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第十九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第十九
示清淨居士(李堤舉獻臣)
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佛境界非是外境界有相。佛乃自覺聖智之境界也。決欲知此境界。不假莊嚴修證而得。當淨意根下無始時來客塵煩惱之染。如虛空之寬曠。遠離意識中諸取。虛偽不實妄想亦如虛空。則此無功用妙心。所向自然無滯礙矣。
佛又言。不應於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眾生道於如來。應遍於一切處見於如來。佛者覺義。謂於一切處。常遍覺故。所謂遍見者。見自己本源自性天真佛。無一時一處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眾生界中而不遍故也。眾生迷此。而輪轉三界。受種種苦。諸佛悟此。而超諸有海。受殊勝妙樂。然苦樂皆無實體。但迷悟差別。而苦樂異途耳。故枉順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眾生現時法身不現是也。擔荷此段大事因緣。須是有決定志。若半信半疑。則沒交涉矣。古德云。學道如鑽火。逢煙且莫休。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欲知。到頭處。自境界他境界一如是也。
既學此道。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或照顧不著起一惡念。當急著精彩。拽轉頭來。若一向隨他去。相續不斷。非獨障道。亦謂之無智慧人。昔溈山問嬾安。汝十二時中。當何所務。安云牧牛。山云。汝作麼生牧。安云。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山云。子真牧牛也。學道人制惡念。當如嬾安之牧牛。則久久自純熟矣。
他弓莫把。他馬莫騎。他人之事莫知。此雖常言。亦可為入道之資糧。但常自檢察。從旦至暮。有甚利人自利之事。稍覺偏枯。當須自警。不可忽也。
昔道林禪師。居秦望山長松之上。時人謂之鳥窠和尚。白居易侍郎鎮錢塘。特入山謁之。乃問。禪師坐處甚危險。師曰。老僧有甚危險。侍郎險尤甚。曰弟子位鎮江山。何險之有。師曰。薪火相交。識性不停。得非險乎。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曰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禮而去。今欲省心力。莫管他三歲孩兒道得道不得。八十老人行得行不得。但諸惡莫作。便了此語。信也著。不信也著。請思之。
世人現行無明。矯而為善。善雖未至。豈不勝寡廉鮮恥託善而為惡者。教中謂之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苟能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矣。塵劫來事。只在如今。如今會得。塵劫來事即時瓦解氷銷。如今不會。更經塵劫。亦只如是。如是之法。亘古恒然。未嘗移易一絲毫許。
此事許聰明靈利漢擔荷。若使聰明靈利則無擔荷分。聰明靈利者雖易入。而難保任。蓋入處不甚深。而力弱故也。聰明靈利者。纔聞善知識說著箇中事。便眼目定動。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似此者自作障礙。永劫無有悟時。外鬼作殃猶可治。此乃家親作祟。不可禳禱也。永嘉云。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茲心意識。此之謂也。
士人博覽群書。本以資益性識。而返以記持古人言語。蘊在胸中。作事業資談柄。殊不知。聖人設教之意。所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看讀佛教亦然。當須見月亡指。不可依語生解。古德云。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有志之士。讀書看教能如是。方體聖人之意少分也。
昔李文和都尉。參石門慈照聰禪師。悟臨濟宗旨有一偈曰。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妙哉斯言。可以為光明種子發機之助也。
世間塵勞之事。如鉤鎖連環相續不斷。得省處便省。為無始時來習得熟。若不力與之爭。日久月深。不知不覺入得頭深。臘月三十日。卒著手脚不辦。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便從如今作事處。莫教顛錯。如今作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古德有言。尋牛須訪跡。學道訪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易尋。所謂無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頑然無知。謂觸境遇緣。心定不動。不取著諸法。一切處蕩然無障無礙。無所染污。亦不住在無染污處。觀身觀心如夢如幻。亦不住在夢幻虛無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謂之真無心。且非口頭說底無心。若未得真無心。只據說底。與默照邪禪。何以異哉。
佛是眾生藥。眾生病除藥亦無用。或病去藥存。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其病與眾生未除之病等。病瘥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段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耳。
歸宗斬蛇。南泉斬猫兒。學語之流。多謂之當機妙用。亦謂之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殊不知。總不是這般道理。具超方眼。舉起便知落處。若大法不明。打瓦鑽龜何時是了。
欲空萬法。先淨自心。自心清淨。諸緣息矣。諸緣既息。體用皆如。體即自心。清淨之本源。用即自心。變化之妙用。入淨入穢。無所染著。若大海之無風。如太虛之雲散。得到如是田地。方可謂之學佛人。未得如是。請快著精彩。
近日叢林。以古人奇言妙語問答。為差別因緣狐媚學者。殊不本其實。諸佛說法。唯恐人不會。縱有隱覆之說。則旁引譬喻。令眾生悟入而已。如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於此悟入。又有何差別。於此不悟。即此即心是佛。便是差別因緣。
凡看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心未明了。覺得迷悶沒滋昧。如咬鐵橛相似。時正好著力。第一不得放捨。乃是意識不行。思想不到。絕分別滅理路處。尋常可以說得道理。分別得行處。盡是情識邊事。往往多認賊為子。不可不知也。
有一種人。早晨看經念佛懺悔。晚間縱口業罵詈人。次日依前禮佛懺悔。卒歲窮年。以為日課。此乃愚之甚也。殊不知。梵語懺摩。此云悔過。謂之斷相續心。一斷永不復續。一懺永不復造。此吾佛懺悔之意。學道之士。不可不知也。
學道人。十二時中心意識常要寂靜。無事亦須靜坐。令心不放逸。身不動搖。久久習熟。自然身心寧怗。於道有趣向分。寂靜波羅蜜。定眾生散亂妄覺耳。若執寂靜處便為究竟。則被默照邪禪之所攝持矣。
趙州和尚云。老僧十二時中。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餘無雜用心處。此是這老和尚真實行履處。不用作佛法禪道會。
善惡皆從自心起。且道。離却舉足動步思量分別外。喚甚麼作自心。自心却從甚麼處起。若識得自心起處。無邊業障一時清淨。種種殊勝不求而自至矣。
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知得來去處。方名學佛人。知生死底是阿誰。受生死底復是阿誰。不知來去處底又是阿誰。忽然知得來去處底。又是阿誰。看此話眼眨眨地理會不得。肚裏七上八下。方寸中如頓却一團火相似底。又是阿誰。若要識。但向理會不得處識取。若便識得。方知生死決定不相干涉。
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工夫。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
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喜怒靜鬧處。亦須提撕。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則自謂我即今迷。執迷待悟。縱經塵劫。亦不能得悟。但舉話頭時。略抖擻精神看。是箇甚麼道理。
趙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佛字尚不喜聞。想無閑工夫管閑事。逐日波波地。檢點他人也。
古人提持此事。或就理或就事。或據時節。或向上提持。俱無定準。教中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是也。
獻臣道友。在富貴中。不為富貴所迷。知有此一段大事因緣。決定透脫生死。予得譴來衡陽。與之相聚。首尾四年。只同一日。守官政事不苟簡。凡百從寬。廉謹重厚。未嘗談人過惡。此真佛菩薩所行之行也。因以此軸求指示。故書此二十六段似之。亦以其純誠向道甚力故。欲贊成之。庶幾依此做工夫。將來發明大事。如楊大年張無盡諸大老。作吾家內外護菩薩。則予之言不虛發耳。
示東峯居士(陳通判次仲)
欲學此道。當於自己脚跟下理會。纔涉秋毫知見。即蹉過脚跟下消息。脚跟下消息通了。種種知見無非盡是脚跟下事。故祖師云。正說知見時。知見即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如今。若如今不越一念。向脚跟下。頓亡知見。便與祖師把手共行。未能如是。切忌向知見上著到。士大夫學道。利根者蹉過。鈍根者難入。難入則自生退屈。蹉過則起謗無疑。若要著中。但將蹉過底。移在難入處。却將難入底。移在蹉過處。自然怗怗地。不作難入蹉過之解矣。得如此了。却好向遮裏全身放下。放下時亦不得作放下道理。古德所謂放蕩長如癡兀人。他家自有通人愛。又清涼云。放曠任其去住。靜鑑覺其源流。語證則不可示人。說理則非證不了。而今人纔聞恁麼說話。將為實有恁麼事。便道我證我悟。將出呈似人不得。一向說高禪。七縱八橫。胡說亂道。謾神諕鬼。將謂祖師門下事只如此。殊不知。親證親悟底。唯親證親悟底人。不假言詞。自然與之默默相契矣。相契處亦不著作意和會。如水入水。似金博金。舉一明三。目機銖兩。到這箇田地。方可說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不是彊為。法如是故。近世叢林。邪法橫生。瞎眾生眼者。不可勝數。若不以古人公案舉覺提撕。便如盲人放却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將古德入道因緣。各分門類云。這幾則是道眼因緣。這幾則是透聲色因緣。這幾則是亡情因緣。從頭依次第逐。則量卜度。下語商量。縱有識得此病者。將謂佛法禪道。不在文字語言上。即一切撥置噇却現成。粥飯了堆堆地。坐在黑山下鬼窟裏。喚作默而常照。又喚作如大死底人。又喚作父母未生時事。又喚作空劫已前事。又喚作威音那畔消息。坐來坐去。坐得骨臀生胝。都不敢轉動。喚作工夫相次純熟。却將許多閑言長語。從頭作道理商量。傳授一遍。謂之宗旨。方寸中依舊黑漫漫地。本要除人我。人我愈高。本要滅無明。無明愈大。殊不知。此事唯親證親悟。始是究竟。纔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祕密解可傳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無傳無授。唯我證爾證。眼眼相對。以心傳心。令佛祖慧命相續不斷。然後推己之餘。為物作則。故達磨云。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是也。所謂傳法者。乃心法也。心法無形段。所傳者前所云我證爾證底是也。若彼此不證。向心外取證則有宗旨玄妙奇特可傳可授。便有我會爾不會。生輕薄想。增長我見。如來說為可憐愍者。妙喜禪無難參易參之異。只要參禪人向未痾已前坐斷生死路頭。直下不疑佛不疑祖不疑生不疑死。難參易參。差別在人。不干禪事。往往聰明靈利漢。多是求速效要。口裏有可得說。面前有可得憑仗。殊不知。此事得者。如生師子返擲。在當人日用二六時中。如水銀落地。大底大圓。小底小圓。不用安排。不假造作。自然活鱍鱍地。常露現前。正當恁麼時。方始契得一宿覺所謂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苟未能如是。且暫將這作聰明說道理底。置在一邊。却向沒撈摸處。沒滋味處。試撈摸咬嚼看。撈摸來撈摸去。咬嚼來咬嚼去。忽然向沒滋味處咬著舌頭。沒撈摸處打失鼻孔。方知趙州老人道。未出家時被菩提使。出家後使得菩提。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有時將丈六金身却作一莖草。用建立亦在我。掃蕩亦在我。說道理亦在我。不說道理亦在我。我為法王。於法自在。說即有若干。不說即無若干。得如是自在了。何適而不自得。梵語般若。此云智慧。未有明般若。而有貪欲瞋恚癡者。未有明般若。而毒害眾生者。作如此等事底。與般若背馳。焉得謂之有智慧。妙喜尋常為箇中人說。纔覺日用應緣處。省力時便是當人得力處。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往往見說得多了。却似泗州人見大聖。殊不知。妙喜恁麼說。正是平昔行履處。恐有信不及者。不免再四提撕舉覺拕泥帶水。蓋曾為浪子偏憐客爾。
示智通居士(黃提宮伯成)
從上諸聖。無言語傳授。只說以心傳心而已。今時多是師承學解。背却此心。以語言傳授。謂之宗旨。為人師者。眼既不正。而學者又無決定志。急欲會禪。圖口不空。有可說耳。欲得心地開通。到究竟安樂之處。不亦難乎。
古德云。句能剗意。意能剗句。意句交馳。是為可畏。又云。意中不停句。句中不停意。如招慶問羅山云。巖頭和尚道。恁麼恁麼。不恁麼不恁麼。意旨如何。羅山遂喚大師。招慶應諾。山云。雙明亦雙暗。慶便作禮而去。三日後復來問。前日和尚意旨如何。山云。我盡情向汝道了也。慶云。大師是把火行。山云。若如是。據爾疑處問將來。慶云。如何是雙明亦雙暗。山云。同生亦同死。慶又禮謝而去。後又僧問羅山。同生不同死時如何。山云。如牛無角。又問。同生亦同死時如何。山云。如虎戴角。欲了從上來事。當以此段因緣時時在念。然不得著意穿鑿。穿鑿即錯。
莫愛諸方奇言妙句。宗師各自主張。密室傳授底。古人公案之類。此等雜毒。收拾在藏識中。劫劫生生取不出生死岸頭。非獨不得力。日用亦被此障礙。道眼不得明徹。古人不得已。見汝學者差別知解多而背道泥語言。故以差別之藥。治汝差別之病。令汝心地安樂到無差別境界。今返以差別語言為奇特。執藥為病。可不悲夫。
古德云。佛是眾生藥。有眾生病。即用無眾生病用藥。即藥返為病。甚於有病者。前所云。雜毒不可收拾在藏識中。亦此之謂也。
日用塵勞中。種種不如意事。是眾生病。一念回光返照。是佛藥。苟能於佛於眾生。直下不生分別。則病瘥藥除。始契得。龐公所謂。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之語矣。
學此道。未得箇入頭處時。覺得千難萬難。聞宗師舉覺愈覺難會。蓋以取證求歇底心不除。返被此作障礙。此心纔歇。方知非難非易。亦非師家可以傳授。
知迷不悟。是大錯。執迷待悟。其錯益大。何以故。為不覺故迷。執迷待悟。乃不覺中又不覺。迷中又迷。決欲破此兩重關。請一時放下著。若放不下。迷迷悟悟。盡未來際何時休歇。
學道人。日用空境易而空心難。境空而心不空。心為境所勝。但空心而境自空矣。若心已空。而更起第二念。欲空其境。則是此心未得空。復為境所奪。此病不除。生死無由出離。不見龐公呈馬祖偈云。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此心既空矣。心外復有何物而可空耶。思之。
但得本莫愁末。空却此心是本。既得本則種種語言種種智慧。日用應物隨緣。七顛八倒。或喜或怒。或好或惡。或順或逆。皆末也。於隨緣處能自覺知。則無少無剩。
古人入門便棒便喝。唯恐學者承當不性燥。況忉忉怛怛。說事說理。說玄說妙。草裏輥耶。近年已來。此道衰微。據高座為人師者。只以古人公案。或褒或貶。或密室傳授。為禪道者。或以默然無言。為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為禪道者。或以眼見耳聞舉覺提撕。為禪道者。或以猖狂妄行擊石火閃電光。舉了便會了。一切撥無。為禪道者。如此等既非。却那箇是著實處。若有著實處。則與此等何異。具眼者舉起便知。
此道無限劑。世間塵勞亦無限劑。但看當人日用所向如何爾。故華嚴經云於諸世間。心如虛空無所染著。普觀諸法真實之相。發大誓願滅眾生苦。永不厭捨大乘志願。滅一切見。修諸菩薩平等行願。所謂平等行願。乃亦無限劑心。所向處無障無礙是也。
學世間事。用心不到。則學不成。學出世間法。無爾用心處。纔擬用心推求。則千里萬里沒交涉矣。雖然如是。無用心處。無摸𢱢處。無著力處。正好著力。莫見恁麼道。又節外生枝。云既無用心無摸𢱢無著力。却如何趣向。若作此見。轉沒交涉矣。
示妙證居士(聶寺丞)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眾生界中順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撥整了一番。又一番到來。若不把生死兩字貼在鼻尖兒上作對治。則直待臘月三十日。手忙脚亂。如落湯螃蟹時。方始知悔則遲也。若要直截。請從而今便截斷。
學世間法。須要理會得分曉。學出世間法。却全要理會不得。方有趣向分。既理會不得。却如何趣向。但恁麼究取。
佛是眾生界中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漢。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故古德云。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僧問趙州。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有。僧云。幾時成佛。州云。待虛空落地。僧云。虛空幾時落地。州云。待柏樹子成佛。看此話。不得作柏樹子不成佛想。虛空不落地想。畢竟如何。虛空落地時。柏樹子成佛。柏樹子成佛時。虛空落地。定也思之。
佛是無事底人。住世四十九年。隨眾生根性。應病與藥。權實頓漸。半滿偏圓。說一大藏教。皆無事法也。眾生無始時來。為心意識之所流轉。流轉時渾不覺知。故佛在般若會上。說諸法空相。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皆空徒有名字而已。到究竟處。名字亦空。空亦不可得。若人夙有善根種性。只向不可得處。死却心意識。方知釋迦老子道。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甞說一字。是真實語。
禪不在靜處。不在鬧處。不在思量分別處。不在日用應緣處。然雖如是。第一不得捨却靜處鬧處日用應緣處思量分別處參忽然眼開。都是自家屋裏事。
今時士大夫學道。多是半進半退。於世事上不如意。則火急要參禪。忽然世事遂意。則便罷參。為無決定信故也。禪乃般若之異名。梵語般若。此云智慧。當人若無決定信。又無智慧。欲出生死。無有是處。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第十九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六祖壇經箋註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