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摩訶衍論卷第六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詔譯
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 際滅,畢竟常恒。從本已來唯性自滿足一 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 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 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 足如是過於恒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 法,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 亦名如來法身。問曰:上說真如其體平等、 離一切相,云何復說體有如是種種功德? 答曰:雖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別之相, 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此義云何?以無分別, 離分別相,是故無二。復以何義得說差別? 以依業識生滅相示。此云何示?以一切法 本來唯心實無於念,而有妄心不覺起念 見諸境界,故說無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 慧光明義故。若心起見即有不見之相,心 性離見即是遍照法界義故。若心有動非真 識知,無有自性,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熱 惱衰變則不自在,乃至具有過恒沙等妄染 之義。對此義故心性無動,則有過恒沙等 諸淨功德相義示現。若心有起更見前法可 念者,則有所少。如是淨法無量功德,即是 一心,更無所念。是故滿足名為法身如來之 藏。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 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蜜,攝化眾生立大 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 於未來,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 取眾生相。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 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以有如是 大方便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 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 處,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 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 諦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 說為用。此用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 依分別事識,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 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齊 不能盡知故;二者依於業識,謂諸菩薩從 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 身,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所住依果亦有無量種種莊嚴,隨所示現 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齊相,隨其所 應常能住持不毀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諸 波羅蜜等無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 具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又凡夫所見者是 其麁色,隨於六道各見不同,種種異類非受 樂相,故說為應。復次初發意菩薩所見者, 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見,知彼色相莊 嚴等事,無去無來離於分齊,唯依心現不 離真如。然此菩薩猶自分別,以未入法身 位故。若得淨心,所見微妙其用轉勝,乃至 菩薩地盡,見之究竟。若離業識則無見相, 以諸佛法身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故。問 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色 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 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 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 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 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 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 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本曰: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顯示自體大義門、二者顯示自相大義門、三 者顯示自用大義門。初大義中即有二門。云 何為二?一者五人平等門、二者時不轉門, 是名為二。中大義中即有三門。云何為三? 一者圓滿功德門、二者問答決疑門、三者別 釋廣說門,是名為三。後大義中自有六門。 云何為六?一者本願無盡門、二者離相不著 門、三者能所平等門、四者無相現應門、五者 隨見麁細門、六者問答決疑門,是名為六。今 當作釋,如其次第分明散說,大聰明者應 審思擇。復次真如自體相者者,即是總標體 相二義。自此已下別釋散說,初說體大。云 何名為五人平等門?謂真如自體通於五 人,平等平等無差別故。云何名為五種假 人?一者凡夫、二者聲聞、三者緣覺、四者菩 薩、五者如來,是名為五。如是五名,人自是 五,真自唯一。所以者何?真如自體無有增 減,亦無大小、亦無有無、亦無中邊、亦無去 來,從本已來一自成一,同自作同、厭異捨 別,唯一真故。是故諸法真如一相三昧契經 中作如是說:譬如金剛作五趣像,五人平 等亦復如是,於諸人中無有增減故。如本 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故。 云何名為時不轉門?謂真如自體,自然常住 決定不變,三際不動四相不遷,寂滅又寂滅、 真實又真實故。如本非前際生、非後際滅, 畢竟常恒故。
論曰:即此文中自在三門。云何為三?一者門。圓滿功德門者其相云何?謂真體中圓滿 一切功德無所少故。何等功德?所謂六種 性義功德。云何為六?一者大智慧光明義,本 覺般若能除無明之闇夜故,於契經中名 廣大圓滿殊勝般若實智光明性義。二者遍 照法界義,本覺般若照達一法界之源故, 於契經中名周遍通達一法界藏自然性義。 三者真實識知義,本覺般若遠離虛假之解 量故,於契經中名離妄想解決定了知實 際實性性義。四者自性清淨心義,本覺般若 無量性功德自然本有非得他力,遠離塵 累契中實故,於契經中名本有明白離邊 中中性義。五者常樂我淨義,本始二覺從無 始來遠離四障、圓滿四種自然德故,於契 經中名如來正覺自然性德遠離炎幻不修 行性義。六者清涼不變自在義,二種本覺譬 如明鏡之南北相具隨違故,於契經中名 具足隨順逆違無礙陀羅尼全遍性義。是名 為六。如本從本已來唯性自滿足一切功 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 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 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廣大圓滿 自性本德契經中作如是說:自性功德本數 之名有十七者,於初二中各開二種,於次 二中各開三種,於後二中如其次第開 四三故。復次清淨心地無垢陀羅尼契經中 作如是說:自性功德本數之名有二十五 者,最後一中開十一故。如是三數別相云 何?馬鳴菩薩摩訶衍論本數名字,為欲顯 示名略義廣總持相故,是故攝散總立為 六。復次所依別本總持說故。復次名字數多 迷真實故。以此義故總立為六。言十七 者,名字云何?一者大智慧義、二者大光明義、 三者遍一法界義、四者照一法界義、五者真 實義、六者識義、七者知義、八者自性義、九者 清淨義、十者心義、十一者常義、十二者樂義、 十三者我義、十四者淨義、十五者不義、十六 者變義、十七者自在義,是名十七。言二十 五者,名字云何?所謂前數不功德中開八種 故,變功德中開二種故。言二變者,一者上 流轉變、二者下流轉變。言八不者,中觀論 中如分明說。
已說顯示自體大義門,次說顯示自相大義分。本覺體中自性功德無量無邊,離於言量 過於心行,以何義故止於數量作如是部?本有功德雖無有量,不出三數,故舉 本耳。如本具足如是過於恒沙故。如是無 量無邊功德,各各別別有體相耶?唯一心量 無別法體,唯一心量終不離心。所以者何? 心法雖一而有二種陀羅尼自在用故。云何 為二?一者自不離彼陀羅尼自在、二者彼不 離自陀羅尼自在,是名為二。如本不離故,如 是性德從無始來,一向妙有非遣除法。所 以者何?自性自性非他俱故。如本不斷故。 如是一切功德唯一自作一終,異自不能 作一。所以者何?一法界故。如本不異故。如 是深理,一切菩薩、一切二乘、一切凡夫,心不 思惟、言不論量,絕之又絕、遠之又遠。如本 不思議故。三人非境。當何人之言思境界?唯 大覺者乃自軌則。如本佛法故。如是無量性 之功德,從具縛地乃至無上大覺智地,具 足圓滿無所少闕。所以者何?如是諸德從 無始來自然本有,非假緣力而建立故。如 本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 亦名如來法身故。
已說有名數量功德分,次說無名過量功德門中即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發起略問 難違門、二者發起廣答解釋門。問者難意,其 相云何?謂舉說文相違前後雜亂,審其理 故。前後之文云何相違?所謂真如決擇分中 作如是說: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 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 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 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 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 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自相大義決擇分 中作如是說:從本已來性自滿足一切功 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 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 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 過於恒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 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 來法身。如是相違,故以為難。如本問曰:上 說真如其體平等離一切相,云何復說體有 如是種種功德故。
已說圓滿功德門,次說問答決疑門。就此門。就此門中即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是 總、二者是別。於總門中即有二種。云何為 二?一者真如總、二者生滅總。如其次第,說 相可見。答曰:雖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 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者,即是真如總。 謂雖自相大義門中作如是說,具種種德 過於恒沙,而是生滅門之界量,非真如門。 真如門中無差別相,平等平等一相一味,獨 存真如淨法界故。以此義故,無相違過。自 此已下作其緣由決斷疑惑。以無分別離 分別相是故無二者,真如門中唯有同同、 無異異故。自此已下釋生滅總。於此文中 即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是問、二者是答。 有廣略故,二重問答不同應知。初重問答 其相云何,復以何義得說差別者,即是開 問。謂若諸法從本已來,平等平等一味一 相,獨存真理無二體者,復有何法而非平 等,以之為依建立差別?即是舉異門以疑 異門焉。自此已下發起答說決斷此疑, 文相可見。以依業識生滅相示者,即是總 答。謂真如門中無過恒沙一切染法以為所 治,無能治之過於恒沙一切淨法以為對量, 是故真如門中作如是說:一切諸法平等平 等,一味一相無有二體等焉。而此生滅門中 所治染法無量無邊,能治之淨法亦無量無 邊,是故生滅門中作如是說:本覺體中具 種種德,無量無邊過恒沙等焉。即是大意。 次當作釋別別散說。所言依者,即是根本 無明住地,一切染法之所依故。所言業者,即 是業相。所言識者,轉等諸識。生滅相者,門 之總稱。所言示者,相反顯示。此中以字遠 流應至於三字,如是三法功德之起當緣 由故。已說略說分,次說廣說分。就此分 中即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是問、二者是 答。此中問略答廣應知。此云何示者,即是詰 問,所謂詰問其所由故。自此已下直答此 問。此答釋中即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自宗 正理、二者非道邪行、三者具舉對量,是名為 三。如其次第,說相應觀。以一切法本來唯 心實無於念者,即是第一自宗正理。所謂 法性從無始來唯是一心,無一一法而非 心故。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 說無明者,即是第二非道邪行,所謂總舉 本上之諸無明住地故。自此已下直顯具舉 對量差別。如上所說本覺體中六相功德,各 各待觀何等過患,以之為對建立顯示。所 謂根本無明熏習一心之海,發起業等種種 諸識,隱覆般若實智之明,增長愚癡迷亂之 闇,即是不覺無明之界量明以之為對,一 心之性寂滅無起,即是本覺惠明之安立德 故建立顯示。如本心性無起即是大智慧光 明義故故。自此已下顯第二德,文相可見。 如是妄心起見達境,一向唯轉虛妄境中, 不能通達真實境界。所以者何?真偽相違 不契當故。如本若心起見則有不見之相 故。自此已下明遍觀義。而真實心離轉見 故,通達諸法無所不至,無所不當無所 不盡。所以者何?真實智見離能見所見之 邊見故。如本心性離見即是遍照法界義故 故。自此已下明第三德,所謂若心有動轉 相,即是無明熏習氣故虛妄轉明以之為 對,心性寂靜無有喧動,正直無有顛倒 之解,即是實智之照,隨順道理無倒建立 顯示。如本若心有動非真識智故。自此已 下顯第四德,所謂妄法從無始來無自體 明以之為對,自性清淨本有功德建立顯示。 如本無有自性故。自此已下顯第五德,所 謂妄法四相之所遷故非常,三種苦俱轉故 非樂,二種自在無故非我,一道清淨無故非 淨,此四種過以為對量,本覺體中四種功德 建立顯示。如本非常非樂非我非淨故。自此 已下顯第六德,所謂妄法燒真心故,是故 名熱;又是惱亂諸眾生故,是故名惱;破 滅變德令不作故,是故衰變;由此事故 一切眾生不得自在,是故亦名為不自在。 待觀此事以為對故,清涼不變自在之德建 立顯示。如本熱惱衰變則不自在故。自此已 下顯示無邊功德相義,所謂若所對治染法 無量無數,以能治之淨法亦無量無邊故。 如本乃至具有過恒沙等妄染之義,對此 義故心性無動,則有過恒沙等諸淨功德 相義示現故。自此已下結圓滿德,所謂若 一心法有動轉相,更前見境有可緣者,能 見之心所見之境二差別故,本覺功德則不 圓滿。而本性德雖過恒沙,唯一心量終無 二體。所以者何?如是諸德悉皆各各不分 其體,於一法界其量等故。是故圓滿自性功 德,結縛解脫之二位中常恒具足,名為法身, 名如來藏。如本若心有起更見前法可念 者,則有所少,如是淨法無量功德即是一心, 更無所念,是故滿足,名為法身如來之藏 故。染淨數量平等決擇,依何契經所解釋 耶?所謂文殊師利善巧方便相似譬喻大陀 羅尼經。彼契經中如何說耶?謂彼經中作如 是說:爾時文殊師利承佛神力,即說嗢拕 南頌曰:
已說發起略問難違門,次說發起廣答解釋「譬如阿只多, 遮那尸帝樹,
其果多無數, 表實有十等;
染淨數量等, 亦應如是知。
行者依此喻, 可了真妄理。」
真定賴妄,無有獨孤自立法故。所言表者, 喻於何法?謂喻妄法。妄假無實,如果外故。 所言實者,喻於何法?謂喻真法。真實無假, 如果中故。云何名為十種等耶?一者數等 表實,契當其數等故;二者塵等表實,細末配 其數量等無差別故;三者量等表實,稱量 終無差別輕重等故;四者色等表實,挍量 同白色故;五者香等表實,熏習其香等故;六 者味等表實,噉食無差別故;七者觸等表 實,觸身等無差別故;八者本等表實,同 依樹木出故;九者俱等表實,一時無前後 故;十者同等,終一味故。是名十等。舉喻合 法說相明故,不須重釋。復次若鈍根者不 達此事,依功德黑暗之譬喻應知等意。
今此經文為明何義?為欲顯示假當待實、門。此中六門,如其次第應審觀察。言本願 無盡門者,清淨僧那阿世耶廣大圓滿無邊 際故。謂諸如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稱 量微塵數劫中,興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 大慈悲心海,修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大圓 滿因海,攝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一切眾生 海,立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廣大誓願海,成 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大自在果海故。所以 者何?以如實知同一無異相續義故。如本 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 大慈悲修諸波羅蜜,攝化眾生立大誓願, 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 來,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故。
已說顯示自相大義門,次說顯示自用大義相不著門者,於所作中遠離所作不生著 故。謂諸如來雖發無量無邊大悲,攝化一切 恒沙眾生,而諸如來無一一佛而攝生故。所 以者何?如實了知一切眾生及與自身,唯 一真如唯一法身,無有增減無差別故。如 本而亦不取眾生相。此以何義?謂如實 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故。
已說本願無盡門,次說離相不著門。言離所平等門者,人法體用理智平等無差別 故。謂法身應化之三身,及實實假假之二理, 平等一體無差別故。自性本身及枝末身,一等一體無差別故。能證正智所證如理, 平等一體無差別故。以一體故無有二體, 無二體故亦無一體,無二無一亦無無耳。 以此義故,自然本性具足功德不假他力。 甚深極妙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文殊師 利即白佛言:「云何名為異異異相?云何名 為同同同相?」佛言:「所言異異異相者,即是無 明。所言同同同相者,即是明法。如是二法 如牛兩角對治之相,非消融體如兩空絕, 是故此二法名曰為非觀偽法於此。」文殊 師利即承佛神力,即從坐起白佛言:「世尊! 云何名為非觀偽法?其相可說耶、不可說 耶?以何為門應覺知耶?」爾時世尊即告文 殊師利言:「我諸一切契經海中作如是說:異 者無明、同者明者,為欲度脫愚癡凡夫權 作此說。而今日為汝真實言說。文殊師利! 所言非觀偽法者,同異歸同、同同歸空、空 空歸絕。」乃至廣說故。如本以有如是大方 便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 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故。
已說離相不著門,次說能所平等門。言能相現應門者,自性身體空寂無像,能現諸 像。譬如兔角自體空無,善能出生一切角 故。謂法身佛唯是一一、唯是寂寂,亦非一 一、亦非寂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滅滅斷 斷,唯阿作阿故。所以者何?諸佛如來唯自自 身,無他身故。而諸眾生見聞得益,自心量 中獲得利益,法身體中無有關故。如本又 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 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 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 故。
已說能所平等門,次說無相現應門。言無門中即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應身用相 差別門、二者報身用相差別門。初門云何?所 謂一切凡夫二乘,不能了達一切諸法唯 一心之量甚深宗故,依遍分別妄想事識, 見應化身作外量解,不能通達無有分 界,分分轉故。如本此用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依分別事識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 應身,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 齊,不能盡知故故。次門云何?所謂從初 信解乃至金剛一切菩薩,明了通達一切 諸法唯一心量甚深宗故,依彼業識見報身 佛,作唯識解,通達依正無分齊故。如本 二者依於業識,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 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身有無 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住依果 亦有無量種種莊嚴,隨所示現即無有邊 不可窮盡離分齊相,隨其所應常能住 持不毀不失故。自此已下顯示報應之差別 相。所言報者,具勝妙因受極樂果。自然自 在決定安樂、遠離苦相,故名為報。如本如 是功德皆因諸波羅蜜等無漏行熏及不思 議熏之所成就,具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 故。所言應者,隨順機根而不相違,隨時 隨處隨趣出現,非安樂相,故名為應。如本 又凡夫所見者是其麁色,隨於六道各見不 同種種異類非受樂相,故說為應故。自此 已下更作重釋明前所說,所謂位位各各 見佛增減別故。此義云何?若三賢位諸菩薩 者,信真如故,分見報身,觀知色相無分際 量,而此菩薩不能離脫分別之心。所以者 何?以未得入真如位故。如本復次初發意 菩薩所見者,以深樂信真如法故,少分而 見,知彼色相莊嚴等事無來無去,離於分 齊,唯依心現不離真如。然此菩薩猶自分 別,以未入法身位故故。若得十地諸菩薩 者,如其次第轉勝究竟。如本若得淨心所 見微妙其用轉勝,乃至菩薩地盡見之究 竟故。若佛果中業識本種無所有故,能見 所見亦復空無。所以者何?一切諸佛真如真 如平等平等,法身法身平等平等,無此無彼、 無我無他、無大無小、無高無下、無無無 有,戲論都盡、慮知亦空,唯一大空真如本智, 服遮伽利娑那提衣,於鍵尸多陀摩宮,自 性身坐獨存無二故。如本若離業識則無 見相,以諸佛法身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故。何故應身章中作如是說:依分別事 識而見彼佛。報身章中作如是說:依於業 識而見彼佛。為欲顯示隨識麁細,所見佛 身隨麁細故。
已說無相現應門,次說隨見麁細門。就此麁細門,次說問答決疑門。於此 有二。云何為二?一者是問、二者是答。答說 分中即有五門。云何為五?一者法身出現色 相門、二者顯示智身形相門、三者顯示法身 形相門、四者廣大圓滿無際門、五者不可思 議殊勝門,是名為五。如其次第說相可觀。 問者意樂其相云何?所謂問者作如是疑: 剋其法身真實自體,湛湛慮絕寂寂名斷,色 相作業由誰而有?無相現應決擇分中作如 是說:法身無相能現色相。若能出現種種 色相,不可言說法身空寂離色像域。如是 疑故,發起此問。如本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 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故。自此已下即決 此疑。言法身出現色相門者,自性法身能 為色相作所依止,善出色相無障礙故。 所以者何?能依色法、所依心法,從無始來平 等平等無有二體,唯一心量故。如本答曰: 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 來色心不二故。言顯示智身形相門者,以 智攝色,無一一色而非智故,說名智身。如 本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故。 言顯示法身形相門者,以色攝智,無一一 智而非色故,說名法身。如本以智性即色 故說名法身故。言廣大圓滿無際門者,如 是二身所現色相,等遍一切眾生界、一切非 情界、一切虛空界、一切涅盤界、一切如來界 中,無所不通、無所不至、無所不當、無 所不會、無所不作,亦無分際、亦無障礙, 純純一一無相亂故。如本遍一切處所現 之色無有分際,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 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 際而不相妨故。言不可思議殊勝門者,如 是業用甚深極妙獨尊殊勝,非凡夫二乘之 所能知故。如本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 如自在用義故故。如是三種甚深大義,二種 門中云何安立?謂真如門中三種大義者,唯 各立一,無雙立故。若生滅門中三種大義 者,三種大義具足雙立,無前後故。以之為 別。是故大印陀羅網譬喻契經中作如是 說:有體大義無相及用,有相大義無體及 用,有用大義無體及相。如是三大有第一 一、無第二一。復次有體大義當有相用, 有相大義當有體用,有用大義當有體 相。如是三大隨有第一一、有第二一,不 相捨離故。餘種種相,結總持決擇分中自當 理明。
已說隨見 已說顯示三種大義門,次說門自入門破異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 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 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 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 無起,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本曰: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大小諸異執故。云何異執?謂有眾生作如 是執:一法界心是其本法,亦廣亦大;真妄二 門是其末法,亦狹亦小。為欲對治此執著 故作如是說。門亦所入,與本量等。復次為 欲顯示真如門中無有為法差別相故。復 次為欲顯示空五陰智,如所空陰自體空 無,以此能空所空皆空,為入真如平等門 故。復次為欲顯示生滅門假、真如門實故。 如本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 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 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故。以何 義故?譬喻門中東方喻覺、西方喻念,為欲 顯示本覺般若出現清淨智慧光明,照耀 幽冥生死暗夜。譬如日輪出現已訖,發淨光 明破世間闇。無明住地出生種種染法眷 屬,隱覆無量無漏之性清淨慧明。譬如日 輪隱沒已訖,發大暗夜障覆分別了知清淨明故。如本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 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故。 自此已下明得益相,謂有眾生了知心法 無有能起所起別相,即得成就真如隨順, 即得成就真如得入,無有隨順、無得入 故。如本若能觀察知心無起,即得隨順入 真如門故故。
論曰:今此論文為明何義?為欲對治廣狹 已說門自入門破異門,次說對治邪執正解離於我則無邪執。是我見有二種。云何為 二?一者人我見、二者法我見。人我見者,依 諸凡夫,說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聞修多 羅說如來法身畢竟寂寞猶如虛空,以其 不知為破著故,即謂虛空是如來性。云何 對治?明虛空相是其妄法,體無不實,以對 色故有,是可見相令心生滅,以一切色法 本來是心實無外色,若無色者則無虛空 之相。所謂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 離於妄動,則一切境界滅。唯一真心無所 不遍,此謂如來廣大性智究竟之義,非如 虛空相故。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 體空,乃至涅盤真如之法亦畢竟空,從本已 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 謂真如涅盤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 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 者聞修多羅說如來之藏無有增減,體備 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謂如來之藏 有色心法自相差別。云何對治?以唯依真 如義說,故因生滅染義示現說差別故。四 者聞修多羅說一切世間生死染法皆依如 來藏而有,一切諸法不離真如,以不解故, 謂如來藏自體具有一切世間生死等法。云 何對治?以如來藏從本已來唯有過恒沙 等諸淨功德,不離不斷不異真如義故。以過 恒沙等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無,從無 始世來未曾與如來藏相應故。若如來藏 體有妄法,而使證會永息妄者,則無是處故。五者聞修多羅說依如來藏故有生 死,依如來藏故得涅盤,以不解故,謂眾 生有始,以見始故。復謂如來所得涅盤有 其終盡,還作眾生。云何對治?以如來藏無 前際故,無明之相亦無有始。若說三界外 更有眾生始起者,即是外道經說。又如來 藏無有後際,諸佛所得涅盤與之相應,則 無後際故。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 但為說人無我,以說不究竟,見有五陰生 滅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盤。云何對治?以 五陰法自性不生則無有滅,本來涅盤故。 復次究竟離妄執者,當知染法淨法皆悉相 待,無有自相可說。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 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 說相。而有言說者,當知如來善巧方便,假 以言說引導眾生,其旨趣者皆為離念歸 於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滅不入實 智故。
本曰: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顯示根本總相門、二者顯示人見對治門、三 者顯示法見對治門、四者顯示俱非絕離門, 是名為四。言顯示根本總相門者,無量無 邊過恒沙數一切邪道,無量無邊過恒沙數 一切定執,皆以我見為自所依,出生增長, 更無有餘為此邪執作根本故。是故無明 住地無邊際契經中作如是說:一切無量種 種虛妄邪論之海,以我見岳為依而轉。譬 如一切無量無邊種種林樹、種種草木,皆悉 以山為依而轉故。如本對治邪執者一切 邪執皆依我見,若離於我則無邪執。是我 見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人我見、二者法 我見故。
論曰:即此文中自有四門。云何為四?一者門。言顯示人見對治門者,直為對治邪定 聚及不定聚一切凡夫謬執過失,生勝妙解 故。五種人見治障別相,文相明故不須重 釋。復次無大要故。如本人我見者,依諸凡 夫說有五種,乃至廣說。又如來藏無有後 際,諸佛所得涅盤與之相應則無後際故 故。
已說顯示根本總相門、次說顯示人見對治門。言顯示法見對治門者,直為對治二乘 眾生實有過失,令得成就法空大理故。二 種法見治障別相,文相明故不須重釋。如 本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為說 人無我,乃至廣說,則無有滅,本來涅盤故故。
已說顯示人見對治門,次說顯示法見對治門。言顯示俱非絕離門者,若有眾生除遣 二執、證得二空,通達諸法言語道斷心行處 滅,斷斷照寂滅滅慮止無所達故。如本復 次究竟離妄執者,當知染法淨法皆悉相待, 無有自相可說。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非 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說 相,乃至廣說,令心生滅不入實智故故。
已說顯示法見對治門,次說顯示俱非絕離釋摩訶衍論卷第六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7000