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海雲比丘拉著善財的胳膊,跳入大海中。善財正在驚慌之際,定眼一看,自己卻站在岸邊,海雲比丘早已落入海裡。刹時,又浮出水面,身體長大,漸漸長得和海一樣大,與海融成一體,只見大海而不見海雲比丘。善財這才明白:學海的心胸,海的智慧,不是嘴上說而是要證入其境,心胸與智慧,海與人融成一體。
善財沿著海岸線繼續南行,一路想著海能容納百川而不增,太陽曝曬而不減。人的心胸如海,智慧如海。海,太偉大了。
善財走了非止一日,來到了楞伽道邊,走進了海岸聚落。四處詢問善住比丘的住處。人們說:“誰知他住在哪裡?他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在聚落出現。當你在危急的時候他就出現了。他有時是老者,有時是小孩;有時在水上跑,有時在空中飛。屋子關不住,牆壁阻不了;刀砍不傷,火燒不焚。都說他是一個無依無住的人,但沒有人說他是神。因為他做的是人的事而不是神的事。”
善財憂慮,怎樣找到這神通廣大無依無住的善住比丘呢?就在聚落裡東走西串。一天兩天過去了,三天四天也過去了,還是尋不著善住比丘的身影。
善財又想:佛與菩薩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總有一天會找到他,便繼續在聚落裡尋找。
早晨的陽光照在大地上,天空浮著彩霞,一片金紅色的世界分外迷人。善財照例在空地上站著,面對太陽,練習海雲比丘教給的運氣功能,眼觀鼻、鼻觀心,心如大海而無所住,萬念俱寂。就在這寂定的當兒,忽聞空中音樂悅耳,感人肺腑。往天空一看,在那五彩繽紛的雲霧中,一個人影縹緲由遠而近。仔細一看,是一個比丘,頭頂上有寶蓋幢幡覆罩,後面跟著天龍八部。善財忙下拜道:“大善知識者神通廣大。我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解脫眾生的苦難,特來參拜大善知識!”
善住比丘往來行徑,比飛鳥還輕。看見善財,即降下雲頭,站在善財面前,慈祥地說道:“善哉來者,你既發菩提心又為何來訪我,我無甚德能。我是一個無依無住者。既無所依,也無所住,可是人們偏稱我為善住。因為我往來自由,無所阻礙,內心寂然,無所牽掛。在我慈悲濟世,利益有情時,一些罪孽眾生把我丟入火海、關進牢獄,對我毫無損傷。這是我以慈悲三昧,發出人們不能自覺觀照的本來面目。人們的錯覺認為我能變化表現精巧的幻術。我也因此使人興奮、快樂,忘記疲勞。要是你能如此,做到不被塵境所惑,也可以無依無住。
善住比丘說完,用手將善財童子的頭一摸,善財感覺得自己小得象螞蟻。再把善財頭頂一摸,又感到自己高入天空。善住比丘拉著善財的手,善財感到沒有什麼變化,與原來一樣。又問善財道:“你感覺到什麼?”善財回答:“昏昏然如履太空。”
善住比丘道:“仁者自有宿慧。我只知道這些,也算利樂有情的一滴水珠。你要學造福人間,再往前走,南方有個達裡鼻茶國,國內自在城中,有個名彌伽的人,他可以告訴你。”
善住比丘說完,轉身就不見了。善財童子已體驗到,內心寂然,不為客塵所染,無所依,無所住,與宇宙渾然一體,自由自在,能發出超出常人的威力,人們感到意識不到地幻覺。善財運用此功能,繼續往南行走。
第六回 拜彌伽 ▲
善財得到善住比丘的心心傳授,心無所住,意念寂靜,身根輕快,步行自在。沒多時辰來到達裡鼻茶國,尋找自在城。
自在城,依山傍水,滑溜成蔭。亭臺樓閣朱門彩繪。道路寬廣,車水馬龍,好一個欣欣向榮的歡樂世界。奇怪的是天空飛鳥成群,自在飛鳴;道路上人畜牛馬,往來自由,互不相礙。
善財進城,行人擁擠,畜獸成群,噓噓嚷嚷,好不熱鬧。善財穿街過巷,來到市中心的廣場上。廣場人獸混雜,擠擠鬧鬧,互不相侵。天空飛鳥上下,嘰嘰喳喳,也不畏懼。廣場之中高搭寶座,座上坐著一個中年書生,頭戴方巾,身穿藍褂,文雅端莊,靜聽眾人發問。他不慌不忙地用各種語言解答,無不歡喜而去。
善財想:這一定是彌伽,便站著觀看。先聽不懂,後才慢慢地理解到其中的奧秘。
一隻烏鴉喳喳怪叫,因為被貓頭鷹強佔了它的窩。彌伽說:“貓頭鷹勤於捕捉害鼠,沒有時間照顧自己,你長於造窩,這一鳥窩作為對貓頭鷹的供養,另造一個吧。”烏鴉沒有異言,歡喜而去。
一隻山鼠吱吱大叫,說蟒蛇吞食了它的孩子,彌伽說:“你的孩子損人利己,偷盜別類的血汗,不聽勸阻,是應遭受到懲罰。”山鼠聽罷,吱吱地跑了。
善財看了一陣,上前倒身下拜道:“大善知識,我已發菩提心,要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特來參拜大善知識,望慈悲教我。”
彌伽見此人年輕有為,氣度不凡,想到此人必有來歷,不可等閒視之。即下座扶起善財道:“我沒有什麼本領,只會用我的嘴給人方便,因為語言是互傳心靈的最好工具。語言能給人快樂,也能給人痛苦;能使人幸福,也能致人於死地;能導致苦惱眾生免除災難,也能使幸福的人墮入火坑;能因嘴而增長智慧,廣種福田,更能因嘴而墮三惡道入無間地獄。我懂得天語、人語、鳥語、獸語。用這些語言來廣作佈施,消除眾生苦惱。”善財說:“這也算解脫眾生苦惱啊!”彌伽道:“是。這也是在利樂有情,造福人間路上的一粒沙子。你的願力大,已發菩提心,請往南方住林聚落去,那裡有一個名叫解脫的長者,也可以告訴你淨化人間、利樂有情的道理和具體行動。”
彌伽說完,又對四面八方的來者,無論人畜,都一一解答,無有稍閑。
善財不便再請教,告辭而別。
善財離開廣場,覺得耳根聰利,能聽懂空中飛翔的鳥語和街上往來行走的畜語,也能用它們語言同它們交談。
善財滿心歡喜,出了城門,直往南方去拜訪解脫長者。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善財出了自在城,離開達裡鼻茶國,朝餐露宿,風風雨雨,山山水水,走了一程又一程,過了無數人家,看了山水風光,一直徑行十二個月,才找到住林聚落。這十二個月,過了春夏秋冬,經過寒、暖、溫、熱,有說不盡的辛酸,道不完的苦處。受過無數次艱辛,遭到無數番折騰。但是他心無所住,意無所念,一身輕安,於善知識起慈父想,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有著菩提雄心,十二個月如一日,到達竹林聚落,拜見解脫長者。
解脫長者坐于室中,身方光明。這室雖不大,但氣象萬千,容納三千大千世界。就在解脫長者的光明中,有過去諸佛及賢劫千佛的八相成道,入胎、住胎、下生、出家、苦行、成道、說法。諸菩薩的發願,行道;諸羅漢的靜坐、遊戲;諸天人的福德,龍王的護法,金剛的降魔,無不一清二楚現於市內。
善財走入室中,覺得已入清淨法界,清香繞鼻,祥光悅目。
在解脫長者的左手心放出的光明中,看到東方藥師如來,從發十二大願,入胎、住胎、出胎、成正覺。住淨琉璃世界,為諸眾生解脫苦難,現生受益。在解脫長者的右手心放出的光明中,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法藏比丘時,所發四十八願,最後成就眾生。在極樂國土,與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駕著慈航,接引眾生到菩提彼岸。胸前放出的光中看到北方成就如來,頭頂放出的光中看到當今毗盧如來,無不八相具足,得證菩提。
再看各個如來的因地本生,手臂光中有扶老攜幼的青年,肩肘光中有含食供母的飛鳥,膝間光中有跪飲母乳的畜生,手腕光中有捨身救人的善士,腰間光中有忍辱負重、隔截身體的菩薩,腳上光中有林下坐禪靜修苦行的大士。
在解脫長者的光明普照之下,千變萬化,無一莫非善巧因緣,化度眾生深感人心。無一不是宣講大法,解脫眾生苦難,使你悟入無生。一一世界,一一國土,一一善行,既融於一室,也融於一毛孔。這些都是解脫長者的普光照耀顯現普度眾生,造福人間的威力。
解脫長者默然無言,跏趺端坐,心入禪定,慧放金光,功德被於大千。善財上前參拜道:“長者,我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前來參拜大善知識,惟願慈悲教我。”
長者無言,端然正坐,光明收藏,室內一片黑暗,什麼也不看見。善財感到驚訝,為什麼我以說話光明就沒有了?重白言:“長者,我已發菩提心,造福人間,利樂有情,惟願慈悲教我。”
長者仍不發言,室內更加空寂,黑暗,任何事物也不見。這種景象,使人難以忍受。善財更虔誠地哀求道:“文殊師利指引我親近善知識者,於善知識起慈父想,原善知識有意教我。”長者頭上突然放出白光,現出金色大字:“南閻浮提畔、摩利伽羅國,海幢比丘”十四個字。室內變成一片碧綠,長者不見了。善財只得退出室外,想到:“跋涉十二個月,經無數風霜雨雪,竟是曇花一現,未得片言。”不注意跌了一跤,豁然悟到,無言之教,比有言更好、更實際,感受更深,受益更大。又信心百倍,繼續南行。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善財童子繼續南行,渴則飲,饑則食,來到閻浮提畔摩利聚落。尋覓海幢比丘,乃至七日,在一個路旁尋著海幢比丘,跏趺坐於寶幢座上,入無量三昧,端然不動。下有百千居士大眾圍繞,在圍繞居士大眾之中,也各現神通,向海幢鮮香花纓絡諸莊嚴具。海幢為其宣說大法,解釋疑難。
一位長者問道:“我兒不孝,為何不遭天劈?定是上天無眼。”
海幢說:“孩子遭劈誰來侍奉你?你又依靠誰?只因你從前不孝父母,現生果報絲毫不差。”
青年人問:“車子為什麼跑不快?”
海幢答道:“跑得快的是大乘,小乘是跑不快的,不注意還要翻車。”
孩子們紛紛問:“肚子為何疼?”
海幢答道:“佛觀一缽水,有八萬四千蟲,需煮沸後才能飲喝。”
如是所有圍繞眾人,一一說出自己的疑問,海幢一一解答。一個老者忽然問道:“我的家道很不順暢,子不孝,妻不賢,難以度過晚年。而且狗亂叫,輯亂啼,皆是凶兆,如何是好:”
海幢身放白光,光中顯出五趣,有極端享樂的天人,苦樂相間的人,不得自由的牲畜,頭小肚大的惡鬼,受種種苦的地獄。刹時又不見了,光亦不明。海幢道:“見聞如幻化,三界若空花。你不要只為自己利益著想,應該多想一點他人為人們大眾做點好事吧!”
一個頭戴朝冠,身穿朝服的仕者大夫,執笏(hu)作禮而問:“治民以道,民反惡之,何也?”
海幢比丘答道:“治民之道,應順民之心,養民之性。民既惡之,當審其道也。”這大夫頓開茅塞,滿心歡喜,讚歎道:“賢者比丘,濟人明政,開我茅塞,暖我之心。”
海幢此時已入不思憶三昧:頭頂放光現十方佛,齒間放光現諸菩薩,印堂放光照諸眾生,眉間放光現諸羅漢。這些佛、菩薩、羅漢、同口宣講如來法義:“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說完胸前放光,現諸勞苦大眾。海幢說:“諸佛皆在人間成佛,修菩薩行應不舍人間。人間安樂才能培植善根,才是成佛正因。謹記謹記!”
此時海幢已出普莊嚴三昧,微睜法眼。善財趁此良機,急忙趨前頂禮,合掌說道:“大善知識,我已發菩提心,行普賢行。但不知如何淨化世間?如何利樂有情?願慈悲教我。”
海幢比丘說:“比丘清心寡欲,志在發菩提心,菩薩之行,何可一言以盡之?我為一切眾生,消除疑難煩惱。只是淨化人間的一粒微塵。”善財道:“怎樣才是菩薩大行呢?”比丘道:“你善根深厚,聰明智慧,能為諸佛菩薩之所護念,如何修菩薩大行,你往南方海潮的地方行,有個普莊嚴園,那裡有一個名修舍的婦女,她可以告訴你如何修菩薩大行。”
善財尊重海幢比丘的博學多聞,遵從他的教導,右繞三匝,辭別頂禮而去。
第九回 拜休舍優婆夷 ▲
善財辭別海幢比丘,非止一日到海潮處。見一園林,青枝綠葉,花果滿山,香氣撲鼻。一排排的闊葉樹、針葉樹、整齊交叉,錯綜美觀。各色鳥類往來飛鳴,其音悅耳。各處花台、園圃,散發出馥鬱的芳香。池中蓮花盛開,遊魚嬉戲,水清見底。假山秀麗,翠竹濃郁。亭臺樓閣。擠滿雙雙男女老少。善財尋幽而入,在一幢大樓閣處,見一個中年婦女,衣著樸素大方,為人們解說園林藝術,花木栽培、珍禽飼養、異獸馴養。善財一見,知道是休舍優婆夷,忙上前施禮。
善財道:“聖者,我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但不知如何行?前來參拜,敬望聖者慈悲教我。”
休舍優婆夷觀此童子眉清目秀,品貌端正。年雖少而願力大,上前攜起道:“善哉,我一生只知道培植園林,栽植無數青蔥的林樹,飼養無數的珍奇異獸,培育出眾多的奇花異草。我找到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樹、每一禽、每一隻獸的特性,順其自然而撫育。因此有四時不凋之花,有百年常青之樹,飛鳴不息之鳥,奇行異狀之獸,供無數來人欣賞。上至諸佛菩薩,中至天人羅漢,下至苦惱眾生,無不來此解憂息煩。進了我的園林,心情舒暢,惡念具息,善根增長。不但解除疲勞,而且消除煩惱。身心清淨,智慧增長。所以眾人讚歎,國王嘉獎,取名普莊嚴園。”
善財問道:“這些鳥獸已墮畜生道,苦惱非常。你將它們供娛樂。難道你不悲憫它們嗎?”
休舍道:“畜生道雖苦惱,但它們在這裡常聞佛法,演唱梵音。”
善財已在彌伽處學會鳥獸語,仔細聽來唱的是梵音,演的是緣起性空無我,鳴的是勤修三學(戒、定、慧)之詞。善財想:“真是了不起!”
善財再聽異獸的吼叫,全叫的求無上智發菩提心。
善財走到獅象群中,獅象都來搖尾親善他。
再看那花開的是福壽雙輝,那些樹長的四時常青。野草長的是清淨常樂。假山顯得空谷幽深。善財看不盡,聽不完。優婆夷一一告之。優婆夷說:“不管飛禽、走獸、遊魚、它們都是有情。有情就是心識,它的心識和人的心識一樣,具有同樣識別,了知;蘊藏,感受的作用。能將你的心與它們心心相應。互為感受,你就能理解它。既能理解,就能馴養調服。花草林樹雖是無情,無心識感受。但對大自然有應乎自然的性能,它們也有各自的適宜環境。如適應冬天的作物,不在其他時節去下種。這些都要理解它,它才能適應你。我只知道園林,它能適應我,我也能適應它。”善財道:“怎樣才能證悟這一適應呢?”優婆夷道:“請到南方那羅素國去,那裡有個毗目瞿沙仙人,他可以告訴你。”善財感慨不已,辭別優婆夷,又往南行去。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