氣力日增。五者四境安隱心常歡喜。王後壽終。如強健人。飽食快臥。忽 然上生忉利天上。其國人民奉王十戒。無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者。壽終魂靈皆得上天 。佛告諸沙門。時和默王者吾身是也。諸沙門聞經皆大歡喜。為佛作禮而去 (一六)佛說四姓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四姓家遭宿命殃。貧窶尤困。草衣 草席。菜糜自供。雖為極困。足不蹈無道之宅。手不執無道之惠。志行清淨。眾邪不 能染其心。朝稟暮講。經戒不釋於口。世尊所歎。眾智所敬。雖衣食不供於身口。奉 養聖眾。隨家所有菜糜草席。不忽一日。諸沙門曰。四姓貧困。常有飢色。吾等不可 受彼常食。經說沙門一心守真。戒具行高。志如天金。不珍財色唯經是寶。絕滅六飢 故誓除饉。何耻分衛而不行乎。共詣佛所。本末陳之。世尊默然。後日四姓身詣精舍 。稽首畢一面坐。佛念諸沙門前所啟事。問四姓曰。寧日慈施供養比丘不。對曰唯然 。舉門日供。但恨居貧。菜糜草席。枉屈聖賢以為默默。眾祐曰。布施之行。惟在四 意。慈心向彼。悲心追愍。喜彼成度護濟眾生。雖施微薄。其後所生天上人中二道為 P. 16 常。所願自然。眼色耳聽鼻香口味。身服上衣。心皆欣懌。不懼乏無也。若施葌薄。 心又不悅。後得其福。福中之薄。官位七寶。得不足榮。處在薄中。心又慳儉不敢衣 食。惴惴恰恰未嘗歡喜。腹飢身寒有似乞人。徒生徒死無善以自祐也。若施以好心不 懇誠。憍慠自恃。身不供恪。綺求華名。欲遠揚己。後有少財。世人空稱。以為巨億 。內懼劫奪。衣常葌薄。食未甞甘。亦為空生空死。比丘未甞履其門。遠離三尊。恒 近惡道。惠以好物。四等敬奉。手自斟酌。存意三尊。誓令眾生逢佛昇天。苦毒消滅 。後世所生願無不得。值佛生天必如志願也(此章別本在薩和檀王經後) (一七)   昔有梵志。名曰維藍。榮尊位高。為飛行皇帝。財難籌算。體好布施。名女上色 。服飾光世。以施與人。金鉢盛銀粟。銀鉢盛金粟。澡甕盥槃四寶交錯。金銀食鼎中 有百味。秦水名牛皆以黃金韜衣。其角一牛者日出四升湩。皆從犢子。織成寶服。明 珠綻綴。床榻幃帳。寶絡光目。名象良馬。金銀鞍勒。絡以眾寶。諸車華蓋。虎皮為 座。彫文刻鏤無好不有。自名女以下至于寶車。事事各有千八十四枚。以施與人。維 藍慈惠。八方上下。天龍善神無不助喜。如維藍惠以濟凡庶。畢其壽命無日疲懈。不 如一日飯一清信具戒之女。其福倍彼不可籌算。又為前施并清信女百。不如清信具戒 男一飯。具戒男百不如具戒女除饉一飯。女除饉百。不如高行沙彌一人飯。沙彌百。 不如沙門一人具戒行者心無穢濁內外清潔。凡人猶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 瓦石滿四天下。猶不如真珠一矣。又如維藍布施之多。逮于具戒眾多之施。不如飯溝 港一。溝港百不如頻來一。頻來百不如不還一。不還百不如飯應真一人。又如維藍前 施及飯諸賢聖。不如孝事其親。孝者盡其心無外私。百世孝親。不如飯一辟支佛。辟 支佛百不如飯一佛。佛百不如立一剎守三自歸。歸佛歸法歸比丘僧。盡仁不殺。守清 不盜。執貞不犯他妻。奉信不欺。孝順不醉。持五戒。月六齋。其福巍巍。勝維藍布 施萬種名物。及飯賢聖。甚為難算矣。持戒不如等心慈育眾生。其福無盡也。雖為菜 糜草席。執三自歸。懷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難籌算也。佛告四姓。 欲知維藍者我身是。四姓聞經。心大歡喜。作禮而去 (一八)   昔者菩薩身為鹿王。厥體高大。身毛五色。蹄角奇雅。眾鹿伏從數千為群。國王 出獵。群鹿分散。投巖墮坑。盪樹貫棘。摧破死傷所殺不少。鹿王覩之哽噎曰。吾為 眾長。宜當明慮擇地而遊。苟為美草而翔於斯。凋殘群小。罪在我也。徑自入國。國 人覩之。僉曰。吾王有至仁之德。神鹿來翔。以為國瑞。莫敢干之。乃到殿前。跪而 云曰。小畜貪生。寄命國界。卒逢獵者。蟲類奔迸。或生相失。或死狼籍。天仁愛物 。實為可哀。願自相選日供太官。乞知其數不敢欺王。王甚奇曰。太官所用日不過一 。不知汝等傷死甚多。若實如云。吾誓不獵。鹿王退還。悉命群鹿。具以斯意示其禍 福。群鹿伏聽。自相差次。應先行者每當就死。過辭其王。王為泣涕。誨喻之曰。覩 世皆死。孰有免之。尋路念佛。仁教慈心。向彼人王慎無怨矣。日日若茲。中有應行 P. 17 者而身重胎。曰死不敢避。乞須娩娠更取其次欲以代之。其次頓首泣涕而曰。必當就 死。尚有一日一夜之生。斯須之命。時至不恨。鹿王不忍枉其生命。明日遁眾。身詣 太官。廚人識之。即以上聞。王問其故。辭答如上。王愴然為之流淚曰。豈有畜獸懷 天地之仁殺身濟眾。履古人弘慈之行哉。吾為人君。日殺眾生之命。肥澤己體。吾好 兇虐。尚犲狼之行乎。獸為斯仁有奉天之德矣。王遣鹿去還其本居。勅一國界。若有 犯鹿者與人同罰。自斯之後。王及群寮率化。黎民遵仁不殺。潤逮草木。國遂太平。 菩薩世世危命濟物。功成德隆。遂為尊雄。佛告諸比丘。時鹿王者是吾身也。國王者 舍利弗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九)   昔者菩薩身為鵠鳥。生子有三。時國大旱。無以食之。裂腋下肉以濟其命。三子 疑曰。斯肉氣味與母身氣相似無異。得無吾母以身肉飡吾等乎。三子愴然有悲傷之情 。又曰。寧殞吾命不損母體也。於是閉口不食。母覩不食而更索焉。天神歎曰。母慈 惠難喻。子孝希有也。諸天祐之。願即從心。佛告諸比丘。鵠母者吾身是也。三子者 舍利弗.目連.阿難是也。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此章別本在維藍章後) (二○)   昔者菩薩為孔雀王。從妻五百。委其舊匹。欲青雀妻。青雀唯食甘露好菓。孔雀 為妻日行取之。其國王夫人有疾。夢覩孔雀云其肉可為藥。寤以啟聞。王命獵士疾行 索之。夫人曰。誰能得之。娉以季女賜金百斤。國之獵士分布行索。覩孔雀王從一青 雀在常食處。即以蜜麨每處塗樹。孔雀輙取以供其妻。射師以麨塗身尸踞。孔雀取麨 。人應獲焉。孔雀曰。子之勤身必為利也。吾示子金山可為無盡之寶。子原吾命矣。 人曰。大王賜吾金百斤妻以季女。豈信汝言乎。即以獻王。孔雀曰。大王懷仁。潤無 不周。願納微言。乞得少水。吾以慈呪。服之疾即愈矣。若其無效受罪不晚。王順其 意。夫人服之。眾疾皆愈。華色煒曄。宮人皆然。舉國歎王弘慈。全孔雀之命。獲延 一國之壽。雀曰。願得投身于彼大湖。并呪其水。率土黎民。眾疾可愈。若有疑望願 以杖捶吾足。王曰可。雀即呪之。國人飲水。聾聽盲視。瘖語痀申。眾疾皆然。夫人 疾除。國人竝得無病。無有害孔雀之心。雀具知之。向王陳曰。受王生潤之恩。吾報 濟一國之命。報畢乞退。王曰可。雀即翔飛昇樹重曰。天下有三癡。王曰。何謂三。 一者吾癡。二者獵士癡。三者大王癡。王曰。願釋之。雀曰。諸佛重戒以色為火。燒 身危命之由也。吾捨五百供養之妻。而貪青雀。索食供之有如僕使。為獵網所得。殆 危身命。斯吾癡也。獵士癡者。吾至誠之言。捨一山之金。棄無窮之寶。信夫人邪偽 之欺。望季女之妻。覩世狂愚皆斯類矣。捐佛至誠之戒。信鬼魅之欺。酒樂婬亂。或 致破門之禍。或死入太山其苦無數。思還為人猶無羽之鳥欲飛昇天。豈不難哉。婬婦 之妖喻彼 。亡國危身靡不由之。而愚夫尊之。萬言無一誠也。而射師信之。斯謂 獵者愚矣。王得天醫除一國疾。諸毒都滅。顏如盛華。巨細欣賴而王放之。斯謂王愚 矣。佛告舍利弗。孔雀王。自是之後。周旋八方。輙以神藥。慈心布施。愈眾生病。 P. 18 孔雀王者吾身是。國王者舍利弗是。獵士者調達是。夫人者調達妻是也。菩薩慈惠度 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一)   昔者梵志。年百二十。執貞不娶婬泆窈盡。靖處山澤不樂世榮。以茅草為廬。蓬 蒿為席。泉水山果。趣以支命。志弘行高。天下歎德。王娉為相。志道不仕。處于山 澤數十餘載。仁逮眾生禽獸附恃。時有四獸狐.獺.猴.兔。斯四獸曰。供養道士靖 心聽經。積年之久。山菓都盡。道士欲徙尋果所盛。四獸憂曰。雖有一國榮華之士。 猶濁水滿海。不如甘露之斗升也。道士去者不聞聖典。吾為衰乎。各隨所宜求索飲食 以供道士。請留此山。庶聞大法。僉然曰可。獼猴索果。狐化為人。得一囊麨。獺得 大魚。各曰。可供一月之糧。兔深自惟。吾當以何供道士乎。曰。夫生有死。身為朽 器。猶當棄捐。食凡夫萬不如道士一。即行取樵然之為炭。向道士曰。吾身雖小可供 一日之糧。言畢即自投火。火為不然。道士覩之感其若斯。諸佛歎德。天神慈育。道 士遂留。日說妙經。四獸稟誨。佛告諸沙門。梵志者錠光佛是也。兔者吾身是也。獼 猴者秋鷺子是也。狐者阿難是也。獺者目連是也。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二)   昔者菩薩為大理家。積寶齊國。常好濟貧惠逮眾生。受一切歸猶海含流。時有友 子。以泆蕩之行。家賄消盡。理家愍焉。教之曰。治生以道。福利無盡。以金千兩給 子為本。對曰敬諾。不敢違明誨。即以行賈。性邪行嬖。好事鬼妖。婬蕩酒樂。財盡 復窮。如斯五行 盡其財。窮還守之。時理家門外糞上有死鼠。理家示之曰。夫聰明 之善士者。可以彼死鼠治生成居也。有金千兩而窮困乎。今復以金千兩給汝。時有乞 兒。遙聞斯誨愴然而感。進猶乞食。還取鼠去。循彼妙教。具乞諸味。調和炙之。賣 得兩錢。轉以販菜。致有百餘。以微致著。遂成富姓。閑居憶曰。吾本乞兒。緣致斯 賄乎。寤曰。由賢理家訓彼兒頑。吾致斯寶。受恩不報。謂之背明。作一銀案。又為 金鼠。以眾名珍滿其腹內。羅著案上。又以眾寶瓔珞其邊。具以眾甘。禮彼理家。陳 其所以。今答天潤。理家曰。賢哉丈夫可為教訓矣。即以女妻之。居處眾諸都以付焉 。曰汝為吾後當奉佛三寶。以四等心救濟眾生。對曰。必修佛教矣。後為理家之嗣。 一國稱孝。佛告諸沙門。理家者吾身是也。彼蕩子者調達是。以鼠致富者槃特比丘是 。調達懷吾六億品經。言順行逆。死入太山地獄。槃特比丘。懷吾一句。乃致度世。 夫有言無行。猶膏以明自賊。斯小人之智也。言行相扶。明猶日月。含懷眾生成濟萬 物。斯大人之明也。行者是地。萬物所由生矣。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三)   昔有獨母為理家賃。守視田園。主人有徨。餉過食時。時至欲食沙門從乞。心存 斯人。絕欲棄邪厥行清真。濟四海餓人不如少惠淨戒真賢者。以所食分盡著鉢中。蓮 華一枚著上貢焉。道人現神足放光明。母喜歎曰。真所謂神聖者乎。願我後生百子若 茲。母終神遷應為梵志嗣矣。其靈集梵志小便之處。鹿舐小便即感之生。時滿生女。 P. 19 梵志育焉。年有十餘。光儀庠步。守居護火。女與鹿戲。不覺火滅。父還恚之。令行 索火。女至人聚。一躇步處一蓮華生。火主曰。爾遶吾居三匝。以火與爾。女即順命 。華生陸地圍屋三重。行者住足靡不雅奇。斯須宣聲聞其國王。王命工相相其貴賤。 師曰。必有聖嗣傳祚無窮。王命賢臣娉迎禮備。容華奕奕。宮人莫如。懷妊時滿生卵 百枚。后妃逮妾靡不嫉焉。豫刻芭蕉為鬼形像。臨產以髮被覆其面。惡露塗芭蕉以之 示王。眾妖弊明。王惑信矣。群邪以壺盛卵。密覆其口投江流矣。天帝釋下以印封口 。諸天翼衛。順流停止。猶柱植地。下流之國。其王於臺遙覩水中有壺流下。韑輝光 耀似有乾靈。取之觀焉。覩帝印文。發得百卵。令百婦人懷育溫煖。時滿體成。產為 百男。生有上聖之智。不啟而自明。顏景跨世。相好希有。力幹勢援。兼人百倍。言 音之響有若師子之吼。王即具白象百頭七寶鞍勒。以供聖嗣。令征隣國。四鄰降伏。 咸稱臣妾。又伐所生之國。國人巨細靡不悚慄。王曰。孰有能却斯敵者乎。夫人曰。 大王無懼。視敵所由攻城何方。臨之興觀。為王降之。王即視敵所由而立觀矣。母登 觀揚聲曰。夫逆之大。其有三矣。不遠群邪招二世咎。斯一也。生不識親而逆孝行。 斯二也。恃勢殺親毒向三尊。斯三也。懷斯三逆其惡無蓋。爾等張口。信現于今。母 捉其乳天令湩射遍百子口。精誠之感飲乳情哀。僉然俱曰。斯則吾親。泣涕交頸。叉 手步進。叩頭悔過。親嗣始會。靡不哀慟。二國和睦。情過伯叔。異方欣然靡不稱善 。諸子覩世無常如幻。辭親學道。遠世穢垢。九十九子皆得緣一覺。一子理國。父王 崩為王。大赦眾罪壞牢獄裂池塞。免奴使。慰孝悌。養孤獨。開帑藏大布施。隨民之 願給。以十善為國法。人人帶誦。家有孝子。興立塔寺供養沙門。誦經論道口無四惡 。諸毒歇盡。壽命益長。天帝養護。猶親育子。佛告諸沙門。留為王者吾身是也。父 王者今白淨王是。母者舍妙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四)   昔者菩薩。時為梵志。經學明達。國人師焉。弟子五百。皆有儒德。體好布施猶 自護身。時世有佛。號啑如來無所著正真尊最正覺。將導三界還神本無。菩薩覩佛。 欣然自歸。請佛及僧七日留家。以禮供養。梵志弟子各諍所主。一人年稚師使之行。 還請事作。師曰。有事無作者爾攝之焉。童子對曰。唯燈無主者也。師曰。善哉弟子 。以 盛麻油膏。淨自洗浴。白 纏頭。自手然之。天人龍鬼覩其猛力。靡不拊手驚 愕。而歎世未曾有。斯必為佛矣。佛嘉之焉。令明徹夜而頭不損。心定在經霍然無想 。七日若茲都無懈惓念矣。佛則授決。却無數劫汝當為佛。號曰錠光。項中肩上各有 光明。教授拯濟眾生獲度。其為無量。天人鬼龍。聞當為佛。靡不嘉豫稽首拜賀。梵 志念曰。彼其得佛吾必得也。須當受決而佛去焉。前稽首曰。今設微供誠吾盡心。願 授吾決。佛告梵志。童子作佛之時當授爾決。梵志聞當得佛。喜忘有身。自斯之後。 遂大布施。飢食寒衣。病給醫藥。蜎飛蚑行蠕動之類。隨其所食以時濟之。八方諸國 。稱為仁父也。佛告舍利弗。童子者錠光佛是。梵志者吾身是也。菩薩慈惠度無極行 布施如是 P. 20 (二五)   昔者菩薩。為大理家。積財巨億。常奉三尊。慈向眾生。觀市覩鼈。心悼之焉。 問價貴賤。鼈主知菩薩有普慈之德尚濟眾生。財富難數貴賤無違。答曰。百萬。能取 者善。不者吾當烹之。菩薩答曰。大善。即雇如直持鼈歸家。澡護其傷。臨水放之。 覩其遊去。悲喜誓曰。太山餓鬼眾生之類。世主牢獄早獲免難。身安命全如爾今也。 稽首十方。叉手願曰。眾生擾擾。其苦無量。吾當為天為地。為旱作潤。為漂作筏。 飢食渴漿。寒衣熱涼。為病作醫。為冥作光。若有濁世顛倒之時。吾當於中作佛度彼 眾生矣。十方諸佛皆善其誓。讚曰善哉。必獲爾志。鼈後夜來齕其門。怪門有聲使出 覩鼈。還如事云。菩薩視之。鼈人語曰。吾受重潤。身體獲全。無以答潤。蟲水居物 知水盈虛。洪水將至必為巨害矣。願速嚴舟。臨時相迎。答曰大善。明晨詣門如事啟 王。王以菩薩宿有善名。信用其言。遷下處高。時至鼈來曰。洪水至。可速下載。尋 吾所之。可獲無患。船尋其後。有蛇趣船。菩薩曰取之。鼈云大善。又覩漂狐。曰取 之。鼈亦云善。又覩漂人搏頰呼天。哀濟吾命。曰取之。鼈曰慎無取也。凡人心偽。 尠有終信。背恩追勢。好為兇逆。菩薩曰。蟲類爾濟。人類吾賤。豈是仁哉。吾不忍 也。於是取之。鼈曰悔哉。遂之豐土。鼈辭曰。恩畢請退。答曰。吾獲如來無所著至 真正覺者。必當相度。鼈曰大善。鼈退蛇狐各去。狐以穴為居。獲古人伏藏紫磨名金 百斤。喜曰。當以報彼恩矣。馳還曰。小蟲受潤獲濟微命。蟲穴居之物。求穴以自安 。獲金百斤。斯穴非塚非家非劫非盜。吾精誠之所致。願以貢賢。菩薩深惟。不取徒 捐。無益於貧民。取以布施。眾生獲濟。不亦善乎。尋而取之。漂人覩焉。曰分吾半 矣。菩薩即以十斤惠之。漂人曰。爾掘塚劫金。罪福應柰何。不半分之。吾必告有司 。答曰。貧民困乏。吾欲等施。爾欲專之。不亦偏乎。漂人遂告有司。菩薩見拘無所 告訴。唯歸命三尊。悔過自責。慈願眾生早離八難。莫有怨結如吾今也。蛇狐會曰。 奈斯事何。蛇曰。吾將濟之。遂銜良藥開關入獄。見菩薩狀。顏色有損。愴而心悲。 謂菩薩言。以藥自隨。吾將齚太子。其毒尤甚。莫能濟者。賢者以藥自聞。傳則愈矣 。菩薩默然。蛇如所云。太子命將殞。王令曰。有能濟茲。封之相國。吾與參治。菩 薩上聞。傳之。即愈。王喜問所由。囚人本末自陳。王悵然自咎曰。吾闇甚哉。即誅 漂人大赦其國。封為國相。執手入宮並坐而曰。賢者說何書。懷何道。而為二儀之仁 。惠逮眾生乎。對曰。說佛經懷佛道也。王曰。佛有要決。曰有之。佛說四非常。在 之者。眾禍殄。景祐昌。王曰善哉。願獲其實。曰乾坤終訖之時。七日竝列巨海都索 。天地烔然。須彌崩壞。天人鬼龍。眾生身命。霍然燋盡。前盛今衰。所謂非常矣。 明士守無常之念。曰天地尚然。官爵國土。焉得久存。得斯念者乃有普慈之志矣。王 曰。天地尚然。豈況國土。佛說非常。我心信哉。理家又曰。苦之尤苦者。王宜知之 。王曰。願聞明誡。曰眾生識靈微妙難知。視之無形。聽之無聲。弘也天下。高也無 蓋。汪洋無表。輪轉無際。然飢渴于六欲。猶海不足于眾流。以斯數更太山燒煮諸毒 眾苦。或為餓鬼。洋銅沃口役作太山。或為畜生。屠割剝裂。死輙更刃。苦痛無量。 P. 21 若獲為人。處胎十月。臨生急笮。猶索絞身。墮地之痛猶高隕下。為風所吹若火燒己 。溫湯洗之甚沸銅自沃。手葌摩身猶刃自剝。如斯諸痛甚苦難陳。年長之後。諸根竝 熟。首白齒隕。內外虛耗。存之心悲。轉成重病。四大欲離。節節皆痛。坐臥須人醫 來加惱。命將欲終。諸風竝興。截筋碎骨。孔竅都塞。息絕神逝尋行所之。若其昇天 。天亦有貧富貴賤。延算之壽。福盡罪來。下入太山餓鬼畜生。斯謂之苦。王曰善哉 。佛說苦要。我心信哉。理家又曰。夫有必空。猶若兩木相鑽生火。火還燒木。火木 俱盡。二事皆空。往古先王宮殿臣民。今者磨滅不覩所之。斯亦空也。王曰善哉。佛 說空要。我心信哉。理家又曰。夫身地水火風矣。強為地。軟為水。熱為火。息為風 。命盡神去。四大各離。無能保全。故云非身矣。王曰善哉。佛說非身。吾心信哉。 身且不保。豈況國土乎。痛夫我先王。不聞無上正真最正覺非常苦空非身之教矣。理 家曰。天地無常。誰能保國者乎。胡不空藏布施貧飢之人乎。王曰善哉。明師之教快 哉。即空諸藏。而布施貧乏。鰥寡孤兒令之為親為子。民服炫煌。貧富齊同。舉國欣 欣。含笑且行。仰天歎曰。菩薩神化乃至於茲乎。四方歎德。遂致太平。佛告諸沙門 。理家者是吾身也。國王者彌勒是。鼈者阿難是。狐者鶖鷺子是。蛇者目連是。漂人 者調達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六)   昔者菩薩為沙門行。恒處山林。慈心悲愍。眾生長苦輪轉三界。何以濟之。靖心 思惟索道弘原。當以拯眾而衣有虱。身痒心擾。道志不立。手探尋之即獲虱矣。中心 愴然。求以安之。正有獸骨徐以置中矣。虱得七日之食。盡乃捨邁。展轉生死。菩薩 得佛。經緯教化。時天大雪絕行路人。國有理家請佛并數千比丘。供養七日。厥心肅 穆。宗室僉然。而雪未晞。佛告阿難。勅諸沙門皆還精舍。阿難言。主人恭肅。厥心 未墮。雪盛未息。分衛無處。世尊曰。主人意訖不復供惠也。佛即引邁。沙門翼從還 于精舍。明日世尊告阿難。汝從主人分衛。阿難奉教而行造主人門。門人覩之。無問 其所以也。有頃迴還。稽首長跪。如事啟焉。又質其原。彼意無恒。何其疾乎。佛即 為具說如上。又曰。阿難吾以慈心濟虱微命。惠之朽骨七日之食。今獲供養盡世上獻 。宿命施恩。恩齊七日。故其意止不復如前也。豈況慈心向佛逮沙門眾。持戒清淨無 欲高行。內端己心。表以慈化。恭惠高行比丘一人。踰施凡庶累劫盡情也。所以然者 。比丘擁懷。佛經有戒有定有慧解脫度知見種。以斯五德慈導眾生。令遠三界萬苦之 禍矣。阿難曰。遇哉斯理家。面獲慈養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并諸沙 門。或有溝港頻來不還應真。或有開士。建大弘慈將導眾生者乎。斯福難量。其若海 矣。難稱其猶地也。佛言。善哉。阿難。真如所云。佛時難遇。經法難聞。比丘僧難 得供養。如漚曇華時一有耳。佛說如是。比丘歡喜稽首承行。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 如是 P. 22 六度集經卷第三 六度集經卷第四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戒度無極章第二(此有十五章)   戒度無極者。厥則云何。狂愚兇虐。好殘生命。貪餘盜竊。婬妷穢濁。兩舌惡罵 。妄言綺語。嫉恚癡心。危親戮聖。謗佛亂賢。取宗廟物。懷兇逆。毀三尊。如斯元 惡。寧就脯割。葅醢市朝。終而不為信佛三寶。四恩普濟矣 (二七)   昔者菩薩為清信士。所處之國其王行真。勸導臣民令知三尊。執戒奉齋者捐賦除 役。黎庶巨細見王尚賢。多偽善而潛行邪。王以佛戒觀察民操。有外善內穢。違佛清 化。即權令而勅曰。敢有奉佛道者罪至棄市。訛善之徒靡不釋真。恣心從其本邪。菩 薩年耆。懷正真弘影之明。聞令驚曰。釋真從邪獲為帝王。壽齊二儀富貴無外。六樂 由心。吾終不為也。雖一飡之命。得覩三尊至真之化。吾欣奉之。懷俗記籍萬億之卷 。身處天宮極天之壽。而闇於三尊。不聞佛經。吾不願也。稟佛之言。即有戮死之患 。吾甘心焉。經云。眾生自投三塗。獲人道難。處中國難。六情完具難。生有道國難 。與菩薩親難。覩經信之難。貫奧解微難。值高行沙門清心供養難。值佛受決難。吾 宿功著。今覩佛經獲奉三寶。若值無道葅醯之酷。湯火之戾。終不釋正從彼妖蠱也。 王命有司。廉察違命者。戮之市朝。廉人見菩薩志固不轉奉事三尊至意不虧。即執之 以聞。王曰。戮之於市。陰使人尋聽察其云。菩薩就死誡其子曰。乾坤始興有人之來 。眾生處世。以六情亂行甚於狂醉。尠覩三尊。導清明化也。爾幸知法。慎無釋之。 夫捨佛法之行。而為鬼妖之偽者。國喪必矣。吾寧捨身不去真也。王今悖誤。爾無從 焉。廉者以聞。王知行真。即欣而請之。執手昇殿曰。卿真可謂佛弟子者矣。拜為國 相。委任治政。捨佛清化之疇者。復其賦役。於是國境莫尚為善。佛告諸沙門。時國 王者彌勒是也。清信士者吾身是也。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二八)   昔者菩薩。身為象王。其心弘遠。照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常三自歸。每以普慈 拯濟眾生。誓願得佛當度一切。從五百象。時有兩妻。象王於水中得一蓮華。厥色甚 妙。以惠嫡妻。嫡妻得華。欣懌曰。氷寒尤甚。何緣有斯華乎。小妻貪嫉。恚而誓曰 。會以重毒鴆殺汝矣。結氣而殞。魂靈感化為四姓女。顏華絕人。智意流通。博識古 今。仰觀天文。明時盛衰。王聞若茲。娉為夫人。至即陳治國之政義合忠臣。王悅而 敬之。每言輙從。夫人曰。吾夢覩六牙之象。心欲其牙以為珮几王不致之。吾即死矣 。王曰。無妖言也。人聞笑爾。夫人言。相屬心生憂結。王請議臣四人。自云己夢。 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對曰。無有之也。一臣曰。王不夢也。一臣曰。甞聞有之。所 在彌遠。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釋今翔於茲矣。四臣即召四方射師問之。南方師曰。 P. 23 吾亡父常云。有之。然遠難致。臣上聞云。斯人知之。王即現之。夫人曰。汝直南行 三千里。得山入山行二日許。即至象所在也。道邊作坑。除爾鬚髮著沙門服。於坑中 射之。截取其牙。將二牙來。師如命行。之象遊處。先射象。著法服持鉢。於坑中止 住。象王見沙門。即低頭言。和南道士。將以何事賊吾軀命。曰欲得汝牙。象曰。吾 痛難忍。疾取牙去。無亂吾心令惡念生也。志念惡者死入太山.餓鬼.畜生道中。夫 懷忍行慈。惡來善往。菩薩之上行也。正使爼骨脯肉。終不違斯行也。修斯行者死輙 上天。疾得滅度矣。人即截牙。象曰。道士當却行。無令群象尋足跡也。象適人去遠 。其痛難忍。躃地大呼。奄忽而死。即生天上。群象四來。咸曰。何人殺吾王者。行 索不得。還守王哀號。師以牙還。王覩象牙心即慟怖。夫人以牙著手中。適欲視之。 雷電霹靂椎之。吐血死入地獄。佛告諸沙門。爾時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婦者求夷是。 獵者調達是。小夫人者好首是。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二九)   昔者菩薩。為鸚鵡王。常奉佛教。歸命三尊。時當死。死不犯十惡。慈心教化。 六度為首。爾時國王好食鸚鵡。獵士競索覩鸚鵡群。以網收之。盡獲其眾。貢于太官 。宰夫收焉。肥即烹之為肴。鸚鵡王深惟。眾生擾擾赴獄喪身。迴流三界靡不由食。 告從者曰。除貪捐食。體疪小苦。命可冀矣。愚者饕餮。心無遠慮。猶若慳子貪刀刃 之尠蜜。不知有截舌之患。吾今裁食。爾等則焉。鸚鵡王日瘦。由其籠目勢踊得出。 立籠上曰。夫貪惡之大。無欲善之景矣。重曰。諸佛以貪為獄為網為毒為刃。爾等損 食可如余焉。菩薩自斯。若為凡人。麤食供命。弊衣蓋形。以貪戒心。無日不存。福 為帝王。輙以佛智觀國之累。福高弘多其為難算矣。非常無牢唯苦無樂。夫有輙滅。 身為偽幻。難保猶卵。難養若狼。有眼覩焉。靡不寒慄。菩薩世世以戒為行。遂成如 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為天人師。佛告諸比丘。時鸚鵡王者吾身是也。人王者調達是 也。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   昔者菩薩。為王太子。名曰法施。內清外淨。常以履邪之禍。自戒其心。尊聖孝 親。慈濟眾生。夫子朝覲。輙須相國。進退如禮未甞失儀。王之幸妾。內懷邪淫。出 援太子。太子力爭。而獲免焉。拍相首曰。去矣。其冠隕地。相首無髮。內妾笑之。 恥而懷忿。妾向王泣曰。妾雖微賤猶是王妻。太子不遜有欲于妾。王曰。太子履操。 非佛志不念。非佛教不言。非佛道不行。八方歎德。諸國莫如。其豈有非乎。讒言緻 數。以惑王心。王曰。骨肉相殘謂之亂賊。吾不為也。拜為邊王。去國八千里。曰爾 鎮境外。則天行仁。無殘民命。無苟貪困黎庶。尊老若親。愛民若子。慎修佛戒守道 以死。世多姧偽。齒印之教。爾乃信矣。太子稽首泣涕曰。不敢替尊誨。即就錄土。 五戒十德。慈化國民。處位一年。遠民慕潤。歸化雲集。增戶萬餘。以狀上聞。歎王 德潤遠照使然。王逮后妃。喜而歎之。妾殊懷怨。與相為姧。謀除太子。伺王臥出。 以蠟抑印。詐為書。爾有慢上之罪。不忍面誅。書到疾脫眼童子。付使還國。使往至 P. 24 。群臣僉曰。斯妖亂之使。非自大王也。太子曰。大王前齒。今者信現。愛身違親謂 之大逆矣。即與群臣相樂三日。遍行國界。賙窮濟乏。以佛影模。慈心訓民。募能脫 眼者。賣芻兒即為出眼。以付使者。函之馳還本土。相國以付嬖妾。嬖妾懸著床前。 罵曰。不從吾欲鑿眼快乎。大王夢虵蜂螫太子目。寤即哽噎。曰吾子將有異乎。嬖妾 曰。王存之至。聊有斯夢。必無異也。太子以琴樂索食濟命。展轉諸國至妃父王之國 。王有妙琴。呼而聽之。其音咨嗟已先王之德。未為孤兒無親之哀音。其妃解音。哽 噎曰。吾君子窮哉。王曰何謂。妃具陳之。辭親曰。斯自妾命。女二其姓非貞也。請 翼從至孝之君子。二親舉哀。妃將太子還其本國。王聞有妙琴者。呼而作之。形容憔 悴唯識其聲。王曰。汝是吾子法施者乎。太子伏地哽噎。王后宮人。舉國巨細莫不哀 慟。妃本末陳之。王曰。嗚呼女人不仁。猶粳飯之糅毒。佛教遠之不亦宜乎。即收相 國及嬖妾。以棘笞之。焬膠渧其瘡中。燺即裂之。為坑生埋矣。佛告諸比丘。太子宿 命甞賣白珠。彼妾時為富姓女。乘車行路。相國時為御者。呼賣珠童。曰視汝珠來。 持珠而不買。婬視言調。童子恚曰。不還吾珠而為婬視。吾鑿汝目。女及御者。俱曰 。棘笞膠渧裂肉生埋汝可乎。夫善惡已施。禍福自隨。猶影之繫形。惡熟罪成。如響 之應聲。為惡欲其無殃。猶下種令不生矣。菩薩受佛淨戒。寧脫眼而死。不犯淫生也 。爾時太子法施者我身是也。相國者調達是。嬖妾者調達妻是也。菩薩執志度無極行 持戒如是 (三一)   昔者菩薩。兄弟三人。遭世枯旱。黎民相噉。俱行索食。以濟微命。經歷山嶮乏 食有日。兩兄各云。以婦濟命可乎。大兄。先殺其妻。分為五分。小弟仁惻。哀而不 食。中兄復殺。弟殊哽噎。兩兄欲殺弟妻。弟曰。殺彼全己非佛仁道。吾不為也。將 妻入山採果自供。處山歷年。山中有一跛人。婦與私通。謀殺其婿。詭曰。妾義當勞 養。而君為之。明日翼從。願俱歷苦。曰山甚險阻。爾無行也。三辭不從。遂便俱行 。婦覩山高谷深。排壻落之。水邊有神。神接令安。婦喜得所。還跛共居。婿尋水行 覩商人焉。本末自陳。商人愍之。載至豐國。其國王崩。又無太子。群臣相讓。適無 立者。令梵志占。行路之人有應相者。立之為王。梵志覩菩薩。即曰善哉。斯有道之 君。可為兆民天仁之覆矣。群僚黎庶。揮淚歎善。莫不稱壽。奉載入宮。授以帝位。 即以四等養民。眾邪之術。都廢之矣。授以五戒。宣布十善。率土持戒。於是天帝祐 護其國。鬼妖奔迸。毒氣消歇。穀菓豐熟。隣國化正。仇憾更親。襁負雲集。婦嬰其 跛壻。入國乞匃。陳昔將婿避世之難。今來歸仁。國人巨細莫不雅奇。僉曰。賢婦可 書矣。夫人曰。可重賜也。王即見婦問曰。識天子不。婦怖叩頭。王為宮人本末陳之 。執正臣曰。斯可戮矣。王曰。諸佛以仁為三界上寶。吾寧殞軀命。不去仁道也。夫 人使人驅之出國。掃其足迹。佛告鶖鷺子。王者吾身是。跛人者調達是。婦者好首是 也。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P. 25 (三二)   昔者菩薩。時為凡夫。博學佛經。深解罪福。眾道醫術。禽獸鳴啼。靡不具照。 覩世憒濁。隱而不仕。尊尚佛戒唯正是從。處貧窮困。為商賃擔。過水邊飯。群烏眾 噪。商人心懼。森然毛竪。菩薩笑之。飯已即去。還其本土。雇其婿直曰。烏鳴爾笑 。將有以乎。答曰。烏云彼有白珠。其價甚重。汝殺取其珠。吾欲食其肉故笑之耳。 曰爾不殺為乎。答曰。夫不覩佛經者為滔天之惡。而謂之無殃。斯為自欺矣。吾覩無 上正真之典籍。觀菩薩之清仁。蜎飛蚑行蠕動之類。愛而不殺。草芥非己有即不取。 夫好殺者不仁。好取者不清。吾前世為好取之穢。今獲其殃。處困陋之貧。為子賃客 。今又犯之。種無量之罪。非佛弟子矣。吾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也。 貨主曰善哉。唯佛教真。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三)   昔者菩薩。處世貧困。為商人賃。入海採利。船住不行。商人巨細靡不恐懼。請 禱神祇。上下賙拯。貧人唯三自歸。守戒不犯。悔過自責。日夜各三。慈心誓願。十 方眾生莫有恐怖。如吾今日也。吾後得佛當度斯類矣。乃至七日船不移邁。海神訛與 貨主夢曰。汝棄貧人吾與汝去。貨主得夢。愴然悼之。私密言議。貧人微察具照所以 。曰無以吾一人之體喪眾命也。貨主作 給其糇量。下著 上。推 遠之。大魚覆船 盡吞商人。貧人隨風。得岸還其本土。九族欣懌。貧人以三自歸五戒十善。奉齋懺悔 慈向眾生。故得是福。貧人者我身是也。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四)   昔者菩薩。守戒隱居。不慕時榮。依蔭四姓為其守墓。若有喪葬。輙展力助。喪 主感焉。以寶惠之。所獲多少。輙還四姓。四姓曰。子展力致此寶。胡為相還。道士 曰。吾守君野。彼葬君地。大義論之。寶即君有也。四姓歎曰善哉。古之賢者豈能踰 子乎。即擇青衣中有賢行。兼華色者給之為妻。分家財以成其居。道士曰。進其行高 其德。爾時貧道士者吾身是也。妻者裘夷是。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五)   昔者菩薩。身為凡人。歸命三尊。守戒不虧。與舅俱行。衒賣自濟。之彼異國。 舅先渡水。止獨母家。家有幼女。女啟母曰。後有澡盤。可從商人易白珠也。母順女 意以示商人。以刀刮視照其真寶。佯投地曰。污吾手矣。即出進路。母子耻焉。童子 後至。女重請珠。母曰。前事之恥可為今戒也。女曰。觀此童儒有仁人之相。非前貪 殘矣。又以示之。童儒曰。斯紫磨金也。盡吾貨易之可乎。母曰諾。童子曰。匂吾金 錢二枚。以雇渡耶。舅尋還曰。今以少珠惠汝取屬盤來。母曰。有良童子。盡以名珠 雇吾金盤。猶謝其賤矣。爾不急去。且加爾杖。舅至水邊。蹋地呼曰。還吾寶來。性 急椎胸吐血而死。甥還其金已覩殞矣。哽噎曰。貪乃至於喪身乎。菩薩守信以獲寶。 調達貪欺以喪身。童子者吾身也。舅者調達是。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P. 26 (三六)   昔者菩薩。無數劫時。兄弟資貨求利養親。之于異國。令弟以珠現其國王。王覩 弟顏華欣然可之。以女許焉。求珠千萬。弟還告兄。兄追之王所。王又覩兄容貌堂堂 。言輙聖典。雅相難齊。王重嘉焉。轉女許之。女情泆豫兄心存曰。壻伯即父。叔妻 即子。斯有父子之親。豈有嫁娶之道乎。斯王處人君之尊。而為禽獸之行。即引弟退 。女登臺望曰。吾為 蠱食兄肝可乎。展轉生死。兄為獼猴。女與弟俱為鼈。鼈妻有 疾。思食獼猴肝。雄行求焉。覩獼猴下飲。鼈曰。爾甞覩樂乎。答曰。未也。曰吾舍 有妙樂。爾欲觀乎。曰然。鼈曰。爾昇吾背。將爾觀矣。昇背隨焉半谿。鼈曰。吾妻 思食爾肝。水中何樂之有乎獼猴心恧然曰。夫戒守善之常也。權濟難之大矣。曰爾不 早云。吾以肝懸彼樹上。鼈信而還。獼猴上岸曰。死鼈蟲豈有腹中肝而當懸樹者乎。 佛告諸比丘。兄者即吾身是也。常執貞淨。終不犯淫亂。畢宿餘殃墮獼猴中。弟及王 女俱受鼈身。雄者調達是。雌者調達妻是。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七)   昔者菩薩。乘船渡海。採寶濟乏海邊有城苑園備有。華女臨渚要其輩曰。斯國豐 沃。珍寶恣求。可屈入城觀民有無。商人信從鬼魅厭惑。遂留與居。積年有五。菩薩 感思二親本土。出城登山四顧遠望。覩一鐵城中有丈夫。首戴天冠儼然恭坐。謂菩薩 曰。爾等惑乎。以鬼魅為妻。捐爾二親九族之厚。為鬼所吞豈不惑哉。爾等無寐察其 真贋矣。方有神馬翔茲濟眾。可附旋居全爾身命若戀蠱妻死入斯城。眾毒普加。悔將 無救。菩薩承命。訛寐察之。覩真如云厥心懼焉。明日密相告。等人僉然。各伺覩妻 變為狐體。競爭食人靡不憮然。曰吾等死矣。相驚備豫懈即喪矣。馬王臻曰。孰有離 居心懷所親。疾來赴茲。吾將濟爾。商人喜曰。斯必天也。群馳歸命。妻即抱子尋跡 哀慟。其辭曰。怨呼皇天為妻累載。今以為鬼。哀聲傷情。辭詣王所。厥云如上。今 者偟偟無由自恃。惟願大王哀理妾情。王召菩薩問其所由。即以所覩本末陳之。王覩 色美疾遣婿去。內之後宮為其淫荒。國正紛亂。鬼化為狐。日行食人。為害茲甚。王 不覺矣。後各命終。生死輪轉。菩薩積德。遂得為佛。狐鬼魂靈。化生梵志家。有絕 妙之色。佛時於作法縣求食。食畢出城坐樹下。梵志覩佛相好。容色紫金。項有日光 。若星中月。覩佛若此其喜無量。歸白兒母。吾女獲婿其為世雄。疾以名服具世諸好 。梵志家室携女貢之。道覩足跡。妻曰。斯無欲之神雄。豈以淫邪亂其志乎。父曰。 吾女國之上華。胡高德而不迴耶。妻即頌其義曰  婬者曳足行  多恚斂指步   愚者足築地  斯跡天人尊    無自辱也。父曰。爾薄智也。戾而行矣。以女獻焉。世尊告曰。第六魔天。獻吾 三女。變為 鬼。今爾屎囊。又來何為。梵志恧然。妻重恥之。時有除饉。進稽首曰 。願以惠余。世尊戒曰。爾昔為王。女時為鬼。以色誑爾。吞盡爾民。爾不厭乎。除 饉恥焉。退禪獲定。得溝港道。佛告鶖鷺子。菩薩自受城中人戒已旋家。歸命三尊自 P. 27 誓辭云。時當死。死不復犯如來應儀正真覺清淨重戒。積戒弘多。佛道遂成。爾時長 者吾身是也。王者今比丘是。鬼者梵志女是。城中天人者鶖鷺子是。菩薩執志度無極 行持戒如是 (三八)太子墓魄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聞物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佛告諸沙門。往昔有國名波羅奈。 王有太子。名曰墓魄。生有無窮之明。過去現在未來眾事。其智無礙。端正暉光。猶 星中月。王唯有一子。國無不愛。而年十三。閉口不言。有若瘖人。王后憂焉。呼諸 梵志。問其所由。對曰。斯為不祥也。端正不言。何益大王。後宮無嗣。豈非彼害哉 。法宜生埋之。必有貴嗣。王即恧然入與后議。后逮宮人靡不哀慟。嗟曰。奈何太子 。祿薄生獲斯殃。哀者塞路猶有大喪。具著寶服以付喪夫。喪夫奪其名服覩共為塚。 墓魄惟曰。王逮國人信。吾真瘖。即默斂衣入水淨浴。以香塗身。具著寶服。臨壙呼 曰。爾等胡為。答曰。太子瘖聾為國無嗣。王命生埋。冀生賢嗣。曰吾即墓魄矣。喪 夫視車霍然空虛。觀其形容。曜曜有光。草野遐邇猶日之明。聖靈巨勢。神動靈祇。 喪夫巨細靡不懾驚。兩兩相視。顏貌黃青。言成文章靡不畏焉。仰天而曰。太子靈德 乃之于斯。即叩頭陳曰。願旋寧王令眾不嗟。太子曰。爾疾啟王云吾能言。人即馳聞 。王后兆民甚怪所以。心懽稱善。靡不悅豫。車馳人犇。殷填塞路。墓魄曰。吾獲為 沙門虛靖之行。不亦善乎。意始如之。帝釋即化為苑池樹木。非世所覩。即去眾寶衣 化為袈裟。王到已。太子五體投地。稽首如禮。王即就坐聞其言聲。光影威靈。二儀 為動。王喜喻曰。吾有爾來舉國敬愛。當嗣天位為民父母。對曰。惟願大王。哀採微 言。吾昔甞為斯國王。名曰須念。處國臨民二十五年。身奉十善育民以慈。鞭杖眾兵 都息不行。囹圄無繫囚。路無怨嗟聲。惠施流布。潤無不周。但以出遊翼從甚眾。導 臣馳除。黎庶惶懼。終入太山燒煮割裂。積六萬年。求死不得。呼嗟無救。當爾之時 。內有九親。表有臣民。資財億載。眾樂無極。寧知吾入太山地獄燒煮眾痛無極之苦 乎。生存之榮。妻子臣民。孰能分取諸苦去乎。惟彼諸毒其為無量。每壹憶之心怛骨 楚。身為虛汗。毛為寒竪。言往禍來。殀追影尋。雖欲發言懼復獲咎。太山之苦難可 再更。是以縮舌都欲無言。始十三年。而妖導師令王生埋吾。懼大王獲太山之咎。勢 復一言耳。今欲為沙門守無欲之行。覩眾禍之門不復為王矣。願無怪焉。王曰。爾為 令君。行高德尊。率民以道。過猶絲髮。非人所憶。以之獲罪。酷裂乃如之耶。如吾 今為人主。從心所欲。不奉正法。終當何之乎。即聽學道。王還治國以正不邪。遂致 豐樂。墓魄即自練情絕欲。志進道真遂至得佛。廣說景模。拯濟眾生以至滅度。佛告 諸比丘。時墓魄者吾身是也。父王者今白淨王是也。母者吾母今舍妙是也。夫榮色邪 樂者。燒身之鑪矣。清淨澹泊。無患之家矣。若欲免難離罪者。無失佛教也。為道雖 苦猶勝處夫三塗。為人即遠貧窶。不處八難矣。學道之志當如佛行也。欲獲緣一覺應 真滅度者。取之可得。佛說經竟。諸沙門莫不歡喜。稽首作禮 P. 28 (三九)彌蘭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沙門。閑居深惟。世人習邪樂欲。 自始至終無厭五樂者。何謂五樂。眼色.耳聲.鼻香.口味.身細滑。夫斯五欲。至 其命終。豈有厭者乎。日中之後。俱詣佛所。稽首佛足退立白言。吾等世尊。惟世愚 者惑于五欲。至厥命終豈有厭者不。佛告之曰。覩世無足於彼五樂矣。昔有五百商人 入海採利。中有智者名曰彌蘭。為眾師御。海有神魚其名摩竭。觸敗其船。眾皆喪身 。彌蘭騎板。僅而獲免。風漂附岸。地名鼻摩。登岸周旋庶自蘇息。覩一小徑尋之而 進。遙見銀城。樹木茂盛。間有浴池。周旋四表。甘水遶之。有四美人。容齊天女。 奉迎之曰。經涉巨海厥勞多矣。善賀吉臻。今斯銀城。其中眾寶黃金白銀水精琉璃珊 瑚虎珀車磲為殿。妾等四女給仁使役。晚息夙興。惟命所之。願無他遊。彌蘭入城昇 七寶殿。懽娛從欲。願無不有。處中千餘年。彌蘭惟曰。斯諸玉女不令吾邁。其有緣 乎。伺四女寢。竊疾亡去。遙覩金城。有八玉女。迎辭如上。玉女華容。又踰四人。 城中寶殿。名曰屑末。明月真珠諸寶踰前。壽數千萬歲。又疑八女不令吾邁。其有由 乎。伺其臥出。竊疾亡去。又覩水精城。有十六玉女出迎之矣。其辭如上。要將入城 昇七寶殿。城殿眾寶玉女光華踰前。居中歲數。又數千萬。意不厭足。又伺諸女臥出 亡去。復覩琉璃寶城。光曜奕奕有三十二女出迎跪拜。虔辭如上。要請入城昇七寶殿 。殿名欝單。其中眾寶伎樂甘食女色踰前。處中久長年數如上。又伺諸女臥出亡去。 遙覩鐵城。莫無迎者。彌蘭惟曰。銀城四女。金城有八。水精十六。琉璃三十二。玉 女光世。修虔相迎。今不迎者將以貴故乎。周城一匝有鬼開門。彌蘭入城即見其鬼。 鬼名俱引。鐵輪烔然走其頭上。守罪人鬼。取彼頭輪。著彌蘭頭上。腦流身燋。彌蘭 流淚曰。自四之八。自八之十六。自十六之三十二。處榮屑末殿。欝單殿。吾以無足 之行。故獲斯矣。何當離斯患乎。守鬼答曰。其年之數如子來久。子免斯殃矣。火輪 處彌蘭頭上六億歲。乃免之矣。佛語諸沙門。彌蘭者吾身是也。所以然者。未奉三尊 時。愚惑信邪。母沐浴著新衣臥。吾蹈母首。故太山以火輪轢其首耳。又甞以四月八 日。持八關齋。中心歡喜。故獲寶城壽命巨億。所願從心無求不獲。覩世無足。唯得 道乃止耳。佛告諸沙門。彌蘭出太山獄。閇心三惡。絕口四刀。檢身三尤。孝順父母 。親奉三尊。戴戒為冠。服戒為衣。懷戒為糧。味戒為肴。食息坐行。不忘佛戒。躇 步之間。以戒德成。自致為佛。凡人之行。不孝於親。不尊奉師。吾覩其後自招重罪 。彌蘭其類乎。夫為惡禍追。猶影尋身。絕邪崇真。眾禍自滅矣。佛說經竟。諸沙門 歡喜作禮 (四○)頂生聖王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阿難閑居深惟。眾生自始至終。厭 五欲者尠。過日中後至向佛所。稽首畢退白言。唯世尊。吾閑坐深惟。眾生知足者尠 。不厭五欲者眾。世尊歎曰。善哉善哉。如爾之云。所以然者。往古有王。名曰頂生 。東西南北靡不臣屬。王有七寶。飛金輪力。白象。紺色馬。明月珠。玉女妻。聖輔 P. 29 臣。典兵臣。王斯七寶覩世希有。又有千子。端正妍雅。聰明博智。天下稱聖。猛力 伏眾有如師子也。王既聖且仁。普天樂屬。壽有億數。王意存曰。吾有拘耶尼一天下 地縱廣三十二萬里。黎庶熾盛。五穀豐沃。比門巨富。世所希有。吾國兼焉。雖其然 者。願彼皇乾。雨金銀錢。七日七夜。惠吾若茲。不亦善乎。天從其願。下二寶錢滿 其境界。天寶之明。奕奕曜國。王喜無量天下拜賀。日與群臣歡喜相樂。民皆稱善。 獲無極樂。數千萬歲。王又念曰。吾有西土。三十二萬里。七寶之榮。千子光國。天 雨寶錢世未甞有。雖其然者。吾聞南方有閻浮提。地廣長二十八萬里。黎庶眾多靡求 不獲。吾得彼土不亦快乎。王意始存。金輪南向。七寶四兵。輕舉飛行。俱到其土。 彼王臣民靡不喜從。其土君民。終日欣欣。王止教化。年數如上。王又念曰。吾有西 土今獲南土。天人眾寶何求不有。今聞東方弗于逮土三十六萬里。其土君民。寶穀諸 珍無願不有。吾獲其土不亦快乎。口始云爾。金輪東向。七寶四兵飛行俱至。君臣黎 庶靡不樂屬。又以正法仁化君民。年數如上。比門懷德。王又念曰。吾有西土南土東 土。天人眾寶無珍不有。今聞北方欝單曰土。吾獲王之不亦善乎。開口言願。金輪北 向。七寶四兵俱飛如前。始入其界。遙覩地青如翠羽色。王曰。爾等覩青地乎。對曰 見之。曰斯欝單曰地。又覩白地。曰覩之。曰斯成擣稻米。爾等食之。又覩諸寶樹。 眾軟妙衣。臂釧指環。瓔珞眾奇。皆懸著樹。曰覩之乎。對曰唯然。曰爾等服之。王 治以仁化民以恕。居彼年久其數如上。又生意曰。吾有三天下。今獲北方四十萬里。 意欲昇忉利天之帝釋所。王意始然。金輪上向。七寶四兵飛行昇天。入帝釋宮。釋覩 王來。欣迎之曰。數服高名。久欲相見。翔茲快乎。執手共坐。以半座坐之。王左右 顧視。覩天宮殿黃金白銀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車磲真珠以為宮殿。覩之心欣。即又念曰 。吾有四國。寶錢無數。斯榮難云。令天帝殞吾處其位。不亦上願乎。惡念興而神足 滅。釋還之故宮。即獲重病。輔臣問曰。天王疾篤。若在不諱。將有遣命乎。王曰。 如有問。王何以喪身。答如所覩。以貪獲病。遂致喪身。夫貪殘命之刃。亡國之基也 。去三尊處三塗。靡不由之。戒後來嗣。以貪癡火燒身之本也。慎無貪矣。夫榮尊者 其禍高矣。寶多者其怨眾矣。王終後嗣誦其貪戒。傳世為寶。四天下民尊其仁化。奉 三尊行十善。以為治法。遂致永福。世尊曰。覩世尠能去榮貴捐五欲者。惟獲溝港 .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無上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能絕之耳。飛行皇 帝。所以存即獲願不違心者。宿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所致。不空獲也。頂 生王者吾身是也。佛說經竟。阿難歡喜。為佛作禮 (四一)普明王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昔者菩薩為大國王。名曰 普明。慈惠光被。十方歌懿。民賴其休。猶慈子之寧親也。隣國有王。治法以正。力 如師子。走攫飛鳥。宰人亡肉。晨犇市索。路覩新屍。取之為肴。味兼畜肉。後日為 饌。甘不如焉。王責太官。宰人歸誠叩頭首之。王心恧然曰。人肉甘乎。默勅宰人以 斯為常。世尊曰。夫厚於味者即仁道薄。仁道薄者犲狼心興。夫為狼苟貪肉味。而賊 P. 30 物命故天下讎焉。宰人承命。默行殺人。以供王欲。臣民嗷嗷。表聞尋賊。王曰宜然 。密告宰人曰。慎之哉。有司獲之。賊曰。王命爾矣。群臣諫曰。臣聞。王者為德仁 法。帝精明即日月濟等。后土潤齊乾坤。含懷眾生即若虛空。爾乃可為天下王耳。若 違仁從殘。即犲狼之類矣。去明就闇。瞽者之疇矣。替濟自沒。即坏舟之等矣。釋潤 崇枯。即火旱之喪矣。背空向窒。即石人之心也矣。夫狼殘瞽闇坏沒火燒石人之操。 不可為宰人之監。豈可為天下王耶。若崇上德即昌。好殘賊則亡。二義臧否。惟王何 之。王曰。孩童絕湩其可乎。曰不可。王曰。余如之矣。群臣僉曰。犲狼不可育。無 道不可君。臣民齊心同聲逐焉。王奔入山覩見神樹。稽首辭曰。令余反國貢神百王。 誓畢即行。伺諸王出突眾取之。猶鷹鷂之撮鷰雀。執九十九王。樹神人現顏華非凡。 謂阿群曰。爾為無道以喪王榮。今復為元酷將欲何望乎。阿群前趣之。忽然不現。時 普明王。出察民苦樂。道逢梵志。梵志曰。大王還宮。吾欲有言。王曰。昨命當出。 信言難違。道士進坐。吾旋在今遂出為阿群所獲。投之樹下。王曰。不懼喪身。恨毀 吾信耳。阿群曰。何謂耶。王具說道士見己之誓。願一覩之受其重戒。尠寶貢焉。旋 死不恨。阿群放之。還覩道士。躬敷高座。道士昇座。即說偈言  劫數終訖  乾坤烔然   須彌巨海  都為灰焬   天龍福盡  于中凋喪   二儀尚殞  國有何常   生老病死  輪轉無際   事與願違  憂悲為害   欲深禍高  瘡疣無外   三界都苦  國有何賴   有本自無  因緣成諸   盛者必衰  實者必虛   眾生蠢蠢  都緣幻居   聲響俱空  國土亦如   識神無形  駕乘四蛇   無明寶養  以為樂車   形無常主  神無常家   三界皆幻  豈有國耶    受偈畢。即貢金錢萬二千。梵志重誡之曰。爾存四非常。其禍必滅矣。王曰敬諾 。不敢替明誡。即至樹所。含笑且行。阿群曰。命危在今。何欣且笑。答曰。世尊之 言。三界希聞。吾今懷之。何國命之可惜乎。阿群媚曰。願聞尊教。王即以四偈授之 。驚喜歎曰。巍巍世尊陳四非常。夫不聞覩所謂悖狂。即解百王各令還國。阿群悔過 。自新依樹為居。日存四偈。命終神遷。為王太子。納妻不男。王重憂之因募國女化 P. 31 之令男。後遂妷蕩不從真道。王恚之焉。磔著四衢。命行人曰。以指确首。苟辱之矣 。適九十九人。而太子薨。魂靈變化。輪轉無已。值佛在世生舍衛國。早喪其父。孤 與母居。事梵志道。性篤言信。勇力擘象。師愛友敬。遐邇稱賢。師每周旋輙委以居 。師妻懷嬖。援其手婬辭誘之。阿群辭曰。凡世耆友。男吾父之。女吾母焉。豈況師 之所敬乎。燒身可從。斯亂不敢順矣。師妻恧然。退思為變。婿歸。婦曰。子歎彼賢 足照子否矣。具為其過。女妖似真。梵志信矣。師告阿群。爾欲仙乎對曰唯然。曰爾 殺百人。斬取其指。今獲神仙。奉命携劒。逢人輙殺。獲九十九人指。眾犇國震。覩 母欣曰。母至數足。吾今仙矣。佛念。邪道惑眾。普天斯疇也。化為沙門在其前步。 曰人數足矣。追後不屬。曰沙門可止。答曰。吾止久矣。惟爾不焉。曰止義云何。答 曰。吾惡都止。爾惡熾矣。阿群心開。霍如雲除。五體投地。頓首悔過。叉手尋從。 將還精舍。即為沙門。佛為說宿行。現四非常。得溝港道。退于樹下。閉目叉手練去 餘垢。進取無著。王召軍師戰士數萬。尋捕妖賊未知所之。道過佛所。曰。王自何來 。身蒙塵土。對曰。國有妖賊殺無過民。今尋捕之。世尊告曰。夫民先修德而退崇邪 。治國之政其法何之。對曰。先貴後賤。正法治之。若夫先戴畜心退懷聖德。正法何 之。對曰。先賤後貴正法賞之。曰賊已釋邪崇真。今為沙門矣。王歎曰善哉。如來無 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神妙上化乃至于茲乎。始為犲狼。今為天仁。稽首 足下。又重歎曰。斯化奇矣。願一覩之。世尊曰可。王逮官屬。造之而曰。上德賢者 可一開眼相面乎。如斯三矣。答曰。吾之眼睛。耀射難當。王稽首曰。明日設微饌願 一顧眄。答曰。於廁吾往。於殿則不。王曰唯命。還則裂廁掘其地則新之。樟梓栴材 。為之柱梁。香湯沃地。栴檀蘇合欝金諸香。和之為泥。旃罽雜繒。以為座席。彫文 刻鏤。眾寶為好。煒煒煌煌。有踰殿堂。明日王身。捧香鑪迎之。阿群就座。王褰衣 膝行。供養訖畢。即說經曰。廁前日之污豈可於飯乎。對曰不可。曰今可乎。曰可矣 。阿群曰。吾未覩佛時事彼妖蠱。心存口言身行諸邪。邪道穢化其為臭污。甚彼溷矣 。屎污可洗。穢染難除。賴蒙宿祚生值佛世。沐浴清化去臭懷香。內外清淨猶天真珠 。夫不覩佛不知四非常者。觀其志趣猶狂者醉之以酒矣。不親賢眾而依十惡者。其與 犲狼共檻乎。王曰善哉。奇乎佛之至化。乃令廁臭化為栴檀矣。說經竟。即邁歷市。 聞有婦人逆產者命在呼吸。還如事啟。佛言。爾往為其產。阿群恧然。世尊曰。爾望 產云。吾自生來。慈向眾生。潤濟乾坤者。爾母子俱全矣。受教而往。至宣佛恩。母 子俱生。退還尋塗。疑己有殺人之酷。而云。普慈稽首質焉。佛告阿群。凡人心開受 道之日。可謂始生者也。不覩三尊。未受重戒。猶兒處胎。雖其有目。將亦何覩。有 耳何聞。故曰未生也。阿群心開。即得應真道。佛告諸比丘。昔時普明者吾身是也。 吾前世授之四偈。一活百王。今令得道。不受重罪矣。阿群宿命甞為比丘。負米一斛 送著寺中。上作刀一枚。歡喜歎尊。稽首而去。負米獲多力。上刀獲多寶。歡喜獲端 正。歎尊獲為王。作禮故為國人所拜。九十九人确其首。遂至喪身。故殺前怨而斬其 指。後人欲确見其已喪。又覩沙門更有慈心。後人即其母。始有惡意故。阿群始意亦 P. 32 惡。覩沙門更慈故見佛即孝。種淳得淳。種雜得雜。善惡已施。禍福尋之。影追響應 。皆有所由。非徒自然也。比丘願言。令汝逢佛得道如願獲焉。供養三尊。有若絲髮 。沙門以慈呪願施者。言如其言。得萬無一失。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四 P. 33 六度集經卷第五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忍辱度無極章第三(此有十三章)   忍辱度無極者。厥則云何。菩薩深惟。眾生識神。以癡自壅。貢高自大。常欲勝 彼。官爵國土六情之好。己欲專焉。若覩彼有愚即貪嫉。貪嫉處內。瞋恚處外施不覺 止。其為狂醉。長處盲冥矣。展轉五道。太山燒煮。餓鬼畜生。積苦無量。菩薩覩之 即覺。悵然而歎。眾生所以有亡國破家危身滅族。生有斯患。死有三道之辜。皆由不 能懷忍行慈。使其然矣。菩薩覺之。即自誓曰。吾寧就湯火之酷。葅醢之患。終不恚 毒加於眾生也。夫忍不可忍者。萬福之原矣。自覺之後。世世行慈。眾生加己罵詈捶 杖。奪其財寶妻子國土危身害命。菩薩輙以諸佛忍力之福。迮滅毒恚。慈悲愍之追而 濟護。若其免咎。為之歡喜 (四二)   昔者菩薩。覩世穢濁。君臣無道。背真向邪。難以導化。故隱明藏影處于塚間。 習其忍行。塚間有牛犢子。常取其屎尿以為飲食。連其軀命暴露精思。顏貌醜黑人皆 惡焉。國人覩之。更相告曰。斯土有鬼。見者靡不唾罵。土石撲之。菩薩無絲髮之恚 。慈心愍曰。痛夫斯人。不覩佛經而為斯惡。誓曰。吾為如來無所著正真覺道者。必 度茲焉。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四三)   昔者菩薩。厥名曰睒。常懷普慈。潤逮眾生。悲愍群愚不覩三尊。將其二親處于 山澤。父母年耆兩目失明。睒為悲楚。言之泣涕。夜常三興。消息寒溫。至孝之行。 德香熏乾。地祇海龍國人並知。奉佛十善。不殺眾生。道不拾遺。守貞不娶。身禍都 息。兩舌惡罵。妄言綺語。譖謗邪偽。口過都絕。中心眾穢。嫉恚貪餮。心垢都寂。 信善有福。為惡有殃。以草茅為廬。蓬蒿為席。清淨無欲。志若天金。山有流泉。中 生蓮華。眾果甘美周旋其邊。夙興採果。未甞先甘。其仁遠照。禽獸附恃。二親時渴 。睒行吸水。迦夷國王入山田獵。彎弓發矢。射山麋鹿。誤中睒胸。矢毒流行。其痛 難言。左右顧眄涕泣大言。誰以一矢殺三道士者乎。吾親年耆。又俱失明。一朝無我 。普當殞命。抗聲哀曰。象以其牙。犀以其角。翠以其毛。吾無牙角光目之毛。將以 何死乎。王聞哀聲。下馬問曰。爾為深山乎。答曰。吾將二親處斯山中。除世眾穢。 學進道志。王聞睒言。哽噎流淚。甚痛悼之。曰。吾為不仁殘夭物命。又殺至孝。舉 哀云奈此何。群臣巨細莫不哽咽。王重曰。吾以一國救子之命。願示親所在。吾欲首 過曰。便向小徑。去斯不遠有小蓬廬。吾親在中。為吾啟親。自斯長別。幸卒餘年。 慎無追戀也。勢復舉哀。奄忽而絕。王逮士眾。重復哀慟。尋所示路到厥親所。王從 眾多草木肅肅有聲。二親聞之疑其異人。曰行者何人。王曰。吾是迦夷國王。親曰。 王翔茲甚善。斯有草席可以息涼。甘果可食。吾子汲水。今者且還。王覩其親以慈待 P. 34 子。重為哽噎。王謂親曰。吾覩兩道士以慈待子。吾心切悼甚痛無量。道士子睒者吾 射殺之。親驚怛曰。吾子何罪而殺之乎。子操仁惻蹈地常恐地痛。其有何罪而王殺之 。王曰。至孝之子。實為上賢。吾射糜鹿悞中之耳。曰子已死。將何恃哉。吾今死矣 。惟願大王牽吾二老。著子屍處。必見窮沒。庶同灰土。王聞親辭。又重哀慟。自牽 其親。將至屍所。父以首著膝上。母抱其足。嗚口吮足。各以一手捫其箭瘡。椎胸搏 頰仰首呼曰。天神地神。樹神水神。吾子睒者奉佛信法。尊賢孝親。懷無外之弘仁。 潤逮草木。又曰。若子審奉佛至孝之誠上聞天者。箭當拔出。重毒消滅子獲生存卒其 至孝之行。子行不然。吾言不誠。遂當終沒俱為灰土。天帝釋。四天大王。地祇。海 龍。聞親哀聲。信如其言。靡不擾動。帝釋身下。謂其親曰。斯至孝之子。吾能活之 。以天神藥灌睒口中。忽然得穌。父母及睒。主逮臣從。悲樂交集。普復舉哀。王曰 。奉佛至孝之德。乃至於斯。遂命群臣。自今之後率土人民。皆奉佛十德之善。修睒 至孝之行。一國則焉。然後國豐民康。遂致太平。佛告諸比丘。吾世世奉諸佛至孝之 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獨步。時睒者吾身是。國王者阿難是。睒父者今吾 父是。母者吾母舍妙是。天帝釋者彌勒是也。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四四)   昔者菩薩。時為梵志。名羼提和。處在山澤。樹下精思。以果泉水而為飲食。內 垢消盡。處在空寂。弘明六通得盡知之。智名香熏聞八方上下。十方諸佛.緣一覺道 .應儀聖眾靡不咨嗟。釋梵四王海龍地祇。朝夕肅虔叉手稽首。稟化承風擁護其國。 風雨順時。五穀豐熟。毒消災滅。君臣熾盛。其王名迦梨。入山畋獵。馳逐麋鹿。尋 其足跡歷菩薩前。王問道士。獸跡歷茲。其為如行乎。菩薩默惟。眾生擾擾。唯為身 命。畏死貪生。吾心何異哉。吾儻語王。虐殺不仁。罪與王同。儻云不見吾為欺矣。 中心恧然低首不云。王即怒曰。當死乞人。吾現帝王一國之尊。問不時對而佯低頭乎 。其國名揥手爪曰不。菩薩惆悵。揥手爪曰不乎。示王以為不見。曰獸跡歷茲而云不 見。王勢自在為不能戮爾乎。菩薩曰。吾聽王耳。王曰。爾為誰耶。曰吾忍辱人。王 怒拔劒截其右臂。菩薩念曰。吾志上道。與時無諍。斯王尚加吾刃。豈況黎庶乎。願 吾得佛必先度之。無令眾生效其為惡也。王曰。若為誰乎。曰吾忍辱人。又截其左手 。一問一截。截其脚。截其耳。截其鼻。血若流泉。其痛無量。天地為震動。日即無 明。四天大王僉然俱臻。同聲恚曰。斯王酷烈其為難齊。謂道士曰。無以污心吾等誅 王及其妻子。并滅一國。以彰其惡。道士答曰。斯何言乎。此殃由吾前世不奉佛教加 毒于彼。為惡禍追猶影之繫形矣。昔種之少。而今獲多。吾若順命。禍若天地。累劫 受咎。豈可畢哉。黎民覩變馳詣首過齊聲而曰。道士處茲。景祐潤國。禳災滅疫。而 斯極愚之君。不知臧否。不明去就。惡加元聖。惟願聖人。無以吾等報上帝也。菩薩 答曰。王以無辜之惡痛加吾身。吾心愍之。猶慈母之哀其赤子也。黎庶何過而怨之乎 。假有疑望爾捉吾斷臂以來。民即捉之乳湩交流。曰吾有慈母之哀。今其信現於茲。 民覩弘信靡不稟化。欣懌而退。菩薩有弟亦覩道元。處在異山以天眼徹視。覩天神鬼 P. 35 龍會議。王惡靡不懷忿。懼兄有損德之心。以神足之兄所。曰有所中傷乎。答曰不也 。爾欲照吾信取斷手足耳鼻。著其故處。復者即吾信矣。弟續之即復。兄曰。吾普慈 之信于今著矣。天神地祇靡不悲喜。稽首稱善。更相勸導。進志高行。受戒而退。自 斯之後日月無光。五星失度。妖怪相屬。枯旱穀貴。民困怨其王也。佛告諸比丘。時 羼提和者即吾身是。弟者彌勒是。王者羅漢拘隣是。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四五)   昔者菩薩。生於貧家。貧家不育。以褻裹之。夜無人時。默置四街。并錢一千送 著其道。國俗以斯日為吉祥之日。率土野會。君子小人。各以其類盛饌快樂。梵志覩 戲讚會者曰。嗟于今日會者。別有如粳米純白無糅。厥香苾芬。若夫今日產生男女貴 而且賢。坐中有一理家。獨而無嗣。聞之默喜。令人四布索棄子者。使問路人曰。覩 有棄子者乎。路人曰。有獨母取焉。使人尋之。得其所在。曰。吾四姓富而無嗣。爾 以兒貢可獲眾寶。母曰。可留錢送兒從欲索貨。母獲如志。育兒數月。而婦姙身。曰 吾以無嗣故育異姓。天授余祚。今以子為。以褻裹之夜著汫中。家羊日就而乳。牧人 尋察覩兒。即歎曰。上帝何緣落其子於茲乎。取歸育之以羊湩乳。四姓覺知。誥曰。 緣竊湩乎。對曰。吾獲天之遺子。以湩育之。四姓悵悔。還育數月。婦遂產男惡念更 生。又復如前以褻裹之著車轍中。兒心存佛三寶慈向其親。晨有商人數百乘車。徑路 由茲。牛躓不進。商人察其所以。覩兒驚曰。天帝之子。何緣在茲乎。抱著車中。牛 進若流。前二十里息牛亭側。有獨母白商人乞曰。以兒相惠濟吾老窮。即惠之矣。母 育未幾。四姓又聞。愴然而曰。吾之不仁殘天德乎。又以眾寶請兒歸家。哽噎自責。 等育二兒。數年之間。覩兒之智奇變縱橫。惡念又生曰。斯明溢度吾兒否哉必虜之矣 。褻裹入山。棄著竹中絕食必殞。兒興慈念曰。吾後得佛必濟眾苦矣。山近谿水。兒 自力搖從竹墮地。展轉至其水側。去水二十里。有擔死人。 有人行取樵。遙見小 兒。就視歎曰。上帝落其子乎。抱歸育焉。四姓又聞。厥恨如前。以眾名寶請歸悲泣 。并教書數仰觀俯占。眾道之術過目即能。稟性仁孝。言輙導化。國人稱聖。儒士雲 集。父兇念生。厥性惡重。前家有冶師去城七里。欲圖殺兒書勅冶師曰。昔育此兒兒 入吾家。疾疫相仍。財耗畜死。太卜占云。兒致此災。書到極攝投之火中。訛命兒曰 。吾年西夕加有重疾。爾到冶師所諦計錢寶。是爾終年之財。兒受命行。於城門內。 覩弟與輩彈胡桃戲。弟曰。兄來吾之幸矣。為吾復折。兄曰。父命當行。弟曰。吾請 行矣。奪書之冶師所。冶師承書投弟于火。父心忪忪而怖遣使索兒。使覩兄曰。弟如 之乎。兄如狀對。兄歸陳之。父驛馬追兒已為灰矣。父投躬呼天結氣內塞。遂成癈疾 。又生毒念曰。吾無嗣已。不以斯子為必欲殺之。父有邸閣去國千里。仍遣斯兒曰。 彼散吾財爾往計校。今與邸閣書囊藏蠟封。爾急以行。書陰勅曰。此兒到急以石縛腰 沈之深淵。兒受命稽首。輕騎進半道。有梵志。與父遙相被服。常相問遺書數往來。 梵志有女。女既賢明。深知吉凶天文占候。兒行到梵志所居曰。吾父所親梵志正在斯 止。謂從者曰。今欲過修禮之可乎。從者曰善。即過覲禮。梵志喜曰。吾兄子來。便 P. 36 命四隣。學士儒生耆德雲集。娛宴歡樂。并諮眾疑靡不欣懌。終日極夜各疲眠寐。女 竊覩男。見其腰帶佩囊封之書。默解取還。省讀其辭。悵然而歎曰。斯何妖厲賊害仁 子乃至斯乎。裂書更之。其辭曰。吾年西垂。重疾日困。彼梵志吾之親友也。厥女既 賢且明。古今任為兒匹。極具寶帛娉禮務好小禮大娉。納妻之日案斯勅矣。為書畢開 關復之。明晨進路。梵志眾儒靡不尋歎。邸閣得書承命具禮詣梵志家。梵志夫妻議曰 。夫婚姻之儀始之於擇行問咎占兆。彼善禮 即吾許焉。今現男不媒禮娉便臻。彼豈 將慢乎。又退讌息曰。男女為偶自古然矣。男賢女貞誠亦難值。遂納禮會宗。九族歎 曰。斯榮傳世。納妻禮成。邸閣馳啟。四姓聞之結疾殊篤。兒聞親疾哽咽而言。夫命 難保猶幻非真。梵志欲擇良日遣還。菩薩內痛不從其云。室家馳歸升堂稽首。妻尋再 拜垂泣而進三步又拜。稱名曰。妾是子男某妻。親召妾為某。當奉宗嗣箕箒之使。盡 禮修孝。惟願大人疾瘳福臻。永保無終之壽。令其展情獲孝婦之德。四姓結忿內塞而 殞。菩薩殯送慈惻哀慕。一國稱孝。喪畢修行馨熏十方。佛告諸比丘。童子者吾身是 也。妻者俱夷是。四姓者調達是。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四六)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常以四等育護眾生。聲動遐邇靡不歎懿。舅亦為王處在異國 。性貪無耻。以兇為健。開士林歎。菩薩懷二儀之仁惠。虛誣謗訕為造訧端。興兵欲 奪菩薩國。菩薩群僚僉曰。寧為天仁賤。不為犲狼貴也。民曰。寧為有道之畜。不為 無道民矣。料選武士陳軍振旅。國王登臺觀軍情猥。流淚涕泣交頸曰。以吾一躬毀兆 民之命。國亡難復。人身難獲。吾之遁邁。國境咸康。將誰有患乎。王與元后俱委國 亡。舅入處國。以貪殘為政。戮忠貞。進佞蠱。政苛民困。怨泣相屬。思詠舊君猶孝 子之存慈親也。王與元妃處于山林。海有邪龍。好妃光顏。化為梵志。訛叉手箕坐垂 首靖思。有似道士惟禪定時。王覩欣然。日採果供養。龍伺王行。盜挾妃去。將還海 居。路由兩山夾道之徑。山有巨鳥。張翼塞徑。與龍一戰焉。龍為震電擊鳥墮其右翼 。遂獲還海。王採果還。不見其妃。悵然而曰。吾宿行違。殃咎隣臻乎。乃執弓持矢 。經歷諸山尋求元妃。覩有滎流。尋極其原。見巨獼猴而致哀慟。王愴然曰。爾復何 哀乎。獼猴曰。吾與舅氏併肩為王。舅以勢強奪吾眾矣。嗟乎無訴。子今何緣翔茲山 岨乎。菩薩答曰。吾與爾其憂齊矣。吾又亡妃。未知所之。猴曰。子助吾戰復吾士眾 。為子尋之。終必獲矣。王然之曰可。明日猴與舅戰。王乃彎弓擩矢。股肱勢張。舅 遙悚懼。播徊迸馳。猴王眾反。遂命眾曰。人王元妃。迷在斯山爾等布索。猴眾各行 。見鳥病翼。鳥曰。爾等奚求乎。曰。人王亡其正妃。吾等尋之。鳥曰。龍盜之矣。 吾勢無如。今在海中大洲之上。言畢鳥絕。猴王率眾。由徑臨海。憂無以渡。天帝釋 即化為獼猴。身病疥癬。來進曰。今士眾之多。其踰海沙。何憂不達於彼洲乎。今各 復負石杜海。可以為高山。何但通洲而已。猴王即封之為監眾從其謀。負石功成。眾 得濟度。圍洲累沓。龍作毒霧。猴眾都病無不仆地。二王悵愁。小猴重曰。令眾病瘳 無勞聖念。即以天藥傳眾鼻中。眾則奮鼻而興。力勢踰前。龍即興風雲以擁天日。電 P. 37 耀光海。勃怒霹靂震乾動地。小猴曰。人王妙射。夫電耀者即龍矣。發矢除凶。為民 招福。眾聖無怨矣。霆耀電光。王乃放箭。正破龍胸。龍被射死。猴眾稱善。小猴拔 龍門鑰開門出妃。天鬼咸喜。二王俱還本山。更相辭謝。謙光崇讓。會舅王死。無有 嗣子。臣民奔馳尋求舊君。於彼山阻君臣相見。哀泣俱還。并獲舅國。兆民歡喜稱壽 萬歲。大赦寬政。民心欣欣含笑且行。王曰。婦離所天隻行一宿。眾有疑望。豈況旬 朔乎。還于爾宗事合古儀。妃曰。吾雖在穢蟲之窟。猶蓮華居于污泥。吾言有信。地 其坼矣。言畢地裂。曰吾信現矣。王曰善哉。夫貞潔者沙門之行。自斯國內。商人讓 利。士者辭位。豪能忍賤。強不陵弱。王之化也。婬婦改操。危命守貞。欺者尚信。 巧偽守真。元妃之化也。佛告諸比丘。時國王者我身是也。妃者俱夷是。舅者調達是 。天帝釋者彌勒是也。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四七)   昔者菩薩。身為獼猴。力幹尠輩。明哲踰人。常懷普慈拯濟眾生。處在深山。登 樹採果。覩山谷中有窮陷人。不能自出。數日哀號。呼天乞活。獼猴聞哀。愴為流淚 曰。吾誓求佛唯為斯類耳。今不出此人其必窮死。吾當尋岸下谷負出之也。遂入幽谷 使人負己。攀草上山置之平地。示其徑路曰。在爾所之。別去之後慎無為惡也。出人 疲極就閑臥息。人曰。處谷飢饉。今出亦然。將何異哉。心念當殺獼猴噉之。以濟吾 命不亦可乎。以石椎首。血流丹地。猴臥驚起。眩倒緣樹。心無恚意。慈哀愍傷悲其 懷惡。自念曰。吾勢所不能度者。願其來世常逢諸佛。信受道教行之得度。世世莫有 念惡如斯人也。佛告諸比丘。獼猴者吾身是也。谷中人者調達是。菩薩法忍度無極行 忍辱如是 (四八)   昔者菩薩與阿難俱畢罪為龍。其一龍曰。惟吾與卿共在海中靡所不覩寧可俱上陸 地遊戲乎。答曰。陸地人惡起逢非常不可出也一龍重曰。化為小蛇耳。若路無人尋大 道戲。逢人則隱何所憂乎。於是相可。俱升遊觀。出水未久道逢含毒蚖。蚖覩兩蛇厥 兇念生。志往犯害。則吐毒煦沫兩蛇。一蛇起意。將欲以威神殺斯毒蚖。一蛇慈心。 忍而諫止曰。夫為高士當赦眾愚。忍不可忍者。是乃為佛正真之大戒也。即說偈曰  貪欲為狂夫  靡有仁義心   嫉妬欲害聖  唯默忍為安   非法不軌者  內無惻隱心   慳惡害布施  唯默忍為安   放逸無戒人  酷害懷賊心   不承順道德  唯默忍為安   背恩無反復  虛飾行諂偽   是為愚癡極  唯默忍為安  P. 38   一蛇遂稱頌忍德。說偈陳義。一蛇敬受。遂不害蚖。一蛇曰。吾等還海中可乎。 相然俱去。奮其威神震天動地。興雲降雨變化龍耀。人鬼咸驚。蚖乃惶怖。屍視無知 七日絕食。佛告諸比丘。爾時欲害蚖龍者阿難是也。說忍法龍者吾身是也。含毒蚖者 調達是也。菩薩所在世世行忍。雖處禽獸不忘其行也。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四九)   昔者有國名摩天羅。王名難。學通神明。靡幽不覩。覺世非常曰。吾身當朽為世 糞壤。何國之可保。捐榮棄樂服大士之法服。一鉢食為足稟沙門戒。山林為居積三十 年。樹邊有坑。坑深三十丈。時有獵者。馳騁尋鹿墮于坑中。時有鳥蛇各一。亦驚俱 隕焉。體皆毀傷。俱亦困矣。仰天悲號。有孤窮之音。道士愴然。火照見之。涕泣交 頸。臨坑告曰。汝等無憂吾拔汝重難。即作長繩懸以登之。三物或銜或持。遂獲全命 。俱叩頭謝曰。吾等命在轉燭。道士仁惠弘普無量。令吾等得覩天日。願終斯身給眾 所乏。以微報重萬不賽一。道士曰。吾為國王國大民多。宮寶婇女諸國為上願即響應 何求不得。吾以國為怨窟。以色聲香味華服邪念。為六劒截吾身。六箭射吾體。由斯 六邪輪轉受苦。三塗酷烈難忍難堪。吾甚厭之。捐國為沙門。願獲如來無所著正真道 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開化群生令還本元。豈但汝等三人而已乎。各還舊居見汝所親 。令三自歸無違佛教矣。獵者曰。處世有年。雖覩儒士積德為善。豈有若佛弟子恕己 濟眾。隱處而不揚名者乎。若道士有之。願至吾家乞微供養。烏曰。吾名鉢。道士有 難。願呼吾名吾當馳詣。蛇曰。吾名萇。若道士有患。願呼吾名必來報恩。辭畢各退 。他日道士之獵者舍。獵者遙見其來。告妻曰。彼不祥之人來。吾勅汝為饌。徐徐設 之。彼過日中即不食矣。妻覩道士勃然作色。訛留設食。虛談過中。道士退矣。還山 覩烏。呼名曰鉢。烏問曰。自何來耶。曰獵者所來。烏曰已食乎。曰。彼設未辦而日 過中。時不應食故吾退耳。烏曰。凶咎之鬼難以慈濟。違仁背恩凶逆之大也。吾無飲 食無以供養。留心坐斯。吾須臾還飛之般遮國入王後宮。覩王夫人臥。首飾之中有明 月珠。烏銜馳還。以奉道士。夫人寤寐求之不獲。即以上聞。王勅臣民。有得之者賞 金銀各千斤。牛馬各千首。得不貢者罪重滅宗。道士惠獵者。獵者縛而白之。王曰。 汝從何得斯寶乎。道士深惟。以狀言之。即一國烏皆死矣。云盜得之。斯非佛弟子也 。默然受拷。杖楚千數。不怨王。不讎彼。弘慈誓曰。令吾得佛度眾生諸苦矣。王曰 。取道士埋之。唯出其頭明日戮焉。道士乃呼蛇曰萇。蛇曰。天下無知我名者唯有道 士耳。揚聲相呼必有以也。疾邁見道士若茲。叩頭問曰。何由致此。道士具陳厥所由 然。蛇流淚曰。道士仁如天地。尚與禍會。豈況無道誰將祐之乎。天仁無怨。斯王唯 有太子一人無他儲副。我將入宮咋殺太子。以吾神藥傳之即愈。蛇夜入宮咋之即絕。 停屍三日。令曰。有能活太子者。分國而治。載之山間當火葬之。行徑歷道士邊。道 士曰。太子何疾而致喪身乎且無葬矣。吾能活之。從者聞說。馳以上聞。王心悲喜。 重更哀慟曰。吾赦爾罪分國為王。道士以藥傳身。太子忽然興曰。吾何緣在斯乎。從 者具陳所以。太子還宮巨細喜舞。分國惠之。一無所受。王寤曰。分國不受豈當盜哉 P. 39 。問。子何國人。以何見為沙門乎。何從獲珠。行高乃然。忽罹斯患。將以何由。道 士本末陳焉。王為愴然泣淚流面。王告獵者曰。子有功勳於國。悉呼九親來。吾欲重 賜之。親無巨細皆詣宮門。王曰。不仁背恩惡之元首。盡殺之矣。道士入山學道。精 進不惓。命終生天上。佛告諸比丘。時道士者吾身是也。烏者鶖鷺子是也。蛇者阿難 是。獵者調達是。其妻者懷槃女子是也。菩薩弘仁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五○)   昔者拘深國王名抑迦達。其國廣大。人民熾盛。治國以正。不枉兆民。王有子二 人。一男一女。男名須達。女名安闍難。執行清淨。王甚重之。為作金池。二兒入池 浴。池中有龜。龜名金。瞽一眼。亦於水戲觸二兒身。兒驚大呼。王則問其所以。云 池中有物。觸怖我等。王怒曰。池為兒設。何物處之。而恐吾兒。令施罛取之。鬼龍 奇怪。趣使得之。罟師得龜。王曰。當作何殺之。群臣或言。斬首。或言。生燒。或 言。剉之作羹。一臣曰。斯殺不酷。唯以投大海中。斯所謂酷者也。龜笑曰。唯斯酷 矣。王使投之江中。龜得免喜馳詣龍王所。自陳曰。人王抑迦達有女。端正光華。天 女為雙。人王乃心區區。大王欲以女結為媛親。龍曰。汝誠乎。龜曰。唯然。為龜具 設盛饌皆以寶器。龜曰。早遣賢臣相尋。吾王欲得其決。龍遣賢臣十六。從龜至人王 城下壍中。龜曰。汝等止此。吾往上聞。龜遂遁邁不復來還。十六臣悁悒俱入城見王 。王曰。龍等來為。對曰。天王仁惠接臣等。王欲以貴女為吾王妃。故遣臣等來迎。 王怒曰。豈有人王之女與蛇龍為偶乎。龍對曰。大王故遣神龜宣命。臣等不虛來。王 不許之。諸龍變化令宮中眾物。皆為龍耀遶王前後。王懼叫呼。群臣驚愕。皆詣殿下 質問所以。王具說其狀。眾臣僉曰。豈可以一女之故。而亡國乎。王及群臣臨水送女 。遂為龍妃。生男女二人。男名槃達。龍王死。男襲位為王。欲捨世榮之穢學高行之 志。其妻有萬數。皆尋從之。逃避幽隱猶不免焉。登陸地於私梨樹下。隱形變為蛇身 槃屈而臥。夜則有燈火之明。在彼樹下數十枚矣。日日雨若干種華。色曜香美非世所 覩。國人有能厭龍者。名陂圖。入山求龍欲以行乞。覩牧牛兒問其有無。兒曰。吾見 一蛇槃屈而臥於斯樹下。夜樹上有數十燈火。光明耀曄。華下若雪。色耀香美其為難 喻。吾以身附之。亦無賊害之心。術士曰。善哉獲吾願矣。則以毒藥塗龍牙齒。牙齒 皆落。以杖捶之。皮傷骨折。術士自首至尾以手埒之。其痛無量。亦無怨心。自咎宿 行不杇乃致斯禍。誓願曰。令吾得佛拯濟群生都使安隱。莫如我今也。術士取龍著小 篋中。荷負以行乞匃。每所至國。輙令龍舞。諸國群臣兆民靡不懼之。術士曰。乞金 銀各千斤。奴婢各千人。象馬牛車眾畜事各千數。每至諸國所獲皆然。轉入龍王祖父 之國。其母及龍兄弟。皆於陸地求之。化為飛鳥依偟王宮。術士至。龍王化為五頭。 適欲出舞而見其母兄妹。羞鄙逆縮不復出舞。術士呼之五六。龍遂頓伏。母復為人形 。與王相見。陳其本末。王及臣民莫不興哀。王欲殺術士。龍請之曰。吾宿行所種今 當受報。無宜殺之以益後怨。從其所求以施與之。弘慈如斯。佛道可得也。王即以異 國為例。具其所好悉以賜之。術士得斯重寶喜以出國。於他國界逢賊。身見葅醢。財 P. 40 物索盡。龍母子與王訣別。若大王念我呼名。吾則來。無憔悴矣。王逮臣民臨渚送之 。一國哀慟靡不躃踊者也。佛告諸比丘。槃達龍王者吾身是也。抑迦達國王者阿難是 也。母者今吾母是也。男弟者鶖鷺子是也。女妹者青蓮華除饉女是也。時酷龍人者調 達是也。菩薩弘慈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五一)雀王經   昔者菩薩身為雀王。慈心濟眾有尚慈母。悲彼艱苦情等親離。覩眾稟道喜若己寧 。愛育眾生猶護身瘡。有虎食獸。骨柱其齒。病困將終。雀覩其然。心為悲楚曰。諸 佛以食為禍。其果然矣。入口啄骨。日日若茲。雀口生瘡。身為瘦疵。骨出虎穌。雀 飛登樹。說佛經曰。殺為兇虐。其惡莫大。若彼殺己豈悅之乎。當恕己度彼。即有春 天之仁。仁者普慈。祐報響應。兇虐殘眾。禍尋影追。爾思吾言矣。虎聞雀誡。勃然 恚曰。爾始離吾口而敢多言乎。雀覩其不可化。愴然愍之。即速飛去。佛告諸比丘。 雀王者吾身是也。虎者調達是也。開士世世慈心濟眾。以為惶務猶自憂身。菩薩法忍 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五二)之裸國經   昔者菩薩。伯叔二人。各資國貨俱之裸鄉。叔曰。夫福厚者衣食自然。薄祐者展 乎筋力。今彼裸鄉。無佛無法無沙門眾。可謂無人之土矣。而吾等往。俯仰取其意豈 不難哉。入國隨俗。進退尋儀。柔心言遜。匿明揚愚大士之慮也。伯曰。禮不可虧。 德不可退。豈可裸形毀吾舊儀乎。叔曰。先聖影則隕身不隕行戒之常也。內金表銅。 釋儀從時。初譏後歎。權道之大矣。遂俱之彼。伯曰。爾今先入觀其得失。遣使告誠 。叔曰。敬諾。旬日之間使返告伯曰。必從俗儀。伯勃然曰。釋人從畜。豈君子行乎 。叔為吾不也。其國俗以月晦十五日夜常為樂。以麻油膏膏首。白土畫身。雜骨瓔頸 。兩石相叩。男女携手。逍遙歌舞。菩薩隨之。國人欣歎。王愛民敬賓俟相屬。王悉 取貨十倍雇之。伯車乘入國。言以嚴法輙違民心。王忿民慢。奪財撾捶。叔請乃釋。 俱還本國。送叔者被路。罵伯者聒耳。伯耻怒曰。彼與爾何親。與吾何讐。爾惠吾奪 。豈非讒言乎。結叔帶曰。自今之後。世世相酷終不赦爾。菩薩愴然流淚誓曰。令吾 世世逢佛見法親奉沙門。四恩普覆潤濟眾生。奉伯若己不違斯誓也。自此之後。伯輙 剋叔。叔常濟之。佛告諸比丘。時叔者吾身是也。伯者調達是也。菩薩慈柔度無極行 忍辱如是 (五三)六年守飢畢罪經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歸命三尊具奉十善。德被遐邇靡不承風。兵刃不施。牢獄無 有。風雨時節國豐民富。四表康休。路無怨嗟。華偽小書舉國絕口。六度真化靡人不 誦。時有梵志。執操清淨。閑居山林不豫流俗。唯德是務。夜渴行飲。誤得國人所種 蓮華池水。飲畢意悟曰。彼買此池以華奉佛廟。水果自供。吾飲其水。不告其主。斯 即盜矣。夫盜之為禍。先入太山。次為畜生。屠賣于市以償宿債。若獲為人當為奴婢 。吾不如早畢於今無遺後患矣。詣闕自告云其犯盜。唯願大王以法相罪。畢之於今乞 P. 41 後無尤。王告曰。斯自然之水。不寶之物。何罪之有乎。對曰夫買其宅即有其井。占 其田則惜其草。汲井刈蒭非告不取。吾不告而飲。豈非盜耶。願王處之。王曰。國事 多故且坐苑中。太子令之深處苑內。王事總猥忘之六日。忽然悟曰。梵志故在乎。疾 呼之來。梵志守戒飢渴六日。之王前立。厥體瘦疵。起而蹌地。王覩流淚曰。吾過重 矣。王后笑之。王遣人澡浴梵志。具設餚饌。自身供養。叩頭悔過曰。吾為人君。民 飢者吾自飢。寒者即衣單。豈況懷道施德之士乎。一國善士之福。不如高行賢者一人 之德。國寧民安。四時順穀豐穰非戒之德其誰致之乎。謂道士曰飲水不告。罪乃若此 。豈況真盜不有重咎乎。以斯赦子。必無後患也。梵志曰。大善。受王洪潤矣。自斯 之後。生死輪轉無際。至臨得佛不食六年。罪畢道成。以俱夷自解羅云乃生。太子棄 國勤于山林。邪見之徒咸謂狂惑。謗聲非一。太子聞焉。忍斯辱謗。追以慈濟。福隆 道成。諸天雲集。稽首承風。帝王臣民靡不歸命。佛告諸比丘。時王者則吾身是也。 夫人者俱夷是。太子者羅云是。夫崇惡禍追。施德福歸。可不慎哉。王忘道士令餓六 日。受罪六年飢饉纔息。六日之後王身供養故。今六年殃畢道成。俱夷笑之。今懷羅 云六年重病。太子以梵志深著苑內故。六年處于幽冥。愚夫重闇不明去就。以惡心向 佛沙門。梵志截手拔舌者。斯一世之苦。妄以手捶。虛以口謗。死入太山。太山之鬼 拔出其舌。著於熱沙。以牛耕上。又以然釘釘其五體。求死不得。殃惡若此。順行無 邪。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五四)釋家畢罪經   昔者菩薩守戒行淨。積功累德。遂獲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遊處舍衛國。天 龍鬼神帝王臣民靡不歸宗。蟲道邪術值佛影隆。猶日明盛螢火隱退。貪嫉之興。不覩 亡身之火。邪黨搆謀。勸女弟子名曰好首。以毀天尊。國人未獲真諦者。有沈吟之疑 。心疑諸沙門。王亦怪焉。蠱道貪濁。諍財相訴。濁現禍歸。即時見廢。貞真照現。 天人歎善。王詣精舍頓首悔過。由斯王有慚心。因媒啟問求佛女妹。結婚姻之固以絕 釋家之怨。眾祐曰。吾去家為沙門。不豫世業。嫁娶之事。一由父王。於是遣使者致 敬宣結親之辭。諸釋不許。王曰。佛處其國爾由往來。明者無怨。愚夫有讐。女吾賤 妾之子。何足以致恨乎。王許曰可。遂成婚姻有男嗣。一請見諸舅即之釋國。時佛當 還開化諸釋。諸釋欣欣興佛精舍。掘土三尺。以栴檀香填之。撿國眾寶為佛精舍。焜 焜奕奕有若天宮。聲聞隣國靡不躍逸。佛未坐之而彼庶子入觀曰。斯精舍之巧眾珍之 妙。唯天帝宮可為匹矣。曰佛未翔茲。吾一坐座。沒命不恨也。庶子嬖友。名曰頭佉 摩。對曰。夫亦何失。即升坐矣。釋氏雄士。壯聲呵曰。眾祐尊座。天帝不臨。何婢 之子敢升座乎。裂坐更興。庶子出謂其友曰。斯辱無外矣。吾若為王。爾無忘茲。友 曰俱然。旋守其母欲為太子。母以妖蠱請如子願。王曰。古來未聞無設狂言自招耻也 。妖蠱處內。佞臣巧辭。遂立二嫡分民正治。大王崩。位立兩國。民隨所悅。仁凶分 流。仁即奉兄。兇馳詣叔。友為相國。修治干戈。軍用眾備。以舊事聞。王曰可。即 寵雄將武士就路。覩佛道邊坐乎半枯之樹。王進稽首曰。佛不坐純生而處半枯將有由 P. 42 乎。眾祐曰。斯樹名釋。吾愛其名。以仁道濟其難。潤其枯惠其生也。王悵然內耻曰 。佛仁弘普。惠逮草木。豈況人乎。於是旋軍。相國仰察天文。覩釋氏宿福索禍興復 以聞之。軍又出未至釋氏城有數里。城中弓弩矢聲猶風雨。幢幡傘蓋斷竿截斗。裂鎧 斬控。士馬震奔靡不失魄。王又奔歸。釋人啟佛當那賊何。曰牢關門廢壍橋。王又出 軍。目連啟言。吾欲以羅漢威神化為天網覆城面四十里。王奈釋人何。眾祐曰。無奈 罪何。又言。跳著他方剎土。曰無奈罪何。目連言。吾能攘有形。無奈無形罪何。眾 祐曰。種惡禍生。孰能攘之。取釋氏一子置吾鉢下。以效其實。目連如命。釋諸耆舊 承教守門。魔化為舊德。呵諸釋曰。王假塗有所之。爾其絕彼將益後尤。佛弟子行可 得爾乎。魔奮勢拔鑰排門兵入。猶塘決水翻。釋摩南為大將軍。與王先王同師而學。 有死友之誓。謂王曰。住爾兇士一飡之頃。令城中人獲出全命。王曰可。大將軍臨水 向佛。叩頭流淚而曰。以吾微命請彼少人。願令十方群生皆奉佛教。恕己濟眾。潤合 二儀。無為狼蚖之毒殘賊眾生。若斯無道之王矣。入水以髮纏樹根有頃命終。王遣使 者視之。還如事云。兵入掘地半埋釋人。橫材象牽概殺之矣。或馬蹟。或兵刃。佛時 首疾。其痛難言。梵王帝釋四大天王。皆叉手侍為之痛心。釋人有自歸命三尊者。誦 經者。起慈心者。釋有三城。征事未畢。王憶釋摩南殺身請眾命。為之愴然。旋師罷 軍。遣使者致敬曰。士眾疲勞。還國息師。異日束修稽首足下。佛教謝王自愛。使者 退。佛視之矣。阿難整法服稽首曰。佛不虛視。其必有緣。眾祐曰。釋罪畢也。王罪 興矣。却後七日。太山鬼以火燒王及其臣民。王罪難救猶釋禍難攘矣。佛使阿難舉鉢 。鉢下人亦終。佛將諸沙門至梵志講堂。道經諸釋死地。或有已死或折臂髀脛者。覩 佛來。或搏頰呻吟云。歸命佛歸命法。歸命聖眾。願十方群生皆獲永康。莫如我等也 。時自然床從地出。其地無間。諸沙門皆坐。佛言。斯王勃逆興罪弘廣矣。又問沙門 。若見屠獵魚網者。獲為飛行皇帝乎。對曰。不見。佛言。善哉。吾亦不見。以其無 四等心惠彼群生故也。王行湖邊。眾入水浴。神化為毒虫螫其士眾。毒行身黑。或於 水中死者。或百步一里死者。且半入國。兇鬼雲集宮中。夜時人聲物鳴。聚居相持。 須旦為命。日月薄蝕。星宿失度。怪異首尾靡不怨王也。王聞佛戒火變之異。內如湯 灼。遣使者參其事。佛說如上。使返具聞。國振瓦崩。王會群臣。議言。或於山或於 水。遂乘船入海。強富得從。貧羸留國。王內宮人登船上服。望火解衣。脫陽燧珠著 服上。其日雲興。壅壅曀曀。風雨凌凌。笮絕舟漂。臣民僉曰。弊王行凶。乃致兇禍 。向中之時日出炙陽燧陽。燧化為火。始自王舟。大山鬼神雲集霹靂。率土生入太山 地獄。留在岸者。微怖而全。佛於是日興慈心定。諸沙門問阿難。佛不出乎。答曰。 一國大喪。佛興慈定。故為不出也。佛明晨出。諸沙門稽首于地。釋梵四王諸龍鬼神 。帝王臣民稽首就座。阿難整服。問二國禍變之元。願釋眾疑。令群生照禍福所由。 佛告阿難。昔有三國比隣而王。時佛去世久遠。經典不修。菩薩所處之國。致有湖池 。獲魚無數。近國聞喜。資財來買。魚盡慘還。遠國不知。亦無買心。漁獵國者。今 釋三億人死者是也。其一國喜欲買魚者。今一城人恐徒亡財者是也。遠國不聞得魚者 P. 43 。今一城中人不知王來者是也。我時見破魚首。失言可之。今已得佛為三界尊。尚不 免首疾之殃。豈況凡庶乎。諸弟子端爾心興德惠安群生。恕己濟彼。慎無殺生。盜人 財物。婬彼非妻。兩舌惡罵。妄言綺語。嫉妬恚癡。誹謗三尊。禍之大莫尚十惡。福 榮之尊。夫唯十善矣。殺物者為自殺。活物者為自活。策心念惡。口言惡。身行惡。 莫若勞心念道。口言道。身行道。施善福追。為惡禍尋。猶響之應聲影之追形也。覩 斯變者。慎勿違春天之仁。而尚豺狼之兇也。佛說經竟。四輩弟子。天龍鬼神。皆大 歡喜。稽首而去 六度集經卷第五 P. 44 六度集經卷第六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精進度無極章第四(此有十九章)   精進度無極者。厥則云何。精存道奧。進之無怠。臥坐行步。喘息不替。其目彷 彿。恒覩諸佛靈像變化立己前矣。厥耳聽聲。恒聞正真垂誨德音。鼻為道香。口為道 言。手供道事。足蹈道堂。不替斯志呼吸之間矣。憂愍眾生長夜沸海。洄流輪轉。毒 加無救。菩薩憂之。猶至孝之喪親矣。若夫濟眾生之路。前有湯火之難刃毒之害。投 躬危命。喜濟眾難。志踰六冥之徒獲榮華矣 (五五)   昔者菩薩。時為凡人。聞佛名號相好道力。功德巍巍。諸天共宗。則高行者眾苦 都滅矣。菩薩存想。吟泣無寧。曰吾從得天師經典翫誦。執行以致為佛。愈眾生病令 還本淨乎。時佛去世無除饉眾。莫由受聞。隣有凡夫其性貪殘。覩菩薩精進志銳曰。 吾知佛三戒一章。爾欲稟乎。菩薩聞之。其喜無量。稽首足下。伏地請戒。知偈者曰 。斯為無上正真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之要教也。子欲徒聞之。豈其然乎。答曰。請問 法儀厥義何之。曰爾審懇誠者。身毛一孔一針刺之。血流身痛心不悔者。尊教可聞矣 。答曰。聞佛則殞。吾欣為之。豈況刺身而生存者乎。即布針以刺身。血若流泉。菩 薩喜於聞法。得無痛之定。天帝釋覩菩薩志銳為其愴然。化令舉身一毛孔者有一針矣 。其人覩之照厥志高。即授之曰。守口攝意身無犯惡。除是三行得賢徑度。是諸如來 無所著正真尊最正覺戒真說也。菩薩聞戒歡喜稽首。顧視身針霍然不現。顏景弈弈。 氣力踰前。天人鬼龍靡不歎懿。志進行高。踵指相尋。遂致得佛。拯濟眾生。佛告諸 比丘。授菩薩偈者今調達是。調達雖先知佛偈。猶盲執燭炤。彼不自明何益於己。菩 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五六)   昔者菩薩。為獼猴王。常從五百獼猴遊戲。時世枯旱。眾果不豐。其國王城去山 不遠。隔以小水。猴王將其眾入苑食果。苑司以聞。王曰。密守無令得去。猴王知之 。愴然而曰。吾為眾長禍福所由。貪果濟命而更誤眾。勅其眾曰。布行求虅。眾還虅 至。競各連續。以其一端縛大樹枝。猴王自繫腰登樹投身。攀彼樹枝。虅短身垂。勅 其眾曰。疾緣虅度。眾以過畢。兩掖俱絕。墮水邊岸。絕而復蘇。國王。晨往案行獲 大獼猴。能為人語。叩頭自陳云。野獸貪生恃澤附國。時旱果乏。干犯天苑。咎過在 我。原赦其餘。蟲身朽肉。可供太官一朝之餚也。王仰歎曰。蟲獸之長。殺身濟眾。 有古賢之弘仁。吾為人君。豈能如乎。為之揮涕。命解其縛。扶著安土。勅一國中恣 猴所食。有犯之者罪與賊同。還向皇后陳其仁澤。古賢之行未等於茲。吾仁糸髮。彼 踰崑崙矣。后曰善哉。奇矣斯蟲也。王當恣其所食無令眾害。王曰。吾已命矣。佛告 諸比丘。獼猴王者吾身是也。國王者阿難是也。五百獼猴者。今五百比丘是。菩薩銳 P. 45 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五七)   昔者菩薩。身為鹿王。力勢踰眾。仁愛普覆。群鹿慕從。所遊近苑。牧人以聞。 王率士眾合圍逼之。鹿王乃知。垂泣而曰。爾等斯厄。厥尤由我也。吾將沒命濟爾群 小。鹿王就索下前兩足曰。登吾踊出爾等可全矣。群鹿如之咸獲免矣。身肉決裂。血 若流泉。躃地纔息。其痛難言。群鹿啼呼。徘徊不去。人王覩其體殘。血流丹地。不 見鹿眾曰。斯者何以。鹿王對曰。執操不淑。稟命為獸。尋求美草以全微命。干犯國 境罪應尤重。身肉雖盡兩脾五藏完具尚存。惟願太官給一朝膳。王曰。爾何緣若茲乎 。鹿王本末陳其所以。其王惻然為之流淚曰。爾為畜生。含乾坤之弘仁。毀命以濟眾 。吾為人君。苟貪好殺殘天所生。即布重命。勅國黎庶。自今絕獵無貪鹿肉。裂索舉 鹿。安厝平地。群鹿覩其王仰天悲號。各前舐瘡。分布採藥。咀咋傳之人王覩焉。重 為抆淚曰。君以子愛育其眾。眾以親恩慕其君。為君之道可不仁乎。自斯絕殺尚仁。 天即祐之。國豐民熙。遐邇稱仁。民歸若流。佛告鶖鷺子。鹿王者吾身是也。五百鹿 者。今五百比丘是也。人王者阿難是。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五八)   昔者菩薩。身為鹿王。名曰修凡。體毛九色覩世希有。江邊遊戲。覩有溺人呼天 求哀。鹿愍之曰。人命難得而當殞乎。吾寧投危以濟彼矣。即泅趣之曰。爾勿恐也。 援吾角騎吾背。今自相濟。人即如之。鹿出人畢。息微殆絕。人活甚喜。遶鹿三匝。 叩頭陳曰。人道難遇。厥命惟重。大夫投危濟吾重命。恩喻二儀。終始弗忘。願為奴 使供給所乏。鹿曰爾去。以吾軀命累汝終身。夫有索我無云覩之。溺人敬諾沒命不違 。時國王名摩因光。稟操淳和慈育黎庶。王之元后厥名和致。夢見鹿王身毛九色。其 角踰犀寐寤以聞。欲以鹿之皮角為衣為珥。若不獲之妾必死矣。王重曰可。晨向群巨 說鹿體狀。布命募求。獲者封之一縣。金鉢滿之銀粟。銀鉢滿之金粟。募之若斯。溺 人悅焉。曰吾獲一縣金銀滿鉢。終身之樂。鹿自殞命。余何豫哉。即馳詣宮。如事陳 聞啟之。斯須面即生癩。口為朽臭。重曰。斯鹿有靈。王當率眾乃獲之耳。王即興兵 渡江尋之。鹿時與烏素結厚友。然其臥睡不知王來。烏曰。友乎。王來捕子。鹿疲不 聞。啄耳重云。王來殺爾。鹿驚覩王彎弓向己。疾馳造前跪膝叩頭曰。天王假吾漏刻 之命。欲陳愚情。王覩鹿然。即命息失。鹿曰。王重元后勞躬副之。吾終不免矣。天 王處深宮之內焉。知微蟲之處斯乎。王手指云。癩人啟之。鹿曰。吾尋美草食之。遙 覩溺人呼天求哀。吾愍于窮投危濟之。其人上岸喜叩頭曰。吾命且喪而君濟之。願給 水草為終身奴。吾答之曰。爾去自在所之。慎無向人云吾在斯。鹿王又曰。寧出水中 浮草木上著陸地。不出無反復人也。劫財殺主。其惡可原。受恩圖逆。斯酷難陳。王 驚曰。斯何畜生而懷弘慈。沒命濟物不以為艱。斯必天也。王善鹿之言。喜而進德。 命國內曰。自今日後恣鹿所食。敢有犯者罪皆直死。王還元后聞王放之。恚盛心碎。 死入太山。天帝釋聞王建志崇仁。嘉其若茲。化為鹿類盈國食穀。諸穀苗稼掃土皆盡 P. 46 。以觀其志。黎庶訟之。王曰。凶訛保國。不若守信之喪矣。釋曰。王真信矣。遣鹿 各去。穀豐十倍。毒害消歇。諸患自滅。佛告諸比丘。時鹿王者吾身是也。烏者阿難 是也。王者鶖鷺子是也。溺人者調達是也。王妻者今調達妻是。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 如是 (五九)   昔者菩薩。身為馬王。名曰駈耶。常處海邊渡漂流人。時海彼岸有婬女鬼。其數 甚多。若覩商人。即化為城郭居處。田園伎樂飲食。變為美人。顏華暐曄。要請商人 。酒樂娛之。鬼魅惑人。皆留匹偶。一年之間。婬鬼厭故。以鐵錞刺其咽。飲其血食 其肉吮其髓。馬王遙覩婬鬼噉人。為之流淚。因飛渡海。之海彼岸。獲成擣粳米。馬 王食飲畢。登山呼曰。誰欲度者。如此三矣。商人聞之喜曰。常聞神馬哀度危難。今 其瑧乎。喜而趣之。曰哀度吾等。馬曰。爾等去者。婬鬼必當提子示爾號呼而追。有 顧戀之心者。吾去後。鬼必復以鐵錞錞爾咽。飲爾血吞爾肉。正心存善可得全命矣。 夫欲歸者。騎吾背援吾鬣尾捉頭頸自由所執。更相攀援。必活覩親也。商人信用其言 者。皆獲全命歸覩六親。婬惑之徒信鬼妖蠱靡不見噉。夫信正去邪。現世永康矣。佛 告諸比丘。時馬王者吾身是也。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   昔者菩薩。身為魚王。有左右臣。皆懷高行。常存佛教。食息不替。食水生菜。 苟以全命慈育群小。猶護自身。尋潮遊戲。誨以佛戒。不覺漁人以網挾之。群魚巨細 靡不惶灼。魚王愍曰。慎無恐矣。一心念佛願眾生安。普慈弘誓。天祐猶響。疾來相 尋。吾濟爾等。魚王以首倒殖泥中。住尾舉綱。眾皆馳出。群魚得活靡不附親。佛告 諸比丘。時魚王者吾身是也。左右臣者鶖鷺子大目揵連是。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一)   昔者菩薩。身為龜王。晝夜精進思善方便。令眾生神得還本無。又有龜王。共處 深山。俱覩蝘蜒登樹自投。如斯無寧。菩薩占曰。斯危身之象矣。吾等宜早避之為善 。其一龜王。專愚自由。不從真言。菩薩盡心濟其從者令得免難。十日之後。象王徒 眾就樹燕息。蝘蜒自投墮象耳中。則驚啼呼。羣象犇赴。其來縱橫踐殺諸龜。龜王恚 曰。知事若茲而不指云。吾死爾生。於心善乎。累劫尋爾。逢必殘戮。佛告諸比丘。 善占龜者吾身是也。自專不去者調達是也。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二)   昔者菩薩。為鸚鵡王。徒眾三千。有兩鸚鵡。力幹踰眾。口銜竹莖以為車乘。王 乘其上飛止遊戲。常乘莖車。上下前後左右鸚鵡各五百眾。六面輔翼合有三千。貢獻 所珍。娛樂隨時。王深自惟。眾讙亂德無由獲定。吾將權焉託病不食。佯死棄眾。其 諸眾者以簞覆之。各捐而去。王興求食。諸鸚鵡眾詣他山鸚鵡王所曰。吾王喪矣。願 為臣僕。曰爾王死者以屍相示。若其真喪。吾將納爾眾。還取屍霍然不見。四布行索 P. 47 獲其王矣。僉然為禮復故供養。王曰。吾尚未喪爾等委捐。諸佛明訓。覩世無親唯道 可宗。沙門以鬚髮為亂志之穢。故捐棄之崇無欲行。爾等讙閙。邪聲亂志。獨而無偶 。上聖齊德。言畢飜飛。閑處窈寂。棄欲無為。思惟定行。諸穢都滅。心如天金。佛 告諸比丘。時鸚鵡王者吾身是。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三)   昔者菩薩。身為鴿王。徒眾五百。於國王苑翱翔索食。國王覩之。勅令牧夫率網 張捕。其眾巨細無有子遺。籠而閉之。食以粳米肥肉。太官以供肴膳。鴿王見拘。一 心念佛。悔過興慈。願令眾生拘者得解。疾離八難無如我也。謂諸鴿曰。佛經眾戒貪 為元首。貪以致榮者。猶餓夫獲毒飲矣。得志之樂其久若電。眾苦困己其有億載。爾 等捐食身命可全矣。眾對之曰。見拘處籠將欲何冀乎。王曰。違替佛教縱情貪欲。靡 不喪身者也。己自捐食肥體日耗。間關得出。顧謂餘曰。除貪捐食可如我也。言畢飛 去。佛告諸比丘。鴿王者吾身是也。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四)佛說蜜蜂王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弟子。當勤精進聽聞諷誦。莫得 懈怠陰蓋所覆。吾念過去無數劫時。有佛名一切度王如來無所著最正覺。時為一切諸 天人民不可計數而說經法。是時眾中有兩比丘。其一比丘名精進辯。一比丘名德樂正 。共聽經法。精進辯者聞經歡喜。應時即得阿惟越致。神通具足。德樂正者。睡眠不 覺獨無所得。時精進辯謂德樂正言。佛者難值。億百千世時乃一出耳。當曼精進為眾 作本。如何睡眠。夫睡眠者陰蓋之罪。當自勗勉有覺寤心。時德樂正。聞其教詔便即 經行。於祇樹間甫始經行復住睡眠。如是煩亂不能自定。詣泉水側坐欲思惟。復坐睡 眠。時精進辯。便以善權往而度之。化作蜜蜂王。飛趣其眼如欲螫之。時德樂正驚覺 而坐。畏此蜂王須臾復睡。時蜜蜂王飛入腋下螫其胸腹。德樂正驚心中懅悸不敢復睡 。時泉水中有雜色花。憂曇.拘文。種種鮮潔。時蜜蜂王。飛住華上食甘露味。時德 樂正端坐視之。畏復飛來不敢復睡。思惟蜂王觀其根本。蜂王食味不出華中。須臾之 頃。蜂王睡眠。墮污泥中身體沐浴。已復還飛住其華上。時德樂正。向蜜蜂王。說此 偈言  是食甘露者  其身得安隱   不當復持歸  遍及其妻子   如何墮泥中  自污其身體   如是為無黠  敗其甘露味   又如此華者  不宜久住中   日沒華還合  求出則不能   當須日光明  爾乃復得出   長夜之疲冥  如是甚勤苦  P. 48   時蜜蜂王。向德樂正。說偈報言  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不當有懈怠  無益於一切   五道生死海  譬如墮污泥   愛欲所纏裹  無智為甚迷   日出眾華開  譬佛之色身   日沒華還合  世尊般泥曰   值見如來世  當曼精進受   除去睡陰蓋  莫呼佛常在   深法之要慧  不以色因緣   其現有智者  當知為善權   善權之所度  有益不唐舉   而現此變化  亦以一切故    時德樂正聽聞其說。即得不起法忍。解諸法本逮陀隣尼。乃知精進辯善權方便。 常獨經行不復懈怠。應時亦得不退轉地。佛告阿難。爾時精進辯者今我身是也。德樂 正者彌勒是也。佛語阿難。我爾時俱與彌勒共聽經法。彌勒時睡眠獨無所得。設我爾 時不行善權而救度者。彌勒于今在生死中未得度脫。聞是法者常當精進。廣勸一切皆 令除去睡眠之蓋。當造光明智慧之本。說是事時。無央數人皆發無上平等度意。菩薩 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五)佛以三事笑經   昔者菩薩。為清信士。歸命三尊。慈弘仁普。恕濟群生。守清不盜。布施等至。 貞淨不妷。觀捐內婬。信同四時重如須彌。絕酒不飲。尊孝喻親。以正月奉六齋精進 無倦。所生遇佛。德行日隆。遂成如來無所著正真覺道法御天人師。教化周旋。時行 歷市覩一老翁斗量賣魚。哀慟 曰。怨乎皇天。吾子何咎而早喪身。子存賣魚吾豈勞 乎。佛覩其然笑之。口光五色。度市斯須。又覩大猪浴尿行路。佛復笑焉。阿難整服 稽首而白。屬笑人多莫由敬質。而今重笑。必有教詔。願釋眾疑為後景模。世尊告曰 。阿難。吾笑有三因緣。一曰。觀彼老公之愚。其為弘普矣。日以罾網殘群生命。蓋 無絲髮之惻隱。禍子自喪。而怨諸天呼 驚怖。斯下愚之行。非二儀之仁。賢聖之恕 也。以是笑耳。昔者飛行皇帝。植福巍巍。志憍行逸。今為斗量魚。斯二矣。不想人 天。壽八十億四千萬劫。意專著空。不能空空。還于本無。福盡受罪今在斗中。斯三 矣。阿難質曰。飛行皇帝。逮彼尊天。其德巍巍。何故不免於罪乎。世尊曰。禍福非 真。當有何常。夫處尊榮施四等恩。覺四非常。可免彼禍矣。若因貴自遂。快心從邪 。福盡受罪。自古來然。殃福追己。猶影尋形響之應聲。豈有貴賤哉。惟吾前世為清 信士。時有隣人好奉鬼蠱。姦 為群。不信作惡。重禍響應。每至齋日。吾要入佛正 真之廟。聽沙門眾散說淨法。以為德本。防絕凶禍。而子婬荒。訛云有務。吾詣佛廟 P. 49 。子往亂道。自斯之後。吾之所生。逢佛聞法與沙門齊志。德行日隆。遂成如來無所 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為三界尊。號曰法王。隣人好事鬼術殘賊群生。泆蕩女 色。酒亂不孝。自謂得志。輪轉三道。苦毒無量。吾已為佛。子續為臭蟲。是以笑之 。佛告阿難。吾累劫稟經採義。親樂沙門獲斯巍巍矣。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六)小兒聞法即解經   昔有比丘。精進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毀犯。常守梵行。在精舍止。所可諷誦是 般若波羅蜜。說經聲妙無能及者。其有聞此比丘音聲莫不歡喜。有一小兒厥年七歲。 城外牧牛遙聞比丘誦說經聲。即尋音往詣精舍中。禮比丘已却坐一面。聽其經言。時 說色本聞之即解。兒大歡喜經句絕已。便問比丘。比丘應答不可兒意。是時小兒反為 解說。其義甚妙。昔所希聞。比丘聞之。歡喜甚悅。怪此小兒。乃有智慧非是凡人。 時兒即去。還至牛所。所牧牛犢散走入山。兒尋其迹追逐求索。爾時值虎害此小兒。 小兒命終。魂神即轉。生長者家。第一夫人作子。夫人懷妊。口便能說般若波羅蜜。 從朝至暮初不懈息。其長者家。素不知法。恠此夫人口為妄語。謂呼鬼病。下問譴祟 。無所不至無能知者。長者甚愁。不知夫人那得此病。家中內外皆悉憂惶。是時比丘 入城分衛詣長者門。遙聞經聲心甚喜悅。住門有頃主人偶出。見此比丘亦不作禮。比 丘怪之。此賢者家內說經聲妙乃爾乎。今此長者不與我語。即問長者。內中誰有說深 經者。音聲微妙乃如是耶。長者報言。我內中婦聞得鬼病。晝夜妄語。口初不息。比 丘爾乃知長者家為不解法。比丘報言。此非鬼病。但說尊經佛之大道。願得入內與共 相見。長者言善。即將比丘入至婦所。婦見比丘即為作禮。比丘呪願言得佛疾。便與 比丘。相難說經法。反覆披解。比丘甚喜。長者問言。此何等病。比丘報言。無有病 也。但說深經甚有義理。疑此夫人所懷妊兒。是佛弟子。長者意解。即留比丘與作飲 食。飲食畢訖。比丘便退精舍。展轉相謂。有一長者夫人懷妊甚可奇怪。口誦尊經。 所說如流。其音妙好解釋經理甚深。後日長者復請比丘。普及眾僧悉令詣舍。辦飲食 具。時至皆到坐定。行水飲食已。呪願達嚫。時夫人出禮眾比丘。却坐一面。復為比 丘快說經法。諸有疑難不能及者。盡為比丘具足解說。眾僧踊躍歡喜而退。日月滿足 。夫人在產。娩娠得男。又無惡露。其兒適生。叉手長跪。誦般若波羅蜜。夫人產已 。還如本時無所復知。如夢寤已了無所識。長者即復呼眾僧。比丘都集。往覩小兒。 說經故事。初無躓礙。是時眾僧各各一心觀此小兒本皆不能知。長者問言。此為何等 。比丘答曰。真佛弟子。慎莫驚疑。好養護之。此兒後大當為一切眾人作師。吾等悉 當從其啟受。時兒長大至年七歲。悉知微妙道俗皆備。與眾超絕。智度無極。諸比丘 等皆從受學。經中誤脫有所短少。皆為刪定。足其所乏。兒每入出有所至止。輙開化 人使發大乘。長者家室內外大小五百人眾。皆從兒學。發摩訶衍意。悉行佛事。兒所 教授城郭市里所開發者八萬四千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弟子乘者五百人。諸比丘聞 兒所說本漏意解。志求大乘者皆得法眼淨。佛告阿難。是時小兒者吾身是也。時比丘 者迦葉佛是也。如是阿難。我往昔時。一從比丘聞摩訶衍品。讚善開解。心意歡喜不 P. 50 轉。精進不忘。深識宿命。自致無上平等正覺。一聞之德乃尚如是。何況終日遵修道 者。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七)殺身濟賈人經   昔者菩薩。與五百商人。俱入巨海欲採眾寶。入海數月。其所獲寶。重載盈舟。 將旋本土。道逢飄風。雷電震地。水神雲集。四周若城。眼中出火。波涌灌山。眾人 嚾啼曰。吾等死矣。恐怖易色仰天求哀。菩薩愴然。心生計曰。吾之求佛。但為眾生 耳。海神所惡。死屍為甚。危命濟眾。斯乃開士之尚業矣。吾不以身血注海。海神惡 之。意者船人終不渡岸。謂眾人曰。爾等屬手相持并援吾身。眾人承命。菩薩即引刀 自 。海神惡焉。漂舟上岸。眾人普濟。船人抱屍號天而哭曰。斯必菩薩非凡庸之徒 。躃踊呼天。寧令吾等命殞于茲。無喪上德之士矣。其言真誠。上感諸天。天帝釋覩 菩薩之弘慈覩世希有。帝釋身下。曰斯至德菩薩將為聖雄。今自活之。以天神藥灌其 口中。并通塗屍。菩薩即蘇。忽然起坐與眾相勞。帝釋以名寶滿其舟中千倍于前。即 還本土。九親相見靡不歡悅。賙窮濟乏。惠逮眾生。敷宣佛經。開化愚冥。其國王服 菩薩德。詣稟清化。君仁臣忠。率土持戒。家有孝子。國豐毒歇。黎庶欣欣。壽終生 天。長離眾苦。菩薩累劫精進不休。遂至得佛。佛告諸比丘。殺身濟眾者吾身是也。 天帝釋者彌勒是。五百商人者今坐中五百應真是也。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八)   昔者菩薩。為獨母子。朝詣佛廟捐邪崇真。稽首沙門。稟佛神化。朝益暮誦。景 明日昇。採識眾經。古賢孝行精誠仰慕。猶餓夢食。所處之國。其王無道。貪財重色 。薄賢賤民。王念無常。自惟曰。吾為不善死將入太山乎。何不聚金以貢太山王耶。 於是斂民金。設重令曰。若有匿銖兩之金。其罪至死。如斯三年。民金都盡。王訛募 曰。有獲少金以貢王者。妻以季女賜之上爵。童子啟母曰。昔以金錢一枚著亡父口中 欲以賂太山王。今必存矣。可取以獻王也。母曰可。兒取獻焉。王令錄問所由獲金。 對曰。父喪亡時。以金著口中。欲賂太山。實聞大王設爵求金。始者掘塚發木取金。 王曰。父喪來有年乎。對曰。十有一年。曰爾父不賂太山王耶。對曰。眾聖之書。唯 佛教真。佛經曰。為善福追。作惡禍隨。禍之與福猶影響焉。走身以避影。撫山以關 響。其可獲乎。王曰不可。曰夫身即四大也。命終四大離靈逝變化。隨行所之。何賂 之有。大王前世布施為德。今獲為王。又崇仁愛澤及遐邇。雖未得道後世必復為王。 王心歡喜。大赦獄囚還所奪金。佛告諸比丘。時王欲以民間餘金殘戮害無罪者。菩薩 覩民哀號。為之揮淚。投身命乎厲政。濟民難於塗炭。民感其潤。奉佛至戒。國遂豐 沃。時童子者吾身是也。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九)調達教人為惡經   昔者菩薩。位為天王。精存微行。志進若流。每到齋日。乘于馬車巡四天下。宣 佛奧典開化眾生。消其瑕穢。令崇如來應儀正真覺天中之天眾聖中王道教之尊。可離 三塗眾苦之原。調達亦為魔天王。行四天下。教人為惡從心所欲。無有太山殃禍之報 P. 51 。行逢菩薩。問曰。子何行乎。答曰。教民奉佛修上聖德。調達曰。吾教民恣欲二世 無禍。為善勞志無益於己。菩薩曰。爾避吾道。答曰。子為善猶金銀。吾尚惡猶剛鐵 。剛鐵能截金銀。金銀不能截剛鐵。子不下道吾斬子矣。調達惡盛禍成。生入太山。 夫人為惡。皆死入三塗。三塗執善靡不昇天。雖處尊榮而懷元惡。不如三塗懷佛一言 也。佛告諸比丘。教人行善天王者吾身是也。導人為惡魔天者調達是。菩薩銳志度無 極精進如是 (七○)殺龍濟一國經   昔者菩薩。伯叔齊志。俱行學道。仰慕諸佛難逮之行。誦經釋義開導六冥。練棄 內垢。止觀寂定。每聞諸國闇於三尊。輙往導化。令奉六度正真妙行。時有大國。其 王樂道。眾妖誘之授其邪偽。率土承風。皆事蠱道。風雨不時。妖怪首尾。菩薩伯叔 自相謂曰。吾之本土。三尊化行。人懷十善。君仁臣忠。父義子孝。夫信婦貞。比門 有賢。吾等將復誰化乎。彼彼國信妖。蛟龍處之吞其黎庶。哀 無救。夫建志求佛唯 為斯類矣。可以道化。喻之以仁。龍含凶毒。吾等摧焉。叔曰。佛戒以殺為凶虐之大 。活生仁道之首也。將如彼何。伯曰。夫殘一人者其罪百劫。龍吞一國。吾懼恒沙劫 畢。厥殃未除矣。苟貪尠味斯須之利。不覩太山燒煑之咎。吾心愍然。人道難獲。佛 法難聞。除龍濟國。導以三尊六度高行。禍若絲髮。福喻二儀。爾化為象。吾為師子 。二命不殞。斯國不濟也。稽首十方誓曰。眾生不寧余之咎矣。吾後得佛當度一切。 象造龍所師子登之。龍即奮勢霆耀雷震。師子踊吼。龍之威靈。師子赫勢。普地為震 三命絕矣。諸天稱善靡不歎仁。兩菩薩終生第四天上。一國全命。抱屍哀號曰。斯必 神矣。孰仁若茲。門徒尋之。覩師普慈殺身濟眾。哀慟稱德。各又進行宣師道化。王 逮臣民始知有佛。率土僉曰。佛之仁化乃至於茲乎。殯葬二屍。舉國哀慟。王即命曰 。有不奉佛六度十善而事妖鬼者。罪舉眷屬同。自斯之後。剎有千數沙門比肩而行。 國內士女皆為清信高行。四境寧靖。遂致太平。佛告諸比丘。時兄者吾身是也。弟者 彌勒是也。毒龍者調達是。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舉眷屬同丹本與螣同) (七一)彌勒為女人身經   昔者菩薩。為天帝釋。位尊榮高。其志恒存非常.苦.空.非身之想。坐則思惟 。遊則教化。愍愚愛智。誨以智慧。精進無休。覩其宿友。受婦人身為富姓妻。惑乎 財色。不覺無常。居市坐肆。釋化為商人。佯有所市。至婦人前住。婦人喜悅令兒馳 歸。取獨坐床欲以坐之。商人乃熟視婦人而笑。婦執高操意怪商人。住笑非宜。兒取 床遲。還即搏之。商人又住笑。側有一兒。播鼗踊戲。商人復笑之。有父病者子以牛 祠鬼。商人亦笑之。有一婦人抱兒仿佯。行過市中。兒刮面頰。血流交頸。商人復笑 之。於是富姓妻問曰。君住吾前含笑不止。吾屬搏兒。意興由子。子何以笑。商人曰 。卿吾良友。今相忘乎。婦人悵然。意益不悅怪商人言。商人又曰。吾所以笑搏兒者 。兒是卿父。魂靈旋感。為卿作子。一世之間有父不識。何況長久乎。播鼗兒者本是 牛。牛死靈魄還為主作子。家以牛皮用貫此鼗。兒今播弄踊躍戲舞。不識此皮是其故 P. 52 體。故笑之耳。殺牛祭者。父病請活。求生以殺。不祥之甚。猶服鴆毒。以救病也。 斯父方終。終則為牛。累世屠戮受禍無已。今此祭牛命終靈還。當受人體免脫憂苦。 故復笑之。刮母面兒。兒本小妻。母是嫡妻。女情專婬。心懷嫉妬。常加酷暴。妾含 怨恨。壽終則生為嫡妻子。今來報讎攫面傷體。故不敢怨耳。是以笑之。夫眾生之心 其為無恒。古憎今愛。何常之有。斯皆一世見而不知。豈況累劫。經曰。以色自壅者 盲於大道。專聽邪聲者不聞佛音之響也。吾是以笑之耳。世榮若電恍惚即滅。當覺非 常莫與愚竝。崇修德操。六度妙行。吾今反居。後日必造子門。言竟忽然不現。婦悵 然而歸。齋肅望慕。一國咸聞。王逮群寮靡不欽延。商人後果在門。狀醜衣弊。曰吾 友在內爾呼之來。門人入告具以狀言。婦出曰。爾非吾友矣。釋笑而云。變形易服子 尚不識。豈況異世捨斯受彼乎。重曰。爾勤奉佛。佛時難值。高行比丘難得供事。命 在呼吸無隨世惑。言畢不現。舉國歡嘆矣。各執六度高妙之行。佛告鶖鷺子。爾時婦 人昔彌勒是也。天帝釋者吾身是也。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七二)女人求願經   昔者菩薩。身為女人。厥婿稟氣兇愚妬忌。每出商行以妻囑隣獨母。母奉佛戒為 清信行。時佛入國。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獨母聞經。還為婦說之。婦喜歎曰。斯即無 上正真道最正覺者也。從母聞佛。即遙稽首。齋日母曰。可往聽化乎。婦喜曰可。尋 之城外忽存婿妬。悵然不悅。旋居自鄙。吾殃重乎。母還為陳。天龍鬼神帝王臣民聽 經。或得沙門四道者。或受菩薩決者。佛時難值。經法難聞。爾還為乎。婦聞佛德流 淚具陳婿妬之意。母曰。可試一行。婦曰敬諾。明日即隨母行覩佛。五體投地却立靜 心。視佛相好念佛清淨真是天尊。佛問女爾來何願。即稽首而對。我聞佛為無上正真 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德如恒沙。智若虛空。六通四達得一切智。勢來請尊。願佛 哀我。世尊告曰。佛為一切護恣汝所願。女人稽首曰。夫人處世未獲本無者。皆以欲 故為匹偶居。令我世世與至德偶居同志無嫉妬行。二曰。身口意行端正絕世。三曰。 世世虔奉三尊。心垢日消。進道無倦。諸佛祐助。眾邪不能遏。必獲一切智濟眾生難 。眾祐歎曰。善哉善哉。令汝得之。婦大歡喜稽首。退歸本居。厥婿賈還乘舟水行。 當以斯日至。天帝覩婦高行發願無雙。助喜歎善。為興風雨。住其舟行明日乃臻。婦 後壽終。神生有道之家。容華光世。年長出嫡為國儒士之妻。國稱高賢。時婿入海採 寶欲濟窮民。婦居家以禮自衛。猶城衛寇。國王后妃大臣妻妾靡不仰則。詣門雲集稟 婦德儀。婦夜寐覺憶世無常。榮富猶幻孰獲長存。躬為坏舟我神載之。猶獲月影望天 寶者也。勞心苦身何益於己。夢幻皆空。天神世榮其歸若茲矣。明晨當索無上正真天 中之天為吾師焉。晨興即覩石塔在庭。佛像金耀。琢壁書經。歎佛為眾聖之師三界獨 步。婦喜歎曰。是則如來應儀正真道最正覺者乎。即五體投地遶廟三匝。散華燒香。 然燈懸繒。晨夜肅虔。稽首恭禮。王后國婦請承清風退邪崇真。隣有兇夫賈逢婦婿曰 。子妻造妖虛立鬼廟。朝暮香熏呪咀妖蠱。願令爾喪。不祥之甚。婿歸。婦啟曰。妾 前一夜覺世無常。晨覩宗靈無上正真絕妙之像來在中庭。妾今供事。燒香然燈。懸繒 P. 53 奉華。朝夕禮拜。稽首自歸。子當事之。必合聖則。婿大歡喜。一心肅虔。國人巨細 僉然承風。如是八萬四千餘歲。佛告鶖鷺子。爾時婦人者吾身是也。時婿者彌勒是也 。獨母者鶖鷺子是也。隣兇夫者調達是也。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七三)然燈授決經   昔者菩薩。身為女人。少寡守節。歸命三尊。處貧樂道。精進不倦。蠲除兇利。 賣膏為業。時有沙門。年在西夕。志存高行。不遑文學。內否之類謂之無明矣。禮敬 有偏終始無就。分衛麻油以供佛前。獨母照然。貢不缺日。有一除饉。稽首佛足叉手 質曰。斯老除饉。其雖尠明戒具行高。然燈供養。後獲何福。世尊歎曰。善哉問也。 是老除饉。却無數劫。當為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項有重光。將導三界。眾生得 度。其為無數。獨母聞之。馳詣佛所。稽首陳曰。除饉然燈。膏即吾所貢云。其當獲 為無上正真道。將導眾生還神本無。天人鬼龍靡不逸豫。唯願加哀。復授吾決。佛告 女人。女身不得為佛.緣一覺道.梵.釋.魔天.飛行皇帝。斯尊巍巍非女人身所得 作也。夫欲獲彼當捐穢體受清淨身。女稽首曰。今當捐之。還居淨浴。遙拜而曰。夫 身者四大之有。非吾長保也。登樓願曰。以今穢身惠眾生之飢渴者。乞獲男躬受決為 佛。若有濁世眾生盲冥背正向邪無知佛者。吾當於彼世拯濟之也。自高投下。觀者寒 慄。佛知至意。化令地軟猶天綩綖。覩身無害。即化為男。厥喜無量。馳詣佛所踊躍 而云。受世尊恩已獲淨身。唯願加哀授吾尊決。佛歎之曰。爾之勇猛世所希有。必得 為佛無懷疑望。然燈除饉。其得佛時當授汝號。天人鬼龍聞當為佛皆向拜賀。還居咨 歎。各加精進。爾時勸發群生不可計數。佛告鶖鷺子。時老比丘者錠光佛是也。獨母 者吾身是。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六 P. 54 六度集經卷第七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禪度無極章第五(此有九章) (七四)   禪度無極者云何。端其心。壹其意。合會眾善內著心中。意諸穢惡。以善消之。 凡有四禪。一禪之行。去所貪愛五妖邪事。眼覩華色心為淫狂。去耳聲鼻香口味身好 。道行之志必當遠彼。又有五蓋。貪財蓋。恚怒蓋。睡眠蓋。淫樂蓋。悔疑蓋。有道 無道。有佛無佛。有經無經。心意識念。清淨無垢。心明覩真得無不知。天龍鬼妖所 不能惑。猶人有十怨脫身離之。獨處山間眾所不知無所復畏。人遠情慾。內淨心寂。 斯謂一禪。心獲一禪進向二禪。第二之禪。如人避怨。雖處深山懼怨尋之。逾自深藏 行家雖遠十情慾怨。猶恐慾賊來壞道志。得第二禪。情慾稍遠不能污己。第一之禪。 善惡諍已。以善消惡。惡退善進。第二之禪。喜心寂止。不復以善住消彼惡也。喜善 二意。悉自消滅。十惡煙絕。外無因緣來入心者。譬如高山其頂有泉無流入者。亦非 龍雨水自內出。水淨泉滿。善內心出。惡不復由耳目鼻口入。御心如是。便向三禪。 第三之禪。守意牢固。善惡不入。心安如須彌。諸善不出外事。善惡寂滅不入心。猶 蓮華根莖在水。華合未發為水所覆。三禪之行。其淨猶華。去離眾惡身意俱安。御心 如是。便向四禪。善惡皆棄。心不念善亦不存惡。心中明淨猶琉璃珠。又如士女淨自 沐浴。名香塗身。內外衣新。鮮明上服。表裏香淨。菩薩心端獲彼四禪。群邪眾垢無 能蔽其心。猶若淨繪在作何色。又如陶家埏埴為器。泥無沙礫在作何器。又猶鍛師熟 煉名金。百奇千巧從心所欲。菩薩心淨得彼四禪。在意所由。輕舉騰飛。履水而行。 分身散體。變化萬端。出入無間存亡自由。摸日月。動天地。洞視徹聽靡不聞見。心 淨觀明得一切智。未有天地眾生所更。十方現在眾心所念。未萠之事。眾生魂靈為天 為人。入太山.餓鬼.畜生道中。福盡受罪。殃訖受福。無遠不如。夫得四禪。欲得 溝港.頻來.不還.應儀。各佛如來至真平等正覺無上之明。求之即得。猶若萬物皆 因地生。自五通智至于世尊。皆四禪成。猶眾生所作非地不立。眾祐又曰。群生處世 。正使天帝仙聖巧黠之智。不覩斯經。不獲四棄之定者。猶為愚矇也。既有智慧。而 復一心即近度世。此為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七五)   昔者比丘。飯畢澡漱。入深山丘墓間樹下坐。叉手低頭。一心滅念。內意心中消 去五蓋。五蓋滅後。其心照然。冥退明存。顧愍天人蜎飛蚑行蠕動之類。傷其愚惑懷 斯五蓋。遏絕明善之心。消去五蓋諸善即強。猶若貧人舉債治生。獲利還彼餘財修居 。日有利入。其人心喜。又如奴使免為良民。困病獲瘳。九族日興。牢獄重罪逢赦得 出。又如重寶渡海歷險還家見親其喜無量。心懷五蓋猶斯五苦。比丘見諦去離五蓋。 猶彼凡人免上五患。蓋退明進。眾惡悉滅。道志強盛即獲一禪。自一禪之二禪。凡有 P. 55 三行。一曰勤仂。二曰數念。三曰思惟。自斯三事得成四禪。以一禪至二禪。以二禪 之三禪。以三禪之四禪。四禪勝三禪。三禪勝二禪。二勝一。第一之禪。十惡退五善 進。何謂十惡。眼樂色耳音鼻香口味身好。并上五蓋謂之十惡。何謂五善。一計二念 三愛四樂五曰一心。斯五善處內。第二之禪不計不念。制心內觀。善行在內。不復由 耳目鼻口出入。善惡二行不復相干。心處在內唯有歡喜也。三禪之行除去歡喜。心尚 清淨。怕然寂寞。眾祐各佛應儀曰。諸能滅欲淨其心者。身終始安。第四之禪喜心去 得寂定。一禪耳為聲亂。二禪心為念亂。三禪心歡喜亂。四禪心為喘息亂。一禪耳聲 止。進至二禪。二禪念滅。進至三禪。三禪歡喜滅。進至四禪。四禪喘息滅得空定。 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七六)   菩薩志道。凡以幾事。能令內淨心一得禪。或見老者頭白齒落形體變異。覩之意 悟曰。吾後必然一心得禪。或覩病者身心困痛。猶被杖楚。悵然悟曰。吾後必然一心 得禪。或覩眾生壽命終訖。息絕熅逝。神遷身冷。九族捐之。遠著外野。旬日之間胮 脹爛臭。或為狐犬眾鳥所噉。肌肉生蟲。蟲還食身。膿血惡露滂沱流地。骸骨解散。 節節異處。足趺脛髀。尻脊脇臂。頭齒髑髏。各自分離。道人念曰。夫生有死。人物 猶幻。會即有離。神逝體散。吾豈得止獨不如彼乎。覩之愴然。一心得禪。或見久死 體骨消滅。泥土同塵。深自惟曰。吾體方爾。一心得禪。或以聞太山湯火之毒。酷裂 之痛。餓鬼飢饉積年之勞。畜生屠剝割截之苦。存之愕然。一心得禪。或見窮凍餓死 。或見履非之人為王法所戮。道人念曰。斯人遭患由無道志。吾不精進必復如彼也。 一其心得禪。深惟內觀。下即為屎尿所迫。上即為寒熱所愶。覺身可惡。一心得禪。 或見惡歲五穀不豐。民窮為亂更相挌戰。死屍縱橫。覩之愴然。吾不為道必復如之。 一其心得禪。覩盛有衰榮財難保。少壯有老病壽猶電光。憶之愕然。一其心得禪。念 佛巍巍相難雙矣。皆由清淨致為眾祐。存之欣然。一其心得禪。念經深義。沙門高行 。一其心得禪。惟身行善。前後積德。一其心得禪。惟愚所求違佛明法勞而益罪。諸 天處世守戒奉齋。自致升天榮壽無量。一其心得禪。受佛深經反覆思之。為眾訓導。 中心歡喜。一其心得禪。存憶眾生有成輙壞。壞皆苦痛。惟之愴然。一其心得禪。眾 生之性莫能自保。來始之變。道人自懼。命盡卒至。或墮惡道。視世榮樂真偽如夢。 志重醒悟。一其心得禪。諸食入口與涕唾澆灒。外好內臭化成屎尿。憶之可惡。一其 心得禪。兒在母腹。初如凝粥。以漸長大。三十八七日。身體皆成。臨生之難。多危 少安。既生之後。諸病並進。或一或十或五十至百年。皆當老死無免斯患。惟己亦然 。一其心得禪。有存即滅。尋之無處。三界皆空。志無貪慕。悲念眾生不覩佛經。邪 欲所蔽無知非常。誓願拯濟。一其心得禪。志成行高。懷四等心愍育眾生。猶若慈母 哀護幼兒。兒隨輩熙戲。母以慈心行索。覩兒為泥塵所污。飢渴啼呼。覩兒若茲。悲 淚抱歸。洗浴衣食。身康心悅。慈母歡喜。愛攝徘徊不捨如前。道人慈悲愛護眾生。 踰彼慈母。教天下人蜎飛蚑行蠕動之類。奉佛覩經。親沙門眾。採執佛戒懷而行之。 P. 56 遠離三惡。心念善。口言善。身行善。仰上三惡。永興三善。長不令更太山.地獄 .餓鬼.畜生窮苦險處。安以無極之福堂。尋復追誨。懼其處福為之憍蕩。恣縱惡心 還處三塗。亦榮祿之禍。非常苦空之變以誡之也。勸取無為。如彼慈母攝護之意也。 思十六事。一其心得禪。何謂十六。喘息長短即自知。喘息動身即自知。喘息微著即 自知。喘息快不快即自知。喘息止走即自知。喘息歡慼即自知。自惟萬物無常喘息自 知。萬物過去不可追得喘息自知。內無所思棄捐所惟喘息自知。放棄軀命不棄軀命喘 息自知。道人深思。有是即得是無是不得是。夫生必有老死之患。魂靈不滅即更受身 。不生即無老。不老即無死。念是一其心得禪。道人以眼觀世生死。但以十二因緣。 念此一其心得禪。道人以五事自觀形體。一曰自觀面類數變。二曰苦樂數移。三曰志 意數轉。四曰形體數異。五曰善惡數改。是謂五事。數有變異猶如流水前後相及。念 此一其心得禪。道人念禪當云何。目見死人自頭至足。諦思熟視存想著心。行坐臥起 飯飲萬役。常念著心以固其志。得禪自在所念。譬如人炊數斛米飯欲知熟未。直取一 米捻 視之。一米熟者明餘者皆熟。道志若茲。心之迴走。猶水之流。道人直念一事 。心停意淨。應儀真道。滅度可得。第一之禪。欲得應儀可得不。曰中有得者有不得 者。何行能得。何行不得。於一禪中。有念有愛道則不成。天地無常。虛空難保。盡 內穢垢。無貪愛念。志淨如斯。應真可得。二三至四。執心當如一禪。志存一禪未得 應儀。命終可趣。即上七天受壽一劫。在二禪終上十一天受壽二劫。處三禪終上十五 天受壽八劫。處四禪終上十九天壽十六劫。道人自觀內體惡露都為不淨。髮膚髑髏皮 肌。眼瞬涕唾。筋脉肉髓。肝肺腸胃。心膽脾腎。屎尿膿血。眾穢共合乃成為人。猶 若以囊盛五穀也。有目潟囊。分別視之。種種各異。明人如此內觀其身。四大種數各 自有名都為無人。以無欲觀乃覩本空。一其心得禪。道人深觀別身四大。地水火風。 髮毛骨齒。皮肉五藏。斯即地也。目淚涕唾。膿血汗肪。髓腦小便。斯即水也。內身 溫熱主消食者。斯即火也。喘息呼吸。斯即風也。譬如屠兒殺畜刳解別作四分具知委 曲。道人內觀分別四大。此地彼水。火風俱然。都為無人。念之志寂。一其心得禪。 道人自覺喘息長短。遲疾巨細皆別知之。猶人削物自知深淺。念息如此。一其心得禪 。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七七)   太子出遊。王勅國內無令眾穢當彼王道。太子出城。第二天帝。化為老人。當其 車前。頭白背僂。倚杖羸步。太子曰。斯人何乎。御使對曰。老人矣。何謂為老。曰 。四大根熟。餘命無幾。太子曰。吾後亦當老乎。對曰。自古有老無聖免茲。太子曰 。吾謂尊榮與凡有異。而俱不免。榮何益己。還宮存之。一心得禪。王問僕曰。太子 出遊觀國喜乎。對曰。道觀老叜。存世非常。心不為欣。王懼去國。重益樂人。惑之 以榮華。亂之以眾音。欲壞其道意令守尊位也。後復出遊。王重勅曰。無令羸老在道 側也。前釋復化為病人。體疲氣微。肉盡骨立。惡露塗身。倚在門側。曰。斯復何人 。對曰。病人也。曰。何謂為病。飲食不節。臥起無常。故獲斯病。或愈或死。曰。 P. 57 吾亦飲食不節。臥起無常。當更病乎。對曰。有身即病。無免斯患。太子曰。吾不免 患。後必如之。還宮存之。一心入禪。後出。帝釋復化為死人。舁擔建旐。哀慟塞路 。曰。斯復何人。對曰。死人。何謂為死。命終神遷。形骸分散。長與親離。痛夫難 處。太子曰。吾亦然乎。對曰。上聖之純德。無免斯患。迴車還宮。一心入禪。後復 出遊。之王田廬。坐樹下覩耕犁者。反土蟲出。或傷或死。鳥追食之。心中愴然。長 歎曰。咄眾生擾擾。痛焉難處。念之悵如。一心入禪。時日盛出照太子身。樹為低枝 不令日炙。王尋所之。遙覩無上聖德之靈。悲喜交集。不識投身。稽首為禮。太子亦 俱稽首于地。父子辭畢。王還于宮。太子一心入禪。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七八)   太子初生。王令師相。師曰。處國必為飛行皇帝。捐國作沙門者。當為天人師也 。王興三時殿。春夏冬各自異殿。殿有五百妓人。不肥不瘦。長短無訶。顏華鮮明。 皆齊桃李。各兼數伎。姿態傾賢。以樂太子。殿前列種甘果。華香苾芬。清淨浴池。 中有雜華。異類之鳥。鳴聲相和。宮門開閉聞四十里。忠臣衛士徼循不懈。警備之鳥 。鵁鶄鴛鴦驚鳴相屬。太子年十七無經不通。師更拜受。王為納妃。妃名裘夷。容色 之華。天女為雙。力勢頓却六十巨象。至年十九。太子都合諸妓凡千五百人。共處一 殿。極其伎樂。欲令疲臥可得捨去。天令樂人皆臥無知。太子靖思視諸伎人。猶木梗 人。百節皆空。中如竹節。手足垂地。涕淚流出。口唾污頰。伏鼓亂頭。樂人皆著名 璫垂懸步搖華光。珠璣瓔珞琨環雜巧。羅縠文繡上服御衣。琴瑟箏笛。笳簫樂器。縱 橫著地。警備之鳥及守衛者。頓瞑無識。太子以無蔽之眼遍觀眾身。還觀其妃。頭髮 髑髏。骨齒爪指。皮膚肌肉。膿血髓腦。筋脉心膽。脾腎肝肺。腸胃眼窌。屎尿涕唾 。內視猶枯骨。外視猶肉囊。無一可貴。不淨臭處覩之存憶令人吐逆。猶藍假面文綵 衣之熏香其表。以屎尿膿血滿著其內。愚者信其表。明者覩其內。遠之萬里猶復閉目 也   太子覩之。若幻難可久保。處世假借。必當還主。臥者縱橫。猶如死屍。愈不樂 焉。一心得禪。從禪覺。仰視沸星。夜已向半。諸天側塞。叉手作禮。華香眾樂舉頭 無量。太子覩諸天稽首。即說經曰。淫泆最惡。令人狂醉。謗正歎邪。以瞑為明。是 故諸佛辟支佛阿羅漢。不譽為善。當疾遠之。反覆思惟。呼車匿曰。疾被鞬陟。重自 惟曰。城門開閉聞四十里。云如之何。諸天僉曰敬諾。世尊。吾等御門令其無聲。宮 人無知。馬蹄寂然不聞微聲。太子上馬。百億帝釋四百億四大天王。天龍鬼神翼從導 引。平治塗路。天樂詠謌。無上巍巍吾生遇哉。得覩靈輝消心塵勞。永世不衰。痛夫 八難遠尊可哀。重曰。遇哉吾等偶諧。馬始出門。門即有聲。馬哽咽悲鳴。淚流交頰 。諸天 王。一國無知。所以然者。欲令太子早得佛道。太子棄金輪王七寶之位。忍 眾苦度眾生。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P. 58 (七九)   太子未得道時。取地槀草。於樹下叉手正坐。棄眾垢念。清其心。一其志。自念 曰。今日為始。肌筋枯腐。於此不得佛者。吾終不起。菩薩即得一禪。二三至四禪。 即於一夜得一術闍。知無數劫父母兄弟妻子九族。二夜之中得二術闍。自知無數劫貧 富貴賤長短白黑。眾生心中有念無念得無不知。三夜之中得三術闍。三毒都滅。夜向 明時。佛道成矣。深自思曰。吾今得佛。甚深甚深難知難了。微中之微妙中之妙也。 今佛道成得無不知。起至龍水所。龍名文隣。文隣所處。水邊有樹。佛坐樹下曰。昔 者錠光佛授吾尊決。當為釋迦文佛。真如所聞。吾今得佛矣。自無數劫來。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禪定.明度。積功之願。始今得極尊。作善福歸不亡我功。佛適念 之。便入禪度無極。佛在水邊。光明徹照龍所居處。龍覩光影。鱗甲皆起。龍甞見三 佛。拘婁秦佛。拘那鋡牟尼佛。迦葉佛。三佛得道。皆在此坐。明悉照龍所居。龍覩 光明念曰。斯光與前三佛光影齊同。世間得無復有佛乎。龍大歡喜。出水左右顧視。 覩佛坐樹下。身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光明奕奕過月踰日。相好端正如樹有華。龍 前趣佛。頭面著地。遶佛七匝。身去佛四十里。以七頭覆佛上。龍喜作風雨七日七夕 。佛端坐不動不搖不喘不息。七日不食得佛。心喜都無有想。龍大歡喜。亦七日不食 無飢渴念。七日畢風雨止。佛禪覺悟。龍化為梵志。年少鮮服。長跪叉手。稽首問曰 。得無寒無熱無飢無渴。功福會聚。眾毒不加。處世為佛。三界特尊。豈不快哉。佛 告龍曰。過去諸佛經說。眾生離三惡道得為人快。處世閑居守道志快。昔者所聞今皆 獲快。處世懷慈不害眾生快。天魔重毒皆歇快。惔怕無欲不慕榮快。於世得道為天人 師。志空.不願.無相之定。眾欲之有身。還神於本無。長存之寂。永與苦絕。斯無 上之快矣。龍稽首言。自今以後。自歸佛歸法。佛告龍。方有眾聖其誓應儀欲除饉苦 。亦當豫自歸之。龍曰諾。自歸除饉眾。畜生之中歸佛先化。斯龍為首。菩薩禪度無 極一心如是 (八○)   佛行得小徑。其邊有樹佛坐其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一心入定。有五百乘車 過。佛時盛渴。告阿難曰。爾取水。吾欲飲之。曰屬有五百乘車過。其水盛濁不可飲 。又重勅曰。吾渴尤甚爾駛取水來。至再三。阿難曰。有溪名鳩對。清澄且美。可浴 可飲。佛與阿難說斯未竟。時有一人名胞罽。師事逝心。逝心名羅迦藍。胞罽覩佛靈 輝。身色紫金。相好甚奇。古聖希有。心喜踰溢。拱手直進。稽首而曰。屬有五百乘 車由斯行矣。世尊寧聞見乎。曰不聞不見也。胞罽曰。世尊臥乎。曰吾坐禪得一心定 。胞罽歎曰。如來無所著正真覺。玄深之定。乃至斯乎。車向者震國。躬污塵埃。志 道無猗不聞不見。乾坤可動。斯志難傾。吾師在時。亦於道邊樹下得禪。時亦有五百 乘車歷其前。有人問曰。寧聞見乎。曰不聞不覩。其人曰。子時臥出乎。曰吾一其心 得清淨定故不聞。其人曰。羅漢道志深。乃如之乎。車歷前。身污塵而不覺。其人覩 彼志幽玄師事終年。胞罽曰。佛寂定無猗之志猶吾往師。自今日始終命。奉佛五戒為 P. 59 清信士敢履眾惡。佛告胞罽。五百車聲孰如雷震之響。對曰千車之聲。猶不比雨之小 雷。豈況激怒之霹靂乎。世尊曰。吾昔處阿譚縣蓬廬之下坐。惟生死之本。暴風雨雹 雷電霹靂。殺四特牛。耕者兄弟二人。其縣黎民。觀者甚眾。吾時出經行。有一人至 吾所。吾問之曰。眾將何觀乎。其人如事說之。人曰佛時何之。答曰。獨在屋下。人 曰。佛時臥乎。曰不。人曰。焉有寤而不聞乎。志道甚深。自今之後。願師事世尊。 奉五淨戒為清信士。終身守真。胞罽聞之。心開結解。其喜無量。顧勅從者曰。內藏 金織成衣有千領。擇取妙者來。吾欲上佛。從者承命歸家取來。胞罽自手以衣被佛身 上。退稽首曰。自今願世尊屈影靈。之吾鄉諸清信士所。并顧下吾家。宗門巨細。各 自親身供養於佛。畢天地之壽以至恭之心。奉養天龍鬼神蜎飛蚑行蠕動之類者。不如 一日飯一沙門。豈況無上正真佛乎。願垂弘慈授吾無極之福。世尊曰大善。菩薩禪度 無極道志如是 (八一)   眾祐自說。為菩薩時。名曰常悲。常悲菩薩。常流淚且行。時世無佛。經典悉盡 。不覩沙門賢聖之眾。常思覩佛聞經妙旨。時世穢濁。背正向邪。華偽趣利猶蛾之樂 火。四等六度。永康之宅。而世廢佛斯法。就彼危禍。以自破碎也。故為愁荒哀慟且 行。往昔有佛名影法無穢如來王。滅度來久。經法都盡。常悲菩薩。夢見其佛為其說 法云。慎無貢高。學士之行。去心恩愛之垢。無著六情之塵勞。無遺眾愛毛髮之大藏 爾心內。諸念寂滅是為無為。菩薩從佛聞斯法。猶餓夫得甘食。其喜無量。心垢除入 淨定。即棄家捐妻子。入深山處閑寂。以山水果蓏自供。處山舉手椎心哀號而云。吾 生怨乎。不值佛世。不聞佛經。十方現在至真世尊。洞視徹聽。皆一切知。恍惚彷彿 暉靡不之。願現尊靈。令吾覩佛。得聞弘摸大道極趣。哀聲適訖。天神下曰。明士乃 爾。莫復哀號。佛有大法。名明度無極之明。過去諸佛。今現在。甫當來皆由斯成。 爾必索之誦習其文。懷識其義奉而行之。爾必得四無所畏.十種力.十八不共。身色 紫金。項光無際。十方經道。爾為明主眾聖之尊天人之師。應儀各佛所無有也。常悲 菩薩仰視報曰。當由誰聞斯尊法乎。以何方便之何國土。厥師族名。天人報曰。爾自 斯正東行。無念色痛想行識。無念苦樂善惡。耳目鼻口。身心吾我。及人往世所更。 來世之事。無念地水火風空。青黃白黑都及眾色。貪淫瞋恚。愚癡嫉妬。男女九族。 左右前後高下遲疾。無念有佛無佛。有經道無經道。有賢聖無賢聖。空爾意絕眾願。 爾之執心無違吾教。今覩明度無極聖典。常悲菩薩仰曰敬諾。終始戢之。天人重曰。 精進存之。言竟忽然不現。菩薩受教。端心內淨。東行索之。數日即止。深自思曰。 吾宿薄祐。生不值佛。世無沙門。君臣憒憒。無知佛者明度無極。除冥尊師。去斯幾 里。未覩之頃。心中悲猛。舉哀而行。精誠之至感於諸佛。上方佛來。飛在其前。身 色紫金。相好絕聖。面若滿月。項有日光。諸天翼從。寶帳華蓋。作樂散華。叉手垂 首。佛歎菩薩曰。善哉善哉。爾之快健。覩世希有。菩薩見佛。且喜且悲。稽首而曰 。願佛哀我斷我繫解吾結開吾盲愈吾病為吾說經。佛告之曰。三界皆空。夫有悉無。 P. 60 萬物若幻。一生一滅。猶若水泡。覩世皆然。爾其思之。吾為爾說經。端心諦聽。慎 無忘也。自是東行二萬里。有國名揵陀越。諸菩薩城也。一國之內皆是上士無凡庸人 。欲為說諸菩薩之德。劫數已盡。其德有餘。至尊上德菩薩名法來。於彼諸聖猶星有 月。懷諸經典。其明無限。敷演明度無極之經。反覆教人。諸菩薩有受經者誦者書者 定經原者。爾往見焉。必為爾師。勸爾索佛。疾馳就之。自當為爾說內外明度無極景 德。常悲菩薩。聞佛歎彼菩薩名德。心入法喜。得現在定。眾想都寂。悉覩諸佛為己 說明度無極之德。歎己精進索佛之勳。僉曰善哉。求佛之志爾為得之。吾於往昔始發 意時亦皆然也。已逝.甫來.現在諸佛。皆如爾索矣。爾必得佛濟一切生也。常悲菩 薩從定寤。左右顧視不復視諸佛。即復心悲流淚且云。諸佛靈耀自何所來。今逝焉如 。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八二)   昔有兩菩薩。志清行淨。內寂無欲。表如天金。去穢濁之群處山澤。鑿石為室。 閑居靖志。菅衣草席。食果飲泉。清淨無為。志若虛空。四禪備悉得五通智。一能徹 視無遐不覩。二能洞聽無微不聞。三能騰飛出入無間。四能通知十方眾生心中所念。 五能自知無數劫來宿命所更。梵釋仙聖。諸天龍鬼。靡不稽首。處山澤六十餘年。悲 念眾生展轉愚冥。不覩為惡後有重殃。約情棄欲敬奉三尊。福至響應。必獲其榮。二 梵志者一名題耆羅。二名那賴。題耆夜興誦經疲極臥出。那賴時亦誦經。誤蹈題耆羅 首。題耆即興而曰。誰蹈吾首者。明旦日出一竿。破爾之首為七分善乎。那賴曰。誤 蹈爾耳。祝誓何重。凡器不行之類。尚有相觸。豈況於人共處。終年而不誤失乎。爾 言常誠。明旦日出。吾首必為七分矣。吾當制日不令其出。遂爾不出。五日之間。舉 國幽冥。炬燭相尋。眾官不修。君民惶惑。會群寮請道士。王曰。日之不出。其咎安 在。道士之中有五通者曰。山中道士。兩有微諍。故制日令不出耳。王曰。其諍有緣 乎。道士具以本未為王說之。王曰。奈之何。答曰。王率群寮民無巨細。馳詣于彼稽 首和解。彼必慈和。王即有詔如道士令。詣于山澤叩頭曰。國豐民寧二尊之潤。而今 不和率土失所。其咎在我。黎民無過。願赦之。那賴曰。王勤曉彼意。彼意解者吾放 日矣。王之題耆羅所。宣那賴旨。王即曰。令彼以泥塗其首放日。泥首即破為七分。 那賴無為。王臣黎民靡不欣懌。兩道士為王廣陳治國。當以四等無蓋之慈。勸奉五戒 載十善而行。王及臣民。僉然受戒。王還國有詔曰。人無尊卑帶五戒十善經。以為國 政。自斯之後。王潤逮草木。忠臣誠且清讓。父法母儀室家各尚。守道貞信。家有孝 子。眾祐曰。兩菩薩覩其國主不知三尊。臣民憒憒邪見自蔽。猶冥中閉目行。愍其徒 死不覩佛經。故為斯變欲其覩明也。佛告諸比丘。那賴者吾身是。題耆羅者彌勒是。 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七 P. 61 六度集經卷第八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明度無極章第六(此有九章) (八三)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薩萬人共坐 。第一弟子鶖鷺子。前稽首長跪白言。車匿宿命有何功德。菩薩處家當為飛行皇帝。 而勸棄國入山學道。自致為佛。拯濟眾生。功勳巍巍乃至滅度。唯願世尊為現其原。 佛歎曰。善哉善哉。鶖鷺子所問甚善。車匿累世功勳無量。爾等諦聽。吾將說之。對 曰唯然。佛言。吾昔為菩薩在尼呵遍國。其王聞人或為道昇天。或為神祠昇天者。王 自童孺來。常願昇天未知所由。國有梵志四萬餘人。王現之曰。吾欲昇天將以何方。 耆艾對曰。善哉問也。王將欲以斯身昇天耶。以魂靈乎。王曰。如斯坐欲昇天也。曰 當興大祀可獲之矣。王喜無量。以金銀二千斤賜之。梵志獲寶歸。快相娛樂。寶盡議 曰。令王取童男童女光華踰眾者各百人。象馬雜畜事各百頭。先飯吾等却殺人畜。以 其骨肉為陛昇天。以事上聞。王曰甚善。王即命外臣疾具如之。悉閉著獄。哭者塞路 。國人僉曰。夫為王者。背佛真化。而興妖蠱。喪國之基也。梵志又曰。儻殺斯生王 不獲昇天。吾等戮尸于市朝。其必也。重謀曰。香山之中有天王妓女。名似人形神。 神聖難獲。令王求之。若其不致。眾事都息。吾等可無尤矣。又之王所曰。香山之中 有天樂女。當得其血合于人畜以為階陛爾乃昇天。王重喜曰。不早陣之。今已四月始 有云乎。對曰。吾術本末。王令國內黎庶並會。快大賞賜。酒樂備悉。今日孰能獲神 女乎。民有知者。曰第七山中有兩道士。一名闍犁。一曰優犇。知斯神女之所處也。 王曰呼來。使者奉命。數日即將道士還。王喜設酒為樂七日。曰。爾等為吾獲神女來 。吾其昇天以國惠爾。對曰。必自勉勵。退坐。尋求二月有餘。經七重山乃之香山。 覩大池水。縱廣三十里。池邊平地有大寶城。縱廣起高各八十里。寶樹周城曜曜光國 。池中蓮華華有千葉。其有五色光光相照。異類之鳥唱和而鳴。城門七重。樓閣宮殿 。更相因仍。幢幡韑曄。鍾鈴五音。天帝處中唱人相娛。七日之後。釋出遊戲。於池 沐浴。快樂已畢。當還昇天。池邊樹下有聖梵志。內外無垢獲五通之明。兩道士進稽 首曰。斯音絕世。將為誰樂。答曰。頭魔王女等千餘人。于斯遊戲。方來修虔。爾等 早退。受命退隱。議曰。斯梵志道德之靈。吾等當以何方致天女乎。唯當以蠱道結草 祝 投之于水。令梵志體重天女靈歇耳。即結草投水以蠱道祝。帝釋旋邁。諸天都然 。唯斯天女不獲翻飛。兩道士入水解其上衣以縛之。女曰。爾等將以吾為。答如上說 。以竹為箅行道七日。乃之王國詣宮自懼。王喜現女為之設食。慰勞道士曰。吾獲昇 天。斯國惠爾。王之元子名難羅尸。為異國王。厥太子名須羅。先內慈仁。和明照大 。初見世眾生未然之事。無窈不覩。無微不達。六度高行不釋于心。自誓求如來無所 著正真覺道法御天人師善逝世間逮於本無。王曰。吾當昇天呼皇孫辭。孫至稽首。受 辭畢退就座。王曰。爾親逮民安乎。對曰。蒙潤普寧。孫曰。吾不求天女為妃者。王 P. 62 必殺其。儻因人以聞。王曰。吾當以其血為陛昇天。孫即絕食。退寢不悅。王懼其喪 即以妃焉。內外欣懌所患都歇。四月之後。梵志復聞曰。當為埳殺諸畜生以填埳中。 取神女血以塗其上。擇吉日祠天。王曰善哉。命諸國老群僚黎庶。當興斯祀。皇孫聞 之。憮然不悅。難梵志曰。斯祀之術出何聖典乎。答曰。夫為斯祀祚應昇天。皇孫難 曰。夫殺者害眾生之命。害眾生之命者。逆惡之元首。其禍無際。魂靈轉化。更相慊 怨。刃毒相殘世世無休。死入太山。燒煑脯割。諸毒備畢。出或作畜生。死輙更刃。 若後為人有戮尸之咎者。殘殺之所由也。豈有行虐而昇天者乎。梵志答曰。爾年東始 。智將何逮。而難吾等。皇孫曰。吾宿命時。生梵志家連五百世。翫爾道書。清真為 首。爾等巧偽。豈合經旨乎。梵志曰。子知吾道。奚不陳之。皇孫具說。梵志景則。 聖趣至清。而爾等穢濁。殘酷貪餮。虛以邪祀殺人眾畜。飲酒婬亂。欺上窮民。令民 背佛違法遠賢不宗。盡財供鬼而親飢寒。豈合聖趣沙門之高行乎。梵志等恧慙。稽首 而退。孫即為祖王。陳無上正真最正覺至誠之信言。夫欲昇天者。當歸命三尊覺四非 常。都絕慳貪殖志清淨。損己濟眾。潤逮眾生。斯一也。慈愍生命。恕己濟彼。志恒 止足。非有不取。守貞不泆。信而不欺。酒為亂毒。孝道枯朽。遵奉十德。導親以正 。斯二矣。忍眾生辱悲傷狂醉。毒來哀往。濟而不害。喻以三尊。解即助喜。慈育等 護。恩齊二儀。斯三矣。銳志精進。仰登高行。斯四矣。棄邪除垢。志寂若空。斯五 矣。博學無蓋。求一切智。斯六矣。懷斯弘德終始無尤。索為三界法王可得昇天何難 。若違佛慈教。崇彼凶酷。殘眾生命。婬樂邪祀。生即天棄。死入三塗。更相彫戮。 受禍無窮。以斯元惡。庶望昇天。譬違王命者冀獲高位也。王曰。善哉信矣。開獄大 赦。却絕諸妖。即舉國寶命孫興德。皇孫獲寶都料窮民。布施七日無乏不足。布施之 後。勸民持戒。率土感潤。靡不遵承。天龍鬼神。僉然歎善。為雨名寶眾綵諸穀。隣 國慕德歸化。猶眾流之歸海也。皇孫將妃辭親而退。還國閉閤廢事相樂。眾臣以聞曰 。不除其妃。國事將朽矣。父王曰。祖王妻之。焉得除乎。召而閉之。妃聞恧然。飛 還本居之第七山。覩優犇等告之曰。吾婿來者為吾送之。留金指鐶為信。父聞妃去。 遣子返國。不覩其妃。悵然流淚。護宮神曰。爾無悼焉。吾示爾路。妃在第七山。疾 尋可及。皇孫聞之。即服珠衣。帶劒執弓。衣光耀四十里。明日至七山。覩妃折樹枝 投地為識。前見兩道士問曰。吾妃歷茲乎。曰然。以環付之。翼從俱行。以木為橋。 度彼小水。之八山上。覩四禪梵志。五體投地。稽首為禮曰。覩妃經斯乎。答曰。經 茲矣。且坐須臾。吾示爾處。時天王釋化為獼猴。威靈震山。皇孫大懼。梵志曰。爾 無懼也。彼來供養。獼猴覩三道士。疑住不前。梵志曰進。獼猴即進。以果供養。梵 志受之。四人共享。謂獼猴曰。將斯三人至似人形神所。曰。斯何人令之昇天乎。梵 志曰。國王太子開士之元首者。方為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眾生當 蒙其澤得還本無。獼猴歎曰。善哉。開士。得佛吾乞為馬。優犇二人。一願為奴。一 願為應真。開士曰大善。即俱昇天。道有緣一覺五百人。俱過稽首。遣獼猴還取華散 諸佛上。願曰。令吾疾獲為正覺。將導眾生滅生死神還于本無。三人又如前願。俱為 P. 63 諸佛稽首而去。到似人形神城門之外。獼猴稽首而退。三人俱坐。時有青衣出汲水。 開士問曰。爾以水為。答曰。給王女浴。開士脫指環投其水中。天女覩環。即止不浴 。啟其親曰。吾夫相尋。今來在茲。親名頭摩。喜而疾出。與之相見。開士稽首為婿 之禮。兩道士稽首而退。王請入內。手以女授。侍女千餘。天樂相娛。留彼七年。存 親生養。言之哽咽。辭退歸國。天王曰。斯國眾諸。今以付子。而去何為。開士又辭 如前。王曰。且留七日。盡樂相娛。七日之後有大神王。詣天王所賀曰。亡女既歸。 又致聖婿。天王曰。吾女微賤獲聖雄之婿。思歸養親。煩為送之。鬼王敬諾。即以天 寶為殿。七層之觀眾寶天樂世所希覩。鬼王掌奉送著本土。稽首而退。開士覩親。虔 辭備悉。祖王喜而禪位焉。天女鬼龍靡不稱善。大赦眾罪。空國布施。四表黎庶。下 逮眾生。濟其窮乏。從心所欲。眾生踊躍靡不咨嗟。歎佛仁化潤過天地。八方慕澤入 國。若幼孩之依慈母。祖王壽終即生天上。佛告鶖鷺子。皇孫者我身是。四禪梵志者 鶖鷺子是。優犇者今目連是。闍梨者今車匿是。天帝釋者揵德是。父王者迦葉是。祖 王者今白淨王是。母者吾母舍妙是。妃者俱夷是。菩薩累載以四等弘慈。六度無極。 拯濟眾生。難為籌算。佛說經竟。諸菩薩四輩弟子。天龍鬼神及質諒神。靡不歡喜。 作禮而去 (八四)遮羅國王經   昔者。遮羅國王。嫡后無嗣。王甚悼焉。命曰。爾歸女宗。以求有嗣之術。還吾 不尤也。后泣辭退。誓命自捐。投隕山險。遂之林藪。天帝釋感曰。斯王元后。故世 吾姉也。今以無嗣捐軀山險。愴然愍之。忽爾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姉。爾吞斯果 。必有聖嗣。將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之。斯天王神器明。證之上者。后仰天吞 果。忽然不覩天帝所之。應則身重。還宮覩王。具以誠聞。時滿生男。厥狀甚陋。覩 世希有。年在齠齓。聰明博暢。智策無儔。力能躃象。走攫飛鷹。舒聲響震若師子吼 。名流遐邇。八方咨嗟。王為納隣國之女。厥名月光。端正妍雅。世好備足。次有七 弟。又亦姝好。后懼月光惡太子狀。訛曰。吾國舊儀。家室無白日相見。禮之重也。 妃無失儀矣。對曰敬諾。不敢替尊教。自斯之後。太子出入未甞別色。深惟本國與七 國為敵。力諍無寧。兆民呼嗟。吾將權而安之。心自惟曰。吾體至陋。妃覩必邁。邁 則天下康兆民休矣。欣而啟后欲一覩妃觀厥儀容。后曰。爾狀醜矣。妃容華豔。厥齊 天女。覺即捨邁。爾終為鰥矣。太子重辭。后愍之。即順其願。將妃觀馬。太子佯為 牧人。妃覩之曰。牧人醜乎。后曰。斯先王牧夫矣。後將觀象。妃又覩焉。疑之曰。 吾之所遊輙覩斯人。將是太子乎。妃曰。願見太子之光容。后即權之。令其兄弟出遊 行國。太子官僚翼從侍衛。后妃觀之。厥心微喜。後又入苑。太子登樹。以果擲背。 妃曰斯是太子定矣。夜伺其眠。默以火照。覩其姿狀。懼而奔歸。后忿曰。焉使妃還 乎。對曰。妃邁天下泰平之基。民終寧其親矣。拜辭尋之。至妃國佯為陶家。賃作瓦 器。器妙絕國。陶主覩妙。齎以獻王。王獲器喜。以賜小女。傳現諸姉。月光知婿之 所為。投地壞焉。又入城賃染眾綵。結其一疋為眾奇巧。雜伎充滿覩世希見。染家欣 P. 64 異。又以獻王。王重悅之。以示八女。月光識焉。捐而不覩。又為大臣賃養馬。馬肥 又調。曰。爾悉有何伎乎。對曰。太官眾味余其備矣。臣令為饌以獻大王。王曰。孰 為斯食臣如實對。王命為太官。監典諸餚膳。以羹入內供王八女。欲致權道佯覆沃身 。諸女驚懼。月光不眄。天帝釋喜歎曰。菩薩憂濟眾生乃至于茲乎。吾將權而助之焉 。挑七敵國使會女都。爾乃兆民元禍息矣。化為月光父王手書以月光妻之。七國興禮 造國親迎。俱會相勞翔茲何為。各云娉娶女名月光。訟之紛紛。各出手書。厥怨齊聲 。當滅爾嗣。其為不忒遣使還書。僉然詰曰。以爾一女弄吾七國。怨齊兵盛。爾國喪 在乎今矣。父王懼曰。斯禍弘矣。將宿行所招乎。謂月光曰。爾為人妃。若婿明愚吉 凶好醜。厥由宿命。孰能禳之。而不貞一盡孝奉尊。薄婿還國。禍至于茲。吾今當七 分爾尸以謝七王耳。月光泣曰。願假吾命漏刻之期。募求智士。必有能却七國之患者 也。王即募曰。孰能禳斯禍者。妻以月光。育以原福。太子曰。疾作高觀。吾其禳之 。觀成。太子權病躇步倒地。須月光荷負。爾乃却敵矣。月光惶灼懼見屠戮。扶胳登 觀。僅能立焉。太子高聲謂七國王。厥音遠震若師子吼。喻以佛教。為天牧民當以仁 道。而今興怒。怒盛即禍著。禍著即身喪。夫喪身失國。其由名色乎。七國師雄靡不 尸蹌者。斯須而穌。欲旋本土。太子啟王。婚姻之道莫若諸王矣。何不以七女嫡彼七 王子婿蕃屏。王元康矣。臣民休矣。親獲養矣。王曰善哉。斯樂大矣。遂命七王以女 妻之。八婿禮豐。君民欣欣。于斯王逮臣民。始知太子月光之舊婿。即選良輔武士翼 從。各令還國。九國和寧。兆民抃舞。僉然讚歎曰。天降吾父夫聖人權術非凡所照。 德聚功成爾乃炅然無復譏謗。還國有年。大王崩殂。太子代位太赦眾罪。以五戒六度 八齋十善。教化兆民。災 都息。國豐眾安。大化流行。皆奉三尊。德盛福歸。眾病 消滅。顏影韑韑。踰彼桃華。所以然者。菩薩宿命室家俱耕。令妻取食。望覩妻還。 與一辟支佛俱。行隱山岸。久久而不至。疑心生焉。興忿執鋤。欲往捶之。至見其妻 以所食分。供養沙門退叉手立。沙門食竟拋鉢虛空。光明暐曄。飛行而退。婿心悔愧 。念妻有德乃致斯尊。吾有重愚將受其殃。即謂妻曰。爾供養福吾當共之。餘飯俱食 爾無訧也。至其命終各生王家。妻有淳慈之惠。生而端正。婿先恚而後慈故。初醜而 後好也。佛告諸比丘。夫人作行。先惠而後奪。後世初生豪富長即貧困。初奪後惠。 後世受之。先貧賤而後長富貴。太子者是我身也。妻者俱夷是。父王者白淨王是。母 者吾母舍妙是。天帝釋者彌勒是。開士世世憂念眾生拯濟塗炭。菩薩普智度無極行明 施如是 (八五)菩薩以明離鬼妻經   昔者菩薩。時為凡人。年十有六。志性開達。學博覩弘。無經不貫練。精深思眾 經道術。何經最真。何道最安。思已喟然而歎曰。唯佛經最真無為最安。重曰。吾當 懷其真處其安矣。親欲為納妻。悵然而曰。妖禍之盛莫大于色。若妖蠱臻。道德喪矣 。吾不遁邁。將為狼吞乎。於是遂之異國力賃自供。時有田翁。老而無嗣。草行獲一 女焉。顏華絕國欣育為嗣。求男為偶。遍國無可。翁賃菩薩積有五年。觀其操行。自 P. 65 微至著。中心嘉焉曰。童子。吾居有足。以女妻爾。為吾嗣矣。女有神德。惑菩薩心 。納之無幾。即自覺曰。吾覩諸佛明化。以色為火。人為飛蛾。蛾貪火色。身見燒煮 。斯翁以色火燒吾躬。財餌釣吾口。家穢喪吾德矣。夜默遁邁。行百餘里。依空亭宿 。宿亭人曰。子何人乎。曰吾寄宿。亭人將入。覩妙床蓐眾珍光目。有婦人顏似己妻 。惑菩薩心。令與之居積有五年。明心覺焉。曰婬為蠾蟲殘身危命者也。吾故馳隱衰 又逢焉。默而疾邁。又覩宮寶婦人如前。復惑厥心與居十年。明心覺焉曰。吾殃重矣 。奔而不免。深自誓曰。終不寄宿。又復遁逃。遙覩大屋。避之草行。守門者曰。何 人夜行。答曰。趣及前 。曰有禁無行。內人呼前所覩如上。婦曰。自無數去誓為室 家。爾走安之。菩薩念曰。欲根難拔。乃如之乎。即興四非常之念曰。吾欲以非常 .苦.空.非身之定滅三界諸穢。何但爾垢而不能殄乎。興斯四念。鬼妻即滅。中心 炅如。便覩諸佛處己前立。釋空.不願無想之定。受沙門戒為無勝師。菩薩普智度無 極行明施如是 (八六)儒童受決經   昔者菩薩。生鉢摩國。時為梵志名曰儒童。白師學問。仰觀天文。圖讖眾書。聞 見即貫。守真崇孝。國儒嘉焉。師曰。爾道備藝足。何不遊志教化始萠乎。對曰。宿 貧乏貨無以報潤。故不敢退也。母病尤困無以醫療。乞行傭賃以供藥直。師曰。大善 。稽首而退。周旋近國。覩梵志五百人。會講堂施高座。華女一人銀錢五百。昇坐高 座眾儒共難。覩博道淵者女錢貢之。菩薩臨觀。覩其智薄。難即辭窮。謂眾儒曰。吾 亦梵志之子可豫議乎。僉然曰可。即昇高座。眾儒難淺而答道弘。問狹而釋義廣。諸 儒曰。道高明遐者可師焉。僉降稽首。菩薩辭退。諸儒俱曰。斯雖高智然異國之士。 不應納吾國之女也。益以錢贈焉。菩薩答曰。道高者厥德淵。吾欲無欲之道。厥欲珍 矣。以道傳神。以德授聖。神聖相傳。影化不朽。可謂良嗣者乎。汝欲填道之原伐德 之根。可謂無後者乎。說畢即退。眾儒恧然而有耻焉。女曰。彼高士者即吾之君子矣 。褰衣徒步尋厥跡涉諸國。力疲足瘡。頓息道側。到鉢摩國。王號制勝。行國嚴界。 覩女疲息。問。爾何人為道側乎。女具陳其所由。王喜其志。甚悼之焉。王命女曰。 尋吾還宮。以爾為女。女曰。異姓之食可徒食乎。願有守職即從大王。王曰。爾採名 華供吾飾也。女即敬諾。從王歸宮。日採名華以供王用。儒童還國覩路人擾擾平填墟 掃地穢。問行人曰。黎庶欣欣將有慶乎。答曰。定光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 天人師。將來教化故眾為欣欣也。儒童心喜寂而入定。心淨無垢覩佛將來。道逢前女 採華挾瓶。從請華焉得華五枚。王后庶人皆身治道。菩薩請地少分。躬自治之。民曰 。有餘小溪。而水湍疾。土石不立。菩薩曰。吾以禪力下彼小星填之可乎。又念曰。 供養之儀以四大力苦躬為善。即置星輦石。以身力填之。禪力住焉。餘微淹壍。而佛 至矣。解身鹿皮衣著其濕地。以五華散佛上。華羅空中。若手布種根著地生也。佛告 之曰。後九十一劫。爾當為佛。號曰能仁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其 世顛倒。父子為讎。王政傷民猶雨眾刃。民雖避之難免其患矣。爾當於彼拯濟眾生。 P. 66 時獲度者難為籌算。儒童心喜。踊在虛空。去地七仞。自空來下。以髮布地。令佛踏 之。世尊跨畢。告諸比丘。無踏斯土。所以然者。受決之處。厥尊無上。有智之士峙 剎于茲。與受決同。諸天僉然。齊聲而云。吾當作剎。時有長者子。名曰賢乾。以微 柴插其地曰。吾剎已立矣。諸天顧相謂曰。凡庶竪子。而有上聖之智乎。即輦眾寶。 於上立剎。稽首白言。願我得佛教化若今。今所立剎。其福云何。世尊曰。儒童作佛 之時。爾當受決矣。佛告鶖鷺子。儒童者我身是。賣華女者今俱夷是。長者子者今座 中非羅余是。非羅余即稽首佛足。佛授其決。後當為佛。號曰快見。佛說經竟。諸四 輩弟子。天人龍鬼。靡不歡喜。稽首而去。菩薩普智度無極行明施如是 (八七)摩調王經   聞如是。一時眾祐在無夷國。坐于樹下。顏華韑韑。有踰紫金。欣然而笑。口光 五色。當時見者靡不踊豫。咸共歎曰。真所謂天中天者也。阿難整服稽首而曰。眾祐 之笑。必欲濟度眾生之冥也。眾祐曰。善哉實如爾云。吾不虛笑。即興法也。爾欲知 笑意不乎。阿難對曰。飢渴聖典誡無飽足也。眾祐曰。昔有聖王。名曰摩調。時為飛 行皇帝典四天下。心正行平。民無竊怨。慈悲喜護。意如帝釋。時民之壽八萬歲也。 帝有七寶。紫金轉輪。飛行白象。紺色神馬。明月神珠。玉女聖妻。主寶聖臣。典兵 聖臣。帝有千子。端正仁靖。明於往古。預知未然。有識之類靡不敬慕。帝欲遊觀東 西南北。意適存念。金輪處前。隨意所之。七寶皆然。飛導聖王。天龍善神靡不防衛 。散眾寶華。稱壽無量。帝勅近臣主巾櫛者。爾其見吾頭髮生白即當以聞。夫髮白色 毀死之明證。吾欲捐穢世流俗之役。就清淨淡泊之行。近臣如命。後見髮白。即以上 聞。帝心欣然。召太子曰。吾頭生白。白者無常之證信矣。不宜散念於無益之世。今 立爾為帝典四天下。臣民繫命于爾。爾其愍之。法若吾行。可免惡道。髮白棄國必作 沙門。立子之教四等五戒十善為先。明教適畢。即捐國土。於此廬地樹下。除鬚髮著 法服作沙門。群臣黎庶哀慕躃踊。悲哭感結。摩調法王子孫相繼千八十四世。聖皇正 法末後欲虧。摩調聖王復捨天上以魂神下。從末世王生。亦為飛行皇帝。號名南。正 法更興。明勅宮中皇后貴人。令奉八戒月六齋。一當慈惻愛活眾生。二慎無盜富者濟 貧。三當執貞清淨守真。四當守信言以佛教。五當盡孝酒無歷口。六者無臥高床繡帳 。七者晡冥食無歷口。八者香華脂澤。慎無近身。婬歌邪樂無以穢行。心無念之。口 無言矣。身無行焉。勅諸聖臣導行英士下逮黎民。人無尊卑令奉六齋。翫讀八戒帶之 著身。日三諷誦。孝順父母。敬奉耆年。尊戴息心。令詣受經。鰥寡幼弱乞兒給救。 疾病醫藥衣食相濟。苦乏無者令詣宮門求所不足。有不順化者重徭役之。以其一家處 于賢者。五家之間令五化一家。先順者賞。輔臣以賢不以貴族。自王明法施行之後。 四天下民。慈和相向。殺心滅矣。應得常讓。夜不閉門。貞潔清淨。非妻不欲。一不 言二。出教仁惻。覩不常誠。辭不華綺。見彼吉利。心喜言助。大道化行。凶毒消滅 。信佛信法信沙門。言無復疑結。南王慈潤。澤無不至。八方上下靡不歎德。第二天 帝及四天王。日月星辰。海龍地祇。日共講議。世間人王。四等慈惠。恩之所至過於 P. 67 諸天。天帝釋告諸天曰。寧欲見南王不乎。諸天曰。積年之願。實如明教。帝釋即如 伸臂之頃。至南王慈惠殿上。見南王曰。聖王盛德。諸天飢渴思欲相見。無日不願。 聖王豈欲見忉利天。其上自然無願不有。南王曰善。思欲遊戲。帝釋還彼呼御者名曰 摩婁。以吾所乘千馬寶車迎南王來。御者承命。以天車迎南王。車至止于闕下。群臣 黎庶靡不愕然。斯聖王瑞歎未曾有。更相宣稱。率土咸歡。我王普慈潤逮眾生。月六 齋八戒自修。又以教民。斯德重矣。故令天帝敬愛來迎也。南王昇車。車馬俱飛。徐 徐徘徊欲民具見。王告御者。且將吾觀惡人二道地獄餓鬼燒煮拷掠受其宿罪之處。御 者如命畢乃上天。帝釋歡喜下床出迎曰。勞心經緯憂濟眾生。四等六度菩薩弘業。諸 天思欲相見。帝釋自前。把臂共坐。南王容體。更變香潔。顏光端正與釋無異。即作 名樂。其音無量。散寶華香。非世所覩。帝釋重曰。慎無戀慕世間故居。天上眾歡。 聖王之有也。南王志在教化愚冥。滅眾邪心令知三尊。答帝釋曰。如借人物會當還主 。今斯天座非吾常居。暫還世間教吾子孫。以佛明法正心治國。令孝順相承戒具行高 。放捨人身上生天上。與釋相樂。佛告阿難。南王者吾身是也。子孫相傳千八十四世 。立子為王。父行作沙門。阿難歡喜。稽首而曰。眾祐慈愍眾生。恩潤乃爾。功德不 朽。今果得佛。為三界中尊。諸天仙聖靡不宗敬。諸比丘歡喜作禮而去 (八八)阿離念彌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優梨聚中。時諸比丘。中飯之後坐於講堂。私共講議。 人命致短。身安無幾。當就後世。天人眾物無生不死。愚闇之人。慳貪不施。不奉經 道。謂善無福。惡無重殃。恣心快志。惡無不至。違於佛教。後悔何益。佛以天耳。 遙聞諸比丘講議非常無上之談。世尊即起至比丘所。就座而坐。曰。屬者何議。長跪 對曰。屬飯之後。共議人命恍惚不久當就後世。對如上說。世尊歎曰。善哉善哉甚快 。當爾棄家學道志當清潔。唯善可念耳。比丘坐起當念二事。一當說經。二當禪息。 欲聞經不。對曰唯然。願樂聞之。世尊即曰。昔有國王名曰拘獵。其國有樹。樹名須 波桓樹。圍五百六十里。下根四被八百四十里。高四千里。其枝四布二千里。樹有五 面。一面王及宮人共食之。二面百官食之。三面眾民食之。四面沙門道人食之。五面 鳥獸食之。其樹果大如二斗瓶。味甘如蜜。無守護者亦不相侵。時人皆壽八萬四千歲 。都有九種病。寒熱飢渴大小便利愛欲食多年老體羸。有斯九病。女人年五百歲乃行 出嫁。時有長者名阿離念彌。財賄無數。念彌自惟。壽命甚促。無生不死。寶非己有 。數致災患。不如布施以濟貧乏。世榮雖樂無久存者。不如棄家捐穢濁。執清潔被袈 裟作沙門。即詣賢眾受沙門戒。凡人見念彌作沙門。數千餘人。聞其聖化皆覺無常。 有盛即衰。無存不亡。唯道可貴。皆作沙門。隨其教化。念彌為諸弟子說經曰。人命 致短。恍惚無常。當棄此身就於後世。無生不死。焉得久長。是故當絕慳貪之心。布 施貧乏。撿情攝欲。無犯諸惡。人之處世命流甚迅。人命譬若朝草上露須臾即落。人 命如此。焉得久長。人命譬若天雨墮水泡起即滅。命之流疾有甚於泡。人命譬若雷電 恍惚。須臾即滅。命之流疾有甚雷電。人命譬若以杖捶水。杖去水合。命之流疾有甚 P. 68 於此。人命譬若熾火上炒少膏著中。須臾燋盡。命之流去疾於少膏。人命譬若織機經 縷。稍就減盡。天命日夜耗損若茲。憂多苦重。焉得久長。人命譬若牽牛市屠。牛一 遷步。一近死地。人得一日猶牛一步。命之流去又促於此。人命譬若水從山下。晝夜 進疾無須臾止。人命過去有疾於此。晝夜趣死。進疾無住。人處世間甚勤苦多憂念。 人命難得。以斯之故。當奉正道。守行經戒無得毀傷。布施窮乏。人生於世無不死者 。念彌教諸弟子如斯。又曰。吾棄貪婬瞋恚愚癡歌舞伎樂睡眠邪僻之心。就清淨心。 遠離愛欲。捐諸惡行。內洗心垢。滅諸外念。覩善不喜。逢惡不憂。苦樂無二清淨其 行。一心不動得第四禪。吾以慈心教化人物。令知善道昇生天上。悲憐傷愍恐其墮惡 。吾見四禪及諸空定。靡不照達。其心歡喜。以其所見教化萬物。令見深法。禪定佛 事。若有得者亦助之喜。養護萬物如自護身。行此四事其心正等。眼所受見麤好諸色 。其耳所聞歎音罵聲。香熏臭穢美味苦辛。細滑麤惡。可意之願。違心之惱。好不欣 豫。惡不怨恚。守斯六行。以致無上正真之道。若曹亦當行斯六行。以獲應真之道。 念彌者三界眾聖之尊師也。智慧妙達無窈不明矣。其諸弟子雖未即得應真道者。要其 壽終皆生天上。心寂志寞尚禪定者皆生梵天。次生化應聲天。次生不憍樂天。次生兜 術天。次生炎天。次生忉利天。次生第一天上。次生世間王侯之家。行高得其高。行 下得其下。貧富貴賤。延壽夭逝。皆由宿命。奉念彌戒無唐苦者。念彌者是我身。諸 沙門仂行精進。可脫於生老病死憂惱之苦。得應真滅度大道。不能悉行可得不還.頻 來.溝港之道也。明者深惟。人命無常。恍惚不久。纔壽百歲。或得不得。百歲之中 凡更三百時。春夏冬月各更其百也。更千二百月春夏冬節各更四百月。更三萬六千日 。春更萬二千日。夏暑冬寒各萬二千日。百歲之中一日再飯。凡更七萬二千飯。春夏 冬日各更二萬四千飯也。并除其為嬰兒乳哺未能飯時。儻懅不飯。或疾病。或瞋恚。 或禪或齋。或貧困乏食之時。皆在七萬二千飯中。百歲之中夜臥除五十歲。為嬰兒時 除十歲。病時除十歲。營憂家事及餘事除二十歲。人壽百歲纔得十歲樂耳。佛告諸比 丘。吾已說人命說年說月說日飯食壽命。吾所當為諸比丘說者皆已說之。吾志所求皆 已成也。汝諸比丘志願所求亦當卒之。當於山澤若於宗廟。講經念道無得懈惰。快心 之士後無不悔矣。佛說經已。諸比丘無不歡喜。為佛作禮而去 (八九)鏡面王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眾比丘以食時持應器入城求食。而日未 中。心俱念言。入城甚早。我曹寧可俱到異學梵志講堂坐須臾乎。僉然曰可。即俱之 彼。與諸梵志更相勞來。便就座坐。是時梵志自共爭經。生結不解。轉相謗怨。我知 是法。汝知何法。我所知合於道。汝所知不合道。我道法可施行。汝道法難可親。當 前說說著後。當後說反前說。多法說非。與重擔不能舉。為汝說義不能解。汝空知汝 極無所有。汝迫復何。對以舌戟。轉相中害。被一毒報以三。諸比丘。聞子曹惡言如 是。亦不善子曹言。不證子曹正。各起坐到舍衛求食。食竟藏應器。還到祇樹。為佛 作禮。悉坐一面如事說之。念是曹梵志。其學自苦。何時當解。佛告比丘言。是曹異 P. 69 學非一世癡冥。比丘。過去久遠。是閻浮提地有王。名曰鏡面。諷佛要經。智如恒沙 。臣民多不誦。帶鎖小書。信螢灼之明。疑日月之遠見。目瞽人以為喻。欲使彼捨行 潦遊巨海矣。勅使者。令行國界取生盲者皆將詣宮門。臣受命行。悉將國界無眼人到 宮所。白言。已得諸無眼者。今在殿下。王曰。將去以象示之。臣奉王命。引彼瞽人 將之象所。牽手示之。中有持象足者。持尾者。持尾本者。持腹者。持脇者。持背者 。持耳者。持頭者。持牙者。持鼻者。瞽人於象所爭之紛紛。各謂己真彼非。使者牽 還。將詣王所。王問之曰。汝曹見象乎。對言我曹俱見。王曰。象何類乎。持足者對 言。明王象如漆筩。持尾者言如掃箒。持尾本者言如杖。持腹者言如鼓。持脇者言如 壁。持背者言言如高机。持耳者言如簸箕。持頭者言如魁。持牙者言如角。持鼻者對 言。明王。象如大索。復於王前共訟言。大王。象真如我言。鏡面王大笑之曰。瞽乎 瞽乎。爾猶不見佛經者矣。便說偈言  今為無眼曹  空諍自謂諦  覩一云餘非  坐一象相怨    又曰。夫專小書。不覩佛經汪洋無外。巍巍無蓋之真正者。其猶無眼乎。於是尊 卑並誦佛經。佛告比丘。鏡面王者即吾身是。無眼人者即講堂梵志是。是時子曹無智 。坐盲致諍。今諍亦冥。坐諍無益。佛是時具撿此卷。令弟子解。為後作明。令我經 道久住。說是義足經  自冥言是彼不及  著癡日漏何時明   自無道謂學悉爾  倒亂無行何時解   常自覺行尊行  自聞見行無比   已墮繫世五宅  自可綺行勝彼   抱癡住望致善  以邪學蒙得度   所見聞諦受思  雖持戒莫謂可   見世行莫悉隨  雖黠念亦彼行   與行等亦敬持  莫生想不及過   是以斷後亦盡  亦棄想獨行得   莫自知以致黠  雖見聞但行觀   悉無願於兩面  胎亦胎合遠離   亦兩處無所住  悉觀法得正止   意受行所見聞  所邪念小不想   慧觀法意見意  從是得捨世空   自無有何所待  本行法求義諦   但守戒未為慧  度無極終不還  P. 70 (九○)察微王經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名曰察微。志清行淨唯歸三尊。稟翫佛經靖心存義。深覩人原 始。自本無生。元氣強者為地。軟者為水。煖者為火。動者為風。四者和焉識神生焉 。上明能覺。止欲空心還神本無。因誓曰。覺不寤之疇。神依四立。大仁為天。小仁 為人。眾穢雜行為蜎飛蚑行蠕動之類。由行受身。厥形萬端。識與元氣微妙難覩。形 無系髮。孰能獲把。然其釋故稟新終始無窮矣。王以靈元化無常體。輪轉五塗綿綿不 絕。釋群臣意。眾闇難寤猶有疑焉。曰。身死神生。更受異體。臣等眾矣。尠識往世 。王曰。論未志端。焉能識歷世之事乎。視不覩耗。孰能見魂靈之變化乎。王以閑日 由私門出。麤衣自行。就補履翁。戲曰。率土之人孰者樂乎。翁曰唯王者樂耳。曰厥 樂云何。翁曰。百官虔奉。兆民貢獻。願即從心。斯非樂乎。王曰。審如爾云矣。即 飲之以葡萄酒。厥醉無知。抗著宮中。謂元妃曰。斯蹠翁云。王者樂矣。吾今戲之。 衣以王服令聽國政。眾無駭焉。妃曰敬諾。其醒之日。侍妾佯曰。大王項醉。眾事猥 積。宜在平省。將出臨御。百揆催其平事。矇矇瞢瞢東西不照。國史記過。公臣切磋 。處座終日。身都 痛。食不為甘。日有瘦疵。宮女訛曰。大王光華有損何為。答曰 。吾夢為補蹠翁。勞躬求食。甚為難云。故為痟耳。眾靡不竊笑之也。從寢不寐。展 轉反側。曰吾是補蹠翁耶真天子乎。若是天子肌膚何麤。本補蹠翁。緣處王宮。余心 荒矣。目睛亂乎。二處之身不照孰真。元妃佯曰。大王不悅。具奉伎樂。飲以葡萄酒 。重醉無知。復其舊服送著麤床。酒醒即寤。覩其陋室賤衣如舊。百節皆痛。猶被杖 楚。數日之後。王又就之。翁曰。前飲爾酒。湎眩無知。今始寤耳。夢處王位。平省 眾官。國史記過。群僚切磋。內懷惶灼。百節之痛。被笞不踰也。夢尚若斯。況真為 王乎。往日之論。定為不然。王還宮內。與群臣講論斯事。笑者聒耳。王謂群臣曰。 斯一身所更視聽。始今尚不自知。豈況異世捨故受新。更乎眾艱魃 之拂痱忤之困。 而云欲知靈化所往受身之土豈不難哉。經曰。愚懷眾邪欲覩魂靈猶矇晦行。仰視星月 。勞躬沒齒何時能覩。於是群臣率土黎庶。始照魂靈與元氣相合。終而復始。輪轉無 際。信有生死殃福所趣。佛告諸比丘。時王者是我身也。菩薩普智度無極行明施如是 (九一)梵摩皇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汝等修德奉行眾善。必獲 景福。譬如農夫宿有良田。耕犁調熟。雨潤和適。下種以時。應節而生。芸除草穢。 又無災害。何懼不獲。昔我前世未為佛時。心弘普愛。愍濟眾生。猶若慈母育其赤子 。如斯七年。仁功勳著。壽終。魂靈上為梵皇。号曰梵摩。處彼天位。更歷天地七成 七敗。當欲敗時吾輙上昇第十五約淨天。其後更始。復還梵天。清淨無欲。在所自然 。後下為忉利天帝三十六返。七寶宮闕飲食被服音樂自然。後復還世間作飛行皇帝。 七寶導從。一者紫金轉輪。二者明月神珠。三者飛行白象。四者紺馬朱鬣。五者玉女 妻。六者典寶臣。七者聖補臣。事事八萬四千。王有千子。皆端正皎潔仁慈勇武。一 人當千。王爾時以五教治政。不枉人民。一者慈仁不殺恩及群生。二者清讓不盜捐己 P. 71 濟眾。三者貞潔不婬不犯諸欲。四者誠信不欺言無華飾。五者奉孝不醉行無沾污。當 此之時牢獄不設。鞭杖不加。風雨調適。五穀豐熟。災害不起。其世太平。四天下民 。相率以道。信善得福惡有重殃。死皆昇天。無入三惡道者。佛告諸比丘。昔我前世 行四等心。七年之功上為梵皇下為帝釋。復還世間作飛行皇帝。典四天下數千百世。 功積德滿。諸惡寂滅。眾善普會。處世為佛。獨言隻步三界特尊。諸比丘聞經歡喜為 佛作禮而去。菩薩普智度無極行明施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八.......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03冊
No.152 六度集經 (8卷)
【吳 康僧會譯】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六祖壇經箋註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