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五階三宗 二 禪門三宗

  禪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絕無寄宗,三直顯心性宗。 (中略)

  初、息妄修心宗者:說眾生雖本有佛性,而無始無明覆之不見,故輪迴生死。諸佛已斷妄想,故見性了了,出離生死,神通自在。當知凡聖功用不同,外境內心各有分限,故須依師言教,背境觀心,息滅妄念,念盡即覺悟,無所不知。如鏡昏塵,須勤勤拂拭,塵盡明現,即無所不照。又須明解趣入禪境方便,遠離憒鬧,住閑靜處,調身調息,跏趺宴默,舌拄上齶,心註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門下,皆類也;牛頭、天台、惠稠、求那等,進趣方便,跡即大同,見解即別。

  二、泯絕無寄宗者:說凡聖等法,皆如夢幻,都無所有,本來空寂,非今始無。即此達無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無佛、無眾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誰言法界,無修不修,無佛不佛。設有一法勝過涅槃,我說亦如夢幻,無法可拘,無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迷妄。如此了達本來無事。心無所寄,方免顛倒,始名解脫。石頭、牛頭,下至徑山,皆示此理。便令心行與此相應,不令滯情於一漢上,日久功至,塵習自亡,則於怨親苦樂,一切無礙。因此便一類道士、儒生、閒僧,泛參禪理者,皆說,此言便為臻極。不知此宗,不但以此言為法。荷澤、江西、天台等門下,亦說此理,然非所宗。

  三、真顯心性宗者:說一切諸法,若有若空,皆唯真性。真性無相無為,體非一切,謂非凡非聖、非因非果、非善非惡等。然即體之用而能造作種種,謂能凡、能聖、現色、現相等。於中指示心性,復有二類:

  一云,即今能語言動作,貪瞋慈忍,造善惡,受苦樂等,即汝佛性,即此本來是佛,除此別無佛也。了此天真自然,故不可起心修道,道即是心,不可將心還修於心;惡亦是心,不可將心還斷於心。不斷不修,任運自在,方名解脫。性如虛空,不增不減,何假添補,但隨時隨處息業養神,聖胎增長,顯發自然神妙,此即是為真悟、真修、真證也。

  二雲,諸法如夢,諸聖同說。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空寂之心,靈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由無始迷故,妄執身心為我,起貪瞋等念。若得善友開示,頓悟空寂之知,知且無念無形,誰為我相人相?覺諸相空,心自無念。念起媽覺,覺之即無,修行妙門,唯在此也。故雖備修萬行,唯以無念為宗。但得無念知見,則愛惡自然淡泊,非智自然增明,罪業自然斷除,功行自然增進。

  既了諸相非相,自然無修之修。煩惱盡時,生死即絕;生滅滅已,寂照現前,應用無窮,名之為佛。然此兩家,皆會相歸性,故同一宗。

然上三宗中,復有遵教、慢教,隨相、毀相,拒外難之門戶,接外眾之善巧,教弟子之儀軌,種種不同,皆是二利行門,各隨其便,亦無所失。但所宗之理,即不合有二,故須約佛和會也。 (《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之二,大正四八·四O二中——四O三上)

聖嚴識圭峯大師宗密(西紀七八O——八四一),被稱為華嚴宗的第五代祖師,實際上他也是唐末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一位高僧,他把佛儒二家思想作了融會的努力,也將中國佛教的禪門與教與教下的分歧,作了融會的努力,分別把對於禪宗的各派及教理研究的各宗,作了層次的類列和全盤的肯定。

看他的傅記資料中所載,他生於四川,在他七至十六、七歲之時專研儒學,十八、九歲至二十一、二歲的三年間,以在家身研究佛學。嗣後又學了兩年儒學。二十五歲出家,在沙彌時代,即因讀《圓覺經》而開悟。二十八歲具戒之後,即連續親近了神會的兩位弟子,其一即是神照禪師(西紀七七六——八三八)。但是他在剃度之後,即讀到了華嚴宗初祖杜順的《法界觀門》,西紀八一O年又讀到了華嚴四祖澄觀的《華嚴大疏》及《大疏鈔》,大為感動,而云:“自禪遇南印,教逢圓覺,一言之下,心地開通,一軸之中,義天朗耀。今復得此大法者,何幸哉!”故其一生,以華嚴宗的綱格為其闡理的依準,又以宏揚《圓覺經》的經義,為其最大的事業,對於禪的宏化,著重在禪的本源,故集有一百卷,名為《禪源諸詮集》。現所存者僅為其一篇。另有及等著述。

  一般的禪師所傅著述,多係法語開示及歌頌書函等,少有像圭峯大師這樣,對各家宗派的觀點及方便,作深入的分析類比排列介紹的。所以從中抄出兩大段之有關他對於禪的階層及禪宗等級分類的文字,收入本書。

  在其禪門三宗的第一及第二的兩宗,均舉出了所指的宗派名稱及其情狀。第三直顯心性宗,未舉何宗何人,但說“復有二類”,所以有加以說明的必要。那即是指的同為南宗禪的南北兩大門庭,一是江西的江州宗,以馬祖道一為主,另一則是在洛陽弘化的荷澤宗,以神會為中心。馬祖的洪州宗,以為一切行為即是真性的顯現,除此之外不必另求開悟,天真自然是真悟。神會的荷澤宗,則以為空寂心,是吾人的真性,得知靈知不昧的知字,乃是眾妙之門。而兩家說法雖不同,會一切相歸一真性的觀點則是相同的。
--------------------------------------------------------------------
禪門修證指要 臨濟宗旨 一 四料揀

  臨濟初至河北住院,見普化、克符二上座,乃謂曰:“我欲於此建立黃檗宗旨,汝可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

  三日後,普化卻上來問:“和尚三日前說甚麽?”濟便打。

  三日後,克符上來問:“和尚三日前打普化作甚麽?”濟亦打。到晚,小參雲:“我有時奪人不奪境,我有時奪境不奪人,我有時人境兩俱奪,我有時人境俱不奪。”又云:“如諸方學人,來山僧此間,作三種根器斷:

“如中下根器來,我便奪其境而不除其法。召喚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俱奪。如上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俱奪。如此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俱不奪。如有出格見解人來,山僧此間,便全體作用,不歷根器。”
-----------------------------------------------------------------
 禪門修證指要 臨濟宗旨 二 三句

臨濟因僧問:“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濟雲:“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三即一,皆空而無實。如有真道人,念念心不間斷。達磨大師從西土來,直是覓個不受人惑的人,後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從前虛用工夫。山僧今日見處,與佛祖無別。若第一句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三句薦得,自救不了。”

  第一句三山來禪師云:“遠。”又頌曰:“閉門打瞌睡,未曾睜眼時,遊戲成三昧。”

  第二句三山來禪師云:“近。”又頌曰:“嬰兒剛有氣,?地一聲來,眼耳鼻舌具。”

  第三句三山來禪師云:“差。”又頌曰:“取火待鑽燧,燎卻面門毛,到底成何濟。”
--------------------------------------------------------------------------------------
禪門修證指要 臨濟宗旨 三 四賓主

臨濟一日未眾雲:“參學人,切須仔細,如賓主相見,便有言論往來。或應物現形,或全體作用,或把機權喜怒,或現半身,或乘獅子,或駕象王。”

“如有真學人來,他先喝一喝,拈同個膠盆子。善知識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做樣。學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醫治。喚作賓看主。”

  “或是善知識,不拈出物,隨學人問處即奪,學人被奪,抵死不放。此是主看賓。”

“或有學人,應一個清境界,出善知識前,善知識辨得是境,把得住,拋向坑里。學人云:'大好善知識。'善知識即云:'咄哉!不識好惡!'學人便禮拜。此喚作主看主。”

  “或有學人,披枷帶鎖,出善知識前,善知識更與安一重枷鎖。學人歡喜,彼此不辨。此喚作賓看賓。”

  “大德,山僧所舉,皆是辨魔揀異,知其邪正。”
---------------------------------------------------------------------
禪門修證指要 臨濟宗旨 四 四照用

  臨濟一日示眾雲:“我有時先照後用,有時先用後照,有時照用同時,有時照用不同時。”

“先照後用,有人在(原註:此'人'指學人而言)。先用後照,有法在(原註:此'法'字指宗師之漢而言)。照用同時,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針錐。照用不同時,有問有答,立賓立主,和泥合水,應機接物。若是過量人,向未舉時撩起便行,猶較些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rung Luan(3)

橫川法語----橫川法語是源信大師所說的話

善導大師全集

毗尼日用切要---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彚集

禪門修證指要...Thien Tong Tu Chung Chi Yeu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講記(一)作者:淨慧老和尚.

Trung Luan(4)

六祖壇經箋註

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中觀四百論廣釋 總論--- 中觀四百論廣釋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