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寺院所藏大藏經概貌

敦煌寺院所藏大藏經概貌
前言
敦煌遺書的面世為我們研究敦煌佛教提供了大批第一手資料但如何正確看待鑒別這些敦煌遺書的性質以及如何正確利用它們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文想探索敦煌地區不同時期寺院所藏大藏經的情況以為我們更好地利用敦煌遺書提供一個參照系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明一下我的基本觀點
首先敦煌佛教屬於中國漢傳佛教系統因此它的各個基本方面包括它的大藏經要受到中國漢傳佛教總體背景的制約任何脫離中國漢傳佛教總體背景討論敦煌佛教的方法恐怕都值得斟酌
其次大藏經是按照某種理念編纂的佛教大叢書不同時期的大藏經有著不同的形態但其基本理念則大體是一以貫之的我們在考察不同時期不同形態的敦煌大藏經時要兼顧這種理念
再次敦煌又有自己的特點舉要而言敦煌是中西交通的要衝佛教通過敦煌傳入內地也就是說敦煌比內地更易與西域聯[A1]西域色彩更濃敦煌地區是中國文化度文化伊朗文化西方文化等四種文化儒教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六種宗教的薈萃之地敦煌又曾經被吐蕃佔領被西夏統治敦煌是多民族匯聚的地方族成份比內地更加複雜敦煌有時是中央王朝的有效統治有時是地方勢力統治區所以研究敦煌佛教包括它的大藏經必須注意它不同歷史時期的上述不同特點把它放到多種文化多種宗教多種民族的大背景下來考察
我持敦煌遺書廢棄說站在廢棄說的立場上敦煌遺書中並不存在完整的大藏經所以研究敦煌地區不同時期寺院所藏大藏經的情況不能完全依據敦煌藏經洞出土的佛教經典由此把這個題目分為兩個部分首先聯[A2]內地大藏經的情況探討敦煌地區不同時期寺院所藏大藏經的概貌次利用敦煌遺書著重探討敦煌地區當時流傳的大藏經的特本文主要探討前一部分——敦煌寺院所藏大藏經概貌后一部分——藏經洞敦煌遺書與敦煌地區的大藏經的特色——將另文論述
敦煌寺院經藏概貌
敦煌遺書中保留了一批敦煌教團曾經使用過的經錄伯3432號中有龍興寺供養佛經目錄》,該寺所供養的是一部依據大唐內典錄.入藏錄組織的大藏經伯3807號與斯2079號是龍興寺藏經目錄》,北敦14676號則是圖寺藏經目錄》。斯2142號是當寺上藏內諸雜經錄》,斯5046號為點龍興寺上下藏大般若經欠數》。Ф32A號是敦煌王曹宗壽夫人氾氏添寫報恩寺藏經錄》。類似資料很多不一一列舉上述資料證明在敦煌地區許多寺廟都收藏著大藏經有些寺院收藏的大藏經還不止一部
如拙作——十世紀佛教大藏經史所述中國佛教寫本大藏經的歷史可分為四個階段醞釀階段形成階段結構體系化階段與全國統一化階段但那是就全國而言的一般性描述敦煌地區的大藏經情況如何呢
(一)敦煌大藏經的混沌期
在我國的大藏經醞釀階段敦煌地區的經藏如何我們目前缺乏足夠的資料但從兩漢到兩晉敦煌與河西基本可看為一個整體是涼土的重要城市可以設想敦煌流傳的經典應與涼土的經典大致相同我們可以大致考察一下當時涼土流傳的佛典的情況
道安的綜理眾經目錄特意設置了一個涼土異經錄」,共著錄經典59部79卷什麼叫涼土異經」?道安沒有作解釋顧名思義應是僅在涼土流傳尚未傳到中原的經
那麼我們能否認為在涼土僅流傳這些經典再也沒有其他經典了呢顯然不能起碼當時涼土流傳著敦煌菩薩竺法護翻譯的不少經典而在涼土異經中一部也沒有收道安在他的幾篇經序中多次提到僧人慧常等曾經收集到若干僅在涼土流傳的經典送交道安但這些經典並未收入道安的涼土異經」。此外在敦煌遺書及其他傳世資料高僧傳可以發現敦煌流傳一些年代甚早可大體追溯到道安時代的經典涼土異經中也不見蹤跡此可見除了涼土異經錄所載經典外涼土還流傳一些其他經典想必這些經典在內地也有流傳所以道安沒有特意加以著錄
那麼我們能否反過來說凡是內地已經流傳的經典涼土全部都有我們也沒有這方面的資料不能對此做出明確的結論
綜理眾經目錄可知當時從全國範圍講既沒有統一的佛經目錄也沒有按照一定的原則編纂而成的佛教大藏經那麼當時涼土是否有一個包容了本土流傳的全部佛典的經錄是否已將這些佛典按照一定的結構組織起來而呈現大藏經的雛形目前我們也沒有資料可以證明這一從慧常尋訪經典的情況看當時涼土恐怕不會存在這樣一部包容本土全部佛教經典的目錄或藏經起碼慧常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目錄或藏經否則在道安的目錄及經序中應該有所反映此外,《綜理眾經目錄在設立涼土異經錄同時還設立了關中異經錄》,由此可知當時關中流傳的經典也有自己的特異性有些經典在全國其他地區包括涼土都沒有
綜理眾經目錄證實當時涼土流傳的經典與內地確有若干差異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涼土流傳著一些內地沒有的經典另一方面內地流傳的一些佛教典籍涼土也未必全部都有這一情況與涼土的地理位置與東晉十六國分立的政治格局是相適應的當時涼土佛教經典的這一狀態為我們理解其後涼土包括敦煌的佛教經典提供了借鑑
在我國大藏經的醞釀階段涼土的佛教典籍既然如此那末敦煌的佛教典籍如何呢沒有任何直接的材料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敦煌遺書中保存的魏晉佛經題記都為寫經與供養題記寫經與供養不等於造藏至今沒有發現一條當時的造藏題記可以證明當時已經出現大藏經已經有人寫造大藏經
總之就目前掌握的資料而言我們對從佛教初傳到道安時期敦煌佛教大藏經的情況不甚明瞭我暫且稱之為沌期」。
(二)敦煌大藏經的形成期
進入南北朝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北魏永平昌年間由典經師令狐崇哲等人經手集中抄寫過一批經典據池田溫中國古代寫本識語集錄著錄目前留存在敦煌遺書中的此類經典尚有15號它們的名稱及抄寫時間為
  • 成實論卷十四永平四年(511)七月
  • 成實論卷十四延昌元年(512)八月
  • 華嚴經卷四十一延昌二年(513)四月
  • 華嚴經卷八延昌二年(513)四月
  • 大智度論卷三十二延昌二年(513)六月
  • 華嚴經卷三十五延昌二年(513)六月
  • 大樓炭經卷七延昌二年(513)六月
  • 華嚴經卷三十九延昌二年(513)七月
  • 華嚴經卷四十七延昌二年(513)七月
  • 華嚴經卷十六延昌二年(513)七月
  • 大智度論卷十二延昌二年(513)七月
  • 華嚴經卷二十四延昌二年(513)八月
  • 大方等陀羅尼經卷一延昌三年(514)四月
  • 成實論卷八延昌三年(514)六月
  • 大品經卷八延昌三年(514)七月
這些經典的形態基本一致卷末均有題記題記的格式也基本一致如斯1547號成實論卷十四卷末的題記如
用紙廿八張
延昌元年(512)歲次壬辰八月五日敦煌鎮官經生劉廣周所寫論訖
典經師 令狐崇哲
校經道人 洪儁
題記上還鈐有墨印上述15號敦煌遺書所鈐為同一印據筆者所知這個墨印是現知年代最早的鈐在寫卷上的印章它說明最遲在6世紀初中國人已經在書畫寫卷上鈐當時所鈐為墨印遺憾的是該印文至今未能辨識藤枝晃先生曾有專文介紹過上述華嚴經》,但沒有涉及印文1994年筆者訪日時曾經就該印文請教過藤枝晃先生他主張該印文應為燉煌鎮」。但筆者從現存印章字形辨識乎不類此事尚待方家考訂
以上諸經典均為敦煌鎮官經生所寫且鈐有統一的印歷經1500年歷史的沖刷還能有這麼6種15卷經典留且內容包括了大小乘經大小乘論則似乎說明當初確曾抄過大藏經當然這裏還是存在一些疑問比如為何永平四年(511)抄了成實論卷十四到第二年延昌元年(512)還要再抄成實論卷十四同一部藏經中不應有重複的經典既然成實論卷十四被抄寫重複莫非當時所抄不是藏經而僅是零本佛經或者是抄寫了二部藏還有,《成實論僅十六卷篇幅不是很大為何從延昌元年(512)起抄寫直到延昌三年(514)還在抄寫想延昌三年所抄與延昌元年所抄肯定不是同一部成實論》。如果這種推測可以成立則當時抄寫的成實論起碼有三難道說當時至少抄寫了三部藏經
雖有上述疑問我還是主張當時所抄確是藏經敦煌鎮既然設立官經生官經生的任務想必就是抄經造藏當時大藏經的規模還不是很大官經生們成年累月地抄寫幾年下抄出若干部大藏經也是可以理解的永平延昌時屬北上述資料所紀錄的雖然是敦煌官經生的活動但所反映的應該是北魏的一般情況這一抄經活動說明北魏時敦煌佛教信仰甚為興盛起碼在河西一帶抄經已經成為官方的事這也可以說明當時佛教在社會上佔據重要地位這是研究這一時期的中國北方政教關係時應該注意的明乎此們可以理解何以北魏時北方的佛教信眾人數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如果說當初的確抄寫了大藏經或者說當時敦煌已經存在有組織的經藏則這部經藏的結構如何呢
雖然在敦煌遺書中已經發現了南北朝抄本斯2872號伯3747號眾經別錄》,但這部眾經別錄在當時組織經藏時的實際作用還缺乏充分的研究敦煌遺書中還發現了Дх1518號亦為南北朝抄本經錄但為殘片僅剩6部經典很難作為研究經藏的依據由於缺乏目錄依據我們現在無法描述南北朝敦煌經藏的具體狀態
在敦煌遺書所存的一些佛經目錄中還著錄了五卷本經目錄(隋仁壽錄或唐靜泰錄》,參見伯4039號等)唐靖邁的譯經圖記(伯4664號)證明這兩種全國性經錄也傳到敦煌遺憾的是在敦煌遺書中沒有發現這兩種經錄的殘卷這兩種經錄雖然傳到敦煌眾經目錄在當地組織大藏經的活動中是否起到實際作用目前無法證實譯經圖記本來就不是大藏經目錄
綜合上述資料我認為最遲至南北朝敦煌地區的佛教典籍已經進入一個逐步組織為大藏經的階段已經出現有組織的藏經與有組織的造藏活動考慮到印度佛教沒有統一的規範的大藏經規範化的大藏經是在中國形成的則敦煌地區的佛教大藏經的形成可能比內地略微落後若干時間內地的經錄已經在這裏流傳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內地經錄在敦煌地區大藏經形成過程中的具體作用但可以肯定地這種作用是存在的
祇是我們目前無法了解該大藏經的具體情況我想果我們完成敦煌遺書總目》,並將其中的南北朝時期在敦煌當地抄寫的敦煌佛教遺書全部提出並予以整理或者可以對當時敦煌佛教經藏的情況勾勒出一個大致的概貌祇能是將來的任務
綜上所述與內地的情況大致相同南北朝時期敦煌地區的大藏經開始形成並出現造藏活動
(三)敦煌大藏經的內典錄時期
從現有資料看直到吐蕃統治時期敦煌地區寺院經藏的情況才比較清楚地凸現出來這一點在拙作——世紀佛教大藏經史中有較為詳盡的論證[1]該書的敦煌地區的漢文大藏經一節中利用敦煌遺書的記載指出敦煌寺院當時已經普遍收藏大藏經既有敦煌僧團公用的」,也有各寺院自己的經藏有的寺院所藏不止一部上藏下藏」。利用伯3432號證明敦煌龍興寺當時供養的一部大藏經的目錄依據是大唐內典錄.入藏錄(以下簡稱內典錄.入藏錄進而指出龍興寺所使用的龍興寺經藏目錄》,實際是他們依據內典錄.入藏錄改造的其形態可見伯3807號與斯2079號該書又利用斯2447號伯3010號伯4664號與伯4741號證明該龍興寺經藏目錄是吐蕃統治時期敦煌龍興寺經藏管理中實際使用的目錄由於龍興寺是敦煌當時的中心寺院則可見其他寺院經藏的情況
該書還利用伯3852號證明在張議潮光復敦煌的大中二年(848年)敦煌僧團用以點勘經藏的目錄基礎依舊是內典錄.入藏錄》。此後在拙作關於敦煌遺書北新八六七號一文中[1]又利用北新八六七號(新編號為北敦14667以下均用新編號)證明直到咸通六年(865)敦煌靈圖寺的經藏依然依據內典錄.入藏錄組織此外煌佛教經錄輯校[2]我考證了一系列敦煌經錄從而證明直到九世紀末敦煌地區大藏經所依據的仍然是內典錄.入藏錄》。
大唐內典錄是唐高宗時期著名僧人道宣所撰從高宗到玄宗開天年間大唐臻於極盛勢力遠達西域敦煌處於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大唐內典錄大概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傳入敦煌並被敦煌僧人採用的由此我們可以把敦煌地區大藏經依據內典錄.入藏錄組織的時代上溯到唐高宗大唐內典錄撰成之後也就是說從那時直到唐末敦煌地區的佛教經藏一直依據內典錄.入藏錄組織我把敦煌大藏經的這一時期稱為「《內典錄時期」。
如前所述敦煌地區的大藏經既受內地大藏經的影響與制約又有自己的地方性特色這種特色表現在哪裏呢內典錄時期敦煌的佛教經藏內典錄.入藏錄是否完全一樣呢如果不一樣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龍興寺供養經目錄》、《龍興寺經藏目錄》、北敦14667號等諸種敦煌遺書比較可知內典錄時期煌地區的經藏形態並非始終保持一致
龍興寺供養經目錄該目錄與內典錄.入藏僅有若干參差這些參差都比較小無非是某帙增加了若干經典某帙缺少若干經典若干帙或若干經典的排列次序有變動有關參差的具體情況在拙作——十世紀佛教大藏經史中有論述這裏不再贅述
龍興寺經藏目錄內典錄.入藏錄的區別則比較大這些區別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將大乘律抽出自行合帙
2多出一個新翻經目錄」。
3收入一部疑偽經——《如來在金棺囑累清淨敬福經》。
將大乘律抽出自行合帙看來是由於敦煌教團戒律生活的需要為什麼當時特別注重大乘律這是一個應該注意研究的問題
新翻經目錄部分雖然也有一些內典錄.入藏錄已經收入的經典但大部分為內典錄.入藏錄編成以後新翻譯的經典所以沒有能夠收入內典錄.入藏錄即使是內典錄.入藏錄已經收入的經典也絕大部分為隋唐新譯經由此看來這是敦煌龍興寺僧人為了某個現前目的而編纂的輔助性目錄故作為附錄放在龍興寺經藏目錄之後
上述兩個現象的出現說明當時的敦煌僧人已經不滿足內典錄.入藏錄的結構形式開始按照自己的要求內典錄.入藏錄作若干改造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的目錄基礎仍然是內典錄.入藏錄》。
龍興寺供養經目錄所收經典沒有超出內典錄.入藏錄收經的範圍龍興寺經藏目錄則比內典錄.入藏錄多出若干經典考察這些多出的經典絕大多數都是按照當時的經藏組織理念應該入藏的但也有一個例外是多出一部敬福經》。
敬福經》,實由囑累經增益演化而成現存敦煌遺書本房山石經本與陝西慈善寺石刻本最早著錄在隋經錄被斥為疑偽經道宣的大唐內典錄卷十代所出疑偽經論錄第八」,沿襲了法經錄的著錄。《囑累》、《敬福經等兩種經本現均已整理發表在第四輯[1]。《囑累經大約產生於南北朝末期福經大約形成於隋朝也有研究者將敬福經的形成下定在唐高宗顯慶四年(659)[1]
龍興寺供養經目錄大唐內典錄.入藏錄為基礎撰成大唐內典錄中明明著錄著敬福經為疑偽既然如此,《龍興寺供養經目錄為什麼還會收入福經是管藏僧人一時的疏忽嗎?《敬福經的主題是闡述現世僧俗寫經造像應該遵循的原則指斥當時在寫經造像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如法亂像在諸多疑偽經中主題如此集中在寫經造像的規範上是比較少見的由此我認為敦煌僧人把這部經典收入龍興寺經藏目錄》,大約不是無意地混入從伯3010號可知吐蕃時期敦煌曾經有過大規模的鈔補佛經的活動所以敦煌僧人把這樣一部按照正統佛教的傳統應該秘寢以救世的疑偽經收歸入藏大概是有意告誡有關從事寫經造藏的僧人必須按照規範從事寫經造藏活動
在拙作略談大藏經的三種功能形態[2]我提出大藏經有義理型信仰性備查型三種功能形態。《內典錄.入藏錄所體現的無疑主要是義理型大藏經現雖有一部疑偽經入藏還不至於改變它的的基本性質但從敬福經的入藏可以說明當時的敦煌信眾對抄經造藏抱有極為虔敬的信仰與慎重的態度
至於北新867號(北敦14667號)其藏經形態如我在關於敦煌遺書北新八六七號中指出的
相比之下北新876號與吐蕃統治時期敦煌龍興寺藏經目錄既有相似又有區別例如這兩部經錄都沒有收本事經(七卷一帙。《內典錄.入藏錄編序為414號)與釋摩男本經(一卷。《內典錄.入藏錄編序為552號)等兩部經而且在這兩部經的相關位置其他諸經的排列次序完全相同這似乎說明兩者有某種關係但是北新876號又有若干部龍興寺藏經目錄所沒有的經典從若干不足帙的情況分析與其說它上承龍興寺目錄》,不如說它依據內典錄.入藏錄編成更為妥適從總體來它與龍興寺目錄的區別要大於相似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上述龍興寺目錄首殘相當一部分經典無從比另一方面大約隨著時間的推移敦煌地區的藏經組織形式又有所改進例如龍興寺目錄中的新翻經目錄就是一個與整體不甚協調的部分既不協調就會進行改進總之北新876號與龍興寺目錄的這種不同說明它不是直接承接龍興寺目錄而來[1]
所以就敦煌大藏經的內典錄時期我們似乎又可以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唐內典錄傳到敦煌到吐蕃統治初期這個時期的敦煌經藏大體按照內典錄.入藏錄組織第二個階段是吐蕃統治時期這時敦煌藏經的標準形式可見龍興寺經藏目錄》,即經過改造的內典錄.入藏錄》。第三個時期是歸義軍時期又恢復到大體按照典錄.入藏錄組織的樣態
當然上面所說僅就一般傾向而言寫本藏經的基本特點是每部藏經都是單獨造出的具有唯一性因此個性突出不同的藏經很難做到完全划一在第一個時期敦煌僧人如何處理新譯經必有其一定的方法在第二時期,《龍興寺經藏目錄在全敦煌有多大的權威性也應該研究在第三時期我們所依據的北新八六七號可能是吳法成和尚從靈圖寺經藏中借出的部分並非經藏全貌所以我們利用它研究敦煌經藏應該注意它的這一局限
(四)敦煌大藏經的開元錄時期
敦煌遺書中保存著一批被研究者稱為沙洲乞經狀文獻它們是藏於俄國聖彼得堡的孟1655號孟1707號孟2939號藏於法國巴黎的伯3851號伯4607號藏於英國倫敦的斯2140號斯3607號斯4640號這批文獻紀錄了五代時由蓮臺寺僧人應寶發起的一次乞補藏經活
孟1655號7.7厘米×30厘米正反兩面書寫共7文字內容相連
沙洲蓮台寺律僧應寶
右某蓋為當寺藏內即有兌落經本遂發志願遊步上求十信之壇那添三乘之欠教慮恐中國之關津口鋪不隔[1]邊地行化鄉人所到不練於行化由請  詳  公憑而放過專候 處分    牒件
孟1707號10.8厘米×30.6厘米7行第一行書於上部偏左處第二行寫在第一行左邊餘五行均為從右向左書寫與我國漢字直行書寫的傳統剛好相反錄文如下
沙洲住蓮台寺律僧應寶
右應寶伏睹當寺藏內部帙中遺失經本實無得處應寶遂發微願意欲上都求十信之壇那添三乘之欠教倘或成傳授後來且有利於凡夫亦不無於因果慮恐之關津口鋪不勒之行化鄉人所到不揀(練)於行由請  詳憑印而放過伏聽 處分
從書寫形態看上述兩號顯然應該是應寶決定乞經補藏時所寫的請求頒發過所的牒狀草稿這兩號的筆跡與孟2939號等諸號乞經狀完全一致內容也在在呼應分說明這次乞經補藏活動是應寶發起的從上述引文可知應寶是蓮臺寺律僧但他在當時的敦煌佛教教團究竟處在何種地位這次乞經活動是整個敦煌教團的活動還是他個人的行為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其餘諸號乞經狀所錄大抵為希望求乞的佛典目錄細考察這些目錄可以發現它們有著明顯的遞承關係反映了這次乞經補藏活動的全過程其中孟2939號大約是經狀的草稿這可以從稿中文字多塗抹修改卷末之疏告尚有語意不暢之處以及所錄經典有刪除等情得到證實孟2939號的若干部經列有著譯者姓名想必是最初擬稿時列上其後覺得沒有必要故抄清時又刪除了斯4640號則是孟2939號的謄清定稿也是最後確定的這次乞經活動所需尋訪的經典的底賬斯2140號是斯4640號抄本3607號伯4607號也都是斯4640號的抄本底賬是留而備查的備忘錄抄本是廣為散發的疏告憑此在各地求訪缺經過一個階段的努力敦煌的僧眾終於求訪到他們所缺的25部經典中的18部所以在斯4640號這18部佛經的旁邊註上罷卻二字即不用再尋訪了而將尚未能訪求到的經典另立清單繼續尋覓這就是伯3851號的由來在斯4640號中祇有7部經典未註"罷卻"但伯3851號中卻羅列了8部經典其中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在斯4640號中屬於已經尋訪到的經典既已經訪到為什麼還要尋求呢這也許是由於誤抄但更大的可能是前此訪求到的該抄寫質量不高錯訛較多不堪使用故不得不再訪一這可從伯3851號末尾特別強調的如或寫者切須三不請有留錯字也窺見其消息
使我感興趣的是應寶依據什麼目錄檢查本地藏經從而發現有缺失呢換一句話說他根據什麼目錄來組織藏經斯4640號是應寶此次乞經活動的底賬上面共抄錄25部經典仔細審視該號25部經典的排列可以看到有嚴密的次序大乘在前小乘在後並分別用大乘」、「小乘提示之最後的賢聖集傳」,可能因為僅一部的緣故標綱目在大小乘兩部中又嚴格按照經論的先後次序排列由於斯4640號上的經典排序嚴謹我們便可以根據它的這一特點來鑒別它所依憑的目錄因為歷代採用用這種結構來編纂入藏錄的祇有大周錄》、《開元錄》、《貞元三部因此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三部目錄上又由於斯4640號中所載的義淨所譯的幾部律均出於大周編成之後大周錄所不載大乘造像功德經又為貞元錄所不載那麼剩下的就祇有開元錄如果將斯4640號與開元錄.入藏錄仔細對照那麼可以發現斯4640號的這25部經不但總體結構安排與開元一致而且每部經的先後次序均與開元錄所載相符不僅斯4640號如此,《乞經狀的草稿孟2939號也同樣如因此應寶當初依據的就是開元錄.入藏錄》,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了[1]
根據我的研究應寶的這次乞經補藏活動發生在五代也就是說最遲到五代敦煌地區的大藏經的組織已經進入開元錄.入藏錄為依據的時期如前所述直到晚唐敦煌地區的佛教大藏經仍以大唐內典錄.入藏錄為依據此時則改以開元釋教錄.入藏錄為依據這一變化與會昌廢佛後我國普遍出現的以開元釋教錄.入藏錄規範本地藏經的大藏經統一趨勢是一致的這說明敦煌地區的大藏經的確受到中原大藏經的制約與影響
敦煌地區的大藏經其後的情況如何呢
大量的資料證明五代宋初敦煌地區的大藏經與全國一樣都是以開元錄.入藏錄為依據組織不僅如此這時千字文帙號也已經在這裏普遍流傳如伯3313號開元錄.入藏錄的一個節略綱要全藏分480帙」,用了480個千字文帙號這正是附有千字文帙號的開元釋教錄略出的標準形態此外伯3986伯4786號伯3948號斯5525號斯4120號5594號伯3846號北敦14469號都是附有千字文帙號的佛經目錄說明此時的敦煌大藏經已經採用千字文帙號來管而千字文帙號與開元錄.入藏錄是表裏相關的拙作——十世紀佛教大藏經史》、《敦煌佛教經錄輯校我已經對這一時期開元錄.入藏錄以及千字文帙號在敦煌流行的情況做了較為充分的論述在此為節省篇幅不再贅述
當時敦煌地區依照開元錄.入藏錄組織藏經以及利用千字文帙號管理藏經的的最直接的證據是保存在藏經洞中的幾塊古代的經帙
經帙即用來包裹經卷的用品一般稱為」、「帙皮」、帙子」。經帙的形制有的如囊但大多如包裹皮後者又有種種形態有的綴有繫帶有的無帶有帶的帙皮其帶子的數量及部位又互有不同從經帙質料來講有紙質竹質等等考究者則用綢錦等做成經帙的產生與大藏經數量劇增故而採用合帙管理有關
現在發現的帶有千字文帙號的經帙有
1法國集美博物館藏MG23082號單層麻布做成體為正方形形如包裹皮兩角各綴有一根帶子上有墨書四行
      道
    大方廣佛華
    嚴經第四帙
     舊譯
按照標準的開元釋教錄略出[1]舊譯華嚴經四帙的千字文帙號正為」。
2法國集美博物館藏MG23083號形制與前完全相同上面有墨書經名二行
      薑
    摩訶般若第一帙
按照標準的開元釋教錄略出》,《摩訶般若第一帙的千字文帙號正為」。
3斯坦因西域考古記附照片一張為敦煌遺書剛從藏經洞取出時的場景照片上均為用帙皮包裹著的一帙帙經卷其中有一個帙皮露出如下兩行字
      海
    摩訶般若□□□
該帙皮形制與前兩塊完全相同字體也都一樣可以肯它們屬於同一批帙皮上的在標準的開元釋教錄略出摩訶般若第二帙的千字文帙號可以肯定照片上被壓住的字應該是:「第二帙」。
敦煌學界公認敦煌遺書中有明確紀年的最遲的遺書是北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的敦煌王曹宗壽夫人汜氏添寫報恩寺藏經錄》。該遺書現藏於聖彼得堡東方研究所Ф32A(1)與Ф32A(2)兩號
Ф32A(1)錄文
施主敦煌王[1]曹宗壽與濟北郡夫人汜氏同發信心命當府匠人編戶造帙子及添寫卷軸入報恩寺藏經訖
維大宋咸平五年壬寅歲五月十五日記
Ф32A(2)錄文
施主敦煌王曹某與濟北郡夫人汜氏同發信心先命當府匠人編造帙子後請手筆添寫新舊經律論等通共成滿報恩寺藏教訖者
維大宋咸平五年壬寅歲七月十五日記
我們知道咸平五年(1002)當時的敦煌地方政權首腦歸義軍節度使敦煌王曹延祿被逼自殺其侄曹宗壽繼任上兩號遺書說明曹宗壽上臺之初即繼承了敦煌王的稱並從事大藏經的添寫曹宗壽的添寫藏經與曹延祿的被殺及自己的上臺這一歷史事件有無內在的聯[A3]值得探上述兩號一號寫於咸平五年(1002)五月十五日一號寫於七月十五日此外還有三號都與這次修補藏經有關
一號是伯4000號首題作壬寅年六月十日勘校報恩寺藏舊經帙數」。在所錄經名中有菩薩善戒經一種。《薩善戒經》,沙州乞經狀中有載為缺本待訪但在伯4000號中已經作為寺藏舊經著錄由此可見伯4000號的年代應該在乞經狀之後由於應寶的乞經活動發生在五代所以伯4000號的壬寅年祇能是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與曹宗壽添寫藏經為同一年該號寫於六月十日期正在Ф32A(1)與Ф32A(2)兩號的中間另一號為伯3240號寫於壬寅年六月二十一日與壬寅年七月十六日首殘我根據其內容擬名為壬寅年報恩寺配經付紙歷」。該號涉及的寺院均為宋初敦煌寺院可見這個壬寅年是1002年抄寫的時間與上述諸號相應內容為抄經錄與曹宗壽添寫報恩寺藏經的史實相符由此可知它們是反映同一事件的一組文獻還有一號為斯4117號首題作寅年三月二十九日再勘寫經人及校字人數」,其中出現的人大馬僧正」、「龍押牙」、「恩會法律」、「鄧僧正」、徐僧正與伯3240號均相符可見為同一時期的文但它的時間略早在曹宗壽發願添寫藏經之前
從上述諸號敦煌遺書我們可以大致勾勒這次曹宗壽修補藏經的概況咸平五年敦煌教團有為報恩寺重修藏經的計劃並已經開始實施曹宗壽上臺後決定介入故他的發願是為報恩寺添寫藏經這大概包括編造帙皮及配補經卷兩道工序大約是從五月十五日開始先編造帙子後於六月再次清點寺藏佛經開始添寫新舊經律論直到七月結束兩個月間把報恩寺的藏經配補齊全
考察伯4000號壬寅年六月十日勘校報恩寺藏舊經帙》,著錄佛典若干其中沒有一部是疑偽經這些佛典可分為單經自成帙諸經合帙兩類屬於諸經合帙的共有11其中菩薩處胎經帙的卷數殘缺現將其餘10帙抄錄如下下文的前半部分是壬寅年六月十日勘校報恩寺藏舊經帙數的著錄括弧中前一個數字是開元錄.入藏錄該帙的收經數與卷數後一個數字是該帙在大正藏元錄.入藏錄中的頁碼
報恩經等帙拾卷(2經10卷1帙55/710b06)
法華三昧經等帙拾卷(4經10卷1帙55/703c13)
大方廣十輪經等帙拾卷(2經10卷1帙55/681b23)
大明度無極經壹拾壹卷(2經11卷1帙55/680b27)
菩薩瓔珞經等帙壹拾肆卷(2經14卷2帙55/686c22)
菩薩善戒經拾卷(2經10卷1帙55/689a10)
不退轉法輪經等帙拾卷(4經10卷1帙55/704b07)
阿差末經等帙拾參卷(2經13卷1帙55/681c13)
持人菩薩經等帙拾卷(4經10卷1帙55/683a19)
從上文可以知道,《壬寅年六月十日勘校報恩寺藏舊經帙數諸經合帙的合帙法開元錄.入藏錄完全相同不僅如此上述每帙列出的經典均是開元錄.入藏錄中該帙的第一部經典這與敦煌遺書經錄的書寫慣例完全一上述情況充分證明該報恩寺原來的藏經是依據開元錄.入藏錄組織的
我們再考察伯3240號壬寅年報恩寺配經付紙歷》。該遺書首殘中間有兩個小標題分別為壬寅年六月二十一日配經歷壬寅年七月十六日付紙歷」。所紀錄的是某寺某人抄寫某經典用紙多少涉及到的寺院有恩(報恩寺)龍(龍興寺)圖(靈圖寺)顯(顯德寺)開(開元寺)界(三界寺)永(永安寺)乾明(乾明寺)金(金光明寺)可見這次曹宗壽為報恩寺添寫藏經實際動員了敦煌僧團全體的力量在此我們僅將壬寅年報恩寺配經付紙歷涉及的佛典名稱抄錄如下抄錄時遇到簡寫縮略一如其舊如有明顯重復則不予抄錄
壬寅年六月二十一日配經歷
花嚴經》、《五分律》、《顯揚論》、《十誦律》、《大威德陀羅尼經》、《瑜伽論》、《大法鼓經》、《毗奈耶雜事》、瓔珞經》、《寶網經》、《觀世音菩薩授記經》、《大方等如來藏經》、《金色王經》、《稱揚諸佛功德經》、《除恐災患》、《》、《首楞嚴三昧經》、《優填王經》、《王法正理》、《瑜伽論釋》、《百論》、《顯揚聖教論頌》、《摩登伽》、雜寶藏》、《不空羂索》。
壬寅年七月十六日付紙歷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月燈三昧經》、《大灌頂》、《入定不定印經》、《大乘方廣總持經》、《讚頌大乘》、《十一面經》、《金剛頂()輪()經》、《蘇悉地經》、大雲請雨經》、《解深密經》、《三具足論》、《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濡首經》、《觀自在菩薩隨心咒經》、《金剛上味陀羅》、《治禪病經》、《七處三觀》、《最勝佛頂陀羅》、《六字咒王經》、《經□雜咒》、《最勝陀羅尼經》、《百寶》、《護命法門經》、《妙臂陀羅尼經》、《優婆夷淨行法門經》、《菩薩戒經》、《法門經》、《善戒經》、《菩薩藏經》、師子月佛本生經》、《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義經》、《業障經》、《十二頭陀》、《菩薩戒本》、《菩薩羯磨本》、《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五佛頂三昧陀羅尼》、《末□主字咒》、《添品法華經》、《月燈三昧經》、《修行本起經》、寶雨經》、《般舟三昧經》、《無言童子經》、《念佛三昧經》、觀普賢菩薩經》、《施燈功德經》、《長阿含》、《六度集》、鴦崛魔羅經》、《文殊師利寶藏經》、《佛說隋求陀羅尼》、大普賢陀羅尼經》、《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摩尼羅亶經》、《一切功德莊嚴王經》、《香王陀羅尼經》、《如幻三昧經》、《彌勒菩薩所問經》、《寶積論》、《彌勒菩薩經》、菩薩地持經》。
上述共89部但由於原卷首殘且有「《菩薩戒本四經」、「《菩薩羯磨本等二經的說法所以此次實際添寫的當不止這89部僅就這89部而言除了名稱殘缺法考證的末□主字咒其餘88部均為開元錄.入藏錄所收經典1002年時中原的不少大藏經已經收入不空譯經及宋代新譯經但看來報恩寺的這部藏經仍然固守開元錄.入藏錄的傳統未作顯著改變
總之我們可以肯定從五代到北宋敦煌雖然孤懸為外國但該地的大藏經與內地一樣開元錄.入藏錄為其造藏依據
在拙著——十世紀佛教大藏經史我曾經指出雖然會昌廢佛後全國的藏經統一到開元釋教錄.入藏錄的基礎上但由於寫本藏經本身的特點也由於各地的寫經因為用紙不同分卷常有差異所以各地的藏經在流傳過程中又發生岐異從而造成統一中的分化這種情況在敦煌也有反映如北敦14469號抄經44部都標註有千字文帙這些經典的排列開元錄.入藏錄完全相同它們的千字文帙號卻與開元錄.入藏錄有一個字或二個字的參差[1]正是這種參差造成刻本藏經時期我國的大藏經出現北方中原南方三個不同的系統
開元釋教錄撰成於開元十八年(730)其入藏錄收錄了經過智昇考訂的經典1076部5048卷分作480帙但開元十八年後佛典仍不斷譯出其中特別是不空譯出大批密教經典這些經典都未為開元錄所收故貞元年間釋圓照編纂貞元錄》,將這些經典也收歸入藏但是昌廢佛使貞元錄藏經幾乎絕跡全國按照開元錄.入藏錄修造藏經,《貞元錄增補的經典便孤懸在藏經之外全國各地的藏經有些僅收開元錄.入藏錄部分有些開元錄.入藏錄之外加收貞元錄增補經敦煌的情況如何從現存的敦煌遺書經錄看,《貞元錄傳到敦此外敦煌遺書中存有不空譯經的殘卷由此我們可以肯定在敦煌地區也應該收藏有貞元錄增補經
北宋初年諸帝都對佛教持支持態度國家設立譯經院專門從事譯經活動並譯出一大批經典。《宋會要.蕃夷五至道元年(995)五月歸義軍節度使曹延祿遣使入宋貢方物乞賜生藥供帳什物弓箭鏡鈸佛經及賜僧圓通紫衣宋朝並從之當年十月曹延祿又遣使上表北宋要求將宋朝新譯諸經降賜敦煌宋朝從之
我們知道我國的第一部木刻藏經開寶藏初刊於開寶四年(971)至太平興國八年(983)初刻時祇有開元錄.入藏錄部分其後增補了開元錄後新譯經與宋代新譯經其印本遍賜日本高麗女真越南西夏等諸國根據上述宋會要.蕃夷五的記載我們現在可以肯定最遲到至道元年(995),《開寶藏已經傳到敦煌
此外根據宋會要.蕃夷五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二北宋景德四年(1007)閏五月沙州僧正會請入宋以歸義軍節度使曹宗壽表乞賜金字經一藏宋真宗下令讓益州寫金銀字藏經一藏賜之,《宋會要.蕃夷五》、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二、《宋史卷四九〇等載大中祥符七年(1014)四月當年曹宗壽逝世其子曹賢順任節度留後曹賢順表乞金字藏經及茶藥金箔詔賜之
綜合上述資料北宋初年藏經洞封閉前後敦煌地區的經典已經比較充裕有北宋頒賜的內容豐富而完整的寶藏與多部金銀字大藏經也有當地自己修造完整的大藏藏經洞封閉的是一些不堪卒用的殘破經卷而那些完整的寫本刻本金銀字大藏經則繼續發揮著它們的作用
當然如吐蕃時期龍興寺經藏所示有時經藏中會有若干疑偽經進入北679號也反映出這樣一種情況該號首癸未年(923或983)八月十一日於經藏內□點勘經教現有部帙數目具錄名於後者」。卷首著錄兩部大般若》,一部是金字題頭並錦帙子」,一部是布帙」,均有缺失其後著錄經卷多帙從總體情況顯示這裏著錄的顯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藏經而是一些雜經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帙收入13部經典其中有疑偽經4部:《人集月燈經要略》、首羅比丘經》、《讚僧功德經》、《延壽命經》;法成所譯敦煌特有經2部:《大乘稻稈經》、《諸星母陀羅尼經》。通觀全除了上述四部疑偽經與收在另一帙的大通方廣經全部都是應該入藏的經典而這些經典的相對集中存放明即使是雜經其儲存也有一定的規範由於這幾部疑偽經處在雜經或續藏的地位所以它們的存在顯然也不能改變敦煌地區大藏經屬於義理性大藏的基本特點
長興五年(934)三界寺僧人道真收集修補古舊破壞佛經是人們已經熟知的事關於這一史實筆者將另文論述
總之這一時期的敦煌經錄為我們展現出當時敦煌寺院經藏的基本概貌就是以開元錄.入藏經經藏為主流同時存在著若干古舊雜經古舊雜經的情況比較複雜不能一概而論至於民間流傳而沒有入藏的各種佛教文獻這應該屬於另一個論述題目本文不擬涉及
餘論
自從接觸敦煌學以來比較注意信仰性佛教的問題教本來就是一種信仰乃至任何一種宗教本來都是一種信所以,「信仰性佛教一詞似乎有同義反複之嫌佛教作為一種宗教既有比較精細高深的哲學形態也有比較粗俗普及的信仰形態所以它能夠適應不同層次人們的不同需求乃至同一個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我把前一種形態稱為義理性佛教」,把後一種形態稱為信仰性佛教」。義理性佛教以探究諸法實相與自我證悟為特徵而信仰性佛教則以功德思想與他力拯救為基礎義理性佛教在我國佛教史上處於主導地位它的興衰決定了中國佛教的興衰但信仰性佛教為中國佛教奠定了雄厚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佛教綿長生命力的基本保證所以所謂信仰性佛教是與理性佛教相比較而存在的一種相對來說誠信成分較濃的佛教形態。「信仰性佛教義理性佛教有各自不同的特徵這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也有研究者用民眾佛」、「民俗佛教來稱呼前者高僧佛教來稱呼後但我認為參與諸種功德活動的除了普通民眾外有大批的上層人物乃至帝王后妃。「民眾佛教還往往與民間結社秘密宗教甚至農民起義相聯[A4]而用民俗佛這樣的名詞則往往與民間風俗習俗相聯[A5]容易產生誤解高僧除了探究佛理也同樣虔敬地參與各種信仰性活如道安的兜率淨土信仰與慧遠的彌陀淨土信仰所以民眾佛教」、「民俗佛教」、「高僧佛教等詞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這兩種佛教形態的本質特徵在我看信仰性佛教為佛教提供了廣大的群眾基礎與堅強的軀義理性佛教為佛教提供了高水平的骨幹與活潑潑的靈都是佛教必不可少的形態兩者看來似乎截然不同至尖銳對立實際又相互滲透互為依存很難把它們分開如同一張錢幣的正反兩面密切結合般舟三昧宣揚一種在誠信基礎上的十方諸佛悉在前立的禪定法並用夢中見佛來證明之顯然是一種信仰的形態但它最後又把諸佛歸結為緣起性空」,表現為明確的義理的形態又如慧遠是著名的義學僧但又是彌陀淨土的信仰者與提倡者唐玄奘也是著名高僧但他也專注於彌勒信仰希望投生於兜率天因此對於某一種具體的理論或某一個具體的人必須具體分析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歷史的邏輯並不使信仰性佛教義理性佛教始終保持緊密結合的狀態而兩者如發生偏離佛教的發展便面臨問題但這應該在另一篇文章中探討這裏不談
相對而言研究信仰性佛教要比研究義理性佛教困難得原因主要在於資料經過歷史長河沖刷而遺留至今的佛教資料大多是歷代高僧整理的都是各個時代的佛教精英文化的反映而那些能夠反映當時活生生的佛教活動的資則大抵被淹沒了敦煌藏經洞的發現使大批反映敦煌地區當時佛教狀況的資料面世為我們研究敦煌佛教包括敦煌的信仰性佛教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但如何正確地利用這些資料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從總體看我們研究敦煌佛教主要資料來源於以下三敦煌遺書(包括藏經洞遺書與非藏經洞遺書)敦煌洞窟(包括雕塑與壁畫)其他資料(主要指各類傳世文獻)三類資料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局限敦煌遺書雖然保留了眾多珍貴的研究信息但畢竟是古人的廢棄物應慎重處理鑒別且遺書的產生時間段相對集中不能反映敦煌佛教的歷史全貌敦煌洞窟反映了敦煌古代人民的信仰與感是研究敦煌佛教的形象資料但還有大量的與書面文字印證的工作要做纔能真正揭示其宗教內涵這一工作雖然已經取得很大的成績但與它需要達到的目標還有較大的距離至於傳世資料優點是數量想必相當可觀時代跨度也大但散見於各處收集困難即使收集齊全也零亂而難成體系近年來中國各地都開始注重地方佛教史的研這種研究的主要困難之一就在於純粹的地方性佛教資料比較難找而傳世資料中的有關資料又零亂而不成體系因此一些完全依據傳世資料寫成的地方佛教史幾乎千人一面較難真正反映出地方的特色當然這裏也有編寫者的指導思想問題這裏不談相對全國其他各地而言敦煌有敦煌遺書敦煌洞窟可作參照所以在撰寫地方佛教史這一點上敦煌的資料條件較為優越
雖則如此困難依然重重。「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研究敦煌佛教從可利用的佛教文獻的構成類別來講可以分為兩大類傳統大藏經以及大藏經以外的其他佛教文獻在不同的時代兩者固然互有滲透但在同一個時代兩者還是有一個為公眾共同承認的基本界限當然任何界限都有局限何況寫本經藏本身有著極大的包容度(或者說極大的變容度)允許多種形態的共存加之不同的人對界限的掌握有寬嚴的不同不同的時代又會有不同的風習這些自然都要影響到經藏的形態但無論如何經藏文獻與經藏外文獻的區分應該成為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基礎我想或者就是我們研究敦煌地區寺經藏形態的意義

顯示版權資訊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六祖壇經箋註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